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18分,每小题6分)1.(6分)阅读文章,回答各题。读书是一种选择,一种时时处处的选择。不需要红袖添香,也不需要_______。只要一捧一翻,闭门即是深山。这样看来,书应该是易读的,车船上能读,喧闹的集市里能读,即使风雪交加,破屋茅棚,明窗净几,夜静更深,也有不读书的。阅读能滋养人生,这种滋养,润物无声,()茨威格说,是最难被征服的,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精神自治。只有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才不再孤独。那些绮丽多彩的用文字构建的世界,早已铸就了精神的血液,实现真正的自由。其实,在信息泛滥和电子产品包围的今天,读书的人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拥有了让时间变慢的魔法。慢,是耐心,是从容,笔墨纸砚意味着慢,长篇小说意味着慢……我们现在太快、太匆匆、太______,来不及凝神。那种慢慢读一本书、慢慢写一封信、慢慢爱上一个人的生活,正越来越远。你看到的每一个字,改变你的精神容颜,让你变得与众不同。(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高谈阔论蔚然成风标新立异B.正襟危坐春风化雨日新月异C.正襟危坐蔚然成风日新月异D.高谈阔论春风化雨标新立异(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可以说读书的人是有福的,也可以说他们有着一个随时可以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B.所以他们有着一个随时可以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因此读书的人是有福的。C.所以读书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有着一个随时可以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D.因为他们有着一个随时可以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所以读书的人是有福的。(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就不再孤独。那些用文字构建的绮丽多彩的世界,早已流进了精神的血液,实现真正的自由。B.只有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才不再孤独。那些绮丽多彩的用文字构建的世界,早已流进了精神的血液,实现真正的自由。C.当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就不再孤独。那些用文字构建的绮丽多彩的世界,早已铸就了精神的血液,实现真正的自由。D.当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就不再孤独。那些绮丽多彩的用文字构建的世界,早已流进了精神的血液,实现真正的自由。2.(2分)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祝福》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 B.《促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这篇小说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C.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纵横:即合纵连横,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3.(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向下 B.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 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拒绝 D.藉寇兵而赍盗粮赍:送给、付与4.(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②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C.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D.①终苟免而不怀仁②二败而三胜5.(2分)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的《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取消驱逐客卿成命的主要原因是抓住秦王欲王天下的心理,切中要害。 B.《阿房宫赋》通过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等,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着亡的根本原因。 C.《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将百姓妙喻为水,将帝王比喻为行船。水能浮载行船,但也可以将行船倾翻。直接明了地告诫唐太宗不要低估人民的力量,警惕人民“覆舟”的危害。 D.《六国论》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即“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6.(2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在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在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愿望,就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可是,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从不厌倦;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头,乱丢乱扔,连续不断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7.(2分)下面四副对联出自《红楼梦》中,与之依次对应的悬挂对联的场所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②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③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④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A.稻香村荣禧堂沁芳亭潇湘馆 B.潇湘馆大观园正殿稻香村沁芳亭 C.潇湘馆荣禧堂沁芳亭稻香村 D.沁芳亭大观园正殿稻香村潇湘馆二、阅读下面的材料,6分)8.(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生涯规划一词出现之前,学者们都是围绕职业规划来进行研究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帕森斯所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就是在清楚每个人的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基础上,舒伯拓宽了生涯规划的内容,提出了生涯发展的概念。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在于人的“个别差异”,职业是相对固定的,是使不同特质的人去匹配不同工作的需求。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则是人的“个别发展”,是让工作来贴近人的生活。从职业规划到生涯规划,“生涯”一词的含义也丰富起来,着重指一个人的职业或行业,与普通的工作不同。“生涯”一词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具有某种发展前景的职业,只关心人的一两次职业选择是不够的,应该关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变化。因此,舒伯创造性地用“生涯彩虹图”来表示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个人生活的广度,即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这五个主要的生涯阶段,即个体所扮演的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这九种生涯角色。舒伯还将生涯发展阶段和在各个阶段人的角色结合起来提出每个阶段的人都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在不断探索发现、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有目的的、连续不断的生活模式,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舒伯认为,这一时期又细分为三个小阶段,试探期(15~18岁)(18~22岁)和试验并初步承诺期(22~24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而高中阶段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中的“试探期”。其主要任务是在进行生涯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与机会,而且需要不断地考虑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层次。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把自己的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摘编自《一文读懂“什么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材料二: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后发问,大学就业指导为何总是“水水的”?网上猛搜信息,“大数据填志愿”颇受欢迎,号称“顶级专家一对一辅导”的机构大有市场……这背后站着的一个个迷茫的考生、焦虑的家长现实中,关于生涯规划,很多学生都是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的,最看重、最计较的就是与分数“门当户对”,最好一分都不要浪费,甚至完全依赖家长。也因此,很多网友后来吐槽一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入学”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兴趣、志向很懵懂,对不同岗位的选择无所适从,“慢就业”火热,这背后有观念变迁等因素,老师多由学院辅导员“客串”,不少学生只为混学分生涯规划一头连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就业市场、劳动者大军建设,如此重要的事情,早做打算。着眼长远,要强化顶层设计。目前,碎片化的就业指导;零星、不成体系地开展,更难适应社会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出台专门的教育计划、指导方案等。比如在英国,学校会为9~11年级的学生进行完善的生涯教育规划,初一至高三的学生都有一门生涯指导课程,等等。教什么,谁来教,这离不开系统的制度设计,没有长远规划、统部署、有序推动,很难完成。立足当前,可以做的也有很多。各高校有必要将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立足实际,把“水课”变成“金课”。对中小学来说,当前一些学校已有相关尝试,步子迈得更大些,主动与企业、社会机构等合作。比如国外学生能以小组的形式去不同企业进行职业体验,企业会安排优秀员工招待,甚至还专门配备职业启蒙志愿……多方合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将其转变成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也正是教育者、社会的责任所在。(摘编自《“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孩子开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楚个人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是“人职匹配”理论的重要前提。B.舒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的概念,从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去思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C.一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入学阶段,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自身和对岗位的认知等方面。D.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面对就业有抵触,对岗位选择无所适从的“慢就业”心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生涯规划,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与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相比,前者内容相对丰富。C.根据舒伯的黄金周期说法,生涯规划教育至迟在高中阶段就应该开始。D.现在的学生在报考大学及专业时,有了从看重、计较分数到看重专业的变化。(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梁从诫没有按照母亲林徽因的期望选择清华建筑专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北大攻读历史。B.毛泽东结束了为期五年半的师范求学生涯,立刻投身革命事业,为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生。C.面对就业压力大、专业对口难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导致报考人数居高不下。D.湖南考生钟芳蓉在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成绩以全省文科第四名的身份报考了自己钟爱的北大考古专业。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6分)9.(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南取汉中,包九夷,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杜私门,蚕食诸侯,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二)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节选自海瑞《治安疏》)(1)对下面选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A.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B.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C.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D.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乐用,诸侯亲服乐用:乐于为用,乐意效命。B.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治强:社会安定强盛。C.功施到今施:措施。D.言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是也脂膏: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宫。(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逐客书》选文以平实的文风,高度概括了秦国从称霸西戎到完成统一大业过程中客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B.《谏逐客书》非常讲究论说的策略和语气。材料一中故意将秦王发布的政令说成“吏议”,措辞警醒而委婉。C.《谏逐客书》选文运用例证和假设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说留客用客之利和逐客之弊。D.材料二虽为奏疏,但直接指斥当朝皇帝诸般过失,甚至讽刺“嘉靖”年号,一片忠诚,体现明代士大夫铮铮风骨。(4)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四、(14分)10.(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念奴娇•过洞庭①张孝祥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弧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在今湖南岳阳西南,属南洞庭湖。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载:“巴陵南有青草湖,日月出没其中。”(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无一点风色”一句,除了写出了没有风外,还写出了空中晴朗、洁净。B.“素月分辉,明河共彤,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交相融合。C.这是一首风格婉约的词,也是浪漫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D.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前途坎坷。(2)下阕第六、七句中“挹”“斟”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句子分析。11.(6分)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谏言献策。如苏洵在《六国论》中用“”警戒君王莫要被久积的威势所胁迫。(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3),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2分)12.(10分)阅读文章,回答各题。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迟子建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我是个鄂温克女人。我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我是个不擅长说故事的女人,但在这个时刻,听着刷刷的雨声,我特别想跟谁说说话。安草儿自己不爱说话,也不爱听别人说话。那么就让雨和火来听我的故事吧,也长着耳朵呢。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我的孙子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以往我们也下山,近年来到激流乡,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东西,是个大城镇,靠着山,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把它还给神灵。两年前,达吉亚娜①召集乌力楞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她发给每人一块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桦树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②遗留下来的神鼓上。神鼓很快就被桦树皮覆盖了,好像老天对着它下了场鹅毛大雪。我是最后一个起身的,不过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走向神鼓,我把桦树皮投到那里了。它很快就在金色的燃烧中化为灰烬。我走出希楞柱③的时候,听见了达吉亚娜的哭声。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而是在走出希楞柱时,顺手撒开,不经意间遗落下的一片羽毛。谁都知道,他不明白大家在让他做什么事情,好出去做他的活计。安草儿喜欢干活,那天有一只驯鹿的眼睛被黄蜂白蜇肿了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听说我投了反对票时,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我为他唱了一首歌,那是流传在我们氏族的葬熊的神歌:熊祖母啊,你倒下了。就美美地唾吧。吃你的肉的,是那些黑色的乌鸦。我们把你的眼睛,虔诚地放在树间,就像摆放一盏神灯!营地虽然只有我和安草儿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个人了我坐在狍皮褥子上,守着火塘喝茶。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难过和担心。但他们告诉我,再也不需要火种了。可我想布苏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来的,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他又往火上添了几块柴火。这团母亲送我的火虽然年龄苍老了,但它的面容却依然那么活泼、青春。我走出希楞柱。混合着植物清香气息的湿润的空气,使我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打得十分畅快,疲乏一扫而空。月亮升起来了,是半轮,它莹白如玉。它微微弯着身子,是通往山外的路,我满怀忧伤地看着那条路。安草儿走了过来,那条路的尽头闪现出一团模糊的灰白的影子,跟着,那团灰白的影子离我们的营地越来越近。安草儿惊叫道,木库莲④回来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鹿钤声听起来越来越清脆了。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节选自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删改)[注]①达吉亚娜,老人的女儿。②妮浩:鄂温克族萨满教女巫,她每次跳神拯救他人生命时,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④木库莲,一头白色驯鹿。(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作者认为这是因为雨和雪也跟老人一样,慢慢老了,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B.“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说明他从没把这件事当作一件重大的事来做选择。他纯真善良,真心喜爱大山里的生活,真诚关心驯鹿。C.老人为古书记唱的那首葬熊的神歌里,有对熊的感恩与谢罪,也有对能的虔敬与推崇D.通过老人的讲述,我们可以感受到鄂温克人在与现代文明抗争的历程中显示出的坚韧、悲悯与无奈。(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三段中说“我等来的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用比喻的方式揭示出现代文明在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涌入鄂温克族给其带来的巨大冲击。B.第五段中老人用一组排比,说自己离开大山,会眼瞎,会不能喘气,既表达了她坚守大山的决心,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活。C.老人在述说中多处用对比来表达内心的悲怆,譬如:以往的下山有去有回,这次的下山有去无回,布苏的火却没有生命与灵魂。D.结尾处的木库莲在月夜中回归,地上的白色驯鹿与天上的淡白月亮浑然一体,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折射的是作者悲悯的情怀。(3)小说特意选用一个90岁的老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可谓匠心独具,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4)在小说原文中,迟子建借老人之口说“这是一个我满意的苍凉的自述”,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中“苍凉”的意蕴。六、(4分)13.(4分)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题。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说理由。七、(40分)14.(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直地一直地往前走,疯狂的世界,迎着痛把眼中所有梦,谁不经历狼狈。我想我会忽略失望的灰,拥抱遗憾的美。(《我的梦》)面迎海上风,在世界之外,在时间之中。无问西东,不枉那青春勇。愿心之自由,共天地俊秀(《无问西东》)每次奋斗,拼来了荣耀;我们乘风破浪,不怕万里路遥,再高远的梦也追得到。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敞开温暖怀抱。(《我们都是追梦人》)歌为心声,歌如人生;歌曲吟唱时代心声,触发了你对青春和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向你的同学们表达你的认识和观点。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18分,每小题6分)1.(6分)阅读文章,回答各题。读书是一种选择,一种时时处处的选择。不需要红袖添香,也不需要_______。只要一捧一翻,闭门即是深山。这样看来,书应该是易读的,车船上能读,喧闹的集市里能读,即使风雪交加,破屋茅棚,明窗净几,夜静更深,也有不读书的。阅读能滋养人生,这种滋养,润物无声,()茨威格说,是最难被征服的,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精神自治。只有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才不再孤独。那些绮丽多彩的用文字构建的世界,早已铸就了精神的血液,实现真正的自由。其实,在信息泛滥和电子产品包围的今天,读书的人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拥有了让时间变慢的魔法。慢,是耐心,是从容,笔墨纸砚意味着慢,长篇小说意味着慢……我们现在太快、太匆匆、太______,来不及凝神。那种慢慢读一本书、慢慢写一封信、慢慢爱上一个人的生活,正越来越远。你看到的每一个字,改变你的精神容颜,让你变得与众不同。(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高谈阔论蔚然成风标新立异B.正襟危坐春风化雨日新月异C.正襟危坐蔚然成风日新月异D.高谈阔论春风化雨标新立异(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A.既可以说读书的人是有福的,也可以说他们有着一个随时可以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B.所以他们有着一个随时可以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因此读书的人是有福的。C.所以读书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有着一个随时可以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D.因为他们有着一个随时可以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所以读书的人是有福的。(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A.当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就不再孤独。那些用文字构建的绮丽多彩的世界,早已流进了精神的血液,实现真正的自由。B.只有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才不再孤独。那些绮丽多彩的用文字构建的世界,早已流进了精神的血液,实现真正的自由。C.当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就不再孤独。那些用文字构建的绮丽多彩的世界,早已铸就了精神的血液,实现真正的自由。D.当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就不再孤独。那些绮丽多彩的用文字构建的世界,早已流进了精神的血液,实现真正的自由。【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识记,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解答】(1)第一空,“高谈阔论”。“正襟危坐”,端端正正坐着。此处语境是指读书不需要端端正正坐着。第二空,“蔚然成风”、盛行。“春风化雨”,多用在人或事。结合“润物无声”可知,应该用成语“春风化雨”。第三空,“标新立异”、主张。有时也指敢于打破旧框框。“日新月异”,每月都有变化,不断出现新事物。此处语境是指我们现在发展进步太迅速。故选:B。(2)由上文“阅读能滋养人生,这种滋养,润物无声”可知,下面的句子应该是结果,排除AD;“阅读能滋养人生,这种滋养,润物无声”的结果是“读书的人是有福的”,排除B。故选:C。(3)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不合逻辑,“只有……才……”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当……就……”。二是语序不当,“绮丽多彩的”是形容词性短语。三是搭配不当,“铸就……血液”动宾不搭配。故选:A。答案:(1)B(2)C(3)A2.(2分)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祝福》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 B.《促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这篇小说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C.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纵横:即合纵连横,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进行判断。【解答】A.“《祝福》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错,《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故选:A。3.(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向下 B.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 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拒绝 D.藉寇兵而赍盗粮赍:送给、付与【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解答】A.句意: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这就又在六国之后了,名词作动词。故选:A。4.(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②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C.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D.①终苟免而不怀仁②二败而三胜【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解答】A.不同。①句意: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介词,在。②句意: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于”,到、来到。B.相同。①句意: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以”,用。②句意: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以”,用。C.不同。①句意: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为……所”,译为“被”。②句意: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放在动词“争”前,译为“争辩的”。D.不同。①句意: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转折连词,却。②句意:打了两次败仗,和三次胜仗,并列连词,和。故选:B。5.(2分)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的《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取消驱逐客卿成命的主要原因是抓住秦王欲王天下的心理,切中要害。 B.《阿房宫赋》通过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等,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着亡的根本原因。 C.《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将百姓妙喻为水,将帝王比喻为行船。水能浮载行船,但也可以将行船倾翻。直接明了地告诫唐太宗不要低估人民的力量,警惕人民“覆舟”的危害。 D.《六国论》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即“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篇目,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C.“直接明了”错误,委婉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故选:C。6.(2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在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在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愿望,就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可是,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从不厌倦;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头,乱丢乱扔,连续不断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直译与意译相结合。【解答】C.“然则”,那么,满足,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诸侯)谁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故选:C。7.(2分)下面四副对联出自《红楼梦》中,与之依次对应的悬挂对联的场所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②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③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④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A.稻香村荣禧堂沁芳亭潇湘馆 B.潇湘馆大观园正殿稻香村沁芳亭 C.潇湘馆荣禧堂沁芳亭稻香村 D.沁芳亭大观园正殿稻香村潇湘馆【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和识记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熟悉名著相关内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解答】对联①宝玉为有凤来仪(即后来的潇湘馆)所题的对联。“茶闲”“幽窗”“棋罢”正合潇湘馆是个清幽读书的所在。对联②是元春为大观园正殿题赐的联。元春作为皇帝妃子回家省亲。对联③是宝玉为杏林在望(后改为稻香村)所题的对联“浣葛”“采芹”正应农家风味,与稻香村相合。对联④是宝玉为沁芳亭所作的对联。联句意境清新,却不着半个水字,雅丽蕴藉又分别隐“红”“绿”二义。故选:B。二、阅读下面的材料,6分)8.(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生涯规划一词出现之前,学者们都是围绕职业规划来进行研究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帕森斯所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就是在清楚每个人的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基础上,舒伯拓宽了生涯规划的内容,提出了生涯发展的概念。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在于人的“个别差异”,职业是相对固定的,是使不同特质的人去匹配不同工作的需求。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则是人的“个别发展”,是让工作来贴近人的生活。从职业规划到生涯规划,“生涯”一词的含义也丰富起来,着重指一个人的职业或行业,与普通的工作不同。“生涯”一词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具有某种发展前景的职业,只关心人的一两次职业选择是不够的,应该关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变化。因此,舒伯创造性地用“生涯彩虹图”来表示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个人生活的广度,即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这五个主要的生涯阶段,即个体所扮演的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这九种生涯角色。舒伯还将生涯发展阶段和在各个阶段人的角色结合起来提出每个阶段的人都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在不断探索发现、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有目的的、连续不断的生活模式,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舒伯认为,这一时期又细分为三个小阶段,试探期(15~18岁)(18~22岁)和试验并初步承诺期(22~24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而高中阶段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中的“试探期”。其主要任务是在进行生涯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与机会,而且需要不断地考虑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层次。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把自己的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摘编自《一文读懂“什么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材料二: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后发问,大学就业指导为何总是“水水的”?网上猛搜信息,“大数据填志愿”颇受欢迎,号称“顶级专家一对一辅导”的机构大有市场……这背后站着的一个个迷茫的考生、焦虑的家长现实中,关于生涯规划,很多学生都是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的,最看重、最计较的就是与分数“门当户对”,最好一分都不要浪费,甚至完全依赖家长。也因此,很多网友后来吐槽一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入学”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兴趣、志向很懵懂,对不同岗位的选择无所适从,“慢就业”火热,这背后有观念变迁等因素,老师多由学院辅导员“客串”,不少学生只为混学分生涯规划一头连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就业市场、劳动者大军建设,如此重要的事情,早做打算。着眼长远,要强化顶层设计。目前,碎片化的就业指导;零星、不成体系地开展,更难适应社会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出台专门的教育计划、指导方案等。比如在英国,学校会为9~11年级的学生进行完善的生涯教育规划,初一至高三的学生都有一门生涯指导课程,等等。教什么,谁来教,这离不开系统的制度设计,没有长远规划、统部署、有序推动,很难完成。立足当前,可以做的也有很多。各高校有必要将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立足实际,把“水课”变成“金课”。对中小学来说,当前一些学校已有相关尝试,步子迈得更大些,主动与企业、社会机构等合作。比如国外学生能以小组的形式去不同企业进行职业体验,企业会安排优秀员工招待,甚至还专门配备职业启蒙志愿……多方合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将其转变成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也正是教育者、社会的责任所在。(摘编自《“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孩子开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清楚个人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是“人职匹配”理论的重要前提。B.舒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的概念,从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去思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C.一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入学阶段,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自身和对岗位的认知等方面。D.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面对就业有抵触,对岗位选择无所适从的“慢就业”心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生涯规划,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与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相比,前者内容相对丰富。C.根据舒伯的黄金周期说法,生涯规划教育至迟在高中阶段就应该开始。D.现在的学生在报考大学及专业时,有了从看重、计较分数到看重专业的变化。(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CA.梁从诫没有按照母亲林徽因的期望选择清华建筑专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北大攻读历史。B.毛泽东结束了为期五年半的师范求学生涯,立刻投身革命事业,为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生。C.面对就业压力大、专业对口难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导致报考人数居高不下。D.湖南考生钟芳蓉在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成绩以全省文科第四名的身份报考了自己钟爱的北大考古专业。【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解答】(1)D.“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面对就业有抵触”以偏概全。由材料二中“‘慢就业’火热,但职业教育和指导也‘难逃干系’”可知。故选D。(2)D.“有了从看重、计较分数到看重专业的变化”分析错误、专业、最计较的就是与分数‘门当户对’,专业如何倒在其次——选专业靠感觉,甚至完全依赖家长”可看出。故选D。(3)材料一中美国学者帕森斯所提出“人职匹配”理论,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在于人的“个别差异”。C.“面对就业压力大、专业对口难的情况”就扎堆考公务员是一种逃避。故选C。答案:(1)D(2)D(3)C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6分)9.(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南取汉中,包九夷,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杜私门,蚕食诸侯,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二)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节选自海瑞《治安疏》)(1)对下面选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CA.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B.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C.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D.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百姓乐用,诸侯亲服乐用:乐于为用,乐意效命。B.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治强:社会安定强盛。C.功施到今施:措施。D.言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是也脂膏: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宫。(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谏逐客书》选文以平实的文风,高度概括了秦国从称霸西戎到完成统一大业过程中客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B.《谏逐客书》非常讲究论说的策略和语气。材料一中故意将秦王发布的政令说成“吏议”,措辞警醒而委婉。C.《谏逐客书》选文运用例证和假设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说留客用客之利和逐客之弊。D.材料二虽为奏疏,但直接指斥当朝皇帝诸般过失,甚至讽刺“嘉靖”年号,一片忠诚,体现明代士大夫铮铮风骨。(4)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句意为:二十多年不上朝,纲纪已经废弛,官爵已过多过滥,人们认为您轻视父子之情,杀戮凌辱朝臣。“视”作“朝”的谓语,动宾中间不断开。“人”作主语,“以为”作谓语,中间不断开。故选:C。(2)C.施:延续。句意:当初建立的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故选:C。(3)A.“平实的文风”说法错误,全文理足词胜,并不平实,当时还没有完成统一大业。故选:A。(4)得分点:“聊”,依靠;“靡”,无、不,更加,盛,引申为“猖獗”。译文:天下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弱小,水灾旱灾无时不有。答案:(1)C(2)C(3)A(4)天下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弱小,水灾旱灾无时不有。参考译文:(一)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又从宋国迎来蹇叔、公孙支,不生在秦国,吞并国家二十多个。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人民因此殷实,百姓乐意为国效力,战胜楚国,攻取土地上千里,国力强盛,攻下三川地区、蜀两国,南下攻取汉中,控制鄢,东面占据成皋天险,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当初建立的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废黜穰侯,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蚕食诸侯领土。这四位君主。由此看来!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二)陛下您锐意进取之心却未能长久坚持,一些荒诞的想法引导您背离了初衷,认为国家将来一定会兴旺。陛下富有天下,却大兴土木,纲纪已经废弛,官爵已过多过滥,人们认为您轻视父子之情,杀戮凌辱朝臣。在西苑玩乐而不返回宫中。天下官吏贪污成风,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什么可以),强盗窃贼越来越猖獗,这些事情也存在。现在赋役连年增加,陛下耗尽钱财信崇佛教,室如悬磬。天下人于是就陛下改元的年号,意思是说家家都净。”(节选自海瑞《治安疏》)四、(14分)10.(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念奴娇•过洞庭①张孝祥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弧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在今湖南岳阳西南,属南洞庭湖。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载:“巴陵南有青草湖,日月出没其中。”(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更无一点风色”一句,除了写出了没有风外,还写出了空中晴朗、洁净。B.“素月分辉,明河共彤,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交相融合。C.这是一首风格婉约的词,也是浪漫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D.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前途坎坷。(2)下阕第六、七句中“挹”“斟”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句子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是炼字题。答题时要读懂全诗,结合全诗尤其是词语所在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1)C.“这是一首风格婉约的词”说法错误,结合“尽挹西江,万象为宾客”等可知这是一首豪放词,大气磅礴。故选C。(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意为: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挹”,表现词人豪迈的气派,开怀畅饮,表现词人从容的气度,细斟慢酌,气魄宏大,把呈勺子形的北斗七星当作酒杯。身陷逆境而豪情万丈。这三句不仅表现词人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达到了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答案:(1)C(2)“挹”,表现词人豪迈的气派,开怀畅饮,表现词人从容的气度,细斟慢酌。译文: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平静清澈的湖面像白玉磨成的镜子,有三万顷那么宽阔。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应思量在岭外一年左右的官场生活中,自己的心胸全部像冰雪一样明洁,衣襟单薄透着寒意。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独自地放声高歌啊!赏析: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洞庭青草、更无一点风色。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强弱之分?也许可以说没有。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黄云万里动风色。”那万里黄云使风都为之变色了,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读之冷然,令人向往不已,着我扁(piān)舟一叶。琼是美玉。“玉鉴琼田”。“三万顷”。著,犹着。船行湖上、流动着?著者,置也。陈与义《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陆游《题斋壁》:“稽山千载翠依然。”都是这个意思,着我扁舟一叶,安置我的一叶扁舟,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素月分辉,表里俱澄澈。“素月分辉”,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明河共影”,十分清晰。素月分辉,暗写波光水色,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美就美在“澄澈”上,是光洁透明的美。“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从天空到湖水,没有一丝儿污浊,还寄寓了深意,诸如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心是内心,迹是行迹,心迹双清也就是表里澄澈,心迹喜双清”,给我们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心地纯洁。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闲适自得的样子,不是勉强得来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洞庭风光之妙。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孤光自照。”岭海,今两广一带,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这里讲的是自己当时的思想。这“应”字语气比较肯定。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犹言“官因老病休”。“应念岭海经年”,因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孤光。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就曾用孤光来指月光,是说以孤月为伴,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肝肺皆冰雪”,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清如玉壶冰。”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孤光自照。”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肝胆照人。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短发萧骚襟袖冷。”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因为夜气清冷。“短发萧骚襟袖冷”,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不管处境如何。沧溟,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不但如此“尽挹西江,万象为宾客。西江。挹,汲取,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诗人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天地间的万物,请万象作宾客。一个被谗罢官的人,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啊!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船边,敲着船舷。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或许有啸咏。“不知今夕何夕”,今夕不知何夕,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很有余味,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结束了全词。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先驱,气魄豪迈,顷刻即成,就拿这首《念奴娇》来说吧。《水调歌头》写于中秋之夜?把酒问青天,今夕是何年,在抒情写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千里共婵娟,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出神入化。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以主人自居,与大自然交朋友,出神入化,在对话中探讨着关于人生的哲理,化为那湖水。两首词的写法不同,那种豪放的精神与气概。黄蓼园评此词说:“写景不能绘情,必少佳致,若只就洞庭落想,亦觉寡味,题已说完。以下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不可端倪,是二是一,兴会洋溢,天光与水色,昨日与今夕,光明澄澈。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小舟、银河,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他要用北斗做酒勺。全词格调昂奋。11.(6分)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谏言献策。如苏洵在《六国论》中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警戒君王莫要被久积的威势所胁迫。(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重点字:劫)(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重点字:递(3)戎马关山北(重点字:戎)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2分)12.(10分)阅读文章,回答各题。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迟子建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我是个鄂温克女人。我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我是个不擅长说故事的女人,但在这个时刻,听着刷刷的雨声,我特别想跟谁说说话。安草儿自己不爱说话,也不爱听别人说话。那么就让雨和火来听我的故事吧,也长着耳朵呢。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我的孙子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以往我们也下山,近年来到激流乡,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东西,是个大城镇,靠着山,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把它还给神灵。两年前,达吉亚娜①召集乌力楞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她发给每人一块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桦树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②遗留下来的神鼓上。神鼓很快就被桦树皮覆盖了,好像老天对着它下了场鹅毛大雪。我是最后一个起身的,不过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走向神鼓,我把桦树皮投到那里了。它很快就在金色的燃烧中化为灰烬。我走出希楞柱③的时候,听见了达吉亚娜的哭声。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而是在走出希楞柱时,顺手撒开,不经意间遗落下的一片羽毛。谁都知道,他不明白大家在让他做什么事情,好出去做他的活计。安草儿喜欢干活,那天有一只驯鹿的眼睛被黄蜂白蜇肿了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听说我投了反对票时,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我为他唱了一首歌,那是流传在我们氏族的葬熊的神歌:熊祖母啊,你倒下了。就美美地唾吧。吃你的肉的,是那些黑色的乌鸦。我们把你的眼睛,虔诚地放在树间,就像摆放一盏神灯!营地虽然只有我和安草儿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个人了我坐在狍皮褥子上,守着火塘喝茶。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难过和担心。但他们告诉我,再也不需要火种了。可我想布苏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来的,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他又往火上添了几块柴火。这团母亲送我的火虽然年龄苍老了,但它的面容却依然那么活泼、青春。我走出希楞柱。混合着植物清香气息的湿润的空气,使我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打得十分畅快,疲乏一扫而空。月亮升起来了,是半轮,它莹白如玉。它微微弯着身子,是通往山外的路,我满怀忧伤地看着那条路。安草儿走了过来,那条路的尽头闪现出一团模糊的灰白的影子,跟着,那团灰白的影子离我们的营地越来越近。安草儿惊叫道,木库莲④回来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鹿钤声听起来越来越清脆了。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节选自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删改)[注]①达吉亚娜,老人的女儿。②妮浩:鄂温克族萨满教女巫,她每次跳神拯救他人生命时,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④木库莲,一头白色驯鹿。(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作者认为这是因为雨和雪也跟老人一样,慢慢老了,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B.“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说明他从没把这件事当作一件重大的事来做选择。他纯真善良,真心喜爱大山里的生活,真诚关心驯鹿。C.老人为古书记唱的那首葬熊的神歌里,有对熊的感恩与谢罪,也有对能的虔敬与推崇D.通过老人的讲述,我们可以感受到鄂温克人在与现代文明抗争的历程中显示出的坚韧、悲悯与无奈。(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第三段中说“我等来的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用比喻的方式揭示出现代文明在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涌入鄂温克族给其带来的巨大冲击。B.第五段中老人用一组排比,说自己离开大山,会眼瞎,会不能喘气,既表达了她坚守大山的决心,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活。C.老人在述说中多处用对比来表达内心的悲怆,譬如:以往的下山有去有回,这次的下山有去无回,布苏的火却没有生命与灵魂。D.结尾处的木库莲在月夜中回归,地上的白色驯鹿与天上的淡白月亮浑然一体,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折射的是作者悲悯的情怀。(3)小说特意选用一个90岁的老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可谓匠心独具,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4)在小说原文中,迟子建借老人之口说“这是一个我满意的苍凉的自述”,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中“苍凉”的意蕴。【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3)本题考查分析叙述角度的能力。注意把握叙述角度的种类和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概括。(4)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全文内容,深入挖掘小说的主题内涵。一定要调动自身的阅读体验和主观感受,尽可能全面地探究分析。【解答】(1)A.“作者认为这是因为雨和雪也跟老人一样”错误。故选A。(2)B.“老人与外面世界脱节”错误,第四段说到他们会下山;“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活”过于绝对。故选B。(3)①结合“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我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可知。老人的一生。通过老人丰富而漫长的人生经历叙述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演变,引发人们对民族以及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但在这个时刻,看着跳动的火光,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事件描写更真实自然。③结合“安草儿自己不爱说话。那么就让雨和火来听我的故事吧,也长着耳朵呢”可知,借回忆往事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而感伤。(4)①结合“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我的孙子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老人一生平和,充满智慧。②结合“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坐在这样的褥子上,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鄂温克部落生存艰难。③结合“但这次他们下山却是彻底离开大山了。他们去的那个地方叫布苏,靠着山,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用铁丝网拦起,被安顿在山下的鄂温克族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森林与驯鹿,从而慢慢失去本民族的文化基因。④结合“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鹿钤声听起来越来越清脆了,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可知,借鄂温克这个弱小民族生存抗争的挽歌来引导人们思考人与自然,抒发了对日渐式微的传统文明的无限眷恋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