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_第1页
中医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_第2页
中医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_第3页
中医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_第4页
中医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主要是通过“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分析、辨别和综合,明确病证。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四诊

望诊

问诊闻诊

切诊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难经•六十一难》

1.定义: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望诊中医诊断方法——四诊2.内容:

望全身(神、色、形、态)望局部(面色、颈项、五官、皮肤、小儿络脉)

望舌望排泄物、分泌物3.原理:《灵枢.本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一、面部色诊的原理及临床意义原理: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2、面部与脏腑有内在联系意义: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及病邪的性质

色泽正常——脏腑气血未伤,预后较好

色泽失常——脏腑气血耗伤,预后较差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面色望诊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面色望诊主色客色善色恶色色

诊常色病色二、面部色诊的内容基本面色,个体差异,一生基本不变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面色光明润泽,属新病、轻病、阳证面色枯槁晦暗,属久病、重病、阴证——望面色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诊三、五色主病主病特点寒证青紫痛证青黑瘀血青紫惊风眉间、鼻柱、唇周色青青——望面色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诊三、五色主病主病特点热证实热满面通红虚热面部潮红戴阳证颧红如妆赤——望面色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诊三、五色主病主病特点湿证面黄而垢脾虚(血虚)萎黄:面色淡黄,干萎无泽(湿阻)黄胖:面黄虚浮黄疸湿热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寒湿阴黄:黄色晦暗如烟薰黄——望面色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诊三、五色主病主病特点虚寒(阳虚)白气血亏虚淡白或萎黄脱血淡白无华夺气苍白白——望面色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诊三、五色主病主病特点寒证青黑肾虚阳虚黑而暗淡、黧黑阴虚黑而干焦水饮眼眶黑血瘀紫黑、黧黑痛证青黑黑——望舌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诊一、定义望舌——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又称舌诊。

舌质——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又称舌体。舌苔——舌体表面上产生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望舌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诊二、舌体各部分属舌尖属上焦心肺,舌中属中焦脾胃,舌根属下焦肾,舌两侧属肝胆。——望舌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诊三、舌诊方法1.光线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患者面向光亮处,尽可能使光线直射于口内。2.姿势患者取正坐姿势,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尖略向下。3.顺序

舌质——舌苔。舌质:观察舌色、舌的形态及舌的动态;舌苔:观察苔色、苔的厚薄以及苔的含水量。

——望舌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诊四、舌诊内容望舌望舌质望舌苔神色形态苔色苔质诊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及其运行情况。判断病邪的浅深、邪正的消长情况——望舌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诊五、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色淡红荣润,柔

软灵活;

舌苔均匀薄白,润干适中;提示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望舌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诊舌色特点原因主病淡白舌舌色浅淡,或全无血色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舌虚证、寒证红绛舌较正常舌色红,鲜红者称红舌,深红者称绛舌热盛血涌,气血充盈脉络热证青紫舌青紫舌:全舌均匀青;淡紫舌:舌淡而青紫;绛紫舌:红绛舌泛青紫;瘀斑舌或瘀点舌:舌上局部出现青紫斑。因邪热炽盛、气血壅滞或阴寒内盛,导致血脉瘀滞所致主血行不畅,主病有寒热之分。阳虚阴盛——多舌色淡紫或紫暗而湿润;营血热盛——绛紫舌;瘀血内阻——瘀斑舌或瘀点舌;寒凝血瘀——紫舌。

六、望舌色——望舌中医诊断方法——四诊望诊舌质特点主病白苔薄白苔:舌苔薄白可见舌;厚白苔:舌苔厚白不露舌体。主表证、寒证。黄苔舌苔呈淡黄、深黄或焦黄色。主热证、里证。灰黑苔舌苔浅黑者为灰苔,深灰者为黑苔。主里证,主热极或寒极。

六、望舌苔白苔黄苔灰黑苔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闻诊1、概念:医生运用听觉与嗅觉,观察病人声音与气味变化的诊察方法2、内容:

(1)听诊(2)嗅诊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闻诊概念:是通过听辨病人的各种声响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具体包括发声、语言、气息等方面的异常。原理:声音的发出是脏腑气机鼓荡于内,而传导于外的结果;五音、五声内应五脏

——耳闻

1.听声音:主要辨别病人的语声、鼻鼾、呻吟等总体规律:语声高亢洪亮有力、连续者,多属实证、热证、阳证;语声低微细弱无力、断续者,多属虚证、寒证、阴证。闻诊——耳闻中医诊断方法——四诊(1)声重发声粗重浊──邪阻鼻窍,肺气不宣多属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2)音哑、失音——语声嘶哑者,为音哑,语而无声者,为失音外邪犯肺(金实不鸣)──暴病卒感、气息有力(寒闭、热灼、痰阻)肺肾阴虚(金破不鸣)──久病渐至、气息无力(3)鼻鼾(4)呻吟有力为实证,无力为病久夹虚。闻诊——耳闻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心气大伤,精神涣散(虚)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热扰心神(实)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心气不足或气郁痰结狂言——狂躁妄言,语无伦次,精神错乱,骂詈不避亲疏:痰火扰乱心神闻诊——耳闻中医诊断方法——四诊

2.听语言

喘—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哮—呼吸急促,喉间痰鸣,时发时止,缠绵难愈。闻诊——耳闻中医诊断方法——四诊3.听呼吸人体气味是脏腑气化活动的产物,异常气味则是邪气干扰气化,气血津液发生质变的结果嗅气味可以探测内脏气血津液的寒热,燥湿变化。闻诊——鼻嗅中医诊断方法——四诊(一)概念(二)病体气味1.口鼻气味口气秽臭──肠胃积热口气酸腐──食滞于胃鼻气腥臭──鼻渊(风湿郁热)2.汗气病人身有汗味——可知病已出汗汗膻味──风湿郁热,久蕴肌肤腋下随汗散发阵阵臊臭味者——湿热内蕴,可见于狐臭病

闻诊——鼻嗅中医诊断方法——四诊(二)病体气味3.痰、涕之气痰浊腥臭─热毒肺痈鼻涕腥臭──湿热鼻渊痰涎清淡──寒饮内停鼻涕清淡──风寒感冒4.大便之气腐臭难闻──热滞肠间淡腥臭微──脾胃虚寒酸臭如败卵──食滞肠间

闻诊——鼻嗅中医诊断方法——四诊(二)病体气味5.小便之气臊甚──湿热下注淡甚──下焦虚寒

6.呕吐物之气淡清无味──虚寒气味酸馊──食滞秽浊酸臭──实热气味平淡──气滞

闻诊——鼻嗅中医诊断方法——四诊(二)病体气味7.经、带、恶露之气气味重浊──下焦湿热气味腥淡──寒湿下注

8.气病室气味

病室臭气触人──瘟疫重症病室有血腥气──大失血病室有尿臊气──尿毒症(水毒)病室有烂果味──重症消渴(糖尿)病室有尸臭味──脏腑败坏之症

闻诊——鼻嗅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目录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的内容问现在症问诊的意义问诊的方法主诉一般情况发病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既往健康状况既往患病状况病变过程诊治经过现在症状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问汗问寒热问疼痛问头身胸腹不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家族史问诊的意义及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通过询问,了解病情;通过交谈,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

明•张景岳认为问诊是“诊病之要领,临诊之首务”。一、问诊的意义

抓住重点,了解一般病人的主诉(主诉,即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要善于围绕主诉,深入询问。

态度和蔼,语言通俗忌用“审问式”的交谈。

问辨结合,避免暗示

危重病人,注意主次为抢救病人,作扼要询问,不可因苛求完整病历而耽误抢救。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二、问诊的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主诉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一般只有一、两个症,即主症。如:发热头痛3天,加剧1天。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三、问诊的内容

现病史(一)发病情况包括发病的时间、发病的缓急、原因与诱因、最初的症状、曾作何处理等。(二)病变过程了解疾病的传变、邪正消长、估计病情发展的趋势。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三、问诊的内容(三)诊治经过询问曾作过那些检查、结果怎样?作过那些诊治、效果及反映如何?作为当前诊治的参考。(四)现在症状问诊重点,详见后述。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

既往史(一)既往健康状况素体健康——多实证虚弱——多虚证阴虚——易热化阳虚——易寒化(二)既往患病情况曾患何种疾病?有无药物过敏史?作为当前诊治的参考。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三、问诊的内容

个人生活史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

家族史帮助诊断某些传染病、遗传病。直系血缘——遗传病;密切接触——传染病。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三、问诊的内容

问现在症是指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询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明•《景岳全书》“十问歌”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四、问现在症

问寒热

问汗

问疼痛

问头身胸腹不适

问耳目

问睡眠

问饮食口味

问二便

问经带

问小儿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

问寒热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

恶寒:无风自冷,得温不减

外邪袭表,卫阳被遏(失煦)

恶风:遇风觉冷,避之可缓寒——怕冷

外感风邪,腠理疏松

寒战:严重恶寒伴战栗邪正剧争,感邪严重,卫阳闭郁

畏寒:自觉怕冷,得温可解

阳亢内虚,机体失煦热——发热

体温高:正气抗邪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体温不高: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含义: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

问汗概念及机理

《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汗是由津液所化。汗的临床表现1有汗无汗2特殊汗出3局部汗出表证有汗表证无汗里证有汗里证无汗自汗盗汗战汗绝汗头汗半身汗出手足心汗心胸汗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

问汗1.有汗无汗有汗无汗有汗—中风表虚证、表热证无汗—伤寒表实证

有汗—里热证无汗—久病里证:阳虚、津血亏耗表里2.特殊汗出特殊出汗自汗:醒时经常出汗,活动尤甚。主气虚证、阳虚证。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主阴虚或气阴两虚。战汗: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绝汗:病情危重时,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主亡阴、亡阳。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

问汗3.局部汗出局部出汗头汗:汗出仅见于头部,或头颈部汗出量多。多因上焦邪热

或中焦湿热上蒸,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半身汗:仅一侧身体汗出。主湿、痰、瘀之证。属患侧(无

汗一侧)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周所致。可见于中

风、痿证、截瘫等病人。手足心汗:手足心汗出。主阳明燥热,脾虚。心胸汗:心胸部易出汗或汗出过多。主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中医诊断方法——四诊问诊

问疼痛

机理不通则痛、不通则痛

问诊要点疼痛性质:胀痛、刺痛、窜痛、绞痛、灼痛、冷痛等疼痛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

、腹痛疼痛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类型症状表现病机便次异常便秘大便燥结,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排便困难实证:胃肠积热、或腹内结块阻结等虚证:气血阴津亏损、或阳虚寒凝等泄泻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不成形,甚至呈水样的症状实证:感受外邪,饮食所伤等虚证:久病脾肾阳气亏虚便质异常完谷不化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食物的症状实证:新起者多为食滞胃肠虚证:病久者见之,多属脾虚肾虚溏结不调大便时干时稀的症状肝郁脾虚,肝脾不调脓血便大便中含有脓血黏液痢疾、肠癌便血血随便出,或便黑如柏油状,或单纯下血的症状实证:胃肠积热、湿热蕴结等虚证:多因脾胃虚弱,气不统血排便感异常肛门灼热排便时自觉肛门灼热的症状大肠湿热,或热结旁流,热迫直肠里急后重便前腹痛,急迫欲便,便时窘迫不畅,肛门重坠,便意频数湿热内阻,肠道气滞

问二便·大便

问诊中医诊断方法——四诊

问二便·小便

问诊中医诊断方法——四诊类型症状表现病机尿次异常频数排尿次数增多,时欲小便的症状实证:湿热蕴结膀胱,热迫气滞虚证:肾阳虚或肾气不固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合称癃闭实证:瘀血、结石或湿热阻滞虚证:久病或年老气虚、阳虚尿量异常尿量增多尿次、尿量皆明显超过正常量次的症状虚证:阳虚不能蒸化水液虚实夹杂:燥热阴虚,肾阳偏亢尿量减少尿次、尿量皆明显少于正常量次的症状实证:尿路损伤、阻塞虚证:小便化源不足或水液内停

问二便·小便

问诊中医诊断方法——四诊类型症状表现病机排尿感异常尿道涩痛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热疼痛,小便涩滞不畅的症状实证:湿热内蕴、结石或瘀血阻塞、肝郁气滞虚证:阴虚火旺、中气下陷余溺不尽小便之后仍有余溺点滴不净的症状实证:湿热阻滞虚证:病久体弱、肾阳亏虚,肾气不固小便失禁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行溢出的症状实证:湿热瘀血阻滞虚证:肾气亏虚,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不能约摄尿液所致遗尿指成人或3岁以上小儿于睡眠中经常不自主地排尿的症状实证:肝经湿热,下迫膀胱虚证: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或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

概念: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分类:

脉诊按诊切诊中医诊断方法——四诊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切诊——脉诊概念:

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搏动时不同的脉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脉诊的部位:寸口诊脉法——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之脉象,以诊察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诊察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切诊——脉诊寸关尺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寸-关-尺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切诊——脉诊诊脉时间:平旦(清晨),不少于一分钟。环境:安静。体位:

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线上,

平臂仰掌,托垫脉枕。医生:侧对病人(侧坐、侧立)。以左切右,以右切左(统一用指标准,便于比较)与病人手臂垂直相交。指法: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切诊——脉诊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布指: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运指:手指略成弓形倾斜,指腹对脉脊。高大者宜疏,

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

举:浮取;轻取按:沉取;重取寻:中取指法: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切诊——脉诊单诊、总按:三指同步举按(三指平齐,用力均匀)—体察寸口总体特征和三部整体关系———单指分部举按(一指用力,余指放松)—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单诊总按平脉的特点: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切诊——脉诊有胃有神有根和缓、从容、流利节律整齐、柔和有力尺部有力、沉取不绝脉率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平常见病脉: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切诊——脉诊浮脉类:浮、洪、芤、革、濡、散沉脉类:沉、浮、劳、弱数脉类:数、促、动、疾迟脉类:迟、缓、涩、结实脉类:实、滑、紧、长、弦虚脉类:虚、细、短、微、代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切诊——按诊概念:

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它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按诊的方法与意义按诊的体位:一般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同时对医生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要求。按诊的手法:触、摸、按、叩。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切诊——按诊按诊的内容按肌肤:察寒热、察润燥、诊疼痛、察肿胀、诊疮疡按手足:辨手足冷热按脘腹:诊疼痛、软硬、有无痞块积聚中医诊断方法——辨证施治辩证施治辨证施治: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有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互相关联的阶段。辨证: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判断属于何证。论治:

根据辨证的结论,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并选方用药。中医诊断方法——辨证施治辩证施治辩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论治辩证前提依据论治效果检验辩证正确与否中医诊断方法——辨证施治辩证施治病、证、症病:

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疾病一般都有一定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演变规律,有较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诊断要点和与相似疾病的鉴别点。因此,疾病的这一概念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

如麻疹、感冒、肠痈、痢疾等,皆属疾病的概念。中医诊断方法——辨证施治辩证施治证:

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由于病机的内涵中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正盛衰变化,故证候能够揭示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中医学将其作为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如风寒感冒、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心脉痹阻等都属证候的概念。中医诊断方法辨证施治辩证施治症:

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称症状),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如舌苔、脉象等(称体征)。

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但因其仅是疾病的个别现象,未必能完全反映疾病和证候的本质。同一个症状,可由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其病理机制不尽相同,因此可见于不同的疾病和证候。孤立的症状或体征不能反映疾病或证候的本质,因而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中医诊断方法——辨证施治辩证施治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反映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各阶段或类型的证候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

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证候又可见于不同的疾病过程中。

中医诊断方法——辨证施治辩证施治辩证论治的具体体现同病异治:

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因而治疗也就有异。异病同治:

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故可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中医诊断方法——辨证施治辩证施治临床常用辩证方法八纲辨证:

以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字作为证候归类的纲领。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气血津液辨证:

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对照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特点,分析、判断疾病中有无气血津液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存在。中医诊断方法——辨证施治辩证施治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及其病性的一种辨证方法简言之,即以脏腑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证候,以阴阳为纲,按疾病的不同性质分为三阳病证和三阴病证。三阳指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三阴指太阴病证、厥阴病证、少阴病证。中医诊断方法——辨证施治辩证施治卫气营血辨证: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三焦辨证:

根据脏腑分属部位,以三焦分部为纲,对外感病症进行浅深层次之证候分类的辨证方法。经络辨证:

以经络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