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二)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二)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二)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二)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测试范围:第二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二、…基础清…(4。分)_

1.填空。(io分)

(1),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表

现诗人扬帆东下的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4)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用“,

”来表现大漠似雪的边城夜色。

(5)思乡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主题。王湾想要用归雁传递家书

”?“(《次北固山下》),表达

对故乡的思念;马致远则用“,

"(《天净沙・秋思》)写出浓重的乡愁。

2.【2020.湖州改编】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⑴一⑶题。(8分)

生命的酒杯,不可能总是盛满可口的佳酿,苦酒也是成长的滋味。一帆

风顺,显示不出水手的坚强;百转千回,才能百炼成钢。恰恰是在跌倒的时

候,奋斗才能凸显其意义。“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

而放弃追求”,因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

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用力适着,…才直殳量;向前奔驰,才能抵达。

青春的光彩取决于我们自己,不要在憔性中沉寂,不要在bdo怒中自弃。生

命没有反复,不会翻来覆去。与昨日诀别,高洁淡yd的生命之花,需要我

们用心去呵护。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憔悸()翻来徨去()

院0怒()淡欢)

(2)“诀别”在文中的意思是o(2分)

(3)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2分)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成语有“汉语活化石”之称,短短几个字,就着一段历史、一段

寓言,或是一段哲学思索。

②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历经代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③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

______玉骨。

④山水画不仅在描摹山河新貌,更在民族精神。

A.隐含传递冰肌彰显B.隐藏传递美丽诠释

C.隐藏传承冰肌传递D.隐含传承冰肌彰显

4.请给“可”加上合适的部首组成新的汉字,填在横线上。(2分)

A.百争流B.—捐杂税

C.思妙想D.坎不平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m的一项是()(2分)

A.微风摇碎一树阳光,地上树影斑驳,四下一片静限。

B.听说父亲买来一台电脑,晓光春包里夕卜。

C.长大了我才明白,母亲的缪黎”也是给我的最深的爱。

D.我买到的两本汉语词典各得塞所,一本释义全面,一本例句丰富。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

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漠,“阴”指山

南水北。

B.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著名作家、诗人。她的散文《荷叶•母

亲》,用红莲比喻自己,用遮挡大雨的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了伟大的母

爱。

C.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命名,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

欧阳修号六一居士。

D.《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

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8.班里开展主题为“感恩亲情”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

任务。(12分)

(1)用简洁的语言拟一条“感恩亲情”主题活动的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2分)

(2)下面是主持人拟写的一段开场白,请修改。(4分)

同学们,吟颂冰心的《荷叶•母亲》,我们为一颗依恋母亲的心感动;

涵咏莫怀戚的《散步》,我们为家人间真挚深沉的爱感动;品读史铁生的

《秋天的怀念》,我们为一位深爱儿子的母亲感动。其实,我们的身边也

有让人心烦的亲情故事……现在,让我们抒发内心真情,感念父母之恩,

开启我们的感恩之旅。

①开场白中含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应改为o(2分)

②画线句子与开场白的语境不相符,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3)请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2分)

(4)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讨论我们可以如何回报父母,请你向同学们提

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4分)

二一阅读清…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从春天出发

丁立梅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

里,哪里就绿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

毛茸茸的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

了。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冲你挤眉弄眼。春

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先去问候一下河边的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

是这样啊,你需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踊跳。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

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

的希望。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③去问候一些花儿。桃花、梨花、油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

装扮得鲜艳明媚。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

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

有梨花的白,没有油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万紫千

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

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④去问候一些小生灵。蜜蜂、蝴蝶、蟋蟀、蚂蚱……一个冬天过去了,它

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

带着它们的歌声。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儿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

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

纯洁,是天籁之音。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

会收藏歌声。

⑤去问候飘荡的春风。“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

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

微笑。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请与春风相握吧,

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⑥去问候一些种子。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

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

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蕨蕤。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⑦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

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微词典】威蕤(W百ru。:形容枝叶繁盛。

9.文中第②一⑥段用到“问候”一词,请联系语段,说说它的含义及作用。

(3分)

10.“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是从原文中摘取的一句话,应放在文

中的第段前。(2分)

11.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

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从修辞的角度)(2分)

⑵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油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

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从表现手法的角度)(2分)

12.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我们在春天应该学会什么?(3分)

13.本文标题耐人寻味,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从春天出发”有什么深刻含义。

(3分)

(二)【2020•绥化】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20分)

鹅毛压得父亲喘

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

卖钱。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

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有一年,父

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

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

多。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

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

沉重,压得他直喘呢?

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

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所有的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

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最有用处的鹅绒,吹

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

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

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

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

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

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我更不明白,为何村

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

亲去?

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

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母亲的手很

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

定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

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

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

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

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垒一层,晾干后,第二晚再接着垒

第二层,如此反复……因为太冷,母亲的双手很快被冻伤,又痛又痒。父亲也

喘得、咳得更严重了,但他们继续坚持着。

⑧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

解;母亲的双手也好了些。他们卖鹅毛和羽绒鞋所得的利润,得以凑齐我和姐

姐的学杂费,一家人总算熬过来了。

⑨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当年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怕花钱治疗,

只能硬扛着,医生告诫他不要干重体力活,要休息,否则极易发展成肺气肿。

可父亲哪肯休息,他坚决要去收鹅毛,因为这活相对轻松些,还能帮母亲。

⑩多年后,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

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

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鹅绒是那么的轻盈,有风掠过,便会飘散。但

奇怪的是,它们竟始终在那里,一如当年此时。

⑪我终于懂了,当年,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看似轻如鸿毛,但对于贫病交

困的他来说,却是千钧之担,于母亲也同样如此。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

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抗争,只为

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在当时那个

农村普遍贫穷的特殊年代,我和姐姐是方圆几十里地,唯一都读过书,上了大

学的姐弟俩,谁也没因贫困而辍学。

⑫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

但由此诞生出来的爱,却重于泰山。

14.请根据文章第①一⑧段的内容,把相应的故事情节填在横线上。(4分)

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ff母亲白天上

工,整宿做鞋一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一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搴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

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抗争,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

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

1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的画线句。(4分)

17.第⑤段和第⑨段是什么关系?从内容方面分析其作用。(5分)

18.文章通过回忆父母辛苦劳作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回答问题。(15分)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

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

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

(1)与儿文讲论文义儿女:__________

(2)拳可拟差:__________

(3)讲论主义文义:__________

(4)俄而雪爨骤:____________

(5)公欣然日然:____________

2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二月初惊见草芽。

21.面对飞雪,谢太傅的心情是,韩愈则是,展现出古人不

同的心境。(用诗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22.【甲】文【乙】诗同是咏雪,有什么异同?(4分)

三、…写作清65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主角,影视作品中的重要角色,不只是纵横赛场的体育明星,不只是改

革大潮里的风云人物。一张过去的照片、一段温馨的视频、一个难忘的生日、

一次有趣的活动、一场激烈的比赛……你都可以是当中的“主角”。

请以《这一次,我是主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

文中不得透漏个人信息;(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提示:请结合你在《极速提分法》中学习到的“一材多用”的方法,试试

用你准备的生活素材来写作。]

第二单元周周清(二)

一、基础清(40分)

1.(1)枯藤老树昏鸦(2)秋风萧瑟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共10分,每空1分)

2.(l)cuifu暴雅(共4分,每空1分)

(2)不会再见的离别(2分)

(3)难道不是用力活着,才有分量吗?(2分)

3.D(2分)点拨:①句中成语言简义丰,包含丰富的内容,所以选“隐含”;

②句中剪纸艺术是一门传统技艺,从词语搭配上“传承”最合适;③句中“冰

肌玉骨”是固定词语;④句中“彰显精神”与“描摹新貌”相对应。故选D

项。

4.舸苛奇坷(2分)

5.D(2分)点拨:“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与语

境不符。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事物各有各的优点,可以使用“各有所长”。

6.C(2分)点拨:A.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B.《荷叶・母亲》

是散文诗;D.《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集。

7.B(2分)点拨:A项应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C项应为“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D项应为“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8.(1)示例一:每一次跌倒都有搀扶的手,每一次欢乐都有祝福的歌,那就是我

们的父母!(2分)示例二:有一种亲情叫血浓于水,有一种情怀叫知恩感恩。

(2分)

(2)①吟颂吟诵(2分)②把“让人心烦”改为“让人感动”。(2分)

(3)示例:母爱,如山一般厚重,如海一般无垠,如风一般和煦,如光一般耀

眼,拥有母亲的爱是一生最大的幸福。(2分)

(4)示例: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理由:能减轻父母的一些负担,让父母少

操一些心。(2分)②记住父母的生日,给父母准备一份生日礼物。理由:能让

父母感受到儿女的孝心,让父母多一分舒心。(2分)

二、阅读清(50分)

(-)9.“问候”的本义是“问好”,在这里表示“欣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3分)点拨:本题考查对文

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再解释在文

中的具体含义,辨析使用的手法,分析表达的情感。

10.②(2分)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的还原。解答本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分析:第①段,描绘了“草色遥看”的景象,强调了“春天,真的来了”,

第②一⑥段具体描绘春天的景色。“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正

是其中的过渡句。所以应当放在第②段前。

11.(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柳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优美

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2分)

(2)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小野花为春天而美丽绽放的情景,表达了

作者对小野花自信、乐观精神的赞扬。(2分)点拨: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

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

入手。(1)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首先要明确使用的修辞手法:拟人。然后

具体分析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答题模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

地写出了物或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或作者怎样的感情。(2)

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先要明确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句中三个

“没有”可以判断出使用的是对比。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作用。

12.学会收藏希望,学会收藏美丽,学会收藏歌声,学会感恩与珍惜,学会播

种。(3分)点拨: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反复

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从文章来看

可根据②〜⑥段内容概括,作者认为我们在春天应该学会收藏希望,学会收

藏美丽,学会收藏歌声,学会感恩与珍惜,学会播种。

13.这里的春天既指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也指人生中的美好时光。春天是播

种的季节,只有在春天播下种子,才能在夏秋收获累累果实;人生也是这样,

只有及早播种梦想,勇于启程,才会收获人生的硕果(或才会收获成长的幸

福和希望)。(3分)

(-)14.父亲分鹅毛,剧烈喘咳父亲垒起泥屋,咳喘缓解(4分)点拨:本题

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仔细阅读①一⑧段的内容,“父亲

挑鹅毛,又喘又咳”是对第②段内容的概括,“母亲白天上工,整宿做鞋”

是对第⑥段内容的概括,研读③一⑤段,抓住“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

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

咳着”等关键句,仿照给出情节的句式概括,填写第一个空,即:父亲分鹅

毛,剧烈喘咳。“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是对第⑦段内容的概括,研读

第⑧段,结合关键句“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

有了缓解”概括填写第二个空,即:父亲垒起泥屋,咳喘缓解。

15.“寒冬”表层含义是指那个寒冷的冬天,深层含义是指一家人面临的贫病交

困的艰难处境。(4分)点拨: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这类

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

“寒冬”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寒冷的冬天,在这个寒冬一家人艰难生活着;

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父亲病弱,母亲劳苦,家境贫寒,这是一家人面对的

艰难处境,这种处境就像“寒冬”一样让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据此

分析,从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两个角度作答即可。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鹅绒”比作“流云”,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鹅绒

的情状,睹物思人,表达了作者对已逝父母的怀念之情。(4分)点拨:本

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

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明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等角度作答。仔细

阅读画线句,将“一小窝的鹅绒”比作“经年不散的流云”,这是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一方面生动地描写出这一小窝鹅绒的情状,另一方面,作者

看到“一小窝的鹅绒”就想到了父母,而父母已逝,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怀念

之情。

17.照应(呼应)关系。作用:交代了父亲坚持收鹅毛的原因,赞美父亲为“我”

和姐姐付出的重于泰山的父爱,突出中心。(5分)点拨:本题考查对文段

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第⑤段写“我”对“父亲为何气喘和

咳嗽得那么严重”“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

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的不解。第⑨段写“我”后来才了解到父亲

气喘的原因和不能参与重体力劳动的原因。由此可见,第⑨段是对第⑤段疑

问的解释,两段是相互照应的关系,意在突出中心,表达作者对无私伟大的

父爱的赞美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表达了作者对父母之爱的赞美,以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3分)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父亲当年患有严重的慢性支气

管炎,干不了重活,每到冬季就走村串屯地去收鹅毛。鹅毛虽然轻,在父亲

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父亲晚上回家,就着冷风分拣鹅毛,气喘和咳嗽得

更严重。母亲白天上工,晚上做鞋,有时需要整宿去做。在父母的艰辛劳动

下,一家人总算熬过了艰难的时光。父母相继去世后,有一次“我”回到老

家,在老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睹物思人,“我”终于明白了父

亲当年被鹅毛压得喘的原因,也懂得了父母当年所受的苦。作者通过对父母

辛苦劳作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父母之爱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故去的父母的

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19.⑴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大体。(3)文章的义理。(4)急。

(5)……的样子。(共5分,每小题1分)

20.(1)谢安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分)

(2)二月初时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2分)

21.欣然惊(2分)点拨: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分析。《咏雪》中写谢太

傅情感的词是“欣然”“大笑乐”,符合题干要求的是“欣然”;韩愈《春

雪》中直接点出作者心情的词语只有“惊”字,取“惊喜”意。

22.相同之处:表达的感情相近,都表达了对雪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所

用手法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