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无条件服从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使得全国人民陷入一种“羞于言利”“不敢逐利”的境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的羞耻感在他们那里已经荡然无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刻,先秦儒家义利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先秦儒家义利之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一方面承认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倡导用道德的方式来约束利益获取的过程,“义利兼顾”“以义导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明白,“羞于言利”,淡化物质利益的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义利统一观不仅应当固守而且必须发扬光大。先秦儒家的“重义”精神与市场经济追求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相互协调发展,有利于倡导一种“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尊重他人的利益实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使自己的谋利行为更符合“义”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与解放,但他们同时强调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的自由。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公与私、个人与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辩对于建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也能产生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首先,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坚持集团利益、社会利益为先,把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同样,每一个社会主义的集体,都要真正代表和凝聚其成员的个人利益,鼓励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按照最大限度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规律与按劳分配的原则,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并最终实现集体与个人的和谐平衡发展。人是趋利的个体,也是道德的主体。以人为主体的道德活动分为自我道德意识活动和自我道德实践活动。自我道德意识活动和自我道德实践活动的统一,形成了道德主体自身道德结构的稳定性。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终极价值取向是对高尚道德境界与道德人格的追求,先哲们提出的“见利思义”,不仅是要人们按照“义”的标准谋利,更是要为人们指明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控制自己欲望的思想原则。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提倡这样的观念,有助于人们摆脱心灵的空虚,找寻精神的归宿,完成内心道德准则的确证,并最终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摘编自方兴《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辨的现代启示》)材料二:自先秦以降,“义利之辩”一直是儒家讨论的话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倡重义轻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主张“见利思义”,先取义然后取利,强调用义来约束人的行为。孟子则进一步认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强调如果一个人轻公义、重私利,就容易导致人贪婪。孟子直接取义而否定利的做法使得义与利绝对对立,二者绝对二分。相对孟子此种义利观,儒家第三位代表人物荀子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义与利者,人所两有也”。在道德价值观上,荀子将二者统一起来,而不是仁义与功利相互排斥、对立、冲突。西汉儒学的集大成者董仲舒,认为义利要“以义为主,以利为辅”,提出“正其道而不谋其利,修其理而不急其功”的观点。董仲舒之所强调“义”,正是由于他提倡“春秋大一统思想”,也正是在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崇“义”,但他并非否定合理的“利”,因为利民之事反过来说就是“义”之举。到宋代,程颢、程颐将儒家“义利观”推向极致,提倡“贵义贱利”,完全抹杀了利的存在。尽管这观点到南宋得到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支持和推广,成为此时的主流思想,但还是受到了永嘉学派代表叶适、陈亮等事功主义的反对,认为没有“利”的“义”即为空谈,毫无价值可言,所以他们将“义”与“利”相结合,提出“义利并重”的观点。通过对儒家“义利之辨”问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成人”之价值取向。例如孔孟过分地强调“义”而基立“利”,这体现了“成人”理想至上的道德价值。而事功学派过分地强调“利”,必然会导致对“义”的失衡,这体现了“成人”现实性、世俗性、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很容易滋生社会问题。此外,荀子、二程、董仲舒等人将二者统一起来,“义利并重”,此种观点成为最符合人类的“成人”的价值标准和“义利”判断。当然,当人们处在道德困境时,“义”的优先性仍是“成人”的道德价值取向,例如见义勇为。(摘编自钟纯《儒家“正己”哲学意蕴及其维度探析》)(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全国陷入羞于言利的困境,应借鉴先秦儒家的义利观。B.材料一认为先秦儒家义利观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认同人们用合乎义的方式获取合理的利。C.材料二依时间顺序梳理了儒家义利之辨的过程,认为义利并重最符合人类的义利判断。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辨,不过两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其实并不相同。(2)下列对材料二中儒家“义利之辨”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义应该重于利,也应该先于利,且义和利是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是否定利的第一人。B.儒家第三位代表人物荀子认为义和利并非二分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统一起来,这一看法继承发展了孟子义利观。C.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和朱熹主张义为重、利为轻,将儒家义利观推向极致,使之成为两宋的主流思想。D.事功主义者不仅反对完全抹杀利,而且强调义需要利支撑,否则义即为空谈,这体现了功利性的价值取向。(3)下列说法不能够支撑材料一儒家“义利之辨”核心内容的一项是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B.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C.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D.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启示。(5)读下面的故事,结合材料,从义利之辨的角度,谈谈你对故事中子贡和孔子不同态度的理解。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注】①臣妾:沦为奴隶。(二)现代文阅读Ⅱ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灯王力生年才四十余,已经用过了足以代表三个时代的灯了。菜油灯代表闭关时代,煤油灯代表海通时代,电灯代表最新物质文明时代。我第一次张开眼睛,看见的是菜油灯;其后,我看见家里煤油灯和菜油灯同时并用,书房里用的是煤油灯,厨房里用的是菜油灯,至于卧房里的灯用菜油或用煤油,就看每月的经济情形而定了。家住在偏僻的县份,我直到廿三岁才有福气看见电灯。从此以后,直到抗战以前,我一直受着爱迪生的恩惠。亏了电灯,我的书多读了一倍;亏了电灯,我的文章多写了几倍;亏了电灯,我从红氍毹上看见了更美的美人;亏了电灯,我在夜阑人静之后,晤对了不少的古人,缝缀了不少千金之裘①,烹调了不少五侯之鲭②。我万万料想不到此生还会归真反朴;这几年竟退到了海通时代,用煤油灯;甚至于退到了闭关时代,用菜油灯!五年前,为了避免空袭的危险,我住在乡下,于是点煤油灯。后来因为煤油太贵了,买不起,于是点菜油灯。在无可奈何之中,勉强找一个点菜油灯的理由,聊以自慰。电灯哪里比得上菜油灯有诗意呢?“静临客枕愁寒雨,远逐渔篷耿暝烟,纤影乍欹还自立,冷花时结不成圆”,电灯能有这种美妙的境界吗?再说电灯也像一切的物质文明,它能增进了人类的幸福,同时也加添了社会的罪恶。它能使人奢,使人淫。在霓虹灯的照耀之下,哪怕你是瞎扒干③,也不能不让百货公司多赚几个钱儿,哪怕你是圣安东尼④,也经不起摩登许飞琼⑤的诱惑。——这种强词夺理的说法,无非因为我享受不着电灯。葡萄并不酸,但是,吃不着的葡萄就被认为酸了。乡下住了一年多,忽然听见村里有装电灯的机会,我又欣喜欲狂。我住的房子距离电线木杆五十公尺,该用电线二百余码,计算装电灯的费用,是房租的百倍。我居然有勇气预支了几个月的薪水以求取得这一种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东西。于是瓮牖绳枢,加上了现代的设备。每一到了黄昏,华灯初上,我简直快乐得像一个瞎了十年的人重见天日。那个一年来的良伴菜油灯,被我抛弃在屋角上,连睬也不去睬它了。两年前,空袭渐疏,我们又搬回城里来了。那屋角上的菜油灯,本该让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不料太太惜物成性,又把它带到了城里来。当时我笑她小气,但是当天晚上我又不能不佩服她有备无患。原来我们搬到城里的第一天就遇着轮流停电,而且偏偏轮着我们所住的一区。这么一来,我们的菜油灯,仍旧变了天之骄子。看它那一摇三摆的神气,好像是说:“你们毕竟离不了我!”真的,恰像这年头儿的交通,什么交通工具都比不上两条腿可靠,这年头儿的照明,什么灯也都比不上菜油灯可靠。《封神榜》里的神仙当中,燃灯道人最老,他老人家点的大约也是菜油灯,可见菜油灯已有几千万年的光荣历史。依现在的情形看来,菜油灯还有光荣的前途,至少它永远不会绝迹于世间。如果我会做颂赞一类的文章,我实在应该给它做一篇“菜油灯赞”。但是,如果只做“菜油灯赞”,而不做“电灯赞”,那也太对不起爱迪生了。西洋各大都市的电灯没有什么可赞的,因为它只表示了物质文明,没有表示精神文明——我的意思是说没有诗意。抗战后的第一年,我住在靠近粤汉路的某城,那里的电灯才真有诗意呢!平常听人家说,生活太单调了不好,文章太单调了不好,风景太单调了不好,天气太单调了不好,由此类推,灯光太单调了也该是不好的。像某城的电灯就不单调,因为它能错综变化,给人们不少刺激的感觉。它有时候乍明乍灭,像玩魔术;有时候忽显忽微,像旧式小姐偷看未婚夫;有时候先闪几闪,然后灭去,像发警报;有时候出其不意,突然关上,像不宣而战;有时候关了一时半刻之后,大放光明,像文章之抑扬顿挫,故弄玄虚,令人更觉得光明之可贵;有时候关了就让它黑一个整夜,这好像——不!这简直是强迫节约,令人减省金钱的花费,月底可以少付几个钱;又令人减省精神的消耗,少打几圈麻将。市无明月,毋忘秉烛之游;座有佳人,宜作绝缨之会⑥。雅人韵事,无过于此!在那种情形之下,菜油灯和电灯相得益彰。我常常点菜油灯来陪伴着电灯,以防“不宣而战”。电灯灭了呢?显得菜油灯有用;电灯不灭呢?更显得电灯可珍。最妙的是电灯光减小到比不上菜油灯的光度,于是油灯如豆,电灯如香,猫儿双目耿耿如鬼,我暂时做了几十分钟的浮士德!后来到了昆明,城开不夜,令我悼念乐园的丧失。幸亏近来市民竟用低压灯泡,偶然还有机会联想到当年的景象。我崇拜物质文明,所以我爱电灯;我崇拜精神文明,所以我爱菜油灯;我又主张精神文明为体,物质文明为用,所以我爱“菜油灯化”的电灯。这样,非但使我回味到童年,而且使我下接爱迪生,上接燃灯老祖,等于活了几千万岁。这一种快乐,决不是一般俗人所能了解的。【注】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②指珍馐美馔。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荫、王逢同时封侯,号五侯。鲭,鱼、肉合烹成的食物。《西京杂记》载,娄护曾在五侯家作客,他把五侯的好菜合成一个鲭,叫“五侯鲭”。③即Hapargon,莫里哀剧本《吝啬鬼》的主人公。④指不受诱惑的人。Antonius(250—356)是宗教隐士,他抵抗了无数诱惑。⑤西王母的侍女。⑥楚庄王饮宴群臣,有人赴殿上烛灭,牵王后的衣服,王后拽断了他的冠缨,并要楚王查办。楚王不但没有查办,而且想法替他开脱。后来此人为楚国立了大功。事见《韩诗外传》卷七。(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首段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着重论述电灯的种种好处,是为了表达对电灯的颂赞。B.作者从点菜油灯到点煤油灯,再到用电灯,其后又反复切换使用,充满了对抗战时期生活的疲惫和无奈。C.作者既想做“菜油灯赞”又想做“电灯赞”,因为其对应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D.本文以《灯》为题,用意却不全在于灯,而是为了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日常生活,以及作者自己在那一时期的特殊心态。(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当我不得不再次点起菜油灯时,我并没有满腹牢骚,相反,通过一系列华洋典故宽慰自己,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力。B.为了展现自己的心态,作者还用上了类比推理,从生活、文章、风景、天气等不能太单调,引出灯光也不能太单调,通俗有趣。C.文章第五段,作者用排比句式罗列了一系列“诗意景象”,句式整齐而又内涵丰富。D.文章将揶揄、调侃、讽喻、象征等手法贯穿全文始终,让人在忍俊不禁中感受作者的内心,认识作者生活的时代。(3)费孝通先生称赞王力先生的文章“表演精彩”,请分析画线句的精彩之处。(4)有人说,王力先生的散文对生活的实录叙述多浸染着一种“含泪而苦涩的微笑”,请你结合全文谈谈对这一评价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一)课外文言文阅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竞坐之。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郭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五经”之一,深富哲理,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C.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D.东阁,在这里并非“开我东阁门”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云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讥刺五鹿充宗,故儒生都感到很高兴。B.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皇帝因为朱云忠正而有智谋,向朝廷咨议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朱云带领学生乘牛车出行时,经过的地方人们都很敬重他。C.朱云特立独行,好倜傥有大节。致仕后的朱云远离官场,居住在乡野,教授学生:与宰相薛宣交往,薛宣邀他留在丞相府中,朱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D.朱云恬淡无欲,要求死后薄葬。朱云病重时未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遵其嘱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②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5)左将军辛庆忌为什么能让皇上怒气消解,饶了朱云?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羽林陶将军①唐•李白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②【注】①羽林:禁军名,唐有左右羽林军,各置大将军。②绕朝鞭:指有先见的谋略,典出《左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起句就写出了将军出使的气派:坐拥高大的战船,指挥若定;江面上旌旗招展,紫气东来,昭示着陶将军将旗开得胜,马到成功。B.陶将军将深入虎穴之地,去迎头痛击敌军,此行凶多吉少,以致于陶将军呼酒买醉,舞剑自壮,壮烈诀别。C.诗作不仅写陶将军壮怀激烈、英勇出征,在尾联中亦写诗人自身,心情也是十分激动。D.诗人充满“胆气”,一反送别诗常有的感伤情调,写得豪情四溢,壮怀激烈,真有令人拔剑起舞之势。(2)此诗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诗句略作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对江水去留、月亮消长的辩证思考,归纳出一个哲理: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2)陶渊明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在《饮酒(其五)》中写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寓意与之同一,以云、鸟自喻,写自己无意于仕而仕,因厌恶官场而隐。(3)“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历代文人常借其抒发怀抱、说理明志等,如古诗文名句“,”。三、语言文字应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衡量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高低,可以有许多标准。在一切标准之中,我始终不放过两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是看他有无健康的生命本能,二是看他有无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这是生命质量的两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的生命本能,萎靡不振,表明生命质量低下。①,也表明生命质量低下。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无论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这种品质与身体好坏没有直接关系,在一些多病甚至残疾的人身上也可见到。相反,②。这两个要素其实是密切关联、互相依存,生命本能若无精神的目标是盲目的,精神追求若无本能的发动是空洞的。它们的关系③,一株植物唯有既扎根于肥沃的土壤,又沐浴着充足的阳光,才能茁壮地生长。(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B.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仅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C.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而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D.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管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苏轼好友王巩因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请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全词最后一句成为永恒经典。在遭受自己人生中最大挫折的同时,苏轼对连累好友感到满怀愧疚、满心无奈。作为重视情义的率真之人,苏轼不仅要忍受党争横祸,还要面对好友们憔悴的面容,其内心不能不说是①。多年后的重见,他能说什么呢?不能道歉,甚至也不能论及太多过去的生活,他只能感谢那位陪伴在好友身边的女子。“此心安处是吾乡”,柔奴的爱,简单纯粹,让饱受②的苏轼,在那一瞬间又找回了洒脱,感受到俗世的真情。什么是真正的爱?再华丽的辞藻,再美妙的诗篇,都不足以匹敌柔奴③的生死相随。苏轼本是性情中人,自然会被柔奴的坚守所感动。这首词之所以写得自然率真、直触人心,不仅因为柔奴的爱情、苏轼的文才,更因为苏轼写作时,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糅”于其中。(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2)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A.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B.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梅尧臣)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D.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清波(汪藻)(3)下列句子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最注重的人伦关系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推”即推己及人。B.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C.他平日里喜欢占人家的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D.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四、写作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时代的车轮裹挟着我们前进,很少有人愿意在轮下,因为顺从时代,才能获得荣光。而有人却愿意到轮下,因为只有脱轨,万事的洪流才不会冲到你的心上,你将认识自己,安静灵魂,幸福也由此而来。如果顺从和脱轨,都不是你想要的,那么还有没有第三条路?你我虽然属于时代,但是时代也属于我们,时代由你我创造。在这个巨变的时代面前,你会选择哪条路,谈谈你的思考和感受。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无条件服从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使得全国人民陷入一种“羞于言利”“不敢逐利”的境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的羞耻感在他们那里已经荡然无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刻,先秦儒家义利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先秦儒家义利之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一方面承认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倡导用道德的方式来约束利益获取的过程,“义利兼顾”“以义导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明白,“羞于言利”,淡化物质利益的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义利统一观不仅应当固守而且必须发扬光大。先秦儒家的“重义”精神与市场经济追求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相互协调发展,有利于倡导一种“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尊重他人的利益实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使自己的谋利行为更符合“义”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与解放,但他们同时强调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的自由。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公与私、个人与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辩对于建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也能产生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首先,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坚持集团利益、社会利益为先,把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同样,每一个社会主义的集体,都要真正代表和凝聚其成员的个人利益,鼓励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按照最大限度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规律与按劳分配的原则,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并最终实现集体与个人的和谐平衡发展。人是趋利的个体,也是道德的主体。以人为主体的道德活动分为自我道德意识活动和自我道德实践活动。自我道德意识活动和自我道德实践活动的统一,形成了道德主体自身道德结构的稳定性。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终极价值取向是对高尚道德境界与道德人格的追求,先哲们提出的“见利思义”,不仅是要人们按照“义”的标准谋利,更是要为人们指明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控制自己欲望的思想原则。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提倡这样的观念,有助于人们摆脱心灵的空虚,找寻精神的归宿,完成内心道德准则的确证,并最终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摘编自方兴《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辨的现代启示》)材料二:自先秦以降,“义利之辩”一直是儒家讨论的话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倡重义轻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主张“见利思义”,先取义然后取利,强调用义来约束人的行为。孟子则进一步认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强调如果一个人轻公义、重私利,就容易导致人贪婪。孟子直接取义而否定利的做法使得义与利绝对对立,二者绝对二分。相对孟子此种义利观,儒家第三位代表人物荀子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义与利者,人所两有也”。在道德价值观上,荀子将二者统一起来,而不是仁义与功利相互排斥、对立、冲突。西汉儒学的集大成者董仲舒,认为义利要“以义为主,以利为辅”,提出“正其道而不谋其利,修其理而不急其功”的观点。董仲舒之所强调“义”,正是由于他提倡“春秋大一统思想”,也正是在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崇“义”,但他并非否定合理的“利”,因为利民之事反过来说就是“义”之举。到宋代,程颢、程颐将儒家“义利观”推向极致,提倡“贵义贱利”,完全抹杀了利的存在。尽管这观点到南宋得到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支持和推广,成为此时的主流思想,但还是受到了永嘉学派代表叶适、陈亮等事功主义的反对,认为没有“利”的“义”即为空谈,毫无价值可言,所以他们将“义”与“利”相结合,提出“义利并重”的观点。通过对儒家“义利之辨”问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成人”之价值取向。例如孔孟过分地强调“义”而基立“利”,这体现了“成人”理想至上的道德价值。而事功学派过分地强调“利”,必然会导致对“义”的失衡,这体现了“成人”现实性、世俗性、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很容易滋生社会问题。此外,荀子、二程、董仲舒等人将二者统一起来,“义利并重”,此种观点成为最符合人类的“成人”的价值标准和“义利”判断。当然,当人们处在道德困境时,“义”的优先性仍是“成人”的道德价值取向,例如见义勇为。(摘编自钟纯《儒家“正己”哲学意蕴及其维度探析》)(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新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全国陷入羞于言利的困境,应借鉴先秦儒家的义利观。B.材料一认为先秦儒家义利观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认同人们用合乎义的方式获取合理的利。C.材料二依时间顺序梳理了儒家义利之辨的过程,认为义利并重最符合人类的义利判断。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辨,不过两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其实并不相同。(2)下列对材料二中儒家“义利之辨”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义应该重于利,也应该先于利,且义和利是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是否定利的第一人。B.儒家第三位代表人物荀子认为义和利并非二分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统一起来,这一看法继承发展了孟子义利观。C.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和朱熹主张义为重、利为轻,将儒家义利观推向极致,使之成为两宋的主流思想。D.事功主义者不仅反对完全抹杀利,而且强调义需要利支撑,否则义即为空谈,这体现了功利性的价值取向。(3)下列说法不能够支撑材料一儒家“义利之辨”核心内容的一项是C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B.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C.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D.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启示。(5)读下面的故事,结合材料,从义利之辨的角度,谈谈你对故事中子贡和孔子不同态度的理解。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注】①臣妾:沦为奴隶。【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文名句及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材料内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诗文名句,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人物态度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及题干中的语段,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解答】(1)A.“新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全国陷入羞于言利的困境”错误,结合原文“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无条件服从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使得全国人民陷入一种‘羞于言利’‘不敢逐利的境地’”可知,“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使全国陷入羞于言利的困境”文中阐述的直接原因,而是“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无条件服从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使得全国人民陷入一种‘羞于言利’‘不敢逐利的境地’”,选项曲解文意,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A。(2)A.“是否定利的第一人”错误,结合原文“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倡重义轻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张‘见利思义’,先取义然后取利,强调用义来约束人的行为”可知,原文是说孔子主张“见利思义”,先取义然后取利,没有表述孔子是“否定利的第一人”,选项“是否定利的第一人”于文无据,与原文表述不符。B.“这一看法继承发展了孟子义利观”错误,结合原文“孟子直接取义而否定利的做法使得义与利绝对对立,二者绝对二分。相对孟子此种义利观,儒家第三位代表人物荀子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义与利者,人所两有也’”可知,荀子的看法不同于孟子义利观。选项“继承发展了孟子义利观”于文无据,与原文表述不符。C.“使之成为两宋的主流思想”错误,结合原文“尽管这观点到南宋得到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支持和推广,成为此时的主流思想”可知,原文是“成为南宋的主流思想”,而不是“成为两宋的主流思想”,选项表述与原文不符。D.正确。故选D。(3)先秦儒家义利之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一方面承认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倡导用道德的方式来约束利益获取的过程,“义利兼顾”“以义导利”。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这句话强调合乎义的利则可求,不合乎义的利则不可求,符合材料一儒家“义利之辨”核心内容。B.“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这句话强调合乎义的利则可求,不合乎义的利则不可求,符合材料一儒家“义利之辨”核心内容。C.“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一个人行了义,就会得到利,相反,出了利也会得到义。这句话将义与利完全对立割裂,不符合材料一儒家“义利之辨”核心内容。D.“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小人处事,合于私利的就看做利,违背私利的就看做害。这句话强调合乎义的利则可求,不合乎义的利则不可求,符合材料一儒家“义利之辨”核心内容。故选C。(4)结合原文“先秦儒家义利之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一方面承认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倡导用道德的方式来约束利益获取的过程,‘义利兼顾’‘以义导利’”“此外,荀子、二程、董仲舒等人将二者统一起来,‘义利并重’,此种观点成为最符合人类的‘成人’的价值标准和‘义利’判断。当然,当人们处在道德困境时,‘义’的优先性仍是‘成人’的道德价值取向,例如见义勇为”可知,形成“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强调“义”的优先性。人们处在道德困境时,“义”的优先性仍是“成人”的道德价值取向,例如见义勇为。结合原文“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辩对于建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也能产生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首先,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坚持集团利益、社会利益为先,把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可知,建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结合原文“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提倡这样的观念,有助于人们摆脱心灵的空虚,找寻精神的归宿,完成内心道德准则的确证,并最终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可知,确证内心道德准则,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5)结合原文“孟子强调如果一个人轻公义、重私利,就容易导致人贪婪。孟子直接取义而否定利的做法使得义与利绝对对立,二者绝对二分”可知,孟子强调义与利绝对对立,二者绝对二分;结合“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可知,子贡,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即认为“义”和“利”是二分对立的,赎鲁是行义,但接受金就是谋利,君子应该舍利取义。结合原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倡重义轻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主张“见利思义”,先取义然后取利,强调用义来约束人的行为”“先秦儒家义利之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一方面承认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倡导用道德的方式来约束利益获取的过程,‘义利兼顾’‘以义导利’”可知,孔子主张“见利思义”,君子可以先取义然后取利,利合乎义则可求;结合“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可知,孔子说子贡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实则是主张“见利思义”,君子可以先取义然后取利,利合乎义则可求,这样做还可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答案:(1)A(2)D(3)C(4)①形成“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强调“义”的优先性。人们处在道德困境时,“义”的优先性仍是“成人”的道德价值取向,例如见义勇为。②建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③确证内心道德准则,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5)①子贡,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实则是认为“义”和“利”是二分对立的,赎鲁是行义,但接受金就是谋利,君子应该舍利取义。②孔子说子贡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实则是主张“见利思义”,君子可以先取义然后取利,利合乎义则可求,这样做还可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二)现代文阅读Ⅱ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灯王力生年才四十余,已经用过了足以代表三个时代的灯了。菜油灯代表闭关时代,煤油灯代表海通时代,电灯代表最新物质文明时代。我第一次张开眼睛,看见的是菜油灯;其后,我看见家里煤油灯和菜油灯同时并用,书房里用的是煤油灯,厨房里用的是菜油灯,至于卧房里的灯用菜油或用煤油,就看每月的经济情形而定了。家住在偏僻的县份,我直到廿三岁才有福气看见电灯。从此以后,直到抗战以前,我一直受着爱迪生的恩惠。亏了电灯,我的书多读了一倍;亏了电灯,我的文章多写了几倍;亏了电灯,我从红氍毹上看见了更美的美人;亏了电灯,我在夜阑人静之后,晤对了不少的古人,缝缀了不少千金之裘①,烹调了不少五侯之鲭②。我万万料想不到此生还会归真反朴;这几年竟退到了海通时代,用煤油灯;甚至于退到了闭关时代,用菜油灯!五年前,为了避免空袭的危险,我住在乡下,于是点煤油灯。后来因为煤油太贵了,买不起,于是点菜油灯。在无可奈何之中,勉强找一个点菜油灯的理由,聊以自慰。电灯哪里比得上菜油灯有诗意呢?“静临客枕愁寒雨,远逐渔篷耿暝烟,纤影乍欹还自立,冷花时结不成圆”,电灯能有这种美妙的境界吗?再说电灯也像一切的物质文明,它能增进了人类的幸福,同时也加添了社会的罪恶。它能使人奢,使人淫。在霓虹灯的照耀之下,哪怕你是瞎扒干③,也不能不让百货公司多赚几个钱儿,哪怕你是圣安东尼④,也经不起摩登许飞琼⑤的诱惑。——这种强词夺理的说法,无非因为我享受不着电灯。葡萄并不酸,但是,吃不着的葡萄就被认为酸了。乡下住了一年多,忽然听见村里有装电灯的机会,我又欣喜欲狂。我住的房子距离电线木杆五十公尺,该用电线二百余码,计算装电灯的费用,是房租的百倍。我居然有勇气预支了几个月的薪水以求取得这一种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东西。于是瓮牖绳枢,加上了现代的设备。每一到了黄昏,华灯初上,我简直快乐得像一个瞎了十年的人重见天日。那个一年来的良伴菜油灯,被我抛弃在屋角上,连睬也不去睬它了。两年前,空袭渐疏,我们又搬回城里来了。那屋角上的菜油灯,本该让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不料太太惜物成性,又把它带到了城里来。当时我笑她小气,但是当天晚上我又不能不佩服她有备无患。原来我们搬到城里的第一天就遇着轮流停电,而且偏偏轮着我们所住的一区。这么一来,我们的菜油灯,仍旧变了天之骄子。看它那一摇三摆的神气,好像是说:“你们毕竟离不了我!”真的,恰像这年头儿的交通,什么交通工具都比不上两条腿可靠,这年头儿的照明,什么灯也都比不上菜油灯可靠。《封神榜》里的神仙当中,燃灯道人最老,他老人家点的大约也是菜油灯,可见菜油灯已有几千万年的光荣历史。依现在的情形看来,菜油灯还有光荣的前途,至少它永远不会绝迹于世间。如果我会做颂赞一类的文章,我实在应该给它做一篇“菜油灯赞”。但是,如果只做“菜油灯赞”,而不做“电灯赞”,那也太对不起爱迪生了。西洋各大都市的电灯没有什么可赞的,因为它只表示了物质文明,没有表示精神文明——我的意思是说没有诗意。抗战后的第一年,我住在靠近粤汉路的某城,那里的电灯才真有诗意呢!平常听人家说,生活太单调了不好,文章太单调了不好,风景太单调了不好,天气太单调了不好,由此类推,灯光太单调了也该是不好的。像某城的电灯就不单调,因为它能错综变化,给人们不少刺激的感觉。它有时候乍明乍灭,像玩魔术;有时候忽显忽微,像旧式小姐偷看未婚夫;有时候先闪几闪,然后灭去,像发警报;有时候出其不意,突然关上,像不宣而战;有时候关了一时半刻之后,大放光明,像文章之抑扬顿挫,故弄玄虚,令人更觉得光明之可贵;有时候关了就让它黑一个整夜,这好像——不!这简直是强迫节约,令人减省金钱的花费,月底可以少付几个钱;又令人减省精神的消耗,少打几圈麻将。市无明月,毋忘秉烛之游;座有佳人,宜作绝缨之会⑥。雅人韵事,无过于此!在那种情形之下,菜油灯和电灯相得益彰。我常常点菜油灯来陪伴着电灯,以防“不宣而战”。电灯灭了呢?显得菜油灯有用;电灯不灭呢?更显得电灯可珍。最妙的是电灯光减小到比不上菜油灯的光度,于是油灯如豆,电灯如香,猫儿双目耿耿如鬼,我暂时做了几十分钟的浮士德!后来到了昆明,城开不夜,令我悼念乐园的丧失。幸亏近来市民竟用低压灯泡,偶然还有机会联想到当年的景象。我崇拜物质文明,所以我爱电灯;我崇拜精神文明,所以我爱菜油灯;我又主张精神文明为体,物质文明为用,所以我爱“菜油灯化”的电灯。这样,非但使我回味到童年,而且使我下接爱迪生,上接燃灯老祖,等于活了几千万岁。这一种快乐,决不是一般俗人所能了解的。【注】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②指珍馐美馔。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荫、王逢同时封侯,号五侯。鲭,鱼、肉合烹成的食物。《西京杂记》载,娄护曾在五侯家作客,他把五侯的好菜合成一个鲭,叫“五侯鲭”。③即Hapargon,莫里哀剧本《吝啬鬼》的主人公。④指不受诱惑的人。Antonius(250—356)是宗教隐士,他抵抗了无数诱惑。⑤西王母的侍女。⑥楚庄王饮宴群臣,有人赴殿上烛灭,牵王后的衣服,王后拽断了他的冠缨,并要楚王查办。楚王不但没有查办,而且想法替他开脱。后来此人为楚国立了大功。事见《韩诗外传》卷七。(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的首段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着重论述电灯的种种好处,是为了表达对电灯的颂赞。B.作者从点菜油灯到点煤油灯,再到用电灯,其后又反复切换使用,充满了对抗战时期生活的疲惫和无奈。C.作者既想做“菜油灯赞”又想做“电灯赞”,因为其对应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D.本文以《灯》为题,用意却不全在于灯,而是为了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日常生活,以及作者自己在那一时期的特殊心态。(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第二段,当我不得不再次点起菜油灯时,我并没有满腹牢骚,相反,通过一系列华洋典故宽慰自己,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力。B.为了展现自己的心态,作者还用上了类比推理,从生活、文章、风景、天气等不能太单调,引出灯光也不能太单调,通俗有趣。C.文章第五段,作者用排比句式罗列了一系列“诗意景象”,句式整齐而又内涵丰富。D.文章将揶揄、调侃、讽喻、象征等手法贯穿全文始终,让人在忍俊不禁中感受作者的内心,认识作者生活的时代。(3)费孝通先生称赞王力先生的文章“表演精彩”,请分析画线句的精彩之处。(4)有人说,王力先生的散文对生活的实录叙述多浸染着一种“含泪而苦涩的微笑”,请你结合全文谈谈对这一评价的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画线句在文中的位置及其语境从内容、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是为了表达对电灯的颂赞”错误。着重论述电灯的种种好处,是为下文抒写“不得不重新改用菜油灯”的懊恼以及再次装电灯的欣喜做铺垫,和下文写电灯的罪恶、菜油灯的诗意形成对比,便于揭示主旨。B.“充满了对抗战时期生活的疲惫和无奈”错误。结合“这样,非但使我回味到童年,而且使我下接爱迪生,上接燃灯老祖,等于活了几千万岁。这一种快乐,决不是一般俗人所能了解的”可知,表现的是作者在特定时代中的豁达。C.“因为其对应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错误。结合“如果我会做颂赞一类的文章,我实在应该给它做一篇‘菜油灯赞’。但是,如果只做‘菜油灯赞’,而不做‘电灯赞’,那也太对不起爱迪生了。西洋各大都市的电灯没有什么可赞的,因为它只表示了物质文明,没有表示精神文明——我的意思是说没有诗意”可知,在作者看来精神文明比物质文明重要。D.正确。故选D。(2)D.“文章将……象征等手法贯穿全文始终”错误。文章没有用“象征”的手法,作者从点菜油灯到点煤油灯,再到用电灯,表达的是对抗日战争严酷生活、国力积弱不振、民众生活贫困的无奈,表达了对民众的同情,“灯”没有象征意义。故选D。(3)句子“我常常点菜油灯来陪伴着电灯,以防‘不宣而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菜油灯来“陪伴”着电灯,赋予灯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人们生活的窘迫。结合“最妙的是电灯光减小到比不上菜油灯的光度,于是油灯如豆,电灯如香,猫儿双目耿耿如鬼,我暂时做了几十分钟的浮士德”可知,油灯如豆,电灯如香,猫儿双目耿耿如鬼,我暂时做了浮士德。以调侃的口吻描绘出一幅“乐园”景象,从这种使人产生如与魔鬼交往的幽明世界中,可以窥见抗日战争时期民众生活窘困到何等程度。(4)“含泪而苦涩的微笑”,主题深刻的文章常常言在此而意在彼,满纸轻松,让读者忍俊不禁,然而,笑声未落,眼角却泛起泪花,文字越轻松,心情越沉重。结合“从此以后,直到抗战以前,我一直受着爱迪生的恩惠。亏了电灯,我的书多读了一倍;亏了电灯,我的文章多写了几倍;亏了电灯,我从红氍毹上看见了更美的美人;亏了电灯,我在夜阑人静之后,晤对了不少的古人,缝缀了不少千金之裘,烹调了不少五侯之鲭”可知,文章第一段写抗战以前,“一直受着爱迪生的恩惠”“亏了电灯……”一连串的排比,酣畅淋漓地写出电灯给“我”带来的好处。结合“这么一来,我们的菜油灯,仍旧变了天之骄子。看它那一摇三摆的神气,好像是说:‘你们毕竟离不了我!’真的,恰像这年头儿的交通,什么交通工具都比不上两条腿可靠,这年头儿的照明,什么灯也都比不上菜油灯可靠。《封神榜》里的神仙当中,燃灯道人最老,他老人家点的大约也是菜油灯,可见菜油灯已有几千万年的光荣历史。依现在的情形看来,菜油灯还有光荣的前途,至少它永远不会绝迹于世间”可知,菜油灯仍旧变成了天之骄子,于读者“共鸣”产生时逆转,愈到后面,对比愈鲜明,以至菜油灯都与之媲关了一一可见时代的落后,人们生活的严酷。结合“菜油灯已有几千万年的光荣历史”“最妙的是电灯光减小到比不上菜油灯的光度,于是油灯如豆,电灯如香”可知,幽默、反讽,揶揄式的语言随处可见。这些都叫人发笑,但笑在脸上,泪滴在心里——这是多么的无奈,这是多么艰难的生活。从这种使人产生如与魔鬼交往的幽明世界中,可以窥见抗日战争时期民众生活窘困到何等程度。笑靥收敛,泪水滴下,主题已鲜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是国力积弱不振,民众生计窘迫。答案:(1)D(2)D(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菜油灯来陪伴着电灯”,表现了人们生活的窘迫。②以调侃的口吻描绘出一幅“乐园”景象,从这种使人产生如与魔鬼交往的幽明世界中,可以窥见抗日战争时期民众生活窘困到何等程度。(4)①“含泪而苦涩的微笑”,满纸轻松,让读者忍俊不禁,然而,笑声未落,眼角却泛起泪花。②文章第一段写抗战以前,“一直受着爱迪生的恩惠”“亏了电灯……”一连串的排比,酣畅淋漓地写出电灯给“我”带来的好处。于读者“共鸣”产生时逆转,愈到后面,对比愈鲜明,以至菜油灯都与之媲关了一一可见时代的落后,人们生活的严酷。“菜油灯已有几千万年的光荣历史”“最妙的是电灯光减小到比不上菜油灯的光度,于是油灯如豆,电灯如香”,这些都叫人发笑,但笑在脸上,泪滴在心里——这是多么的无奈,这是多么艰难的生活。③笑靥收敛,泪水滴下,主题已鲜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是国力积弱不振,民众生计窘迫。二、古代诗文阅读(一)课外文言文阅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竞坐之。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郭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易》,“五经”之一,深富哲理,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C.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D.东阁,在这里并非“开我东阁门”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朱云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讥刺五鹿充宗,故儒生都感到很高兴。B.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皇帝因为朱云忠正而有智谋,向朝廷咨议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朱云带领学生乘牛车出行时,经过的地方人们都很敬重他。C.朱云特立独行,好倜傥有大节。致仕后的朱云远离官场,居住在乡野,教授学生:与宰相薛宣交往,薛宣邀他留在丞相府中,朱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D.朱云恬淡无欲,要求死后薄葬。朱云病重时未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遵其嘱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②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5)左将军辛庆忌为什么能让皇上怒气消解,饶了朱云?请简要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解答】(1)句意: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帮人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跟随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轻侠”是“通”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博士”是“白子友”的身份,二者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B。(2)A.“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错误,道家和儒家学派成型之前,《周易》已经成书,后为道家和儒家所信奉。故选:A。(3)B.“忠正而有智谋”错误,由原文“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可知,只是华阴守丞认为的,而且“试守”的意思是试任,并不是直接任命。故选:B。(4)①“相”,动作偏指一方,他;“举”,举荐;“有司”,有关部门;“案”,查验。译文:虚妄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②“治”,修治;“易”,换;“旌”,表彰。译文: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5)由原文“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可知,辛庆忌不顾自己的性命,冒死求情;由原文“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可知,朱云一向狂傲直率,并没有故意冒犯皇上,应该宽容;由原文“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可知,如果杀了他,皇上会被人认为是暴君。答案:(1)B(2)A(3)B(4)①虚妄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②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5)①辛庆忌不顾自己的性命,冒死求情。②朱云一向狂傲直率,并没有故意冒犯皇上,应该宽容。③如果杀了他,皇上会被人认为是暴君。参考译文:朱云,字游,鲁国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帮人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跟随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他治学《梁丘易》。汉宣帝在位时就赞赏梁丘氏的《易经》解说,元帝也很喜好其解说,想考辩梁丘氏与其他各家解说的异同,就命令五鹿充宗与《易经》学各家辩论。五鹿充宗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变,儒生们不能与他相抗衡,儒生们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有人推荐朱云,就把他召入。朱云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所以儒生们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由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令。汉元帝时,华阴县守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于是把这建议交付公卿研究,征询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圣明的君王谨慎地选择的。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虚妄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嘉竟因此获罪。成帝时,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得到破格提拔,(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说:“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逄(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宫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鄠县乡间,教授学生。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行,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薛宣为丞相,朱云前往拜见。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很随便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你以为我想当你的属吏吗?”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二)古代诗歌阅读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羽林陶将军①唐•李白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②【注】①羽林:禁军名,唐有左右羽林军,各置大将军。②绕朝鞭:指有先见的谋略,典出《左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歌起句就写出了将军出使的气派:坐拥高大的战船,指挥若定;江面上旌旗招展,紫气东来,昭示着陶将军将旗开得胜,马到成功。B.陶将军将深入虎穴之地,去迎头痛击敌军,此行凶多吉少,以致于陶将军呼酒买醉,舞剑自壮,壮烈诀别。C.诗作不仅写陶将军壮怀激烈、英勇出征,在尾联中亦写诗人自身,心情也是十分激动。D.诗人充满“胆气”,一反送别诗常有的感伤情调,写得豪情四溢,壮怀激烈,真有令人拔剑起舞之势。(2)此诗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诗句略作赏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此行凶多吉少”错误。陶将军将深入虎穴,显示其胆气过人,无“凶多吉少”之意。故选B。(2)用典:短短六句诗,就用了多个典故:楼船,一种有楼的战舰。《通典》: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虎穴”典出《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龙泉”(《晋书》),相传春秋时楚王使风胡子因吴王请欧治子干将二人作铁剑,二人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铁剑三杖。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谓龙渊剑,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故名。唐人避高祖李渊讳,以泉代渊作龙泉。“绕朝鞭”(《左传》),晋国士会投奔秦国,晋人设计要秦王派士会出使晋国,绕朝识破晋国阴谋而秦不听劝阻,当士会临出发赴晋时,绕朝增选给士会一把鞭子,以表示不要晋国小视秦国无人。用典恰切,含蓄深婉。对偶:中间的两句“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万里”对“三杯”,“横戈”对“拔剑”,“探虎穴”对“舞龙泉”,对仗十分工整,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反诘:尾联“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写不要以为我这个诗人没有胆气,临行时我会送上一根马鞭,像当年秦大夫绕朝那样。诗人面对着旌旗招展、楼船竞驶的出征场面,心情也是十分激动的。“莫道词人无胆气”一句以反诘语出之,便充分地表达出诗人也心潮激荡,胆气过人。众所周知,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自幼便具有游侠的气质。所以此刻出大言,并非一时之激动。倘若让他同陶将军一起出使或驰骋疆场,也很可能作出令人瞩目的壮举,可惜的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罢了。答案:(1)B(2)①用典:短短六句诗,就用了多个典故:“楼船”(《通典》)“虎穴”(《后汉书》)“龙泉”(《晋书》)“绕朝鞭”(《左传》)等等。用典恰切,含蓄深婉。②对偶:中间的两句“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对仗十分工整,表意凝练,抒情酣畅。③反诘:如果说首联是写陶将军的话,那么尾联则主要是写“诗人”自己的,面对着旌旗招展、楼船竞驶的出征场面,诗人的心情也是十分激动的,“莫道词人无胆气”一句以反诘语出之,便充分地表达出诗人也心潮激荡,胆气过人。(三)名篇名句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对江水去留、月亮消长的辩证思考,归纳出一个哲理: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陶渊明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在《饮酒(其五)》中写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寓意与之同一,以云、鸟自喻,写自己无意于仕而仕,因厌恶官场而隐。(3)“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历代文人常借其抒发怀抱、说理明志等,如古诗文名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重点字:瞬)(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重点字:岫)(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重点字:骐、骥、跃)三、语言文字应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衡量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高低,可以有许多标准。在一切标准之中,我始终不放过两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是看他有无健康的生命本能,二是看他有无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这是生命质量的两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的生命本能,萎靡不振,表明生命质量低下。①,也表明生命质量低下。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无论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这种品质与身体好坏没有直接关系,在一些多病甚至残疾的人身上也可见到。相反,②。这两个要素其实是密切关联、互相依存,生命本能若无精神的目标是盲目的,精神追求若无本能的发动是空洞的。它们的关系③,一株植物唯有既扎根于肥沃的土壤,又沐浴着充足的阳光,才能茁壮地生长。(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A.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B.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仅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C.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而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D.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管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修改,正确选择。【解答】(1)①此处和“没有健康的生命本能,萎靡不振”为对照句,结合前文“一是看他有无健康的生命本能,二是看他有无崇高的精神追求”可知此处谁的是“崇高的精神追求”,应填“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随波逐流”。②结合“相反”可知此处和“在一些多病甚至残疾的人身上也可见到”的想象相对,承接“生命力”的话题,可填“有些体格强壮的人,内在生命力却十分乏弱”。③此处是后文“一株植物唯有既扎根于肥沃的土壤,又沐浴着充足的阳光”的总括句,据此可知应填“犹如土壤和阳光”。(2)画线句子语病为:不合逻辑。“无论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还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逻辑混乱,不合文意。后文有“这种品质与身体好坏没有直接关系”,故不是指“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而后应该提出自己看法“是……”。可改为否定性的并列关系:不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而是指一种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陕) 099-2022 粘结强度检测仪校准规范
- 财务风险监测与评估的工作重点计划
- 加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工作总结计划
- 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课件新大纲
- 传热液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内镜专用高频电刀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课内外结合的综合活动计划
- 医院信息安全工作总结与防护措施计划
- 如何组织班级户外拓展活动计划
- 车辆抵押借款合同三篇
- 老旧排水管网改造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法学专业-2023年秋季《法律文化》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 2024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赛项备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试试卷含答案(案例分析题 论述题)
- 2024届新高考英语练习: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II卷) 英语 Word版无答案
- 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
- 全过程工程咨询实施规划
- 海洋水产养殖碳足迹评估与减缓策略
- 数字媒体艺术课件
- 海洋科普趣味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