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匆匆》课文备课方案_第1页
8《匆匆》课文备课方案_第2页
8《匆匆》课文备课方案_第3页
8《匆匆》课文备课方案_第4页
8《匆匆》课文备课方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匆匆》课文备课方案课文备课方案

8匆匆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核心问题,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2.结构特点

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作者用一组排比句描绘了春景的画面,但作者的目的并不是要展现春天的美丽,他紧接着便提出了核心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不复返”和“再来"再青”“再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核心问题之后,作者又连续提出三个追问。这种对比和一连串的问题,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的情感。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作者以“我”的生活为叙写内容,生动地描写了时光的匆匆流逝。他把自己的“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和浩瀚的大海对比,突出自己日子的流逝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无声无影,比喻新奇,给人强烈的形象感。他还用“行走的太阳”表现时光的流逝。他说太阳“有脚啊”,于是,从早到晚,再到第二日……太阳不停地行走。“挪移”“跨过"飞走”“溜走"闪过”等动词,则是用拟人手法,描写时光毫不留情地离开“我"的情状,让人忍不住沉浸在时间匆匆而逝的遗憾中。作者没有在字面上明示情感倾向,但是在太阳的足迹中,情感汩汩而来。这里看似自然的时光的流逝,却是一种“情化的自然”,是作者内心的写照。作者写到的洗手、吃饭、睡觉等都是生活中的寻常之事,但正因为如此寻常,以致让人不察甚至淡忘,作者的特意写出才更令人恍悟时光流逝的匆匆。作者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形象化,用细腻的描写替代空洞的议论,因而具体可感,他内心的焦灼与遗憾也跃然纸上,让人产生共鸣。

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于焦灼和遗憾中。在第4自然段,作者一连六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作者自答“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由“徘徊"引出第二问,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因对时光的难以把握而产生的惆怅。紧接着的第三、四问,作者觉得自己在人世间丝毫痕迹都没有留下,生活、工作都无有所成,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焦急、苦闷甚至隐隐的恐慌。第五问中的两个“赤裸裸”,是说生与死,来得彻底,走得彻底,更何况是“转眼间”,可见作者的惆怅与不安。最后一问中,一个“为什么偏要”,那种“不能平的"、不甘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眷恋之情。一连串的发问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牢牢地将读者吸引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作者再次提出核心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与开篇形成了呼应。至此,作者的情感历程得到了完整的呈现。以问作结发人深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不舍和惋惜之情,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3.写作特色

《匆匆》是一首文情并茂,寓意深邃的散文。本文篇幅短小,构思极为巧妙,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无影无踪、无声无息的抽象的时光的流逝形象、具体地描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让人印象深刻。作者在第1、4自然段两处集中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不仅文气顺畅,有助于作者情感的喷薄而出,还与时光匆匆流逝的特点相契合。

4.习题运用

课后第二题体会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的表达好处,以及课后第三题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写自己的感触,正是本单元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在交流第1、4自然段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然后整体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用一连串问句表达的好处:畅快、直接。本单元为习作单元,因此,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写作技巧,为今后的写作作好铺垫。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如,“挪"读nuó,不读nà;“蒸”是翘舌音,读zhēnɡ,不读zēnɡ。

对容易写错的字进行指导,如,“藏"和“蒸”都是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书写时注意草字头要写得扁、长,为下半部分留出空间。“藏"的第6笔是竖折,第8笔撇的起笔要在第7笔横的中间,下部“臧”中的“臣"不要写成“”。书写“蒸"时不要忘记“丞”下面的横。“徘、徊"左部都是双人旁,不要写成单人旁。“裸”的字义与衣服有关,因此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积累叠词:匆匆、渐渐、默默、斜斜、白白、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

2.阅读理解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初步体会情感。接着细读课文,引导学生着重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表达方法。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把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一下,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再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感悟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聚焦第1、4自然段进行细读品悟,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批注,交流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第1自然段,可以从三个方面交流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一是描写自然万物的循环往复,二是将自然万物的循环往复与日子一去不复返作对比,三是抛出一连串的问句。在学习第1自然段的基础上,学生可自学第4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

(3)感悟作者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的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这一问题展开交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时光流逝时饱含真情,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因而真切感人。如果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困难,教师可予以点拨:虽然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但朱自清先生却把它写得形象可感,你发现了吗?引导学生对比第2自然段中“八千多日子”和“针尖上一滴水”,感受时光流逝的无声无息;在第3自然段中抓住“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体会作者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让人切身感受时间的流逝,再结合描写洗手、吃饭、默思时,时间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等情形,在品读中感受作者把时间的流逝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感悟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在这些景物中表达的方法。

3.积累表达

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并迁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从而让学生写的文章更加生动真切。引导学生以第3自然段为例进行仿写,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4.迁移类文

在第二课时“迁移类文,丰富积累"环节,可链接类文《和时间赛跑》(林清玄)。这篇类文,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作者慧眼独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问题,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母对“我"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时间变成了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了中心,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获得成功。《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好文章。通过类比阅读,使学生不难找出课文与类文的“类聚”点——借助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链接类文,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为本单元习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备教学资源

1.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学者。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1948年8月,因病逝世。

文学成就: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主要作品:《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写作背景

《匆匆》作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徘徊于人生十字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