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历期末】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7历期末】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7历期末】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7历期末】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7历期末】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蒙城县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0分)1.研究古人类进化很重要,为研究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变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第一手史料是(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人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2.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中有骨针,装饰品有钻孔的小石珠、砾石和青鱼上眼骨等。这说明山顶洞人(

)A.已掌握钻孔技术 B.学会种植庄稼 C.使用打制石器 D.懂得饲养家畜3.下列图片是在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先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北方地区栽培的农作物。这些图片有助于我们了解(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原始手工业的进步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居住条件的改善4.在陕西宝鸡、湖南株洲都有祭祀炎帝的炎帝陵,湖北随州也被称为炎帝神农故里,有神农大道、炎帝大道等以神农炎帝命名的地方,这反映出(

)A.炎帝与黄帝曾大战于阪泉 B.传说神农发明了农业C.炎帝部落主要活动于渭河流域 D.炎帝倍受后世的敬仰5.据史书记载,禹为夏后氏,因其贡献巨大,得到民众的爱戴,被尊称为“大禹”。其被民众尊称“大禹”的主要原因是(

)A.贤德禅让 B.治水有功 C.建立商朝 D.创制文字6.《史记》中记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材料反映了(

)A.夏桀的统治残暴 B.商纣的穷奢无道C.西周的动荡不安 D.秦朝的残酷刑罚7.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下列能集中反映这一观点的代表性成果是(

)A.磨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8.“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孟子》中记述“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敌血”。材料所述的历史人物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9.有人说,秦国经历了由一个“国家内忧”“诸侯卑秦”落后的、被东方各国看不起的国家,到变成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国家。实现此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秦灭六国 D.无为而治10.观察下列图示,秦始皇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A.发展经济 B.文化交流 C.巩固统治 D.便利交通1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下列属于该起义的口号是(

)A.尊王攘夷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挟天子以令诸侯 D.岁在甲子,天下大吉12.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习惯上把每个世纪头20年称为某世纪初,最后20年称为某世纪末。据此,秦朝于公元前207年灭亡,时间上又可以表述为(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末期C.公元前3世纪末期 D.公元前3世纪前期13.右图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汉并天下"瓦当。此文词赞颂的是(

)A.汉高祖统一全国 B.苻坚统一黄河流域C.光武帝“大一统” D.刘邦推翻秦朝统治14.《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困窘,经济凋敝,人口锐减,人民困苦。为此,汉初实行(

)A.休养生息 B.严刑峻法 C.焚书坑儒 D.变法改革15.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苑囿没有新建,衣服车马也是久不更新;其曾经计划建造一个露台,当得知需要花费百金,结果也作罢。这反映了汉文帝(

)A.关心农桑 B.以农为本 C.轻徭薄赋 D.提倡节俭16.下图是敦煌壁画(部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此行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鲜卑 B.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条件C.取得了漠北战役的胜利击败匈奴 D.使汉朝了解了西欧地区具体情况17.《后汉书》记载,张角等领导的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该史料反映的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七国之乱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18.东汉前期,统治者释放奴婢,整顿吏治,减轻刑罚,注意民生,与民休息。各项政策措施不同程度的实行,使得显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这强盛局面,被称为(

)A.文景之治 B.汉武盛世 C.光武中兴 D.太康中兴19.汉代后期,中原地区已经种植黄瓜、苜蓿、石榴、葡萄、胡桃、胡椒等,并且成为这一地区人们的重要食品。这些物种传入中原主要得益于(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班超经营西域C.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D.丝绸之路的开通20.有人说,它的设立,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汉朝就对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和治理,也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它是指(

)A.西域都护 B.刺史 C.御史大夫 D.盐铁官21.史书记载,公元105年,蔡伦把他自己的成果献给了汉和帝,很受欢迎,后被封为龙亭侯。他所立下的伟大功勋是巨大的,值得人们赞颂和怀念。蔡伦的主要贡献是(

)A.改进造纸术 B.兴修水利 C.编制太阳历 D.发明造纸术22.观察下列表格内容,从中可以得出的主题是(

)春秋战国之际,扁鹊总结出来四诊法:望、闻、问、切战国问世,西汉成书《黄帝内经》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东汉末年,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等,被称为神医A.书写材料的变化 B.祖国医学的发展C.中华文明的起源 D.中外交流的成果23.在这场战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曹操亲自率领一支轻骑兵切断了袁绍的粮道,烧毁了袁军的粮草,借助于对手军心不稳时机,对其主力发起了致命的攻击,书写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争(

)A.为秦统一六国扫除了障碍 B.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C.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D.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说明在农业生产中贾思勰主张(

)A.改进生产工具 B.改良作物品种 C.规范畜牧生产 D.顺应地利天时25.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下列图片,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二、辨析改错题(10分)2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辨别下列史实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加以改正。(1)钟鼎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2)春秋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都江堰,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3)《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实。(4)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5)南北朝时期,顾恺之运用刘微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三、材料解析(本题共2小题,共26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伴随着“礼崩乐坏”所代表的旧的政治秩序的崩溃,以及私学和士人的兴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先后出现,各种不同的思想和主张在相互批判中不断的融合,创造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摘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儒家从先秦到西汉经历了一个由子学到经学的演变过程。(人物)是汉代儒学由子学演变为经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他在政治上通过阐释儒家经典,为汉武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汉帝国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儒学与君权相结合。自胡林、史文《中国全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2)依据材料,填写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儒学上升为经学的关键举措。(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成为经学的重要作用。28.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天子“授民授疆土”,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这一制度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材料三

针对部分诸侯王国辖地仍然较广的现实,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则异曲同工,“不行融,而藩国自析”。在一系列分化、打击措施下,诸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基本解除。——摘编自李天石《中国古代史教程》(1)材料一所述的西周实样怎样的制度。根据材料一,概周天子实行该制度的重要影响。(2)图1是何时期的形势图依据图2,指出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怎样的大趋势。(3)“主父偃之策”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主父偃之策”的重要作用。四、活动探究题(14分)29.阅读材料,参与探究。【完善导图】【分析表格】1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断北语,一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3拓跋氏改为元氏,独孤氏改为刘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等。“其余所改,不可胜纪"。【理解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表面上来看,这一时期政权更选频繁,战乱不已。而实际上,这一时期无论在民族关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摘编自李天石《中国古代史教程》(1)根据所学,分别指出图示A:,B:。(2)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表格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性质。(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与解析1.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第一手史料。”可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是中国境内的最早古人类,排除A项;半坡人遗址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最早培育出粟和黍,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因最早发现于今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是我国远古时代长江流域氏族村落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C项。2.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山顶洞人通过钻孔技术制作的骨针和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懂得爱美,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A项正确;山顶洞人还处于采集和狩猎阶段,并未学会种植庄稼和饲养家畜,排除BD项;材料中骨针和装饰品体现出当时人们已掌握钻孔技术,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图片中没有涉及打制石器,排除C项。故选A项。3.A【详解】根据题干“在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先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北方地区栽培的农作物。”及图片信息“稻谷、稻粒、粟等”可知,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先民懂得了栽培的农作物,因此这些图片有助于我们了解原始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题干图片反映的是先民栽培的农作物,不能作为了解原始手工业的依据,如制作陶器、玉器等,排除B项;题干图片反映的是先民栽培的农作物,没有涉及生产工具的进步,如磨制石器、骨耜等,排除C项;题干图片反映的是先民栽培的农作物,不能说明建造房屋等居住条件的改善,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根据材料“在陕西宝鸡、湖南株洲都有祭祀炎帝的炎帝陵,湖北随州也被称为炎帝神农故里,有神农大道、炎帝大道等以神农炎帝命名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农氏即传说中的炎帝,相传他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神农大道、炎帝大道等以神农炎帝命名是后世为了纪念炎帝,说明炎帝受到后世的敬仰,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炎帝与黄帝曾大战于阪泉,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传说神农发明了农业”,排除B项;材料没有关于“炎帝部落主要活动于渭河流域”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5.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因此得到民众的爱戴,B项正确;贤德禅让与尧、舜有关,排除A项;汤建立商朝,排除C项;传说仓颉创制文字,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是其残暴统治的表现,B项正确;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排除A项;纣王属于商朝,不属于西周或秦朝,排除CD项。故选B项。7.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青铜铸造是夏、商、西周三代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C项正确;磨制石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陶器在原始农耕时期已经出现,排除B项;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瓷器烧制不是夏、商、西周三代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8.A【详解】根据“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敌血”可知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都是齐桓公之后的霸主,与题干“葵丘之会”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9.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管仲在齐国改革,使得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排除A项;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后灭亡六国,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的主张,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题干图片可知,题干图片反映了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C项正确;发展经济只能反映统一货币,排除A项;文化交流只能反映统一文字,排除B项;秦始皇求见直道和驰道有利于便利交通,排除D项。故选C项。11.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项正确;春秋时期齐桓公尊王攘夷,排除A项;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排除C项;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口号是“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根据题干“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习惯上把每个世纪头20年称为某世纪初,最后20年称为某世纪末”可知,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一个世纪为一百年,10年为一个年代。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世纪的早期指的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世纪的中期指的是一个世纪的中段,大约是从第40年至第70年。世纪的晚期指的是一个世纪的后30年。因此,秦朝于公元前207年灭亡,时间上又可以表述为公元前3世纪末期,C项正确;经上分析,公元前207年,时间上又可以表述为公元前3世纪末期,而不是公元前2世纪前期、公元前2世纪末期和公元前3世纪前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3.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并天下”瓦当是为了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A项正确;苻坚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排除B项;光武帝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排除C项;刘邦推翻秦朝统治后并未完成统一,之后还经历了楚汉之争,排除D项;故选A项。14.A【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题干描述了西汉初的经济萧条,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A项正确;严刑峻法、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排除BC项;汉初统治者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政策,变法改革是法家学派主张,与题干现象的解决办法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汉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苑囿没有新建,衣服车马也是久不更新;其曾经计划建造一个露台,当得知需要花费百金,结果也作罢”体现了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D项正确;关心农桑、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体现的是汉文帝重视发展经济的主张和措施,题干描述的是汉文帝在生活上的节俭,没有涉及发展经济的主张和措施,排除ABC项。故选D项。16.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汉武帝时期,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A项正确;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条件,材料内容为第一次出使西域,排除B项;卫青、霍去病取得了漠北战役的胜利击败匈奴,排除C项;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了西域地区具体情况,而不是西欧,排除D项。故选A项。17.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张角等领导的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可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张角。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C项正确;陈胜。吴广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排除A项;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地方诸侯叛乱,排除B项;八王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期的地方诸侯叛乱,排除D项。故选C项。18.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秀是东汉政权的建立者,刘秀就是光武帝。在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的“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C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排除A项;汉武盛世指的是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B项;历史上并无“太康中兴”,只有太康之治,是指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出现的一个经济繁荣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9.D【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后期,中原地区已经种植黄瓜、首蓓、石榴、葡萄、胡桃、胡椒等,并且成为这一的重要食品,这些物种传入中原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D项正确;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排除A项;班超经营西域是在东汉时期,排除B项;“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指的是东汉后期到西晋前期,由于气候变化和两地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原本生活在蒙古草原等地的游牧民族南下迁徙到山西陕西等地带,不会出现中外物种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20.A【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A项正确;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排除B项;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排除C项;汉武帝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排除D项。故选A项。21.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A项正确;战国时李冰兴修水利,排除B项;南朝时祖冲之编制太阳历,排除C项;蔡伦改进造纸术,而不是发明造纸术,排除D项。故选A项。22.B【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扁鹊战国时期医学家;《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祖国医学的发展,B项正确;书写材料的变化的历程是甲骨文和青铜铭文曾是重要的记录方式,随后出现了竹木简和帛。纸的出现标志着书写材料的一次重大变革,排除A项;中华文明起源于史前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交往,排除D项。故选B项。23.D【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官渡之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D项正确;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排除B项;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24.D【详解】根据材料“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大意是说(如果一个人)顺应天时,衡量地利,那么可以花很少的力气而获得最大的成功,可见材料中说明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注意天时地利,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生产工具,即相关的劳动工具等,排除A项;材料强调农业生产顺应天时,并未提到农作物品种,比如水稻、小麦等,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畜牧生产无关,比如养牛、马、羊等,排除C项。故选D项。25.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佛教在西汉末年由印度传入中国,③龙门石窟的开凿和统治阶级宣传的佛教有关,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C项正确;①为四羊方尊没有借鉴外来文化,排除A项;②儒家教育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借鉴外来文化,排除B项;④属于中国传统绘画,无法体现中外文明交汇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26.(1)错误,将“钟鼎文”改为“甲骨文”。(2)错误,将“春秋”改为“战国”。(3)正确(4)错误,将“洛神赋图”改为“兰亭集序”。(5)错误,将“顾恺之”改为“祖冲之”。【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故原题错误,将“钟鼎文”改为“甲骨文”。(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故原题错误,将“春秋”改为“战国”。(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故原题正确。(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故原题错误,将“洛神赋图”改为“兰亭集序”。(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故原题错误,将“顾恺之”改为“祖冲之”。27.(1)局面:百家争鸣。代表:儒家:孟子。法家:韩非。(2)人物:董仲舒。举措: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3)作用:为汉武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汉帝国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儒学与君权相结合。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详解】(1)局面:根据材料一“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先后出现,各种不同的思想和主张在相互批判中不断的融合,创造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孟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2)人物: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故横线填:董仲舒。举措:根据题干材料“儒家从先秦到西汉经历了一个由子学到经学的演变过程。汉武帝(人物)是汉代儒学由子学演变为经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可知,汉代儒学上升为经学的关键举措:罢黜百家,尊崇儒术。(3)作用:根据上述材料“为汉武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汉帝国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儒学与君权相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成为经学的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