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创新阅读教学设计的8个方面(下)_第1页
余映潮:创新阅读教学设计的8个方面(下)_第2页
余映潮:创新阅读教学设计的8个方面(下)_第3页
余映潮:创新阅读教学设计的8个方面(下)_第4页
余映潮:创新阅读教学设计的8个方面(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余映潮:创新阅读教学设计的8个方面(下)五、教学手法的创新设计下面是杜甫《石壕吏》的教学设想:(1)教师提供这首诗的背景资料。(2)指导朗读吟诵。(3)请学生对课文进行“艺术性改写”:可从“翻译古诗”的角度写,可从“章法赏析”的角度写,可从“层次分析”的角度写,可从“诗句赏析”的角度写,可从“唐诗素描”的角度写,可从“选点精读”的角度写,可从“诗人内心独白”的角度写,可从“表达技法”的角度写……将这个设想变为教学过程,学生会有一点畅想,会有一点创造,会有一点情感的激动。文言诗文的课堂教学要改变那种单调、严肃的脸孔。这里面,教学手法的变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讲析”手法变成了“创编”手法。教学手法,就是教学的方法、手段、技巧,其内容非常丰富。从新课标理念下的开放式教学手法来看,就有——话题式手法:用设置若干话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探究内容,表达感受。说读式手法:用边读边说、读读说说、说说读读的方式来理解、品读课文。学法式手法:以课文为学法实践的载体,训练一定的学习方法。创编式手法: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运用与处理课文,读中有写,写中要读。联读式手法:从某篇诗文扩展开去,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课内或课外的诗文联起来,或扩读,或比读,或专题研讨,或集中感受某位作者,或重点了解某种文化知识。…………以上教学设计手法的基本出发点,都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离开这一点,就无所谓创新设计。请看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设计:1.教学创意。用联读的手法组织教学。2.教学内容。品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联读欣赏《凉州词》《登鹳雀楼》《使至塞上》《出塞》等“边塞诗”。3.主要教学过程。(1)听读王翰的《凉州词》,初步感受“边塞诗”的风格、韵味。(2)介绍“边塞诗”的特点。(3)进入联读欣赏。①听、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感受视野的辽阔。②听、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感受景物的荒寒。③读、听王维的《使至塞上》,感受风光的奇丽。④读、听王昌龄的《出塞》,感受征战的悲壮。(4)进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诵读,品析,研讨,感受战友的情怀。主问题: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你体味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整体的角度说诗的美妙之处,可以从诗句的角度品析其表达作用,可以从字词的角度揣摩其中的意味。你可以进行品味,也可以展开想象(5)再进入联读欣赏。再欣赏王翰的《凉州词》,读出奔放的情感,感受沙场的豪壮。(6)教师进行课堂小结。这样的课手法独特,宏阔大气,内容丰富,活动充分,情境动人。六、教学细节的创新设计教学细节,指的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以及其中的教学活动。课堂中的感知、朗读、提问、讨论、板书等具体环节也是细节。可以说,研究一节课的设计,主要是研究如何艺术地设计教学细节。比如,设计“巧作铺垫”的细节——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片段(简介课文与作者之后)。教师引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样的小诗呢?让我们听听几位成年人对往事的回忆吧:十四岁那年我读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这首诗时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十七岁时最喜欢的普希金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它让我体会到许多人生的哲理。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读到的,很感动……我算是跟这首诗一起长大的吧。在开讲课文之后,教师没有急着把学生引进课文,而是宕开一笔,插进一些“读后感”。这个细节能够立即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更为巧妙的是它酝酿了课堂教学氛围,并为学生下一步的品析性发言预设了范例。比如,设计“反复引领”的细节——《愚公移山》文意把握训练中的“说话”教学:朗读课文之后,教师说:“同学们,课文中有'平险’一词,请同学们或从'愚公与平险’,或从'智叟与平险’,或从'众人与平险’,或从'天神与平险’的角度详说'愚公移山’的故事。”这是一个高屋建瓴的细节设计,让学生抓住两个字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说”出课文内容,既思路清晰地展开了充分的课堂活动,又让学生透彻地理解了文意。比如,设计“诗意讲析”的细节——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的讲析片段:在“美美地品析”这个教学步骤中,教师小结了学生的发言,并顺势结合作者笔下的古诗例证,阐释“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阐释意境就是意象的精心组合中蕴含着的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境界。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意境崇高壮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意境开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意境沉郁,李清照的《声声慢》意境凄美,杜甫的《石壕吏》意境深沉,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意境悲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意境凄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意境苍凉……这样的讲析意境开朗,生动简明,用例丰美。它能够在细节的设计上给我们这样的启迪:教师的讲,要在关键之处绽出美丽的火花,要显山露水;知识的厚度是教师讲析的第一要素。教学细节是多类别、多角度的,有无数的未知境界需要我们探究。其设计的优美流畅需要四个方面的背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研读教材的水平,教师的教学技艺及对语文专业报刊的阅读视野。只有这四者综合地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教师才能够真正设计出精美、生动的教学细节。七、学法实践的创新设计新课标不仅要求“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也要求教师训练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在学法指导上都是“心虚”的,我们在教学上往往会向学生讲授很多“方法”,但不清楚哪些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常用的、受用终身的语文学习方法,不论是生活中的阅读,还是学术研究中的阅读,这些方法都应该是普遍适用的。从教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语文学习中整理的方法、概括的方法、摘录提取的方法、朗读记忆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欣赏的方法、提炼的方法和阐释的方法等。对这些“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我们心中要有底。“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实践活动主要依托课文自然地进行。有时候,可以利用课文来突显“一个点”的实践。如“近体诗二首”——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的教学。这两首诗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较,适于在教学的适当时机自然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比读:《山居秋暝》写美,自然生活心情美,《登高》写悲,景物身世心境悲;《山居秋暝》给人闲适潇洒的感觉,《登高》给人老病孤愁的感觉;《山居秋暝》充满诗情画意,《登高》诗中情景交融……有时候,可以利用课文展开“多角度”的实践。如刘禹锡《陋室铭》的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自读自讲。活动二:朗读背诵。活动三:美点品析。又如白居易《卖炭翁》的教学创意:活动一:听读朗读,词义理解。活动二:各自朗读,自读自译。活动三:课文背诵,概说主旨。活动四:评点批注,语言品析。以上两个课例鲜明地表现了学生实践活动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地占有了课堂学习的时间,并进行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积累与训练之中,实实在在地表现出它们的美和实。又如叶圣陶《苏州园林》的教学。利用这篇经典课文,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学法实践:活动一:提取全文信息,缩写全文内容。活动二:根据全文结构,阐释课文顺序。活动三:选取重要片段,尝试选点精读。活动四:学用段式结构,进行短文写作。这个教例的设计,立足于这样的高层理念——让学生在大量、厚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的学法实践和课中实践活动,是我们在追求高效阅读教学的效果时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八、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教案是什么?简言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策划的一种教学安排。目前,我们要从表现课程改革的深度与广度的角度来看教学方案创新的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连教案的设计都不能进行创新,那改革就谈不上有力度。教案的创新设计不仅要求教师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技巧,还要求教师有精细深刻的研读教材的能力。从教案创新设计本身来讲,教师应多角度、多层面地理性地思考、体味下面这些问题:(1)教学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2)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诵读、品析、积累、运用等语文课堂的教学要素。(3)教学设计要力求做到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4)教学方案的美学境界是简化、优化、美化。阅读教学方案创新的角度与内容实在是丰富多彩。比如:①从“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角度创新设计。②从“线索式教学思路”的角度创新设计。③从“选点式教学思路”的角度创新设计。④从“主问题引领”的角度创新设计。⑤从“淡化提问设计”的角度创新设计。⑥从“课中微型话题”的角度创新设计。⑦从“课堂实践活动”的角度创新设计。⑧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出“点子”。⑨设计无分析过程的“感悟——积累——运用”式教学方案。…………下面是《小石潭记》“一课多案”的创新教学方案。《小石潭记》品读教学方案一1.反复朗读(约15分钟)。(1)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听音。(2)学生听读课文,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全班同学朗读课文,每朗读一段停一次,由五位同学概括五个自然段的段意。(4)教师强调落实一批四字词语,学生朗读,并读课文注释。2.自由发现(约14分钟)。(1)学生对“课文美点”进行自由探究,进行发现。(2)学生以两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课中探究活动。(3)全班交流。(4)教师也向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3.趣味欣赏(约14分钟)。(1)教师提问,引出“清”字。(2)学生自由发言,用带“清”字的形容词品析课文内容。《小石潭记》品读教学方案二1.读前铺垫(4分钟左右)。穿插柳宗元的《江雪》,从侧面点示课文写作背景。2.朗读背诵(13分钟左右)。穿插字词板块的梳理落实。3.精段品读(10分钟左右)。穿插赏析课文语言的学法介绍。4.整体欣赏(13分钟左右)。用“资料助读”的方式,穿插精短的赏析短文,引导学生品析、欣赏课文。《小石潭记》品读教学方案三1.教师点拨。对课文进行整体赏析,主要方法是对课文进行全面的咀嚼、理解,然后从课文中或找到一个“点”,或发现一条“线”,看其在技法、表达效果上的特点或作用。2.教师示范。课题“小石潭记”四个字,字字在课文中都有“文章”。就拿“石”来讲吧,“全石”“卷石”是明写石潭,“犬牙差互”是暗写石岸;“如鸣佩环”写出了水击石声的清越,“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悲凉的心境……3.请学生从“小石潭记”这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字,结合课文内容,分别用“小”“石”“潭”“记”来说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能够分别表现这四个字。4.学生自定内容,自由赏析。教学的创新设计,表现出来的是教师的水平与魅力。在对学生教育的层次与高度上,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在本序结束的时候,我想再从教师的角度来概括我的几个观点:课堂教学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