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9分)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元素”不应流于表面陈之琪①“中国元素”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价值,电影也便缺少了使人思考品味中华文化魅力的动力。②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中国元素”怎么呈现,是文艺创作者们面对的一大课题。③最近,电影《大鱼海棠》火热上映,它凭借细腻的制作与唯美真挚的情感表达,受到不少观众好评——为了报恩而牺牲自己的椿、默默守护在心爱之人身边的湫、拯救鱼儿且不悔于此的鲲……人间最真挚美好的感情就这样集中在一起,成就一片纯净的乐土。④仔细观察发现,这部电影借用了不少外国作品的原型。在我看来,取材最多处来自宫崎骏的系列动画电影——撑船的“三手怪”,神似《千与千寻》中的“萝卜神”,为灵婆抬轿的猫,类似《猫的报恩》中猫的原型,夜晚整个建筑群灯火通明之景则与《千与千寻》中的一景非常相似……借用外国艺术表现手法无可厚非,但同时不能缺少对“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更不能在汲取借鉴中迷失了自己。⑤不能说这部电影没有融入“中国元素”,可圈可点之处也不少。比如,在选择影片发生的场景时,导演梁旋和张春多次走访福建的“客家土楼”,并最终将其运用到电影里。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椿的抽屉中各种中国的特色物件、湫家中的装饰物“葫芦马勺”以及片中人物源自古籍的姓名。这些确实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但也仅限于告诉观众,我们是有这些东西的。“中国元素”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价值,电影也便缺少了使人思考品味中华文化魅力的动力。⑥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一些外国电影反而有独到之处,比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这部电影以赫敏的讲述为旁白,以中国特色的皮影作为表现形式,生动地将“死亡圣器”的故事讲给观众。在影片昏沉阴暗的主色调中突然增添了一抹亮色,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同时也令人感受到皮影的魅力。相比于真人演绎,做成皮影的效果更加生动,亦可以抬升整部电影的格调。这样的融入“中国元素”,是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而不是因为这个地方“可以用”,才使用了这样的表现形式。⑦如果说文艺作品是一架庞大的机器,“中国元素”则应该在其中扮演“齿轮”的角色,而非成为机器的“喷彩”。若只在机器表面做文章,则会让观众产生缺乏内涵之感,而这种内涵的缺失是情节的跌宕起伏所无法补足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那些隐藏在中国版图各个角落的中华文化的认知自然强于多数外国人,我们需要的只是取舍它们的“慧眼”,正如韩愈在《马说》里讲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⑧“中国元素”便是一匹不好驾驭的好马,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重要的部分在其精髓,而非外在的表现形式。为了驾驭这匹“烈马”,“缰绳”亦可以源自外国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法,以使“中国元素”更加完美地展现出“千里马”之力。如此,不仅是观众,甚至创作者本人,都能在理解中华文化上获得提升。然而不可以忘记的是,“缰绳”终究只是“缰绳”,若是以“缰绳”为主、“千里马”为辅,大约结局只能使其“不以千里称也”了。因此,选好“缰绳”,驾轻就熟地使“千里马”奔向世界,是我们应当致力的。摘自《京华时报》(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大鱼海棠》融入“中国元素”的一项是A.福建的“客家土楼”B.装饰物“葫芦马勺”C.皮影D.源自古籍的姓名(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我们的艺术作品中,呈现“中国元素”时可以借鉴外国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法,但不能在汲取借鉴中迷失了自己。B.《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借用了不少外国作品的原型,而“中国元素”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价值。C.若只在文艺作品表面做文章,则会让观众产生缺乏内涵之感,而这种内涵的缺失是情节的跌宕起伏所无法补足的。D.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外国电影更有独到之处,比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这部电影就以中国特色的皮影作为表现形式,生动地将“死亡圣器”的故事讲给观众。(3)第⑦段“如果说文艺作品是一架庞大的机器,中国元素则应该在其中扮演‘齿轮’的角色,而非成为机器的‘喷彩’。”你是如何理解的?2.(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孩子们醒了孩子们终于睁开眼睛。大火还没有烧进图书室,但已将桔红色的光投到天花板上。孩子们没有见过这种曙光,瞧着它。若尔热特在凝视。大火展示了全部绚丽的光彩。奇形怪状的烟中出现了黑蛇和红龙,其黑色和红色都十分壮观。长长的火星飞溅到远处,划破黑暗,像慧星在相互追逐搏斗。火是慷慨无度的,它将大量的珠宝随风播撒,看来人们把炭火比作钻石不无道理。三层楼的墙上出现了裂缝,大火从裂缝中将一串串宝石洒向沟壑。顶楼上的那几堆稻草和燕麦燃烧起来,开始像金色的雪崩一样从窗口泻下,燕麦成了紫晶,稻草成了红宝石。“好看!”若尔热特说。他们三人都坐了起来。“呵!”母亲喊道,“他们醒了!”勒内•让站了起来,接着胖阿兰站了起来,接着若尔热特也站了起来。勒内•让伸伸胳膊,朝窗口走去,说道:“我热。”“我热。”若尔热特也学着说。母亲呼唤他们:“我的孩子们!勒内!阿兰!若尔热特!”孩子们朝四周看看,想弄明白。有些事情使大人们惊吓,却使孩童感到好奇。凡事都感到惊奇的人是很少被吓坏的。无知包含无畏。孩童与地狱无缘,因此看到地狱也会赞赏它。母亲又呼道:“勒内!阿兰!若尔热特!”勒内•让转过头来,呼声将他从漫不经心的状态中唤醒。孩童记性不好,但回忆起来却很迅速。全部往事在他们看来都是昨天。勒内•让看到了母亲,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他周围有这么多奇怪的事,他模糊感到需要支持,便喊道:“妈妈!”“妈妈!”胖阿兰喊道。“妈妈!”若尔热特喊道。她还伸出那双小手臂。母亲已经攀着荆棘滚进沟里。她披头散发,身上被刺伤,流着鲜血。西穆尔丹和盖尚都在沟里,像塔里的戈万一样束手无策。士兵们无能为力,绝望地围在他们身边。炙热难忍,但是谁也感觉不到。大家关注的是陡直的桥、高高的桥拱、高高的楼层和无法接近的窗户,大家想的是必须立即行动。要爬三层楼是不可能的。满头大汗、浑身是血的拉杜跑了过来,他受了伤,肩上挨了一刀,一只耳朵被打掉了。他便开始攀登那座桥,他用指甲抠住石头往上爬了不一会,徒劳无功。石墙很光滑,没有裂缝,没有凸突的地方,墙缝抹得很平,像新墙一样,因此拉杜跌了下来。大火还在继续,令人畏惧。人们看见在烧得通红的窗口有三个金发脑袋。拉杜对天挥挥拳头,仿佛在用眼光寻找什么人,说道:“这叫行善吗,老天!”母亲跪着亲吻桥拱,一面呼喊道:“发发慈悲吧!”大火的噼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只听见孩子们在喊叫:妈妈!妈妈!人们恐慌万状。突然间,在与孩子们相邻的另一扇窗口,在大火的朱红色底幕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人影。所有的头都抬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凝住了。一个男人站在楼上,站在图书室里,烈火之中。他的身影在火焰中发黑,但是满头白发。人们认出这是德•朗特纳克侯爵。他消失了,不久后又出现。这位可怕的老人在窗口摆弄一个很长的梯子,这就是放在图书室里的救火梯。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拉杜站在下面,惊喜万分,伸手接过梯子,紧紧抓住它,喊道:“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说:“国王万岁!”拉杜低声说:“你愿意怎么喊都行,胡说八道也可以,反正你就是仁慈的天主。”梯子放好了。燃烧的大厅和地面建立了联系。二十个人跑了过来,拉杜一马当先,他们很快便从上到下站到了梯子上,背靠着梯级,像是上下传递石头的泥瓦工。这是木梯上的人梯。拉杜站在梯头,挨近窗口,面向大火。分散在欧五南地和斜坡上的军队惊喜交加,涌向高原、沟壑和塔顶平台。侯爵再次消失,然后再次出现,手里抱着一个孩子。掌声雷动。这孩子是侯爵随手抱起的,他是胖阿兰。胖阿兰喊道:“我怕。”侯爵将胖阿兰递给拉杜,拉杜又递给身后下方的士兵,士兵又递给另一位士兵。害怕地叫嚷的阿兰就这样被传递下来,一直传到梯底,与此同时,侯爵又消失了一会儿,然后将勒内•让抱到窗前,勒内•让又哭又闹,当他从侯爵手中转到拉杜手中时,他还打了拉杜几下。侯爵又返回烈焰腾腾的大厅。若尔热特一个人呆在那里,他朝她走过去,她微笑着。这个铁石心肠的人感到眼睛湿润,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若尔热特。”她说。他将她抱在怀中,她仍然微笑。当他把孩子交给拉杜时,他那如此高傲、如此隐秘的心灵竟被天真无邪的孩子迷住了,他亲吻了她。“这是那个小姑娘!”士兵们说。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依然在向对他们微笑。母亲站在梯子下面,面对意外的惊喜如痴如醉,因为她从地狱跃进了天堂。过度的快乐会损伤心灵。她伸开双臂,先抱住胖阿兰,再抱住勒内•让,最后拖住若尔热特,她狂热地亲吻他们,接着便大笑起来,晕倒在地。响起了高呼声:“都得救了!”确实,都得救了,但老人除外。但谁也没有想到他,甚至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仿佛在给大火一点时间来决定去留。接着他便不慌不忙地、慢慢吞吞地、高傲地跨过窗栏,头也不回地直立在梯子上,背靠梯级,面对深渊,背靠大火,像威严的幽灵一样默默走下楼梯。梯上的人们赶紧下来,在场的人都不寒而栗,面对这个自天而降的人仿佛面对异象一样,感到一种神圣的恐惧,纷纷后退。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人们在黑暗里惊恐地盯着他。他每走近一步,就似乎又高大一分,梯子在他死亡的脚步下颤抖,发出响声,仿佛是骑士的石像再次进入坟墓。当侯爵走下最后一个梯级,踩上地面时,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衣领。他转过身来。“我逮捕你。”西穆尔丹说。“我同意。”朗特纳克说。【注】本文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有删节。《九三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小说围绕封建势力旺岱、叛军首领朗特纳克、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西穆尔丹等人物,生动地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生死斗争的历史画卷。(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朗特纳克把梯子滑到沟底时,拉杜呼喊“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国王万岁”,拉杜的低声回应展现了拉杜内心的焦急,“反正”一词表现出拉杜在危难面前的无原则。B.当三个孩子被救后,作者对站在梯子下的母亲运用了一系列的心理、神态和动作描写,刻画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C.当侯爵第三次返回火场去救若尔热特时,作者反复描写了小姑娘的微笑,表明了孩子的纯真无邪,暗示战争背景下人性的苏醒。D.小说以朗特纳克侯爵挽救了三个孩子的性命,自己却被西穆尔丹逮捕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起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3)这篇小说场面描写形象生动,细腻真切,请举例简要分析其特点与作用。(4)有人建议把标题改成“魔鬼心里的上帝”?你认为能不能改,说明你的理由。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3.(23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五石之瓠》)乙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节选自《庄子•山木》有删改)(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C.舍于故人之家舍:寄宿D.弟子志之志:志向(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剖之以为瓢以不材得终其天年B.聚族而谋曰命竖子杀雁而烹之C.则瓠落无所容无所可用D.其坚不能自举也其唯道德之乡乎(4)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请买其方百金C.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达,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B.本文借助“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价值不一样。C.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庄子看来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D.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②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4.(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九日寄秦觏陈师道①(宋)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②丛祠欲暮鸦。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③?【注】①陈师道(1053—1102),此诗为宋哲宗元祜二年(1087)赴任途中所作。秦觏,字少章,秦观的弟弟,即文中的淮海少年,作者的好友。②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③“落乌纱”:孟嘉是大将军桓温的参军,重九节与桓温同游龙山,风吹落帽,桓温命孙盛写文章嘲弄孟嘉,孟嘉立刻写了一文回敬,两篇文章都写得很好。(1)本诗诗人心绪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5.(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3)《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句子是:,。(4)《老子》中体现了重视积累、积少成多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强调只要国际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世界各国人民就一定能够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正是一次次齐心协力、携手前行,人类社会才一次次战胜重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更需要维护多边主义,更需要坚持国际公正和道义。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孤岛自我封闭,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面对人类的各种挑战,任何自私自利、嫁祸他人、、混淆黑白的做法,不仅会对本国和本国人民造成伤害,而且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伤害。国际社会应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建更加繁荣美好世界。(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明哲保身秉持休戚相关不明是非B.独善其身秉持休戚与共颠倒是非C.独善其身秉承休戚相关不明是非D.明哲保身秉承休戚与共颠倒是非(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述不准确,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孤岛自我封闭,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B.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C.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D.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面对人类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和坚持国际公正和道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7.(4分)归谬法是指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法。即对一错误论题不直接否定,而是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然后据此推论出荒谬的结果,由结果的荒谬推出该论题的荒谬。仿照下面的示例,请用归谬法展现售货员反驳年轻人的话的逻辑。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在某个小型的商场中,一位年轻人买了香烟后就随手点着抽了起来,售货员劝阻他。年轻人说:“不让抽,你们干吗要卖香烟啊!”售货员轻轻一笑,说:“我们这也卖洗澡盆。”年轻人听了这句话,很尴尬地掐灭了香烟。例句: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8.(6分)阅读表格,在空格处填写作者和书名,并在三部作品的开头中任选一个(标出序号),写一段点评,不少于50字。作者书名开头海明威①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84天,一条鱼也没逮住。加缪《局外人》②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傲慢与偏见》③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开头点评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长津湖战役烈士宋阿毛留下的一张卡片上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材料二:2021年在14亿人民的期盼下,经过1028天的艰苦斗争,孟晚舟女士终于回到祖国,她深情地说:“我想感谢我的祖国和祖国人民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走到今天最大的支柱。”“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9分)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元素”不应流于表面陈之琪①“中国元素”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价值,电影也便缺少了使人思考品味中华文化魅力的动力。②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中国元素”怎么呈现,是文艺创作者们面对的一大课题。③最近,电影《大鱼海棠》火热上映,它凭借细腻的制作与唯美真挚的情感表达,受到不少观众好评——为了报恩而牺牲自己的椿、默默守护在心爱之人身边的湫、拯救鱼儿且不悔于此的鲲……人间最真挚美好的感情就这样集中在一起,成就一片纯净的乐土。④仔细观察发现,这部电影借用了不少外国作品的原型。在我看来,取材最多处来自宫崎骏的系列动画电影——撑船的“三手怪”,神似《千与千寻》中的“萝卜神”,为灵婆抬轿的猫,类似《猫的报恩》中猫的原型,夜晚整个建筑群灯火通明之景则与《千与千寻》中的一景非常相似……借用外国艺术表现手法无可厚非,但同时不能缺少对“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更不能在汲取借鉴中迷失了自己。⑤不能说这部电影没有融入“中国元素”,可圈可点之处也不少。比如,在选择影片发生的场景时,导演梁旋和张春多次走访福建的“客家土楼”,并最终将其运用到电影里。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椿的抽屉中各种中国的特色物件、湫家中的装饰物“葫芦马勺”以及片中人物源自古籍的姓名。这些确实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但也仅限于告诉观众,我们是有这些东西的。“中国元素”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价值,电影也便缺少了使人思考品味中华文化魅力的动力。⑥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一些外国电影反而有独到之处,比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这部电影以赫敏的讲述为旁白,以中国特色的皮影作为表现形式,生动地将“死亡圣器”的故事讲给观众。在影片昏沉阴暗的主色调中突然增添了一抹亮色,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同时也令人感受到皮影的魅力。相比于真人演绎,做成皮影的效果更加生动,亦可以抬升整部电影的格调。这样的融入“中国元素”,是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而不是因为这个地方“可以用”,才使用了这样的表现形式。⑦如果说文艺作品是一架庞大的机器,“中国元素”则应该在其中扮演“齿轮”的角色,而非成为机器的“喷彩”。若只在机器表面做文章,则会让观众产生缺乏内涵之感,而这种内涵的缺失是情节的跌宕起伏所无法补足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那些隐藏在中国版图各个角落的中华文化的认知自然强于多数外国人,我们需要的只是取舍它们的“慧眼”,正如韩愈在《马说》里讲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⑧“中国元素”便是一匹不好驾驭的好马,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重要的部分在其精髓,而非外在的表现形式。为了驾驭这匹“烈马”,“缰绳”亦可以源自外国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法,以使“中国元素”更加完美地展现出“千里马”之力。如此,不仅是观众,甚至创作者本人,都能在理解中华文化上获得提升。然而不可以忘记的是,“缰绳”终究只是“缰绳”,若是以“缰绳”为主、“千里马”为辅,大约结局只能使其“不以千里称也”了。因此,选好“缰绳”,驾轻就熟地使“千里马”奔向世界,是我们应当致力的。摘自《京华时报》(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大鱼海棠》融入“中国元素”的一项是CA.福建的“客家土楼”B.装饰物“葫芦马勺”C.皮影D.源自古籍的姓名(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A.在我们的艺术作品中,呈现“中国元素”时可以借鉴外国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法,但不能在汲取借鉴中迷失了自己。B.《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借用了不少外国作品的原型,而“中国元素”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价值。C.若只在文艺作品表面做文章,则会让观众产生缺乏内涵之感,而这种内涵的缺失是情节的跌宕起伏所无法补足的。D.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外国电影更有独到之处,比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这部电影就以中国特色的皮影作为表现形式,生动地将“死亡圣器”的故事讲给观众。(3)第⑦段“如果说文艺作品是一架庞大的机器,中国元素则应该在其中扮演‘齿轮’的角色,而非成为机器的‘喷彩’。”你是如何理解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2)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寻找细微的差别。(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句子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细辨别含义和用法,认真推敲。【解答】(1)C.皮影是外国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中的中国元素。第6段中由“……比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这部电影以赫敏的讲述为旁白,以中国特色的皮影作为表现形式,生动地将‘死亡圣器’的故事讲给观众”可知答案。故选:C。(2)D.以偏概全,原文是“一些外国电影”,并非全部。第6段原句是“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一些外国电影反而有独到之处”。故选:D。(3)依据原文,文艺作品是机器,“中国元素”是“齿轮”,起的作用应该是动力,地位是关键要素,而不是“喷彩”,不是表面文章。答案:(1)C(2)D(3)含义:“中国元素”在文艺作品中的运用,重要的部分应该在其精髓,而非外在的表现形式。2.(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孩子们醒了孩子们终于睁开眼睛。大火还没有烧进图书室,但已将桔红色的光投到天花板上。孩子们没有见过这种曙光,瞧着它。若尔热特在凝视。大火展示了全部绚丽的光彩。奇形怪状的烟中出现了黑蛇和红龙,其黑色和红色都十分壮观。长长的火星飞溅到远处,划破黑暗,像慧星在相互追逐搏斗。火是慷慨无度的,它将大量的珠宝随风播撒,看来人们把炭火比作钻石不无道理。三层楼的墙上出现了裂缝,大火从裂缝中将一串串宝石洒向沟壑。顶楼上的那几堆稻草和燕麦燃烧起来,开始像金色的雪崩一样从窗口泻下,燕麦成了紫晶,稻草成了红宝石。“好看!”若尔热特说。他们三人都坐了起来。“呵!”母亲喊道,“他们醒了!”勒内•让站了起来,接着胖阿兰站了起来,接着若尔热特也站了起来。勒内•让伸伸胳膊,朝窗口走去,说道:“我热。”“我热。”若尔热特也学着说。母亲呼唤他们:“我的孩子们!勒内!阿兰!若尔热特!”孩子们朝四周看看,想弄明白。有些事情使大人们惊吓,却使孩童感到好奇。凡事都感到惊奇的人是很少被吓坏的。无知包含无畏。孩童与地狱无缘,因此看到地狱也会赞赏它。母亲又呼道:“勒内!阿兰!若尔热特!”勒内•让转过头来,呼声将他从漫不经心的状态中唤醒。孩童记性不好,但回忆起来却很迅速。全部往事在他们看来都是昨天。勒内•让看到了母亲,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他周围有这么多奇怪的事,他模糊感到需要支持,便喊道:“妈妈!”“妈妈!”胖阿兰喊道。“妈妈!”若尔热特喊道。她还伸出那双小手臂。母亲已经攀着荆棘滚进沟里。她披头散发,身上被刺伤,流着鲜血。西穆尔丹和盖尚都在沟里,像塔里的戈万一样束手无策。士兵们无能为力,绝望地围在他们身边。炙热难忍,但是谁也感觉不到。大家关注的是陡直的桥、高高的桥拱、高高的楼层和无法接近的窗户,大家想的是必须立即行动。要爬三层楼是不可能的。满头大汗、浑身是血的拉杜跑了过来,他受了伤,肩上挨了一刀,一只耳朵被打掉了。他便开始攀登那座桥,他用指甲抠住石头往上爬了不一会,徒劳无功。石墙很光滑,没有裂缝,没有凸突的地方,墙缝抹得很平,像新墙一样,因此拉杜跌了下来。大火还在继续,令人畏惧。人们看见在烧得通红的窗口有三个金发脑袋。拉杜对天挥挥拳头,仿佛在用眼光寻找什么人,说道:“这叫行善吗,老天!”母亲跪着亲吻桥拱,一面呼喊道:“发发慈悲吧!”大火的噼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只听见孩子们在喊叫:妈妈!妈妈!人们恐慌万状。突然间,在与孩子们相邻的另一扇窗口,在大火的朱红色底幕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人影。所有的头都抬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凝住了。一个男人站在楼上,站在图书室里,烈火之中。他的身影在火焰中发黑,但是满头白发。人们认出这是德•朗特纳克侯爵。他消失了,不久后又出现。这位可怕的老人在窗口摆弄一个很长的梯子,这就是放在图书室里的救火梯。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拉杜站在下面,惊喜万分,伸手接过梯子,紧紧抓住它,喊道:“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说:“国王万岁!”拉杜低声说:“你愿意怎么喊都行,胡说八道也可以,反正你就是仁慈的天主。”梯子放好了。燃烧的大厅和地面建立了联系。二十个人跑了过来,拉杜一马当先,他们很快便从上到下站到了梯子上,背靠着梯级,像是上下传递石头的泥瓦工。这是木梯上的人梯。拉杜站在梯头,挨近窗口,面向大火。分散在欧五南地和斜坡上的军队惊喜交加,涌向高原、沟壑和塔顶平台。侯爵再次消失,然后再次出现,手里抱着一个孩子。掌声雷动。这孩子是侯爵随手抱起的,他是胖阿兰。胖阿兰喊道:“我怕。”侯爵将胖阿兰递给拉杜,拉杜又递给身后下方的士兵,士兵又递给另一位士兵。害怕地叫嚷的阿兰就这样被传递下来,一直传到梯底,与此同时,侯爵又消失了一会儿,然后将勒内•让抱到窗前,勒内•让又哭又闹,当他从侯爵手中转到拉杜手中时,他还打了拉杜几下。侯爵又返回烈焰腾腾的大厅。若尔热特一个人呆在那里,他朝她走过去,她微笑着。这个铁石心肠的人感到眼睛湿润,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若尔热特。”她说。他将她抱在怀中,她仍然微笑。当他把孩子交给拉杜时,他那如此高傲、如此隐秘的心灵竟被天真无邪的孩子迷住了,他亲吻了她。“这是那个小姑娘!”士兵们说。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依然在向对他们微笑。母亲站在梯子下面,面对意外的惊喜如痴如醉,因为她从地狱跃进了天堂。过度的快乐会损伤心灵。她伸开双臂,先抱住胖阿兰,再抱住勒内•让,最后拖住若尔热特,她狂热地亲吻他们,接着便大笑起来,晕倒在地。响起了高呼声:“都得救了!”确实,都得救了,但老人除外。但谁也没有想到他,甚至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仿佛在给大火一点时间来决定去留。接着他便不慌不忙地、慢慢吞吞地、高傲地跨过窗栏,头也不回地直立在梯子上,背靠梯级,面对深渊,背靠大火,像威严的幽灵一样默默走下楼梯。梯上的人们赶紧下来,在场的人都不寒而栗,面对这个自天而降的人仿佛面对异象一样,感到一种神圣的恐惧,纷纷后退。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人们在黑暗里惊恐地盯着他。他每走近一步,就似乎又高大一分,梯子在他死亡的脚步下颤抖,发出响声,仿佛是骑士的石像再次进入坟墓。当侯爵走下最后一个梯级,踩上地面时,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衣领。他转过身来。“我逮捕你。”西穆尔丹说。“我同意。”朗特纳克说。【注】本文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有删节。《九三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小说围绕封建势力旺岱、叛军首领朗特纳克、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西穆尔丹等人物,生动地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生死斗争的历史画卷。(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当朗特纳克把梯子滑到沟底时,拉杜呼喊“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国王万岁”,拉杜的低声回应展现了拉杜内心的焦急,“反正”一词表现出拉杜在危难面前的无原则。B.当三个孩子被救后,作者对站在梯子下的母亲运用了一系列的心理、神态和动作描写,刻画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C.当侯爵第三次返回火场去救若尔热特时,作者反复描写了小姑娘的微笑,表明了孩子的纯真无邪,暗示战争背景下人性的苏醒。D.小说以朗特纳克侯爵挽救了三个孩子的性命,自己却被西穆尔丹逮捕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起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3)这篇小说场面描写形象生动,细腻真切,请举例简要分析其特点与作用。(4)有人建议把标题改成“魔鬼心里的上帝”?你认为能不能改,说明你的理由。【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写的,达到什么效果。(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场面描写作用的能力。可以从文章结构、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等方面考虑。(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小说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从揭示文章主题、概括文意、表现行文思路结构、传达作者情感和吸引读者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A.“反正”一词表现出拉杜意图告诉朗特纳克侯爵先把孩子们救下来,立场问题可以暂时搁置。故选:A。(2)①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把苍白的没有一丝皱痕的面容比作大理石,把没有一丝闪光眼神比作幽灵般的,通过对人物的神情描写刻画,表现了朗特纳克侯爵的沉着、冷静、威严,表现出他从内心已做好了束手就擒的准备。②运用了神态描写,“沉着地”“大理石一般的面容”“没有光亮的眼神”,通过对人物恰如其分地描写,写出了朗特纳克侯爵的沉着与决断。③对比手法,“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将人们的惊恐与朗特纳克侯爵的沉着冷静形成对比,写出朗特纳克侯爵心里已经作好了最坏的打算。④在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朗特纳克侯爵的沉着、冷静表明他已经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已经预示着结果,为下文自愿被捕情节做铺垫,面对被捕只是平静地表示同意。(3)例1:“大火的噼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对火场的细致描写,大火烧得噼啪作响,还夹杂着爆裂声,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往下掉,突出情势的危急,为小说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例2:“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依然在向对他们微笑”,这个场面描写既有老兵抽泣,小姑娘微笑的特写镜头,又有“一双双胳膊”的“传递”、人们的“欢呼”“鼓掌、跺脚”等全景镜头,点面结合,写出了小姑娘被营救的热烈场面,从侧面烘托了朗特纳克侯爵的高大形象。(4)示例1,能改以“魔鬼心里的上帝”为题,用一对意义矛盾的词,描述了朗特纳克侯爵在面对危难时展露真实的内心,是对故事情节贴切概括,也体现出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示例2,不能改,“孩子们”是故事的主体。“孩子们醒了”具有象征的作用,既是故事情节事实,又象征着战火中纯真人性的觉醒,突出了文章主题。答案:(1)A(2)①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描写了朗特纳克侯爵的沉着、冷静、威严,表现出他已做好了束手就擒的准备。②运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朗特纳克侯爵的沉着与决断。③对比手法,将人们的惊恐与朗特纳克侯爵的沉着冷静形成对比,写出朗特纳克侯爵跨越了心中的执念。④朗特纳克侯爵的沉着、冷静为下文自愿被捕情节做铺垫。(3)例1:“大火的噼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对火场的细致描写,写出了火势之大和火情之急,营造了紧张气氛,为故事的发生提供特殊背景,为小说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例2:“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对他们微笑。”这个场面描写点面结合,写出了小姑娘被营救后人们如释重负,一片欣喜之情,从侧面烘托了朗特纳克侯爵仁爱、正直和无畏的形象特点,让读者如临其境。(4)示例1,能改以“魔鬼心里的上帝”为题,是对本节选部分情节的最贴切概括。这个标题用矛盾性的词语,彰显了歌颂战争中人性善良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复杂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示例2,不能改,营救火中孩子们是本选段的主要内容。“孩子们”是故事发展的线索。“孩子们醒了”具有象征的作用,预示着在战火中,纯真、善良人性的觉醒,彰显文章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3.(23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五石之瓠》)乙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节选自《庄子•山木》有删改)(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C.舍于故人之家舍:寄宿D.弟子志之志:志向(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剖之以为瓢以不材得终其天年B.聚族而谋曰命竖子杀雁而烹之C.则瓠落无所容无所可用D.其坚不能自举也其唯道德之乡乎(4)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C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请买其方百金C.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达,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B.本文借助“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价值不一样。C.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庄子看来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D.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②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4)此题是考查文言文中文言句式。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一些判断文言文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还要熟悉现代语法,才能判断词语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B.“材与不材之间”这种人生态度,所以“材与不材之间”后面可以停顿;“也”用于句末表停顿,“故”表结果,所以在“也”之后可以停顿,排除C、D两项;“若夫”为发语词,前面可以停顿,排除A项。译文: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天道却并非真正与天道相合,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对赞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执于某一方面。故选B。(2)D.志:通“记”,记住。译文:弟子们记住了。故选D。(3)C.都是所字结构,“所”加动词,活用为名词性结构。译文: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它没有什么用处。A.介词,把;连词,因为。译文:把它剖开做瓢;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译文: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叫童仆杀雁款待他。D.代词,它的;副词,婉商的语气,恐怕。译文:可是它不够坚固;恐怕只有归向于清静无为的大道境界了。故选C。(4)C.宾语前置句,正确的语序是“请杀奚”。译文: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A.定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宋人”。译文: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B.状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请百金买其方”。译文: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D.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故选C。(5)C.“庄子看来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分析错误,原文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才能免于累。故选C。(6)①“一”,一样;“或”,有人;“则所用之异也”,“……也”表判断。译文:同是一个不龟裂手的方子,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②“不物于物”被动句,“于”表被动;“胡”,怎么。译文:役使外物,却不为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答案:(1)B(2)D(3)C(4)C(5)C(6)①同是一个不龟裂手的方子,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②役使外物,却不为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参考译文:(甲)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乙)庄子行走在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它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雁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雁,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您将怎样对待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天道却并非真正与天道相合,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对赞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执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和顺为标准,活动于虚无的境界,役使外物,却不为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习俗,就不是这样的:你想聚合,别人就使你离析;你想成功,别人就要破坏;你穷困,别人就压抑你;你尊贵,别人就非议你;你要有所作为,别人就要损害你;你贤,别人就会谋算你;你不肖,别人就欺负你。怎么能得到并一定如愿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只有归向于清静无为的大道境界了!”4.(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九日寄秦觏陈师道①(宋)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②丛祠欲暮鸦。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③?【注】①陈师道(1053—1102),此诗为宋哲宗元祜二年(1087)赴任途中所作。秦觏,字少章,秦观的弟弟,即文中的淮海少年,作者的好友。②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③“落乌纱”:孟嘉是大将军桓温的参军,重九节与桓温同游龙山,风吹落帽,桓温命孙盛写文章嘲弄孟嘉,孟嘉立刻写了一文回敬,两篇文章都写得很好。(1)本诗诗人心绪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作者心绪变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诗歌,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和梳理。(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诗,判断运用的描写手法,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解答】(1)首联写江面与岸上的景色,表现赏景的惬意,“暮鸦”使诗人想起今天是重阳节。颔联写举酒自饮,转而表现自己白发早生的感慨。颈联写登高望远,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之情、慰勉之意、期望之心。(2)①本诗有首联的优美景物描写引起颔联诗人对年华将老的感慨,是触景生情或以乐景衬哀情。②颔联上句写眼前之事,是实写,下句写对过去的回忆,是虚写,虚实结合。③尾联运用“落乌纱”的典故,表达对朋友的赞美、期待。答案:(1)首联写诗人欣赏泊船投宿时的景色,本是充满欣慰的,但“暮鸦”使诗人想起今天正是重阳节。颔联写自己不胜酒力,感慨华发早生。颈联写登高怀远之情,突出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尾联则运用“落乌纱”的典故表达对朋友的赞美之情和劝勉之意。(2)①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由写眼前节日的美景和换了的气氛,触发了自己白发早生的愁苦之情。②虚实结合:“九日清尊欺白发”写重阳节饮酒,感慨华发早生,是实写;“十年为客负黄花”回忆起自己十年漂泊之苦,感觉自己辜负了重阳节的菊花,是虚写。③用典:尾联诗人借“落乌纱”的典故表达对朋友秦觏的怀念、赞美和期待之情。译文:一阵疾风把雨云吹垮,明净的江面上飘着绚丽的晚霞。我舟泊岸边,系好了船缆,只见树丛中的祠庙周围,飞旋著一群群求栖的乌鸦。唉,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我举杯想畅饮可又不堪酒力,自己早已愁白了头发!我曾十年飘泊,寄人篱下,佳节里哪有心思赏花观景,真是白白辜负了故乡的菊花。登高望远,我的心与你同在,永难忘却年轻的风流,年轻的潇洒。今天,我虽然老了,但逢此良辰,怀想你的绵绵情意越发增加。呵,像你秦觏这样的少年豪俊之士步此时岂能不结伴登高、饮酒戏耍?狂写风吹落帽那样的诗篇,定能胜过那孙盛、孟嘉!赏析: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诗人由苏轼、傅尧俞等人推荐,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徐州是诗人的家乡。还乡赴任道中,恰逢重阳佳节,想到那数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流离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心中充满欣慰。但同时又想到那与他“潦倒略相同”(《除夜对酒赠少章》)的好友秦觏仍旅寓京师,心中又感到惆怅。于是他以诗寄友,抒发自己的万千感慨,并勉励朋友奋发有为。作者首先从所见的景物下笔。“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两句描绘的是诗人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时的景色。傍晚时分,一阵急风将雨吹散,晚霞映照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从系在水边的船上,可以看到茂盛草木包围着的土地庙中,已有暮鸦来集。见到祠庙,才使诗人想起这一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人逢佳节,不能少了吟诗喝酒赏菊花,何况诗人此刻心情颇佳,是“一杯一杯复一杯”,大有不喝到酒酣耳热、颓然醉倒而不罢休之势。但他“九日清尊欺白发”,尚未尽兴却已不堪酒力。这年诗人才三十五岁,却说“白发”,这是因为“发短愁催白”(《除夜对酒赠少章》),在“十年为客负黄花”的窘迫潦倒生涯之中,诗人为前途渺茫而发愁,为生活无着而发愁,早就愁白了头。眼前欢乐的节日气氛,使他回忆起不久前的流离生活。那时,为了生计而奔走他乡,寄人篱下,重阳佳节没有心思赏花喝酒,白白辜负了黄花。这一联,“九日”句写他眼前所见,“十年”句忆往事。诗人眼前略有兴致,开怀畅饮;而往事却不堪回首。一喜一怨,感情复杂,往复百折,极其沉郁。接着,诗人抒发自己对秦觏的怀念之情和慰勉之意。九日登高是当时的风俗,一般写重阳节的诗中都要提到,并非一定是实指。“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两句是写对秦觏的怀念。垂老之年,逢此佳辰,多所感慨,因此更加怀念在远方的朋友,他的心仿佛仍然留在朋友身边。这样一位天下闻名的“淮海少年”,逢此佳节不可能无所创作。方回以为,“无地落乌纱刀”,用典极佳。这一句是用东晋孟嘉事,孟嘉是大将军桓温的参军,重阳节与桓温同游龙山,风吹落帽,桓温命孙盛写文章嘲弄他,孟嘉又写一文回敬,都写得很好。从比,“九日脱帽”就成了重阳登高的典故。作者巧妙地用此典故,说明自己虽已渐向老境,然而逢此佳节,仍兴致勃勃,何况有秦觏这样的少年豪俊之士;他要结伴登高,写出优秀的诗篇来。对朋友的赞美之情、慰勉之意、期望之心,全都凝聚在此联之中了。这首诗颇有特色。既是“九日”,那么吟诗、饮酒、赏花、登高皆是题中应有之义,作者巧妙地将它们揉合在诗中,既有实景,又有虚构。既然是寄友,那么他当时的处境、心情和对朋友的问候、祝愿等也有所交代。作者用精炼的笔触,巧妙剪裁安排。全诗风格沉郁含蓄,意蕴深长,令人回味。5.(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3)《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句子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4)《老子》中体现了重视积累、积少成多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解答】故答案为:(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焉)(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重点字:潮)(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重点字:散)(4)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重点字: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强调只要国际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世界各国人民就一定能够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正是一次次齐心协力、携手前行,人类社会才一次次战胜重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更需要维护多边主义,更需要坚持国际公正和道义。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孤岛自我封闭,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面对人类的各种挑战,任何自私自利、嫁祸他人、、混淆黑白的做法,不仅会对本国和本国人民造成伤害,而且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伤害。国际社会应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建更加繁荣美好世界。(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A.明哲保身秉持休戚相关不明是非B.独善其身秉持休戚与共颠倒是非C.独善其身秉承休戚相关不明是非D.明哲保身秉承休戚与共颠倒是非(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述不准确,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A.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孤岛自我封闭,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B.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C.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D.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面对人类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和坚持国际公正和道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分析】(1)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2)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3)此题考查句子表达效果的辨析,要注意认真比对原文与改后句子的区别。【解答】(1)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明哲保身:原义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句中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保全自己,所以用“独善其身”。秉持:执持,持有,具有。秉承:承受,接受,多用于指奉行上级的意旨、指示。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在于:秉持是自己具有;秉承是承受、接受(自己原来不具有)。句中后面有“坚持”,这里应对应使用“秉持”。休戚相关和休戚与共,都有“利害一致”的意思。休戚相关重在忧喜祸福的相互关联;休戚与共重在忧喜祸福共同承受。句中指“忧喜祸福共同承受”,所以用“休戚与共”。不明是非:不能清楚分明地辨别出是与非。颠倒是非:指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与“混淆黑白”对应的应是“颠倒是非”,即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2)人类的各种挑战,逻辑混乱,排除D。没有……也没有……,两个分句应为递进关系,排除A和B,而且两个分句句式最好一致,所以选C。(3)对比“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和坚持国际公正和道义”与原文“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更需要维护多边主义,更需要坚持国际公正和道义”的区别。原文“更需要团结合作,更需要维护多边主义,更需要坚持国际公正和道义”由三个短句组成排比句,排比的效果是“增强语言气势,强调观点”。短句的效果是“铿锵有力,节奏感强”。答案:(1)B(2)C(3)排比或短句,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强调观点。短句:铿锵有力,节奏感强。7.(4分)归谬法是指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法。即对一错误论题不直接否定,而是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然后据此推论出荒谬的结果,由结果的荒谬推出该论题的荒谬。仿照下面的示例,请用归谬法展现售货员反驳年轻人的话的逻辑。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在某个小型的商场中,一位年轻人买了香烟后就随手点着抽了起来,售货员劝阻他。年轻人说:“不让抽,你们干吗要卖香烟啊!”售货员轻轻一笑,说:“我们这也卖洗澡盆。”年轻人听了这句话,很尴尬地掐灭了香烟。例句: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障邮件安全》课件
- 2024-2025学年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27.2.2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2)(含答案)-
- 课程思政在班级管理中的贯彻计划
- 班级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安排计划
- 包装服务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品牌投资的回报分析计划
- 班级音乐活动的筹备计划
- 生物学实验技术培养计划
- 《金免疫分析技术》课件
- 【大学课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
- 竣工结算审计服务投标方案
- 电梯安装工程竣工资料移交书
- 一氯二氟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企业外来人员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竣工报告
- 洞室开挖安全教育培训
- 决策分析案例分析报告
- 任务5.6 泰森多边形分析
- 复旦大学免疫实验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离及细胞计数
- 《危重病医学》试题库
- 会理卫生系统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最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