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门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TOC\o"1-2"\h\u14637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103241.1背景分析 473111.2建设目标 4237421.3建设意义 424511第2章政务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 5321312.1政务服务现状 570562.2需求调研 5226032.3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598952.3.1存在问题 546982.3.2改进方向 623969第3章建设原则与总体设计 6226803.1建设原则 6311043.1.1统一规划原则 6104543.1.2用户导向原则 6200543.1.3信息共享原则 6179793.1.4安全可靠原则 6236973.1.5创新驱动原则 7148353.2总体设计 7126233.2.1架构设计 727223.2.2系统模块设计 7139863.2.3业务流程设计 7266653.2.4用户界面设计 7232163.3技术选型 7140053.3.1基础设施技术 7279183.3.2数据资源技术 7315433.3.3应用支撑技术 7194083.3.4业务应用技术 7319273.3.5信息安全技术 81562第4章政务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 8187194.1数据资源规划 821024.1.1数据资源分类 83654.1.2数据资源目录 8177974.1.3数据资源采集与更新 8124024.2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 8140174.2.1数据整合策略 8185634.2.2数据共享机制 8305604.2.3数据开放平台 819974.3数据安全保障 8253824.3.1数据安全策略 8164274.3.2数据安全监管 9238404.3.3数据隐私保护 998924.3.4数据合规性检查 929600第5章政务服务流程优化与重构 9122955.1政务服务流程现状分析 9289145.1.1流程概述 9274545.1.2现状问题 999545.2流程优化策略 939135.2.1简化办事流程 9295185.2.2加强信息共享 9250895.2.3优化服务渠道 10118575.3流程重构实施 1015615.3.1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10304155.3.2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10291685.3.3创新政务服务模式 10144485.3.4强化监督评价机制 107735第6章政务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10241306.1总体架构 10129146.1.1基础设施层 10326676.1.2数据资源层 11263376.1.3应用支撑层 112536.1.4业务应用层 11200536.1.5用户交互层 11125376.1.6安全保障体系 1140876.2技术架构 11269946.2.1技术选型 1161626.2.2技术框架 12163006.3应用架构 12164776.3.1行政审批模块 12250916.3.2公共服务模块 12131396.3.3数据共享模块 12307946.3.4监督监管模块 12111696.3.5用户管理模块 12174326.3.6系统管理模块 1230642第7章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13267697.1用户服务模块 13109737.1.1用户注册与登录 13157277.1.2用户信息管理 13288687.1.3个性化服务 13285027.1.4在线咨询与投诉 13237757.2政务办理模块 13326927.2.1政务事项查询 1380227.2.2在线申报与预约 1322397.2.3办理进度查询 1344887.2.4通知公告 1336667.3数据分析模块 13245667.3.1数据采集与整合 13109307.3.2数据挖掘与分析 1311387.3.3数据可视化 1378167.3.4决策支持 1368387.4系统管理模块 14178057.4.1用户权限管理 14109657.4.2系统日志管理 14158077.4.3数据备份与恢复 1482367.4.4系统监控与维护 1415640第8章政务服务渠道拓展与对接 1463168.1渠道拓展策略 14128278.1.1线上渠道拓展 14224618.1.2线下渠道拓展 14280888.1.3创新渠道拓展 14166598.2政务服务对接 14187688.2.1对接内部系统 1489888.2.2对接外部系统 1545818.3多渠道融合 1556208.3.1线上线下融合 1524878.3.2政务服务渠道互补 1569258.3.3政务服务渠道创新 157133第9章系统实施与验收 15191709.1系统开发 15311379.1.1开发准备 1524159.1.2开发过程 15224269.1.3代码管理 16161979.2系统测试 16289079.2.1测试策略 16175299.2.2测试用例 16268829.2.3测试执行 16214329.2.4缺陷管理 16104509.3系统部署与验收 16202929.3.1部署策略 16313279.3.2部署实施 16119519.3.3系统验收 16322659.3.4验收报告 16254819.3.5系统交付 1612046第10章运维保障与持续优化 171340510.1运维管理体系 17640910.1.1运维组织架构 171860510.1.2运维管理制度 171189910.1.3运维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171378110.2安全保障措施 172884110.2.1物理安全 17716210.2.2网络安全 172337310.2.3数据安全 17702310.2.4应用安全 172327810.3持续优化与迭代升级 172820810.3.1系统功能优化 17278110.3.2功能迭代升级 18369310.3.3技术研究与创新 18822810.4评估与监督机制 182310010.4.1服务质量评估 182071710.4.2用户满意度调查 182607810.4.3监督与考核 181745310.4.4应急响应与故障处理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背景分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明确提出要将数字化政务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在数字化政务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提高部门服务效能,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本项目应运而生。1.2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的部门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以下建设目标:(1)整合政务数据资源,实现政务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提高工作效率。(2)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简化行政审批环节,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3)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4)提升政务服务透明度,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增强公信力。(5)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升政务服务平台的可靠性。1.3建设意义本项目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治理能力。通过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部门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社会发展趋势和民生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2)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升企业获得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政务服务数字化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4)推动电子政务发展。以本项目为契机,推动部门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子政务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5)促进数据资源利用。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挖掘数据价值,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多创新服务,助力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第2章政务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2.1政务服务现状当前,我国部门在政务服务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各级积极构建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集中办理。另,政务服务方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但是在政务服务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改进。2.2需求调研为深入了解部门在政务服务方面的需求,我们对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进行了广泛调研。主要需求如下:(1)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群众和企业希望部门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提升政务服务效率。(2)优化政务服务体验。群众和企业期望政务服务平台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能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政务服务。(3)加强数据共享与协同。部门间需加强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办理。(4)提升政务服务安全性。保障政务数据安全,防范信息泄露、篡改等风险,保证政务服务稳定可靠。2.3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2.3.1存在问题(1)政务服务流程不透明。部分政务事项办理流程复杂,群众和企业难以了解办事进度,影响政务服务满意度。(2)数据共享与协同不足。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政务服务效率低下,增加群众和企业办事成本。(3)政务服务渠道不统一。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渠道不统一,导致群众和企业办事不便。(4)政务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政务服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影响政务服务质量。2.3.2改进方向(1)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务服务透明度。(2)加强数据共享与协同。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办理。(3)统一政务服务渠道。整合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资源,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的办事渠道。(4)提升政务服务人员素质。加强政务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保证政务服务质量。第3章建设原则与总体设计3.1建设原则3.1.1统一规划原则遵循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和政策要求,结合我国部门职能特点,制定全面、系统的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规划,保证平台建设与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相协调。3.1.2用户导向原则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关注用户体验,紧密结合职能和民生需求,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3.1.3信息共享原则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提高政务数据利用效率,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1.4安全可靠原则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强化信息安全防护,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3.1.5创新驱动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念,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发展,提高政务服务效能。3.2总体设计3.2.1架构设计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展现层,以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3.2.2系统模块设计根据部门职能和业务需求,设计政务信息发布、在线办事、互动交流、数据共享、运维管理等五大模块,实现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全覆盖。3.2.3业务流程设计优化部门内部业务流程,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政务服务平台与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3.2.4用户界面设计遵循简洁易用、直观易懂的原则,设计用户界面,提高用户体验,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3.3技术选型3.3.1基础设施技术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弹性、可扩展的政务服务平台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运行效率。3.3.2数据资源技术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政务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等功能,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3.3应用支撑技术采用微服务架构,实现政务服务平台的高内聚、低耦合,提高系统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3.3.4业务应用技术采用Web前端技术、移动端技术等,满足不同用户场景下的政务服务需求。3.3.5信息安全技术采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安全技术,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第4章政务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4.1数据资源规划4.1.1数据资源分类根据政务服务的需求,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公共服务数据等。各类数据资源应明确数据来源、数据格式、数据更新频率等要素。4.1.2数据资源目录构建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编目,实现数据资源的快速检索和定位。数据资源目录应包括数据名称、数据描述、数据来源、数据格式、数据用途等信息。4.1.3数据资源采集与更新制定政务数据资源采集与更新策略,明确数据采集范围、采集频率、更新方式等,保证数据资源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4.2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4.2.1数据整合策略制定数据整合策略,通过数据清洗、转换、融合等手段,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数据整合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4.2.2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政务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流程等。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数据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效能。4.2.3数据开放平台搭建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数据资源查询、使用等服务,促进政务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利用。4.3数据安全保障4.3.1数据安全策略制定政务数据安全策略,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措施,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使用等环节的安全。4.3.2数据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监管机制,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安全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4.3.3数据隐私保护加强对政务数据中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保护,制定数据隐私保护措施,保证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符合法律法规要求。4.3.4数据合规性检查定期开展数据合规性检查,保证政务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过程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第5章政务服务流程优化与重构5.1政务服务流程现状分析5.1.1流程概述当前政务服务平台的服务流程主要包括事项咨询、申报、审核、批准、反馈等环节。这些环节在传统政务模式下存在流程繁琐、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5.1.2现状问题(1)办事流程复杂,群众办事需多次跑腿;(2)政务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部门间信息共享不足;(3)政务服务资源分配不均,部分服务渠道拥堵;(4)政务服务效能低下,影响形象和公信力。5.2流程优化策略5.2.1简化办事流程(1)整合政务资源,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2)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减少群众办事环节;(3)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5.2.2加强信息共享(1)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2)推动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应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3)完善政务数据治理体系,保障数据安全。5.2.3优化服务渠道(1)提升政务服务大厅服务水平,增设自助服务设备;(2)发展移动政务,实现政务服务“指尖办理”;(3)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政务服务体验。5.3流程重构实施5.3.1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入口、统一办理、统一出口。5.3.2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制定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明确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5.3.3创新政务服务模式(1)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线上办理;(2)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政务服务智能审批;(3)摸索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政务服务公信力。5.3.4强化监督评价机制建立政务服务效能监督评价体系,对政务服务流程进行持续优化,保证政务服务改革措施落地生效。第6章政务服务平台架构设计6.1总体架构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设计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政务服务资源的全面整合与优化配置。总体架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用户交互层和安全保障体系。6.1.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服务平台。6.1.2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负责对政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存储,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共享等环节。通过构建数据仓库、数据湖等数据存储设施,为政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6.1.3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撑服务,包括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开发框架等技术组件,以满足政务服务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6.1.4业务应用层业务应用层主要包括政务服务各业务系统,涵盖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数据共享、监督监管等功能,实现政务服务的一体化、智能化。6.1.5用户交互层用户交互层为各类用户提供便捷、统一的政务服务入口,包括政务服务平台网站、移动端应用、自助终端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6.1.6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贯穿于政务服务平台架构各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6.2技术架构政务服务平台技术架构采用分层、模块化设计,以实现高可用、高可靠、易扩展的技术目标。6.2.1技术选型(1)前端技术: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构建响应式、易用的用户界面。(2)后端技术:采用Java、Python等主流后端开发语言,结合SpringBoot、Django等开发框架,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稳定性。(3)数据库技术:根据不同业务需求,选择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4)大数据技术:采用Hadoop、Spark等大数据技术,实现政务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5)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弹性伸缩、按需分配。6.2.2技术框架政务服务平台技术框架包括以下几部分:(1)服务端: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各业务模块拆分为独立的服务,便于开发、部署和维护。(2)客户端: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前端负责展示和交互,后端负责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3)数据层: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的高可用、高并发访问。(4)中间件:使用消息队列、缓存、负载均衡等中间件,提高系统功能和稳定性。6.3应用架构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6.3.1行政审批模块行政审批模块负责实现政务服务的在线申请、审批、办理等功能,涵盖各类行政审批事项。6.3.2公共服务模块公共服务模块提供便民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保、公积金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事项。6.3.3数据共享模块数据共享模块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与交换,为部门提供数据支持。6.3.4监督监管模块监督监管模块对政务服务过程进行全程监管,保证政务服务公开、透明、高效。6.3.5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对政务服务平台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用户注册、认证、权限分配等功能。6.3.6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负责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运维管理,包括系统配置、监控、日志管理等。第7章平台功能模块设计7.1用户服务模块7.1.1用户注册与登录本模块提供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支持用户信息的实名认证,保证用户信息安全。7.1.2用户信息管理用户可以查询和修改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7.1.3个性化服务根据用户行为和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推荐,提高用户体验。7.1.4在线咨询与投诉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解答用户疑问,接收和处理用户投诉。7.2政务办理模块7.2.1政务事项查询提供政务事项的分类查询,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办理的业务。7.2.2在线申报与预约用户可在线提交申报材料,实现政务事项的在线申报和预约办理。7.2.3办理进度查询用户可实时查询事项办理进度,了解办理状态。7.2.4通知公告发布政务事项相关通知公告,便于用户及时了解政策动态。7.3数据分析模块7.3.1数据采集与整合采集政务办理过程中的数据,实现数据整合,为数据分析提供基础。7.3.2数据挖掘与分析对政务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发觉政务办理中的问题和优化空间。7.3.3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等形式,将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决策者快速了解情况。7.3.4决策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提高政务效能。7.4系统管理模块7.4.1用户权限管理实现对平台用户权限的管理,包括权限分配、权限调整等。7.4.2系统日志管理记录系统操作日志,为系统安全审计提供依据。7.4.3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并在必要时进行数据恢复。7.4.4系统监控与维护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并解决系统问题,保证平台稳定运行。第8章政务服务渠道拓展与对接8.1渠道拓展策略8.1.1线上渠道拓展(1)构建和完善官方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公众号等新媒体服务平台;(2)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合作,利用第三方平台拓宽政务服务渠道;(3)推广政务APP,实现政务服务移动化、便捷化。8.1.2线下渠道拓展(1)优化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布局,提升窗口服务效率;(2)在社区、乡镇等基层单位设立政务服务代办点,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事项;(3)通过自助服务终端、24小时政务便利店等形式,实现政务服务全天候、全方位覆盖。8.1.3创新渠道拓展(1)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政务服务个性化推荐;(2)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活动,提高政务服务知名度;(3)摸索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可信度。8.2政务服务对接8.2.1对接内部系统(1)整合部门内部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2)建立政务服务统一受理平台,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3)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提高政务服务效率。8.2.2对接外部系统(1)与国家、省、市等上级部门对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互联互通;(2)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外部单位对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部门协同;(3)加强与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实现政务服务与便民服务的无缝对接。8.3多渠道融合8.3.1线上线下融合(1)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通办;(2)通过线上预约、线下办理等方式,提高政务服务效率;(3)建立线上线下互动机制,实现政务服务问题及时解答、反馈。8.3.2政务服务渠道互补(1)发挥不同政务服务渠道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2)通过渠道整合,降低政务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能;(3)加强政务服务渠道间的协同配合,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水平。8.3.3政务服务渠道创新(1)摸索政务服务新渠道,如政务直播、短视频等;(2)结合群众需求,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提升群众满意度;(3)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渠道,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第9章系统实施与验收9.1系统开发9.1.1开发准备在系统开发阶段,首先需对项目团队进行培训,保证团队成员掌握相关技术和项目管理知识。同时明确开发目标、范围和进度,保证项目顺利进行。9.1.2开发过程依据需求分析和设计文档,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分阶段、迭代地进行系统开发。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易用。9.1.3代码管理建立完善的代码管理体系,保证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对代码进行版本控制,便于团队协作和问题追踪。9.2系统测试9.2.1测试策略制定详细的测试策略,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等,保证系统满足设计要求。9.2.2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策略,编写测试用例,并对用例进行评审,保证测试全面、有效。9.2.3测试执行组织专业测试团队进行系统测试,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国有股权托管与监管服务协议3篇
- 2025版酒水企业市场拓展与海外市场布局合同3篇
- 世界足球日介绍
- 临床医用呕吐靠枕的设计与应用
- Unit7 On the farm(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
- Unit 4 Living with technology Reading 1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全国粤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制作楼道自动感应灯》说课稿
-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第二次月考测评卷 Lesson 4 ~ 6 综合测评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科普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含答案)
- 金属的拉伸实验(实验报告)
- 锅炉定期检验
- 普通话课件(完整版)
- 品管圈QCC质量持续改进案例胃肠外科-落实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PDCA
-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风险源辨识清单
- GB/T 39335-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指南
- 比较文学概论马工程课件 第6章
- GB/T 19631-2005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
- GB/T 11352-200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课件
- 新疆少数民族发展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