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4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身在中国文化浸润之中,却最容易忘记这一点。这是因为,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比起来,似乎在文化形态的比较中,已经落了下风。黑格尔曾断言:“拼音文字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这表达了赤裸裸的西方中心主义,表现了一种傲慢与偏见。可是,这种观念,却被一些现代中国文人所接受。这无疑是受一种进化论式的想法所支配,认为文字的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即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在这样的序列中,似乎清晰地显示了一种文字所处的文化地位,最晚形成的表音文字自然属于最高级的文字。那么,汉字处于什么位置?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汉字则不然。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浸多也。”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种飞跃。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并非是一种单线的进化,“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于是人们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若从“字母”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不对等。“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吗?所以,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是一种概念错置,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汉字的复杂性,在这样的单线进化论思路中被忽视了。汉字作为一种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其为人诟病处在“象形”。可是,正因为“象形”,汉字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属性,才衍生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即书法。汉字是一种具有文化丰富性的符号,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四种“文字发展阶段”,都智慧地凝结在“汉字”这种独特的符号之中,并且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从而成为一种美学上的奇迹。汉字美学之提出,正在于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4期有删改)【注】①孳乳:繁殖、派生。(1)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在人们已经无法从文献中准确得知汉字是如何诞生的,不过那些优美的汉字依然能带给我们很多想象和美感。B.汉字的形、音、义为一体让人们认定汉字是表意文字,形成这个观点是基于文字发展的“图画、象形、表意、表音”四种阶段的观点,却忽略了汉字的复杂性。C.《说文解字序》认为,汉字是以“文”“字”两种“形声相益”的关系出现的,这种关系与根本意义上也是形音结合的拼音文字相同。D.汉字被诟病的原因是汉字的象形性,不过汉字的象形性使汉字这种文化符号具有独特审美属性,衍生出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仓颉造字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文字创生的复杂情感,古人对写有文字纸张的尊敬、爱惜之情表现了他们对文字本身惊怖、推崇、敬仰的感情。B.从文字的起源分析,所有文字都需要形体作为“符号”来表示字的读音,不过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区别在于汉字以“形声相益”的形态出现,因此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C.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使得汉字蕴含美学,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完全忽略了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D.汉字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体现在此时的汉字特点是“图”更加形式化、“画”更加抽象化,这些让文字更加的象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拼音文字的基本元素是“字母”,然后生成表意的“单词”,这与汉字的“字”功能对等,有些人把汉字的“字”与拼音文字的“字母”对等是错误的。B.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现在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C.“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是说仓颉造字时首先是按照事物的特征画出形体,这就是所谓的“文”,这是“物象之本”,是造字的重要方法。D.汉字能够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是把图画、象形、表意、表音等内容智慧凝结在一起并能够自由自在表达的文化符号。2.(15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麦穗的故事常辰哲初夏的乡村,只见一片片黄金色的麦浪。村子东头的一户人家人头攒动。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孩就在同村人的叫好声中出生了。孩子的奶奶从地里往回跑。听着大家的贺喜,老太太望着地里丰收的麦子,给孙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麦穗。麦穗和地里的麦子一样,茁壮成长。一晃,麦穗18岁了。村里同龄的男孩子都已经外出打工了,有的人盖了房子,娶了媳妇。麦穗的娘却一次次婉拒上门提亲的媒人,坚持让麦穗念完高中。“当兵去,出门长长见识!”有一天,麦穗的娘望着一身虎气的儿子,想把他送到部队。麦穗听后,直接去人武部报了名。人武部政委看着麦穗,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小子,叫麦穗!部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麦穗听了,憨憨地笑了。麦穗戴着红花,踏上西去的火车,成了一名西藏士兵。雪域高原的广阔和神秘,是他闻所未闻的。这里没有家乡常见的麦子,农田里生长的是一种叫作青稞的作物,麦穗感到很新奇。麦穗所在的汽车连在山脚下,营区外是一片戈壁滩,只有一条公路通往最近的县城。当兵的第一年,麦穗刻苦训练,进步明显。在夜里,他经常梦见家乡的麦子。麦穗和副连长谈心次数最多,有时会说起自己的梦。副连长是陕西人,个子不高,说话也少。每天都可以看见他在检查营房、车场;晚上熄灯后,他认真地查铺,还在营区来回转。第二年春天,副连长找到麦穗说:“考军校去。”麦穗不懂,副连长又说,“那里有另一片天地,可以实现很多梦想,军校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子。”麦穗听后,又想到人武部政委的话,开心地笑了。营长得知连队有战士报考军校,高兴地说:“好好学,加把劲,咱们营有好多年都‘剃光头’了。”连队车场后面有一座单独的小房,为了方便麦穗复习文化课,连里让他单独搬进去住,连里的战士经常给他送来好吃的。在复习文化课的日子里,麦穗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开始了长跑。在高原上练长跑是需要勇气的。他敲开连部的门,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连里的干部。过了一会儿,副连长开口说:“去吧,注意安全。”于是,每天熄灯前这段时间,麦穗就自己在营区前的戈壁滩跑步,那真是寂寞的长跑。跑步时,麦穗想了很多,想起了娘,想起了地里的麦子,也想到自己的梦——麦穗低下头,一块块麦田整整齐齐,像士兵站成的方阵。戈壁滩多风,麦穗顶着风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在风中,他对着旷野大声地唱,有时会唱到自己泪流满面。麦穗原以为不会有人听见,有一次一回头,吓了一跳。原来,副连长一动不动地站在身后看着他跑步,在风中站成了一个“沙人”。副连长也是汽车连走出来的兵。当年,他考上了军校,四年后又回到戈壁滩的汽车连。麦穗渐渐从副连长身上看到了一种戈壁滩的精神。每天长跑后,麦穗就回到小房,看书到深夜。又是一年麦收时节。雪域高原冰消雪融,道路解冻。汽车连又全连出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全连将在野外穿梭,他们要赶在大雪封山前,给在一线哨所坚守的官兵送去亟需的生活物资。麦穗因为要参加全军统一考试,没有随连队一起出发,而是作为留守人员看守营房。空荡荡的营区十分安静,麦穗继续坚持长跑,更加用功地准备考试。不久,成绩公布了,麦穗如愿考上军校。从干部科领到通知书以后,麦穗给在外执行任务的连队写了一封信。又过了一个月,麦穗却没有收到回音。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麦穗准备去报到了。在车站准备登上火车前,连队的回信才被车站主任急匆匆地交到他手里。信是副连长写的,上面写道:连队得知麦穗的喜讯都很高兴,全连加了餐。营长还说,咱们营终于不再是“光头”了。看到这儿,麦穗哭了。他紧握着信,心想:一定要学成归来。火车飞驰,穿过一片片希望的田野。麦穗知道,此时的娘一定在田野中劳作。在火车上,麦穗睡着梦见了麦子,梦里的麦子谦逊地低下头,站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火车奔向远方,麦穗还在甜甜地做着梦,梦中的麦子依然金黄。(选自《人民陆军》长城文艺版2018年1月26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小说标题“麦穗的故事”,既概括了文章关于士兵麦穗的成长这一主要内容;又对应文中多处关于麦子的梦,意蕴丰富,暗示了小说的主题。B.小说主人公麦穗在复习时,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开始了长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因为生活艰苦、单调寂寞,有时边唱边流泪,最终受副连长身上一种戈壁滩精神的鼓舞而顺利考上军校。C.小说塑造了以主人公麦穗为代表的边疆战士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在风中站成了一个‘沙人'”的副连长,不断鼓励麦穗的营长。D.小说叙述了一个憨厚的乡村男孩,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军人的过程,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坚韧、进取、富有责任感的军人的形象。(2)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3)小说结尾写到“麦穗睡着梦见了麦子,梦里的麦子谦逊地低下头,站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极为精妙。请试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谈谈其妙处。二、古代诗文阅读(4)3.(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学善属文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B.家贫不能恒得恒:经常C.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晏:安然D.而畜素琴一张畜:蓄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何以解忧以亲老家贫B.为君翻作《琵琶行》以为彭泽令C.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载酒肴而往D.食野之苹抚而和之(3)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褐,又称竖褐。原指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服,后逐渐成了贫苦人、仆役或地位卑下的平民百姓的代称。B.解印,就是解印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解官、解绶。C.羲皇,即伏羲氏,是后世追尊的“三皇”之一。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因此隐逸之士常自称羲皇上人。D.元嘉,皇帝庙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诗句,其中的“元嘉”也是此意。(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B.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C.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D.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曾志向高远。他少年时心怀高远的志向,不爱慕虚荣利禄;家里四壁空空,也很安然自在,不在意自己的得失。B.陶潜虽多次为官,均为时不长。因父母死去先做了州祭酒,不久即解职:后又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C.陶潜学识渊博,善写文章。他曾写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等著名文章;在世63年,他所有文集并行于世。D.陶潜为人耿直、自重。少时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做县令时发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感慨,成了醒世浩叹。(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②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③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4.(3分)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现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既是“词眼”,又是全词的高潮,将诗人的忠义之心全然表现了出来。尽管忧愤难抑,但诗人那种为国杀虏的浩然正气却腾涌而出,跃然纸上。 C.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 D.“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运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手法,描写了一幅安宁、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秋晚登城北门①[南宋]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③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④。【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当时诗人闲居四川成都。②杜陵:秦置杜县,诗中用以借指长安,此处暗喻故都汴京。③“横槊赋诗”语出唐代元稹的序文“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④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开始就描写了诗人着“幅巾”“藜杖”的装束登城,既反映了诗人闲散的生活状态,又凸显了诗人日渐衰老的身体境况。B.颔联先借散关烽火表达了对边关战事的关注,同时又用鸿雁传书,希望大雁能将自己的愁思带回杜陵,聊以慰藉自己的愁绪。C.颈联意味深刻,其中的“身世安危”明指作者感慨自身安危未卜,实则表达了对山河兴废、国家命运的担忧。D.全诗情感充沛,语言形象,对仗工整。写法上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推进,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怀。(2)“愁”是全诗的诗眼,请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愁绪的。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漫江碧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极力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和“”。(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4)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5)《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了“,”这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7.(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______觉得心旷神(怡/饴),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一切只要随缘。我从前沿着淡水河边,走到萤桥,现在顺着一条马路,走到土桥,天天如是,仍然觉得目不(暇/瑕)接。朝露未干时,有蚯蚓,大蜗牛,在路边蠕(rǔ/rú)动,没有人______它们,在这时候这些小小的生物可以和我们和平共处。也常见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怵目惊心,想到生死无常。河边蹲踞着三三两两浣(huàn/wán)衣女,态度并不______,(①)。(②)。是农家苦,还是农家乐,不大好说。就是从巷弄里面穿行,无意中听到人家里的______,有时也能令人忍俊不禁。(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心旷神饴目不暇接蠕(rú)动浣(wán)衣B.心旷神怡目不瑕接蠕(rǔ)动浣(huàn)衣C.心旷神怡目不暇接蠕(rú)动浣(huàn)衣D.心旷神饴目不瑕接蠕(rǔ)动浣(wán)衣(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固然妨害清闲窃窃私语B.当然伤害轻闲窃窃私语C.当然妨害清闲喁喁絮语D.固然伤害轻闲喁喁絮语(3)下列分别填入文中两处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垂头瞌睡的小孩子在她们的背上兜着②田畦间伫立着几个庄稼汉,大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B.①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瞌睡的小孩子②田畦间伫立着几个庄稼汉,大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C.①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瞌睡的小孩子②几个庄稼汉在田畦间伫立着,大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D.①垂头瞌睡的小孩子在她们的背上兜着②几个庄稼汉在田畦间伫立着,大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也常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怵目惊心,想到生死无常。B.也常见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怵目惊心,想到生死无常。C.也常见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想到生死无常,令人怵目惊心。D.也常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想到生死无常,令人怵目惊心。8.(4分)依据下列示例,另选一个主体对象,写一首四行小诗。要求情感积极向上,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山涧的小溪,春夏秋冬风雨兼程。崎岖的山路也阻挡不了它的脚步,那是因为有远方的大海等待它的加入。9.(7分)阅读下面的漫画(作者:刘志永),按要求作答。(1)请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寓意。(不超过90字)(2)给漫画拟一个题目。要求:至少包括画面中的一个事物,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走进高中校园,看着崭新的校园,闻着书卷的香气,开启了我们的高中生活。我们学习了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感受到的是青春气息,理想与担当,激情与坚韧,纯真与善良,执着与奉献,无一不是青春的印记,深深触动我们的心弦。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学生:“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青春的大门已经开启,我们也必须好好思考一下我们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什么下的印记,怎么样活出青春的色彩,怎么样让自己的青春成长与祖国、社会挂起钩来。迷惘、任性都不是错,但是浑浑噩噩、沉迷网游肯定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我的青春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该为我的青春留下什么印记?请以“青春的印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抒写自己对青春的感悟、思考、畅想等,也可以编写故事,表达对青春的认识与定位。【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4分)1.【分析】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解答】(1)C.原文第三段中提到“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其中“形声相益”指“字”而不是“文”和“字”的关系。故选C。(2)A.“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敬惜字纸”体现不出古人对文字的惊怖之情;C.“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错误,文中最后一段说“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中的“落后”指汉字的象形性,不是汉字蕴含的美学;同时,“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于文无据。D.过于肯定,原文第四段“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种飞跃”。故选B。(3)B.“创造的过程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错误。文章第一段的意思是说,汉字的精神(汉字蕴含的美学)保留在了古人刻画的留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而不是“汉字的创造过程”保存在其中。故选B。答案:(1)C(2)B(3)B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主要写作手法,领悟小说主旨,明确探究方向。(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和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类题目,需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一般从内容、结构、效果三方面来回答。【解答】(1)B.“因为生活艰苦、单调寂寞,有时边唱边流泪”错,强加因果。依据原文“戈壁滩多风,麦穗顶着风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在风中,他对着旷野大声地唱,有时会唱到自己泪流满面”,没有说是“因为生活艰苦、单调寂寞,有时边唱边流泪”。故选:B。(2)①采用顺叙,按照“麦穗”成长的时间顺序自然展开,从出生起名到18岁当兵,从准备考军校到考上军校,又以“麦子梦”为线索,从经常梦见家乡的麦子到梦见麦子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虚实结合不蔓不枝,清晰地展现了主人公由一个普通的山村娃成长为一个优秀戍边战士的过程。②文章叙述采用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以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来讲述主人公“麦穗”的成长故事,这样,使整个故事叙述起来自由灵活,叙述态度也显得客观冷静。③文章巧妙地采用一系列的片断组合手法(或蒙太奇手法),如将主人公出生起名、人武部报名、长跑唱歌哭泣、梦境等情景描写,用拍电影定格镜头的方式展示给读者,和整个文章的叙事相结合,这样既叙事简洁明快,又使主要内容集中突出,整个文章有张有弛。④文章叙事过程中灵活地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如在叙事过程中运用动作描写(“戈壁滩多风,麦穗顶着风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在风中,他对着旷野大声地唱,有时会唱到自己泪流满面”)、心理描写(“看到这儿,麦穗哭了。他紧握着信,心想:一定要学成归来”)等手法,多角度多方面地塑造“麦穗”的形象,刻画他的性格,全面详尽地给读者展示了主人公积极进取、富有责任感的形象。(3)①在故事情节上,“麦子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有经常梦见家乡的麦子的,想起了娘,也有梦见麦子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的,和整个故事叙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故事情节结构完整、有层次,又有呼应小说标题的效果。②在塑造人物上,依据原文“跑步时,麦穗想了很多,想起了娘,想起了地里的麦子,也想到自己的梦——麦穗低下头,一块块麦田整整齐齐,像士兵站成的方阵”,作为军人的麦穗梦见了家乡的麦子,想起了娘,表现一个军人温情的一面:重视亲情,心系家园。作为军人的麦穗梦见麦子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表现一个军人奋进的一面:百炼成钢,保家卫国。这样的叙写角度更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立体。③在思想主题上,主人公的梦境紧紧围绕着家乡,围绕着亲人,围绕着军人的成长,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更能够突出表现主人公坚守理想、不忘初心,更能够突出表现主人公重视亲情、奉献边防的家国情怀,使文章主题更丰满,歌颂更明晰。答案:(1)B(2)①采用顺叙,按照“麦穗”成长的时间顺序自然展开,以“麦子梦”为线索,虚实结合不蔓不枝,清晰地展现了主人公由一个普通的山村娃成长为一个优秀戍边战士的过程。②采取全知视角,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麦穗”的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显得客观冷静。③巧妙采用片断组合手法(或蒙太奇手法),将出生起名、人武部报名、长跑唱歌哭泣、梦境等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叙事简洁明快,集中紧凑。④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叙事中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多角度塑造“麦穗”积极进取、富有责任感的形象。(3)①情节上,“麦子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故事情节结构完整;又有呼应小说标题的效果。②人物上,作为军人的麦穗梦见了麦子,表现一个军人温情的一面:重视亲情,心系家园。使人物形象更立体。③主题上,表现了主人公坚守理想、不忘初心与重视亲情、奉献边防的家国情怀,使主题更丰满。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实词的意思,结合语境,判断选项是否准确。(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结合语境,判断选项是否准确。(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4)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等断句标志,也可以利用句子的结构来断句。(5)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解答】(1)D.“畜:蓄养”错误。“而畜素琴一张”意思是“但是收藏有一张素琴”。“蓄”,收藏。故选D。(2)A.第一个“以”,介词,凭借;第二个“以”,介词,因为。B.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动词,担任。C.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D.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代词,代指琴音。故选C。(3)D.“元嘉,皇帝庙号”错误。“元嘉”是年号。元嘉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故选D。(4)本题中,“又不营生业”,“生业”,产业,从事某种产业,是一个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家务悉委之儿仆”,“儿”“仆”共同作“委”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雅咏不辍”是一个主谓短语,也不能断开,排除C。本句译为:陶潜不经营产业,家中的事务全部都交给儿女和奴仆。他从来没有过高兴或愤怒的神色,只是碰到有酒就喝,有时候没有酒,也常常吟咏不停。故选B。(5)B.“因父母死去”说法错误,“以亲老”是因为父母年迈。故选B。(6)①“好”,喜爱;“会意”,感悟;“欣”,高兴。译文为:喜欢读书,却不咬文嚼字,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②“就”,就职,任职;“躬”,亲自;“自资”,自给,自己养活自己;“羸”,瘦弱。译文为:州里又征召(他)为主簿,没有就任,自己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最终得了瘦弱的病。③“妻子”,妻子和孩子(古今异义词);“固”,坚决;“乃”,才。译文为:妻子和孩子坚决请求种植粳米,(他)才让每一顷中的五十亩播种上秫米,五十亩播种了粳米。答案:(1)D(2)C(3)D(4)B(6)B(6)①喜欢读书,却不咬文嚼字,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②州里又征召(他)为主簿,没有就任,自己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最终得了瘦弱的病。③妻子和孩子坚决请求种植粳米,(他)才让每一顷中的五十亩播种上秫米,五十亩播种了粳米。参考译文: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陶潜少年时心怀高远的志向,学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不羁,写文章不受拘束,有自己的风格,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很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利禄。喜欢读书,却不咬文嚼字,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经常喝到。亲朋故旧知道他这种嗜好,有时就置办酒招他去喝,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希望一定要醉。醉以后就回去,一点也不把这事放在。家里四壁空空,也不能遮阳挡雨,粗布短衣破烂补结,常常没有可吃的东西,也很安然自在。经常写文章来自娱,显示自己的志向,不在意自己的得失,以此来度过自己的一生。”陶潜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认为这是实录。因为他父母年迈,家里贫穷,州里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承受祭酒的职务,不久就自行解职回家了。后来州里又聘用他为主簿,没去赴任,决定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终于得了瘦弱的病。后又做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戚朋友说:“只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可以吗?”管事的人听说了,将他改任为彭泽令。陶潜要把他在县里公田全部播种秫谷(高粱,可酿酒),说:“让我常常能喝醉酒就满足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播种粳米,(他)才让每一顷中的五十亩播种秫米,五十亩播种粳米。他向来简朴自矜,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拜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低声下气地服事乡里小人!”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写了《归去来》这篇文章。不久,征召他为著作郎,他没有赴任。陶潜辞绝了州郡官的拜见,他的同乡张野以及随从人羊松龄、宠遵等人有时有了酒邀请他,有时邀请他一起赴别人的酒席,陶潜虽然不认识主人,也欣然顺从,喝得大醉而返回。他不曾访游过什么名胜,所去的仅有田舍以及庐山游观而已。陶潜的亲朋好友有喜欢多事的,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也不推辞。每次喝醉了,就非常舒适快意。陶潜不经营产业,家中的事务全部都交给儿女和奴仆。他从来没有过高兴或愤怒的神色,只是碰到有酒就喝,有时候没有酒,也常常吟咏不停。他曾经说夏日时节安闲无事,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吹来,自己觉得是羲皇时代的人。陶潜生性不懂音律,但是收藏有一张素琴,琴上系弦的绳子和标记都不完整,每当有朋友聚会,他就抚琴应和,说:“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不用弹出弦上音!”陶潜在宋元嘉年间去世,当时六十三岁,所有文集都流行于世。4.【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答题时不能把该句孤立起来解读,要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A.“悲观厌世”理解错误,应是为自己不能得到建功立业的贤才而忧伤,悲苦。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5.【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中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词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词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词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词句。【解答】(1)B.“同时又用鸿雁传书,希望大雁能将自己的愁思带回杜陵”错误。诗歌中是秋天,秋天雁南飞,而不是往北飞,应该是南飞的鸿雁带来杜陵的秋意。(2)从诗歌标题来看,《秋晚登城北门》交代时令、活动,首联“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叙出游地点、时间、景象以及感受,“卷地西风”造成的凄凉景象使人发愁;颔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颈联“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对此发问: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作者搔首不安,愁肠百结,这是为国事而愁;尾联“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横槊赋诗”,借指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很多感慨,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这是为自己不得志而愁。答案:(1)B(2)首联开门见山,通过叙事交代出游地点、时间及感受,点明题旨,“卷地西风”造成的凄凉景象使人发愁。颔联借景抒情,描述远望边地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北雁南归带来了长安杜陵的浓厚秋意,诗人心头涌上的是国土之“愁”。颈联叙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作者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尾联用典,表达对戎马生涯的怀念与对这些已成往事的感慨,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之愁。译文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眼望破碎的山河呵,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呵,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如今,已不再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赏析:这首诗主要是诗人登城所见所想,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是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头两句叙出游地点、时间及感受,点明题旨。第二联抒写自己远望烽火、仰观雁阵所兴起的失地之愁。第三联由失地而想到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遭际。最后一联写自己对“横槊赋诗”往事的追忆和壮志难酬的悲哀痛苦。全诗以诗人之“愁”贯穿全篇,感情激愤,意想沉痛,爱国热情跃然纸上。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就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愁”是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生动形容了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但诗人在登楼前内心已自不欢,只有心怀悲愁的人,外界景物才会引起愁绪。所以与其说是“满眼愁”,勿宁说是“满怀愁”。“满眼愁”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愁”字可以说是诗眼。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这句诗在这里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必会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这恐怕是诗人所愁之一。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作者在此发问: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作者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这一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语出元振稹《唐故捡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后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曾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横槊赋诗”在这里借指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很多感慨。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这首诗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热情跃然纸上。此外,如语言的形象,对仗的工整,也是此篇的艺术特点。6.【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百舸争流粪土当年万户侯(重点字:侯)(2)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重点字:霓)(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重点字:衿)(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重点字:涯)三、语言文字运用(2)7.【分析】(1)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和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本题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2)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应理解词语和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辨析。(3)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应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做到话题一致,注意语意连贯。(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主要语病是语序不当和句子成分赘余,应结合句子具体分析。【解答】(1)应是“怡”,“心旷神怡”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怡”是心情愉快,应用竖心旁。应是“暇”,形容眼前东西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来不及看。“暇”是空闲,和时间有关,应用日字旁。“蠕动”的“蠕”是第二声,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浣衣”的“浣”应读“huàn”,不能读半边,是洗衣服的意思。故选C。(2)“固然”是表示承认某个事实,然后引起下文转折,也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而“当然”意思是应当这样,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语境是如果风景宜人,本来就会觉得心旷神怡,故选“固然”。“妨害”着重于“妨”,蒙受阻碍不能发展或对事物有害,“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实践或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语境是没有人会损害它们,故选“伤害”。“清闲”意思为摆脱工作或摆脱精神集中的状态或事实,“轻闲”意思为轻松闲适。语境是形容态度,故选“轻闲”。“窃窃私语”指两人在一起小声说话,“喁喁絮语”形容说话低声柔和细微。语境是听到人家里的低声细语,故选“喁喁絮语”。故选D。(3)①处,联系前面句子主语是“浣衣女”,为保持一致性,选“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瞌睡的小孩子”更紧凑;②处,联系前一句“河边蹲踞着”,后边与它呼应的应该是“田畦间伫立着”。故选B。(4)原句句子成分赘余,“也常见”的主语是“人”,应删除“见”,排除BC两项。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先“令人怵目惊心”再“想到生死无常”,排除D项。故选A。答案:(1)C(2)D(3)B(4)A8.【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仿写,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注意仿写要求。【解答】从例句主体“小溪”可联想到“野花”“小草”等词语,再联系题干,写一首四行小诗,可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答案:路旁的野花,晨光晚霞中寂静的生长。凄风苦雨也不能影响它舒展身姿,那是因为有匆匆的行客在驻足欣赏。9.【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牙病的健康宣教
- 垂体性闭经的健康宣教
- 孕期水样分泌物的健康宣教
- 《例解决问题》课件
- 武汉大学金融工程学课件-金融工程
- 肾上腺髓质增生的临床护理
- 口渴的临床护理
- 孕期粟丘疹的健康宣教
- 孕产期副乳的健康宣教
- 喉烧灼伤的健康宣教
- EPC项目四优化策划分享
- 2022山东能源集团中级人才库选拔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调研报告范文
- 2023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 2022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含答案)
- 臀位助产术课件
- 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支预算编制
- 2022-2023年共青团应知应会知识题库附答案(新版)
- 车辆维修安全保障措施
- 《道德经》与管理智慧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华侨大学
- 安徽省十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物理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