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蒙学经典》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蒙学经典》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蒙学经典》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蒙学经典》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蒙学经典》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蒙学经典》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112145523142课程名称:中国蒙学经典/ClassicsofChineseTraditionalPrimers课程类别:个性化选修课程学分:1.5总学时:24理论学时:16实验/实践学时:0/8适用专业:学前教育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无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开课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二、课程简介《中国蒙学经典》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个性化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开发课程资源,赓续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本课程对接的岗位能力从属于“毕业要求2、4”,对接的指标点为“2.2、4.1”。岗位能力主要包括:(1)积累传统蒙学经典知识,掌握中国蒙学经典的特点,能背诵或讲解基本篇章;(2)能运用蒙学经典的相关素材设计幼儿教育课程;(3)能继承中国蒙学经典中传递的真善美,挖掘蒙学经典中的童趣童真,实现心灵教育和情感化育。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如下表: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2.教育情怀: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和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幼儿。指标点2.2幼儿为本(M):具有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了解幼儿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认同素质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1.了解蒙学经典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蒙学经典内涵、对现代社会的教育意义;适量背诵名段、名句。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教育事业。2.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认同学前教育事业,爱儿童、爱教育,能从中国蒙学经典中获得成就儿童的文化力量和精神指引。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4.保教能力:具备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必备的艺术素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指标点4.1专业能力(M):具有合格的幼儿教师语言技能、书写技能、音乐技能、美术技能、舞蹈技能;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较为熟练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能够通过观察、谈话和记录等方法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评价与反思。3.掌握蒙学经典的精髓,体会古代语言特点,分析其运用环境以及现代演变的过程。能将中国蒙学经典的相关内容运用到各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四、教学课时安排表2-1教学课时安排表主题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完成课程目标讲课实践主题1传统蒙学经典概述220目标1、2、3主题2《三字经》研读220目标2、3主题3《千字文》、《百家姓》研读220目标2、3主题4《声韵启蒙》研读220目标2、3主题5《增广贤文》研读440目标2、3主题6《唐诗三百首》研读220目标1、2、3主题7传统蒙学的现代关照220目标1、2、3主题8中国蒙学经典素材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运用(活动设计)202目标1、2、3主题9中国蒙学经典素材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运用(微课展示)404目标1、2、3主题10中国蒙学经典素材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运用评价202目标1、2、3合计24168表2-2实践教学安排表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学时实践类型实践要求每组人数备注1中国蒙学经典素材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运用(活动设计)2综合性必做12中国蒙学经典素材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运用(微课展示)4综合性必做13中国蒙学经典素材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运用评价2综合性必做3合计8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主题1传统蒙学经典概述1.教学内容(1)蒙学经典产生背景;(2)蒙学经典内容;(3)蒙学经典教育意义;(4)蒙学经典的现代批判。2.教学重点蒙学经典内容及教育意义。3.教学难点蒙学经典的现代意义。4.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采用启发式,认识中国蒙学经典学习的重要意义、蒙学经典的现代化价值。(2)采用讨论法,探究中国蒙学经典的内涵与特点。(3)采用文献阅读法,探究古今学制的区别。主题2《三字经》研读1.教学内容(1)《三字经》产生背景;(2)《三字经》内容的文化内涵;(3)《三字经》教育意义。2.教学重点《三字经》内容的文化内涵;3.教学难点《三字经》内容的典故理解。4.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讨论查清《三字经》的内涵。(2)采用小组讨论,交流《三字经》的思想精髓。(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网络查阅文中典故出处和含义。(4)播放视频,观看《三字经》的儿童艺术化演绎和解读,尝试进行重新改编。主题3《千字文》《百家姓》研读1.教学内容(1)《千字文》的产生背景、文化内涵;(2)《千字文》的教育意义;(3)《百家姓》的产生背景、文化内涵;(4)《百家姓》的文本特点与教学启示。2.教学重点《千字文》《百家姓》内容的文化内涵。3.教学难点《千字文》《百家姓》的行文特点及现代化解读;4.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采用启发式,学生尝试背诵《千字文》《百家姓》;(2)采用小组讨论法,探究《千字文》《百家姓》的行文特点;(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网络查阅文中典故出处和含义;主题4《声韵启蒙》研读1.教学内容(1)《声韵启蒙》产生背景;(2)《声韵启蒙》内容的文化内涵;(3)《声韵启蒙》美学阐释;2.教学重点《声韵启蒙》内容的文化内涵。3.教学难点《声韵启蒙》内容的典故理解;《声韵启蒙》的美学意蕴。4.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采用启发式,背诵《声韵启蒙》的片段;(2)采用讲授法,挖掘和深化理解《声韵启蒙》的文本特点;(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网络查阅文中典故出处和含义;(4)通过文献阅读法及环境教学法,感受《声韵启蒙》的中国美学;(5)ppt教学。主题5《增广贤文》研读1.教学内容(1)《增广贤文》概说;(2)《增广贤文》内容的文化内涵;(3)《增广贤文》教育意义;(4)《增广贤文》情景剧创作与表演。2.教学重点《增广贤文》内容的文本意义。3.教学难点《增广贤文》内容的典故理解;《增广贤文》的文化阐释。4.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采用启发式,学生背诵《增广贤文》节选;(2)采用讲授法,深入理解和思考《增广贤文》思想精髓;(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网络查阅文中典故出处和含义;(4)采有探究法,进行《增广贤文》情景剧创作与表演;主题6《唐诗三百首》研读1.教学内容(1)《唐诗三百首》概说;(2)《唐诗三百首》的形成过程;(3)《唐诗三百首》的教育价值;(4)《唐诗三百首》的教学运用。2.教学重点《唐诗三百首》内容的文化内涵。3.教学难点《唐诗三百首》的正确释义;《唐诗三百首》教学运用。4.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采用启发式,学生背诵《唐诗三百首》节选;(2)播放视频,观看《唐诗三百首》为题材改编的幼儿教育教学作品;(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理解文本含义;(4)采有探究法,探讨古诗词教学的一般方法。主题7中国蒙学经典的现代关照1.教学内容(1)中国蒙学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2)中国蒙学经典的教育思想;(3)中国蒙学经典的语文教育经验;(4)中国蒙学经典与当代语言教材对比调研。2.教学重点中国蒙学经典的教育思想;中国蒙学经典的语言教育经验。3.教学难点中国蒙学经典与当代语言教材对比调研。4.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采用启发式,学生概括蒙学经典的教育思想;(2)采用提问法,深度思考中国蒙学经典与传统文化的重合性和差异性;(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讨论语言教学可资借鉴的经验;主题8中国蒙学经典素材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运用(活动设计)1.教学内容(1)中国蒙学经典素材运用的方法和原则;(2)中国蒙学经典素材融入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实践。[实践教学]2.教学重点中国蒙学经典素材运用的方法和原则。3.教学难点中国蒙学经典素材融入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实践。4.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探究中国蒙学经典素材运用的方法和原则;(2)通过课堂实践,尝试撰写相关的活动设计方案;(3)师生交流,修正和完善课程设计方案。主题9中国蒙学经典素材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运用(微课展示)1.教学内容(1)学生撰写课稿,制作课件,并在班级演示微课教学;[实践教学](2)师生点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2.教学重点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演示与呈现。3.教学难点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的问题4.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通过课堂实践,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善于表达自己。(2)合作学习法,学生讲课和评课融为一体,小组共同参与。(3)教师示范,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主题10中国蒙学经典素材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运用评价1.教学内容(1)中国蒙学经典素材运用的方法、原则和领域特点;(2)中国蒙学经典素材融入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实践教学]2.教学重点中国蒙学经典素材运用的方法和原则。3.教学难点中国蒙学经典素材融入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4.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探究中国蒙学经典素材运用的方法、原则和领域特点;(2)通过课堂实践,尝试撰写相关的评价文本;(3)师生交流,修正和完善课程评价。六、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表3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矩阵表课程目标考核内容目标达成评价方式1.了解蒙学经典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蒙学经典内涵、对现代社会的教育意义;适量背诵名段、名句。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教育事业。(支撑毕业要求2.2幼儿为本)1.中国蒙学经典中的文化常识、文化背景。2.中国蒙学经典中的重要篇章背诵。1.作业完成情况2.课堂背诵2.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认同学前教育事业,爱儿童、爱教育,能从中国蒙学经典中获得成就儿童的文化力量和精神指引。(支撑毕业要求2.2幼儿为本)1.中国蒙学经典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2.中国蒙学经典的现代化改编与批判运用。1.课堂发言2.微课展示3.掌握蒙学经典的精髓,体会古代语言特点,分析其运用环境以及现代演变的过程。能将中国蒙学经典的相关内容运用到各领域教学活动设计。(支撑毕业要求4.1专业能力)1.中国蒙学经典的文本特点、文化美学与学前教育的创造性融合。2.中国蒙学经典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方案或撰写论文七、学生成绩评定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占比为4:6。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发言、课堂背诵、作业完成情况、微课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效。期末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撰写教学设计方案或撰写论文,以综合性运用为主,每学期小有变化。表4学生成绩评定权重表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40%)终结性评价(60%)课堂发言课堂背诵作业完成情况微课展示教学设计方案或撰写论文成绩比例(%)5552560表5课程目标评价标准量规表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0-59)课程目标1能深入理解中国蒙学经典的内涵,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能正确认识中国蒙学经典的现代化价值与意义,掌握其内在的特点;熟知且能背诵中国蒙学经典的重要篇章。能较为深入理解中国蒙学经典的内涵,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能较为正确认识中国蒙学经典的现代化价值与意义,基本掌握其内在的特点;知道且能背诵中国蒙学经典的部分篇章。能理解中国蒙学经典的内涵,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能理解中国蒙学经典的现代化价值与意义,知道其内在的特点;知道且能背诵中国蒙学经典的部分篇章。基本理解中国蒙学经典的内涵,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能基本理解中国蒙学经典的现代化价值与意义,理解其内在的特点;会背诵中国蒙学经典的个别篇章。不理解中国蒙学经典的内涵,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未能认同中国蒙学经典的现代化价值与意义,未能理解其内在的特点;不会背诵中国蒙学经典的重要篇章。课程目标2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化涵养,具有良好的品鉴和辨析能力;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富有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热爱幼儿教育事业,非常愿意将中国蒙学经典的精神内涵转化为爱儿童、爱教育的实质性行为。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化涵养,具有较好的品鉴和辨析能力;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愿意将中国蒙学经典的精神内涵转化为爱儿童、爱教育的实质性行为。具有文学功底和文化涵养,具有品鉴和辨析能力;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爱幼儿教育事业,比较愿意将中国蒙学经典的精神内涵转化为爱儿童、爱教育的行为。具有基础的文学功底和文化涵养,具有一定的品鉴和辨析能力;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培育起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爱幼儿教育事业,理解将中国蒙学经典的精神内涵转化为爱儿童、爱教育的行为的必要性。文学功底和文化涵养较差,品鉴和辨析能力不足;不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无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抵触幼儿教育事业,不愿意、不理解将中国蒙学经典的精神内涵和影响。课程目标3能灵活运用中国蒙学经典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课程设计;能创新课堂内容,实现各领域融汇贯通;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能较为灵活地运用中国蒙学经典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课程设计;能创新课堂内容,实现个别领域融汇贯通;具备较好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能运用中国蒙学经典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课程设计;能独立设计课堂内容,在个别领域运用蒙学经典的素材;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能理解中国蒙学经典所学知识,能针对个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