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3 记叙文阅读(原卷版)_第1页
考点13 记叙文阅读(原卷版)_第2页
考点13 记叙文阅读(原卷版)_第3页
考点13 记叙文阅读(原卷版)_第4页
考点13 记叙文阅读(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考点13记叙文阅读

(2023·重庆市开州区期末)1.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问题。

一生放纵爱自由

ㅤㅤ①在外人看来,季羡林满身光环,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学者。

ㅤㅤ②但季羡林却说:“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

(一)_________

ㅤㅤ③学生时代的季羡林,很喜欢写日记。日记里有几句话,至今看来,仍让人忍俊不禁:“早晨忽考法文,

结果一塌糊涂,真是岂有此理。”“我以为老叶(老师)不上班,他却去了,我没去,不知放了些什么屁。”

ㅤㅤ④毫无顾忌的话语,洋溢着青春少年特有的轻狂和幽默。

ㅤㅤ⑤长大后,季美林把年轻时写的东西,编撰成了《清华园日记》。编辑建议他,把那些“毁形象”的口

水话删掉。可季羡林歪头想想,没同意:“这些话是不是要删掉呢?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我七十年前

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要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ㅤㅤ⑥本着这样的信条,季老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净讲大实话。有一次公开采访,白岩松问季羡林:“先生

的文字,到现在有八百多万字了吧?”季羡林挠挠头:“哎呀,那里边水分也不少。”

ㅤㅤ⑦因为学术成就显著,季羡林晚年时,被别人贴上了三大标签: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结果季

羡林一听,差点拍案而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二)_____

ㅤㅤ⑧毕业后,他留学去了德国。时值二战期间,德国战火纷飞,季羡林学习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时间

里,他只能待在研究所看资料,上头飞机轰轰,肚子里饥肠雷鸣,可他却守着一堆书,看得乐此不疲。

ㅤㅤ⑨别人笑他是不是走火入魔了,他说:“此中情趣,非外人所能理解。”

ㅤㅤ⑩季美林曾在日记中写到:“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

或能有所发现。”本着这样的想法,季羡林每天起早贪黑,研究史料,把眼睛熬红过无数次。

ㅤㅤ⑪后来特殊时期,季羡林被污名成“印度贱民”,被发配去看守宿舍。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他也顶着巨

大压力,完成了300万字的译作《罗摩衍那》,为中印文化交流史立下不朽丰碑。

(三)不拘小节做事

ㅤㅤ⑫1978年,季羡林被任命为北大副校长。有一年北大新生报到,有位新生因为行李太多,不方便办手

续,便请求一位“老校工”帮看行李。没想到他办完手续回来,已是正午,“老校工”还站在毒日头底下,

第1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守着大大小小的包裹。这位新生对“老校工”感激涕零,他觉得自己遇到了好人。直到几天后,新生在开

学典礼上看到“老校工”发言,才震惊地发现,他竟是副校长季羡林。

ㅤㅤ⑬和季羡林并称“燕园三老”的张中行,曾评价季老“为人朴厚。”意思是,季老为人质朴诚厚,有时

做一些事,完全不在意自己的身份。

ㅤㅤ⑭有一次,有位学生邀请季羡林参加学术研讨会,可会议快开始时,却出现了意外。季老家里的人,

因为不知道他还在家,出门时把他反锁在了里面。季羡林心急如焚,为了按时到会,他竟然从家里翻窗户

到了外面。当时的季羡林已经80岁高龄,身子骨不好,差点摔折了腿,后来还是被人搀着,一瘸一拐地参

加会议的。

ㅤㅤ⑮在场的学生,看到季先生瘦弱的身影,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ㅤㅤ⑯如今谈起季羡林先生,我们想到的,更多是他幽默中带着豁达、温和却不乏坚忍的品格。

ㅤㅤ⑰他这一生,能够保持内心的通透,活出真性情,就是最高级的自由。

(1)请仿照文章第三个小标题“不拘小节做事”的格式给文章(一)(二)处加上小标题。

(一)

(二)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此处“泡沫”指什么?)

②他这一生,能够保持内心的通透,活出真性情,就是最高级的自由。(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

③本文与其他写人的文章不同,没有重点叙写主要事件而是罗列了很多材料,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季羡林从来都没有放下他的学习和研究,哪怕战火纷飞,遭遇困厄。这给你怎样的学习启悟?请你就

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看法。

(4)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让大家认识到不一样的季羡林先生,请你将本文转发至朋友圈,

并给它配一段评议性的文字。(80字左右)

(2023·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期末)2.现代文阅读。

凌冬不改清坚节—忆陈望道先生(节选)

第2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胡奇光

ㅤㅤ从1957年反右到1976年“文革”结束,这二十年间,正是我国的多事之秋。复旦大学也不例外。老

校长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风云变幻,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

(一)

ㅤㅤ我1957年进复旦求学。入学三个月,即听到先生的学术报告《怎样研究文法、修辞》。报告里,他大

谈读书,他撇下稿子,看着我们

ㅤㅤ“你读书,读到有一天,有一本书上的一两页字,读它一两个星期,到了那个时候

ㅤㅤ有这么神么?!我立即把这奇特的说法默诵两遍,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ㅤㅤ第二年,我拜读先生的学术著作《修辞学发凡》,真的被书中谈修辞同题旨和情境的那两页黏住了,那

就不止一两个星期啰。

(二)

ㅤㅤ1958年教育革命中,大家讨论大学的培养目标。先生作为一校之长,却别有所见。他说:“谈到全面

发展,还可加上一个美育……”当场没人反对,可是到了“文革”时,赞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人不是越来越多了吗?

(三)

ㅤㅤ大概在1959年初夏,我与几位同学一起去拜访先生。先生住在教工九舍的一幢绿瓦楼房的楼上,楼下

是语言研究室和会客大厅。先生在会客大厅接见我们。(A)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

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在那个把学术当作资产阶级东西搞臭的岁月里,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

识的。

ㅤㅤ我们提出要搞“近百年语文运动史”的调查,先生很是支持。

ㅤㅤ那天,先生很高兴,讲了不少语文运动中的逸事,遭到两个方面的攻击。复古派批判白话文不够“文”,

要退回到文言文去,要提倡一种比白话文更白的大众语。这样做,为的是让我们多年拼命争得的白话文能

健康地发展。说到这里

ㅤㅤ先生顶着复古逆风,发起大众语运动之后,即使有反对白话文的言论

(四)

ㅤㅤ六十年代初期,我国主流报纸上出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些表述我们建国方针的流行语。我

当时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用成语里常见的“发愤图强”而用并不常见的“发奋图强”呢?

ㅤㅤ在1962年冬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先生谈修辞研究时,恰好举了“发奋图强”的例子,我专心听,几

乎逐词逐句记住了先生的原话。

第3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ㅤㅤ原来在一次人代会上,是用“发愤图强”还是用“发奋图强”,代表们就有争论,语音相同,语意相关,

大多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毛主席说,外因是变化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这个道理看,用奋发的

‘奋’更好些。不管是有刺激也好,反正中国人民历来是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

ㅤㅤ先生用内因与外因的学说来分析,可谓一语破的。照此看来,与“自力更生”连用的,而与“卧薪尝

胆”连用的,常常是“发愤图强”了。

(五)

ㅤㅤ大概在1974年夏秋之交,我有事去语言研究室。我看到那绿瓦楼房背阴处,先生正靠在竹椅上休息。

他已是84岁高龄了,有病缠身、人瘦了,颧骨更突出了

ㅤㅤ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想得起来的,只有关于《修辞学发凡》修订的一段对话:

ㅤㅤ“望老近来在修订《发凡》?”

ㅤㅤ(B)“唔”。他慢慢坐直身子,看着我说:“如何修改得好?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

ㅤㅤ那时出版的书刊,要体现批儒评法的精神,文中又要大引毛主席语录,是全书的纲,不要改。”

ㅤㅤ“唔”。他好像点了点头,停顿一下,他又说:“至于修辞格还可以增些

(有删减)

【任务一:忆先生】

(1)本文主要写了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语段事件人物品质

语段(一)陈先生教授读书方法教学有方

语段(二)①有胆有识

语段(三)陈先生发起大众语运动

语段(四)②③

语段(五)陈先生修订《修辞学发凡》④

【任务二:品语言】

(2)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二选一)。

A.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

B.“唔”。他慢慢坐直身子,看着我说:“如何修改得好?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

我选句,

【任务三:明文体】

第4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3)阅读小贴士,概括“人物传记”的特点,并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贴士:

ㅤㅤ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

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记述事件时,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

特点。传记不一定要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

(节选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写传记》)

【任务四:比异同】

(4)得遇良师,人生至幸。本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都属回忆恩师的文章。请结合两文,从写法和内容

角度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2023·云南省楚雄州期末)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苍山洱海间

李景平

①洱海清流,源头在天上,源头在山里,源头在地下,而洱海清与浊的源头,却在苍山洱海间的白房

子里。

②白房子就是洱海岸畔的古城和村庄。地上的白房子与天上的白云彩,白得一样,似乎白房子就是天

上降落的云彩。白房子落在山下,似乎山下就飘着了白云,白房子就是白云的故乡。白房子围着洱海,就

好似洱海镶嵌了白云,洱海就是白云的天堂。白的云彩在天上连绵,绿的苍山在云下逶迤,白的房子在山

下伸延,蓝的洱海在白房子外跌宕。白房子住在苍山洱海的样子就像住在童话、神话里。住在白房子里的

人,梦在天上;走出白房子的人,心在远方。出没在白房子的人,孩提时代想着一个筋斗翻上云端,想着

光着脚板走过海面,但祖辈足迹留给人的只是山和水的选择,梦从天空降落到大地,人就成了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人。

③原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是瞄准资源饭。靠山吃山的人举起铮亮的机械,砍向苍山,树

木被砍成长长短短的木头,树木砍过了,又将山体切成高高矮矮的石雕,花花绿绿的山色破碎了,碎成花

花绿绿的钞票。靠水吃水的人驾驭雪白的帆船,犁开洱海,鱼儿们被装进密密匝匝的渔网,鱼捕尽了,又

将洱海隔成方方块块的网箱,鼓鼓囊囊的渔网撑满了,撑起鼓鼓囊囊的腰包。苍山以苍白的撕裂,洱海以

惨白的战栗,圆了白房子结结实实的梦想,也胀了白房子蓬蓬勃勃的欲望。靠山吃山愈演愈烈,山里的石

料,把白房子盖得伸向了海边;靠水吃水愈来愈狂,养鱼的饲料,投进网箱也投进洱海。人进湖退了。结

第5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果,洱海污染了。只得禁山禁伐禁海禁渔,山上连茅草都不许割了,海也消停了白帆。

④之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又选择了商业饭。靠山吃山的人也选择吃水,水流和高磷的现

代化肥,河流一样浇进了种植的土地,绿油油的大蒜林在田野上起舞,高额的利润回报来了,密集的行商

坐贾来了,飘着蒜香的土地,流着钞票。靠水吃水的人也寻求着吃山,苍山伸向洱海的白房子,渐渐变成

灯红酒绿的客栈,客栈喧嚣了杯盏的狂欢,狂欢和喧嚣起伏之间,生意和生意流动之间,醉意正酣的白房

子,堆起了银钱。然而客栈的污水流进了洱海,种植的肥水流进了洱海,城乡的废水流进了洱海。洱海浑

了浊了脏了臭了,屡屡爆发绿油油的蓝藻。蓝藻污染成了洱海的病,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的病。白

房子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梦竟变成了噩梦。于是禁磷禁污禁排禁废,禁绝一滴污染流进洱海。

⑤再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转向了生态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们其实是钟爱绿色的,

但钟爱绿色不是钟爱绿得瘆人的蓝藻。蓝藻污染给了人们一个惊醒,人们终于明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吃破了山、吃坏了水,一切就没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洱海不仅全湖禁污且环湖禁污,洱海不仅全

湖治污且环湖治污。苍山洱海间,铺开了从未有过的现代治理:贴近洱海的民宿客栈,全部拆除、搬迁,

退离洱海近岸;漫向洱海的高磷种植,全部摒弃、淘汰,转向生态农业;环绕洱海的城市乡村,全部开挖

长长的地下沟壕,埋设现代管网;流向洱海的污水废水,全部收入繁复的净化工程,进入循环运行。人退

湖进了。洱海视域里敞开了绿茸茸的生态廊道,洱海碧波间,绽开了水灵灵的圣洁的花。

⑥是啊,洱海开花了,洱海开花了!住在白房子里的人终于看到了洱海开花。洱海开花,不只是碧波

间绽开了白浪花,而且是浩渺里盛开了海菜花。海菜花是洱海圣洁的花。海菜花静静地盛开在洱海上,洱

海欣欣地捧起海菜花,海菜花成了点缀在洱海的星星花,星星花就成了洱海的美丽风景。

(选自《中国环境报》2022年11月30日,有删改)

(1)洱海岸畔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先后都有哪些方式?各有怎样的结果?

(2)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白房子?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的画线句子。

(2023·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期末)4.现代文阅读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

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

第6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

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

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

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

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

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

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

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

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

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

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

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

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

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

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

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

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

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

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

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

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

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

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第7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体现母爱的事?

(2)请赏析文中的下列语句。

①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结合语境

赏析句中加点的词语)

(3)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

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4)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023·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期末)5.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各题。

月光烧成的灰

董改正

①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一直在等一场霜。

②霜落之后,莱就甜了。腌白菜,腌芥菜,腌雪里藕,上色入味。腌萝卜尤其美味。老种白萝卜,纺

锤形的,洗净了,切成月牙状,齐齐码在竹簸箕上,像一只只小白鸭。最初是晶莹水润的,半日后就蔫了,

边角内卷了,有了皱纹,惹了灰黄。再一日,吹小半天风,就可以下坛坛罐罐腌制了。

③每到大雪后,我都会给旅居海口的李君寄点儿咸货。咸鸭子,咸肉,他都特别喜欢。海南冬天的轻

寒不够锋锐,就像挠不到的痒,不足以让腌味侵入腌货内部,无论如何也炮制不出记忆里舌尖上的“腊味”。

他用冰箱模拟内地的冬天,腌出来也只是概念上的咸货。味觉的火柴棒,无法引燃舌尖上记忆的草蛇灰线。

到底还是不行。

④缺了什么呢?

⑤母亲的腌菜手艺,比起外婆的要差很远。外婆腌的萝卜缨子,一根根似金丝缕缕,拍碎的蒜如碎玉,

切丝的辣椒如红线。用干筷头夹一碟子,下入烧熟的香油,略翻炒,脆黄酸香,宜配稀饭干饭,宜搭面条,

宜夹馍,寡吃也好,只是太奢侈。外婆腌的水萝上,水个嫩嫩,黄个生生,咬一口,嘎嘣脆,润润的酸。

酸得半夜想起来不吃一块就睡不着。村里有个孤寡老人,临终前想吃一口我外婆腌的水萝卜。外婆赶快送

第8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来,老人吃了一口,长叹一口气,这才去了。外婆腌的五香萝卜更是极品。我不曾见过谁会把萝卜切成那

样的长条,长得像蚕豆的豆荚,简直有点儿媚,像青衣的水袖。那会儿,一排排这样的萝卜躺在竹簸箕上,

就像一条条秀美的江南划子停在河边,在月色里轻轻荡漾。

⑥我记得那是个月色皎洁的冬夜,霜染大地,晚村寂寥。院子里,芦秆编成的晒席上,依然晾着萝卜

干。露珠在凝结,霜也在凝结,漆黑如墨的树冠里,鸟呢喃有声。霜是凝华态,露是液化状,总归是水的

前世今生,总归是和着尘土的,脏,回潮。外婆笑着说不怕,天明吹一阵小风,晒半天日头就好了——哪

里就脏了呢?她笑着看我,月光连忙照亮了她的脸。我立时就赧然了。外婆用新稻草烧灰,沾染白净如玉

的糯米裹粽子,我能一口气吃三五个,不蘸糖。外婆将绿豆壳晒干了,焚成灰,晒好,放一把煮稀饭,那

个香,那个糯,今生恐难重温了。

⑦外婆走了很多年,母亲也已经七十三岁。母亲一辈子忙碌,没有时间将心思放在食物上,食物对于

她就像汽油对于汽车,是续命的能量而已。那天我给她做了萵子耙耙,她说真好吃。她是知道好吃的。外

婆一生悲苦,却依然那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便是。爱是最大的奇迹。

⑧霜未至,月色如霜。等霜落后,今年我要腌点儿萝卜,腌点儿肉,腌点儿鸭子。今年我得给李君寄

一些去。我或许还应该告诉他,其实参与味道酿制的,不仅仅是温度,可能还有虫鸣犬吠,可能还有月光

烧成的灰。

(1)本文回忆了哪些让作者难忘的事?

(2)赏析文中画线句。

①外婆腌的水萝卜,水个嫩嫩,黄个生生,咬一口,嘎嘣脆,润润的酸,酸得半夜想起来不吃一块就睡不

着。

②那会儿,一排排这样的萝卜躺在竹簸箕上,就像一条条秀美的江南划子停在河边,在月色里轻轻荡漾。

(3)第④段的问句,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有耐人寻味的内涵。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4)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请结合全文分析“我或许还应该告诉他,其实参与味道酿制的,不仅仅

是温度,可能还有虫鸣犬吠,可能还有月光烧成的灰。”这句话的内涵。

(2023·上海市罗南中学期末)6.课外记叙文阅读。

第9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别无选择

(1)那是一个二月早春的傍晚,天色渐渐昏暗,塞纳•马恩驾驶着一辆福特汽车,从波特兰赶往谢里

登签一份订购合同。

(2)这份合同非常重要,它几乎决定着他公司的命运,这是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谈判,几经磨难后才

取得的成果。塞纳•马恩异常高兴,哼着小调,一路飞奔。路上的车不多,一路绿灯,所以他开得很快。

(3)到了约定的地点,停车的时候,他借着灯光,似乎看到了一点什么?塞纳•马恩俯下身子仔细地

看,发现右前轮上沾有异样的东西。凑近时,他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血腥味。他用手一摸,真的是血!

(4)塞纳•马恩吓了一跳,一下子紧张起来,难道是自己疾驶中撞上了人?他反复回忆,似乎没有车

子碰撞物体的印象。可车轮上的血迹却是真的!

(5)此时,等待签约的商业伙伴打来电话,问他为什么不遵守时间,催他快一点!塞纳•马恩解释说,

自己有急事,等会儿就到,恳请原谅。等在那里的商业伙伴大为光火,嚷道:“见鬼去吧,你这个不守时的

家伙!”随即挂了电话。塞纳•马恩怔了怔,那可是一笔300万美金的合同啊!这个合同对于他来说生死攸

关!也许今世今生的命运,会被这个合同改变,他真想立刻飞奔过去!

(6)可是,他还是驱车返程了。他的眼里,似乎看到了躺在血泊中的伤者在痛苦的呻吟,人命关天!

他必须回去!在大雾弥漫的夜色中,塞纳•马恩边开车边沿途察看。

(7)最后,在行程近一半的路边,他真的看到了一个黑影躺在那里!他赶忙停车下去,躺在地上昏迷

不醒的是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孩,她的头部受了伤,血流了很远。

(8)塞纳•马恩立即抱起这个女孩,把她送到了医院。经过抢救,孩子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还是

昏迷不醒。

(9)警方联系上了女孩的父母,这对爱女心切的夫妇不问青红皂白,咆哮着冲向他、暴打他。塞纳•

马恩不做辩解,只是默默忍受。

(10)他被打得鼻青脸肿,吐出了两颗带血的牙齿。他回到家,家人都说他太傻,并没有证据证明他

是肇事者,何苦这么快就承担了所有责任?他也只是默默流泪。

(11)女孩昏迷了26天,可喜的是,第27天,她终于清醒过来,并向人们述说了当时的情景:

(12)事发当天,她背着画夹到郊外写生,返回途中,她记得很清楚她是被一辆迎面驶来的疯狂的红

色摩托车撞倒!警察记录了她的叙述,又调取了当天街道上的监控,从监控的录像中,确认了女孩的叙述,

并找到了那肇事的红色摩托车车主。

(13)塞纳•马恩车轮上的血迹,只是车经过女孩身边碾到了淌在地上的血!事情真相大白,女孩的父

母抱着他痛哭,感谢他是女孩的救命恩人!

第10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14)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塞纳•马恩对记者的回答如此简单:

(15)我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安心,在商业利益和人的生命面前,我别无选择!

(1)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填空。

①去签合同,发现车轮有血;

②;

③发现伤者,立即送往医院;

④;

⑤真相大白,表达个人信念。

(2)塞纳•马恩怀疑女孩是他本人撞的,是因为。

(3)文章第(9)(10)两段的作用是。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批评了商业伙伴不问事由一味强调守时的迂腐行为。

B.女孩父母因爱女心切而暴打塞纳•马恩是可以理解原谅的。

C.警察在女孩苏醒后,根据她的叙述才去调取监控确认肇事者的细节不够真实。

D.作者想告诉读者的道理是生命高于一切,救人是最大善举。

E.文章赞美了塞纳•马恩的善良、坦荡和勇于担责的品质。

(2023·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期末)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成树

王文其

ㅤㅤ十七岁那年,我成了一棵树。

ㅤㅤ那天我放学回家,把书包一丢,扑向沙发,朋友背叛,疲惫、懦弱、厌倦等情绪与家中的寂静杂糅在

一起,就像基本不同频的两列波……种种烦琐扰人的小事像石子般砸在我身上,细碎的疼痛让人无措。

ㅤㅤ我在沉默中选择了逃离,悄悄关上家门,漫无目的地走着,直到走进一片森林。参天大树密密匝匝,

它们弯弯曲曲地排列成神秘的弧度,嫣红的花和洁白的蘑菇漂浮其间,几只灰扑扑的野兔探出头打量着我。

ㅤㅤ我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发光的它,那棵小小的却挺拔昂扬的树。它对我微笑着,我向它靠近,仿佛与它

许久前就相识,而现在又重逢。在触摸到它的一瞬间,我的脚下生出了根,连接着大地我成了它,成了一

棵树。

ㅤㅤ钻啊,向上啊……小小的种子长出了白白的芽,泥土似乎把它掩埋得太深,于是认定了追寻的方向。

那隐隐的光,成了它不言放弃的唯一动力。

第11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ㅤㅤ午后的森林,一派平和安详,它在微风中颤抖着,也只能是一株幼苗。它还太过柔弱,身边有太多的

诱惑,这株树苗显得那么渺小,食草动物来来去去

ㅤㅤ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我是家中独女,自小被亲戚夸奖聪颖,父母似乎不甘心,寻找各种时机对我进

行或严厉或委婉的说教

ㅤㅤ直到一只红羽鸟停在了小树苗的,抑或是我的枝头开始歌唱。我睁开了疲惫的双眼,见红羽鸟如此快

ㅤㅤ红羽鸟笑了,说:“为什么森林要符合我的期许?森林不是为你而存在的,不是森林需要你,似乎总是

将自己置于对世界失望的状态,这其实是一种懦弱

ㅤㅤ我瞪大双眼,迷惑不解。

ㅤㅤ“你们在害怕未来。”红羽鸟继续说,“并不只有沐浴朝阳才会拥有希望。未来不管是好是坏,坚持下

去,这就是成长。”从红羽鸟的口中,我知道自己已经从一棵幼苗长成了一棵树,但树这个词,真好。我努

力地挺直着身躯,做一棵秀美挺拔的树。

ㅤㅤ几天后,我听到了父母的呼唤,他们和警察一起来找我。我凝视着他们;我对树微笑,树微笑地着看

我。

ㅤㅤ我的双脚突然可以移动了,我向那一声声呼唤飞奔而去,离开前不忘与它——那棵年轻的树挥手告别。

ㅤㅤ母亲请了一个月的假,留在家中陪我。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一起窝在沙发上打盹,忍不住“扑哧”

笑起来。出差的父亲回来,给我带了礼物,她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开始学着平心静气地面对各种烦扰,

终究

ㅤㅤ那片森林依然是我经常会去的地方,融入绿色的海洋,抚摸粗壮的树干,也许它已经长大了,强壮的

枝干不断向上、向上,浮云成了它的装饰物,它的叶芽应是翠绿色的

ㅤㅤ后来,我对母亲提起:“妈,其实我早就成树啦。”

ㅤㅤ母亲笑得灿烂:“成熟啊,是好像成熟多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第20期,有删改)

(1)通读小说,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体味文中画横线句子蕴含的人物情感,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原文情感

在触摸到它的一瞬间,我的脚下生出了根,连接着大地①

第12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我努力地挺直着身躯,做一棵秀美挺拔的树。②

(3)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种种烦琐扰人的小事像石子般砸在我身上,细碎的疼痛让人无措。(“疼痛”为何是“细碎”而又“让人

无措”的)

②森林不是为你而存在的,不是森林需要你,而是你需要森林。(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4)小说主要写自己“成树”的经历,树,是作者主要叙写的对象,但文中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我”与

红羽鸟的对话?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小说以母女俩的对话结尾有什么妙处?

(2023·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期末)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搬甘蔗

邹亮荣

ㅤㅤ20世纪90年代,父母在东排子、骑下、河背三处承包地种下了几亩甘蔗,每年都会有大量甘蔗卖往

县城的糖厂。结账后,父亲既能拿到现金,又能领回一两袋白糖。白花花的蔗糖一领回家,那种喜悦的气

氛洋溢在每个家人脸上,显然,这是父母平日里众多梦想中的一个。

ㅤㅤ在冬季砍甘蔗时遇上寒风凛冽、细雨淋淋的天气是很正常的,身处其中,哪个人会不认为砍甘蔗是件

苦差事呢?尽管心不甘情不愿,最终我还是被父亲带到了东排子的蔗田,加入了父亲请来的二三十个村民

帮忙砍甘蔗的行列。

ㅤㅤ每到冬季砍甘蔗时,蔗农们都有一种又喜又忧的心情,喜的是有了收成,忧的是装甘蔗的司机难请。

糖厂派来的司机很有主动权,他想装谁家的就装谁家的,他说什么时候装就什么时候装,他定在哪里装就

在哪里装,弄得蔗农们都把司机当作座上宾,司机离屋时还得让他捎带些花生、鸡蛋、红薯、芋子等土特

产。父亲是位老党员,做人做事板板正正,甘蔗砍好后他常认为司机必然是会帮我们家装的,迟两三天无

关紧要。可是母亲不这样看,她只有把甘蔗赶紧装走心里才踏实。

ㅤㅤ有一年,父亲把从河背砍回来的三四吨甘蔗堆放在了塘尾子,把从东排子、骑下砍下的十几吨甘蔗堆

放在了国道边,塘尾子离国道还有两里多路。父亲一跟装甘蔗的司机说,司机就急忙摇头,表示不装,说

很分散。父亲与司机们拗了几天,没一个司机肯来装甘蔗。为这事,一天晚上,父母亲又吵了起来。看到

第13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父母亲吵得厉害,我就独自做了个决定:把放在塘尾子的甘蔗搬到国道边去。

ㅤㅤ待父母亲睡下后,我叫上小荣、瑞生两个发小,借上瑞生家的双轮板车,开始把堆放在塘尾子的甘蔗

一趟趟地往国道边上运。

ㅤㅤ在朦朦胧胧的月光下,我们起初是有说有笑地把四五捆甘蔗往车上装,那甘蔗至少每捆都有七八十斤

重,轻轻松松地运过去。推着空车往回走时,我们还唱起“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连塘”的童谣。

真是一路欢歌一路笑,引得屋檐下即将睡去的狗也精神抖擞地亮出阵阵吠声,让一个夜晚久久不得平息。

我们三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也没有很足的力道,搬到后半夜,我们的力气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不仅车上装

的甘蔗越来越少,就连一个根本不算坡的坡也会耗去我们不少的体力。我们简直是寸步难行,于是把车上

的甘蔗直接搬几捆下来,待车子上去后,我们再把甘蔗搬到车上,然后继续往前走。天快亮时,我们已经

累得不成人样了,虽然浑身酸痛,但我们没有放弃,终于把那堆甘蔗全部搬到了国道边,与从东排子、骑

下砍下的甘蔗堆放在了一起。

ㅤㅤ巧的是我们刚搬完甘蔗,一辆东风牌拖车亮着灯就来装甘蔗了。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司机一下车,双手

哈着气问我们:“这是谁家的?快去叫人装车。”我再次鼓起劲踏着露水一溜烟地跑回了家,急促地告诉父

母亲:“装甘蔗的车来了。”父母亲知道我们连夜把甘蔗搬拢后,脸上的愁容立马散去。

ㅤㅤ父亲看了我一眼,带着赞许的目光从我身边走过,忙着出门喊人把甘蔗装车。而母亲对我留下一句“锅

里有炒的花生”后,直直地进了菜园,开始准备大伙的早饭了。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22年第7期,有删改)

(1)请以小荣的口吻向“我”的父亲转述那天晚上“我”的父母亲睡下后发生的事。(50字左右)

(2)下面三句话从不同角度对这篇散文作了点评。请你任选其中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和同

学们交流分享。(不少于100字)

◆好的文章总是用美的语言引人阅读。

◆少年一夜长大,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

◆“搬甘蔗”的故事是“我”家的,也是20世纪90年代很多人家的。

(2023·山东省枣庄五中期末)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妈妈的家风

①妈妈是一位普通人,文化程度不高,但心地善良。她经常教育我说,人这一辈子,如果有能力就做

点好事,没能力就做好自己。即使生活再难、日子再苦,也别做亏心事。

第14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②一次,妈妈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爸爸让我陪妈妈到县城,把攒的一筐鸡蛋卖了,好为妈妈抓药。

上小学三年级的我,一手提着鸡蛋筐,一手搀扶着病中的妈妈,走得汗流浃背。当我和妈妈走到二里岗农

机站时,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卷钱,捡起来一数竟有70多元。那时猪肉才0.72元一斤,这笔意外之财对我

和妈妈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妈妈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儿子,这钱咱不能要。你看这皱巴巴的毛票,

说不定这家也正有难处。”果然,等了不大一会儿,就见一位神色慌张的叔叔跑来问,是否有人捡到了钱。

妈妈问他丢了多少钱,他说76元。妈妈见他说的数额与我们捡到的吻合,二话没说,就让我把钱还给了人

家。那位叔叔不停地说着“谢谢”。原来这是他为给老人治病挨家挨户借来的钱……把钱归还了失主,妈妈

如释重负。她脸上不光多了笑容,连走路都好像轻快了。

③那年,村里兆昌叔结婚,司仪在婚礼庆典上刚把一挂鞭炮扔出去,我和一群小伙伴就拼命跑去抢。

我以闪电般的速度,把散落在路旁的一个“大炮仗”装进兜里。正得意间,突然一声闷响,一股黑烟伴着

火苗从我的腰间蹿了出去。我的衣服着火了,上衣口袋也被炸开了拳头大的洞。

④一想到捅了娄子,没法跟爸妈交代,我“哇”的一声哭开了。天都黑了,我躲在晒谷场的草堆旁不

敢回家。妈妈找到我,气得把手高高扬起,最后却轻轻地落在我的背上,还反复念叨着:“儿子,抢鞭炮是

件很危险的事,万一伤到手和眼睛,爸妈跟着你受累不说,关键是你自己一辈子遭罪……”听了妈妈的话,

我特别愧疚和后怕。第二天早上,我发现被炸坏的衣服已被妈妈补好了。补丁处有一只可爱的卡通鸭,仿

佛游弋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口袋已看不出任何破损的痕迹。

⑤那个年代,南方农村的院墙多是篱笆围成的。我的老家属湘西北,一年四季,房屋四周的空地上会

栽满绿油油的蔬菜。为了不让外面散养的鸡鸭偷吃蔬菜,爸妈便在菜地外围栽上一些万年青和鱼腊树,待

长到半人高时,再对它们进行一次修理和加固,便成了“篱笆”。修剪之后的篱笆,宛如一排训练有素的士

兵,昂首挺立在房屋四周,特别气派。这种就地取材的做法,尽管不是妈妈的独创,但经过她的改良,总

会引来乡亲的效仿。

⑥每年春季,篱笆上就会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还有月季和蔷薇。花儿在轻风中摇曳,整个院子姹

紫嫣红。穿行其中,影子倒映在房前碧波荡漾的池塘里,真有一种人在画中走、画在水中映的情趣和悠然。

这时,总能听人夸赞妈妈是一位神奇的化妆师。(A)她把平淡无奇的日子过出了滋味,让枯燥乏味的生活

有了色彩。听到别人对妈妈的赞美,我心里总是很骄傲。

⑦(B)虽然妈妈已经不在了,但她的质朴、乐观、和善都已点点滴滴深入我的灵魂,教会我在这个世

界上活出了一种诗意和远方。

(选自《解放军报》2021年3月13日,有删改)

(1)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第15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把捡到的钱归还失主→“我”的上衣口袋被“大炮仗”炸开了洞→妈妈教育“我”注意安全→→→

众多乡亲效仿、夸赞妈妈

(2)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A)(B)处。

每当我行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或推开老屋的房门,仿佛都能看到妈妈亲切而又忙碌的身影,感受她熟悉而

又温润的气息。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她脸上不光多了笑容,连走路都好像轻快了。

(4)结合文意,说说文章结尾“诗意和远方”的内涵。

(5)“妈妈”是一个承载着教育与爱的词语,我们在妈妈的教育影响下茁壮成长。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

写出妈妈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件事。(不少于50字)

(2023·山东省青岛四十二中期末)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家缝纫店

①小店在一棵小叶榕树旁,绿油油的树叶遮挡了店名,只从窗户玻璃反射出“老家缝纫店”五个字。

每天上下班,我都要经过这家小店,布料的那种青草和泥土味迎过来,感觉像置身在青草盈盈的田野,吸

入的每一口气都那么干净纯粹。

②那天一时兴起,我在下班路上拐进小店。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静静坐在一台老式缝纫机前,埋着

头,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笑容安静地绽放。她手上的鞋垫已经绣出一朵花

的雏形,是桃花绽放的样子。她头也不抬,低声地招呼我一句:“随便看哈。”那声音温暖地传入我的耳朵,

像极了母亲的一句问候。

③小店只有几平方米,却很整洁,一排木架子上一字摆好小布鞋,还有叠好的布围裙。这时,屋子里

一幅“中国梦,我的梦”的十字绣吸引了我,我静静欣赏着。老人依然头也不抬,低声地说了一句:“每个

人都有一个梦呢。”我连连称是,随手又拿过一双绣好的鞋垫看,一朵朵花绽放在鞋垫上。

④我拿过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沉甸甸的,手摸上去,那种厚实感一下笼罩过来。我见过母亲做千层底

布鞋,一张张白色的土布用面糊粘起来,再剪成各式鞋样,然后用细麻绳一针一线地钉。钉好一双千层布

鞋底,需要密密麻麻钉上两千多针,母亲要费上十多个夜晚才能做好。母亲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铜顶针,

第16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针头吃进布底后,再用铜顶针去顶针尾,针头露出来,再用牙齿把针头扯起来。两千多个针眼,就是这样

反复两千多次。母亲扯线有时用力过猛,线头“嘣”一声断了。断了,接上,母亲有的是耐心。生活需要

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干不成。母亲常这样告诉我。

⑤我端详着这一双双千层底布鞋,心里盘算着,做一双鞋需要十几个夜晚,这些布鞋,需要多少个夜

晚?我眼前的这个老人,她把日子过得这么安静,这么平和。做好一双千层底布鞋,摆一双在木架子上,

她为自己的劳动由衷地欢喜。我恭敬地把手上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放回木架子上,深深地回望了一眼。

⑥我从木架子上抖开一张布围裙,摊开一看,心里一惊:好精致的围裙。一张橘黄色的布围裙,做成

了双手拥抱的样子,优雅极了。这样的围裙系在身上,做一顿心爱的午餐或者晚餐,用双手拥抱那些蔬菜

的气息,用双手感受生活的味道,想起来就满满的幸福。我问:“这围裙多少钱?”老人抬头看我,笑嘻嘻

地说:“三十元。”我递钱给老人,老人满脸笑容地夸我:“一个懂生活的男人。”我摇摇头说:“我给母亲买

的,母亲喜欢。”我确实觉得母亲系着这围裙,倚门看我吃着可口的饭菜,一定很温暖。

⑦小店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老人却视而不见。她要么专心绣着鞋垫,要么精心纳着千层

鞋底,要么专注地转动着缝纫机,给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客改一条裤子。走进这家小店,我或者买一

双千层底布鞋,或者买一双鞋垫。每次我走进小店,和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几句话,心里也会像被春风

拂过一样,平展而安静。即便什么也不说,能够在小店门口呼吸一下那些布料的气息,心里也会安逸很多。

⑧一天,小店贴出一张告示,告知小店搬去了东城。我赶紧骑车去找。一条街上,清一色的小店,传

出“哒哒哒”响的缝纫店,散发着木香的小木工店,满屋子小背篼、小箩筐、小斗笠、小蒸笼的篾具店,

还有摆着小铁锤、小锄头、小镰刀的铁具店。我走进“老家缝纫店”,老人一眼认出我,不停地给我说,这

街上人气旺,整条街都是小商小店。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个城市好呢,专门给我们腾出一条街来,让

我们小店都经营得很体面。

⑨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一棵小叶榕树下,看着那些缝纫店、木工店、篾具店、铁具店,我很激动,为这

个城市拥有这些小店激动,为这些小店的老人们激动。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小店,为我们的日子积聚着点点

滴滴生活的便利与温暖。

⑩回到家里,我有了新的愿望,哪天退休了,我也要去东城开家小店,做老布鞋垫,做千层底布鞋,

天天享受那种布料带来的幸福味道

(1)老家缝纫店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概括。

(2)揣摩下面句子,品味其表达效果。

①她要么专心绣着鞋垫,要么精心纳着千层鞋底,要么专注地转动着缝纫机,给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

第17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客改一条裤子。(从修辞手法角度来品味句子)

②我恭敬地把手上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放回木架子上,深深地回望了一眼。(从下划线词语角度来品味句子)

(3)文章写的是“老家缝纫店”,为什么还要详细描写母亲做千层底布鞋的过程?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2023·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期末)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拉大锯

①我第一次拉大锯是在12岁时,爹说他比我还早一年。

②那是一个假期的早晨,爹给一段最好锯的梧桐木放上墨线,让我跟他一起锯。我从小见别人锯得轻

轻松松、欢欢快快,但我第一次把大锯端在手中,却不知怎么拉下第一锯。爹在大锯另一头告诉我,两肩

放平,两手端平锯梁,往怀中平拉就是。锯是带齿的,只要移动,自然就越拉越深。爹轻松地拉过去,轮

到我拉过来时,不是锯条弹起来落不到墨线上,就是锯齿被卡住拉不动。

③爹说:“锯条弹起来,是用力小了;锯齿卡住拉不动,是用力大了。应该两手放松,不要死死攥住锯

把,这样,心也会放松,锯条才能轻松地拉过来,送过去。”

④我照着他的说法试了几下,还行,锯条开始进入木头了。梧桐木木质软,好拉,但锯条也容易走墨。

锯条偏右了,我就狠狠抬左臂,右臂使劲往下压,想把锯条折回来走正墨,但越用劲,越不行,锯条离墨

越远。爹在另一头知道我拉走墨了,就跟我换过位置来,告诉我不要心急,不要用力太大,要把锯抬起,

轻飘飘地往正墨上靠,这样锯条便走正道了。另外,初拉大锯,要目不斜视,才看得准,拉得准。我按爹

说的话去做,虽说拉得好了一些,但还是“飞龙走蛇”,锯条弯来弯去。这一天,把两厘米厚的板子,拉得

厚薄不平。

⑤第二天再拉,我不紧张了,锯也拉好了。那时我个子矮,大人站在地上,我得站在矮凳上。到了十

六七岁,我才能和爹站着平拉。但遇到长木头,两个人都须站到长凳上。我喜欢拉更长的木头,如果在两

米以上,凳子就要搭得很高,站在上边,虽晃晃悠悠有些不稳,但居高临下看四周,很神气。后来,我不

但学会了拉一抽锯,还学会了拉三抽锯。三抽锯就是拉过一段长的,再带两段小的,锯條的声响便由一抽

锯的“嚓、嚓”变为“嚓、嚓嚓”,十分欢快。爹给拉三抽锯起了个挺有诗意的名字,叫“凤凰三点头”。

爹说:“名字虽好听,拉起来也欢快,出活却少,不如一抽锯,一下是一下,送拉的锯条长,出活多。”

第18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⑥拉大锯,拉个一天半天还耐得住劲,若拉时间长了,就觉得音调乏味了。记得上初中时有一个暑假,

我拉了20天大锯,便想打退堂鼓。

⑦爹看我不高兴,就对我说:“学木匠要先拉3年大锯,你知道为啥?不是说拉3年才能学会,是3年

中让你悟两个理:一是懂得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件事,不论干啥事,都要讲合作;二是磨磨性子,干事

不图虚,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这两个理悟通了,即使这辈子不干木匠,你干啥都能干好。”

⑧真没想到,在平平常常的拉大锯上,爹还讲出了这么多的道理。

⑨当然,那时我还不完全懂。等我走上社会,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坎坷以后,回过头再回味一下爹的话,

才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⑩搞摄影,干事业,还有做人,我何尝不是像拉大锯那样,目不斜视,照着墨线,一锯一锯地“拉”

呢。

(选自《读者》2021年第24期)

(1)文章用“拉大锯”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加点字“抬”“压”的表达效果。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父亲从拉大锯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请你也写出下面这则小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猫头鹰碰见了斑鸠。斑鸠问:“你到哪里去啊?”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边去住。”麻鸡又问:“为

什么呢?”猫头鹰说:“西边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想搬走。”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

搬走是可以的。不然的话,过到东边,那里的人一样会不喜欢你的叫声啊。”

(刘向《猎头鹰搬家》)

(2023·宁夏银川三中期末)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老的菜园

迟子建

①外祖母家有一片很大很大的菜园。春天一到,最先种上的是菠菜、生菜和白菜,之后种香菜、水萝

卜和土豆,再之后种那些爬蔓的植物:豆角、倭瓜、黄瓜等。当然,如果弄到茄子秧、柿子秧、辣椒秧,

它们也一定会被恰到好处地栽种在园子里,那时候菜园中的蔬菜品种可就丰富多了。

第19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②菜园中不总种菜,也种花。花种在边边角角的地方。有步步高、胭粉豆、大烟花、地瓜花、爬山虎,

当然种得最多的要数扫帚梅了。只要花一开,蜜蜂和蝴蝶就来了。绿油油的菜地衬托着紫白红黄的花朵,

看上去美极了。

③外祖母对外祖父说:“你去给园子锄锄草。”我便跟着外祖父到园子中锄草。

④外祖父对外祖母说:“你去园子里给我弄点葱来蘸酱。”我便跟着外祖母到园子中拔葱。

⑤我常常在帮助外祖父锄草的时候将苗也锄了下来,我也往往在帮外祖母拔葱的时候将葱根断在土里。

我总是帮倒忙,但外祖父和外祖母从不责备我,我是太爱菜园了。

⑥如果看厌了菜园的景致,当然可以走出院子到自留地去。自留地的面积可要比菜园大多了,它大多

种包谷和麦子。我喜欢麦芒,那些像胡茬子一样的麦芒可以用来挠痒痒。

⑦外祖父和外祖母都是农民。农民是土地真正的主人。我扯着外祖父的手时感觉那手是粗糙而荒凉的,

我扯着外祖母的手时感觉那手也是粗糙而荒凉的。

⑧我不喜欢谷子。外祖母就说:“谷子是粮食啊,人是靠它才活命的啊。”我就渐渐喜欢上了谷子。

⑨外祖父说:“别小看我这片菜园和自留地,它可以养活城里的几十条人命哪。”

⑩我便知道城里其实是个很贫乏的地方。

⑪外祖母告诉我,我生活的地方就是农村,我便知道农村是广大的,我也知道那些菜地和麦田都是农

民的命根子。我跟着他们学会了打垄、锄草、间苗、施肥和收割,所以直到如今我的手仍然缺乏女性的细

腻和柔美,它们同样是粗糙而荒凉的。

⑫当我的双手远离那些农具的时候,我就很自然地用手拿起笔回忆那些让人感到朴实和亲切的消逝了

的日子。回忆那菜园,菜园里的蚂蚱和蜻蜓;回忆麦田,丰收后有稻草人屹立在麦田里的情景。我便觉得

那田野的风又微微吹来,我的心头不再是一潭死水,我生命的血液又会畅快地在体内涌流起来。

⑬当我坐在城市的咖啡厅里听着那些饱食终日的人发着空虚的牢骚,我便会想到外祖父劳累一天后吃

罢晚饭沿着菜园散步的情景。外祖父呼吸着真正的空气,所以无论在他生前或死后,他的睡眠都是安详的。

如今他在他种过黄豆和玉米的土地上安息了。

⑭人们一代代地老去,菜园子却永远不老。

(1)文章第①②两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3)文章第⑩段说:“我便知道城里其实是个很贫乏的地方。”请结合语境分析其言外之意。

第20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4)文章第⑫⑬两段分别写“我”的回忆和在城市咖啡厅的联想,在主题表达方面有什么作用?

(5)文章以“不老的菜园”为标题十分精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3·宁夏石嘴山九中期末)13.阅读回答问题。

柔软的父亲

①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执着一

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②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40岁,

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

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③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

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④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小区隔壁的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蝌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着

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并没

说。

⑤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

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

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

这样的。

⑥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

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

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

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

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

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⑦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

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第21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⑧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总是话不多,

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⑨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

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的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而疼痛其实并

不是最重要的,被邻居们笑嘻嘻地围观,才是最令我痛苦的。但我没有告诉他这些,一直到四年前他去世,

他也不知道我对这件小事有如此深刻的记忆。

⑩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

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

让你无从察觉。

⑪就像那个让我羞耻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

处的忧伤和酸楚都积聚在了手掌里。

⑫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1)对以上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第②段写这位中年壮汉具有“北方人的轮廓”,意在突出其外表“粗犷、硬朗”,与他为了孩子趴在栏

杆上捉蝌蚪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父亲可爱的笨拙。

B.第⑤段结尾加点词“这样”指的是极力满足孩子的愿望,却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

C.“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

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一句中“我”流泪的原因是父亲的手太粗糙以至于把我弄疼了。

D.“兢兢业业”一般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在这里大词小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年壮汉

给孩子捕捉蝌蚪时小心认真的样子,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2)你认为文章的题目“柔软的父亲”好吗?为什么?

(3)第⑥段中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何表达效果?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位父亲“柔软”的具体表现。

(5)文章结尾写到“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作者问什么认为“疼痛”是一种

柔软?

第22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6)“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请结合你的生活

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五中期末)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木头开花

叶瑞芬

ㅤㅤ①走出商场大门,迎面扑来蒙蒙的细雨。看着雨势渐大,张伟没有回商场楼上的办公室,而是返身走

到一楼的铺面。他惊奇地发现,员工阿木居然还在店里。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商场晚上是不许留人的,

而这个来自大山里的男孩正在灯下默默地画着围纸。

ㅤㅤ②“伟哥!”阿木见到张伟进来,连忙支起身子。“对不起,我知道这个时候我不该在这里,可是……”

阿木语带尴尬地说道。

ㅤㅤ③张伟理解地笑笑,他以为正值青春年少的阿木肯定是跟女朋友吵架了才会下班不走的。

ㅤㅤ④门外的雨越下越密集,张伟的愁烦也跟着泛上来。原以为挺过了几年前那场金融危机,自己的家具

店能够幸存下来必能迎来转机,然而眼下店里的生意却每况愈下,再不升级转型恐怕只能坐以待毙了,怎

么办呢?

ㅤㅤ⑤“旧的商机消失后,新的商机肯定会出现……机会机会,我的机会在哪里?”烦恼的张伟抛开手机,

从橱柜里拿出一瓶红酒,准备邀阿木一起喝一杯。

ㅤㅤ⑥“别画了。”张伟斜睨着阿木手中的笔,带点嘲笑的语气说,“再怎么画,也画不出钞票来!”

ㅤㅤ⑦阿木憨憨地笑笑:“伟哥,俺这画不是给人看的,是给自个儿看的,外人还真看不懂哩。

ㅤㅤ⑧“什么画还留着自己看?”张伟的好奇心升起来。

ㅤㅤ⑨“俺这是图纸,只要按着图纸做,木头也可以开花的。”

ㅤㅤ⑩“这么神奇?”张伟立马找来工具箱扔到阿术面前,“你这就叫木头开个花给我看看!”

ㅤㅤ⑪不消片刻,奇迹发生了,阿木手上的边角木料经过一番锛刨斧锯后,居然成了一朵玫瑰形状的木头

花儿,在那里娇娇俏俏地盛开着。张伟大喜,拍着阿木的肩膀问:“你怎么会懂这个?”

ㅤㅤ⑫阿木憨憨地笑道:“我打小就喜欢侍弄木头,所以我爸才把我的名字改为阿木。这些木头也确实跟我

有缘,别人要弄很久的活儿,我依着自己画的图画,不用很久就能摆弄出来。我那女朋友正是看上了我这

一点,当时我就是用这样一束盛开的木玫瑰把她哄回来的。本来我俩谈得好好的,可是她父母非要我买房

子才肯把她嫁给我。”说着阿木的脸又红了。

ㅤㅤ⑬“单凭你这手绝活,不用三年你肯定可以买大房子了。”张伟连声赞叹,忽然灵机一动,说道:“这

第23页共53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样吧,我出店铺,你出技术,咱们试试合伙经营,你看看我满店铺的家具,为什么都不好卖,我想缺的正

是你这别具创意的装饰吧,比如这张大床,要是床头加上一圈水不凋谢的玫瑰,你说结婚的人怎么会不喜

欢买?比如这张书桌,配上一个同样质地木做的台灯灯座,会不会更吸引人一些?”张伟说得兴起,就要

与阿木立即痛饮一番。

ㅤㅤ⑭阿木赶忙拦住,劝道,“咱们留着庆功的时候再喝吧,时候不早了,我来当代驾送您回去吧!”

ㅤㅤ⑮张伟惊奇地说:“你还会开车?”

ㅤㅤ⑯阿木又憨憨地笑:“我来城里快三年了,要跟上你们这些当地人的节奏,我哪敢偷懒啊?”

ㅤㅤ⑰果然不出张伟所料,不到半年,他和阿木联手开办的家具店生意红火,客人源源不断地涌来,只为

弄一个带着花朵的木头家具回家去,甚至不少房地产开发商也慕名而来,与他们签订协议,大批量订购家

具,以满足越来越多客户的需求。

ㅤㅤ⑱阿木日夜不停地赶工,他的锛刨锯斧用坏了一批又一批。连女朋友也顾不上理会了,一门心思想着:

木头木头,快点儿开花吧!

ㅤㅤ⑲在阿木忙活的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