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2 课外记叙文阅读_第1页
考点12 课外记叙文阅读_第2页
考点12 课外记叙文阅读_第3页
考点12 课外记叙文阅读_第4页
考点12 课外记叙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2课外记叙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①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

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②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

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

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③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

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

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

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④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

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⑤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

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

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⑥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

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⑦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

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

潜艇的国家。

⑧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

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⑨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

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

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

乐在其中。”

⑩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11期)

1.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立志上天入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2.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第1页共51页.

3.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2)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做深潜实验。

5.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自传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

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

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

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

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

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

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

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

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

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

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句中“两条路”

是指什么?鲁迅自己不肯做幕友或商人,却强调“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这

是为什么?

2.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读完这两段文字,你觉得鲁迅是个怎

样的人?

(2022·广东广州江南外国语学校期中)(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历史老师

武亦姝

①手机里至今保存着一段完好的视频。那是一场篮球比赛的过程,简单、随意。

第2页共51页.

②视频里,午后倾泻的阳光,给整个画面染上了金色。夕阳下的操场,简易的篮球架,两个身影不断地奔

跑、跳跃……

③画面定格。定格的这张笑脸就是我们的历史老师。格子衬衫、牛仔裤、运动鞋,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她

身上似乎没有一个元素与“女性”这个词挂钩——除了脑袋上那根顽皮的马尾辫。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那

天,便颠覆了我对历史老师的传统印象。课堂上,一个大胆的声音说她像扎着马尾辫的男生,她一笑,似

乎很喜欢这样的赞扬。

④与传统的讲台教学不同,她上课不喜欢站在讲台上,而是走下来拿着合上的课本,慢慢地讲。从北京猿

人到探月工程,从战国纷争到近代纷纭,一幕幕历史的大戏就这么在眼前上演了。这时候的地,不是一位

老师,简直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周围随时凝.聚.着惊奇的目光。无论何时,她都不吝啬自己的笑容,这样

的笑容配上精彩的见解,除了“女神”,我想不到更适合她的词。

⑤几次在食堂遇到她,竟得以闲聊般地问出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一起吃饭的同学会提出各种国内国外、

公元前公元后的问题以及想法,她细致地回答、补充乃至扩展总是令人膛目结舌,然后在场的人便连连感

叹自己的孤陋寡闻。让人十分敬佩的是,她对待历史的态度非常耿直。她会义正词严地为受到不公评判的

历史人物辩护,也会毫无保留地揭露被神化的那些人物。因此,她所勾勒出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总是

丰满且真实的,随时就鲜活于眼前了。数次,她和我们在午休时间讨论历史,直到上课铃响。“喔,要上

课了?”回头,触到她一双依然思考着的眼睛。这样的历史是伸出手就可以触摸到的。

⑥在相处中,我常常为她对学生的认真与尊重而感动甚至惊讶。记得那次历史知识竞赛过后,获胜组的同

学兴奋地向她索取棒棒糖作为奖励,她竟下意识地挠挠头:“明天带来好吗?”第二天,当这件事都已被

当作无足轻重的玩笑淡忘了的时候,她认真地数了数,将五颜六色的糖果交到我们手里:“应该没有数错

吧?”她认真地说:“如果有同学没有拿到记得让他来拿呀!”大考前,各科的资料和习题不断地砸下来。

那段时间,每一次布置作业前,她总会问这些作业会不会给同学们带来太大压力——那关切的神情里,甚

至带着些许紧张。作为学生的我,又怎能不被触动呢?

⑦初三开学的时候,我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她短发的样子——她曾说过,自己以前一直是短发。那个在我的

潜意识里出现过的她的形象,终于真实地出现在我面前了。

⑧突然觉得,“独特”这两个字不足以诠释她。她是一个多彩而神奇的人,并不仅仅只是一位多彩而神奇

的老师。

(选自《美文》2015年第5期,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说说历史老师有哪些“独特”之处。

2.文章开头写手机里的视频及其定格画面有何作用。

3.阅读第4段画横线的句子,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课文第6段的划线句子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了历史老师的什么个性?

5.结合全文,概括历史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第3页共51页.

(2022·湖南长沙明德教育集团期中)(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人瑞①这样走来

柳鸣九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就和杨绛先生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

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来的

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

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其夫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

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

③在公众场合,季康先生总是微笑着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

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当时我们想,杨老太这是在“刘

备种菜园子——深藏不露”吧。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译文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翻

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

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而不像某些女才人那样,相识见面言必谈学术文化,似乎不

那样就显不出自己的身份与高雅。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

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

而且怒目而视。这还了得!在批斗会上,那么多党内老资格的革命干部,哪个不是服服帖帖?于是盛怒之

下的造反派对她狠加惩罚,给她剃了个阴阳头。我第一次惊奇地感到季康先生性格中的凛然。要知道,“牛

棚”里有不少从火线上转业过来的老战士,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

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同是天涯沦落人,处境谁也不比谁强到哪儿去。说起来先生们在

浩劫中失去的,远比我们要多得多,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

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后来有一天,她的

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们收

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那个时期,我与妻子朱虹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一百三四十元,承担着抚

养两个孩子与赡养双方父母的责任,由于业务断了路,没有半点稿费收入,生活的确相当清苦。先生雪中

送炭,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

⑧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人,基本上都是处境倒霉、生活

拮据的青年人或“小人物”。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好几

年。从“十年浩劫”的炼狱里走出来,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

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⑨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的学术气氛充满了“斗争”的遗风。

第4页共51页.

我访法归来写的文章,结集为《巴黎对话录》与《巴黎散记》两书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

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

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

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希望你和朱虹同志都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锺书同候。”

⑩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专

此复谢,朱虹同志均此”,还嘱咐我们注意防暑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接到先生回信时的场景,内

心如夏天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锺书同候了”。

【注释】①人瑞:指年岁特别大的人。

(选自《最爱北京人》,有删改)

1.本文作者记录不同时期杨绛先生的若干往事,展现了先生的诸多形象特点,请阅读③-⑨段,填写下面表

格。

时间事件杨绛先生的特点

文革之前会场极少发言表态①

文革之初②坚毅凛然

文革后期接济青年人或“小人物”③

20世纪80年代④幽默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划横线的句子。

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

毅刚强的性格。

3.试分析文章标题有何作用。结合文章的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从实际出发谈谈你对“最美”的理解和

感悟。

【链接材料】

当各地疫情开始出现反复,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依旧走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

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

最美逆行者,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

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2022·江苏扬州广陵区期中)(五)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开

宓月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第5页共51页.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

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地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

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

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

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

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

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

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

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

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

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⑦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

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

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

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

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

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

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

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⑩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

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

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

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

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

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1.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

初见百合①→移植成功,憧憬幻想→②,感到忧伤→再度生长,③→又见百合,

惆怅怀念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第6页共51页.

2.赏析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赏析加点词的妙处)

(2)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

(从修辞角度赏析)

3.在“我”成长路上,百合花给了“我”哪些启示?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

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杨绛的《老王》

试分析本文划浪线的句子与链接材料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以及表达作用的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本文:

链接材料: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85年的一场电影

李义文

①明天家里放电影!

②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

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

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

④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刘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

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

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⑤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

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⑥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

⑦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

⑧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⑨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⑩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

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

第7页共51页.

⑪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

⑫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

⑬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

⑭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汗湿了。

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

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

⑮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

⑯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

⑰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

⑱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

⑲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伛偻的背影,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⑳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告牌,家里放电影

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

(21)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

(22)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

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

(23)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

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

(24)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

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

(25)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

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

(26)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

(27)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

(28)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

(有改动)

1.阅读⑳~(28)自然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

电影放映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放映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散场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

(1)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2)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3.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第8页共51页.

4.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台阶》,请与本文⑩~⑫自然段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父亲有什

么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动力分别是什么?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

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

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

年、编草鞋。

5.小说中,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却坚持为庆祝姐姐考上大学请大家看电影,他为什么这样做?对“父亲”

的这个举动,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七)记叙文阅读

世间最贵的书

崔相珍

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

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

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

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

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欣喜地笑了。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

读书,我反复地读着父亲送的这本旧书,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了母

亲的大木箱里。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

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

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

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因为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

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

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

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

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月以后,

第9页共51页.

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

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

一直坚持了30年。

⑧2016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文章

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

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中第四

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

1.请你以“书”为线索,围绕“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补充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送“我”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拿出所珍藏的“我”

的旧书。

2.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

书。

3.根据上下文,揣摩退稿信的内容,以编辑的口吻把他最想说的话写出来。(不少于40字,2分)

4.本文最后一段与下面链接材料都写到了“书”,试分析两者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

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

“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2022·河南南阳西峡县期中)(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

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

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

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

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

第10页共51页.

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

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

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

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

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

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

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

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

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

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

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

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

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

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

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选文有改动)

1.文章分别写了李忠义做的哪些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选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有人觉得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富含深意,请简要分析。

(2022·湖北鄂州鄂城区期中)(九)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敲门

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

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

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

第11页共51页.

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

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于

是在这个楼道里,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

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情况,只是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

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

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

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还有

一次,中午的时候,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

兴奋地想,这时候来敲门,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

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⑤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道口响起。准时

响起的敲门声,和“吱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

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

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他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11点多,他们一家才回来。在楼道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再一想,

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再说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了门,

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

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想着可能是

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

⑩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答应

她无论今后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敲门。因为那已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选自《文萃》2011年第7期)

1.第②段说“这是他每天的功课”,“他每天的功课”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声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

都忘了。(此句写出他了怎样的心情?)

②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湿湿的”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12页共51页.

3.第⑧段中加点的“果然”能否换成“竟然”?为什么?

4.本文以“敲门”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5.请写出本文给你的启示。

(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

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

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

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

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

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

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

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

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

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

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本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

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

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

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

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

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

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

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

是走了。

第13页共51页.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

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

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

就10多万元,你那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

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

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结合文章内容,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

②___________

2.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

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3.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内容具体

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十一)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横过十字街

林清玄

①黄昏走到了尾端,光明正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自大地撤离,我坐在车里等红绿灯,希望能在黑夜来临

前赶回家。

②在匆忙地通过斑马线的人群里,我们通常不会去注意行人们的姿势,更不用说能看见行人的脸了,我们

只是想着,如何在绿灯亮起时,从人群前面呼啸过去。

③就在行人的绿灯闪动,黄灯即将亮起的一刻,从斑马线的开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人影,打破了一整个匆

忙的画面。那是一个中年的极为苍白细瘦的妇人,她得了什么病我并不知道,但那种病偶尔我们在街角的

某一处见到,就是全身关节全部扭曲,脸部五官通通变形,而不管走路或停止的时候,全身都在甩动的那

一种病。

④那个妇人的不同是,她病得更重,她全身扭成很多褶,就好像我们把一张硬纸揉皱丢在垃圾桶、捡起来

再拉平的那个样子。她抖得非常厉害,如同冬天里在冰冷的水塘捞起来的猫抽动着全身。

⑤当她走起来的时候,我的眼泪不能自禁地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⑥我不知道自己为何落泪,但我宁可在眼前的这个妇人不要走路,她每走一步就往不同的方向倾倒过去,

很像要一头栽到地上,而又勉强地抖动绞扭着站起,再往另一边倾倒过去,她全身的每一根骨头,每一条

筋肉都不能平安地留在应该在的地方,而她的每一举步之艰难,就仿佛她的全身都要碎裂在人行道上。她

第14页共51页.

走的每一步,都使我的心全部碎裂又重新组合,我从来没有在一个陌生人的身上,经验过那种重大的无可

比拟的心酸。

⑦那妇人,她的手上还努力地抓住一条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在一条老狗的颈上,狗比她还瘦,每一根肋

骨都从松扁的肚皮上凸了出来,而狗的右后脚折断了,吊在腿上,狗走的时候,那条断脚悬在虚空中摇晃。

但狗非常安静有耐心地跟着主人,缓缓移动,这是多么令人惊吓的景象,仿佛把全世界的酸楚与苦痛都在

一刹那间,凝聚在病妇与跛狗的身上。

⑧她们一步步踩着我的心走过,我闭起眼睛,也不能阻住从身上每一处血脉所涌出的泪。

⑨这条路上的绿灯亮了,但没有一个驾驶人启动车子,甚至没有人按喇叭,这是极少有的情况,在沉寂里,

我听见了虚空无数的叹息与悲悯,我相信面对这幅景象,世上没有一个人忍心按下喇叭。

⑩妇人和狗的路上红灯亮了,使她显得更加惊慌,她更着急地想横越马路,但她的着急只能从她的艰难和

急切的抖动中看出来,因为不管她多么努力,她的速度也没有增加。从她的脸上也看不出什么,因为她的

五官没有一个在正确的位置上,她一着急,口水竟从嘴角涎落了下来。

⑪我们足足等了一个新的红绿灯,直到她跨上对街的红砖道,才有人踩下油门,继续奔赴到目的地去,一

时之间,众车怒吼,呼啸通过。这巨大的响声,使我想起刚刚那一刻,在和平西路的这一个路口,世界是

全然静寂无声的,人心的喧闹在当时当地,被苦难的景象压迫到一个无法动弹的角落。

⑫我刚过那个路口不久,天色就整个黯淡下来,阳光已飘忽到不可知的所在。回到家,我脸上的泪痕还未

完全干去。坐在饭桌前面,我一口饭也吃不下,心里全是一个人牵着一条狗从路口,一步一步,倾倾颠踬

地走过。

⑬这个世界的苦难,总是不时地从我们四周跑出来,我们意识到苦难,却反而感知了自己的渺小,感知了

自己的无力,我们心心念念想着,要拯救这个世界的心灵,要使人心和平清净,希望众生都能从苦痛的深

渊超拔出来,走向光明与幸福,然而,面对着这样瘦小变形的妇人与她的老弱跛足的狗时,我们能做些什

么呢?世界能为她做些什么呢?

⑭我感觉,在无边的黑暗里,我们只是寻索着一点点光明,如果我们不紧紧踩着光明前进,马上就会被黑

暗淹没。

(选自《林清玄散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哲理小品文,文章先讲述一小段看似平常的故事,后字字珠玑,道出大智大慧,甚

为经典,令人回味久长。

B.作者在等红绿灯时看到了一个全身关节扭曲的的病妇牵着一条老而瘦的狗过马路。这一情形引发了作者

内心自感渺小的痛苦,他发出了“希望众生都能从苦痛的深渊超拔出来,走向光明与幸福”的心声。

C.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黄昏走到了尾端,光明正以一种难以想像的速度自大地撤离”寓示了社会的黑暗

慢慢吞噬了人们心中仅残的温暖。

D.文章中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虽极其简约,但看完之后总会让人生发出感恩与从善的愿望。别样的文字,

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2.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

第15页共51页.

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请以病妇的视角概述故事,体会她在苦难中的温

暖感受。

3.品读下列句子,根据要求赏析其表达效果。

她每走一步就往不同的方向倾倒过去,很像要一头栽到地上,而又勉强地抖动绞扭着站起,再往另一边倾

倒过去,她全身的每一根骨头,每一条筋肉都不能平安地留在应该在的地方,而她的每一举步之艰难,就

仿佛她的全身都要碎裂在人行道上。(从描写和修辞角度赏析)

4.文章是如何描写妇人牵着的跛狗?这样写有何用意?

5.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主题,本文和本册书第三单元文章都是表现这一主题。对作者的灵

魂拷问“面对着这样瘦小变形的妇人与她的老弱跛足的狗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世界能为她做些什么

呢?”,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联系杨绛的《老王》,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

(2022·天津河东区期中)(十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偷跑的老人

①陈丽是“夕阳红”敬老院的院长。这年刚入秋的时候,院里又添了一位新成员,是个姓何的大爷。何大

爷额头上有块方形胎记,身体还行,就是脑子有些糊涂。他没有家人,是派出所民警小张送来的流浪老人。

②元旦过后的一天夜里,何大爷忽然不见了。这天正赶上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院里的老人们都很兴奋,

难道何大爷是去外面看雪,然后迷路了?陈丽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赶紧安排人在附近寻找。

③不久,外出寻找的人回来了,一无所获,陈丽马上打电话报了警。等她挂了电话,一旁的食堂大妈像是

想起了什么:“说起来……昨天不是来了几个志愿者吗?我们一起包了元宝馄饨。中午我把馄饨端给何大

爷的时候,他跟我说,谢谢你啊,小郭,又给我留馄饨了。他大概是犯糊涂,认错人了。”

④看来昨天中午那碗馄饨让何大爷想起了往事。陈丽马上打电话问民警小张:“你还记得是在哪里发现何

大爷的吗?那附近有没有饭馆之类的,老板姓郭?”

⑤陈丽的分析不无道理。经常会有流浪老人被送到敬老院后,偷跑回老地方。小张连忙赶到城东的五里桥,

何大爷以前就在桥底下拾荒。

⑥在五里桥转了一圈后,小张见有个清洁工在清扫,就上前打听情况。清洁工听了立刻道:“方形胎记?

以前这一带是有这么个老人,但我好久没见过他了。至于姓郭的人……以前这附近有家馄饨店,老板就姓

郭。他人特别好,夏天有凉白开,冬天有热水,每年冬至还有爱心馄饨。可惜今年春天这一片拆迁,那家

馄饨店也关门啦!”

⑦小张大喜,何大爷之前很可能吃过郭老板的爱心馄饨,恰好敬老院的那一碗馄饨又让他想起了熟悉的味

道,所以他找回来了。虽然冬至早过了,但何大爷脑子犯糊涂啊!于是小张又仔仔细细地找了一晚上,好

心的清洁工也帮着他一起找,却还是一无所获。

⑧难道何大爷偷跑出来只是个意外,不是为了回来吃爱心馄饨?小张正这么想着,他的手机响了,是陈丽

打来的。陈丽高兴地说:“找到何大爷了!”原来,城南有个小饭馆,老板早起去店里时,看到有个老大

第16页共51页.

爷在门扫雪,就去道谢,却发现老人脑子有点糊涂,问他话时他要么不搭理,要么答非所问,只是一个劲

地卖力扫雪,老板就报警了。

⑨小张顿时哭笑不得:“我在城东找,他倒跑到城南了。我还以为他是回来吃爱心馄饨呢,弄了半天,是

帮人家扫雪啊!”陈丽叹气说:“是个糊涂人,但也是个好人。那个老板在网上发了段视频,你可以看一

下。”

⑩视频里,何大爷佝偻着身子,正挥着竹扫帚扫雪,拍视频的老板一直劝他不要扫了,说这活儿不用他干。

何大爷却嘟囔道:“要扫,要扫……不能白吃。”小张看了心里暖暖的,他突然有个猜想,何大爷偷跑出

来不是为了吃爱心馄饨,而是想报答恩人,但他脑子不清楚,认错了人,跑错了地方。

⑪果然,一旁的清洁工看了视频,恍然大悟道:“我说怎么前几年下雪的时候,郭老板店门口都净得很呢,

原来是这个大爷在扫呀!咦,这家小饭馆招牌上画的龙真漂亮啊,看着还挺眼熟的……对了,以前郭老板

的馄饨店招牌上,也有两条漂亮的大龙!”

1.小说围绕“偷跑的老人”这一线索展开,请阅读全文,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家分析推测何大爷可能去的地方,民警小张在五里桥连夜寻找。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何大爷帮别人扫雪,是想要报答多年以来帮助过自己的郭老板。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对第⑩段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何大爷佝偻着身子,正挥着竹扫帚扫雪,拍视频的老板一直劝他不要扫了,说这活儿不用他干。何大爷却

嘟囔道:“要扫,要扫……不能白吃。”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主要讲述何大爷报恩的故事,清洁工这一人物的存在并不重要,其相关情节可以删去。

B.第②段画线句运用夸张修辞,写出院长紧张、焦急、担心的心情,突出她的尽职尽责。

C.第⑥段写原来的馄饨店因拆迁而关门,为下文何大爷跑到城南一家馄饨店扫雪埋下伏笔。

D.第⑪段解释了何大爷跑出去帮别人扫雪的真正原因是表扬郭老板的馄饨味道鲜美,无可比及。

E.文中脑子有些糊涂的何大爷能将别人的帮助牢记于心,表达了作者对何大爷的赞美。

4.阅读文章后,你认为何大爷是个怎样的人?

(2022·四川遂宁二中期中)(十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跛脚羊的冬天

夏京收

(1)他出生的那个年头,或许是因为营养匮乏,反正和他同龄的孩子都遍地跑了,他还是不能站起来走路。又

过了几年,他终于离开了母亲挽扶他的那双手,但也没能像两个哥哥那样在田野上撒欢儿般地奔跑——他的

右腿是跛的。

(2)贫穷的屋檐下,从有记忆开始,他觉得父亲好像就没正眼看过他一下。食物匮乏的饭桌上,偶尔出现几

次令他馋涎欲滴的面食时,幼小的他不敢伸出手。即使忍不住想尝一下时,也是像那只跛脚羊吃奶那样,颤颤

第17页共51页.

巍巍,躲躲闪闪。他盼望有一天,父亲能亲手递给自己一个面馍。

(3)那年的冬天特别冷,他家那头大黑羊却立在皑皑白雪里“咩咩”地叫着,痛苦地生产了。

(4)大黑羊一连生下了三只小羊崽,其中有一只却是畸形的——有一条腿没有蹄。鲜红的雪地里,满头大汗

的父亲提起腿部畸形的小羊崽,淡淡地对母亲说,扔掉吧,成不了材的,况且,留下来恐怕老羊的奶水也不够!

(5)听到父亲说要扔掉小羊,他急忙抢到父亲的面前,苦苦哀求父亲,说:“少脚的小羊会长大的,再说,它也

不一定会长得比那两只瘦呀。”那天,父亲沉默了许久,静静地将小羊留了下来。

(6)晚上,“丰盛”的饭桌上,炖好的大黑羊生产后留下的胎盘,父亲破例地递给了他一碗最多的。

(7)以后的日子,饭刚吃了一半儿的他,常常揣起块煎饼或者菜饼之类的饭食就去打草,他说饭在路上吃;

深更半夜里,他常以去院子里大解为由,披着破棉袄为那只腿部畸形的小羊偷偷加夜餐——淡淡的月光下,

他像喂孩子似的将白天从自己口中省下来的饭食,一口一口地嚼碎,细心地喂给跛脚的小羊。

(8)日子一天天过去,几只羊渐渐地长大了。正如他所说的,那只腿部畸形的小羊果然不比另外两只羊瘦,

整天活蹦乱跳的。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抚摸着小羊笑笑说:“这家伙,没想到比那两只长得还大了,还是个母

羔儿,不愁熬上几窝羊崽。”一旁的他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9)第二年的春天,父亲做了个惊人之举:将家里的四只羊一并牵到集市上去卖。他躲在一边偷偷地流了泪,

那只跛脚羊身上有他用心裹着的多少梦啊!

(10)但令他和母亲都没想到的是,父亲只卖掉了三只羊,他将那只腿部畸形的羊又牵回了家。

(11)“这只羊人家‘南集羊肉馆’不要。”父亲淡淡地说。可是,卖给宰羊的又不是卖给户里养羊的,人家

怎么会不要呢?

(12)更令他们预料不到的还在后头,一段时间后,父亲用卖那三只羊的钱把他送进了“东庄小学”。一

直以来,包括他在内的村里人早认为,这个家里上学的资格在他二哥身上。二哥能干,人又机灵。

(13)父亲的这一举动,令村里人大惑不解的同时,也令他感到震惊……

(14)时光荏苒,十年寒窗后,他听从了父亲的建议,走进了市里一所普通的医校。这是父亲对他学业的唯一

一次过问。

(15)后来,他学医所在的城市便多了一个最有名的医生,这个医生的右腿是跛的。

(16)再后来,他成了省城里在国内医学界最具有权威的一所医学院的院长,他的医学论文多次在业界引

起轰动……这年中秋,他特地从省城赶回乡下老家与年迈的老父亲团聚。

(17)那夜,皓月当空。红酒与月饼香飘四溢的酒桌上,他与满头银发的父亲对饮着。这时,院子里忽然进来几

只活蹦乱跳的小羊,是当年那只跛脚羊的后代,那只跛脚羊早已去世多年。他曾听母亲悄悄地说过,当时那只跛

脚羊死去时,父亲的眼圈红红的。

(18)面对这几只活蹦乱跳的小羊,他咂了满满一口酒,咽下,对父亲说:“爸,你知道当年那只跛脚羊为什么

会比其他两只肥吗?”

(19)父亲淡淡地一笑:“还不是你当年半夜出去为它偷偷加了口粮。”

(20)他一下子愕然了,多年来这一直是他心中的秘密啊!

(21)父亲用手摸了摸嘴,接着说:“当年半夜起来小解,月光下,知道了你小子给那只跛脚羊开起了小灶;那年

集市上怕卖掉它伤了你的心,所以就又把它给牵回了家;你升学时,觉得你做事细心,暗地里又有股犟劲,

第18页共51页.

当年对只羊就那么好,何况对人呢,就建议你从了医……”

(22)泪,刷地一下淹了他的面庞,他突然明白,自己,原来竟是父亲心中一直用爱喂养着的一个梦啊!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情节,填写在横线上。

①他因跛脚自卑而被父亲“无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精心照料跛脚小羊获得父亲的赞许。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他经过苦读考上医校,终成名医院长。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自然段。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4.文章以“跛脚羊的冬天”为题可谓新颖别致,请体会这一标题的妙处。

(2022·四川绵阳三台县期中)(十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倔三爷与二维码

许福元

①倔三爷面前的青菜,新鲜水灵琐碎丰厚。小茄包、扁豆角、莴苣菜、白不老。顶花带刺的秋黄瓜一小堆,

心里美萝卜连缨子摆了一排,闪着露珠的细茴香用马兰草捆成小把,沾土气的紫根韭菜渗出水珠。还有挂

白霜的象鼻倭瓜,带软绒毛的青瓠子。

②顺和花园小区东门外马路边,像倔三爷似的小地菜摊,不只七八份。都是村民利用开发区墙外的零星土

地,“捡十边”辛勤耕种收获的。

③旁边卖梨卖栗子卖猕猴桃的外村人都用二维码收钱了。三蹦子车上放一块木板,上面贴着一张纸,纸上

印有“豆腐块”,“豆腐块”上是“豆腐渣”或者像是一群蚂蚁窝。买的人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嘟的一声,

就算付钱了。

④倔三爷见了,觉得新鲜又怀疑,问:这就叫收钱了?

⑤那人很得意,收了。

⑥真收了?

⑦真收了,那还有假?卖猕猴桃的人有点卖弄,倔三爷,您倔过时了。您应该与时俱进。

⑧倔三爷呵呵一笑,用老树根似的手,指着木板上的“豆腐块”问:那叫什么玩意?

⑨二维码。

⑩倔三爷用鼻子哼一声,我看是“二百五”。

⑪话音刚落,真来一个“二百五”,黄毛,公鸡头,脖子上吊着金链子,臂上纹着龙,土豪范儿。骑一辆

大摩托,呜地停在车槽帮前,车也不灭火,也不问价,嚷一声,来一百块钱的!

⑫卖主很高兴,赶紧将称好的猕猴桃用塑料袋装了,放到他摩托车前边小筐里。那买主掏出手机,划拉几

下,照二维码一扫,说了声:看好了,钱给了。一踩油门,屁股冒烟就颠了。

⑬那卖主看一眼手机,摩托车都跑没影了,还扬手扯着嗓子喊:没扫上,没扫上!

⑭倔三爷见了,嘿嘿一笑。

第19页共51页.

⑮一个留着大胡子,脑后梳个马尾头,人长得圆咕隆咚像胖冬瓜,很有艺术家暴发范儿的老男人蹲在倔三

爷面前,指着象鼻倭瓜问,多少钱?

⑯两块五。

⑰大胡子又指长青瓠子问:多少钱?

⑱两块五。

⑲那好。一共五块。大胡子掏出手机问:是我扫你,还是你扫我?

⑳倔三爷哈哈笑:我没有扫帚。我不扫你,你也甭扫我。做买卖讲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面银子对面

钱。

㉑你不会用二维码。也好。大胡子很大气,从腰兜成沓的百元大票中抽出一张,捏住往空中一抖,递过去。

㉒倔三爷没接,说:对不起,买卖刚开张,没零钱。麻烦你跟别人换一下。

㉓旁边人很热心,立刻将整钱兑换成零钱。

㉔大胡子左手递过去五块钱,右手要抄倭瓜和瓠子。

㉕倔三爷没接五块钱,两只手却拢住倭瓜和瓠子。一手钱,一手货,你给我两块五毛钱,我给你一根象鼻

倭瓜;你再给我两块五毛钱,我再给你一根青瓠子。这不是挺整齐的账吗?

㉖噢!噢!大胡子给弄得哭笑不得,好!好!只好就范。

㉗大胡子走后,旁人问:倔三爷,您干嘛犯倔?

㉘倔三爷低头眯眯眼咂滋味乐,我就瞅这小子别扭!

㉙您看他哪儿别扭?

㉚倔三爷这才一一道出:老爷们梳个娘们头,要是我的儿子,我得给他个大脖拐;腰包里露出零钱,偏抻

出百元大票显摆嘚瑟;弄个“苹果”手机在我眼前晃悠,我还有“小米”呢。我就是没学扫二维码。我摆

的摊是鲜瓜水菜,现拔现卖。不用二维码,照样卖得快。

㉛但很快,用现钞买菜付款的人越来越少了。倔三爷感到了前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