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5SepcificationofrisI 引言 V 1 1 1 24.1工作要求 24.2工作内容 34.3工作方法 3 3 3 4 4 5 5 75.1一般规定 7 75.3气象水文 75.4地形地貌 75.5地层岩性 75.6地质构造 8 8 8 9 9 96.1一般规定 9 6.4危岩 6.5泥石流 6.6岩溶塌陷 6.7采空塌陷 12 7.1一般规定 7.6岩溶塌陷 7.7采空塌陷 7.8不稳定斜坡 8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8.5泥石流 8.6岩溶塌陷 8.7采空塌陷 9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0 209.2总体规划精度的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010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0.1一般规定 10.2评估要求 1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 2511.1一般规定 11.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11.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 12.1一般规定 12.2评估报告编写要求 12.3附图编制要求 附录A(规范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工作程序框图 28附录B(规范性)建设工程重要性分级 附录C(规范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附录D(规范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 附录E(资料性)采空区垮落带、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方法 E.2缓倾斜(0°~35°)、中倾斜(36°~54°)煤层 E.3急倾斜(55°~90°)煤层 40附录F(资料性)矿山地表移动变形值的计算及参数求取方法 41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险性现状评估两个章节(见7,2017年版的6e)增加了坡面泥石流的调查规定(见h)增加了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的j)部分更改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规定(见11.2,2017年版的8k)部分更改了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见附m)更改了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见附录D,2p)增加了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地质环吴福、朱真、刘昶、磨英飞、凌成、潘宏坚、梁楠、邓洪星、何娜、胡波银、肖吉贵、文海V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等方面有新要求;2022年11月8日自然资源部公布《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令第8号)中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分为一级、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本文件适用于在广西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各类建设工程及规划区的地质灾害危险GB/T401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B45/T396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程DB45/T1250膨胀岩土滑坡防治工程技术注:危岩可能以滑移、倾倒、坠落或剥离等方式发生崩塌地质灾害;浮24基本规定4.1.1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行城市、集镇、村庄、园4.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不4.1.4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或工程建设方案有重大变化时,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建设场地建筑总体布局重大调整;——建设场地规划设计平整标高重大调整。4.1.5已开展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规划区,区内的建设项目共享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4.1.6对涉及生产安全等的特殊工程地质问题、地质环境问题不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应在评估报告的相应章节中分别进行简要评述,分析在工程建设中与建设工程运营期间对地质体稳定性——膨胀岩土胀缩开裂、沉降,软土、填土固结沉降,砂土液化等工程地质问题;——地下开挖或隧道开挖过程中洞内发生的岩爆、塌方、软岩变形、流砂、突水、管涌、瓦斯突——矿山排土场、矸石山、矿渣堆、尾矿库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渗漏等;——工程活动引起地下水位变化(上升、下降)、井泉干枯、岩溶内涝等问题(岩溶塌陷除3——工程活动引起水土污染、海水入侵等问题。4.2工作内容4.2.1搜集评估区工程建设设计、规划等相关文件,以及前期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4.2.2开展建设项目或规划区工程分析和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确定评估范围和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4.2.4调查分析评估区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可能性、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4.2.5对评估区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4.2.6对建设场地、规划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4.2.7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4.3工作方法4.3.1采用调查测量、工程地质类比、成因历史分析、层次分析、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4.3.2结合项目实际和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钻探和采样测试工作。4.3.3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评价中的参数宜参考当地勘察工作的经验值。4.4评估工作程序4.4.1接受评估委托后,应根据建设工程或规划区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初步分析,收集有关资料和现4.4.2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确定评估区范围和评估级别,编制评估工作大纲。4.4.3调查区域和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重点调查影响建设工程或规划区的现有和潜在地质灾害发育4.4.4调查评估区地质灾害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4.4.5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结合建设工程特点对建设用地或规划区的适宜性做出评价,提4.4.6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4.4.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程序参见附录A的图A.1。4.5评估区范围4.5.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应根据建设工程用地及规划区范围、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4.5.2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仅限于建设用地或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可按用地范围作为评估范围。4.5.3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超出建设用地或规划用地范围的,评估范围应扩展到地质灾害体的影响范——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的评估范围,山区一般至第一斜坡顶部及影响范围,平坦区一般为边坡坡外2倍坡高的范围;——沟道泥石流的评估范围为完整的沟道流域边界及流通、堆积的影响范围,坡面泥石流的评估——岩溶塌陷的评估范围为抽排水、灌水、灌浆或震动的影响范围(如遇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其影响范围则沿岩溶强发育方向适当延伸);4——危岩的评估范围一般至第一斜坡顶部及危岩可能崩落轨迹及可能崩落堆积区的影响范围。4.5.4铁路和重要公路、输油(气、水)管、输变电线等线状工程的评估区由线路中心向两侧各扩展的距离不小于500m,具体应根据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工程特点扩展到地质灾害体的影响范围;一般、较4.5.5重要的水库工程的评估区应包括库区一级分水岭和坝下、库尾2km的范围。4.5.6风电工程评估区应包括风机及其吊装平台、进场道路、变电站(升压站)、施工营地、无专项4.6评估工作级别4.6.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其中建设工程根据其重要性及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一级评估和二级评估两级,规划区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一级评估和二级评估两级,见表1。表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类别复杂中等一级一级二级一级一级二级一级二级二级规划区一级一级二级注:规划区是指城镇及村庄规划区、城镇开发区、园区,其中园区指政4.6.2建设工程重要性根据工程类别划分为重要、较重要和一般三类,见附录B。4.6.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类,见附录C。4.7.1.1搜集建设项目或规划区的规划设计方案、用地规划平面图等资料,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应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以上(含)精度,规划区宜达到总体规划以上(含)精度。4.7.1.2搜集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等技术规范。4.7.1.3搜集区域气象、水文等资料。4.7.1.4搜集地形地貌、人文地理、社会经济、建设规划、人类工程活动等资料。4.7.1.5搜集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等资料,区域地质构造以广西2006年数字地质4.7.1.6搜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溶地质等前人研究成果资料,成果精度应达到1:200000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或更大比例尺精度。4.7.1.7搜集最新的区域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资料。4.7.1.8搜集前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地质、矿山地质等专项调(勘)查、采空区和抽排水等54.7.1.9搜集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关记录、遥感影像等资料,搜集已完成的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和4.7.1.10搜集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开采井及开采历史与现状资料,地下水的抽排水资料。4.7.2资料分析4.7.2.1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对建设或规划项目进行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工程活动对现状地质环境的改造、破坏或影响程度,分析可能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的种——分析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对周边的建筑、学校、交通及其他敏感点造成的危害或影响;——分析判断区域性活动断裂对评估区的影响;4.7.2.3分析确定评估区及周边——区域气候类型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年最大降大降雨量)、1小时最大降水量及灾害性天气情况等,——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的名称、流域面积、常水位标高、历史最大洪水位标高等水文特征,海岸带区还应包括台风、潮水位、风暴潮和海浪等特征,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分析水文4.7.2.4分析确定评估区所处区域上的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位置,初步了解和掌握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4.7.2.5分析确定评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溶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大纲,评估工作大纲应包含下——全面搜集评估区及周边已有资料;6——详细调查和掌握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对于道路、管线、风电、水利水电和其他范围较大的);——每个评估区调查地质环境或地质灾害控制点应不少于5个,个调查控制点,对地质灾害形成有明显控制与影响的微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重要部——评估区重大地质灾害点或预测可能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地段应有以实测露头剖面为主的地质地——对评估区分布的各种地质灾害体的发育程度、诱发因素、危害程度和危险性逐一进行现状调——对评估区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建设工程可能遭受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别进行预测评——依据现状、预测评估结果,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危险性,对建设场地和规划用地的适宜性做出——采用地质分析法(成因历史分析法)、查表法、层次分析法、赤平投影法、工程地质类比法、数理统计法等定性、半定量方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全面搜集评估区及周边已有资料;——每个评估区调查控制点应不少于3个,对于有多个独立地块——评估区重大地质灾害点或预测可能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地段应有以实测露头剖面为主的地质地——在评估区(或相邻同类区)已有实测地质地貌剖面的,可引用反映评估区控制性地质地貌剖面和重大地质灾害点或预测可能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地段地质地貌剖面,没有上述资料的宜布——对评估区的各种地质灾害体的发育程度、诱发因素、危害程度和危险性逐一进行现状调查和——对评估区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建设工程可能遭受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别进行预测评——依据现状、预测评估结果,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危险性,对建设场地和规划用地的适宜性做出——采用地质分析法、查表法、层次分析法、赤平投影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定75地质环境条件调查5.1一般规定5.1.1在搜集和分析评估区已有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5.1.2调查用图应能反映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灾害体的影响范围,比例尺应满足4.9相关要求。5.1.3地质环境调查点应布置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不同地貌单元及微地貌单元5.1.4调查点的记录应准确、条理清晰、文图相符,重要的调查点5.1.5调查地质环境条件对地质灾害形成、分布和发育的影响作用。5.1.6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5.3.1以利用区域气象、水文特征等资料为主,具体特征参数应满足4.7.2.3款。5.3.2重点调查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表水体的面积、水深、流量、最高和最低水位标高等水文特征。5.4地形地貌5.4.1调查评估区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地形坡度、岩土体组成和成因、特征、5.4.2应重点调查分析评估区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自然斜坡的形态、类型、结构、坡度、高度、宽度、面积、变形迹象及稳定状态;——人工边坡的分布、形态、类型、结构、坡度、坡高、宽度、面积、台阶留设高度和宽度、防——沟谷形态、分布特征、汇水面积、长度、宽度、坡比、断面特征、岩土体组成与风化程度、——河漫滩、阶地、冲洪积扇等的分布特征,微地貌的组合特征、相对地质时代及——弃渣(土)场的分布位置、形态、规模、对地貌的改变、处治及其稳定性;——库坝、堤防等的分布、形态、规模、加固防护方式及稳定状态。5.5.1调查评估区地层的地质年代、成因、岩性、产状、厚度、风化程度、分布及接触关系;岩浆岩——斜坡上覆土体的分布、岩性、厚度,岩土接触面的形态与产状,及花岗岩类的风化分层与厚——易崩易滑地层岩性、分布区域、范围、规模5.5.3调查可溶岩区上覆土体的性质、厚度、结构和状态,可溶岩的岩性和分布特征。85.6.1调查评估区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分布位置、产状、性质、组合关系、破碎带或影响带宽度,分析5.6.2调查评估区的节理、裂隙等结构面的分布位置、性质、产状、密度、风化程度、延展程度、粗造程度、闭合程度、充填情况和胶结程度、组合关系,分析结构面对地质体成灾作用的影响。5.7.2通过收集、调查或采样测试,阐明各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与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工程建设的特——新近堆积土的分布范围及其工程地质性质;——膨胀岩土的岩性、分布特征、类型、膨胀等级、大气影响深度,膨胀等级划分和大气影响深5.8.1调查评估区可溶岩地层岩性、结构构造、层组组合及岩溶发育特征,掌握评估区地下岩溶发育5.8.3调查评估区可溶岩的岩面起5.8.4调查评估区的浅层溶洞、溶沟、溶槽、土洞的发育5.8.6规划区或大面积评估区的岩溶发育程度应划分不同等级,线性工程的岩溶发育程度宜按桩号划(%)(%)>5>10>30>19表2评估区岩溶发育等级表(续)度(个/km²)注1:按就高原则,同一发育等级中的四个划分指标有1个达标即可定为该等注2:地表岩溶发育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岩溶空间形态(塌陷、洼地、漏斗、落水洞等)的个注3:线岩溶率是指单位长度上岩溶空间形态长度的百分比,即:线岩溶率=(钻孔所遇岩溶洞隙长度)/(钻孔穿注4:遇洞隙率是指钻探中遇岩溶洞隙的钻孔与钻孔总数的百分5.9.1调查评估区含水层的分布、类型、含水介质特征、富水性、透水性,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5.9.2调查地下水类型、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动态特征。5.9.3应重点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主要含水层地下水水位与动态特征,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地下水位与软弱夹层、岩土接触面和滑坡面等的关系;——井、泉、地下河出口的水量(流量)及其动态特征;——岩溶区枯丰水期的地下水位埋深和年变幅,地下水位波动层位等。可能性。——挖填方边坡的坡度、高度、边坡的岩土体类型和边坡结构,加固防护方式及变——地下采空区的范围及变形破坏迹象;——推测评估区今后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的强烈程度、引发地——其他工程活动产生的各种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5.10.3调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类型、数量、修建年份、主要作用及其防治效果等。6地质灾害调查6.1一般规定6.1.1对评估区现状没有产生变形迹象的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应进行调查,通过初步评估具有潜在变形特征的按不稳定斜坡进行调查。6.1.2调查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形成条件、分布特征、规模、结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6.1.3调查地质灾害体及其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记录、描述、拍照或录像。6.1.4调查时应现场填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调查表,见附录G。6.1.5应在充分收集和分析前人资料及实地踏勘基础上,对评估区内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并加强重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种类的易发区;——构造发育、碎裂和散体结构岩体、软弱夹层和土体松散区;——已有、潜在泥石流的山坡或冲沟;——采空区及其塌陷范围。6.2.1通过遥感影像、资料收集分析6.2.2调查滑坡体基本特征,分析确定滑动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估算滑坡体体积,确定滑坡的影6.2.3根据评估区出露和分布的地层岩性6.2.4调查滑坡体上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如滑坡发生地形部位、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6.2.5调查滑坡前缘挤压变形、地鼓、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6.2.6调查滑坡体及邻近周边的建筑物、树木6.2.7调查滑坡后缘拉张裂缝带宽度和后期充填现状、滑坡体两侧岩土体错裂位移情况,分析判断滑6.2.8调查滑坡体前部、中部、后部裂缝6.2.9调查滑坡灾情和险情,确定现状条件下的危6.2.10调查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的影响、防治滑坡情况及其效6.2.11调查滑坡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6.3.1调查崩塌体的崩塌类型、物质组成、规模、崩塌方向、崩落的轨迹、发生时间、分布和影响范6.3.2调查崩塌体微地貌特征、坡面产状和各剖面岩土体形态变化特征,调查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6.3.4调查崩塌体上方裂缝开裂、自然或人为充填、灌木杂草生长、降水或地表水下渗等;调查崩塌6.3.7调查崩塌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6.3.8根据崩塌体的规模、掉块和崩塌方式、诱发因素,DB45/T1625—6.4.1调查危岩分布位置、高程、规模和形态特征,所处斜坡坡度、坡向、高度,危岩体临空面、侧6.4.2调查危岩体底界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危岩体底部岩体压碎或压裂掉块现象。6.4.3后缘和底部裂隙赋存水的特征,裂隙植物生长情况。6.4.4调查历史崩塌的次数、发生时间、崩塌前兆特征、崩塌方式、崩落方向、崩塌运动路线和运动6.4.5根据危岩调查情况,分析结构面组合关系等对危岩的控制和影响,绘制赤平投影图,分析判断6.4.6调查历史崩塌灾情及危岩险情,确定危岩的危害程度。6.4.7调查人类工程活动影响、防治危岩和崩塌的经验及其效果。6.4.8调查形成危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危岩成因,确定危岩的6.4.9对于陡崖上危险性大或危害程度大难于实地测量的危岩,应采用无人机影像测绘或三维激光扫6.5泥石流6.5.1泥石流的调查类型包括沟谷泥石流和坡面泥石流。6.5.2根据评估区的泥石流发生史、泥石流沟谷分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地质构造等资料,初步6.5.3调查范围应包括评估区所在的山坡、河(沟)谷至地表分水岭及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泥石流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和沟床弯曲堵塞、粗糙程度,——根据收集的泥石流区水文条件,分析水源类型、多年平均流量、最大洪峰流量、最小流量、——泥石流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汇水区形态、面积和可能汇集的水量,斜坡坡角、高度,松散堆积层特征、厚度及分布、水土流失情况、植被发育情况,滑坡、崩塌、岩堆、弃渣体及其稳——流通区的沟底纵横坡度及其变化点位置,泥砂沿程补给长度比,沟床冲淤情况、跌水、急及植被发育情况,地下水出水点流量及对泥石流的补给,最高泥位及——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沟床的坡降、植被,沟道变迁、工程挤占情况和冲淤情况,堆积区遭受泥石流危害的范围和程度,调查堆积物的岩土特征、层次、厚度,一般粒——沟谷泥石流发生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率、规模、泥位、形成过程、延续时间、流体性质、降水和河水条件,暴发后已造成的——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历史,形成区和堆积区的分布位置及其影响范围;——历史坡面泥石流已造成的灾害和潜在坡面泥石流的危害,确定坡面泥石流发育程度和危害程弃渣、弃土、垃圾等)的分布、数量、堆放形式、特性,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等人类活动情6.5.7结合对应历史降水强度,分析泥石流成因,确定泥石流的诱发因6.6.1调查评估区可溶岩分布范围、岩溶6.6.3调查周边地下水抽排水、灌水情况,地下水开采井井深、开采量、开采层位、水位变化以及爆破、桩施工扰动地下水等,分析与岩溶塌陷的6.6.4调查岩溶塌陷的形态特征、规模、已造成和潜在的危害,确定岩溶塌陷的影响范围、发育程度6.6.5根据岩溶塌陷发生的时间规律,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岩溶塌陷成因,确定岩溶塌陷的诱发因6.6.7岩溶强发育带或地下水强迳流区宜适当部署钻探、物探、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工作,或收集前人开采强度、顶板管理方式、与周边开采和工程活动6.7.2调查矿层的种类、分布、层数、单层厚度和总厚度、埋藏深6.7.3调查开采层顶底板和上覆松散层岩6.7.4调查矿区地表水文与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位埋深,分析地表水、地下水和开采层的6.7.5调查采空区的总面积、空间展布、冒落、积水、抽排水等情况。6.7.6调查地面塌(沉)陷对地面破坏影响范围,已造成灾情和潜在的险情,确定地面塌陷的影响范围、发育程度和危害程度。6.7.7调查地面塌(沉)陷特征和裂缝发育特征,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地面塌陷成因和变形特征,确定地面塌陷的诱发因素。6.7.8根据地面塌陷形成过程和特点,分析地面塌陷所处阶段和发展趋势。6.7.9对老采空区,宜查明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埋深、充填情况和密实程度等,评价其上覆岩层的稳定性;对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应预测地表移动的规律,可按附录E、附录F计算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值。6.8不稳定斜坡6.8.1调查评估区内自然斜坡或人工边坡分布范围和发育特征,调查范围应覆盖一级斜坡范围,包含可能形成地质灾害的物源区和影响区域。6.8.2调查坡体坡度、坡向、高度、长度,地层倾向、结构面倾向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6.8.3调查坡体地层分布、厚度、岩性特征、风化程度、风化层或松散层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和产状。6.8.4调查岩体结构面类型、产状、密度、延展性、张开度、粗糙度、充填物、交切关系、软弱夹层等特征。6.8.5调查坡体含水层与隔水层分布、出水或渗水点位置、地下水对岩土体的软化程度。6.8.6调查坡体上方裂缝发育程度、坡面掉块流土现象、坡脚挤压变形特征、潜在的危害,确定不稳定斜坡的影响范围、发育程度和危害程度。6.8.7根据坡体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河岸侵蚀、降水对坡体的影响程度等,确定不稳定斜坡变形的诱发因素。6.8.8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确定为不稳定斜坡:——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顺坡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土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7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7.1一般规定7.1.1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应对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不稳定斜坡等单体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7.1.2地质灾害诱发因素按表3确定,危害程度按表4确定。地下水位变化、地械震动、加载、抽排弃渣加载、沟渠溢开挖扰动、震大>10>500>100>500小),强弱大小7.1.4线性工程和规划区可根据单体地质灾害的规模、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结合地质环境条件,采7.2.1根据滑坡的调查资料,按附录D表D.1确定滑坡的发育程度,按表3确定滑坡的诱发因素。7.2.2根据滑坡现状灾情和险情,按表4确定滑坡的危害程度。7.2.3根据滑坡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按表5进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7.3.1根据崩塌的调查资料,按附录D表D.3确定崩塌的发育程度,按表3确定崩塌的诱发因素。7.3.2根据崩塌现状灾情和险情,按表4确定崩塌的危害程度。7.3.3根据崩塌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按表5进行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7.4.1根据危岩的调查资料,按附录D表D.4确定危岩的发育程度;按表3确定危岩的诱发因素。7.4.2根据危岩险情,按表4确定危岩的危害程度。7.4.3根据危岩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按表5对危岩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进行评估。7.5泥石流7.5.1根据泥石流的调查资料,按附录D表D.5、表D.6确定沟谷泥石流的发育程度,按附录D表D.7确定坡面泥石流的发育程度;按表3确定泥石流的诱发因素。7.5.2根据泥石流现状灾情和险情,按表4确定泥石流的危害程度。7.5.3根据泥石流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按表5进行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7.6岩溶塌陷7.6.1根据岩溶塌陷的调查资料,按附录D表D.9确定岩溶塌陷的发育程度;按表3确定岩溶塌陷的7.6.2根据岩溶塌陷现状灾情和险情,按表4确定岩溶塌陷的危害程度。7.6.3根据岩溶塌陷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按表5进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7.7采空塌陷7.7.1根据采空塌陷的调查资料,按附录D表D.10确定采空塌陷的发育程度;按表3确定采空塌陷的7.7.2根据采空塌陷现状灾情和险情,按表4确定采空塌陷的危害程度。7.7.3根据采空塌陷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按表5进行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7.8不稳定斜坡7.8.1根据不稳定斜坡的调查资料,按附录D表D.11确定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程度;按表3确定不稳定7.8.2根据不稳定斜坡现状灾情和险情,按表4确定不稳定斜坡的危害程度。7.8.3根据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按表5进行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8.1.1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工程建设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8.1.2应对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不稳8.1.3工程建设中指自征地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期间,工程建成后指建设工程运营期间即设计使用8.1.4工程建设中受灾对象为施工人员、设备、材料及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已有的建(构)筑物、居响范围内已有的建(构)筑物、交通、居住人员及财产8.1.5工程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应在对工程建设中采取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进行可行性建设工程位于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的边界外扩灾点中心至影表8工程建设引发滑坡、崩塌、危岩、采空塌陷、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可能系8.2.5根据滑坡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危害程度,按表9进行工程建8.3.5根据崩塌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危害程度,按表9进行工程建8.5泥石流与泥石流的位置关系畅堵塞程度中等,沟谷水流基本通畅塞程度轻微,沟谷水流通畅位于泥石流的影响范围内临近泥石流的影响范围可能性小可能性小可能性小8.6岩溶塌陷(30分)第四系体(5分)多层结构53单层结构1(8分)852(15分)评估区及附近岩溶强发育,地表有较多的洼地、漏斗、落水洞,岩溶大泉和暗河;地面塌陷发育密度每平方评估区及附近岩溶中等发育,地表有洼地、漏斗、落水洞发育评估区内及附近岩溶弱发育,地表岩溶形态稀疏发育,地下洞穴40抽排水、灌浆、爆破、加载、震动等工程活动对塌8抽排水、灌浆、爆破、加载、震动等工程活动对塌4抽排水、灌浆、爆破、加载、震动等工程活动对0注1:预测岩溶塌陷的可能性按综合得分确定,可能性大≥85;可能性中等70~84,可大小大小板垮落的采空区地面塌陷、裂缝和沉陷分布和特8.7.5根据采空塌陷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危害程度,按表98.8.1根据工程建设情况,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工程建设对不稳定斜坡的影响程度或引发不稳定8.8.6根据不稳定斜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危害9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9.1.1规划区的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9.1.3规划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不分建设中和建成后进行引发地9.1.4达到总体规划精度的规划区可根据规划结合地质环境条件、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和分布特征,按规划区内各个地块逐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精度的规划区按8.2~8.89.2.1应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规划用地类型、工程建设情况等因素进行9.2.3应对规划区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做出预测评估。规划区发生滑坡、崩表13总体规划精度的规划区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可斜坡坡体覆盖层厚度>10m;地形相对高差50m~200m,山体斜坡坡度斜坡坡体覆盖层厚度3m~10m;斜坡坡体覆盖层厚度<3m;表14总体规划精度的规划区发生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可表15总体规划精度的规划区发生沟谷泥石流地质灾害可河沟纵坡≥12°,沟岸山坡坡度≥32°12°,沟岸山坡坡度25°~32°表16总体规划精度的规划区发生坡面泥石流地质灾害可评估区附近区域常发生过坡面泥石流,山体相对高差≥50m,地形坡度30°~50°,残坡积、全风化土体厚度<3m评估区附近区域零星发生坡面泥石流,山体相对高差20m50m,地形坡度20°~<30°,残坡积、全风化土体厚度3m~6m评估区附近区域未曾发生坡面泥石流,山体相对高差<20m,地形坡度<20°或>50°,残坡积、全风化土体厚度>6m表17总体规划精度的规划区地质灾害危害程表18总体规划精度的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大小大小划区在工程建成后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10.1.2分析建设工程或规划区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和现状已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遭受地质灾害的10.1.3工程建成后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应对工程建设采取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0.1.4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不应再进行大小10.2.3按附录D表D.1、D.3、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表20阀室场站、储油气库、码头、船坞等建设工程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大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表21引(输)水线路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可能性大可能性中等11.1.1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相同、位置不相邻的各区或地质灾害危险性相同但灾种不同的各区应细分亚——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精度的地段,综合评估结果宜细化到路网间的地块;列表说明危险性亚区(段)的面积和占百分比、分布地块,现状地质级,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可能性、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危险性,用地——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总体规划精度的地段,综合评估结果参照c)款要求ⅠⅡⅢ11.2.6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可根据综合评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和危险性小的11.2.7规划区应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地质环境问题宜按下列原则提出防治、避让或优化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且工程治理难度大的不宜规划为城镇建设用地及重——在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进行规划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减轻引发因素对地质灾害发生可——规划区内涉及需保护的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点,应反映其基本情况并提出相应地质灾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引发和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不良地质现象中等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引发和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地质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面发育,工程建设引发和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防治难度DB45/T1625—211.3.2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结果应说明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的分布位置、面积(或长度)及其占百分12.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评估报告、附图和附件。于5km²的规划区至少有三条贯穿整个评估区的代表性工程地质剖面图,剖面应反映评估区的主要地形附一条贯穿重大地质灾害点或预测可能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地段的代表性工程12.1.3线性工程评估成果的工程地质剖面图不要求贯穿整个评估区,但在地质灾害发育地段或预测12.1.4交通工程项目应附道路设计纵断面图。12.2.1评估报告应在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H的H.1。害点(或隐患点)均应附照片,大型、典型地质灾害点(或隐患点)应附工程地质剖面图等。12.3.1附图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分布图(条件简单、地质灾害较少时,可合并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中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及其他需要的专项图件。——道路及管线工程、水利电力工程和面积较大的工程或规划区图面比例尺不小于1:50000;——城镇规划区、各类园区、矿山工程图面不小于比例尺1:10000;——范围较小的建设项目可与工程总平面图比例尺一致。12.3.3附图应根据有关图式图例绘制,图面布置合理、图层规范清晰、便于使用单位阅读和使用。12.3.4附图的主要图例应按附录I表示,不足部分按照GB12328规定的图例表示。12.3.5图件编制应按附录H的H.2执行。(规范性)接受评估委托接受评估委托建设和规划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建设和规划项目工程分析确定评估级别和评估范围评估工作大纲或设计书编制资料再搜集与现场调查地质灾害类型及评估指标确定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结论及建议程>20>20000>100单层工业厂房或>30>30多层工业厂房或>12>6公共建筑、疗养城市液化石油气>150>45>1201551052048510工程特征及单位0.1120505505030025100501003008001504505001000500100010251烈度Ⅶ至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建设场地附近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2m,地面坡度以>25°为主,地形较复杂,相对高差50m~200m,地面坡度以8°~25°为主,地貌3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差,岩土体以多层结构为主,坡体有或厚度<1m软弱土层分布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岩体以厚层至块状结构为主,岩溶弱发育;土体以单层结构为主,坡体无强中膨胀岩土或软弱土分布4地质构造复杂,3组或3组以地质构造简单,断裂没有相互切割,断裂、褶皱和侵入接触面5地下水对地质灾害或工程建设67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对地质质坡高大于15m或岩质坡高大其影响带占建设用地面积的影响、破坏较严重,存在土质坡高8地面积的小于10%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对地质环境影响、破坏小,存在土质坡高滑坡的发育程度按表D.1确定,崩塌的发育程度按表D.3确定,危岩的发育程度按表D.4确定,沟谷泥石流的发育程度按表D.5、表D.6确定,沟谷泥石流的堵塞程度按表D.8确定,坡面泥石流的发育程度滑坡前缘临空,坡度较陡且常处于地表径流水出露,岩土潮湿、饱水,斜坡坡度大于45°(膨胀岩土滑坡斜坡坡度大于35°);滑坡前缘临空,有间断季节性地表径流流经,岩土体较湿,斜坡坡度为30°~45°(膨胀岩土滑坡斜坡坡度为20°~35°);滑体平均坡度为25°~35°(膨胀岩土滑坡平均坡度15°~25°),坡面上局部有斜坡坡度小于30°(膨胀岩土滑坡斜坡坡度小于20°);注2:可计算Fs的优先按Fs和Fst关系判定,Fst(滑坡稳定安全系数)根据GB/T),偶见“醉树”段林”“醉汉林”,滑坡体整体位移破碎~极破碎或存在软硬相间岩层、软弱结崩塌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评估区或周边同类崩塌分布较少,发育密度每平方千米2点~5点;崩塌体坡度35°~55°,危岩体主控破裂面直立呈上宽下窄,上部充填杂土生长灌木杂草,裂面内近期有碎崩塌处于稳定状态,评估区或周边同类崩塌分布极少,发育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2点;崩塌体坡度<软硬相间岩层或岩体破碎~极破碎,存在外倾结构面,外倾结构面或不同外倾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27°~75°;斜坡或坡脚堆积较多浮石或崩塌体,评估区及周边同类崩塌(危岩)发育密度每平方千外倾结构面或不同外倾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15°~27°或>75°,或结构面与坡向斜交;斜坡或坡脚堆积零星浮石或崩塌体,评估区及周边同类崩塌(危岩)发育密度每平方千米2斜坡或坡脚未见堆积浮石或崩塌体,评估区及周边同类崩塌(危岩)发育密度每平方千评估区位于泥石流冲淤范围内的沟中或沟口,中上游主沟和主要支沟纵坡大,松散物源丰富,有堵评估区局部位于泥石流冲淤范围内的沟上方两侧和距沟口较远的堆积区中下部,中上游主沟和主要支沟纵坡较大,松散物源较丰富,水流基本通畅评估区位于泥石流冲淤范围外历史最高泥位以上的沟上方两侧高处和距沟口较远的堆积区边部,中上游主沟和支沟纵坡小,松散物源少,水流序号112长度比(%)>6060308137偏14(%)>12961597层516975>6017>2.08641865419>106541>326541序号5431>1054310.2555104<0.2以下或10~3>1001>5004321432无1评估区附近区域常发生评估区附近区域零星发评估区附近区域未曾发生530°~50°20°~<30°75土50>6m520m50m50注1:发育程度按综合得分确定,强发育≥90;中等发育70~89,弱注2:该表适用于桂东南低山丘陵岩浆岩地区自然山坡的坡面泥石流评估,当全强风化壳发育时宜开展坡面泥石流沟槽较顺直,沟段宽窄较均匀,陡坎、卡口不多。主支沟交角多小于60°,形成区不太集中;河床堵沟槽顺直均匀,主支沟交汇角小,基本无卡口、陡坎,形成区分散,物质组成粘评估区位于厚层质纯碳酸盐岩为主,地下存在大中型溶洞、土洞或面积(%)面积(%)2)>60>6>4>0.3>10>10>80>4>5积、残积土体,压实填土(压实度90%>10>15>10>15>15>20岩>20>30>25>40注2:岩、土质边坡的划分标准:覆盖土层的厚度占边坡总高度的2/3以上为土质边坡;覆盖土层厚度小于边坡总E.1.1地下煤层采空后,覆岩在重力作用下一般会形成垮落带、导水裂缝带和弯曲带的变形破坏。覆岩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应当依据开采区域的地质采矿条件和实测数据分析确定;对无实测数据的矿区,可以参考类似地质采矿条件矿区的实测数据、水体下开采成功经验或者依据覆岩类型按公式计算。近距离煤层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的计算,必须考虑上、下煤层开采的综合影响。E.1.2覆岩垮落带、导水裂缝带高度的计算及参数求取方法可按2017年5月18日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E.2缓倾斜(0°~35°)、中倾斜(36°~54°)煤层E.2.1.1当煤层顶板覆岩内为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岩层或其互层时,薄、中厚煤层开采的垮落坚硬(40MPa~80MPa,石英砂岩、石灰岩、砾岩)中硬(20MPa~40MPa,砂岩、泥质灰岩、砂质页岩、页岩)软弱(10MPa~20MPa,泥岩、泥质砂岩)极软弱(<10MPa,铝土岩、风化泥岩、黏土、砂质黏土)=±1.2(注2:M——煤层法线开采厚度,m,表E.3、E.5同。注3:公式应用范围为单层采厚1m~3m。E.2.1.2当煤层顶板覆岩内为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岩石或其互层时,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垮落带坚硬(40MPa~80MPa,石英砂岩、石灰岩、砾岩)中硬(20MPa~40MPa,砂岩、泥质灰岩、砂质页岩、页岩)软弱(10MPa~20MPa,泥岩、泥质砂岩)极软弱(<10MPa,铝土岩、风化泥岩、黏土、砂质黏土)注2:公式应用范围为单层采厚1m~3m。E.2.2.1当煤层覆岩内为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岩层或其互层时,薄、中厚煤层开采的导水裂缝计算公式一注:Hli——导水裂隙带高度,m,表E.4E.2.2.2当煤层覆岩内为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岩层或其互层时,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导水裂缝带计算公式一注:公式应用范围为单层采厚1m~3m。E.3急倾斜(55°~90°)煤层煤层顶、底板为坚硬、中硬、软弱岩层,用跨落法开采时的跨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可用表E.5中注:h——回采积分法。为便于使用,地表移动与变形值的预计及参数求取方法可按2017年5月18日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南》计算(其他相似开采条件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可参照计算以下列出部分内容。F.2.1充分采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外贸英语chapter 1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 《机电一体化》课件 项目一 走进机电一体化
-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绩效考核培训课件检验科
- 《保险客户服务》课件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交大附中2025届高考数学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 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25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 【培训课件】财务报表审计简介
- 现代学徒制课题:多元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制度建设(附:研究思路模板、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考仿真模拟英语试卷含解析
- 第六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军事理论课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小火龙大冒险(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粤教版(B版)
- 文学名著《水浒传》语段阅读练习与答案
- 2024年度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限责任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春招)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陆运货物运输合同2024年
-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报告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 中广核社会招聘笔试
- 音乐的美及其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多样的文化》居民与文化课件
- DB2101T 0108-2024 工程建设招标代理机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