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第12~13章(考点串讲)_第1页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第12~13章(考点串讲)_第2页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第12~13章(考点串讲)_第3页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第12~13章(考点串讲)_第4页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第12~13章(考点串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第12-13章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沪科版专题01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沪科版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的①的物理量.(2)摄氏温标ⅰ.单位为②,用符号③表示;ⅱ.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④的温度为0℃,⑤的温度为100℃,其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ⅲ.摄氏温标下,温度常用符号⑥表示.(3)温度的估计:人的正常体温在⑦℃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中考考场的温度约为25℃.冷热程度摄氏度℃冰水混合物沸水t37考点1温度合温度计2.液体温度计(1)用途:测量温度.(2)工作原理:液体的⑧

.常用的测温液体有酒精、煤油、水银等.(3)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ⅰ.测量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并观察温度计的⑨

和分度值,选用合适的温度计.ⅱ.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应⑩

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⑪

.ⅲ.待温度计的示数⑫

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⑬.ⅳ.记录的测量结果要包括数值和单位.热胀冷缩量程浸没容器底或容器壁稳定相平(4)体温计(如图)ⅰ.用途:测量人体的温度.ⅱ.构造: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细弯管;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ⅲ.使用:使用前需将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管内液体甩到35℃以下;测量体温后可以离开人体读数.1.图a中,用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直接测量火焰的温度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⑭

;图b中,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这样的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⑮

.失分警示被测温度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低2.图c、d、e、f中,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是⑯;图g中,甲的读数方法会导致测量结果偏⑰

.失分警示f高3.读温度计的示数时,一定要看清液柱的液面在0℃的上方还是下方.图h中寒暑表的示数是⑱℃;图i中寒暑表的示数是⑲

℃.失分警示18-44.一支体温计的读数为38.2℃,若用其直接测量正常人的体温,体温计的读数为⑳

℃;若用其直接测量实际体温是38.5℃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读数是㉑

℃.5.若用体温计长时间测量一个人的体温,则体温计的读数是这段时间内测量的最㉒

体温.失分警示38.238.5高1.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特点(1)㉓

态:不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2)㉔

态:不易被压缩,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3)㉕

态:容易被压缩,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具有流动性.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固液气考点2物质的三种状态1.熔化(1)定义:物质从㉖态变成㉗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雪消融、蜡烛“流泪”等.(2)吸、放热情况:熔化㉘热.(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固液吸考点3熔化合凝固2.凝固(1)定义:物质从㉙

态变成㉚

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河水结冰、铁水浇铸工件等.(2)吸、放热情况:凝固㉛

热.(3)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同一种物质的熔点㉜

凝固点.液固放等于3.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非晶体特点㉝固定的熔化温度㉞固定的熔化温度举例冰、海波、食盐、金刚石、各种金属蜡、松香、玻璃、沥青熔化熔化图像熔化过程熔化前(AB段):吸热,温度㉟

,物质处于㊱

熔化时(BC段):吸热,温度㊲

,物质处于㊳

态熔化后(CD段):吸热,温度㊴

,物质处于㊵

整个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固态逐渐变软、变稀,变成液态熔化条件温度达到㊶

,继续㊷

持续吸热升高固不变固液共存升高液熔点吸热有没有续表

晶体非晶体凝固凝固图像凝固过程凝固前(EF段):放热,温度㊸

,物质处于㊹

凝固时(FG段):放热,温度㊺

,物质处于㊻

态凝固后(GH段):放热,温度㊼

,物质处于㊽

整个过程中持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液态逐渐变稠、变硬,变成固态凝固条件温度达到㊾

,继续㊿

持续放热降低液不变固液共存降低固凝固点放热4.应用(1)熔化吸热的应用:饮料中加冰.(2)凝固放热的应用: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1.汽化(1)定义:物质从(51)

态变成(52)

态的过程叫汽化,如水被烧开、酒精挥发等.汽化有(53)

和(54)

两种方式.(2)吸、放热情况:汽化(55)

热.液气蒸发沸腾吸考点4汽化合液化(3)蒸发ⅰ.发生位置:只在液体(56)

进行.ⅱ.发生条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需要(57)热.ⅲ.剧烈程度:通常比较缓慢,无明显现象.表面吸ⅳ.影响因素a.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58)

,蒸发越快.b.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59)

,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60)

,蒸发越快.ⅴ.应用:蒸发致冷(如图).高大快(4)沸腾ⅰ.发生位置:在液体的(61)

同时进行.ⅱ.发生条件:温度达到(62)

,且(63)

.ⅲ.剧烈程度:剧烈.液体中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64)

,到水面破裂.ⅳ.温度变化特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65)

.ⅴ.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的增大而(66)

.ⅵ.应用:水浴加热、分馏.表面和内部沸点继续吸热大不变升高2.液化(1)定义:物质由(67)

态变成(68)

态的过程叫液化,如“白气”、雾、露的形成等.(2)吸、放热情况:液化(69)

热.(3)液化方法ⅰ.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ⅱ.压缩体积: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使气体液化.气液放(4)常见的水蒸气的液化现象1.升华(1)定义:物质从(70)

态直接变成(71)

态的过程叫升华.(2)吸、放热情况:升华(72)

热.(3)举例: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4)应用:利用干冰降温、人工降雨等.固气吸考点5升华和凝华2.凝华(1)定义:物质从(73)

态直接变成(74)

态的过程叫凝华.(2)吸、放热情况:凝华(75)

热.(3)举例:霜、冰花、雾凇的形成等.3.碘的升华、凝华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在试管中装少量的碘,塞紧试管塞,将试管放入热水中,固态的碘(76)

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冷水中,碘蒸气(77)

成固态的碘附着在试管内壁.气固放升华凝华1.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得分指南物质状态固态(晶体)液态气态分子模型分子特点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作用力显著,分子排列紧密、规则,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间距离比固体的稍大,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容易移动、没有固定位置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分子运动非常自由2.运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熔化和汽化现象(1)晶体的熔化:晶体被加热时,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当温度达到熔点时,一部分分子的动能足以使其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因而可以在其他分子间移动,晶体的排列结构就会被打破,这时晶体就开始熔化;如果要使熔化过程继续,则需对晶体继续加热,以使更多的分子具有足够摆脱束缚的动能;分子在摆脱束缚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做功,分子动能转化成分子势能,因而在熔化过程中,外界传递给晶体的能量都用于增大分子势能,而没有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因此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得分指南(2)液体的蒸发: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表面层”,无论温度高低,由于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而表面层中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就可能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而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蒸发;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液体的蒸发就越快.得分指南(3)液体的沸腾:液体沸腾过程中,大量分子克服周围分子的引力做功,同时由于汽化时体积膨胀,因此分子还要克服外界气压做功,因而要使沸腾继续,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外界输入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引力和外界气压做功后,没有多余的能量使液体温度升高.得分指南3.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水不断变成水蒸气,水和水蒸气的总内能是增大的;但如果只考虑仍保持液态的水的内能,则由于液态水的质量减小、温度不变,液态水的内能是减小的.得分指南判断以下命题的正误.1.物态变化过程中,物体的分子势能保持不变.(78)(

)2.将水放在0℃的环境中,水会变成固液共存态.(79)(

)3.冰熔化时,冰的温度不变,冰和冰熔化成的水的总内能增大.(80)(

)4.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81)(

)5.雪花是由云中的水蒸气凝固而成的.(82)(

)6.生活中常见的“白气”都是热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小水珠.(83)(

)7.窗玻璃上的水雾、冰花总形成在环境温度较高的一侧.(84)(

)失分警示××√××√√专题01第13章

内能与热机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沪科版1.物质的构成(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①

构成的.(2)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为10-10

m.(3)分子之间存在②

.分子间隙考点1分子动理论2.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ⅰ.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③

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固体、液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ⅱ.扩散现象说明: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④

;b.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⑤

.ⅲ.物质发生扩散现象的快慢与⑥

有关;⑦

,扩散越快.ⅳ.举例:闻到气味,墨水在清水中扩散,堆煤的地面土层发黑等.进入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隙温度温度越高(2)分子的热运动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⑧

有关,所以这种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ⅱ.温度越⑨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高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同时存在⑩

.分子间作用力是这种斥力和引力的⑪

.(2)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ⅰ.固体、液体被压缩时,作用力一般表现为⑫

力,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ⅱ.固体被拉伸时,作用力一般表现为⑬

力,所以拉伸固体需要用力.ⅲ.气体中,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常可忽略,所以气体的体积容易改变.引力和斥力合力斥引4.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物质是由大量⑭

组成的;(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⑮

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⑯

力和⑰

力.分子无规则引斥1.分子间作用力的实质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内部既有带正电的粒子(如原子的原子核),也有带负电的粒子(如电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2.分子动理论认为,分子的热运动是随机的,但大量分子的热运动是有规律的.对于大量分子组成的系统,在任一时刻,其中的每个分子都在做随机运动,由于分子的数量非常巨大,因此可以认为向任何方向运动的分子都有、以任意大小的速度运动的分子都有;在某一温度下,尽管单个分子的运动不可预测,但有多少分子在以某个速度运动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是确定的.得分指南3.“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速度变大”的表述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单个分子的热运动是无规则的,速度可能任意变化,温度升高时,有的分子运动变快,有的分子运动变慢,但总体来看,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是变大的,即分子热运动变得剧烈了.得分指南1.内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⑱

和⑲

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单位是焦耳(J).(2)分子动能: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一种物质温度⑳

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加.(3)分子势能: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因此分子组成的系统具有势能;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㉑

有关.动能分子势能升高距离考点2内能(4)内能的特点ⅰ.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ⅱ.质量一定的物体,体积变化不显著时,温度越高,内能就越㉒

.ⅲ.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化学组成等有关.大2.热量(1)定义: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符号㉓_______表示.(2)单位:㉔

(J).(3)物理意义:热量是热传递中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Q焦耳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1)热传递ⅰ.实质:内能的㉕

.ⅱ.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㉖

.ⅲ.方向: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ⅳ.方式:传导、对流、辐射.ⅴ.结果:使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㉗

相同,即达到热平衡.ⅵ.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低温物体(部分)吸收的热量为Q吸,高温物体(部分)放出的热量为Q放,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Q吸㉘

Q放.ⅶ.应用举例:炒菜做饭,用热水袋取暖,用煤气灶烧水,烤火取暖,晒被子等.转移温度差温度=(2)做功ⅰ.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㉙

.ⅱ.应用举例:钻木取火,搓手取暖,燃气推动活塞运动,冰箱制冷剂膨胀降温,电热丝通电发热等.(3)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ⅰ.不存在热传递时,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㉚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㉛

.ⅱ.不存在做功时,物体吸热,内能㉜

;物体放热,内能㉝

.ⅲ.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㉞

的.转化减小增大增大减小等效判断以下命题的正误.1.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㉟(

)2.温度低于0℃时,水分子停止无规则运动.㊱(

)3.温度足够低时,物体内能可能为零.㊲(

)4.30℃的水的内能一定大于20℃的水的内能.㊳(

)5.物体内能增大时,温度一定升高.㊴(

)失分警示×××××判断以下命题的正误.6.一定质量的物体温度不变时,内能一定不变.㊵(

)7.物体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物体内能越大.㊶(

)8.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㊷(

)9.内能相等的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㊸(

)10.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温度就越高.㊹(

)失分警示××√××1.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㊺

和㊻____________乘积之比,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㊼

表示.定义式:㊽

.(2)单位:㊾

,读作㊿

.(3)物理意义: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质量和温度改变量相同时,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51)

(吸放热本领强);质量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的改变量(52)

(温度不易改变).质量升高的温度c

J/(kg·℃)焦每千克摄氏度多小考点3比热容(4)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状态.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5)水的比热容ⅰ.大小:4.2×103

J/(kg·℃),表示(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水比热容大的应用:用水作冷却液,用热水取暖,水能调节气候等.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2.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1)公式:Q=(54)

.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c表示比热容,单位是J/(kg·℃);m表示质量,单位是kg;Δt表示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单位是℃.(2)吸热时,Q吸=cm(t末-t初);放热时,Q放=cm(t初-t末).(3)变形式:m=(55)

(求质量);Δt=(56)

(求温度的变化量).cmΔt

1.定义: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57)

的机器.2.能量转化:将(58)

能转化成(59)

能.3.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4.内燃机(1)工作特点: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2)种类:常见的内燃机有汽油机和柴油机.(3)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作一个冲程.做功内机械考点4热机(4)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ⅰ.吸气冲程、压缩冲程、(60)

冲程、排气冲程组成一个工作循环(如图是汽油机的工作循环,注意观察气门、活塞、火花塞等的状态).ⅱ.在1个工作循环中,经历(61)

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62)

次,曲轴转动(63)

周.ⅲ.(64)

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吸气、压缩冲程利用了飞轮的惯性,其中(65)

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422做功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