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探究点题号喀斯特地貌1、2、3、4、5、6、16海岸地貌7、8、9、10、11、12、13、17冰川地貌14、15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综合思维)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某地的地貌景观为:“乱峰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行指屈”。下图为地貌示意图。符合上述景观描述的地点为()A.① B.②C.③ D.④答案A解析“乱峰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行指屈”所描写的是峰林、峰丛景观,对应①处。右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著名海内外。完成2~3题。2.(区域认知)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A.海岸地貌 B.喀斯特地貌C.冰川地貌 D.风沙地貌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图示景观为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3.(综合思维)关于该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该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温越高,越有利于该地貌的发育③降水越多,越有利于该地貌的发育④该地貌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C解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流水的作用、岩石的透水性亲密相关,高温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故①②③正确;一般状况下,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的关系不大,但个别地方也可能有生物活动的参加,故解除④。读某地貌景观图,完成4~6题。4.(区域认知)该地貌类型是()A.海岸地貌 B.喀斯特地貌C.河流地貌 D.风沙地貌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该地貌地下多溶洞、地下河,地上多漏斗、竖井、岩溶槽谷、干谷等,岩石类型主要是石灰岩,由此推断,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B项正确。5.(综合思维)该地貌的地表形态有()①沙丘②峰林③凹地④冲积平原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喀斯特地貌地表除了漏斗、竖井、岩溶槽谷、干谷等形态之外,还有峰林和岩溶凹地等典型地貌,②③符合题意。6.(区域认知)下列地形区中,该地貌主要分布在()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答案A解析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地势较高的云贵高原,A项正确。右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矗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完成7~8题。7.(综合思维)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浪侵蚀 B.风化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鼓浪石是海浪侵蚀形成的,A项正确。8.(综合思维)上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积累地貌是()A.岩洞 B.岩礁C.沙滩 D.海岸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岩洞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解除A项;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解除B项;沿海沙滩是海水的积累作用形成的,C项正确;海岸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主要以侵蚀作用为主,解除D项。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完成9~11题。9.(综合思维)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侵蚀 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 D.冰川侵蚀答案B解析依据图示推断河流入海口地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故可推断为河流入海口地区泥沙淤积而导致了海岸线向海洋一侧推移。10.(区域认知)图中海岸地带一般不易形成的地貌是()A.三角洲 B.海滩C.沙丘 D.沙洲答案C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应位于河口三角洲旁边,故可能形成三角洲、海滩和沙洲等地貌,而沙丘地貌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11.(综合思维)下列海岸地貌中不属于海积地貌的是()A.水下积累沙地 B.海蚀崖C.水下沙坝 D.离岸堤答案B解析海蚀崖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送别角是位于(40°30′S,172°41′E)的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右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完成12~13题。12.(综合思维)送别角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条件是()A.岩石硬度较大B.层理构造显著C.断裂构造发育D.以花岗岩为主答案A解析送别角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条件是岩石硬度较大,不易被侵蚀得以保留下来,形成送别角地貌,A项正确。13.(综合思维)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 B.物理风化C.冻融风化 D.海浪侵蚀答案D解析该地貌位于沿海,海浪侵蚀作用是形成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D项正确。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积累在冰川末端形成的堤状积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流水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积累成扇形积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完成14~15题。14.(综合思维)终碛堤积累物具有的特点是()A.大小匀称 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 D.磨圆度好答案C解析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积累在冰川末端形成的堤状积累体。冰川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向低处运动,对沿途山体进行侵蚀;当运动到山下时,随着温度上升,前端冰川溶化,其所携带的物质在山下积累下来,形成终碛堤,是杂乱无章、棱角分明的积累物。15.(综合思维)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A.流水积累、流水侵蚀、冰川侵蚀、冰川积累B.冰川积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流水积累C.冰川侵蚀、冰川积累、流水积累、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冰川积累、流水侵蚀、流水积累答案D解析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积累成扇形积累体,称为冰水扇。即是先有冰川侵蚀,再经冰川搬运、冰川溶化、冰川积累形成终碛堤;流水侵蚀、流水搬运破坏终碛堤,在下游较低的地方积累形成冰水扇。故D项正确。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16.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写出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三个省区的名称。(6分)(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6分)(3)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8分)答案(1)云南、贵州、广西。(2)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气候暖和潮湿(气温高,降水量丰富)。(3)土层薄,酸性土壤,肥力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多地下河、湖,下渗严峻)。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喀斯特地貌广布的省区主要有云南、贵州、广西。第(2)题,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与岩石类型和气候等有关。第(3)题,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土壤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保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这“十二门徒”命名。这些犹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材料二广西北海银滩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滩”,素有“南方北戴河”之称。下图为银滩景观图。(1)运用下面关键词的序号,完成对“十二使徒岩”的形成过程的阐述(每项限填一次)。(8分)①石灰岩②岩体③拱门④洞窟“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000万~2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的巨浪,不断地侵蚀于相对松软的________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很多________,其面积不断变大,以致发展成________,并最终倒塌。结果就是今日所看到的这些形态各异、最高达45米的岩石从海岸________(2)推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景区将来将会发生的改变。(6分)(3)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北海银滩的地貌特点。(6分)答案(1)①④③②(2)由于“十二使徒岩”接着受海水的侵蚀,导致“使徒岩”仍会倒塌(数量削减),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