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邵阳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1.根据下图所示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若甲图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细菌,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B.乙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固醇类物质(b)的关系C.丙图表示糖类(b)和糖原(a)的关系D.丁图可体现出真核细胞(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2.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主要由TMD(跨膜区)和NBD(ATP结合区)两部分组成。研究表明,某些ABC转运蛋白能将已经进入肿瘤细胞的化疗药物排出(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TMD亲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高B.图示化疗药物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构象发生改变D.肿瘤细胞中ABC转运蛋白基因大量表达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强3.如图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有可能是bB.在卵巢中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C.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D.图Ⅰ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Ⅱ的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4.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①一个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复制n次,共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m个②双链DNA分子,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均有一半有32P标记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含31P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32P标记的占1/2nA.0项 B.1项 C.2项 D.3项5.在体外用14C标记半胱氨酸tRNA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得到*CystRNA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AlatRNACys(如下图,tRNA不变)。如果该*AlatRNA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mRNA分子上不能同时合成多条被14C标记的肽链B.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C.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D.合成肽链过程中存在A与T、C与G碱基互补配对方式6.下列是关于科学史中生物实验研究课题和实验方法或技术手段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卡尔文循环、DNA复制特点——同位素标记法B.分离细胞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技术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种群增长曲线——模型构建法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酶具有催化作用——对比实验法7.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毒蛋白基因B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两种基因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与纯合的aa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杂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互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1∶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若F1的表型比例为1∶1∶1∶1,则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C.若F1的表型比例为1∶1∶1∶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若F1中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1∶1,则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8.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液乳酸值随运动负荷增加而逐渐增加,当运动负荷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血液乳酸值急剧增加,而血液HCO含量则急剧下降(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点后乳酸增多是由于无氧呼吸加强B.A点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总量减少C.血液中的HCO3-/H2CO3是细胞呼吸的产物D.肌肉产生的乳酸可使内环境pH有下降的趋势9.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来源标记,以标明该染色体源自父母中的哪一方。DNA甲基化是标记的主要方式,这些标记区域称为印记控制区。在Igf2基因和H19基因之间有一印记控制区(ICR),ICR区域甲基化后不能结合增强子阻遏蛋白CTCF,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该印记控制区对Igf2基因和H19基因的控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被甲基化的印记控制区ICR不能遗传给后代B.父方和母方的ICR区域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C.Igf2基因只能在雄性中表达,H19基因只能在雌性中表达D.相同的基因,来自父方或母方产生的遗传效应可能不同10.唐鱼是华南地区的小型濒危杂食性鱼类,入侵物种食蚊鱼会捕食唐鱼。研究人员调查比较了在不同生境中唐鱼种群的体长在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与无入侵取样点间的差异。(图中矩形代表体长集中分布区域,其内黑色横线表示平均值,垂直线段表示数值的变动范围,上下两端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体长与鱼龄相关)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入侵初期,与农田生境相比溪流生境中食蚊鱼更容易捕食到唐鱼幼体B.食蚊鱼入侵使唐鱼种群的平均体长上升,有利于唐鱼种群的数量增长C.相同生境里,食蚊鱼的入侵使唐鱼的种内竞争激烈程度降低D.食蚊鱼入侵是对唐鱼种群数量调节的外部调节因素,但不改变其K值11.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小杜鹃与黑枕黄鹂都生活在林冠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相同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内竞争关系D.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12.下列有关实验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正确的是()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时,需要先用8%的盐酸溶液处理,再用健那绿染色B.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C.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林德曼进行能量的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有氧呼吸氧化分解葡萄糖时,细胞内存在着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偶联机制,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即葡萄糖中的氢以质子、电子形式脱下并传递,最终与氧生成水。研究发现,电子沿一系列特定载体传递时,会促使线粒体从其基质内把质子泵入内外膜间隙积累,产生内膜两侧的质子浓度梯度。当质子流沿内膜上ATP合酶的质子通道进入基质时,驱动ATP合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子、质子的有序传递有利于能量逐步释放B.各种电子载体可能是不同种类的专一蛋白质C.线粒体内膜磷脂分子层对质子的通透性极低D.ATP分子中的化学能直接来自电子14.水稻雄性不育由等位基因M/m控制,M对m为完全显性,N基因会抑制雄性不育基因的表达,进而使植株可育。某小组选取甲(雄性不育)、乙(雄性可育)两个水稻品种杂交,F1均表现为雄性可育,让F1自交并单株收获、种植,得到的F2植株一半为雄性可育,另一半为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3∶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的基因型为Mmnn和mmNNB.F2中雄性可育植株的基因型共有5种C.F2雄性可育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比例为23/32D.从F2中选择两种雄性可育株杂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株所占比例最高为1/215.新冠病毒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核酸疫苗,接种该疫苗后,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mRNA进入细胞内,最终激活免疫反应。下图示意mRNA疫苗作用的部分机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mRNA疫苗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Ⅰ、Ⅱ、Ⅲ、ⅣC.注射新冠病毒mRNA疫苗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体内产生了Ⅳ和ⅤD.新冠病毒mRNA疫苗对所有变异的新冠病毒一定有效16.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整体原理等,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B.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C.人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D.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60分。)17.甲图为某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光照条件下,测得的CO2浓度与氧气释放量关系示意图,乙图是该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光照及黑暗条件下,CO2浓度分别为mc和md时测定C3和C5的含量,共获得a、b、c、d四条曲线。请据图回答:(1)已知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若适当升高温度,B点将移。(2)图甲中的C点与D点相比,O2释放量较低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H]的含量偏。超过D点,限制O2释放量进一步增加的内在原因可能是。(3)在图甲中CO2浓度分别为mc和md时测定的C3和C5的含量,得到图乙。其中,当CO2浓度为mc时测定的C3与C5含量曲线分别是是图乙中的。(4)用红外测量仪测得番茄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μmol/h,另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实际光合速率(用葡萄糖表示,见上表丙)。当光照强度为1klx,外界CO2浓度为3μmol/h时,有机物积累量为μmol/h;当光照强度为2klx,外界CO2为2.4μmol/h时,番茄的光合作用与图甲中点对应的情况类似。(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CO2的转换率(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的CO2与外界CO2浓度的比)为定值。光照强度为2klx实际光合量为0.27μmol/h时,植物对CO2的转换率为。18.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体表有斑纹和无斑纹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斑纹的颜色深浅受基因B、b影响。在育种实验中,以纯合无斑纹品种甲为母本,纯合深斑纹品种乙为父本进行杂交,F1全为无斑纹。F1雌雄交配,F2性状分离比情况如下表:无斑纹深斑纹浅斑纹雌性611雄性620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在有斑纹和无斑纹的性状中,为显性。已知斑纹由色素分子堆积产生,可推测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色素分子(填“合成”或“分解”)。(2)研究发现,相对于雌蚕,雄蚕的食量少、吐丝量高且蚕丝品质优良。生产实践中利用A、a和B、b两对基因设计杂交组合,可以根据子代体表斑纹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选择基因型为的雌蚕与基因型为的雄蚕杂交,子代中性状为的个体即为雄蚕。(3)为了更快速地筛选雄蚕,研究人员欲选育合适的母本用于生产。已知将条件致死基因(D)导入蚕体内,转基因蚕在持续低温(如10℃)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20℃条件下培养正常存活。将D基因导入雌蚕(填“常”“Z”或“W”)染色体上可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母本。将该转基因雌蚕与普通雄蚕杂交,子代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在10℃条件下培养,乙组在20℃下培养,选择组子代即全为雄蚕。另一组在育种上存在的意义是。19.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始出现―侧肢体震颤(如手抖)或运动笨拙等精细运动障碍,而后出现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运动功能障碍。前期研究表明大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后引发PD。(1)如图1所示,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在酪氨酸羟化酶(TH)等作用下将酪氨酸最终转化成多巴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轴突会延伸到纹状体,多巴胺储存在轴突的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需要(细胞器)提供能量。(2)进一步研究发现,PD与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损伤有关。为研究线粒体损伤是导致PD的病因还是结果,研究者定向敲除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编码线粒体蛋白的N基因,获得了线粒体损伤的基因敲除小鼠。该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依赖呼吸提供能量。分别检测出生后不同时间的基因敲除野生小鼠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2、3。①研究结果表明。②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前期研究结论: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后引发PD,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3)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延缓PD的思路:。20.草莓果实成熟通常经过绿果期、白果期和红果期等阶段。科研人员研究了外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对草莓果实成熟以及对果实中IAA和ABA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施用能延迟草莓果实成熟,判断依据是。(2)由图2、图3分析:对照组用处理相同生理状况的草莓;得出的结论是。(3)根据实验结果,写出让同一批未成熟的绿果草莓分三批上市的思路:。(4)丹东九九草莓的上市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1月末到第二年的5月份,不耐高温和强光。D1蛋白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酶的组成部分。以草莓植株为材料,研究D1蛋白与植物应对亚高温高光强逆境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1组(对照组)处理为适宜温度和光照强度;2组处理为;3组用适量的SM(可抑制D1蛋白的合成)处理草莓植株并在亚高温高光强(HH)下培养。定期测定各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实验结果如图4。植物通常会有一定的应对机制来适应逆境。据图4判断,草莓可通过以缓解亚高温高光强对光合作用的抑制。21.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1)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吗?(填“需要”或“不需要”),原因是(答出两点)。(2)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3)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原理。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解答】A、若甲图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细菌,乳酸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所以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A正确;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乙图c表示酶,a是蛋白质,与固醇类物质无关。B错误;
C、糖类包括多糖糖原,则丙图表示糖类(b)和糖原(a)的关系。C正确;
D、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则丁图可体现出真核细胞(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物分为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例如:一藻二菌三体:蓝藻、细菌(带有球,杆、螺旋字样的都是细菌。例如:大肠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真核生物例如:动物、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绿眼虫)。非细胞生物例如病毒(HIV、SARS病毒)。(2)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3)糖类按是否能再水解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分为五碳糖、六碳糖。五碳糖分为脱氧核糖、核糖。六碳糖分为葡萄糖C6H12O6、果糖、半乳糖。二糖分为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分为淀粉、纤维素、糖原。(4)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2.【答案】A【解析】【解答】A、如图ABC转运蛋白的TMD横跨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的亲水性头部朝外,疏水尾部朝内排布,而ABC转运蛋白的NBD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则TMD的亲水性氨基酸比例低于NBD。A错误;
B、图示化疗药物的运输需要ATP水解供能,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如图,ABC转运蛋白将化疗药物转运排出细胞、ABC转运蛋白构象发生改变。C正确;
D、肿瘤细胞中ABC转运蛋白基因大量表达使细胞膜上ABC转运蛋白数量增多,ABC转运蛋白将化疗药物转运排出细胞增多,降低药物疗效,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强。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题干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如图ABC转运蛋白可以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来转运化疗药物,属于主动运输,在物质运输过程中,ABC转运蛋白构象发生改变。3.【答案】A【解析】【解答】解:图Ⅱ中①和②为姐妹染色单体关系,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A正确;由于该个体为雄性个体,图Ⅰ为有丝分裂后期,图Ⅱ为次级精母细胞,在精巢中既有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减数分裂的细胞,所以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但卵巢的细胞中无Y染色体,故卵巢中不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B错误;图Ⅰ表示的是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C错误;图Ⅱ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无四分体,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Ⅰ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Ⅱ中两条染色体大小不一,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于图Ⅰ中中1、4染色体大小相同,而2、3染色体大小不同,结合图Ⅱ可知2是Y染色体,3是X染色体。4.【答案】C【解析】【解答】①亲代DNA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m(2n-1)个。①正确;
②双链DNA中,A和T配对,A=T;G和C配对,G=C,A+G=C+T,嘌呤总数=嘧啶总数。假设双链碱基总数为N,则单量碱基总数为N/2,(G+C)/N=M%,(G1+G2+C1+C2)/N=M%,因为G和C配对,所以G1=C2,G2=C1,G1+C1=C2+G2,2(G1+C1)/N=M%,则该DNA分子单链中2(G1+C1)/2N=M%。②正确;
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形成子染色体随机分布到两极,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不一定一半有32P标记。③错误;
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不管复制多少次,子代DNA都只有两个被标记,所以子代DNA有32P标记的占2/2n。④错误;
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一个亲代DNA分子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个数:2n个。亲代DNA含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m(2n-1)个。第n次复制,需要消耗m(2n-2n-1)个。(2)双链DNA中,A和T配对。G和C配对。A=T、G=C,A+G=C+T,嘌呤总数=嘧啶总数。5.【答案】B【解析】【解答】A、一个mRNA分子上能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翻译过程,所以一个mRNA分子上能同时合成多条被14C标记的肽链。A错误;
B、题干*CystRNACys被无机催化剂镍还原成*AlatRNACys,所以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B正确;
C、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决定。C错误;
D、T是DNA特有碱基,U是RNA特有碱基。合成肽链过程中存在A与U、C与G碱基互补配对方式。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翻译是在细胞质中,游离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模板、密码子、反密码子):1条mRNA链可以先后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多条肽链,提高翻译效率。密码子有64个,其中3个终止密码子,61个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61个中还有2个起始密码子。翻译过程:起始、运输、延伸、停止、释放。起始:mRNA与核糖体结合。运输:tRNA携带氨基酸置于特定位置。延伸:核糖体沿mRNA移动,依次读取密码子,由对应tRNA运输相应氨基酸加到延伸的肽链上(一个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停止:当核糖体到达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时,合成停止。释放:肽链合成结束后脱离。6.【答案】D【解析】【解答】A、卡尔文用14C作标记发现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转移途径,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的发现用15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两者都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
B、分离细胞器用差速离心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了离心技术。B正确;
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绘制种群增长曲线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C正确;
D、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用对比实验法,探究酶具有催化作用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同位素标记法:卡尔文循环,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物理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数学模型构建法:绘制种群增长曲线。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7.【答案】B【解析】【解答】A、若B基因、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型AaBD产生配子是ABD:a=1:1,与纯合的aa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杂交得到F1,则F1中AaBD(短果枝抗虫):aa(长果枝不抗虫)=1:1。A正确;
B、题干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不会产生AB、AD、aB、aD四种类型配子。B错误;
C、若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D产生配子及比例是ABD:a:aBD:A=1∶1∶1∶1,与纯合的aa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杂交得到F1,则F1中AaBD(短果枝抗虫):aa(长果枝不抗虫):aaBD(长果枝抗虫):Aa(短果枝不抗虫)=1∶1∶1∶1。C正确;
D、若B基因、D基因与a基因连锁,则基因型AaBD产生配子是A:aBD=1:1,与纯合的aa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杂交得到F1,则F1中Aa(短果枝不抗虫):aaBD(长果枝抗虫)=1:1,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若B基因、D基因与A基因连锁,则基因型AaBD产生配子是ABD:a=1:1,若B基因、D基因与a基因连锁,则基因型AaBD产生配子是A:aBD=1:1。8.【答案】B【解析】【解答】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剧烈运动,有氧呼吸供能不足,无氧呼吸补充,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乳酸增多。A正确;
B、A点后有氧呼吸也增强,产生二氧化碳总量增加。B错误;
C、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入血,与HCO3-与结合生成H2CO3,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结合生成HCO3-。C正确;
D、肌肉产生的乳酸可使内环境pH有下降的趋势,但HCO3-/H2CO3能调节内环境酸碱度,维稳在7.35~7.45。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氧呼吸(需氧呼吸)总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有氧呼吸(需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在: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需要酶,生成能量。第二阶段:2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2ATP)。线粒体基质,需要酶,生成能量。第三阶段: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线粒体内膜,需要酶,生成能量。无氧呼吸(厌氧呼吸)分为酒精(乙醇)发酵和乳酸发酵。酒精(乙醇)发酵:C6H12O6→2C2H5OH(酒精)+6CO2+少量能量(2ATP)。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2ATP)。无氧呼吸(厌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需要酶,生成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需要酶,没有生成能量。9.【答案】D【解析】【解答】A、被甲基化的印记控制区ICR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
B、父方和母方的ICR区域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B错误;
C、来源于雄性的Igf2基因和来源于雌性的H19基因可以在子代中表达,而不是Igf2基因只能在雄性中表达,H19基因只能在雌性中表达。C错误;
D、相同基因,由于甲基化情况不同,来自父方或母方产生的遗传效应可能不同。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一个个体的同源染色体(或相应一对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而表现出功能上的差异,因此当它们其一发生改变时,所形成的表型也不同,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印记或基因组印记、亲代印记。遗传印记一般发生在哺乳动物的配子形成期,并且是可逆的,它不是一种突变,也不是永久性的变化,它是特异性的对源于父亲或母亲的等位基因做了一个印记,使其只表达父源或母源的等位基因。印记持续在一个个体的一生中,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旧的印记可以消除并发生新的印记。10.【答案】C【解析】【解答】A、如图,农田生境中食蚊鱼入侵,唐鱼体长范围小于溪流生境中食蚊鱼入侵唐鱼体长范围。则食蚊鱼入侵初期,与溪流生境相比农田生境中食蚊鱼更容易捕食到唐鱼幼体。A错误;
B、食蚊鱼入侵使唐鱼种群的平均体长上升,说明唐鱼幼小个体被捕食的几率更大,会使唐鱼种群年龄组成变成衰退型,不利于唐鱼种群的数量增长。B错误;
C、相同生境中,食蚊鱼的入侵使唐鱼的种群数量下降,因而唐鱼的种内斗争激烈程度下降。C正确;
D、食蚊鱼入侵后作为捕食者捕食唐鱼,是对唐鱼种群数量调节的外部调节因素,捕食者增多和存在会改变被捕食者唐鱼的K值。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种内斗争调节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死亡率和迁出率增加,种群数量随之减少;反之则使种群数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在有限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还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变化,如捕食者数量增加,被捕食者数量减少。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风、雨、雪等气候因素通过影响种群出生率、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数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影响越来越大,例如随着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受人工控制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砍伐森林、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猎捕动物及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使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锐减,甚至灭绝。11.【答案】D【解析】【解答】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群落类型,不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故不是群落演替的结果。A错误;
B、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故小杜鹃与黑枕黄鹂都生活在林冠层,但不能说明它们的生态位相同。B错误;
C、红松和红皮云杉是两个物种,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错误;
D、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垂直结构是指垂直方向上明显分层。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事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环境有关。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配置状况。原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生长特点,人、动物影响。表现:大多集群分布、镶嵌分布。12.【答案】D【解析】【解答】A、健那绿是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观察线粒体十活体染色,不能用盐酸处理。A错误;
B、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细胞,含有紫色大液泡,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B错误;
C、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将DNA和蛋白质分开,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错误;
D、林德曼进行能量的定量分析时,发现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具有单向性的特点,能量越来越少,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线粒体实验时,用健那绿染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步骤:解离:解离液:质量分数15%盐酸和体积分数95%酒精(乙醇)以1:1混合。漂洗:清水。目的:洗去解离液,防止过度解离,有利于染色。染色: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目的:使染色体(质)着色。DNA是脱氧核苷酸,酸性,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制片:两次用到载玻片作用:一是放置跟尖,二是在盖玻片上加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放置盖玻片移动,同时避免压碎盖玻片。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将DNA和蛋白质分开,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林德曼进行能量的定量分析时,发现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具有单向性的特点,能量越来越少,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13.【答案】A,B,C【解析】【解答】A、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是一个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葡萄糖中的氢以质子、电子形式脱下并传递,最终与氧生成水,该过程有序传递有利于能力逐步释放。A正确;
B、题干电子沿一系列特定载体传递时,会促使线粒体从其基质内把质子泵入内外膜间隙积累,产生内膜两侧的质子浓度梯度。当质子流沿内膜上ATP合酶的质子通道进入基质时,驱动ATP合成。可知各种电子载体可能是不同种类的专一蛋白质。B正确;
C、分析题意,质子从基质进入内外膜间隙需要通过质子泵,质子沿内膜流入基质要通过质子通道,故线粒体内膜磷脂分子层对质子的通透性极低。C正确;
D、题干当质子流沿内膜上ATP合酶的质子通道进入基质时,驱动ATP合成。可知ATP分子中的化学能来自质子流沿内膜上ATP合酶的质子通道进入基质时的势能。D错误;
故答案为:ABC。
【分析】有氧呼吸(需氧呼吸)总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有氧呼吸(需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在: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需要酶,生成能量。第二阶段:2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2ATP)。线粒体基质,需要酶,生成能量。第三阶段: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线粒体内膜,需要酶,生成能量。14.【答案】B,C【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水稻雄性不育由等位基因M/m控制,M对m为完全显性,N基因会抑制雄性不育基因的表达,进而使植株可育。则M—N—、mmN—、mmnn均为雄性可育植株,M—nn为雄性不育植株。选取甲(雄性不育,M—nn)和乙(雄性可育)杂交,F1均表现为雄性可育,说明F1和乙中都有N基因,则乙为M—NN、mmNN,F1为——Nn。让F1自交并单株收获、种植,得到的F2植株一半为雄性可育,另一半为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3∶3,说明F1存在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1,其中一种为MmNn,自交后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3∶3。另一种基因型自交后代为雄性可育,说明不存在M基因,F1另一种基因型为mmNn。即F1中MmNn:mmNn=1:1,则亲本甲为Mmnn,乙为mmNN。A正确;
B、F2中出现另一半为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3∶3,则F1其中一种基因型为MmNn,自交后得F2,M—N—:M—nn:mmN—:mmnn=9:3:3:1。F2基因型共有9种,雄型可育基因型有7种分别是M—N—、mmN—、mmnn,雄性不育基因型2种,分别是M—nn。B错误;
C、由题推出F1中MmNn:mmNn=1:1,F1中1/2mmNn自交后代都是雄性可育,1/2MmNn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M—nn)占比为1/2×3/16=3/32,则F2中雄性可育植株1-3/32=29/32,雄性可育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M—NN、mm——。所以能稳定遗传植株占比为(1/2×1+1/2×3/4×1/4+1/2×1/4×1)/(1-3/32)=23/29。C错误;
D、从F2中选择两种雄性可育株(M—N—、mmN—、mmnn)杂交,若使后代中雄性不育株(M—nn)所占比例最高,则M—n出现比例最高为1,而nn出现比例最高为1/2,即亲本为MMNn和mmnn杂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株所占比例最高为1/2。D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5.【答案】A,C【解析】【解答】A、如图mRNA疫苗进入细胞内的方式是胞吞,包裹mRNA的脂质与细胞膜融合后将mRNA释放到细胞质中,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Ⅰ)、B细胞(Ⅱ)、记忆细胞(Ⅳ)。浆细胞(Ⅲ)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C、注射新冠病毒mRNA疫苗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注射mRNA疫苗后合成的抗原能使体内产生抗体(Ⅴ)和记忆细胞(Ⅳ)。C正确;
D、注射新冠病毒mRNA疫苗后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能无法识别变异病毒的S蛋白,所以新冠病毒mRNA疫苗对变异的新冠病毒不一定有效。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接种者对该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16.【答案】B【解析】【解答】A、该设计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原理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但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A错误;
B、农作物的副产品人类是不能直接食用,分解者能有效利用再供给人类,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正确;
C、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不能正常运转。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研究生态系统能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把作物秸秆当燃料烧掉,人类就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如果将秸秆用作饲料喂牲畜,可获得肉、蛋、奶等;将牲畜的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可以生产沼气提供能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这样就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17.【答案】(1)右(2)CO2浓度;高(大);酶的数量(叶绿体或色素的数量)(3)b与c(4)0;C(5)85%【解析】【解答】(1)、图甲是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光照条件下测得。已知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若适当升高温度,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呼吸作用强度上升,需要增大二氧化碳浓度才能使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B点将右移。
(2)、图甲中的C点二氧化碳浓度低,限制了暗反应的进行,导致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叶绿体基质中积累,抑制了光反应的进行,故C点氧气释放量低于D点。由于[H]在叶绿体基质中积累,叶绿体中[H]的含量偏高。超过D点,二氧化碳饱和,限制O2释放量进一步增加的内在原因可能是酶的数量和叶绿体色素的含量。
(3)、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C5→2C3。细胞内C3含量高于C5,升高二氧化碳浓度,C3增加,C5减少,所以图乙中ab表示C3,cd表示C5,由图甲可知,CO2浓度为mc小于md时,所以CO2浓度为mc时测定的C3含量曲线为b,C5含量曲线为c,CO2浓度为md时测定的C3含量曲线为a,C5含量曲线为d。
(4)、由图可知,番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0.6μmol/h,用消耗葡萄糖量表示为0.1μmol/h。表丙,葡萄糖消耗量表示实际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为1klx,实际光合速率不随外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说明光照太弱限制了光合作用,所以外界CO2浓度为3μmol/h时,实际光合速率为0.1μmol/h等于呼吸速率0.1μmol/h,有机物积累量为0μmol/h;当光照强度为2klx,外界CO2为2.4μmol/h时,番茄的实际光合速率0.44μmol/h大于呼吸速率0.1μmol/h,继续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番茄的实际光合速率继续增大,说明二氧化碳为2.4μmol/h在二氧化碳补偿点和饱和点之间,故与图甲中C点对应的情况类似。
(5)、由题可知,植物对CO2的转换率=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的CO2浓度/外界CO2浓度。光照强度为2klx时,实际光合量为单位时间内合成葡萄糖0.27μmol,即单位时间内利用CO2=0.27×6=1.62,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CO2的量=实际光合量-呼吸释放量=1.62-0.6=1.02,植物对CO2的转换率=1.02/1.2=85%。
【分析】总(真实)光合速率=净(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量=从外界吸收的CO2的量+细胞呼吸释放的CO2的量。总光合速率一般表述:叶绿体固定CO2的量;叶绿体产生O2的量;叶绿体生产或制造葡萄糖的量;植物(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量。净光合速率一般表述:植物(叶片)吸收CO2的量或实验容器内CO2的减少量;植物(叶片)释放O2的量或实验容器内O2的增加量;植物(叶片)积累葡萄糖的量或植物重量(有机物)增加量。净光合速率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当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积累有机物而生长;当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不能生长,但能生存;当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不能生长,长时间处于此状态,将会死亡。18.【答案】(1)无斑纹;分解(2)aaZBW;aaZbZb;深斑纹(3)W;甲;获得的雌蚕可用来留种【解析】【解答】(1)、题干以纯合无斑纹品种甲为母本,纯合深斑纹品种乙为父本进行杂交,F1全为无斑纹。则无斑纹为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有斑纹为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已知斑纹由色素分子堆积产生,可推测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色素分子分解。
(2)、若要根据子代体表斑纹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可设计深斑纹雌性(aaZBW)与浅斑纹雄性(aaZbZb)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aZBZb(深斑纹雄性)、aaZbW(浅斑纹雌性),性状为深斑纹的个体是雄蚕。
(3)、若条件致死基因(D)位于Z染色体上,则转基因雌蚕基因型为ZDW,ZDW与普通雄蚕杂交子代雄蚕ZDZ,雌蚕都为ZW,在10℃条件下培养雄蚕ZDZ都死亡,因此子代全为雌蚕,所以致死基因不在Z染色体上。若条件致死基因(D)位于W染色体上,则转基因雌蚕基因型为ZWD,ZWD与普通雄蚕杂交子代雄蚕ZZ,雌蚕都为ZWD,甲组在10℃条件下培养雌蚕ZWD都死亡,因此子代全为雄蚕。已知将条件致死基因(D)导入蚕体内,转基因蚕在持续低温(如10℃)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20℃条件下培养正常存活。所以乙组在20℃下培养的意义是为了留种,即用于继续选用雄蚕。
【分析】题干以纯合无斑纹品种甲为母本,纯合深斑纹品种乙为父本进行杂交,F1全为无斑纹。则无斑纹为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有斑纹为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F1雌雄交配,由表可知,F2中雌雄个体表现型不同,说明斑纹颜色深浅与性别相关,斑纹的颜色深浅受基因B、b影响。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ZZ,雌性ZW。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F2中无斑纹(A_):有斑纹(aa)=(6+6):(1+1+2+0)=3:1,则F1为Aa×Aa;F2雌性中深浅斑纹为1:1,雄性中无浅斑纹,则深斑纹为显性性状,由基因B控制,浅斑纹为隐性性状,由基因b控制,则B、b位于Z染色体上。则F1为雄性AaZBZb(无斑纹)×雌性AaZBW(无斑纹)。则F2雌性中aaZBW(深斑纹):aaZbW(浅斑纹)=1:1,雄性中只有深斑纹aaZBZ-。则亲本为雌性AAZbW(纯合无斑纹)×雄性aaZBZB(纯合深斑纹)。19.【答案】(1)突触小泡;线粒体(2)无氧;线粒体损伤是PD的病因;不支持,在出现PD症状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并没有减少(3)利用药物减缓黑质区、纹状体中线粒体功能损伤【解析】【解答】(1)、多巴胺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储存在轴突的突触小泡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胞吐需要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2)、因为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编码线粒体蛋白的N基因被敲除,其线粒体损伤了,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则N基因被敲除小鼠的有氧呼吸受损,所以该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依赖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分别检测出生后不同时间的基因敲除野生小鼠的相关指标,结合图2可知,①编码线粒体蛋白的N基因被敲除,其线粒体损伤了,线粒体为多巴胺合成和释放提供能量,所以纹状体处多巴胺合成和释放量减少,黑质纹状体处轴突退化,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因此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损伤是PD的病因。②前期研究结论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后引发PD,而根据图3可知,出现PD症状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差异,并没有减少,说明实验结果不支持前期研究结论。
(3)、根据研究结果可知,线粒体损伤是PD的病因,因此延缓线粒体损伤是延缓PD的方法,可利用药物减缓黑质区、纹状体中线粒体功能损伤来延缓PD。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突触结构上完成。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的类型:轴突→树突、轴突→胞体、轴突→轴突。突触的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前膜发生。化学信号→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股权转让合同股权比例与转让价格
- 2024建筑水电工程合同书
- 2024年销售中介服务条款正式版协议版B版
- 2025年度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与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项目股份转移及合作意向合同一
- 2024年舞台灯光维修保养协议版B版
- 2025年仓储物流安全管理规范执行合同3篇
- 2024年高效农业设备定制与供应合同
- 2025年度食品铺货与餐饮行业合作合同3篇
- 职业学院学生外出活动管理规定
-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施工技术
- 生产组织供应能力说明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通信安全员ABC证报名考试题库及答案
- 开放系统10861《理工英语(4)》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3套)
- 思想道德与法治测试三考试附有答案
- 《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第7课-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
- 医疗耗材销售工作计划
- 《短视频拍摄与制作》课件-3短视频拍摄的三大技巧
- (高清版)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
- 太空舱民宿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