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分类训练边塞诗(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分类训练边塞诗(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分类训练边塞诗(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分类训练边塞诗(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分类训练边塞诗(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题材分类训练……边塞诗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北征

裴让之①

沙漠胡尘起,关山蜂燧②惊。皇威奋武咯,上将总神兵。

高台朔风驶,绝好寒云生。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出塞

王昌龄

骗马③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①裴让之:北齐河东闻喜人。东魏时曾任屯田主客郎中,又任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

舍人等职。②烽燧:烽火.白大放烟报警叫“烽”,夜间举火叫“燧”。③骑马:长有黑鬣的红

马,指骏马。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北征》是一首早期的边塞诗,写外敌入侵,送友人北征杀敌卫国,全诗洋溢着立

功疆场的豪情。

B.《送北征》一、二两句,写战争在空间上自南向北而展开,敌骑从沙漠压向边关,烽

火从关口、山头烧起,向内地频传、直至京城。

C.《出塞》中的“月'’具体化为战场上空照着战士们的真实形象,诗人化客观为主观,使

月光给人以寒冷孤寂的感觉。

D.《送北征》送壮士H征,预想战争结果,表现壮士慷慨赴敌的豪情;《出塞》回顾刚

刚结束的战斗,出造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

2.《出塞》是如何塑造英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徐义父入京

杨载

幽燕向日边,裘马去翩翩。

破①迥沙如雪,河穷浪入天。

上书双阙②下,待诏五门前。

壮节多奇遇,无烦愧往贤。

【注】①磕:浅水中的沙石,引申为沙漠。②双阙:古代官取、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

上的楼观,借指宫门或京都。③五门:传说古代天子所居有五道门,自内而外,为路口、应

门、雉门、库门、皋门。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边”写徐义父在日落时出发入京,“翩翩”写出了徐义父离去时的轻快的样子。

B.诗人想象徐义父入京上书皇上,将得到朝廷的重,书,满怀真诚的期许。

C.尾联用“壮节”、不愧“往贤”对徐义父进行评价,褒扬夸赞之情溢于言表。

D.本诗没有落人通常流露不舍之情的送别诗的窠臼,给人以健拔向上的感受。

4.颔联“磺迥沙如雪,河穷浪入天''具有唐代边塞诗的雄阔气象,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

李硕

黄云雁门郡①,日暮风沙里。

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

帐下饮蒲荀②,平生寸心是。

【注】①雁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河曲等地“②蒲萄:即葡萄,指

葡萄酒。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诗为边塞诗,第一、二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用黄云、日暮、风沙营造出一种雄

壮苍茫的辽阔意境。

B.第三、四句描写边塞将士,以“黑貂裘"''羽林子”表现了将士们的威武肃穆,表现了作

者的赞美之情。

C.金笳即胡笳,古代北方民族常用的一种乐器,声音哀婉凄凉,诗中写胡笳,意在表

现将士们的征战之苦。

D.全诗描写了边塞艰苦的环境和边塞将上的军旅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风格昂

扬向上,有盛唐之风。

6.本诗最后两句“帐下饮蒲萄,平生寸心是“与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

马上催”中都提到葡曲酒,请筒要分析两诗中借前曲酒表达的情感的异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节选)

高适

吾友遇知己,策名逢圣朝

高才擅白雪,选翰怀青自。

留欢惜别离,毕景驻行镜。

言及沙漠事,益令胡马骄。

丈夫拔东蕃,声冠霍嫖挑。

兜琴冲矢石,铁甲生风飙。

酋豪尽俘戴①,子弟输征檎。

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榇。

【注】①俘觎:俘虏,战争中割取的敌人的左耳,古时用此计数报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好友才高八斗,志怀高远,乂有幸遇到了知己,得以在圣明的朝代出仕。

B.“兜螯”两句中“冲,生”两字突出战士们的勇敢无畏与敌人的强大,生动形象。

C.“边庭”两句以刁斗之声绝迹,战场已成捕鱼砍柴之所表达诗人对和平生活向往。

D.全诗过渡自然,以“言及沙漠事”使全诗由送别友人巧妙转到描写边塞战事上来。

8.作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高适眼光独特.本诗与《燕歌行》一样,均将战场与后

方相联系,分别写了后方思妇与百姓。请简要分析两诗中描写思妇与百姓的作用。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在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卜万家,胡人半解弹琵1世。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箫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凉

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9.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五句两次写到琵琶声,但表达的内容并不相同,第四句写满城琵爸声,边民

能歌善舞;第五句则重在表现琵琶声的动人。

B.诗歌前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诗人吸取了民歌的艺术因素,运用双关的艺术手法,

句句用韵,两句一转,形成轻快、咏唱的情调。

C."风萧萧兮夜漫漫”,是空旷而乂多风的西北地区夜晚所给人的感受,用了一个“兮”

字和叠词“萧萧”“漫漫'.,使节奏舒缓。

D.七、八句重复“故人”二字,见出情谊深厚。因为“多”,与各人离别的时间自然不同,

所以说“三五春”,下语是经过斟酌的。

10.在盛唐时代,岑参的边塞诗成就突出。你从他这首边塞诗中读出了怎样的“盛唐气象”?

请简要概括,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河北

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①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②。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3

【注】①亭障:古代的军事堡垒。②陇头歌:曲名,内容多写征人的艰辛。

H.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

A.这是一首边塞诗,描写了诗人渡过黄河北上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寄寓了诗人深

沉的慨叹之情。

B.颔联中"绕''字刻画了黄河岸边森严戒备的紧张景象,反映当时战事频繁、兵连祸结

的现实状况。

C.颈联中的“异方乐”即“陇头歌”,诗人在满腹愁苦之际听到故乡歌声,心中升起无限

悲苦。

D.尾联写暮色四起,诗人失道于陌生的北国大地,只有征马作伴,突出了诗人迷茫与

失落的情状。

12.这首诗的首联是如何抒发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从军北征

〔唐)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①。

破②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塞上

C宋〕柳开

鸣散③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①《行路难》:乐府曲调名。据《乐府解题》说,它的内容兼及“因别悲伤之意”。②

磺:沙漠。这里指边关。③骰(xiM):响筋。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第一句点明地域、季节、气候,有力地烘杆了行军时的环境气氛,第二句中的“横

笛遍吹”折射出征人的豪放心境。

B.李诗第三、四句中以“硬里”和“月中”两个词进一步渲染了征人行军时环境的苍凉,“一

时回首”,更是意蕴无限。

C.柳诗第一、二句中,以“天静无风'’渲染天空的辽阔宁静,似一幅画卷;“直上一千尺”

的“鸣锁,,则使这幅画变得灵动而强劲。

D.柳诗最后一句1“尽提金勒向云看”,极写三百胡骑仝神贯注、目不转睛的状态,可谓

神来之笔,以动写静,具有一种雕塑美。

14.这两首边塞诗所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大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诗长缪④。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

阳一带地区。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

文,后来投笔从戎。④请长绥: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绥缚番土来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始一“望”一“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

写景抒情都由这•望•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

B.首联用视听结合的笔法,“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

同时以“燕台”起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笳鼓喧喧”则从听觉侧写汉营军纪严整军威凛

凛。

C.颔联展现出一幅边塞风光:积雪遍野生出万里寒光,傍晚昏黄的暮色中高悬的军旅

猎猎飘扬。远景落笔既暗示边塞条件的严寒艰苦,也衬托汉家军营的严整肃穆。

D.颈联烽火燃处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愁

苦之感反而有将士攻伐的壮伟豪迈的气势。

16.《唐诗直解》谓此诗“调高语壮”,全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

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B2.①意象运用:“骑马”“白玉鞍”“沙场”“铁鼓”“金刀”、未干的"血'’等意象的使用,串联

成战斗生活的画面,塑造英姿飒爽的英雄形象。②意境刻画:战场上空的寒冷月光,仍在旷

野上回荡的城上催战的鼓声,构成慷慨悲壮的战场环境,烘托了英雄形象。③选材特点:不

直接写战争过程,而是写成前战士骑骏马出征,斩杀敌人后血染战刀,烘托英雄形象。④侧

面描写:“骑马新跨白玉鞍、、,展示英雄的雄姿;采用“战罢沙场月色寒”的环境描写,烘托战

争的激烈和残酷;写战争结束,鼓声犹在耳,宝刀血未干表现沙场健儿的精神抖擞与豪迈,

塑造出一位英气勃勃、勇敢战斗的英雄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B.“自南向北”有误,诗句描写战争从“沙漠胡尘起”,一路向南烧至边关,烽火从关口、山

头烧起,向内地频传、直至京城,这是自北向南。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货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技巧的能力。

第一句“骑马新跨白玉鞍骚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白玉鞍,装饰有白玉的马鞍。

这句说将士们&身跨上配有白玉鞍的战马。写战前充分注备,将士们英姿勃勃,对战斗胜利

充满信心。这里的“骅马”“白玉鞍”既是作者选取的表现反争场面的意象,乂能够烘托人物的

英雄气概。且通过战斗打响前的准备场面来塑造英雄形象,表现战争,选材独特。

第二句“战罢沙场月色寒L沙场,原指沙漠地带,后指战场。寒,冷,凄冷。作者没有直接

去写战斗经过,由准备出战,一下写到战斗结束。那么,仗打得怎么样呢?用战场上“月色

寒”三字作了含蓄的表示。它不仅指夜晚天冷,连月光也寒气逼人,还指月光映照下的战场

广横遍野,血迹斑斑,给人凄冷的感觉。说明战斗非常激烈、残酷。这也是采用侧面烘托的

手法表现战士们胜利者的形象。

三、四句“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铁鼓,用铁皮箍着的战鼓,结实声壮。金刀,

钢刀,古时泛指金属为金。这两句不直接写战争过程,而是写战斗回顾,说战斗刚结束不久,

将士们余兴未尽,战斗情绪还是那么高昂,心里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这两句写得非常形象

生动,使人也如同听到战场震天动地的鼓声,想见将士们拭看钢刀的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

总之,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

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两个片段,不直接写战

争过程,而是写战前战士掩骏马出征,斩杀敌人后血染战刀,烘托英雄形象。以“骑马”“沙

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

中。并用冷月与鼓声营造出慷慨悲壮的战场环境,烘托了英雄形象。诗人善用侧面烘托,“躺

马新跨白玉鞍”,展示英雄的雄姿;采用“战罢沙场月色寒”的环境描写,烘托战争的激烈和

残酷;写战争结束,鼓声犹在耳,宝刀血未干表现沙场健儿的精神抖擞与豪迈,塑造出一位

英气勃勃、勇敢战斗的英雄形象。

3.A4.①颔联选取唐代边塞诗中常用的意象沙漠和黄河,意境阔大。②颔联用“迥”和“穷”

极写沙漠之广和黄河之远,气象雄浑。③颔联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沙漠如雪、河浪

滔天的情景,雄浑壮阔。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A」“日边,写徐义父在日落时出发入京”错误。“向日边”意思是向着日出的方向,“日边”比喻

京城,是徐义父将到之处,选项曲解诗意。

故选Ao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

从意象看,“硬迥沙如雪,河穷浪入天”中,“硬”“沙”是沙漠,“河”“浪”指黄河。沙漠和黄河

的意象是典型的边塞诗的意象,把唐代边塞诗的宏阔的意境描绘了出来。

从意境看,颔联炼字精准,“磺迥沙如雪","迥''有广远之意,此处描写沙漠,用“迥”字突出

沙漠之广;“河穷浪入天”,“穷”指无边,没有尽头,此处描写黄河,突出黄河的绵长无边。

两句共同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从修辞手法看,"沙如雪''运用比喻修辞,把白沙比作雪;“浪入天”运用夸张修辞,写出白浪

滔天的景象。颔联两句一动一静,画面雄浑壮阔。

5.C6.同:两首诗都借葡萄酒抒发了边塞将士们的豪迈之情,表现了将士们献身边塞的豪

情壮志。

异:李诗平实含蓄,更以心志为重,表现的是将士们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壮志:王诗华丽

铺张,更以豪情为重,表现的是边塞将上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意在表现将士们的征战之苦”错误。

根据诗作第五、六句"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可知,这两句是环境描写,金笳是边塞特有

的事物,诗中写胡筋,其意在描画边塞独有的风貌,进而营造出异域雄壮苍茫的意境,并不

能体现将士们的征战之苦,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看相同之处,李诗中“帐下饮蒲的”

描写的是将士们在营帐中次用葡萄酒的情景,“平生寸心是“借诗人之口说明将士们的平牛.心

志尽在这酒杯之中,表现的是边塞将士们渴望立功边塞、建功立业的豪壮之情:而王诗则描

绘了一幅热烈生动的边塞酒宴场景,将士们痛饮美酒,一醉方休,同样体现的是边塞密士献

身边塞、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再看不同之处,李诗为五言诗,表意含蓄而平实,"饮蒲萄''之意在下句才给出,可见其意旨

更侧重在“平生寸心”,即边塞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志;王诗为七言诗,用词铺张华丽,

“葡萄美酒”之“美”更添宴饮场景的热烈兴奋,更侧重呈现边塞将士们豪放爽朗的性格与精神

状态。

7.B8.①《燕歌行》写后方思妇之悲怆。“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离别后的

思妇一定啼哭泪如玉箸,城南的少妇期盼亲人肝肠欲断,从侧面烘托了战争的残酷。

②本诗写后方百姓的助力,”敌人的首领全被俘获,后方人民辛勤地为征战输送徭役”,"子

弟输征徭”与卜.句“西豪尽俘就“紧密相连,深刻揭示了战争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敌人的强大”错误。两句意为战士们戴着头盔迎着矢石奋勇向前;奔驰之中;铁甲卷起了

阵阵暴风。极言当时战况之激烈,突出战士们之勇敢无畏、敏捷善战,而不是表现“敌人的

强大”。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燕歌行》中写后方思妇的句子是“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

这两句写后方思妇的悲怆之情,从侧面烘托了战争的残酷。

本诗写后方百姓的句子是“西豪尽俘就,子弟输征徭“,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敌人的首领全被

俘获,后方人民辛勤地为征战输送徭役。后方百姓积极为战争输送徭役,深刻揭示了故争能

取得胜利的重耍原因。

9.B10.①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气派。“凉州七里十万家”写这座西北重镇人口密集,非

常气派风光,表现了盛唐气象。

②边民生活安定悠闲、一派和乐。“胡人半解弹琵琶“,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

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正是盛唐气象。

③士人渴望建功立业、奋发有为。“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

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

④士人对前途充满信心、豪迈乐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酹倒''中的"笑”,表现出

对生活、对前途的信心,"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B.“运用双关的艺术手法”错误,应是顶针的手法。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的意思是:凉州方圆七里住着数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

半数懂得弹琵琶。这是随着月光的照耀,更清晰地呈现了凉州的全貌。“七里十万家”,写这

里人口密集,大笔淋漓地勾画出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胡人半解弹琵琶'’则指出在月

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这里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的意思是: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

在贫贱中老下去呢?诗人便用了反问的句式,表i火了要赶快建立功、也、掌樨白己命运的豪迈

之情。

“一生大笑能儿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意思是:人生一世能有儿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斗酒

人人必须痛饮醉倒。“一生大笑能几回''的“笑’'是爽朗健康的笑。它来源于对前途、对生活的

信心。同样,末句“须醉倒”,也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是豪迈乐观的醉。以酒助兴,

兴浓欢悦,笑声爽朗,豪迈乐观,读者从人物的神态中,能感受到盛唐的时代脉搏。

11.C12.首联因物起兴,诗人看到秋风中木叶纷落于黄河之上,联想到有似昔日的洞庭风

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故乡歌声”错误。根据诗歌内容可知,"陇头歌''即"异方乐”,并非是诗人故乡的歌声。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

首联写到看到秋风吹起,木叶飘落,便想到《楚辞》中的洞庭湖水。诗人从眼前所见的秋风

吹起,木叶纷落于黄河波上,即刻联想到有似昔口的南国风景,就径直领出旧土之思,所以

由眼前的秋风吹落叶引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运用了因物起兴的手法。

13.A14.①李诗通过对恶劣环境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表现了“征人”行军途中的艰辛和思

乡的愁绪。②柳诗通过对射箭技艺的夸张描写和“向云看”的侧面烘托,突出了“胡儿”射箭技

艺的精湛高超和性格的彪悍豪放。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谙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豪放心境”说法错误,,•横笛遍吹”折射出的应是征人思乡之情和悲壮的心境。

故选Ao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军北征》,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

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吁军的环境气氛。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

的悲伤。此处“横笛遍吹《行路难》”用典,没有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行路

难”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思乡的心情。

《塞上》先用“鸣散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两句来描写一枝飞箭风驰电掣地刺入高空。

响箭是北方少数民族习用的武器,“直上”,表现箭射出后的锐不可当之势。“一千尺”,夸张

筋的射程之远。那飞箭的呼啸之声掠过大地,响彻云霄,表现''胡儿"射箭技艺的高超和性格

的彪悍豪放。“尽提金勒向云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