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编号380010161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开课单位秘书学教研室授课学期第3学期学分/学时4/60课内学时60理论授课60上机学时课内实践实验学时课外学时48适用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秘书学)是否双语否先修课程古代汉语后续课程二、课程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为这中国语言文学类(秘书学)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初步研究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课程主要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进行讲解分析。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此阶段文学发展变化的相关规律。并且能够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相关能力,将能力运用于日后的阅读、鉴赏、研究中。《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课程。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牢固、系统地识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相关知识,深刻领会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发展规律。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阶段)发生、发展的历史获得全面、系统的认知。对我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阶段)的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知,并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现象具有科学认识。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前沿知识。获得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工作的思想资源与文学知识资源。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分析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精神、辨析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现象和较为深入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够运用相关参考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鉴赏分析、评价、初步研究我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鉴赏、评价、初步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能力。课程目标3.通过学习,学生增进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文化的深入认同感。学生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操及审美情趣有所提高。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健康的审美取向。在理解作品精神主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指标2-1:系统的秘书专业理论知识:对国内外秘书工作的发生、发展、现状了解全面;对与秘书相关的基础学科、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全面;对秘书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对秘书工作理论理解透彻。指标2-3: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将领导下达的任务和提供的零散材料进行系统化思考和逻辑性加工;能对日常事务和领导交代的事情通盘考虑和统筹。2-1系统的秘书专业理论知识2-3科学的思维与统筹能力课程目标2指标点2-4: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合理表达观点,语言有逻辑性;具备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合理表达观点,语言有逻辑性。指标点2-5:精于社会组织中日常公文的写作,并能规范快速成文;大型文书的写作能做到格式规范、思路清晰、表答准确。指标点2-8: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与职业匹配的道德品质,能够恪守秘书职业规范。2-4语言表达能力2-5文书写作能力2-8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课程目标3指标点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奋发进取、乐于奉献、敬业求真、爱人向善;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合作意识;政治方向坚定正确,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一)课程基本教学内容课程绪论(学时数:2学时)课程主要内容:课程性质、地位,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特点,课程学习方法、治学方法等。2.重点难点:中国古代文学的概念、中国古代文学自身的特点、文学史的撰写与学术争议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讲授教学相结合,更为直观地阐明基础知识。(2)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所学内容。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课程性质,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自身的特点,领会课程学习方法等。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2.3.第一编先秦文学(学时数:20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先秦文化、《诗经》、先秦叙事文学(《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论语》、战国诸子文学(《孟子》《荀子》《庄子》)、楚辞等。2重点难点:《诗经》、先秦叙事文学、战国诸子文学、楚辞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讲授教学相结合,更为直观地阐明基础知识。(2)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所学内容。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对先秦文学应有整体和较为深入的掌握。了解《诗经》、先秦叙事文学、战国诸子文学、楚辞编集、编订和流传情况,领会《诗经》、先秦叙事文学、战国诸子文学、楚辞的主要作家、发生发展的情况以及在先秦文化中的地位,掌握《诗经》、先秦叙事文学、战国诸子文学、楚辞的主要作家、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掌握《诗经》、先秦叙事文学、战国诸子文学、楚辞主要篇目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他们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2.3.第二编秦汉文学(学时数:20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秦汉政治与文化、汉赋、汉代史传文学(《史记》《汉书》)、汉乐府、汉代文人诗、汉代散文、建安文学等。2重点难点:汉赋、《史记》、《汉书》、汉乐府、汉代文人诗、建安文学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讲授教学相结合,更为直观地阐明基础知识。(2)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所学内容。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对秦汉文学应有整体和较为深入的掌握。了解汉赋、《史记》、《汉书》、汉乐府、汉代文人诗、汉代散文编集、编订和流传情况,领会汉赋、《史记》、《汉书》、汉乐府、汉代文人诗、汉代散文、建安文学的主要作家、发生发展的情况以及在秦汉文化中的地位,掌握《史记》、《汉书》、汉乐府、汉代文人诗、汉代散文、建安文学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学生掌握汉赋、《史记》、《汉书》、汉乐府、汉代文人诗、汉代散文、建安文学主要篇目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他们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2.3.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学时数:18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魏晋南北朝政治与文化、正始文学、太康文学、陶渊明、南朝诗歌、北朝诗歌、南北朝乐府、魏晋南北朝文、魏晋南北朝小说等2重点难点:正始文学、陶渊明、南朝诗歌、魏晋南北朝文、魏晋南北朝小说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讲授教学相结合,更为直观地阐明基础知识。(2)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所学内容。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对秦汉文学应有整体和较为深入的掌握。了解正始文学、太康文学、陶渊明诗歌、南朝诗歌、北朝诗歌、南北朝乐府、魏晋南北朝文、魏晋南北朝小说编集、编订和流传情况,领会正始文学、太康文学、陶渊明诗歌、南朝诗歌、北朝诗歌、南北朝乐府、魏晋南北朝文、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主要作家、发生发展的情况以及在魏晋南北朝文化中的地位,掌握正始文学、太康文学、陶渊明诗歌、南朝诗歌、北朝诗歌、南北朝乐府、魏晋南北朝文、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掌握正始文学、太康文学、陶渊明诗歌、南朝诗歌、北朝诗歌、南北朝乐府、魏晋南北朝文、魏晋南北朝小说主要篇目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以及他们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2.3.(二)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学时安排课内课外学时比例绪论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2、321:0.8第一编先秦文学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2、3201:0.8第二编秦汉文学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2、3201:0.8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2、3181:0.8合计601:0.8五、课程考核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一)课程考核课程成绩构成(百分制)课程成绩构成比例考核环节目标分值考核/评价细则平时成绩30%作业(百分制)80本门课程4次作业,主要考核基础内容,作业评分的具体标准(是否按时提交、内容正确率、书写是否工整;均满足者成绩定为优秀,均未满足条件者成绩定为不及格)目标分值=0.8*作业平均成绩课堂表现(百分制)20考核内容及评价细则(出勤、课堂问题回答、课堂讨论活跃度,满足全勤者以10分为基础分,缺勤者视情况和次数减分,回答问题及参与活跃者视情况加分)目标分值=0.2*作业平均成绩期末考试70%知识40考核内容(课上讲授内容)考试题型(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题、论述题等)评价细则(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考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按照参考答案计分;材料题、论述题考察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根据实际回答情况依据评分标准酌情计分)能力45综合运用15(二)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教学内容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第一编先秦文学《诗经》、先秦叙事文学、战国诸子文学、楚辞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课程目标1、2、3第一编秦汉文学汉赋、汉代史传文学、汉代文人诗、汉代乐府、汉代散文、建安文学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课程目标1、2、3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陶渊明、南朝诗歌、魏晋南北朝文、魏晋南北朝小说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课程目标1、2、3六、使用教材、相关推荐书目及课程资源(一)使用教材1.《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二)相关推荐书目1.方铭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长春出版社,2015年版;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长春出版社,2019年版;3.《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前四史”.中华书局.5.《诸子集成》,中华书局;6.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7.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8.《文选》,中华书局;注:因具体参考书目太多,详见各节课教案。(三)课程资源1.学生可以通过如国学网/等资源获得在线文献资料2.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