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第2版)课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基础_第1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第2版)课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基础_第2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第2版)课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基础_第3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第2版)课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基础_第4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第2版)课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基础2.1安全相关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2.2可靠性理论2.3事故致因理论目录2.4事故预防理论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基础杜邦公司的十大安全理念如下:(1)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2)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3)所有的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4)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6)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7)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更正;(8)工作外的安全与工作内的安全同样重要;(9)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10)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模块导学】美国杜邦公司2.1安全相关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安全和安全管理中的基本概念的定义、内容;能明辨安全与危险、事故、隐患、危险源相互之间的关系;能清晰安全管理的作用及主要内容。任务要求一、基本概念自信自强守正有为1.安全关于安全的概念,可归纳为绝对安全观和相对安全观。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相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安全是指在运营生产活动过程中,能将人或物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2.危险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状态。

危险与安全一样,也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是一种连续型的过程状态。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基本概念3.风险就安全而言,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风险具有概率和后果的二重性,可用损失程度c和发生概率p的函数来表示风险R:R=f(p,c)为简单起见,大多数文献中将风险表达为概率与后果的乘积:R=p×c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风险是系统危险影响因素的函数,即风险可表达为如下的形式:R=f(R1,R2,R3,R4,R5)一、基本概念4.安全性就从系统的安全性能讲,安全性为衡量系统安全程度的客观量。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假定系统的安全性为S,危险性为R,则有:S=1一R。显然,R越小,S越大;反之亦然。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危险因素,就等于创造了安全条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联系十分密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将可靠性与安全性混用的现象,因而有必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别。一、基本概念4.安全性就从系统的安全性能讲,安全性为衡量系统安全程度的客观量。一、基本概念可靠性是指系统或元件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安全性则是指系统的安全程度。5.事故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当前还不能防止,或能防止而未有效控制所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序列。它的发生,可能迫使系统暂时或较长期地中断运行,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或者其中二者或三者同时出现。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以及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等。一、基本概念工伤事故分类的方法较多,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个类别,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一、基本概念事故-工伤事故分类一、基本概念事故-事故等级划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同务院令第493号)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广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广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一般事故

3人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1000万以下直接经损特别重大事故

30人以上死亡100人以上重伤1亿元以上直接经较大事故

3人以上10人死亡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1000万以上5000元以下直接经损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5000万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损6.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一、基本概念6.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类非常复杂,它与事故分类有密切关系,但又不同于事故分类。本着尽量避免交叉的原则,综合事故性质分类和行为分类,考虑事故起因,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即:坍塌、、滑坡火灾、水害、触电、坠落爆炸、泄漏、腐蚀、煤与瓦斯突出机械伤害、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中毒和窒息、其他类隐患等。一、基本概念事故分类课堂讨论【讨论题1】

基于事故的基本特征,分析学校周边环境,应如何在这个环境当中预防事故、加强安全意识?

7.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哈默(WillieHammer)定义危险源为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按此定义,生产、生活中的许多不安全因素都是危险源。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一、基本概念8.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化学危险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1/Q1+q2/Q2+…+qn/Qn≧1一、基本概念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故障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连接点。采取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既可以保证系统的功能,又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一、基本概念9.系统安全10.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它们的规划设施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1)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安全与危险是一对矛盾,它具有矛盾的所有特性。一方面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另一方面安全与危险两者互相依存,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趋势。描述安全与危险的指标分别是安全性(S)与危险性(R),安全性越高则危险性就越低,安全性越低则危险性就越高,即二者存在如下关系:S=l一R。单击添加文本

安全危险事故与安全是对立的,但事故并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在安全与不安全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结果的外在表现。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并不一定不发生事故,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也未必完全由事故引起。

安全事故二、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危险不仅包含了作为潜在事故条件的各种隐患,同时还包含了安全与不安全的矛盾激化后表现出来的事故结果。事故发生,系统不一定处于危险状态;事故不发生,也不能否认系统不处于危险状态,事故不能作为判别系统危险与安全状态的惟一标准。危险事故二、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事故总是发生在操作的现场,总是伴随隐患的发展而发生;在生产过程之中,事故是隐患发展的结果,而隐患则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主要是指那些在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不安全状态)的第一类危险源。从事故预防的角度,查找、治理事故隐患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控制方面没有明显的缺陷,则危险源往往不被当作隐患处理,在事故预防工作中可能被忽略,这对危险源控制是非常不利的。二、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源事故二、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课堂讨论【讨论题2】您对安全、危险、风险、事故、隐患、危险源的概念是如何理解的?简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三、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利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管理机能,在法律制度、组织管理、技术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物、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降低财产损失,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管理就是利用管理活动,将事故预防、应急措施与保险补偿三种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四、安全管理的原则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条例与法规一票否决制,即对重大的违规事件,严格执法,违规必纠,不做妥协和让步重要手段是监督、检查日常的安全工作事项事故结局为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件占很大比例,而导致这些事故的原因往往不被重视或习以为常日常的检查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不能流于形式,要细致、警觉法制原则监督原则预防原则有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通过管理,消除引发事故的原因,消除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教育原则良好的安全意识、预防意识、危机意识安全知识的教育、安全技能的培训、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信息的传播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掌握安全生产的方法全面原则安全生产无小事、无盲区、无死角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遵循原则2.2可靠性理论掌握可靠性理论的基本概念的定义及内容了解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及如何提高人的可靠性能够运用人可靠性理论分析具体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防错措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分析事物要客观理性任务要求一、基本术语?安全性一、基本术语一、基本术语一、基本术语一、基本术语可靠度维修度有效度是指不可修复的产品,由开始工作直到发生故障前连续的正常工作时间。是指产品发生了故障后经修理或更换零件仍能正常工作,其在两次相邻故障间的平均工作时间。是指产品出现故障后到恢复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时间。可靠度维修度有效度故障前平均工作时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故障修复时间一、基本术语机器或系统的日趋庞大而复杂,致使人的工作能力下降,导致人的失误增加。虽然人的能力没有下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或系统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而人的能力又不可能随之而提高,致使人的失误所产生的问题相对突出。二、人的可靠性人的可靠性适度的应力有利于把人的工作效率提高到最佳状态。如果应力过轻,任务简单且单调,反而会使人觉得工作没有意义而变得迟钝,因而人的工作效率不会达到高峰状态。相反,若应力过重,超过中等应力情况下,将引起人的工作效率下降。职业应力

个人应力二、人的可靠性1.应力是影响人的行为及其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应力与工作负荷有关类型Ⅰ与职业上受到挫折有关类型Ⅲ与职业变动有关类型Ⅱ其他可能的职业性环境因素类型Ⅳ是指因工作方面的原因造成心理压力而引起的应力。职业应力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二、人的可靠性(1)职业应力二、人的可靠性(1)个人应力二、人的可靠性(2)个人应力二、人的可靠性(2)个人应力二、人的可靠性(2)个人应力二、人的可靠性(2)个人应力二、人的可靠性(2)个人应力适度的应力有利于把人的工作效率提高到最佳状态。如果应力过轻,任务简单且单调,反而会使人觉得工作没有意义而变得迟钝,因而人的工作效率不会达到高峰状态。相反,若应力过重,超过中等应力情况下,将引起人的工作效率下降。职业应力

个人应力二、人的可靠性)1.应力是影响人的行为及其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人的可靠性2.人的差错二、人的可靠性2.人的差错二、人的可靠性①在工作环境中光线不合适或工作环境中温度太高或高噪声的环境;②由于培训上的不足,技能或思想意识不到位,因而造成失误(1)人的差错的原因主要包括:2.人的差错二、人的可靠性③仪器设备的设计太差,质量不好;④工作图纸不合理;(1)人的差错的原因主要包括:2.人的差错二、人的可靠性⑤工作人员的空间太挤;⑥目标不明确或任务太复杂;(1)人的差错的原因主要包括:2.人的差错二、人的可靠性⑦使用工具错误;⑧操作规程质量太差或者有错误;(1)人的差错的原因主要包括:2.人的差错二、人的可靠性⑨管理太差;⑩信息和语言交流上太差等。(1)人的差错的原因主要包括:二、人的可靠性总结:(2)容错与防错措施提高操作的冗余度系统界面改进提高人的意识水平检查单制度按章办事,坚持标准操作程序班(机)组分工明确,配合协调主动报告安全问题,实事求是对待人的错误二、人的可靠性小结【知识点】1、可靠性和可靠度的定义;

2、设备故障率随时间而变化的三个阶段及相应的特点。【思考题】1、预防人的差错的容错与防错措施主要有哪些?

2、列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10种以上产生人的差错的原因。2.3事故致因理论能应用较典型的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因素理解消除、控制事故致因因素以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了解事故因果连锁论、管理失误论、轨迹交叉理论和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任务要求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自强自信守正有为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事故的原因包括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海因里希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自强自信守正有为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海因里希认为,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危害,这就必须加强探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人为的失误常常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它是问题的中心。控制事故的方法也必然针对人的失误,包括防止管理者失误,加强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等。与早期的事故频发倾向、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等理论强调人的性格、遗传特征等不同,博德(Frank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即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二、管理失误论博德的因果连锁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控制不足——管理基本原因——起源论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受伤——损坏——损失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者应该懂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包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安全管理活动中必须包含有针对事故连锁中所有要因的控制对策。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方针、政策及决策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二、管理失误论损失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1.控制不足——管理失误基本原因个人原因: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工作方面的原因:操作规程不合适,设备、材料不合格,通常的磨损及异常的使用方法等,以及温度、压力、湿度、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蒸汽、通风、噪声、照明、周围的状况(容易滑倒的地面、障碍物、不可靠的支持物、有危险的物体)等环境因素。二、管理失误论基本原因个人原因与工作有关的原因所谓起源论,是在于找出问题的基本的、背后的原因,而不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为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必须查明事故的基本原因,并针对查明的基本原因采取对策。2.基本原因——起源论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必须加以追究的原因。直接原因不过是深层原因的征兆,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能够预测及发现作为管理缺陷的征兆的直接原因,采取恰当的改善措施。为了在经济上可能及实际可能的情况下采取长期的控制对策,必须努力找出其基本原因。二、管理失误论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直接原因“左行右立”导致梯级轻微倾斜3.直接原因——征兆从实用的目的出发,往往把事故定义为最终导致人员肉体损伤、死亡,财物损失的,不希望的事件。越来越多的安全专业人员从能量的观点把事故看做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阈值的能量的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为了防止接触,可以通过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训练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保护用品等来实现。二、管理失误论4.事故——接触博德的模型中的伤害包括了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神经方面或全身性的不利影响。事故后果包括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坏,二者统称为损失。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如对受伤人员迅速抢救,对设备进行抢修,以及平日对人员进行应急训练等。二、管理失误论损失事故后果财物损失人员伤害5.伤害—损坏—损失三、轨迹交叉论海因里希事故数据:曾经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占总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是不可预防的;在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10%。事故主要原因或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没有一起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引起的。——几乎所有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2%的事故98%的事故不可预防可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88%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10%工业伤害事故(75000起)日本机械制造业事故统计数据:1969年机械制造业休工8天以上的伤害事故中,96%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91%的事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1977年机械制造业休工4天以上的104638件伤害事故中,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的只占5.5%,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无关的只占16.5%。——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既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三、轨迹交叉论约翰逊(w.G.Johnson)认为,判断到底是不安全行为还是不安全状态,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失误方面的知识,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做是不安全行为。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状态,并且不安全状态对事故发生作用更大些。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三、轨迹交叉论轨迹交叉论提出:轨迹交叉理论:三、轨迹交叉论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一间接原因一直接原因一事故一伤害。从事故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人、物两轨迹相交的时间与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空”,也就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三、轨迹交叉论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轨迹交叉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避免事故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以避免事故——许多情况下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又互为因果,为了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同时采取措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三、轨迹交叉论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三、轨迹交叉论根据轨迹交叉论的观点,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避免事故。常见不安全行为主要有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行为和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行为违反劳动纪律指违反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标准、制度及生产经营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指挥行为。凡是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工艺卡、操作规程、检修规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办法以及有关安全工作的通知、决定等均属违章操作。迟到、早退、中途溜号、工作途中干私活、擅自离岗、串岗、消极怠工、不服从分配、不听指挥影响正常工作等。能量类型产生的伤害事故类型机械能刺伤、割伤、撕裂、挤压皮肤和肌肉、骨折、内部器官损伤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热能皮肤发炎、烧伤、烧焦、焚化、伤及全身灼烫、火灾电能干扰神经-肌肉功能、电伤触电化学能化学性皮炎、化学性烧伤、致癌、致遗传突变、致畸胎、急性中毒、窒息中毒和窒息、火灾电离辐射

细胞和亚细胞成分与功能的破坏反应堆事故中,治疗性与诊断性照射,滥用同位素、辐射性粉尘的作用。具体伤害结果取决于辐射作用部位和方式四、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类型与伤害影响能量交换类型产生的伤害事故类型氧的利用局部或全身生理损害中毒或窒息其他局部或全身生理损害(冻伤、冻死)、热痉挛、热衰竭、热昏迷

能量交换与伤害1.能量与事故——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用能量转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能量源,然后确定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员及伤害的可能严重程度,进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不正常或不期望转移的方法。四、能量意外释放理论2.能量与伤害严重程度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伤害及事故,主要取决于:从能量意外释放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叫做屏蔽,这是一种广义的屏蔽。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以下11种: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控制能量释放延缓释放能量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设置屏蔽设施在人、物与能源间设置屏障提高防护标准改变工艺流程修复或急救四、能量意外释放理论3.防止能量造成伤害的措施2.4事故预防理论任务要求培养学生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熟知事故预防目标和原则,用事故预防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了解事故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了解事故预防的目标及其主要内容掌握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掌握事故发生的准则和事故预防的3E准则理解本质安全化,初步掌握实现本质安全化的方法和途径

损失阶段事故处于无形阶段,人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估计到它必然会出现,而不能指出它的具体形式。安全工作的目的,是要避免因发生事故而造成损失,因此要将事故消灭在孕育阶段和生长阶段。生长阶段孕育阶段事故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可以具体指出它的存在,此时有经验的安全工作者已经可以预测事故的发生当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某些偶然事件触发时,就要发生事故。包括肇事人的肇事,起因物的加害和环境的影响,使事故发生并扩大,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事故的发展,一般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生长阶段和损失阶段,各阶段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一、事故的发展阶段

二、事故预防目标Textinhere法律目标经济目标道德目标事故预防目标事故预防的目标,包括道德、法律和经济三个方面。配备相应的保护用品及用具Addyourtextinhere

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少危险程度AddyourtextinhereAddyourtextinhereAddyourtextinhere

ClicktoaddText2.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

ClicktoaddText

ClicktoaddText

ClicktoaddText(一)技术原则

从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1.消除潜在危险系统中过过元器件联锁或机电、电气互锁

在人、物与危险之间设置屏障3.闭锁4.能量屏蔽尽量使人远离危害5.距离保护事故的预防工作可以从技术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来考虑。6.个体保护三、事故预防原则预防事故的发生,不仅要遵循上述的技术原则,而且还要在组织管理上采取相关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系统整体性原则2.计划性原则3.效果性原则4.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作原则5.责任制原则(二)组织管理原则综上所述,事故的预防要从技术、组织管理和教育多方面采取措施,从总体上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三、事故预防原则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曾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29:300法则,或事故三角形。129300死亡或重伤事故轻伤或微伤事故无伤害事故要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