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之江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应用(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试想,如果他们为一时之誉而急躁,那就不会有《红楼梦》《史记》等光照千秋的扛(káng)鼎之作了。古往今来,那些留得住的精品力作,哪一个不是远离浮躁、讴心沥血铸就的! B.倡导整本书阅读,是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趋势,阅读容易走向浅尝辄(zhé)止、断章取意的误区。 C.《美的历程》中令人击节称赏之处很多,含英咀(zǔ)华的鉴赏力,要言不烦的概括力,清雅活泼的表达力,无疑都是此书令读者着(zháo)迷的地方。 D.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chéng)明的心,当一颗心在无谓的热闹中变得混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现在网上的知识分享平台鱼龙混杂,”一位网友说:“它们在‘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分享着有失真实的故事。”[乙]显然选享知识的网络业态正遭遇几近相同的困境: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让这些平台越来感像路边的电线杆;日益沉重的营利压力让收费发布成为不可言说的潜视则;内容生产的随意化,让知识分享和使用链条上的很多人大失所望。在众筹与共享并驾齐驱的时代浪潮中,平台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真实性不应背道而行。知识的田野没有边界,生长其中的作物却需要甄别。[丙]每个人都应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用客观、理性的观念培育知识的植株做一个独具慧眼、恪尽职守的劳作者。(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龙混杂B.几近C.营利D.甄别(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B.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了世人一个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倒计时数字,则让人们叹为观止。 C.中央自从下定反腐决心、决定老虎苍蝇一起打后,各级政府官员作风大有改观,但仍有不少贪腐分子不知收敛,依然我行我素。 D.菜鸟网络公布最新数据,截至11月18日,“双11”期间天猫产生的十几亿件包裹中至少有11亿件以上已被及时送达,数量再次全面超越去年。4.(3分)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唐代的王勃,字子安,与同时代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朔”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其体例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列传是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 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艺术作品之一,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5.(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①。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就是说媒的使者。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②。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词怎么写,如何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③。《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6.(6分)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微博”发出的一份倡议。请根据其内容,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告示,张贴在收发室的门口。亲,你的快递又寄到学校来了?君不见,学校收发室现在成了仓库,大包小包堆如山,阿Sir、Miss的信件、文件统统被“埋”没了。听说校长发脾气了﹣﹣晕!收发室的陈叔怒发冲冠﹣﹣酷毙!亲,是不是很过分!从“元旦”开始,把网购的私货寄回家吧,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免费中转站噢!二、现代文阅读(该部分共2大题,共31分。其中实用类文本计3题,共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计4题,共22分。)(一)实用类文本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全国人民的重托,共绘祖国宏伟蓝图。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听他讲述中医药的中国方案。记者:您这次建议把中医药的相关内容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请您谈谈具体方案。张伯礼:重大传染病是人类的大敌。传染病在中医里叫疫病,西医称为传染病。一种新型病毒,很难找到特效药,研究出疫苗也不是短期的事情。中医药辨证论治、多靶整合调节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疗效。非典如此,新冠肺炎也是如此,中医药针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是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13年6月29日修订,该法共九章八十条,其中并未充分体现中医西医并重的原则,未能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在传染病防治体系中,应强调中西医并重,中西医优势互补,中医应具有知情权和全程参与权。所有医务人员均应掌握中医药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应加强全民中医药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同时,中药作为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与数量至关重要。为了防范疫情暴发导致的物资短缺和价格上涨,进而引起恐慌以及防控乏力,应当对具有特殊疗效的中药品种进行国家储备及统一调配。记者:2016年12月25日《中医药法》正式出台,在做人大代表期间,您曾经多次提出中医药立法,这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张伯礼:我6次领衔提出中医药立法议案,多次参加调研,3次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6年12月正式通过《中医药法》,对于依法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走访调研,我们6次修改文本,有10多条重要建议被采纳。当宣布通过的那一刻,我很激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医药法终于修成正果,这也实现了几代中医药人的夙愿,开启了依法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新征程。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医药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关系?张伯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矛盾。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及诊疗技术方法从不曾停止进步,才保障了其历久弥新、学术长青。当前,中医药发展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色。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既要善于从古代经典医籍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科学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偏颇。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承与创新,在坚持中不断发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更好的传承,做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摘编自《专访张伯礼:让<中医药法>落地生根》,《人民周刊》记者屈一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提议将中医药相关内容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原因,张伯礼认为现行的法规未能充分体现中西医并重的原则,未能发挥中医优势。B.张伯礼指出在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中医药针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要加强全民中医药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C.在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张伯礼作为人大代表提出中医药立法议案,并多次调研走访,最终促使《中医药法》正式出台。D.在面对中医药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关系的问题时,张伯礼认为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中医药发展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周刊》从当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人手,针对《中医药法》的落地生根问题与张伯礼进行了深入对话。B.记者作为访谈的问题提出者,针对张伯礼在人代会期间提出的议案,追根溯源,让人们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医药法产生的过程。C.张伯礼作为访谈的对象,面对记者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医的传承与创新问题。D.在本次访谈中,双方都肯定了中医药学在重大传染病中的有效性,并就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3)记者是如何将访谈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文学类文本8.(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叔父的酒店李雪峰(1)中午我刚要下班,妻来电话说叔父不见了。我一听心里直发毛。叔父到这里来治眼疾,人生地不熟的,他视力那么差,街上那么多车,能跑到哪里去呢?(2)叔父是前天被父亲送来的,由于家里农活儿忙,父亲住了一晚就走了,临行嘱咐我:“一定要把你叔的眼睛治好!”叔父40岁才结婚,我们兄妹三个能顺利读小学、念中学、上大学,全靠叔父了。叔父没啥大手艺,就是干活儿不惜力,一直辗转着帮人在建筑队干活儿。叔父原本视力不好,20年前外出打工时,左眼又不幸被钢筋刺瞎了。前些日子父亲说叔父的右眼患了白内障,我赶紧让父亲把他送到城里来医治——一个农村老人,看不见东西怎么行?(3)没办法,我和妻当即各自骑上单车,到附近几条街道去找。饿着肚子在街头晃荡到下午三点,毫无进展的我回到家里,正准备喝口水再出去,客厅的电话响了。对方说自己是秦楚酒店的保安,在酒店发现了一个来历不明的老人,这电话号码是老人想了半天才回忆起来的。我一听,忙问老人是不是眼睛有些看不见?保安不耐烦地答:“眼睛看不见还能溜进酒店,如果视力好,我们这些保安还不得被经理解雇了?”(4)放下电话,我慌忙出门打的直奔秦楚酒店。为了对付可能发生的争执,我边走边约上几位朋友——人多势众嘛,一旦起争执可以解决得顺当些。(5)秦楚酒店在老城区,离我居住的地方挺远。从打的费用估计,至少离家十几里。我想不出,几乎双目失明的叔父是怎么摸到那里去的。(6)急急忙忙赶到时,几个朋友已骑摩托车先到了。我找到保安室,问老人在哪里。一个胖保安打量了我一眼:“看来老兄混得不错呀,怎么能让老头子这样呢?”我说:“老人不就乡下人穿得土了些吗,我让他怎样了?”胖保安不无讥讽地说:“问题是他溜到我们餐厅偷吃客人的剩饭哪!”(7)“偷吃剩饭?”我的脸一下子红了!我怎么也不信保安的话,我知道叔父穷,但他绝对不是贪小便宜的人。年轻时他外出打工回家,上百里山路,为了节省钱,他总是挑着重重的行囊饿着肚子走路。路边什么吃的没有?顺手牵羊搞几个瓜果或拽几颗花生吃,根本不是什么事儿,可叔父没有。他的行囊里还掖着打工时舍不得吃的干馒头和给我们兄妹买的糖果饼干,而他只是一次次喝着路边溪涧里的水回家。多刚强的人哪!(8)我们在酒店一个角落找到了叔父。他满头稀疏白发,蜷身蹲在那里,冷冷的风吹得他紧缩着满是皱褶的脖颈。我埋怨他为啥一个人跑到这里,要搀他站起,他却忽然无声地哭了。他狠狠擂了一拳自己的脑袋:“我给你们出丑了,让娃们陪我丢人了!”(9)我问他是不是吃了餐厅的剩饭,叔父又擂了自己一拳,痛悔地说:“我只吃了半个剩馒头呀。那是别人剩的,我以为不要了……”我蹲在叔父面前,一直到他情绪稍稍稳定,才问:“您老是不是迷路了?”叔父摇摇头:“我年轻时常在这一带干活儿,哪条街道我都熟。我是专门到这里来看这座大楼的。”叔父顿了顿又说:“我这只左眼就是建这座大楼时被钢筋扎瞎的,右眼如今又得了白内障,手术后不知能不能看得见。”(10)我愣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和许多农民工一样,叔父把力气和汗水留在了这里,甚至把他的血和一只眼睛永远留在了这里。而当一幢大楼、一座城市建成后,叔父他们便被城市遗忘了。尽管城市遗忘和冷漠了他们,他们却惦记着这座城市,因为那是他们生命和血汗的一部分。(11)我扶起愧疚的叔父,告诉他:“今天咱们不回家了,晚上就在这里吃最好的饭菜,喝最好的酒,我们陪您将这座大楼好好地走一走看一看!”(12)叔父嘴唇哆嗦着哭了。当晚,我们在秦楚酒店吃饭。经理和许多客人知道了原委,纷纷过来向叔父敬酒。那是叔父吃得最舒心的一顿饭,他在灯红酒绿中笑着,在人们的致意中笑着,我却分明看见,有一串泪水从笑着的叔父的右眼里溢出来。(1)文中两次写到叔父的“哭”,请对其内涵作简要分析。(2)文章第②段与第⑦段各有补叙的文字,这样写有何好处?(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①他满头稀疏白发,蜷身蹲在那里,冷冷的风吹得他紧缩着满是皱褶的脖颈。②我年轻时常在这一带干活儿,哪条街道我都熟。我是专门到这里来看这座大楼的。(4)你认为作者刻画“叔父”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用意?三、古代诗文阅读(该部分共3大题,共35分。其中文言文阅读计5题,共20分;诗词鉴赏计2题,共9分;古诗文默写计3题,共6分)(一)文言文阅读9.(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杏花书屋记[明]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③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③蠖(huò)屈:形容像尺蠖一样的屈曲之形,出自《周易•系辞下》。也用来比喻人不遇时,屈居下位或退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官陟宪使陟:提拔,升迁B.孺公葺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C.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B.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C.公以言事忤天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而人方望其大用某所,而母立于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C.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②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二)诗词鉴赏10.(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双声子[宋]柳永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注]①三吴:说法不一,今采《水经注》之说,指吴兴(吴兴)、吴郡(苏州)、会稽(绍兴)。②姑苏台榭:指姑苏台,在苏州市郊灵岩山。春秋时吴王夫差与西施曾在此游宴作乐。③牢落:稀疏。(1)从词的内容看,词人借的历史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情,意境。(2)试赏析这首词所用的艺术手法。(三)古诗文默写(6分)11.(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青山隔送行,,。(王实甫《长亭送别》)(2),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庄子《逍遥游》)(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5)人固有一死,,,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四、作文(本大题60分)1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战士,火灾现场逆行的消防员,隐姓埋名三十年、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核潜艇的黄旭华,历经失败、砥砺拼搏走至荣耀巅峰的“中国女排”……我们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这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我们喜欢生活的随性之乐,我们不断地制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对以上提及的“心中有我”与“心中无我”,你有怎样的理解与体会?请根据材料及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之江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应用(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试想,如果他们为一时之誉而急躁,那就不会有《红楼梦》《史记》等光照千秋的扛(káng)鼎之作了。古往今来,那些留得住的精品力作,哪一个不是远离浮躁、讴心沥血铸就的! B.倡导整本书阅读,是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趋势,阅读容易走向浅尝辄(zhé)止、断章取意的误区。 C.《美的历程》中令人击节称赏之处很多,含英咀(zǔ)华的鉴赏力,要言不烦的概括力,清雅活泼的表达力,无疑都是此书令读者着(zháo)迷的地方。 D.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chéng)明的心,当一颗心在无谓的热闹中变得混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逐项识别字形和字音正误。【解答】A.“扛鼎之作”中“扛”应读“gāng”,“讴心沥血”中“讴”应为“呕”。B.“断章取意”中“意”应为“义”。C.“含英咀华”中“咀”应读“jǔ”。D.正确。故选:D。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现在网上的知识分享平台鱼龙混杂,”一位网友说:“它们在‘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分享着有失真实的故事。”[乙]显然选享知识的网络业态正遭遇几近相同的困境: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让这些平台越来感像路边的电线杆;日益沉重的营利压力让收费发布成为不可言说的潜视则;内容生产的随意化,让知识分享和使用链条上的很多人大失所望。在众筹与共享并驾齐驱的时代浪潮中,平台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真实性不应背道而行。知识的田野没有边界,生长其中的作物却需要甄别。[丙]每个人都应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用客观、理性的观念培育知识的植株做一个独具慧眼、恪尽职守的劳作者。(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鱼龙混杂B.几近C.营利D.甄别(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A.甲B.乙C.丙【分析】(1)此题考查了词语辨析.(2)此题考查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解答】(1)A.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能用来形容“平台”B.几近:几乎,差不多.C.营利:谋求利润.D.甄别:审查辨别或考核鉴定.故选:A.(2)A“一位网友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后都有他说的话.答案:(1)A(2)A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B.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了世人一个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倒计时数字,则让人们叹为观止。 C.中央自从下定反腐决心、决定老虎苍蝇一起打后,各级政府官员作风大有改观,但仍有不少贪腐分子不知收敛,依然我行我素。 D.菜鸟网络公布最新数据,截至11月18日,“双11”期间天猫产生的十几亿件包裹中至少有11亿件以上已被及时送达,数量再次全面超越去年。【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A.句式杂糅,“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两句式杂糅在一起,改为“靠的是艺术”或“是用艺术来直接表达的”。B.没有语病。C.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中央”,后面又换成了“各级政府官员”,应将“自从”放到句首。D.重复赘余,“至少……以上”语意重复,去掉“至少”或“以上”。故选:B。4.(3分)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唐代的王勃,字子安,与同时代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朔”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其体例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列传是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 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艺术作品之一,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的体裁和内容是否正确。【解答】A.正确。B“‘晦’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说法错误。“晦”应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C.正确。D.正确。故选:B。5.(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①信指使者。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就是说媒的使者。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②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词怎么写,如何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③却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补写句子一定要结合句子所在的语境,也就是要补写的句子上下文进行。【解答】段意:分析古代“书”和“信”的区别。①上句“‘书’指信件”,此处应解释“信”,根据后句“就是说媒的使者”,应是信指使者;②后句“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词怎么写,如何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举例说明本句,此处应是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③“但”与上句“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构成转折,后句“《报任安书》的开头”举例说明本句,应是却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故答案为:①信指使者。②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③却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6.(6分)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微博”发出的一份倡议。请根据其内容,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告示,张贴在收发室的门口。亲,你的快递又寄到学校来了?君不见,学校收发室现在成了仓库,大包小包堆如山,阿Sir、Miss的信件、文件统统被“埋”没了。听说校长发脾气了﹣﹣晕!收发室的陈叔怒发冲冠﹣﹣酷毙!亲,是不是很过分!从“元旦”开始,把网购的私货寄回家吧,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免费中转站噢!【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要注意题干要求“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请同学们自行处理网购物品的告示”,结合对象特点具体分析。【解答】要注意题干要求“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请同学们自行处理网购物品的告示”,对象是学生。语言要得体,根据微博的内容要概括出学校收发室的职能、现状,明确学校提出的时间、要求,语言要通顺。答案:告示各位同学:学校收发室主要负责学校文件、师生信件的收发。同学们的网购物品邮寄到校,已严重影响了收发室的正常运作。从2019年1月1日起,收发室将不再负责接收和保管学生网购邮寄的物品。请同学们自行妥善处理。谢谢配合。学校办公室2019年8月27日二、现代文阅读(该部分共2大题,共31分。其中实用类文本计3题,共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计4题,共22分。)(一)实用类文本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全国人民的重托,共绘祖国宏伟蓝图。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听他讲述中医药的中国方案。记者:您这次建议把中医药的相关内容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请您谈谈具体方案。张伯礼:重大传染病是人类的大敌。传染病在中医里叫疫病,西医称为传染病。一种新型病毒,很难找到特效药,研究出疫苗也不是短期的事情。中医药辨证论治、多靶整合调节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疗效。非典如此,新冠肺炎也是如此,中医药针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是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13年6月29日修订,该法共九章八十条,其中并未充分体现中医西医并重的原则,未能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在传染病防治体系中,应强调中西医并重,中西医优势互补,中医应具有知情权和全程参与权。所有医务人员均应掌握中医药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应加强全民中医药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同时,中药作为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与数量至关重要。为了防范疫情暴发导致的物资短缺和价格上涨,进而引起恐慌以及防控乏力,应当对具有特殊疗效的中药品种进行国家储备及统一调配。记者:2016年12月25日《中医药法》正式出台,在做人大代表期间,您曾经多次提出中医药立法,这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张伯礼:我6次领衔提出中医药立法议案,多次参加调研,3次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6年12月正式通过《中医药法》,对于依法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走访调研,我们6次修改文本,有10多条重要建议被采纳。当宣布通过的那一刻,我很激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医药法终于修成正果,这也实现了几代中医药人的夙愿,开启了依法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新征程。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医药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关系?张伯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矛盾。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及诊疗技术方法从不曾停止进步,才保障了其历久弥新、学术长青。当前,中医药发展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色。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既要善于从古代经典医籍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科学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偏颇。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承与创新,在坚持中不断发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更好的传承,做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摘编自《专访张伯礼:让<中医药法>落地生根》,《人民周刊》记者屈一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关于提议将中医药相关内容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原因,张伯礼认为现行的法规未能充分体现中西医并重的原则,未能发挥中医优势。B.张伯礼指出在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中医药针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要加强全民中医药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C.在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张伯礼作为人大代表提出中医药立法议案,并多次调研走访,最终促使《中医药法》正式出台。D.在面对中医药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关系的问题时,张伯礼认为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中医药发展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人民周刊》从当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人手,针对《中医药法》的落地生根问题与张伯礼进行了深入对话。B.记者作为访谈的问题提出者,针对张伯礼在人代会期间提出的议案,追根溯源,让人们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医药法产生的过程。C.张伯礼作为访谈的对象,面对记者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医的传承与创新问题。D.在本次访谈中,双方都肯定了中医药学在重大传染病中的有效性,并就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3)记者是如何将访谈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解答】(1)C.“在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张伯礼作为人大代表提出中医药立法议案”错误,由原文“我6次领衔提出中医药立法议案,多次参加调研,3次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6年12月正式通过《中医药法》,对于依法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知,中医药立法是之前提出并于2016年出台的,并不是“在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由原文“您这次建议把中医药的相关内容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请您谈谈具体方案”可知,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是提出要将中医药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故选C。(2)D.“双方都肯定了中医药学在重大传染病中的有效性,并就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这次访谈主要是以张伯礼为主表达观点,记者并未表达自己的观点。故选D。(3)由原文“记者:您这次建议把中医药的相关内容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请您谈谈具体方案”和“2016年12月25日《中医药法》正式出台,在做人大代表期间,您曾经多次提出中医药立法,这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可知,记着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对张伯礼的相关提案内容非常熟悉;并围绕中心话题分角度展开,提问环环相扣,针对中医药学的立法过程,有序设问。由原文“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医药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关系”可知,记者抓住话题的现实意义,发挥记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将访谈深入到中医药未来发展方向的层面。答案:(1)C(2)D(3)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对张伯礼的相关提案内容非常熟悉;②围绕中心话题分角度展开:提问环环相扣,针对中医药学的立法过程,有序设问;③抓住话题的现实意义:发挥记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将访谈深入到中医药未来发展方向的层面。(二)文学类文本8.(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叔父的酒店李雪峰(1)中午我刚要下班,妻来电话说叔父不见了。我一听心里直发毛。叔父到这里来治眼疾,人生地不熟的,他视力那么差,街上那么多车,能跑到哪里去呢?(2)叔父是前天被父亲送来的,由于家里农活儿忙,父亲住了一晚就走了,临行嘱咐我:“一定要把你叔的眼睛治好!”叔父40岁才结婚,我们兄妹三个能顺利读小学、念中学、上大学,全靠叔父了。叔父没啥大手艺,就是干活儿不惜力,一直辗转着帮人在建筑队干活儿。叔父原本视力不好,20年前外出打工时,左眼又不幸被钢筋刺瞎了。前些日子父亲说叔父的右眼患了白内障,我赶紧让父亲把他送到城里来医治——一个农村老人,看不见东西怎么行?(3)没办法,我和妻当即各自骑上单车,到附近几条街道去找。饿着肚子在街头晃荡到下午三点,毫无进展的我回到家里,正准备喝口水再出去,客厅的电话响了。对方说自己是秦楚酒店的保安,在酒店发现了一个来历不明的老人,这电话号码是老人想了半天才回忆起来的。我一听,忙问老人是不是眼睛有些看不见?保安不耐烦地答:“眼睛看不见还能溜进酒店,如果视力好,我们这些保安还不得被经理解雇了?”(4)放下电话,我慌忙出门打的直奔秦楚酒店。为了对付可能发生的争执,我边走边约上几位朋友——人多势众嘛,一旦起争执可以解决得顺当些。(5)秦楚酒店在老城区,离我居住的地方挺远。从打的费用估计,至少离家十几里。我想不出,几乎双目失明的叔父是怎么摸到那里去的。(6)急急忙忙赶到时,几个朋友已骑摩托车先到了。我找到保安室,问老人在哪里。一个胖保安打量了我一眼:“看来老兄混得不错呀,怎么能让老头子这样呢?”我说:“老人不就乡下人穿得土了些吗,我让他怎样了?”胖保安不无讥讽地说:“问题是他溜到我们餐厅偷吃客人的剩饭哪!”(7)“偷吃剩饭?”我的脸一下子红了!我怎么也不信保安的话,我知道叔父穷,但他绝对不是贪小便宜的人。年轻时他外出打工回家,上百里山路,为了节省钱,他总是挑着重重的行囊饿着肚子走路。路边什么吃的没有?顺手牵羊搞几个瓜果或拽几颗花生吃,根本不是什么事儿,可叔父没有。他的行囊里还掖着打工时舍不得吃的干馒头和给我们兄妹买的糖果饼干,而他只是一次次喝着路边溪涧里的水回家。多刚强的人哪!(8)我们在酒店一个角落找到了叔父。他满头稀疏白发,蜷身蹲在那里,冷冷的风吹得他紧缩着满是皱褶的脖颈。我埋怨他为啥一个人跑到这里,要搀他站起,他却忽然无声地哭了。他狠狠擂了一拳自己的脑袋:“我给你们出丑了,让娃们陪我丢人了!”(9)我问他是不是吃了餐厅的剩饭,叔父又擂了自己一拳,痛悔地说:“我只吃了半个剩馒头呀。那是别人剩的,我以为不要了……”我蹲在叔父面前,一直到他情绪稍稍稳定,才问:“您老是不是迷路了?”叔父摇摇头:“我年轻时常在这一带干活儿,哪条街道我都熟。我是专门到这里来看这座大楼的。”叔父顿了顿又说:“我这只左眼就是建这座大楼时被钢筋扎瞎的,右眼如今又得了白内障,手术后不知能不能看得见。”(10)我愣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和许多农民工一样,叔父把力气和汗水留在了这里,甚至把他的血和一只眼睛永远留在了这里。而当一幢大楼、一座城市建成后,叔父他们便被城市遗忘了。尽管城市遗忘和冷漠了他们,他们却惦记着这座城市,因为那是他们生命和血汗的一部分。(11)我扶起愧疚的叔父,告诉他:“今天咱们不回家了,晚上就在这里吃最好的饭菜,喝最好的酒,我们陪您将这座大楼好好地走一走看一看!”(12)叔父嘴唇哆嗦着哭了。当晚,我们在秦楚酒店吃饭。经理和许多客人知道了原委,纷纷过来向叔父敬酒。那是叔父吃得最舒心的一顿饭,他在灯红酒绿中笑着,在人们的致意中笑着,我却分明看见,有一串泪水从笑着的叔父的右眼里溢出来。(1)文中两次写到叔父的“哭”,请对其内涵作简要分析。(2)文章第②段与第⑦段各有补叙的文字,这样写有何好处?(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①他满头稀疏白发,蜷身蹲在那里,冷冷的风吹得他紧缩着满是皱褶的脖颈。②我年轻时常在这一带干活儿,哪条街道我都熟。我是专门到这里来看这座大楼的。(4)你认为作者刻画“叔父”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用意?【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词语所在语境分析。(2)本题考查补叙的作用。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从文中找出补叙的内容,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赏析能力。对句子(语段)的理解,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其使用的表达技巧,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主旨、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解答】(1)第一次,“他却忽然无声地哭了。他狠狠擂了一拳自己的脑袋:‘我给你们出丑了,让娃们陪我丢人了!’”,再结合“我年轻时常在这一带干活儿,哪条街道我都熟。我是专门到这里来看这座大楼的”可知,第一次“哭”是内疚自责的哭,是委屈的哭。第二次,“叔父嘴唇哆嗦着哭了”“今天咱们不回家了,晚上就在这里吃最好的饭菜,喝最好的酒,我们陪您将这座大楼好好地走一走看一看”“有一串泪水从笑着的叔父的右眼里溢出来”,据此可知,第二次“哭”是满足的哭、高兴的哭。(2)第②段补叙的内容为“叔父40岁才结婚,我们兄妹三个能顺利读小学、念中学、上大学,全靠叔父了。叔父没啥大手艺,就是干活儿不惜力,一直辗转着帮人在建筑队干活儿。叔父原本视力不好,20年前外出打工时,左眼又不幸被钢筋刺瞎了。前些日子父亲说叔父的右眼患了白内障”,这为下文写叔父去探寻自己因建造大楼而被钢筋扎瞎左眼的秦楚酒店伏笔。第⑦段补叙的内容为“年轻时他外出打工回家,上百里山路,为了节省钱,他总是挑着重重的行囊饿着肚子走路。路边什么吃的没有?顺手牵羊搞几个瓜果或拽几颗花生吃,根本不是什么事儿,可叔父没有。他的行囊里还掖着打工时舍不得吃的干馒头和给我们兄妹买的糖果饼干,而他只是一次次喝着路边溪涧里的水回家”,主要是突出叔父的“刚强”。(3)①“满头稀疏白发”“满是皱褶的脖颈”,是外貌描写;“蜷身蹲在那里”“紧缩着”,是神态描写。这些刻画出了叔父的形象。再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冷冷的风”喻指现实中年老后的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处境。②这一句是叔父说的话,是语言描写。结合前文“秦楚酒店在老城区,离我居住的地方挺远。从打的费用估计,至少离家十几里。我想不出,几乎双目失明的叔父是怎么摸到那里去的”可知,这一句点明有眼疾的叔父能跑到那么远到这座大楼来的原因。“我是专门到这里来看这座大楼的”,表现出叔父,却始终惦念着被自己和农民工兄弟亲手建造的城市大厦。(4)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叔父”这一人物形象的代表性,从文中“和许多农民工一样”可知,叔父是“农民工”的代表,叔父的遭遇也就是“农民工”的遭遇。在此基础上,联系文中有关“叔父”的信息:“和许多农民工一样,叔父把力气和汗水留在了这里,甚至把他的血和一只眼睛永远留在了这里。而当一幢大楼、一座城市建成后,叔父他们便被城市遗忘了。尽管城市遗忘和冷漠了他们,他们却惦记着这座城市,因为那是他们生命和血汗的一部分”。“年轻时他外出打工回家,上百里山路,为了节省钱,他总是挑着重重的行囊饿着肚子走路。路边什么吃的没有?顺手牵羊搞几个瓜果或拽几颗花生吃,根本不是什么事儿,可叔父没有。他的行囊里还掖着打工时舍不得吃的干馒头和给我们兄妹买的糖果饼干,而他只是一次次喝着路边溪涧里的水回家”。“经理和许多客人知道了原委,纷纷过来向叔父敬酒。那是叔父吃得最舒心的一顿饭,他在灯红酒绿中笑着,在人们的致意中笑着,我却分明看见,有一串泪水从笑着的叔父的右眼里溢出来”。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作答即可。答案:(1)前后两次“哭”,其内涵不相同。第一次“哭”是无声地哭。①叔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让侄子出丑丢人,从而感到内疚自责。②叔父想不到自己早已被自己和农民工兄弟亲手建造的城市大厦给遗忘,感到无比委屈。第二次“哭”是哆嗦着哭。①因侄儿决定让他能在眼疾手术前在秦楚酒店这座自己和工友亲手建造的大厦里好好享受一晚,而感到由衷的高兴。②联系后面“一串泪水从笑着的叔父的右眼里溢出来”,叔父因感受到“我”及其他城里人对自己的理解而感到舒心。(2)第②段补叙,交代了叔父与“我家”的关系,及其来城里治疗眼疾的前因后果,为下文写叔父去探寻自己因建造大楼而被钢筋扎瞎左眼的秦楚酒店伏笔。第⑦段补叙,写到叔父年轻时外出打工回家的几个细节,写出了叔父性格中刚强的特征;叔父虽穷,但绝不是一个贪小便宜者,他吃“半个剩馒头”,只是农民工节俭的秉性使然。(3)①外貌神态描写,刻画出被城市遗忘和冷落了的农民工形象特征—一不仅老弱,而且内心无限酸楚;“冷冷的风”,其实喻指现实中年老后的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处境。②语言描写,点明有眼疾的叔父能跑到那么远到这座大楼来的原因:同时说明繁华的城市可以遗忘和冷落它们的建造者,但作为把青春、汗水、血泪都留在这里的农民工代表一一叔父,却始终惦念着它。(4)①作者刻画的“叔父”形象,其实是当代中国第一代农民工的集体写照,他们勤劳、朴实、节俭,对家人富有爱心,对社会富有责任感。②像叔父那样的农民工,尽管不为城市所记得,但他们依然怀念着自己为之付出热血浇铸而成的城市,一有机会,就怀想,就实地探访,内心不免骄傲,如同艺术家珍视自己的作品那样。③作为第一代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后,到了年老,还是不能为富裕繁华的城市所接纳,将不得不回归农村,面对与城市人不一样的晚景。④作者通过“叔父”这一人物的遭遇,呼吁社会不要蔑视为之付出血汗的农民工兄弟,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希望对他们多些关注,多份尊重。三、古代诗文阅读(该部分共3大题,共35分。其中文言文阅读计5题,共20分;诗词鉴赏计2题,共9分;古诗文默写计3题,共6分)(一)文言文阅读9.(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杏花书屋记[明]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③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③蠖(huò)屈:形容像尺蠖一样的屈曲之形,出自《周易•系辞下》。也用来比喻人不遇时,屈居下位或退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起官陟宪使陟:提拔,升迁B.孺公葺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C.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B.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C.公以言事忤天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而人方望其大用某所,而母立于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A.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C.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②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能力。回答此类题,一方面要将课本中的内容迁移到题中来,一方面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分析。(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D.句意: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2)A.第一个“为”,动词,担任;第二个“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呢。B.第一个“乃”,于是,就;第二个“乃”,才。C.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D.第一个“而”,表转折,却;第二个“而”,你的。第二人称代词。故选C。(3)A.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相反。由“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几句可知,显赫富贵的人后代已经沦落到不知所踪了,但孺允兄家的后代却很优秀。(4)“古昔君子”是“爱其国家”的主语,中间可断开;“国家”是“爱”的宾语,故在“国家”后断开。“而已”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犹”往往用于句子开头,前面断开;“其世世享德”“宣力于无穷也”都是“冀”的宾语,两个宾语之间存在并列关系,其间断开。“也”字句末语气词,在其后面断开。故可断句为: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句子翻译为: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5)①名:命名;以:用来(表目的);志:记录。句子翻译为: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用来记录我昔日的梦。②去:离开;向之:以前;后:后代。句子翻译为: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答案:(1)D(2)C(3)A(4)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5)①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用来记录我昔日的梦。②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参考译文: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靖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陟宪使,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用来记录我昔日的梦。”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的生活。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当年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中第,常常以梦见杏花为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用科举功名来希望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盐,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孺允兄弟虽在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本家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可以凭着这知道受到了《诗》《书》恩泽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二)诗词鉴赏10.(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双声子[宋]柳永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注]①三吴:说法不一,今采《水经注》之说,指吴兴(吴兴)、吴郡(苏州)、会稽(绍兴)。②姑苏台榭:指姑苏台,在苏州市郊灵岩山。春秋时吴王夫差与西施曾在此游宴作乐。③牢落:稀疏。(1)从词的内容看,词人借吴越争霸的历史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情,意境苍凉浑厚。(2)试赏析这首词所用的艺术手法。【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诗歌意境的理解分析;抓住关键词分析历史典故,并借由意象景物特点,用四字短语概括意境;(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理解诗歌大意,抓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进行赏析;【解答】(1)从“夫差旧国”“翻输范蠡扁舟”两句,可知词作写的是吴越争霸的历史往事,结合所描写的景物“晚天萧索”“江山如画,云涛烟浪”“斜阳暮草茫茫”及抒发的情感“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可推知是“苍凉浑厚”的意境。(2)用典,诗人用“夫差旧国”“麋鹿游姑苏台比喻亡国”“翻输范蠡扁舟”等典故,回顾吴越争霸历史,抒发怀古幽情;“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则进行今昔对比,昔日繁盛而今只剩荒凉;下片追忆春秋吴越争霸的旧事,抒发了深沉的历史兴亡慨叹。“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越争霸,堂堂夫差空有运筹之志,却不知审时度势,图王争霸无止无休,最终招致了亡国之灾;同时整首词描写““晚天萧索”“牢落暮霭””“徒有荒丘”“斜阳暮草茫茫”等景物,把苍凉的历史感观融入景物描写中,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译文:傍晚的江边,十分寂寞,我像折断了的蓬草,到处飘飞,如今兴致一来,又乘船向东游荡。夜雾初散,三吴地区的风景历历在目,苏州一带的亭台楼榭稀疏零落,远不及以前漂亮。这往昔属于夫差的国土,芳香馥郁的花径都湮没了,空自留下座座荒凉的小山岗。繁华的景象已经看不见,只听见麋鹿呦呦地叫嚷。怀想当年,夫差徒然运筹帷幄,不停指挥战斗,为的是称霸逞强。江山似图画那样美丽,天空云涛滚,江中水波茫茫,但威风凛凛的他,还不如坐着小船远游的范蠡。细细研读以前的图书、历史,当时的风云、成败只能使人嗟叹神伤。夕阳斜照着无边的野革。就像那永不消逝的愁情,一片怆廉。赏析:上片写景,叙述三吴美好的自然风光,引发出怀古伤今之思。“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薄暮的天空散发着萧索的凉意,我像无根之飞蓬浪迹天涯,乘兴驾舟东游。开篇点出了东游的时间背景。“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因西南有姑苏山,有姑苏台建于其上而得名。三吴的风景,姑苏的亭台,全都笼罩在沉沉的暮色中。“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当年的御阶宫道已被乱石衰草所埋没,昔日的繁华景象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一片麋鹿哀鸣的荒凉山丘。“麋鹿呦呦”,据《史记•淮南王传》载:“王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帐然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后人以麋鹿游姑苏台比喻亡国。此处开启下片,引发了柳永词鉴赏词人的怀古之思。下片追忆春秋吴越争霸的旧事,抒发了深沉的历史兴亡慨叹。“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据《史记》载:“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报姑苏也。”想当年,吴越争霸,堂堂夫差空有运筹之志,却不知审时度势,图王争霸无止无休,最终招致了亡国之灾。越败姑苏之后,对吴称臣。吴王刚愎自用,不听伍子胥劝谏放虎归山,将越王勾践君臣放归越国,给自己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之后又频频兴师北伐,与齐、晋等北方诸侯强国争霸,劳民伤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认清国情》课件
- 子宫角妊娠的健康宣教
- 头皮毛囊炎的临床护理
- 《教你门窗工程预算》课件
-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第6章
- 《Java程序设计及移动APP开发》课件-第09章
- 粉刺的临床护理
- 痱子的临床护理
- JJF(陕) 092-2022 医用电动颈腰椎牵引治疗仪校准规范
- 白油检测报告
-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健康评估培训
- 体育教研组老师工作总结
-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企业安全隐患排查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数学试卷
- 2024北京海淀区初三(上)期末英语试卷和答案
- 北师大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综合练习
- 《防火防爆》课件
- 《地籍调查项目》课件
- 手持电动工具安全专项培训
- 冷库装修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