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年七上语文专题练习专题11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若柳絮因风起。(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作者在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来的?4.你认为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为什么?【答案】1.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急高兴的样子相比2.(1)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2)(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3.营造了一种温馨、愉快且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气氛。从“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4.示例:“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更能表现出雪的轻盈、洁白和随风飘舞的特点,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境更优美。(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儿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2)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3)句意:太傅高兴地说。欣然:高兴的样子。(4)句意: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2)“即”,就是;“大兄”,大哥;“无奕女”,谢无奕的女儿;“妻”,妻子,这里指王凝之的妻子。“也”,判断句的标志。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作者在文中营造了一种温馨、愉快、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气氛。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在寒冷的雪天,一家人聚在一起,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讨论文章的义理,充满了文化氛围和知识的交流,体现家庭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欣然”一词表现出谢太傅在看到雪骤时愉快的心情。“公大笑乐”则直接描写出谢太傅听到子侄辈精彩的对答后开心的样子,展现出家庭气氛的轻松愉快、其乐融融。4.本题考查主观表达。作答此题,先明确两个比喻分别是什么,然后分析每个比喻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文章情境和表达效果说明自己认为哪个更好的理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3)相委而去()
(4)入门不顾()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友人惭,下车引之。7.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请写出下列人物的尊称和谦称(1)尊称对方的女儿——()
(2)谦称自己的弟弟——()8.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请说说理由。【答案】5.约定不,同“否”舍弃回头看6.(1)陈太丘就先行离开,陈太丘离开之后友人才到。(2)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7.令爱舍弟8.示例一:失礼。元方批评客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客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示例二:不失礼。客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客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7.本题考查文化常识。(1)尊称对方的女儿,一般使用“令爱”或“令嫒”。在这里,“令”是一个敬辞,表示美好、尊贵的意思,“爱”或“嫒”则是对女儿的称呼。因此,“令爱”或“令嫒”就是尊称对方的女儿。(2)谦称自己的弟弟,一般使用“舍弟”。在这里,“舍”表示同辈、同住的意思,“弟”则是对弟弟的称呼。因此,“舍弟”就是谦称自己的弟弟。同时,也可以使用“舍弟子”或“舍弟生”等变体,但基本的含义和用法都是相同的。8.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解答时,任选一个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说明理由即可。示例:失礼。尽管客人之前有错,但在他认错并表现出惭愧之情后,元方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互相包容和尊重。示例:不失礼。在客人无礼地指责和侮辱自己的父亲后,元方选择“入门不顾”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这种行为既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也让客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是一种有理有据的反击。阅读下面几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义:10.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1.《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极具生命力。学过《论语》,不少同学都选择其中的语句作为座右铭激励警醒自己。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12.《论语》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上面四则内容,探究我们青少年应该追求怎样的“乐”?【答案】9.指有才德的人合乎道义的行为(符合行为的尺度、正义、正当)10.懂得它(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11.示例: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由:为了警醒自己学习时要边读书边思考。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深刻。12.提示:日常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学习、探索人生道理是一种快乐;有追求,坚持理想,吃简单的饭食居简陋的巷子也快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之努力坚持,是一种快乐;坚守做人原则,守住尺度(底线),不为追求富贵而不择手段,即使贫穷也快乐。【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含义理解。10.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本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解释:好:喜爱。乐:以……为乐。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选择对自己做人或学习很有帮助的一句话,阐述自己的喜爱理由即可。
1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根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知,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是“君子之乐”;根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知,钻研学问是“君子之乐”;根据“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知,安贫乐道是“君子之乐”。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非学无以广才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1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闻之于宋君B.静以修身
投以骨C.夫学须静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
思而不学则殆15.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诚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请结合原文说说。【答案】13.(1)增长;(2)来;(3)修养;(4)疾速逝去14.D15.《诚子书》从做人与学习两个方面展现了诸葛亮对孩子的谆谆教诲。【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助词,的/代词,指这件事B.连词,来/介词,把;C.句首发语词,不译/名词,指普通人;D.都是连词,可译为“就”;故选D。1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其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可见,诸葛亮告诫孩子若想成为君子应该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告诫孩子如何做人;根据“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其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可见,诸葛亮告诫孩子应宁静专一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才能,明确“学习”与“立志”的关系,从学习方面来教导孩子该如何做学问;因此,《诫子书》从做人与学习两个方面展现了诸葛亮对孩子的谆谆教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止有剩骨()
(2)一狼仍从()(3)弛担持刀()
(4)意暇甚()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以刀劈狼首 B.久之,目似瞑
友人惭,下车引之C.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 D.止增笑耳
积气耳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19.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6.仅,只。跟从。解除,卸下。从容、悠闲。17.D18.(1)场主堆积柴草在打麦场中间,覆盖成小山一样。(2)(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19.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道理: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介词,用;B.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指元方;C.动词,上前/名词,前面;D.两个“耳”都是语气词,表判断,可译为“罢了”;故选D。1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1)重点词语:积:堆积。薪:柴草。苫:盖上。蔽:遮盖。丘:小山丘。(2)重点词语:乃:于是,就。假寐:假装睡觉。盖:原来是。诱:引诱。19.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文章的最后一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话不仅指出了狼的狡猾,还强调了尽管狼狡猾,但最终仍被屠户击败,并且这种狡猾在智者面前只是徒增笑料。这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题,即屠户与狼的斗争,以及屠户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战胜狡猾的狼。屠户与狼的斗争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屠户没有因为狼的狡猾而退缩,而是勇敢地与之斗争,并且运用智慧最终战胜了狼。狼作为恶人的象征,虽然狡猾多变,但最终仍被屠户击败。这告诉我们,对待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要坚决斗争,因为恶人的狡诈在智者面前只是徒增笑料。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穿井得一人()
(2)家无井而出溉汲()(3)及其家穿井()
(4)闻之于宋君()2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2.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20.挖掘、开凿打水浇田待,等到使知道21.(1)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2)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22.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解析】20.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2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2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结合“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知:丁氏因为家中没有井,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边灌溉,等到他们家有井了,他想向别人说的是他们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可是听话的人却把它误传为他们家挖井挖出一个人来。“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作者看来,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乙】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①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②,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闻之,即遣还。(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魏武:指魏武帝曹操。②令方:使其成方形。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3)尊君在不()
(4)人问其故()2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
魏武奇爱之B.去后乃至
晏乃画地令方C.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晏在宫内D.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元方入门不顾。(2)答曰:“何氏之庐也。”26.选文中的两个孩子,都只有七岁,你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答案】23.约定离开同“否”原因24.A25.(1)元方走进家门,连头都不回。(2)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26.一:我喜欢元方。元方聪明机智,在面对友人的无礼时,能有理有据地反驳,指出友人无信无礼,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二:我喜欢何晏。何晏聪明伶俐,面对魏武的意图,他能巧妙地以画地为庐表明自己的态度,维护自己的家族。【解析】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古代两个聪慧、机智的小孩,他们都是七岁,但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机智。甲文的元方展现了对父亲的维护和礼节的把握,他的机智回应令友人惭愧,而乙文的何晏则以“宅心之术”展现对家族根基的重视和保护,这种早熟的表现让曹操心生敬佩。两者皆通过巧妙的情节和对话,凸显了他们在特定情境下超凡的应对能力。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代词,他,分别指代元方、何晏;B.才/于是,就;C.凭借/因为;D.表顺承/表转折;故选A。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顾,回头看。(2)之,的;庐,房屋。2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喜欢元方:结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虽年仅七岁,却聪慧过人,能够清晰地分辨是非对错。面对友人的迟到和无礼指责,他毫不畏惧,言辞犀利地指出友人的错误,既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又展现出了勇敢和正直的品质。这种在面对不公正时敢于据理力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喜欢何晏:结合“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可知,在魏武帝曹操想要认他为子的情况下,他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巧妙地通过画地为庐的方式表明自己对家族的归属感和维护家族的决心。这种机智的应对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又避免了可能的冲突,展现出了他的聪慧和对家族的忠诚。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点睛】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2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人不知而不愠()
(2)三十而立()(3)非学无以广才()
(4)险躁则不能治性()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夫君子之行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人舍然大喜D.静以修身
投以骨2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0.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淡泊”“宁静”,并且明确志向。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答案】27.生气,恼怒。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增长修养性情28.B29.(1)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2)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陋室里,又怎么来得及!30.示例:我认为学习既要与思考结合,又要“淡泊”“宁静”并明确志向。学习与思考结合,才是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果只是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失去主见;明确志向,并且恬静寡欲,宁静专一,就会有所收获。反之,就会学无所获。【解析】文言文选段分别出自《论语》和《诫子书》,它们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学习、道德修养及人生态度的重要观念。孔子主张学习要与思考结合,以达至“知而不愠”,“三省吾身”,反映了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的人生观。诸葛亮则强调“静”、“勤”的学习态度,认为只有安静和专注才能达到广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段文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儒家对品德和学习的严肃态度及其哲学思考。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2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B.相同,都是助词,的;C.代词,其中的/代词,那;D.连词,用来/介词,把;故选B。2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为,替;谋,谋划;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的知识;习,复习。(2)守,困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复,又;何及,怎么来得及。30.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学习的主题来谈,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认为读书要宁静致远,要有目标,也要学与思相结合,更要多加研究和思考。要淡泊、宁静以“明志”,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学与思相结合,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反之一味地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终究会一无所获。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点睛】参考翻译:【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乙】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甲】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①购之,撒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②,必挟策③以随。或④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节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注释】①赀(zī):价格。②田陌:田间。③策:书简。④或:有时候3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择其善者而从之()(3)遇有异书()
(4)亦必手一编()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33.结合【甲】文语段②中的画线句子,说说颜回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34.【甲】【乙】两文所讲的读书态度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答案】31.以……为快乐好的方面,优点奇异,奇特手拿32.(1)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2)他所收藏的书有四万卷,几乎都粗略地浏览了一遍。33.从颜回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生活艰苦,却甘之如饴,可以看出他安贫乐道、豁达淡然、知止知足的生活态度。言之有理即可。启示:人总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而不单单只停留在物质追求之上,为了自己的理想或高雅的志趣,即使生活清苦,也可以淡然面对,甘之若饴。言之有理即可。34.两文所讲读书态度的共同点有:爱好读书,乐学忘艰,勤思博学,惜时刻苦。(任意答到两点即可)【解析】3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快乐。(2)句意: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善:好的方面,优点。(3)句意:遇到有不同寻常的书。异:奇异,奇特。(4)句意:也一定手拿一本书。手:手拿。3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逝者:指流逝的时光;斯:指这,这里指河水;舍:指停止。(2)所藏:指所收藏的;涉猎:指粗略地阅读;殆:指几乎;遍:指全、都。3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感悟启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为: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这句话体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而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他不以物质的匮乏为苦,而是专注于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满足,在贫困的生活中依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守自己的道德和学问。
3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乙】两文所讲的读书态度的共同点有:热爱学习、乐学忘艰。甲文中多处体现对学习的热爱,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以学习为乐。乙文中“何子少好读书”,直接点明何子从小就喜爱读书,遇到不同寻常的书,不惜花费重金购买,即使忍饥受冻也不顾,可见其对读书的热爱程度之深。其次,勤奋好学、惜时刻苦。甲文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等,强调学习要勤奋思考、广泛涉猎。乙文中何子“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书,甚至上厕所也手不释卷,充分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不放过任何可以读书的时间和机会。最后,广泛阅读、勤思博学。甲文中倡导博学,乙文中“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说明何子藏书丰富且几乎都读过,同样体现了广泛阅读的读书态度。【点睛】参考译文:【甲】①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②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③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④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⑤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⑥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何子年少的时候喜欢读书,遇到有不同寻常的书,必定用高价购买它,节省衣食的费用,即使忍饥受冻也不顾及。每次巡视田间,一定拿着书简跟随。有时候上厕所,也一定手拿一本书。他所收藏的书有四万卷,几乎都读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莴亮《诫子书》)[乙]贡入燕都①,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②归,游南雍,未入监③,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④三昼夜不瞑目。(节选自《了凡四训》)注:①燕都:指燕京。即今北京。②己巳:指1569年。③入监:称进国子监读书为“入监”。④凡:一共。3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
(2)非学无以广才
广:(3)终日静坐
静:
(4)己巳归
归: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37.学习了《诫子书》以后,小华同学制作了如下表格学习诸葛亮的写作技巧,请你完成内容。原句效果仿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提出观点,表明君子操行重在“静”和“俭”。(2)夫君子之行,以修身,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非内敛无以静思,非风趣无以共鸣。38.[甲][乙]两文都是为劝勉孩子求学修身而作,在劝勉方式上有何不同?【答案】35.致:达到广:增长静:安静,宁静归:回家36.(1)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浮浮躁就不能够修养性情。(2)(我和禅师)面对面坐在一个屋室,三天三夜不合眼睡觉。37.示例:学以修身思以养德;说以修身,听以养德;知以修身,行以养德;……双重否定句式,肯定了“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38.[甲]文的劝诫方式主要是讲道理(用理说服);而[乙]文的劝诫方式主要是讲故事(用事说服)(现身说法)。【解析】3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3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37.本题考查仿写及赏析。第一、二空:这是一道仿写题,要求根据《诫子书》中的原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效果进行仿写,即提出观点并表明君子操行的重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静”和“俭”是君子修身养德的方式,“以”表示凭借、用。整体结构为“XX以修身,XX以养德”。可以选择“诚”和“信”,“仁”和“义”等词语进行仿写。3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的劝诫方式:《诫子书》开篇直接提出观点,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阐述了君子修身养德需要淡泊宁静的道理。接着通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等语句,进一步深入地阐述学习、志向、修身之间的关系,都是在通过讲述抽象的道理来劝勉儿子。在论述过程中,使用了逻辑推理的方式,如因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所以得出“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结论,通过层层递进的道理来说明修身求学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去做。全文没有讲述具体的事例,而是运用富有哲理的语句,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以一种理性的、严肃的方式向儿子传达了珍惜时光、修身养德、勤奋学习的重要性,主要靠说理来达到劝勉的目的。乙文的劝诫方:乙文讲述了作者自己的经历,如“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通过描述自己的求学、游历、拜访禅师等具体行为和经历,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式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传达一种求学修身的态度,没有像甲文那样进行大量的理论阐述,而是让读者从作者的故事中去体会其中蕴含的关于求学修身的道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在求学修身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可能遇到的情况,从而起到劝勉的作用。这种讲故事(现身说法)的方式相比于单纯的说理,更加生动、具体,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点睛】[甲]参考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参考译文:(我)被推荐到京城,在京城停留了一年,整天静静地坐着,不阅读书籍文字。己巳年回去,游历南京的国子监,还没有进入国子监,先去栖霞山中拜访云谷会禅师,在一间屋子里相对而坐,一共三个昼夜没有闭上眼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①身节用,远②罪丰③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注释】①谨:约束。②远:使……远离。③丰:使……丰足。3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非宁静无以致远②淫慢则不能励精③故曰:“俭,德之共也。”40.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B.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42.【甲】【乙】两文都是对自己儿子的劝诫,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加以概括。【答案】39.①达到②振奋③所以40.B41.(1)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2)有德行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42.相同之处:两文都谈到了节俭对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不同之处:甲文还谈了要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乙文谈了“奢侈”带来的坏处。【解析】这两篇文言文分别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和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诫子书》中诸葛亮强调了静心自修和俭朴对于修养德行和学识的重要性,主张以宁静致远,以淡泊明志。《训俭示康》中,司马光则告诫后人以俭养德,认为俭朴使人少贪欲,君子可以正道而行,小人能够自律。本质上,两篇文章都强调了俭朴和静心的重要性,劝诫后人修身养德,警惕贪欲和躁动。但不同之处在于,诸葛亮侧重于学业和个人修养的互动,而司马光则强调俭朴对德行和家庭的影响。3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君子减少欲望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在这句话中,“君子”是主语,“寡欲”是主语发出的行为或状态,因此“君子寡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表示“君子欲望少”的意思。这构成了第一个断句点。“则”是一个常用的连接词,用于表示两个句子或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常常表示结果或推论。“不役于物”是一个动宾结构,其中“不役”是动词短语,表示“不被奴役”或“不受控制”;“于物”是介词短语作宾语,指出不被奴役的对象是“物”。这个动宾结构完整地表达了一个意思,即“君子不会因为欲望多而被物质所奴役”,因此它是一个独立的分句。“可以直道而行”是一个表示目的或结果的句子,它承接前面的分句,进一步阐述了“不役于物”所带来的好处或结果,即“可以坦荡正直地做事”。这个句子同样是一个完整的分句,表达了一个明确的意思。正确划分为: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故选B。4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4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甲文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看,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首先要“宁静淡泊”;从“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阐述了学习和立志对成才的重要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则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所以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内容的阐述。乙文从“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来看,人们生活奢侈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从“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来看,如果人们生活奢侈,做官时就必然受贿,在乡间为民时,就必然盗窃他人的财物;“故曰:侈,恶之大也”则是作者得出的结论,奢侈必然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乙文侧重对“侈”带来的危害进行论述。据此可知,两文都谈到了节俭对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甲文还谈了要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乙文谈了“奢侈”带来的坏处。【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屋子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中培养出来的,节俭就会减少欲望。君子减少欲望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减少欲望就能约束自身,节约费用,使罪过远离,使家庭丰裕。所以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奢侈就会有过多的欲求,君子欲求过多就会贪图富贵,乱道招祸;小人欲求过多就会贪求浪费,使家庭破败,便自身丧命。这样他们做官必然接受贿赂,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义犬蒲松龄周村有贾某,贸易①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于舟上。舟人乃积寇也,荡舟入莽②,操刀欲杀。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嗥③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④哀吠。或⑤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适有同乡携客同舟俱归,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⑥之不解。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注释】①贸易:做生意。②莽:芦苇荡。③嗥:(豺狼等)大声叫。④狺狺:[yínyín]狗叫的声音。⑤或:有的人。⑥挞:打;用鞭、棍等打人。43.解释加点词(1)意暇甚
暇:
(2)狼亦黠矣
黠:(3)操刀欲杀
欲:
(4)引出断其绳
引:4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4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于舟上。46.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1)【甲】文中“径去”“犬坐”“目似瞑”“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1),“暴起”“劈”“毙”“转视”“断”表现了屠户(2)的斗争精神。(2)【乙】文则通过(3)和(4)两件事表达了犬的“义”举。(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43.从容、悠闲狡猾想要拉、牵44.(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世上那些没有心肝的人,大概也会对此犬感到惭愧吧!45.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于舟上46.狡猾、阴险勇敢、机智犬随客沉江,口衔裹具,与共浮沉犬认出前盗,啮其胫股。【解析】《狼》通过描写狼的狡诈和猎户的机智,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表现出智慧最终战胜凶险的主题。而《义犬》展示了犬的不凡忠诚和恩情的回报,强调了忠义与恩义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通过精简生动的叙述,充分传递了作者对善恶美丑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期待。43.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4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4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本句的句义是:看到堤上有个屠夫绑着一只狗准备杀它,贾某于是出双倍价钱把那只狗买了下来,把那只狗养在船上。“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包含谓语“见”与宾语“堤上有屠人缚犬”的动宾句,其后应断句;“倍价赎之”中含有状语“倍价”,谓语“赎”,宾语“之”的动宾句,其后应断句。故正确的断句为: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于舟上。4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根据甲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分析可知,两只狼一只在人前假装睡觉迷惑屠户,另一只在后面打洞准备偷袭,表现出狼的阴险狡诈。根据“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分析可知,屠户面对假寐的狼,果断出击,杀死野狼,表现出屠户的勇敢、机智。根据乙文中“犬见之,哀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和“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分析可知,义犬看到贾某被人杀死后哀嚎的跳入水中,咬着包裹着他的毛毡,与他一起漂流。在之后再次见到贼人的时候,勇敢的冲上去,咬住贼人的腿,死也不松口。这两件义举,表现出犬的忠义,不愧于“义犬”的称号。【点睛】参考译文:【甲】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匹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乙】周村有个姓贾的人,在芜湖做生意赚了大钱,雇了一艘小船将要回家。在渡口时看到堤上有个屠夫绑着一只狗准备杀它,贾某于是出双倍价钱把那只狗买了下来,把那只狗养在船上。岂知那船夫本来是个惯匪,暗中看到贾某身上的财物起了贪念,就把船划到蒹葭、芦苇丛生的荒僻处,拿起刀要杀他。贾某哀求他赐自己一个全尸,强盗于是用毛毡把他裹起来,抛入江中。贾某原先救的那只狗看见了,哀叫着也跳入了江中:用口咬着裹着贾某的毛毡,和它一起浮沉。这样也不知漂流了多远,到达浅水处搁浅了才停下。狗从水里爬出来,来到有人的地方,不停的哀叫。有些人看了,十分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看见了毛毡搁在水中,于是把它拉上岸来,割断绳子。贾某居然没死,他把当时的情形告诉了救他上来的那些人。正巧有同乡的人带着客人同舟返乡,忽然那只狗自己跑来,对着客人大声吠叫,叫了就往回跑。客人下船追它。狗跑到一条船上,咬住一个人的小腿大腿,打它也不松口。客人走近呵斥它,结果咬的正是先前的强盗。唉!这只狗啊,它报恩竟能做到这样。世上那些没有良心的人,也应当感到羞愧于这只狗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4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顾野有麦场。顾:
(2)弛担持刀。弛:(3)与家犬杂畜。与:
(4)竟忘其为狼。为:4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2)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49.用自己的话总结【甲】文中狼的狡诈表现在哪些地方?50.【甲】【乙】两文各揭露了狼的什么本性?【答案】47.看,视解除,卸下和是48.(1)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2)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49.(1)两条狼交替着跟随屠户。(2)一条狼在屠户面前假装睡觉。(3)另一条狼从草堆后面打洞攻击屠户。50.甲文中主要讥讽狼的狡猾、阴险、奸诈;乙文主要揭露了狼的狠毒,不懂感恩,不知悔改的野心。【解析】这篇文言文通过两个故事,揭示了狼的狡诈与本性。在【甲】文中,狼通过假寐诱敌,显示出其具有一定的策略与狡猾,但最终难逃被猎屠杀的命运,体现狼的欺骗却不足以抵抗智慧与勇气。【乙】文中,狼与家犬共处,甚至被误认为驯良,但在关键时刻露出本性,企图伤害主人,最终被识破并处死。两文都揭示了狼的伪善与凶残,警示读者勿忘猛兽的本性。4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4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4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甲文“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授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可知,在屠户投骨给狼以求解脱时,狼并没有因为得到骨头就放弃追赶,而是一条狼停下来吃骨头,另一条狼继续跟随屠户。当屠户再次投骨时,前一条停下的狼又跟上,而后一条得到骨头的狼则停下。这样,两条狼交替着跟随屠户,无论屠户如何投骨,总有狼在持续追踪他,展现了狼的狡猾。根据“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当屠户在麦场下与狼对峙时,其中一条狼竟然径直离开,而另一条狼则坐在屠户面前,闭上眼睛,做出一副悠闲的样子,好像是在睡觉。这种假象是为了让屠户放松警惕,但实际上,这条狼是在等待机会,准备攻击屠户。可概括狼的狡诈行为为:一条狼在屠户面前假装睡觉。根据“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可知,在屠户专注于面前假寐的狼时,另一条狼悄悄绕到草堆后面,开始打洞,意图从背后偷袭屠户。这显示出狼不仅狡猾,而且具有出色的战术配合能力,能够分工合作,从多个角度对敌人进行攻击。可概括狼的狡诈行为为:另一条狼从草堆后面打洞攻击屠户。50.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分析。《狼》这则故事通过叙述屠户与狼之间的斗争,展现了狼的狡猾与阴险。狼一开始通过尾随、交替追赶等策略试图消耗屠户的防备,当屠户进入有利地形后,狼又通过一狼假装睡觉、一狼打算偷袭的策略来攻击屠户。这充分展示了狼在捕食过程中的狡猾与奸诈。然而,最终狼还是败在了屠户的智慧和勇敢之下,被屠户杀死,这说明了狼虽然狡猾,但在人类面前终究是无法得逞的。因此,【甲】文主要讥讽了狼的狡猾、阴险和奸诈。【乙】文,故事中的狼被富室收养后,虽然与家畜和狗相处得看似和平,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性。当它们稍大一些后,便展露出了狼的狠毒本性,试图在主人睡觉时咬死他。即使在被狗阻止后,它们也没有丝毫的悔改之意,依然保持着野心和攻击性。这充分说明了狼的不懂感恩和不知悔改的野心。因此,【乙】文主要揭露了狼的狠毒本性以及它们的不懂感恩、不知悔改和野心。【点睛】参考译文:【甲】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乙】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物种调查评估合同范例
- 入股经营合作合同范例
- 运城2025年山西运城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酒泉2025年甘肃酒泉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校园招聘19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现售合同范例
- 合伙人承包合同范例
- 内销服装加工合同范例
- 林地赠予合同范例
- 数学好玩 有趣的推理 教学设计(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 欠款 车辆质押合同范例
- 风景背后的地貌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消防联动测试记录表
- 【教师必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 23所行政管理博士点学校之一
- 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1
- 学校学生劳动教育评价表
- apt攻击专项应急预案
- 小学三年级秋季学期《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学习任务单(全册汇总)
- 奥迪A7L汽车说明书
- 美育-美即生活 美育期末试卷及答案
- 网站项目功能测试验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