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之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之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之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之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之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之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4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共15分)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李陀、吴亮、张柠、李云雷、於可训等评论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样,近来纷纷发表了他们的小说新作。“作为一个当代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对个人专业领域之外的事物了解太少,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社会运转体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力的飞扬,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大师。”在评论家李云雷看来,评论家跨界写作小说,尽管仍局限于文学内部,尽管大家不敢奢望成为鲁迅、托尔斯泰那样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但这是一个可贵的尝试。事实上,这群人写小说有改变现有文学生态的雄心,他们认为大部分作家都盯着日常琐事,写家长里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个一“样本”。力图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并非张柠一个人的选择,评论家李陀写《无名指》要处处和现代主义的写作习惯反着来,因为他想“回到十九世纪”,像托尔斯泰那样把现实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让日常生活充满可见、可闻、可以抚摸的质感,且恢复小说“写人物”的传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房伟和出版社签订了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合同。房伟写历史小说,同样有自己的明确诉求,他说正因为很多作家放弃了历史题材的雄心,所以大部分阵地都已让位于网络作家,他想改变这个现状。此外,这些年,作家圈受新历史书写影响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胡编乱造,远离了历史本身,房伟说:“我看中国历史小说越看越不满意,而我自己因为研究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所以我动手一试。”(摘编自《众多批评家写起了小说,是传统的回归,还是图一时热闹?》)材料二:人们把批评家写小说称为“跨界”奇观,这其实包含着某种担忧﹣﹣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实,这种“跨界”的接受差异中隐含着一种“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知。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除了对批评家能不能写小说、能不能写出好小说的质疑之外,也隐含着读者对既有当代文学的不满足。他们实际上是期待批评家能够写出“好”小说。随着社会、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李云雷说:“评论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甚至有可能催生一种独特的文体﹣﹣‘批评家小说’。”他在无意中回应了读者对批评家写小说的这种期待。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这些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时,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的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其实他就是想获得或强化这种文学史视野。对批评家来说,这种视野在写作之前基本上已经获得了。当然,有些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可能会存在“掉书袋”和炫技现象,虽然钱钟书的《围城》也被有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但是这并未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与喜爱。张柠的《三城记》也涉及了很多文学理论,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文学形象当中,不仅没有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加了小说韵味。可见,批评家深厚的理论素养有利于批评家在写小说的时候自觉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也要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因为批评家自身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而且他们在文学界有一定的资源,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不过,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出版家韩敬群说得好:“批评家写小说没有豁免权,读者不会对他们高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无论怎样,还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从根本上来说,批评家的合法性来源于他是普通读者的代表,一旦他出离了这种合法性,他的批评也将失去有效性。批评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个相对专业的文学圈子里为人所知。相关的文学从业者对批评家身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庞大的普通读者群体很少知道他们,且没有必要知道。批评家写出来的作品最终还是要脱离批评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朴素形式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中接受检验。批评家的小说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批评界应该以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相信,那些优秀作品必将会在时间的放大器中发酵出无尽的生命力,嵌入文学史的星空。(摘编自朱永富《批评家写小说,还是要让作品说话》)材料三:批评家写小说经常写成丑闻,可还是忍不住。在这个问题上,我要保持一个“战略模糊”状态,不把话说死。应该说,纯粹的小说对每个批评家都构成一个诱惑。不要说批评家了,不都那样吗?很多相声观众,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也能上去说,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但问题是,都忍不住啊。批评家写小说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当然,永远有例外,也没一个规律说批评家一定写不好小说。(摘编自《在南京三天两夜|李敬泽“看来看去”,又与谁秘密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评论家跨界写小说,是因为不满于现有文学生态,力图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或写真正的历史小说。B.李云雷认为,评论家写小说有很多困难,除了对非专业领域知之较少外,还受文学本身的局限,但仍值得尝试。C.“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识使得人们对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跨界写小说存在着某种担忧。D.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这是小说难写的主要原因,也是读者质疑批评家写小说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房伟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照应了材料二中批评家写小说在生产环节有优势的论点。B.批评家拥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使得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C.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没有先天优势,因为此时他已不再是普通读者的代表,而是一位作家。D.在文学生产、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这三个环节中,批评家写小说的优势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代文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使得读者在对批评家创作小说质疑的同时也充满期待。B.有些批评家写小说爱炫技,但如果对文学理论处理得好,并不影响普通读者对其作品的喜爱。C.文学评论一般是专业人士看的,没有必要像普通作品一样接受普通读者的检验。D.李敬泽认为评论家写小说就像观众上台说相声一样,是件很冒险的事,他不认可这种行为。(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5)你是否看好批评家写小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共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索画柳喜和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那日,小屠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来感谢您!”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家常。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色古香:蟋蟀用工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整幅画面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有些黯然地说:“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说了一句:“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面的构图,念了画幅上配的四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村妇索画的事情。犟黄老说:“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去……”(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介绍了犟黄老的个人情况,突出了他的称呼和特长,也有利于表现犟黄老的性格特点。B.小屠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而来向犟黄老索画,老屠是为儿子能获得领导提拔而来向犟黄老索画,但都遭到了犟黄老的拒绝。C.小说描述了犟黄老为村妇画水墨画的情节,不仅表现了犟黄老高超绝妙的绘画技艺,也突出了犟黄老为人正直,体谅贫弱者,富有人情味。D.村妇不懂欣赏,不满意犟黄老的水墨画作,不理解犟黄老的良苦用心,让犟黄老感到有些失望,这也暗示了这幅画作可能会被卖掉的结局。(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从正面表现犟黄老的形象,同时这段描写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B.小屠、老屠先后来向犟黄老索画,但都遭到了犟黄老的拒绝的情节,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一方面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塑造犟黄老这一人物形象。C.小说多次写犟黄老问索画者“索画何用”,刻画了主人公为人正直的性格特点,为突出小说的主题做了很好的铺垫。D.“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村妇的这句话让犟黄老“心中一沉”,这为下文写画作被卖掉埋下了伏笔。(3)小说以“索画”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4)小说以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结尾,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三)现代诗歌阅读III(本题2小题,共8分)3.(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一九七四年三月(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D.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2)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4.(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十八岁成人后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嗣位指继承君位,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来护儿年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C.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②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送萧处士游黔南白居易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2)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三)默写(8分)6.(8分)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课文内容默写。(1)《沁园春•长沙》中,这两句“,。”在全诗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2)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抒发自己延揽人才、渴望一统天下的句子是:“,。”(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的句子是:“,。”(4)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的精神之天。(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冲锋陷阵指点汀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B.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8.(6分)仿照下面诗歌《短》的第一节的格式,补写第二、第三节的内容。要求句式整齐,语意协调。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灿烂朝阳就已经手握黄昏四、作文(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全国两会上,“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增强学生体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有人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并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会增加学生新的“体育应试”负担;也有人认为,是否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报拟针对“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开设专栏,展开讨论。请你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投稿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之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4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共15分)1.【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含义;其次是要将材料的内容进行整理;最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圈定回答的范围整理出答案。(2)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通读全文,准确把握全文大意;其次要在原文中找到题干中提出的概念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既要对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解,又要联系全文,对概念进行全面的阐释。(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5)本题考查探究非连续性文本中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从四个维度去把握。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探究的范围和角度。其次要紧扣原文,寻找相关线索。要善于发现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特征,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再次,要整体感知,注意抓个性。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文本内容,善于进行个性化解读。最后,客观准确,注意委婉性。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文学作品,探究的开放度受文本事件、主流观点、舆论氛围等因素影响,不能脱离材料作无限度发挥,遣词造句要委婉辩证,全面公正。【解答】(1)A.“力图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材料中张柠、李陀的目的,见材料一“力图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并非张柠一个人的选择,评论家李陀写《无名指》要处处和现代主义的写作习惯反着来”;“写真正的历史小说”是材料中房伟的目的,见材料一“房伟写历史小说”。这些目的都只能代表个体,并不能统一概括全部评论家跨界写小说的目的。B.“李云雷认为……但仍值得尝试”说法错误,材料中李云雷的话意思是,每个人只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之中,不了解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很难产生大师,因此应该尝试“跨界”。他的“跨界”(写小说)仍是在文学领域的范围内,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他并不是在讲跨界的困难。D.“这是小说难写的主要原因”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随着社会、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可知,“随着新媒体和艺术形式等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只是小说越来越难写的原因之一,而非‘小说难写’的主要原因”。(2)D.“在文学的生产……小说的优势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可知,批评家在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这三个环节并非都具有优势,只是在文学生产、传播环节具有优势,在消费环节则不具有;且文中并没有对批评家在这三个方面的优势进行对比。因此不存在“逐步下降的趋势”。(3)D.“不认可这种行为”说法错误,材料三中李敬泽并没有不认可批评家写小说,而是认为很冒险,很多人写不好,经常出“丑闻”;但他也说“要保持一个‘战略模糊’状态,不把话说死”“永远有例外,也没一个规律说批评家一定写不好小说”。可见并没有不认可这件事。只是认为“很冒险”。(4)本题中,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就要从论证结构、论证思路、论证手法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说明。从论证结构来说,材料二采用了并列式论证,分别从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的角度对批评家写小说进行了分析论述,论述了批评家在文学生产、传播环节具有优势,在文学消费环节则不具有优势的状况。从论证思路上来说,材料二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述,首先提出问题“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继后从“文学生产角度”“文学传播和消费角度”进行问题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批评界应该以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从论证手法上来说,材料二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如举例论证“钱钟书的《围城》、张柠的《三城记》”;引用论证“出版家韩敬群说得好……”;比喻论证“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等。(5)本题一方面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个人的“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对有关评论作出有独特见解的评判,是对文本谈讨论研究的变体,考生有一定的自由进行拓展,但必须立足文本内容进行探讨。本题属于开放式问题,回答“看好”或者“不看好”均可。回答“看好”,可根据文本内容,寻找支持自己论点的论证内容,即批评家写小说的优势所在,以及批评家写小说,能带来新的风气,或许能改善文学生态。回答“不看好”,可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出批评家写小说的劣势所在,比如文中提到的缺乏实际经验、易“掉书袋”和炫技等。答案:(1)C(2)D(3)D(4)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述。②采用并列式的论证方式,分别从文学生产、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的角度对批评家写小说进行了分析论述。③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5)示例一:看好。①批评家具有高度的文学自觉性,在小说的生产、传播方面具有优势,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②现在的文学生态令人不满,批评家尝试小说创作,有可能会改善这种状况,给文学带来新的风气。示例二:不看好。①擅长写文学评论不一定擅长实际的小说创作,他们缺乏实际的创作经验,“纸上谈兵”的现象很多。②批评家写小说容易出现“掉书袋”和炫技问题,可能会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共18分)2.【分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理解与鉴赏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3)本题考查小说题目的作用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设置悬念;②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④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⑤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4)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文本结尾的艺术效果的分析。先要明确小说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的技巧、对情节的安排、人物塑造、主题的表达作用及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来回答。【解答】(1)B.“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错,从文章“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以及小屠对老屠所说的话来看,小屠索画的原因应该是“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小屠想得到提拔。故选B。(2)A.“小说开头从正面表现犟黄老的形象”错误,开头部分“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属于侧面描写。故选A。(3)此题标题“索画”从结构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为集中。开头部分“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结尾部分“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从内容看,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通过记叙小屠、老屠父子索画和村妇索画的故事情节,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从人物塑造看,突出人物形象,“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来感谢您!’”写犟黄老对小屠、老屠父子索画和村妇索画的不同态度,使犟黄老这一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从主旨的角度看,突出主题,通过写犟黄老对不同人索画的态度和索画的结局,使主题更为突出。(4)根据前文“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家常。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色古香:蟋蟀用工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此题结尾从内容看,犟黄老因画作被卖感慨自己为村妇作画的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的一番心意付诸东流,为全文增添了感伤的氛围;从结构的角度看,呼应前文情节,“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说了一句:‘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村妇所要求的画一朵花的情节相呼应;从主旨的角度看,点明主题,点出这幅教育人不要忘本、不忘感恩的画才是真正的“花”;从艺术效果的角度看,“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去……”,能够很好地引起读者的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句,留下了更多回味的空间,增强文本无穷的趣味。答案:(1)B(2)A(3)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为集中。②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通过记叙小屠、老屠父子索画和村妇索画的故事情节,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③突出人物形象,写犟黄老对小屠、老屠父子索画和村妇索画的不同态度,使犟黄老这一人物形象更为丰满。④突出主题,通过写犟黄老对不同人索画的态度和索画的结局,使主题更为突出。(4)①犟黄老因画作被卖感慨自己为村妇作画的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的一番心意付诸东流,为全文增添了感伤的氛围。②呼应前文情节,与上面村妇所要求的画一朵花的情节相呼应。③点明主题,点出这幅教育人不要忘本、不忘感恩的画才是真正的“花”。④引起读者的思考,留下了更多回味的空间。(三)现代诗歌阅读III(本题2小题,共8分)3.【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现代诗歌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各选项内容涉及对诗歌的形象、意境、思想情感、语言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读懂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鉴赏现代诗歌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意象,然后要了解诗歌中的意象的文化内涵。诗歌中的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意象的表面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文化意义,最后分析在诗词中具体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解答】(1)D.该诗歌意象是“醉酒”“沸血”“家信”“母亲”,选择这些意象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2)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就要看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之处。长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象,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再分析江水的什么特点能表现愁绪,联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即可推出答案。答案:(1)D(2)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赏析:《乡愁四韵》,台湾诗界泰斗、文化名流、知名学者﹣﹣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名篇。诗歌体裁属于现代诗。全诗内容丰富,感情深厚,直接地抒发了余光中先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4.【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本题在B、D两项各有一处错误,分别为“所”字属上以及“护儿”属上,A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B项“所”字属上后,后面“住白土村”的主语是谁就不清楚;D项“护儿”属上后,“军旅”和“护儿”并列,做“数见”的宾语,也说不通,同时下面“常慨然”句又缺损主语,所以也不妥.C项没有错误,是正确选项.译文为:遇到周国军队平定淮南纔回到家乡.他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都对他礼遇很重.任命他为大都督,统领本乡的士兵.因击破陈将曾永有功,授仪同三司.平定座厘战役,护显立有战功.(2)A项“十八岁成人后举行冠礼”错误,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成人后举行冠礼后才起的.(3)B项“宇文化及要杀来护儿时,炀帝没有设法保护”不符合原文意思.因为来护儿被抓时,炀帝已经被宇文化及杀了,因而不可能再去保护他.原文说到来护儿被捕时,问“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告诉他“现在已经被抓起来了”,所以从原文看,当时炀帝也是不可能设法保护来护儿的.原文为“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4)①“军旅”,战事;“咨怨”,叹息怨恨;“宜”,合适.译文为: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②“肃清”,清除;“遂”,最终;“抱恨泉壤”,抱憾于黄泉之下;“何言”,说什么.译文为: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答案:(1)C(2)A(3)B(4)①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②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参考译文:来护儿,字崇善,护儿还不记事便成了孤儿,后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对他关怀教育,给予他许多慈母般的训诲.年纪虽小,但聪明出众,初次读《诗》,便放下书感叹地说:“大丈夫在世应当如此,一定为国家消灭贼寇以求取功名,怎么能专门从事笔砚一类的事呢?”周围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并感叹他志向的宏大.长大以后,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遇到周国军队平定淮南纔回到家乡.他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都对他礼遇很重.任命他为大都督,统领本乡的士兵.因击破陈将曾永有功,授仪同三司.平定座厘战役,护显立有战功,进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受到文帝的勉励.熳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拽住他的车恋恋不舍,以致几天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过去国家没有安定时,卿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二千石,可以说是兼得其美啊!”大业六年,隋炀帝到江都,对护儿说:“衣锦还乡,这是古人所看重的,卿今天就是这样.”于是赏赐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叫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会同乡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齐到他的住宅,畅饮一整天,朝野上下非常羡慕他.大业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谨显进谏说:“自先王受命以来,将近四十年,轻徭薄赋,户口增加.陛下认为高丽抗逆王命,稍兴征讨,百姓鄙陋无知,容易产生怨叹,在外为盗的人,经常聚结在一起,陛下驾车巡游,我深深担心不适宜.我希望陛下暂留在洛阳休息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叫将帅率军进讨,扫清各路盗贼,上承受圣明谋略,指日便可剿灭.陛下如今去江都,是臣的家乡,臣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醒醒后,变色而起,几天都没让护儿晋见.稍后怒气缓解,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公意既然如此,朕还有什么指望呢?”护儿于是不敢说话.不久,取代宇文述任左翊卫大将军.当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深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拿.护儿说:“陛下现在哪里?”旁边的人说:“如今被拘捕了.”观叹窗、说:“我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肃清凶逆,以致使王室落到此地步,让我抱恨黄泉,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被杀害.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至于出征用兵,谋计特多,每次阅览兵书,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以士兵都愿为他效力.5.【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手法和情感。要根据自己掌握的诗歌基本知识和技能,结合对诗意的理解,逐项认真排查,确定正误。(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一定要找出富有深意的关键词来理解,准确概括作者的情感。【解答】(1)B.“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说法不妥,应该是四海漂泊,思念家乡时,以酒寄情。(2)从诗题“送萧处士游黔南”看本诗是送别诗,一般对友人的依恋都会有。“不醉黔中争去得?”要和友人醉别,体现不舍。“磨围山月正苍苍”是写景,诗歌末句写景可确定手法为以景结情,而这一景象是友人将行的前路,寓意着前路的渺茫,那里环境恶劣,想到如此让我心忧,那么就让我们今天在磨围山伴着苍苍明月,痛饮美酒,不醉不休,作者充满了伤心和悲戚的情绪。答案:(1)B(2)①依恋与不舍。劝即将远行的友人一醉方休,表现了饯别的款款深情,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②关切与担忧。诗歌尾联以景结情,月光朗照,磨围山色苍苍,辽阔无边,暗含对友人前路漫漫、旅途劳顿的关切与担忧。译文:萧处士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喜欢饮酒,四海为家身似浮云,两鬓如霜雪般斑白。你(萧处士)抛去生计主业,喜诗写文;四海漂泊,思念家乡时,以酒寄情。我想到你要离开,奔赴黔南,这让我思念不止,当经过长江巴山时我才能缀以文字。想到你要经过巫山,那里猿声哀鸣,听到此音,让人肝肠寸断。那里环境恶劣,想到如此让我心忧,那么就让我们今天在磨围山伴着苍苍明月,痛饮美酒,不醉不休。赏析:《送萧处士游黔南》是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唐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现已收藏于唐诗宋词之中。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首联照应诗题人物,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颔联写萧处士思恋故园,以酒浇愁。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尾联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不舍。(三)默写(8分)6.【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解答】故答案为:(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重点字:稠)(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重点字:哺)(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潦)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7.【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类型,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然后让考生进行选择,这就要求考生要用好前后的语境,要关注前后句子的主语、句式。(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解答】(1)“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第一处,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在战场上”应该是“冲锋陷阵”。“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第二处,从语境的情感色彩来看,应使用褒义词,应使用“指点江山”。“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第三处,是说人类寄托精神、着落生活的“生命之土”,应使用“安身立命”。“超凡脱俗”即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