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本内容概述分析(含解析 )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本内容概述分析(含解析 )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本内容概述分析(含解析 )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本内容概述分析(含解析 )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本内容概述分析(含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本内容概述分析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洛阳崇华殿灾,帝①问侍中领太史令泰山高堂隆曰:“此何咎也?于礼,宁有

祈让之义乎?”对日:“《易传》日:,上不俭,下不节,孽火烧其室。'又曰:'君高

其台,天火为灾。'此人君务饰宫室,不知百姓空竭。故天应之以旱,火从高殿起也。”

四年冬叶月甲中,有星李于大辰,又李于东方。高堂隆上疏口:“凡帝王彼都立生,皆先

定天地社稷之位,敬恭以奉之。将营宫室,则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今圜丘、

方泽、南北郊、明堂、社稷,神位未定,宗庙之制又未如礼,而崇饰居室,士民失业。外

人成云宫人之用,与军国之费略齐,民不堪命,皆有怨怒。《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言天之赏罚,随民言,顺民心也。今宫室过盛,天皆章灼,斯乃慈

父恳切之训,当崇孝子祗耸之礼,不宜有忽,以重天怒。”隆数切谏,帝颇不悦。侍中卢

毓进日:“臣闻君明则臣直,古之圣王惟恐不闻其过,比乃臣等所以不及隆也。“帝乃解。

高堂隆疾笃,口占上疏日:“曾子有言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寝疾有增无损,常

恐奄忽,忠款不昭,臣之丹诚,愿陛下少垂省览。臣观三代之有天下,圣贤相承,历数百

载,尺土莫非其有,一民莫非其臣。然癸、辛之徒,纵心极欲,皇天震怒,宗国为墟,纣

枭白旗,桀放鸣条,天子之尊,汤、武有之,岂伊异人,皆明王之胄也。黄初之际,天兆

其戒,异类之鸟,育长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异也,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0可

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棋铸,镇抚皇盘,翼亮帝室。《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民咏德政,则延期过历,下有怨叹,则辍录授能。由此观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独陛

下之天下也。”帝手诏深慰劳之。未几而卒。

陈寿评日:高堂隆学业修明,志存匡君,因变陈戒,发于恳诚,忠矣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明帝奢靡》)

【注】①魏明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堂隆直言进谏。他认为天有异象是帝王大修宫殿所致,并建议帝王应遵从礼法,

先建祖先宗庙,再建马厩和库房,最后兴建居室。

B.高堂隆体味百姓疾苦。宫中嫔妃的花费用度过高,几乎与国家军费相当,高堂隆引

用《尚书》之言,建议帝王应以民为本,顺从民意,顺应民心。

C.侍中卢毓的进言帮助高堂隆消解了明帝的怒气。卢毓认为君王圣明臣下才会正直,

古代很多君王害怕听到自己的过失,这是他们不如明帝之处。

D.高堂隆病重之时仍不忘家国社稷。他以史为鉴,用夏桀、商纣与汤、武来警示明帝,

并提醒他注意宫墙之内飞扬跋扈的大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

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

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

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藏。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

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冷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

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杳。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

水、徂徐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

见云中白若樗蒲①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

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日,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

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停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姚鼐,字姬传。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四库馆开,充幕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

归,不仕,鼐吉,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鼐工为

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槌继之。鼐世父②范与大槌善,鼐本所闻于

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

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节选自《清史稿•姚鼐传》)

【注】①摆藕(chupu):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

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②世父:大伯父,后用为伯父的通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写景善用修辞,如“半山居雾若带然"赋予雄伟的泰山温柔飘逸的风韵,“而皆若

偻〃写出诸峰拱绕的样子,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

B.姚鼐按时间顺序依次写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给读者展示了泰山日

出迅速变化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C.姚鼐概述泰山的人文古迹,彰显历史久远;通过三个“多”、三个“少〃和三个“无〃写泰

山冬季的自然景象,突出泰山苍劲的面貌。

D.姚鼐善写古文,在家人和方苞、刘大槌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进步,所写的文章高

雅简练、深刻古朴,尤其接近欧阳修、曾巩的文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本一

(洪武二年)三月癸卯,常遇春、冯宗异等帅师发陕西,进克凤翔。初,李思齐之奔

凤翔也,上以书谕之曰:"前者逢侯通回至仝木还岂所住非贵是工而置之与抑无便适至不

熊鹿西建之差终忘吃楚学堂」大丈夫当磊器落落,岂以小嫌介意裁!朕知足下凤翔不守,

则必深入沙漠,以图后举。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倘中原相从之众,以塞地荒凉,一旦

变生时腋,妻孥不能相保矣。且冬丁本汝南之英,祖宗坟墓所在,深思远虑,独不及此乎?〃

思齐得书,有降意。丁丑,冯宗异师至临洪,李思齐穷迫,举城降。临洗捷奏至,上览毕,

即遣使谕徐达曰:“李思齐既降,宜进攻庆阳、宁夏。张思道兄弟多诈,若来降.当审处之.

勿堕其计也。〃辛丑,元将张良臣以庆阳降。初,张思道在庆阳,闻王师克临洪,惧走宁夏,

而使其弟张良臣、平章姚晖守庆阳。思道至宁夏,与金牌张等俱为扩廓帖木儿所执。良臣

以其兄被执,遂以城降。戊申,良臣复据庆阳叛。达闻,语诸将日:“帝明见万里外,今日

之事,果如前言。然良臣之叛,祗取灭亡耳,当与诸公投力剪之。"秋七月辛亥,宗异复与

徐达谋日:“今大军国庆阳,张良臣虽困,未能递下。王保保欲为良臣声援,故令札儿攻原

州,欲以救庆阳。清得移军遇关,以扼原州,彼无所施矣。”达然之,宗异遂以其军西临驿

马关,去庆阳三十里而军。八月癸未,徐达克庆阳,良臣父子俱投井中,引出斩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略定秦晋》)

文本二

谷应泰日:高帝起淮右布衣,定鼎金陵,削平吴汉.奄有荆斐固已志清中原之民,

气吞大河之北矣。盖论事者动言高皇之英武,而不知平生之谨慎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原》)

A.李思齐逃奔到凤翔后,皇上写书信对其进行晓谕,李思齐得到书信后,产生了投降的念

头。

B.张思道逃往宁夏后,被扩廓帖木儿逮捕,张良臣因此献城投降,但是不久便据城发动叛

乱。

C.冯宗异认为,庆阳城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克,为了阻止元廷进行救援,应当转移军队扼守

原州。

D.谷应泰认为高帝英明神武,具有安定中原百姓的志向,吞并黄河以北的恢弘气势。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盂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寿△谋,奈何?”孟尝君

日:“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更枣。盂尝君之赵,

谓赵王日:“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日:“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

王曰:“可得闻乎?〃歪尝君日:“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

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

••・

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

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

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周口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日:“臣效便

升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日:“大变可得闻乎?”日:

“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

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

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

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

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

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

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盂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球不决,盂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

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

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京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

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

日:“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蕤,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

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

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日:“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太公对日:“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

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日:“有罪者杀之,无罪

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

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

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

“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稣寡之不室者,论而供

秩■焉。〃景公日:“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

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般?"平公日:"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

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

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

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

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

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古代很多君王害怕听到自己的过失,这是他们不如明帝之处〃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古之

圣王惟恐不闻其过,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也“可知,应理解为古代圣王唯恐听不到自己的过

失,这正是为臣等人不及高堂隆之处。

故选C。

参考译文:

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年)秋季七月,洛阳崇华殿发生火灾,魏明帝问侍中兼太史令泰

山人高堂隆,说:“这是什么过失?在礼仪上有祈福搜灾的办法吗?”高堂隆对答说:“《易

传》说:'在上不俭朴,在下不节约,灾火烧毁他的宫室。'还说:'君主高筑楼台,天

火成灾。'这是君王致力于修饰宫殿,不了解百姓财力空胸。所以上天以平灾相报,火就

从高殿燃起。”魏明帝青龙四年(236年)冬季十月甲申(十五日),在大辰星旁突现异星,

后来又突现在东方天际。高堂隆上疏说:“凡是帝王迁都或兴建城邑,都要先选定祭祀天

地和社稷神的地方,恭恭敬敬地尊奉祭祀他们。将要营运宫殿时,也要先建祖先宗庙,然

后再建马厩和库房,最后才兴建居室。如今圜丘、方泽、南北郊、明堂与社稷,各神冲位

没有确定,宗庙之制也不符合礼法,而只是大修宫殿,使人民失掉生计。外人都说,宫中

妃嫔的花费用度,与国家军费几乎相等,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都抱有怨恨愤

怒的情绪。《尚书》说:'上天知晓人间的善恶,是在百姓中间听取和观察来的;上天的奖

惩命令,是来自百姓的意见。',这是说上天的奖赏和惩罚,都是随从民意,顺应民心。

如今宫殿修建得过于豪华盛大,而昔星就在天空光辉照耀,这是仁慈的天父发出恳切的训

诚,陛下应当尊崇孝子恭谨接受的礼仪,而不应当忽视它,以免加重上天的愤怒。”高堂

隆多次恳切直言进谏,明帝很不高兴。侍中卢航进言说;“我听说君王圣明则臣下正直,

古代圣王唯恐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这正是为臣等人不及高堂隆之处。”明帝听了怒意才算

消解。高堂隆病重,口授上疏说:“曾子曾经说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卧床病

势有增无减,常常恐怕激然去世,款款忠心不能昭然于世,我一片赤诚之心,希望陛下稍

稍垂阅深思。为臣观察夏、商、周三代拥有天下之时,圣君贤相前后相承,历经数百年,

天下每一尺土地都归他所有,每一个子民都是他的臣属.然而夏桀、商纣之辈,放纵私心,

极尽私欲,皇天震怒,国家化为废墟。商纣被斩,首级悬挂在白旗之上,夏桀被流放到鸣

条山,天子尊位,被商汤、周武王拥有。难道夏桀、商纣与汤、武有什么不同吗?他们都

是圣明君王的后裔。黄初年间,上天示警,异类之鸟在燕巢中抚育长大,口、爪和胸部都

是红色,这是魏室的特大异兆,应该防备宫墙之内飞扬跋扈的大臣。可以选拔同姓亲王,

让他们在自己封国之内建立军队,亲自统率,如弈棋一样交互对峙,分布全国,镇抚皇家

疆土,羽翼弘扬皇室。《尚书》有言:'上天公正无私没有亲私之偏,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

人。'百姓赞咏德政,则朝廷天命年数自然长久,下面怨声载道,上天就会另外选授新的

贤能君主。由此看来,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单单是陛下的天下。”魏明帝亲手写

下诏书,对高堂隆表示深切慰劳。不久,高堂隆去世。

陈寿评论说:高堂隆学业昌明,立志辅助匡正君王,因为发生天变灾异就提出劝告警

告,发自内心的诚恳,堪称是忠臣啊!

2.D

【详解】本题考杳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在家人和方苞、刘大槌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进步”错误。原文为“侍郎方苞名重一时,

同邑刘大施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概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意思是侍郎

方苞在当时名声很大,同乡刘大槐承续他。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概交情深厚,姚鼐原本

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因此更加长进。姚鼐为文进步和姚范、刘大概指导有关,方

苞并无指导。

故选D“

参考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

汶水,山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济水。正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最

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

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个月的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于颖从南边

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阶,那些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

面有三个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走了不到一半路程,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

泰山的山顶。古时候叠泰山,顺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

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

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

望夕阳映照着城郭,汶水、徂徒山就像图画一般,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就像是一条飘带。

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起的积

雪扑打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被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搏猫

一样的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云中有一线奇异的颜色,片刻间又变成五光十色的

彩霞。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有人说,

这(就是)东海。回首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有被照,或红或白,

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

东面。这一天,我们(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

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借不在路边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

很少,多是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都是平的。

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到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平齐。

参考译文:

姚鼐,字姬传。乾隆二十八年考中进士。四库全书若开设,姚鼐担任纂修官,《四库全

书》完成后,在记名御史的宜任上,请求辞职奉养父母,回到故里后不肯再出来做官。姚

鼐说:“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

他的方法能否对大众有所补益。”姚鼐擅长写作古文。康熙年间,侍郎方苞在当时名声很

大,同乡刘大梅承续他。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槌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

有点名气,因此更加长进,所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尤其和欧阳修、曾巩的文风非

常接近。评论者认为他的文辞比方苞豪放,道理比刘大堀深刻。三个人的籍贯都在桐城,

世人传颂称他们为桐城派。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谷应泰认为高帝英明神武"错误,文本二是“盖论事者动言高皇之英武”,所以,说高帝

英明神武的,是那些议论政事的人。

故选D。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洪武二年)三月的癸卯日,常遇春、冯宗异等率领军队向陕西进发,攻破凤翔。当初,

李思齐逃奔到凤翔,皇上写书信晓谕他说:“前些时候,我派遣使者互通音讯,使者至今也

没有回来。难道是我所派遣的人靠不住,忤逆了您而被您扣留了下来?还是恰逢元的使者

也到来了,您没有办法隐着他而把他杀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也是根据当时情势的正常做

法。大丈夫应当胸怀坦荡分明,哪里会将小嫌弃放在心上呢!我知道您若不能守卫凤翔,

就一定会向北深入沙漠地带,(投靠元廷),来谋划以后的行动。然而,不是我们同族的人,

他们必定不与我们同一条心。倘若中原跟随您前往的部众,因为塞北地区荒芜凄凉,某天

变乱突然在身边发生,连妻子儿女都不能保护了。况且您本来是汝南的英杰,祖宗的坟墓

也在那儿,谋划周密,考虑长远,难道就没有想到这里吗?〃李思齐得到书信后,产生了投

降的念头。(三月)丁丑日,冯宗异的军队到达临跳,李思齐穷困窘迫,献城投降。临跳获

捷的奏疏到来,皇上看完以后,随即派遣使者藤谕徐达说:“李思齐投降以后,应当进而攻

取庆阳和宁夏。张思道兄弟多行欺诈,如果来投降,应当审慎处理,不要陷入他们的奸计。”

(三月)辛丑日,元廷将领张良臣率领庆阳城军民投降。当初,张思道在庆阳时,听说天

子的军队攻取了临跳,内心惧怕,逃往宁夏,让他的弟弟张良臣和平章姚晖守卫庆阳,张

思道逃至宁夏后,与金牌张等人一起被扩廓帖木儿逮捕。张良臣因为他的兄长被抓捕,于

是献城投降。戊申日,张良臣再次据守庆阳发动叛乱。徐达听说这件事以后,对众将说:“皇

帝陛下(预见深远)对于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今天发生的事,果真像皇帝以前所说

的那样。然而张良臣发动叛乱,只是自取灭亡罢了,我应当与大家全力剪除消灭他。”这年

秋季七月的辛亥日,冯宗异又和徐达商量说:“现在我们的大军围困庆阳,张良臣虽然困窘,

但庆阳城也不能立即被攻克。王保保想为张良臣遍作支援,所以让札儿进攻原州,打算借

以援救庆阳。请允许我让我能够转移军队迫近驿马关,从而扼守原州,对方的伎俩就没有

办法施展了。〃徐达同意了冯宗异的意见,冯宗异便率领他的军队向西临近驿马关,距离庆

阳三卜里驻军。八月癸未日,徐达攻取庆阳,张良臣父子都跳进井中,徐达命人将他们从

井中拖拽出来,杀了他们。

文本二

谷应泰说:高皇帝自淮西以平民身份起事,在金陵定都建国,平定吴汉地区,占领荆楚全

部土地。他真是具有安定中原百姓的志向,吞并黄河以北的气势啊。议论政事的人动不动

就说高皇帝英明神武,然而不知道他生平十分严谨慎重啊!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孟尝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

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

故选A。

参考译文:

秦国准备攻打魏国,魏王听说以后,晚上会见了相国盂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准备

攻打魏国,您为我出谋划策,该怎么办?”孟尝君说:“如果有诸侯的救援,那么国家可

以保全。”魏王说:“我希望您为我走一趟。”并郑重地为他准备好一百辆战车。孟尝君

到了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借兵来救魏国。”赵王说:“我不能借。”孟尝君说:“敢

来向大王借兵的,是忠于大王的人啊。”赵王说:“可以听听你的道理吗?”孟尝君说:

“赵军并不比魏军强,魏军并不比赵军弱。可是赵国年年太平无事,百姓也不见年年死亡;

相反魏.国年年战乱,百姓年年有死亡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魏国在西边成了赵国的扉障。

如果赵国不救魏国,魏国就要与秦国结盟。这样,赵国就等于直接和强秦为邻。赵国涔年

年有战乱,百姓将年年有死亡。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啊。”赵王答应借兵,于是

为魏国派兵十万,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到北边去拜见燕王,说:“现在秦国准备攻打魏

国,希望大王能救援魏国。”燕王说:“我们连着两年收成不好,如果又要行军数千里去

援助魏国,可怎么办呢?”孟尝君田文说:“行军数千里去救人,这是国家的大利。现在,

魏王一出国门就可以看见泰军,即使想奏行军数千里去救人可能吗?”燕王还未答应借兵,

田文接着说:“我献给大王有利的计谋,可大王不用我的忠心计策,那么我只得请求离开。

我担心天下将要发生大的变化呀。”燕王说:“大变化我能够听听吗?”田文说:“如果

燕国不援救魏国,魏王就会割地屈膝求和,把半个魏国献给秦国,秦军一定会撤退。秦军

从魏国撤退以后,魏王率领韩、魏大军,又从西边借来秦军,再联合赵军,用四国联军去

攻打燕国,大王还有什么好处呢?当魏、秦、韩、赵四国联军兵临城下之时,到底是行数

千里去助人有利呢?还是出燕都南门就看见四国联军有利呢?四国兵临城下,燕国和四国

相距已很近了,运输也方便了,这个时候,大王又有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可以走

了,我听从您的(建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