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文言文阅读(2024年9月)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文言文阅读(2024年9月)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文言文阅读(2024年9月)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文言文阅读(2024年9月)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文言文阅读(2024年9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文言文阅读(2024年9月)一.试题(共20小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ㅤㅤ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ㅤㅤ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丙】ㅤㅤ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禀,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①,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有删改)[注]①因循面墙:沿袭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非学无以广才/卿今者才略B.及鲁肃过寻阳/可以无大过矣C.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D.世人婚冠未学/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下列对【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B.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C.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D.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4)三个文段都写了劝学,其中所体现的对学习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三个文段简要分析。2.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②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③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④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注释】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熊罴(pí):指棕熊。④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绝巘多生怪柏B.至于负者歌于途若牛马之饮于溪C.当湍而浚者为鱼梁学而不思则罔D.余怜而售之楚人怜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②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4)苏轼《超然台记》有云:“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甲】【乙】两文作者分别因何而乐。3.古文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嗟乎!师道①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②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④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注】①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②出人:超出一般人。③众人:一般人。④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①卿今当涂掌事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见往事耳④是故圣益圣(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卿今者才略前者呼,后者应(《醉翁亭记》)B.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C.学于余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D.惑之不解马之千里者(《马说》)(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选出相应位置。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师说》中的“说”就是这种文体。B.【甲】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其中鲁肃、吕蒙的对话,显示了两人的融洽关系,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C.【乙】文将“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进行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D.【甲】【乙】两文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中孙权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劝吕蒙学习,【乙】文中韩愈对李蟠“能行古道”给予赞扬。(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及鲁肃过寻阳。②作《师说》以贻之。4.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甲】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节选自《乐府诗集》)【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①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襄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于邓坎。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良玉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选编自《明史•秦良玉传》)【丙】明妃郭漱玉竟抱琵琶塞外行,非关图画误倾城。汉家议就②和戎策,差胜防边十万兵。【注释】①石硅(zhù):地名,在重庆,今作石柱。②就:成,成功。(1)下列选项中,对词语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但”和“但当涉猎”(《孙权劝学》)中的“但”意思相同。B.“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中的“从”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中的“从”意思相同。C.“贼乘官军宴”中的“乘”和“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中的“乘”意思不同。D.“兼通词翰”中的“通”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中的“通”意思不同。(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4)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中作者歌颂战争中的英雄,却不用过多笔墨正面写战争,暗含了作者对待战争的态度。B.互文的特点是用简洁的文字表现丰厚的内容,《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是例证。C.《明妃》第二句运用毛延寿丑化昭君,丹青误人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昭君出塞的同情与惋惜。D.《明妃》第四句中“差”有“略微”或“甚”的意思,本诗中理解为“甚”更能体现昭君的历史功绩。(5)阅读完三位巾帼英雄的事迹,同学们围绕巾帼英雄的形象展开了讨论,请你发表意见,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小语认为:木兰代父从军,作为一个征战沙场的士卒,表现出英勇善战、坚毅果敢的形象特征。小文认为:良玉小美认为:昭君5.感受了古诗文的精神力量,东东再邀你一起阅读两篇文言文,学习古人的劝勉智慧。【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节选自《送杨寘序》)【注释】①宫声数引:古代的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文中泛指各种曲调。引,曲调的一种体制。②写:同“泻”,倾吐,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作者的朋友。④剑浦:县名。(1)请你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C.缓者舒然以和/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D.亦有至者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请你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②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4)【甲】【乙】两文均为赠序,即临别赠言,都饱含作者的良苦用心,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劝勉艺术、勤奋学习、平和心态三个方面任选其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6.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侬智高①围广州,转运使王罕婴城②拒守,都监侍其渊③昼夜未尝眠。久之,将士疲极。有裨将④诱士卒下城,欲与之开门降贼,渊遇之,谕士卒曰:“汝曹⑤降贼,必驱汝为奴隶,负担归其巢穴,朝廷欲诛汝曹父母妻子。不若并力完城,岂惟保汝家,亦将有功受赏矣。”士卒乃复还,登城。罕乃寝于城上,渊忽来,徐撼而觉之,曰:“公勿惊,公随身有弓弩手否?”罕曰:“有。”乃与罕帅弩手二十余人,衔枚⑥至一处,俯见贼已逾壕,蚁附登城,将及堞⑦矣。城上人皆不觉,渊指示弩手使射之,贼急走出壕外。及贼退,渊终不言裨将谋反之事。熙宁中致仕⑧,介甫知其为人,特除⑨一子官,给全俸。(节选自《涑水记闻》,宋•司马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1月版)【注释】①侬智高:人名。②婴城:绕城。③侍其渊:人名。④裨将:副将。⑤汝曹:你们。⑥衔枚:横咬着条状物,不能说话。⑦壤:城上如齿状矮墙。⑧照宁中致仕:熙宁年间告老还乡。⑨除:任命,授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昼夜未尝眠②朝廷欲诛汝曹父母妻子③蚁附登城④贼急走出壕外(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①不若并力完城,岂惟保汝家,亦将有功受赏矣。②公勿惊,公随身有弓弩手否?(3)简要概括侍其渊在广州保卫战中的两大功绩。(4)你对“渊终不言裨将谋反之事”有怎样的评价?请简要阐述。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翟璜应对文侯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注]①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臣之妻私臣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③克之④臣是以知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B.谓其妻曰其真不知马也C.臣之妾畏臣乃记之而去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5)【甲】文中邹忌进谏的结果是“王曰善”,【乙】文中翟璜应对的结果是“文侯悦”,二人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瑾宇附璘。性温恭,博涉经史,雅好属文。年十七,周文闻其名,因召拜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书羽檄,瑾多掌之。从破沙苑,战河桥,并有功,累迁尚书右丞、吏部郎中。于时魏宣播迁,庶务草创,朝章国典,瑾并参之。时燕公于谨勋高望重,朝野所属。白文帝,言瑾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结为兄弟。于谨南伐江陵,以瑾为元帅府长史。军中谋略,多出瑾焉。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没为仆隶。瑾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赖瑾获济者甚众。及军还,诸将多因虏掠,大获财物。瑾一无所取,唯得书两车,载之以归。或白文帝曰:“唐瑾大有辎重①,悉是梁朝珍玩。”文帝初不信之,密遣使检阅之,唯见坟籍②而已。乃叹曰:“孤知此人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③之疑,所以益明之耳。凡受人委任,当如此也。”瑾性方重,有风格。退朝休假,恒着衣冠以对妻子。又好施与,家无余财,所得禄赐,常散之宗族。其尤贫者,又割膏腴田宇以赈之。朝野以此称之。(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二,有删改)[注]①辎重:出门携带的物资,常指军用物资。②坟籍:古代典籍。③投杼:杼,织布的梭。投杼,表示多谤能动摇信念。(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谨南伐江陵”中的“南”,与“手自笔录”中“手”的用法不同。B.“辄议免之”与成语“浅尝辄止”中“辄”的意思相同,意为“就”。C.“或白文帝曰”中的“或”,与“或遇其叱咄”中“或”的意思不同。D.“恒着衣冠以对妻子”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词,意为“妻子儿女”。(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时魏室播迁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愿与之同姓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C.其尤贫者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D.朝野以此称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博涉经史,雅好属文。②孤知此人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4)唐瑾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9.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芙菜李渔芙薬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①于前人也;以芙菜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菜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蓄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②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薬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注释】①成说:通行的说法。②徂(cú):到。(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①中通外直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C.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②此之谓失其本心D①请备述之②前人之述备矣(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①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②杂然而前陈者D.①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蔓”,名词作动词)。B.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该句是判断句)。C.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芬”,这里是使动用法)。D.【乙】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芙菜“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的特点。(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5)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作者爱莲的主要原因。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ㅤㅤ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击,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黄庭坚。(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余拏一小舟拏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③任意看数卷书数④辄复不遂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4)【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哪些高雅的情趣?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吾家本诗礼之家,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不知其旨也②学学半③偶遇事冗④未尝间断(2)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4)【甲】【乙】两文虽涉及到读书学习的问题,但有所侧重,请结合文章内容试着从读书学习的方法和目的两个方面加以分析。1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①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释】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猥自枉屈/遂自缚出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帝亲临送C.进尽忠言/真进军围之D.以伤先帝之明/真以亮惩于祁山(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4)有人说曹真是一位富有战略眼光、爱护士卒的将领,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ㅤㅤ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ㅤㅤ焦循,字理堂,清代哲学家。江苏扬州黄珏镇人,少颖异,循博闻强记,于学无所不通于经无所不治与阮元齐名。阮元督学山东、浙江,俱招往游。翌年应礼部试不第,即返乡奉侍母亲不出仕。事母以孝闻,服丧尽礼。母亲卒后,托疾闭户,建“雕菰楼”,有湖光山胜,足不履城市十馀年,抄录图书甚多,被誉为“抄书一痴”,当大水淹户,仍南窗下抄录《中论》。每得一书,必识其卷端,故其藏书多有题识。循善属文,最爱柳宗元。表章先正,作《北湖小志》六卷。又掇拾扬州杂文旧事,为目录二卷,名曰《足征录》。又成《邗记》六卷。每得一书,必识其颠末①,有所契,则手录之。如是者三十年,成《里堂道听录》五十卷。(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注释]①颠末:始末。(1)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事母以孝闻以顺为正(《富贵不能淫》)B.循善属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C.故其藏书多有题识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D.如是者三十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翌年应礼部试不第,即返乡奉侍母亲不出仕。(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于学无所不通于经无所不治与阮元齐名(4)【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焦循有哪些共同特点?除此之外,焦循还有什么特点?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④”,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⑤,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⑥”。(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敝:同“蔽”。⑤九重:深宫之内。⑥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③犹割股以啖腹④亦不见过(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损百姓以奉其身A.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诚意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皆以美于徐公D.何以战(3)给【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两处)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4)翻译下面句子。①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②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5)两文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甲】文强调国家兴盛内要有“法家拂士”,外要有“”;【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存百姓”,其次是“”,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1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春风挂帆,西视点苍①如蓬莱、阆苑②,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且点苍十九峰中,一峰一溪飞流下洱河。而西崖之上,山麓之下,一郡居民咸聚焉。四水入城中,十五水流村落,大理民无一垅半亩无过水者,古未荒旱,人不识桔槔③。又四五月间,一亩之隔,即倏雨倏晴雨以插禾晴以刈麦,名“甸溪晴雨”。其入城者,人家门扃④院落,捍之即为塘,甃⑤之即为井。谓之乐土,谁曰不然?(节选自王士性《广志绎》)【注】①点苍:点苍山,又名苍山、灵鹫山。②蓬莱、阆(lànɡ)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③桔(jié)槔(ɡāo):汲水工具。④扃(jiōnɡ):关门。⑤甃(zhòu):用砖砌。(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问今是何世惟醉心于是B.西视点苍如蓬莱、阆苑坐我西阁床C.既出,得其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未果,寻病终古未荒旱(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黄发垂髫”和“伛偻提携”“豆蔻”“及笄”等都是古代表年龄的词语。B.乙文中“大理民无一垅半亩无过水者”一句双重否定强调了大理田地都有溪水经过,不需人力的特点。C.乙文加横线句中的“焉”和《愚公移山》中“且焉置土石”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D.“既出,得其船”中“其”是代词,与“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其”用法相同。(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以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图景。B.【乙】文“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一句表明了作者对点苍山的优美风光的赞美。C.两文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和点苍山都堪称一方“乐土”,令人心驰神往。D.两文写景都是由近及远,使景物具有立体感和动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4)下面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即倏雨A倏晴B雨以插禾C晴以D刈麦(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②谓之乐土,谁曰不然?(6)【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风光,但作者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16.百日誓师,问鼎穹窿。老师带领同学们研读了几篇与姑苏相关的诗文,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完成问题。【甲】苏台①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②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乙】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注】①苏台:姑苏台,是吴王夫差特意修建,用来和西施嬉戏作乐的地方。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在游览已被烧毁的姑苏台时所作。②菱歌:采菱人唱的歌。【丙】游姑苏台记宋荦ㅤㅤ予再莅吴将四载①,欲访姑苏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迤逦过横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ㅤㅤ山高尚不敌虎丘,望之又一荒阜②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绣。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葡③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④,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褰衣贾勇如猿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传即胥台⑤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⑥掀天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浩淼中。环望穹窿、灵岩、高峰、尧峰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ㅤㅤ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⑦,酌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ㅤㅤ待行者,幼子筠、孙韦金、外孙侯晸。六日前,子至⑧方应该北上,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选自清•宋荦(luò)《西陂类稿》)【注释】①再莅吴将四载:宋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曾任江苏布政使,后由江西巡抚调任江苏巡抚,任职地点皆在苏州,故云“再莅吴”。下文中的胥江、横塘、木渎、虎丘等,皆为苏州地名。②阜:土山。③薝(zhān)葡:栀子花。④炎歊(xiāo):热气。⑤胥台:即姑苏台。⑥震泽:即太湖世法:⑦世俗的礼法。无世法即不能依世俗礼法予以盛大的招待。⑧子至:儿子宋至。(1)请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加点字方法解释缘山麓而东缘溪行(《桃花源记》)①未至木渎二里许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②时已薄暮A.少,小。B.减轻,减少。C.迫近,接近。D.淡,不浓。③颇讶不逮所闻结合语境(上下文)推断④(2)《苏台览古》开头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甲】【乙】两首诗中“只今惟有西江月”和“只今惟有鹧鸪飞”这两句诗运用了相同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山高尚不敌虎丘,望之又一荒阜耳。②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绣。(5)作者宋荦当时是苏州的地方官,他慕名前往姑苏台游览,但文中却说“颇讶不逮所闻”,“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有人认为作者会失望而归,也有人认为作者此游不会失望而归。你同意谁的看法呢?请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你的理解。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凡学之道,严①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②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③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④于天子无北面⑤,所以尊师也。(选自《礼记•学记》)(注释)①严:尊敬。②臣:以……为臣子。③尸:祭主。④诏:召见。⑤北面:按臣子的礼节面朝北拜见君主表示尊重。(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又患无硕师②或遇其叱咄③大学之礼④所以尊师也(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B.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C.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D.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4)读甲乙两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①甲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作者的求师之难?请简要概括。②乙文表达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18.文言文比较阅读。【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说苑•立节子思①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②。田子方③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注释】①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②九食:二十天吃了九顿饭。③田子方:战国时魏人,魏文侯曾拜他为师。(1)解释加点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缊袍无表③使人遗狐白之裘④吾假人(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恐其不受其如土石何B.子思辞而不受杂然而前陈者C.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万钟于我何加焉D.女子之嫁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4)【甲】文中,孟子提出了自己的大丈夫标准,依据文章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乙】文中,子思也具有大丈夫精神,理由:。19.古文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②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③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余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释】①浮图:这里指和尚。②记游者: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的人。③怠:懈怠。(1)下面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一项是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③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⑥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④⑤D.③④⑤(2)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从王安石游览褒禅山的经历,我们也可以间接明白许多道理。如文中“①”一句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坚持自我,不应人云亦云。而文中“②”一句则告诉我们要勇于探索,不怕困难,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便舍船(《桃花源记》)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名之者谁(《醉翁亭记》)C.有怠而欲出者隶而从者(《小石潭记》)D.方是时方七百里(《愚公移山》)20.文言文阅读。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公叔文子为楚令尹①,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家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②,并③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选自《公叔子巧谏》)【注释】①楚令尹:官职名。②仓廪:储藏谷米的仓库。③并:合并。(1)请解释下面“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文言现象原文例句解释加点字古今异义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一词多义①受上赏②有所受命而不行①②词类活用臣之妻私臣私:(2)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3)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4)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5)劝说类文言文中,有些标题暗含劝说方式,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乙两文标题中的加点字,分析劝谏方式是否一样,请阐述理由。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公叔子巧谏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文言文阅读(2024年9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试题(共20小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ㅤㅤ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ㅤㅤ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丙】ㅤㅤ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禀,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①,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有删改)[注]①因循面墙:沿袭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A.非学无以广才/卿今者才略B.及鲁肃过寻阳/可以无大过矣C.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D.世人婚冠未学/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下列对【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B.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C.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D.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4)三个文段都写了劝学,其中所体现的对学习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三个文段简要分析。【考点】一词多义;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答案】(1)A(2)C(3)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②这都是从小学习到手仍不厌倦。(4)三个文段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倡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体现了学习的终身性。【分析】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丙】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长成以后,思虑分散,这就该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老而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手仍不厌倦。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全屏门凑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老年仍不厌倦。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的,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才:才干/才干。B.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过:经过/过错。C.句意: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更:重新/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D.句意:一般人到成年后还未开始学习。/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冠:成年/帽子。故选:A。(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译为: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断句标志:“二十以外”表示时间,后面断开,“所诵经书”是主语,“一月”是时间状语,后面断开,“便至荒芜矣”是结果。故选:C。(3)本题考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①重点词语有:辞,推辞;以,用。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②重点词语有:皆,都;少,从小;至,到;倦,厌倦。句意:这都是从小学习到手仍不厌倦。(4)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三个文段都强调了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甲】文提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强调了学习对于增长才干和成就学业的必要性。同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则警示了时间的紧迫性,强调要抓紧时间学习。【乙】文中孙权劝吕蒙学习,也是基于他当权掌事的身份和需要,说明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丙】文则通过不同年龄段的人通过学习取得成就的例子,说明学习不分早晚,但都应尽早开始,并持续努力。三者都提倡积极的学习态度。如【甲】文中的“静”与“志”,即要求学习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的志向;【乙】文中孙权鼓励吕蒙广泛涉猎,增长见识;【丙】文则强调早教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无论早晚都应坚持不懈地学习。在学习方法上,【甲】文虽未直接说明,但隐含了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乙】文提出“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即广泛阅读以增长见识;【丙】文则通过具体的学习经历来展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三个文段都体现了学习的终身性。如【甲】文中的“非志无以成学”强调了坚定志向对于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乙】文中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并在后续取得显著进步,说明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丙】文则通过列举不同年龄段的人通过学习取得成就的例子,以及“老而弥笃”的表述,强调了学习不分年龄、应终身进行的观点。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答案:(1)A(2)C(3)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②这都是从小学习到手仍不厌倦。(4)三个文段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倡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体现了学习的终身性。【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②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③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④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注释】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熊罴(pí):指棕熊。④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往来而不绝者绝巘多生怪柏B.至于负者歌于途若牛马之饮于溪C.当湍而浚者为鱼梁学而不思则罔D.余怜而售之楚人怜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②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4)苏轼《超然台记》有云:“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甲】【乙】两文作者分别因何而乐。【考点】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山水游记;一词多义.【答案】(1)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2)D(3)①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②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4)【甲】文作者欧阳修因百姓游玩、宾客尽欢、自己能与民同乐而乐。百姓出游,一片欢乐景象;宴会宾客尽兴,太守也沉醉其中;欧阳修能感受到众人的快乐,并以众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乙】文作者柳宗元因购得小丘并加以整治后欣赏到美丽景色而乐。柳宗元以低价购得小丘,与友人一同整治,使小丘呈现出美好的景象,站在小丘中眺望,山水、云朵、溪流、鸟兽皆令人愉悦,这种美景让他感到快乐。【分析】翻译:【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冽,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乙】(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棕熊在山上攀登。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小丘)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铺席子躺在地上,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们的眼睛舒适,潺潺的水声使我们的耳朵舒适,悠闲空灵的境界使我们的精神舒适,深沉宁静的氛围使我们的心灵舒适。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呢。【解答】(1)本题考查断句。句意: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故可断为: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往来而不绝者”的“绝”是断绝;“绝巘多生怪柏”的“绝”是极。B相同,“至于负者歌于途”的“于”是在;“若牛马之饮于溪”的“于”是在。C不同,“当湍而浚者为鱼梁”的“为”是成为;“学而不思则罔”的“而”表转折。D不同,“余怜而售之”的“怜”是可怜;“楚人怜之”的“怜”是爱戴。故选:B。(3)本题考查翻译。①重点词:乐,以……为快乐;乐,快乐。句意: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②重点词:嘉,好的。句意: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因何而乐山水之乐:文中描绘了滁州优美的自然风光,“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还有“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些都体现了滁州山水的美丽和物产的丰富,让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从而获得山水之乐。宴饮之乐:“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作者与宾客一同宴饮,欣赏着投壶、下棋等娱乐活动,众人欢声笑语,觥筹交错,这种欢乐的氛围让作者感到愉悦,此为宴饮之乐。与民同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作者看到滁州百姓们“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百姓们安居乐业,享受着游玩的快乐。作者能与百姓一同游乐,感受到百姓的幸福,从而获得与民同乐的满足感。《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作者柳宗元因何而乐得小丘之乐:作者偶然发现了钴鉧潭西的小丘,“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小丘上有奇特的石头、美丽的竹子和树木,景色十分迷人。作者以很低的价格买下了小丘,“余怜而售之”,获得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心中充满喜悦。改造小丘之乐:“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作者和友人一起对小丘进行改造,铲除杂草,砍掉恶木,让小丘的美景更加突出。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看到小丘的变化,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欣赏小丘之乐:“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作者在小丘上欣赏周围的美景,山高云浮,溪流潺潺,鸟兽嬉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让作者陶醉其中。同时,小丘上的宁静氛围也让作者的心灵得到了放松和滋养,此为欣赏小丘之乐。综上所述,欧阳修因山水之乐、宴饮之乐、与民同乐而乐;柳宗元因得小丘之乐、改造小丘之乐、欣赏小丘之乐而乐。他们都能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好,获得快乐,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答案:(1)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2)D(3)①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②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4)【甲】文作者欧阳修因百姓游玩、宾客尽欢、自己能与民同乐而乐。百姓出游,一片欢乐景象;宴会宾客尽兴,太守也沉醉其中;欧阳修能感受到众人的快乐,并以众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乙】文作者柳宗元因购得小丘并加以整治后欣赏到美丽景色而乐。柳宗元以低价购得小丘,与友人一同整治,使小丘呈现出美好的景象,站在小丘中眺望,山水、云朵、溪流、鸟兽皆令人愉悦,这种美景让他感到快乐。【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3.古文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嗟乎!师道①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②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④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注】①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②出人:超出一般人。③众人:一般人。④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①卿今当涂掌事当权②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③见往事耳了解④是故圣益圣因此(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BA.卿今者才略前者呼,后者应(《醉翁亭记》)B.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C.学于余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D.惑之不解马之千里者(《马说》)(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选出相应位置。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师说》中的“说”就是这种文体。B.【甲】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其中鲁肃、吕蒙的对话,显示了两人的融洽关系,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C.【乙】文将“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进行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D.【甲】【乙】两文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中孙权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劝吕蒙学习,【乙】文中韩愈对李蟠“能行古道”给予赞扬。(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及鲁肃过寻阳。②作《师说》以贻之。【考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答案】(1)①当权。②推托。③了解。④因此。(2)B(3)AC(4)B(5)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②写了《师说》来送给他【分析】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乙】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你现在当权管事。当涂:当权。②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③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④句意: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是故:因此。(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的情况/……的人;B.相同,只是;C.不同,向/在;D.不同,宾语前置的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