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豫西名校2021—2022学年上期第一次联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大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间,在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区广泛存在着彩陶文明,史学界称之为“彩陶时代”,而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地区则是同期彩陶文明杰出的代表。据此可知中国的“彩陶时代”A.奠定了中国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B.私有制开始产生阶级分化明显C.粟和水稻已成为重要的栽培作物 D.禅让制正成为主要王位继承制2.玉钺是中国史前玉礼器传统中最重要的一种。在江苏昆山的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共发掘出的良渚文化墓葬90座,随葬石钺十分普遍,而雕琢精美的玉钺只有两件,且只在同一墓穴中出现。这说明良渚文化时期的中国A.礼乐等级秩序逐渐形成 B.部落中已出现了权贵阶层C.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王权的神秘色彩相当浓重3.陕北地区在春秋时期是狄人的主要活动地域,近年在陕北绥德、榆林、米脂、延川、延长、延安等地区出土大量战国时期代表中原文化的铜礼器和铜兵器,而代表狄文化特色的物品则很少见到。这说明当时A.少数民族华夏化程度加深 B.华夏族的认同感开始产生C.南方北方的文化交流频繁 D.青铜器已得到较广泛应用4.有学者指出,周天子在其统治范围内具有最高的支配权力,但由于西周国家结构的多元性,使得周王权与王朝内的王国有联系,但其支配范围又不仅仅限于王国之内。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西周A.王权未能实现高度的集中 B.分封体系的制度安排C.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 D.受血缘宗法观念约束5.春秋末期,鲁国贵族季孙氏任用无土无民但受谷禄的孔子为相,孔子又使其弟子仲由为季氏之宰。据记载,当时孔门弟子多以受谷禄的方式被各诸侯国延揽入仕。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士人阶层政治地位提高 B.尚贤风气十分盛行C.新兴地主阶级迅速崛起 D.官僚政治已经萌发6.战国时期,求富趋利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人生追求目标,社会上普遍把求富趋利看成是人的本性,所谓“富者,人之情性逐利,若水之趋下”,在当时,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能够致富,便被人刮目相看。这一现象的盛行说明当时A.小农文化的逐渐形成 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C.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D.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7.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史官既是图书的编纂者,也是保管者。但春秋以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官书已经散人民间并开始进入流通领域。这一现象A.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 B.表明私人办学现象十分盛行C.说明教育的社会化倾向加强 D.导致了贵族政治的彻底崩溃8.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生当其时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对当时诸侯、大夫的“非礼”行为,总是深恶痛绝并予以严厉批评。孔子这样做,是出于A.宣扬其仁政思想主张 B.恢复并维护正常社会秩序C.克己复礼、知礼上进 D.适应春秋争霸战争的需要9.韩非指出:“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淮南子•要略》也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意指:自立门派)。”材料表明,墨子的思想A.与先秦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B.代表了下层平民的基本精神诉求C.完全背离孔子的思想内涵 D.为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创造了条件10.老子在政治方面主|长:“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凡可欲,使民心不乱。”另外,他也强调“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由此可见,老子的政治思想A.表达了理想化的政治追求 B.体现了零为有为兼而有之的特点C.迎合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 D.是古代愚民治理政策的典型表现11.秦史专家张金光先生指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不仅民风朴实,且朝廷、吏治整肃,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即不开“后门”,不以权谋私,这在当时及其后世都是很少见的情况。材料旨在说明商鞅变法A.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B.推动了秦国社会风气的转变C.有利中央集权体制的构建 D.实现了秦国富国强兵的目标12. 学者罗志田认为,周秦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实施具体治理的范围大小问题。广土众民的治理,对秦朝而言是一个前无经验但得不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朝A.构建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C.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3.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古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秦律规定此类平罪事实—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A.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B.突显了皇帝的独尊地位C.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 D.强化了君权神授权力观14.汉初,诸侯国与中央汉朝同制,所封诸侯掌治其国,“皆令自置吏,得赋敛”,侯国丞相更是位高权重;但近年考古发现,汉宣帝时的海昏国所设相,仅属朝廷委派的官员,与列侯无臣属关系,且官秩如一般的县令、县长。这一变化表明A.郡国并行制度势在必行 B.中央集权明显加强C.中央地方权力之争激烈 D.割据隐患得以根除15.游侠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武士群体(他们因爱打抱不平,扶弱济贫,藏活豪士,不求报酬,而成为各诸侯王的座上宾,但往往以武犯禁遭到统治者的打压,汉武帝时就重用酷吏打击游侠势力。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 B.维护地方的统治秩序C.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分化各诸侯国的力量16.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这种对人物的评品,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后汉书•许绍传》载,许绍与其兄许靖咸誉高名,爱好评论乡里人物之曲直,每月更换品题,以致汝南有“月旦评”之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察举制度的实施C.九品中正制度的推行 D.社会环境的宽松17.汉初萧何任丞相,治事省约宽缓,史称萧何“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其继任者曹参“举事无所更改,一遵萧何约束”。据此可知,萧、曹二人的治国之策A.沿袭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 B.为武帝开土拓疆奠定了基础C.体现了清静无为的治理理念 D.实践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18.汉武帝时,通过察举人仕的儒生公孙弘在给武帝上言时指出:“擅杀生之柄,通雍塞之途,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不得其术,则主蔽于上,官乱于下”。公孙弘的这一主张深得皇帝欢心,他很快被提拔为相。材料旨在说明当时A.察举制度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B.尊儒尚法的执政观念正逐步形成C.皇权的专制色彩进一步强化 D.国家治理中的外法内儒特征明显19.东汉时期,中央“三公”名义仍是最高级官员,但尚书的作用也更加突出,时人称“天下枢要I在于尚书”,而其办公机构尚书台则为“机密端首,至为尊要'这说明当时A.内外朝制度已正式形成 B.中枢机构十分完善C.行政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0. 下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郡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据此表可知,在此期间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21.东晋时期,各个世家大族为了防止有乂假冒士族纷纷修谱,这种以修谱来标榜郡望的风气,到隋唐时期仍然盛行。东晋士族修谱意在A.维护和巩固士族的政治特权 B.与庶族地主争夺权利C.保证九品中正制的正常运行 D.抬高世家大族的名望22.考古发现,魏晋十六国时期,黄河以北的墓葬较之秦汉时期,无论在规模还是豪华方面均要寒碜好多,从而呈现出简埋薄葬的典型特点。这反映出当时A.勤俭节约之风十分盛行 B.战乱不息社会经济凋敝C.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D.北方生产力落后于南方23.北朝时期西魏统治者宇文泰常给臣下赐胡姓,同时又为其改名,所改之名为汉名,多是儒家文化用语,如独孤信、长孙俭等。这一行为A.有助于民族文化认同 B.反映少数民族文化落后C.促进了儒学思想发展 D.加速少数民族文明衰落24. 唐宪宗以后,全国的五十多个藩镇中,除河塑三镇独立性强,拥兵割据外,西北、中原、东南诸镇虽也有驻兵,但其主功能则是守卫边疆、防范藩镇动乱以及遏制盗贼,朝廷整体可控,而东南各镇甚至成为唐朝的主要财赋来源地,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藩镇A.严重威胁了唐朝中央政权 B.客观上维护了唐王朝的统治C.推动了割据对峙局面形成 D.加快了唐朝灭亡的历史进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秦汉的乡举里选是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乡里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秦代是“选贤与能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新时代的确立”,两汉的察举制“正是新的选举方式的制度化、法典化的结果。这种制度,使得不少的小农都拥有了被选举权,而选举权则掌握在官僚和地方豪强手中”。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至少入仕资格“原则上扩大到整个自由民阶层”。在汉代的社会结构中,只要具备了某种素质或满足国家要求的乡里编户民,理论上都有自由入仕的机会,并无法律的特别歧视。当然,自由入仕并不是没有限制。秦汉国家针对包括乡里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仕进途径都有细密的规定。—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举里选考辨》材料二东汉末期由控制中央开始,外戚宦官的势力也开始向帝国的州郡等地方政府延伸,派他们的亲朋好友或党附他们的人到地方去担任州郡的行政长官。这些人到了地方上,他们不关心地方,仅关心他们所属外戚或宦官集团的利益。地方政治在此类州郡长官治理下,自然不上轨道。特别是选举方面,乡举里选的理想被破坏无遗。历经数百年而摸索出来的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政府与人民的沟通,竟因偶然事件而被轻易破坏。仅仅因为和帝以后皇帝的短命、嗣君幼冲,居然使宦官、外戚混扰了中央、地方的政治。追根究底,仅因帝国政体自始皇以来是所谓的皇帝体制,立于权力顶峰的皇帝,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制裁他的力量。于是,控制皇帝,假藉其势的一小撮外戚、宦官的倒行逆施,终于令沉默的多数难以容忍,爆发了他们的不满。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地方自立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摘编自国风《乡举里选理想的破坏和地方自立趋势的兴起》(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兴起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10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遭到破坏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0分)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战国时,随着铁农具的普遍使用,反映商业发展的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交通的发达,城市的繁荣,华夏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使“天下为一”,在战国“百家争鸣”的基础上,在思想界出现了以杂家著称的《吕代春秋》,其称“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取长补短,容纳百家思想,以此统一天下舆论。这是春秋以来由列国争雄,走向全国统一,完成民族融合,实现华夏民族统一的先声。所有这一切,集中到一点,那就是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政治中心。秦汉的统一,既反映了统一民族的要求,也推进了民族统一的发展。秦汉王朝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汉时期所宣杨的思想,都为华夏族向汉族转化提供了物质的政治的条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汉通西域后,西域各族对于比自身先进的汉族生产工具和技术,以及汉文化很乐意吸取。宣帝时,“乌孙公主遣女来至京师学鼓琴,汉遣侍郎乐奉送主女,过龟兹。”龟兹王留不遣,要求婚姻,得到允许后,夫妻双方要求入汉朝贺。龟兹王“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如汉家仪”。汉的衣冠礼制为龟兹所吸收。又如莎车王延,“元帝时,尝为侍子,长于京师,慕乐中国,亦复参其典法。常敕诸子,当世奉汉家。”其子康继位后,“光武初,康率旁国拒匈奴,拥卫故都护吏士妻子千余口,檄书河西,问中国动静,自陈思慕汉家。”这些活动对推动西域各族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以来“民族大一统”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概括秦汉时期为推动华夏族向汉族转变所采取的措施。(10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通西域所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西晋覆灭后,晋元帝逃往江南,在江左重建了东晋王朝。长江天堑,是一个限制南北的天然屏障,使中原战火不能直接延烧到江南。这时江南虽然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区域,但永嘉之乱的后果“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每十六七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摘编自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材料二南北朝时期的江南亦不是世外桃源,长江不过一衣带水,不可能完全阻隔北方天翻地覆的大动荡所产生的强烈影响,并且南北之间又经常以兵戎相见,此伐彼讨,而且江南各朝内部矛盾重重。土著和外来的权贵豪右,趁江南还是地广人稀之际,纷纷抢占土地,致使私人地产常常是跨州越郡,而广大农民特别是大批外来人都是贫无立锥之地,无乐生之色,而贵势之流则竞相豪奢;而江南王朝一直是君多昏暴,史多奸邪,故大都骄奢淫逸,横征暴敛,致使“天下骚动,民不堪命。”另外,江南各朝不断有权臣悍将,争权夺利,以致称兵倡乱,使江南富庶之区,化为灰烬。——摘编自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条件及影响。(10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遭到破坏的原因。(6分)豫西名校2021—2022学年上期第一次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答案:C【解析】由材料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5000年间、彩陶时代,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其典型代表是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这一时期粟和水稻已成为重要的栽培作物,故C项正确;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在“在中国发现了1万多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并广泛分布”这一史实上的,从材料中得不出A项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私有制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或新石器时代晚期,材料所示时间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故B项错误;禅让制是中国进入部落联盟之后才有的制度,故D项错误。2. 答案:B【解析】由材料“随葬石钺十分普遍,而雕琢精美的玉钺只有两件,且只在同一墓穴中出现”可知良渚文化时期阶级分化严重,部落中已出现了权贵阶层,故B项正确;礼乐等级制是西周创建的制度,故A项说法错误;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另外,C项与材料主旨也不符,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3. 答案:A【解析】由材料“延安等地区出土大量战国时期代表中原文化的铜礼器和铜兵器,而代表狄文化特色的物品则很少见到”可知当时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华夏化程度加深,故A项正确;B项错误在“开始”两字,C、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故C、D两项错误。4. 答案:B【解析】由材料“西周王朝国家结构的多元性,但王权的支配范围又不仅仅限于王国之内”可知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周分封制的结果,故B项正确;西周时期王权未能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的主要原因仍在于西周王朝国家的权力多元性,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在秦朝,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强调血缘宗法,故D项错误。5. 答案:D【解析】由材料“季孙士任用无土无民但受谷禄的孔子为相以及孔门弟子多以受谷禄的方式被各诸侯国延揽入仕”,可知当时的世卿世禄制已遭到破坏,而以受禄米为主要方式的职业官僚已经出现,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官员俸禄方式的变化,得不出士人政治地位提高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孔子是没落贵族的代表,故C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6. 答案:C【解析】由材料战国时期,求富趋利之风盛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工商业发展和繁荣所引起的社会风气变化,故C项正确;小农文化强调的是自给自足,重视农业,故A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故A项错误;B、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故B、D两项错误。7. 答案:A【解析】由材料“官书已经散入民间并开始进入流通领域”这表明当时文化的传播速度加快,这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私人办学也没有体现教育的社会化,故B、C项错误;官书流落民间是贵族政治崩溃的表现,而不是贵族政治崩溃的原因,故D项错误。8. 答案:B【解析】由材料孔子对当时诸侯、大夫的“非礼”行为,总是深恶痛绝并予以严厉批评,可知孔子意在克己复礼,恢复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A项错误;知礼上进是克己复礼的表现,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9. 答案:B【解析】由材料“墨子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可知墨子反对奢靡,这代表了下层平民的精神诉求,故B项正确;墨子和孔子分属不同的思想流派,故A、C两项错误;墨子代表的是中下层平民的利益,故D项说法错误。10. 答案:B【解析】由材料“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可知这是无为而治思想的典型表现,而老子又强调“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是积极有为的表现,故B项正确;老子的这一主张相当具有可行性,故A项说法错误;老子是没落贵族的代表,故C项说法错误;材料所说只是一张思想主张,谈不上治理政策,故D项错误。11. 答案:B【解析】由材料“不仅民风朴实,且朝廷、吏治整肃,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即不开‘后门’,不以权谋私”可知商鞅变法有利于秦国社会风气的转变,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C、D三项错误。12. 答案:C【解析】由材料“广土众民的治理”、“具体治理范围的大小”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对地方的治理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至高无上皇权的构建强调的是皇权的专制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对“治理范围大小问题”的解决,B、D两项都是思想管控问题的,故B、D两项错误。13. 答案:A【解析】由材料“大逆罪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立法主要是为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故A项正确;皇帝独尊主要体现在与皇帝相关的称呼的排它性,故B项错误;毁坏皇家宗庙、宫阙本身就是一种重罪,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权神授这概念,故D项错误。14. 答案:B【解析】由材料“海昏国所设相仅属朝廷委派的官员,与列侯也无臣属关系,且官秩如一般的县令、县长”可知,汉宣帝时期地方侯国的独立性进一步被弱化,中央集权的趋势加强,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是一项势在必改的政治制度,材料所涉及汉宣帝是汉武帝之后的皇帝,这个时候郡国并行制度已形同虚设,故A项错误;C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C、D两项错误。15. 答案:C【解析】由材料游侠客爱打抱不平,藏活豪士而且成为诸侯王的座上宾,可知游侠的存在会威胁社会政治秩序,挑战政府权威,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目的,但都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这一目的服务,故A、B、D错误。16. 答案:B【解析】由材料“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结合西汉时期的察举制注重人才的品行,并由下而上举荐,故当时社会上的品评之风盛行,故B项正确;A、C均与事实不符,故A、C错误;这与当时社会环境宽松并无关系,故D项错误。17. 答案:C【解析】由材料“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曹参“举事无所更改,一遵萧何约束”,可知这些政策典型体现了清静无为的治理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一种治国思想而不是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汉代边疆的稳固为汉武帝的开土拓疆奠定了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道家思想不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18. 答案:B【解析】由材料汉武帝时期,结合材料可知这一时尊崇儒术是当时的主要治国思想,但儒生公孙弘提出以术治国这种法家治国思想深得武帝欢心,可知当时“尊儒尚法的执政观念正逐步形成”,故B项正确;A、C与材料主旨无关;D项说法错误,应是外儒内法。19. 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尚书台在东汉时已成为中枢机构,而三公作用弱化,可知行政机制已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内外朝制度在汉武帝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在清朝,故D项错误。20. 答案:A【解析】由材料数据对比可知,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豪强大族势力没落,故B项错误;材料所给数据也不能说明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故C项错误;D项材料也没有体现。21. 答案:A【解析】由材料“各个世家大族为了防止有人假冒士族纷纷修谱”可知这一行为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世家大族的垄断地位,故A项正确;B、D两项说法过于表面,故B、D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22. 答案:B【解析】由材料魏晋时期墓葬寒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战乱频繁造成社会经济凋敝的结果,故B项正确;魏晋时期的整个统治集团竞相豪奢,A项说法不够准确;C、D两项说法与材料无关,且过于表面。23. 答案:A【解析】由材料“宇文泰常给臣下赐胡姓,同时又为其改名,所改之名为汉名,多是儒家文化用语”可知,这种汉化政策是民族认同的外在反映,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这种汉化政策有利于少数民族文明的进步,故D项错误;单纯的改名并不能促进儒学的发展,故C项错误。24. 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的藩镇其主要功能在于维护唐朝的统治,且材料也说朝廷对当时的大部分藩镇整体可控,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所表达意图相反,故A项错误;材料只提到河塑三镇存在割据现象,故C项说法片面,材料表明藩镇的存在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 (20分)(1) 背景:宗法制的破坏,世卿世禄制的瓦解;(3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中小地主阶级的崛起。(3分)特点:选举范围广,开放性强,自下而上;(2分)法制化,制度化,规定细密。(2分)【解析】由材料“秦汉的乡举里选是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乡里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要点。由材料“这种制度,使得不少的小农都拥有了被选举权,而选举权则掌握在官僚和地方豪强手中”,入仕资格“原则上扩大到整个自由民阶层”。“在汉代的社会结构中,只要具备了某种素质或满足国家要求的乡里编户民,理论上都有自由入仕的机会,并无法律的特别歧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要点。(2) 原因:世家大族的崛起,地方官僚和豪强控制选举权;(3分)皇权专制的强化,外戚宦官势力强大。(3分)影响:使乡举里选制度遭到破坏,推动了门阀政治的形成;(2分)打破了中央与地方的平衡,促进了地方自立化的发展,严重动摇了中央集权制,为东汉末期的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2分)【解析】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网点数据分析-培训课程
- 境外公共安全课件
- 小学生同步教材课件下载
- 《细胞的分化》课件
- 幼儿假期安全教学课件
- 美容肝胆培训课件
- 车位转让协议
- 2021年度个人客户经理学习资料基础版投资理财业务篇
- 空调使用节能培训课件
- 《勇于承担责任》课件
- 2024年安防监控系统技术标准与规范
- 软件正版化概念培训
- 工程结算业务咨询服务协议书
- 运输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
- 译林新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Reading课件
- 爆破设计说明书(修改)
- 2025届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期末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光伏电站运维详细版手册
- 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
-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彭吉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