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1页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2页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3页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4页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历史学专业基础(313)选择题:A.解放奴隶B.实行郡县制C.进行耕地制度改革D.推行儒家思想A.古田会议B.议宁会C.遵义会议D.全国代表大会A.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的科学B.历史学是研究历史事件的记录C.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现象的总结D.历史学是研究历史人物的活动5、以下哪位学者被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人?A.历史学家司马迁B.哲学家黑格尔C.哲学家马克思D.历史学家维科6、在以下历史时期中,哪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7、《史记》中的“世家”篇目主要记载的是()A、帝王的传记B、诸侯的传记C、将相大臣的传记D、重要家族的传记8、下列哪位不属于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本纪”的帝王()B、汉武帝C、吴王夫差9、马端临的()被视为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备的史学通论著作,有“史学方法论之巨著”之称。A.司马迁B.司马光C.伏胜D.洪亮吉A.魏晋南北朝B.五四运动C.明清之际D.鸦片战争后A.《中国大历史》D.《中国文化的轨迹》A.结构分析法B.历史比较法C.单线进化论D.环境决定论B、侧重政治和军事C、文笔华丽D、包含丰富的史料19、以下哪位学者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A.陈寅恪B.王国维C.梁启超20、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A.北大反日爱国运动B.《新青年》杂志的创刊D.罗家伦领导的游行示威二、史料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第一题史料一:“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两广总督兼理藩台事阿桂奏请禁止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苗、瑶、僮、黎各族人民出外经商,违者严惩不贷。经乾隆皇帝批准,下令将此禁令刻碑立于各处要地。”“咸丰年间,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各族人民生活困苦,纷纷外出谋生。据《咸丰十年广东乡试录》记载,当年广东乡试中,来自外省的考生人数显著增加,其中不少来自贵州、广西等地的考生。”请根据以上史料,分析以下问题:1.分析史料一中乾隆皇帝禁止苗、瑶、僮、黎各族人民出外经商的原因。2.结合史料二,说明这一禁令对当时各族人民生活的影响。3.从历史角度评价这一禁令的合理性。第二题题目背景:题干考查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方法论的实践应用,要求考生能够依据给定的史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及其影响。该题旨在测试考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的应用能力。材料1:中国古代某时期(如唐朝)的《唐律疏议》第十二卷中关于土地制度部分。材料2:“刚刚去世的胡耀邦在党的建设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题记评述文章,胡耀邦的《农村调查》一书,以及邓小平南方谈话相关部分。请你结合材料1和材料2,运用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和材料中提到的相关内容,分析土地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结合这些影响说明土地制度往往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或阻力的具体表现。第一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历史学专业基础(313)选择题:A、下列哪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A.康德B.韩非C.冯友兰D.朱熹解析: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体系被称为“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A.解放奴隶B.实行郡县制C.进行耕地制度改革D.推行儒家思想3、下列哪一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A.古田会议B.议宁会C.遵义会议D.全国代表大会A.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的科学B.历史学是研究历史事件的记录C.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现象的总结D.历史学是研究历史人物的活动还包括对历史现象的总结和历史规律的探索。因此,选项A最为准确。A.历史学家司马迁B.哲学家黑格尔C.哲学家马克思D.历史学家维科7、《史记》中的“世家”篇目主要记载的是()A、帝王的传记8、下列哪位不属于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本纪”的帝王()A、秦始皇解析: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本纪”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二十五位帝王的事迹,吴王夫差不符合《史记》“本纪”的范围。9、马端临的()被视为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备的史学通论著作,有“史学方法论之巨著”之称。解析: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备的史学通论著作,被誉为10,古代史研究中。“五经”指的是哪些经典?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后世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11、以下哪位学者被称为"历史之父"?A.司马迁B.司马光D.洪亮吉A.魏晋南北朝B.五四运动C.明清之际解析:鸦片战争(1840年)标志着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A.《中国大历史》D.《中国文化的轨迹》A.结构分析法B.历史比较法C.单线进化论D.环境决定论17、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父”?解析: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他进行了大量的史学著作和历史剧创涉及大量的史料。但是,该书并没有特别以文笔华丽著称,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19、以下哪位学者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B.王国维解析: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历史研究方面的贡献包括对史料20、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解析:《新青年》杂志的创刊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它由陈独秀主编,提倡“民主”和“科学”,倡导文学革命,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革新。五四运动虽然与《新青年》的创刊时间不同,但它确实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事件,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二、史料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第一题史料一:“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两广总督兼理藩台事阿桂奏请禁止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苗、瑶、僮、黎各族人民出外经商,违者严惩不贷。经乾隆皇帝批准,下令将此禁令刻碑立于各处要地。”“咸丰年间,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各族人民生活困苦,纷纷外出谋生。据《咸丰十年广东乡试录》记载,当年广东乡试中,来自外省的考生人数显著增加,其中不少来自贵州、广西等地的考生。”请根据以上史料,分析以下问题:1.分析史料一中乾隆皇帝禁止苗、瑶、僮、黎各族人民出外经商的原因。2.结合史料二,说明这一禁令对当时各族人民生活的影响。3.从历史角度评价这一禁令的合理性。1.乾隆皇帝禁止苗、瑶、僮、黎各族人民出外经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维护清朝统治:当时清朝统治阶级担心各族人民出外经商会导致他们聚集力量,形成反抗势力,威胁到清朝的统治。(2)防止民族融合:清朝统治者认为各族人民之间不应互相往来,以免民族融合,影响清朝的统治基础。(3)保护边疆安全:当时边疆地区民族矛盾突出,禁止各族人民出外经商,可以减少民族冲突,维护边疆安全。2.这一禁令对当时各族人民生活的影响包括:(1)生活困苦:禁止出外经商使得各族人民失去了谋生的手段,生活陷入困境。(2)社会动荡:禁令导致各族人民不满,加剧了社会矛盾,可能引发社会动荡。(3)民族矛盾加剧:禁令使得各族人民之间矛盾加深,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3.从历史角度评价这一禁令的合理性:(1)合理性:从维护清朝统治的角度来看,这一禁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2)不合理性:从人权的角度来看,这一禁令侵犯了各族人民的自由权利,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不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综合来看,这一禁令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同时,也损害了各族人民的利益,其合理性第二题题干考查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方法论的实践应用,要求考生能够依据给定的史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及其影响。该题旨在测试考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的应用能力。材料1:中国古代某时期(如唐朝)的《唐律疏议》第十二卷中关于土地制度部分。材料2:“刚刚去世的胡耀邦在党的建设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题记评述文章,胡耀邦的《农村调查》一书,以及邓小平南方谈话相关部分。请你结合材料1和材料2,运用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和材料中提到的相关内容,分析土地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结合这些影响说明土地制度往往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或阻力的具体表现。答案:1材料1中的《唐律硫议》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特点。在这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土地制度作为生产力的制度等)有着决定性作用。《唐律硫议》中的土地制皮和相2.材料2中的胡耀邦的C农村调查》一书表明了1978年后的土地制度改革影响。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面这一变化也体现在许多农民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传统“大锅饭”有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作用,也深刻影响着社会其他层面的发展。新时期的土地制度改革,首先实现的是农和创造性,使国家的经济恢复快速增长趋势。要点总结出来,土地制度对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具有深远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引领整体社会结构的进步,当现有土地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用新型的土地制度代替,具体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本题考察了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涉及到对中国古代和现代土地制度改革的分析,重点在于理解不同土地制度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具体史料中的土地制度关于所有权形式的描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决定作用的观点,转化为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具体事例,理解其理论体系中的物质决定论。另外,对于此题的解析还需注意结合具体的史料,分析土地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力推动或者是经济腾飞等方面,使得考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提高答题的深度和广度。第一题论述历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历程。一、历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历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为理解现实服务,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1.历史学是综合性学科:历史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民俗等多方面,具有广义性、综合性。2.历史学是基础性学科: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具有基础性。3.历史学是实践性学科:历史学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具有实践性。二、历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历史学起源于先秦,当时称为“古史”,主要包括《尚书》、《春秋》等。2.汉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古文字的研究,标志着历史学的发展。此外,郑玄注释《春秋》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典范。3.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编纂达到书籍相继问世,标志着史学发展的里程碑。4.唐代:唐代司马迁编写《史记》,成为中国史学史上的集大成之作。同时,唐代历史学教育也开始兴盛。5.宋代:宋代史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史书编纂、考据、目录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6.元明清:元明清三代,史学继续发展,史书编纂、考据、目录学、金石学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7.近现代: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历史学传入,中国历史学开始经历西方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中国历史学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本题要求考生对历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历程进行论述。答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历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主要包括继合性学科、基础性学科和实践性学科三个方面。第二部分叙述历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从先秦时期到近现代,涵盖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学发展特点。考生在回答此出时,应注意时间顺序、历史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各个时期的历史学著作。这是一道考查考生对中国历史学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的论述题.第二题论述题:试述中国近现代史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代播历程:(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以《共产党宣言》等经典文献的用译和传播为主要标志。(2)20世纪初,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在中国忙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莫定了思想基础。(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4)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文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5)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全面贯物和实施,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人民摆脱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束缚,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的解放。(2)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变革: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独立富强的伟大转变。(4)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繁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创新,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5)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国际地位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应用,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题要求考生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首先,考生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包括其传入、传播、接受和应用等阶段。其次,考生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包括思想解放、政治变革、经济变革、文化繁荣和国际地位提升等方面。在回答时,考生应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和理论成果,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第三题题目:试论述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一、科举制度概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始于隋朝建立的进士科,至清朝灭亡的1905年正式废除,前后历时1300余年。科举制度主要通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以科名的方式加以授予,故称为“科举”。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选拔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科举制度的实施过程1.考试内容和形式: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以四书五经等为主要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以作文、策论等为主,后移植了一些西方传教士的几何学等知识,以经义为主,增加了时务策的考察。2.考生选拔:考生必须通过童生试、生员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考试才能成为进士,最后由皇帝亲自面试决定名次。其中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公开考试,是科举中3.录取后的待遇:科举考试合格者即可获得举人、进士等头衔,通过殿试获得头名者,称为状元。获得举人或进士等头衔的官员可以直接为官,进入清庙明堂。三、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1.官员选拔标准:科举制度不仅选出了有学识、有才情的文官,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系统的教育制度,选拔出许多具有忠诚、仁德、诚信的人物,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起到2.文化传承: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承载了大量文化遗产,比如儒家经典、书法、绘画等,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意义。3.社会阶层流动:科举制度为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提供了个人进取的路径,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和融合,提升了社会的整体智力水平。但也有部分底层学生成为“侥幸者”,未能真正掌握儒家经典的精神实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的发展。4.考试作弊:科举制度在历史上也伴随着各种考试作弊现象,这个问题时有发生,导致一些非真正学有所成者也能跻身官场。这不仅损害了制度的公信力,也阻碍了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进入官场。5.士人社会地位:科举制度通过选拔官员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士人的社会地位,使士人阶层成为社会上流的正式组成部分。四、结论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其影响深远。它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并且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科举制度的弊端也使得它最终走向了历史的废墟。即便无法评价其绝对的优劣,但它无疑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