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模拟试题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
拥霆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字标注读音。
①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见余大亶曰/亶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
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答案】(1)mo;yu
(2)B
(3)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春日(或"初春""春季"等);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解析】【分析】(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
能把马蹄遮盖。故读音为m6。"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本句诗的含义为:天和云和
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故读音为yiL
(2)A.是:代词,这/正确。B.喜:都是高兴的意思。C.别:辞别,离开/另外的。D.余:
我/剩下来的,多出来的。故选B。
(3)①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俱:者B。绝:消失。应翻译为:大雪下了三
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②莫:不要。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
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更:还。痴似:痴于,痴迷。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
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应翻译为:不要说相公您痴,还
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和对这两首古诗的主题的理解。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
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所以和冬夜相对应的,再结合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
景,所以上联的空缺处可以填:春日、初春、春季等词;下联中的空缺处与"赏美景"相对
应,再结合湖心亭看雪的主题: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
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所以填遇知音、思故国、寄幽思等都可
以。
故答案为:⑴mb;yu;(2)B;
(3)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⑷春日(或"初春""春季"等);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读音。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识读。考查的大多数
是常见的基础字,在阅读时要多留心。
⑵本题考查文言词意义的表现。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要具有知识迁移的能
力,能够运用掌握是知识对其进行推断,在理解时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文言重点语句的翻译。考生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基本的翻译方法,做到重
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正确理解,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按照要求进行
回答。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
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
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
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
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
(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
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
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
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帝①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
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
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
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③,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
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注】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子房:指张良,字子房。③饷馈:军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皆言其情________
②此所以为我所禽也________
(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3)"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情况;被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3)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意,注意"为"这里是
被的意思。
(2)这句话的大意是: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镇、土地)
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应该这样断句:陛下使人攻
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3)结合刘邦的话分析,刘邦认为子房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能镇国
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韩信能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这三个人皆人
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由此我
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故答案为:⑴情况;被
⑵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3)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
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所讲道理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
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
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文章所讲的道理。
3.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英缤纷缤纷:色彩鲜明B.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D.昱向所志寻:动词,寻找
(2)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寿其林。B.初极狭,才通人。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鲜美"二字,造语奇特,描摹生动。"鲜"重点写青草色,似乎带着大地与
生俱来的蓬勃生机,丛丛芳草,碧透晶莹,绿尽天涯,望之身心俱醉。
B.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此处若再把这些内容---
写出来,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C.本文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这二者在文中相得益
彰,交融得天衣无缝。
D.本文完全是写实,没有任何虚构,真实描绘出一幅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写出了在
当时的条件下已经实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
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答案】(1)A
(2)C
(3)D
【解析】【分析】(1)A."落英缤纷"中的"缤纷"是"繁多而错杂的样子",不是"色彩鲜
明",故答案为A。
(2)C."便要还家"中的"要"通"邀",邀请的意思。故答案为C。
(3)本文借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虚构了人人
劳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
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所以D项中的“本文完全是写实,
没有任何虚构”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o
故答案为:⑴A;⑵C;⑶D。
【点评】⑴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
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
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在理解句意
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
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参考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
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
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渔人
(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
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
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
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
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
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
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
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
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
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
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
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
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
里的情况)。"
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
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
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
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
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雾淞沆扬
②余强饮二大白面别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湖心亭看雪》和《醉翁亭记》两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
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案】(1)白汽弥漫的样子;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茂盛的样子
(2)①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②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
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
式。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
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沆碘:白气弥漫的样子;
②句意: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③句意: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那山。蔚然:茂盛的样子。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
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焉;哪有;此:这。句意为: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②重点词语有: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于,在。句意为:山势回环,
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
号
(3)《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
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
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
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
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
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也可以写:清高自赏的情趣、
超凡脱俗的情趣,还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带有淡淡的哀愁)。欧阳修虽被
贬滁州,寄情山水,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的思想。
故答案为:(1)白汽弥漫的样子;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茂盛的样子
(2)①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②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
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
式。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归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一是要结合文本,另外还要
结合相关写作背景。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邕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
②得之心而邕之酒也
③觥筹交错
④树林阴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第①段,
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4)本文中欧阳修的"乐”和《岳阳楼记》中“后天下之乐"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
析。
【答案】(1)取名,命名;寄托;酒杯;遮盖
(2)①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②游人知
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3)文中的"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己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
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文中所写的琅珊山无关,可以省去。
(4)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二者的不
同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解析】【分析】(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的①名:取名、命名;
(2)①句中"芳”(花),秀(枝叶茂盛),阴(绿荫)是得分点;②句中的“从"(跟
随),乐(乐趣)后一个乐(以……快乐)是得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文中的"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而链接
材料中的内容与本文所记"琅哪山"无关。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比较理解。两篇文章中的“乐"都体现作者心系天下,以民为
乐。不同点在本文中“乐”还包含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故答案为:⑴取名,命名;寄托;酒杯;遮盖
⑵①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②游人知道
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⑶文中的“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
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文中所写的琅珊山无关,可以省去。
⑷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二者的不同
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语言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对文章进行对比,注意从语言的简练角度
进行回答。
⑷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
行分析。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
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
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逼单于。单于留骞
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
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
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乃募能使者
②径匈奴,匈奴将之
③传逼单宇
④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头为饮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月氏遁面怨匈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无与共击之何陋之有D.西北国始通王汉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士
生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答案】(1)出使;俘获;到往;离开
(2)A
(3)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4)骞持汉节不失;(骞)俱亡归汉。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注意"得""诣""去"都
属于古今异义词。
(2)A把。B表承接;表转折。C代词;助词,宾语前置标志。D和;比。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强:坚强。力:有毅力。蛮夷:匈奴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4)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语句,"单于留骞十余
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和"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都表现了张骞对国忠诚。
故答案为:⑴出使;俘获;到往;离开
⑵A;
(3)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⑷骞持汉节不失;(骞)俱亡归汉。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
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
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而、以、于、其、且、为等共
20个,这些虚词都有多种用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分类归类
记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具
体分析、解释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册h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比较容易,只要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
境就能很顺利地找到答案。
【译文】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
王,月氏王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准备消灭
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
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月氏,与堂邑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经过匈奴的
时候,匈奴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于是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择赔了妻室,并
且有了儿子,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
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单于死去,国内动荡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和堂邑
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朝廷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甘父为奉使君当初张骞出行时有
一百余多人,同去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回还。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
奴,知晓有水草之处,军队能够及时得到供给没有物资缺乏,于是(从此以后)汉朝西北
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县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南北雨泽各异。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故少陵谓"润物细无声”。而东坡诗
云:"春雨如暗尘,东风吹倒人。”韩持国亦有“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之句。至秋则霖霭
苦雨,之以为常。二浙四时皆巨风。春多大雷雨,霖霆不旦。至夏为"梅雨",相继为"洗
梅"。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自此雨不周遍,犹北人呼"隔辙"也。迨①秋,稻欲秀熟,田
畦须水,乃反亢旱。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此南北之异也。
(节选自庄绰《鸡肋编》)
【注】①迨:等到,至IJ。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且答之具: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③岁以为常岁:
④霖霭不旦已: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B.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C.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D.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
(4)【甲】文"渔人甚异之"的"异"和【乙】文"南北雨泽各异"的"异",有何不同?请简要
分析。
【答案】(1)详细;邀请;每年、年年;停止
(2)B
(3)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②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
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
(4)【甲】文的"异"是诧异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乙】文的"异"是南北降雨的不同情
形: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季,秋天大旱无雨。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具、延、岁”都
是古今异义词。
(2)结合句意及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西北地区春季时,大抵多大风而少
雨,即使有雨也是蒙蒙细雨。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为: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
有亦霏微。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指鸡鸣狗叫的声
音。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他们)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
见。②余:我;尝:曾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
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
(4)结合语境分析,渔人前行时忽然看到一大片美丽的桃花林,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见
到过的,感到非常惊异,故“渔人甚异之"的的"异"是是诧异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
故答案为:⑴详细;邀请;每年、年年;停止
⑵B;
(3)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②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几
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
⑷结合语境分析,【甲】文的"异"是诧异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乙】文的"异"是南北
降雨的不同情形: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季,秋天大
旱无雨。结合语境分析,南北雨泽各异,意思是中国南方北方下雨的情况各不相同,如何
不同呢,下面就进行解释,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
季,秋天大旱无雨。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
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
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
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
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⑶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册k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⑷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
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附参考译文】
中国南方北方下雨的情况各不相同。西北地区春季时,大抵多大风而少雨,即使有雨也
是蒙蒙细雨。因此杜甫诗说“(细雨)滋润万物细细密密一点儿也没有声响"。而东坡诗说
道:"春雨来时如同积累的尘埃,东风的猛烈可以把人刮倒。"韩持国也填有“轻柔的云,淡
薄的雾,散作催花开放的春雨"的词句。到了秋天,就是久雨绵延,为多雨而受苦。每年都
把这当成是常事。两浙地区四季都有大风。春天多打大雷,下大雨,久雨绵延不停。到了
夏季先是"黄梅雨",接着是"洗梅雨"。(人们)把五月二十日前后的雨称为“分龙雨",从此
下雨不再到处都下,就像北方人说的"隔辙雨"。等到秋季,稻子将要抽穗长熟,稻田地里
需要水的时候,竟反倒大旱。我自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
这是南北(气候)不同的地方。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过合浦①
苏轼
余自海康②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
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直③并海④即白石。是日六月晦⑤,无月,碇宿
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稚子过⑥在旁酣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
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己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
也。
【注】①合浦:郡名,即廉州,治所为今广西合浦县。廉州,辖今广西合浦县西南。
②海康:郡名,即雷州。其下"廉村"、"官寨"、"白石"、"徐闻"皆地名。③乘群乘坐壹
船(指南方少数民族的船舶)。④并海:依海,沿着海路。⑤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
天。⑥过:苏轼幼子苏过,字叔党,人称小坡。苏过亦为北宋文学家,自号斜川居士,有
《斜川集》留世。
(1)文言文字词解释。
①或:或劝乘登并海即白石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②适:余自海康适合浦而此地适与余近
③碇:形声,字从石,定从声。"定"意为平息静止。"石"指石块或石墩。故"碇"本义表示
稳定船身或系船的石墩;在"碇宿大海中"句中,"碇"意思是o
(2)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翻译文中画线句。
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
(4)文中写了两次叹息,"四顾太息"和"抚之而叹",作者"叹息”的是,更
"叹”。
(5)研读全文,分析苏轼的心境变化。
【答案】(1)有的人;有时;至恰好;船停泊或下碇
(2)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结果还真是灵验。
(4)自己命运如此不济,屡遭险境;自己所修订的《书》《易》《论语》怕是难度此险,
不能传于世间
(5)苏轼的人生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的三起三落,被贬到海南这样的一个荒凉之地,生活非
常困苦。从海康到合浦,多日大雨冲毁了桥梁,无法通行,漫无边际的洪水让苏轼的内心
忧虑不已。中途,船被迫停泊在大海之中,虽星河满天,但内心却明朗不起来,非常迷
茫,想不通自己为何会屡次遭遇险境,对自己的人生境遇充满了感叹。但这样的苏轼却不
沉溺在迷惘之中,"吾辈必济",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对未来充满坚定信念的苏轼。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前一句话的意思
是:有人劝我坐小海船沿着海岸线到白石(从雷州半岛西海岸官寨到广西合浦的东海岸白
石)。故"或",有人。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故"或",有时。②前
一句的意思是:我从海康去合浦。故"适",至后一句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恰好离我很
近。故"适",恰好。③这句话的意思是:船停泊在海上。故"碇”,船停泊或下碇。
(2)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屡屡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从海南岛都已渡海来
到雷州半岛的徐闻,怎么又让自己处于如此险境?"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吾何
数乘此险也/己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天:上天;使:让;从:跟从;济:救济。故此句可以翻译
为: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
(4)结合语境分析,起坐四顾太息的内容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意思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屡屡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从海南岛都已渡海来到雷州半岛的徐
闻,怎么又让自己处于如此险境?但是苏轼遇险时,所撰《书》、《易》、《论语》皆以
自随,而世未有别本,作者担心这些书怕是难度此险,那样的话就不能传于世间。据此分
析答题。
(5)结合苏轼当时的处境及文章内容分析,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海南这样的一个荒凉
之地,生活非常困苦。而从海康到合浦的途中又遇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无法
通行,漫无边际的洪水让苏轼的内心忧虑不已。但他并没有绝望,从"天未欲使从是也,吾
辈必济!”可以看出他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念。
故答案为:⑴有的人;有时“到;恰好;船停泊或下碇
⑵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结果还真是灵验。
⑷自己命运如此不济,屡遭险境自己所修订的《书》《易》《论语》怕是难度此险,不
能传于世间
⑸苏轼的人生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的三起三落,被贬到海南这样的一个荒凉之地,生活非常
困苦。从海康到合浦,多日大雨冲毁了桥梁,无法通行,漫无边际的洪水让苏轼的内心忧
虑不已。中途,船被迫停泊在大海之中,虽星河满天,但内心却明朗不起来,非常迷茫,
想不通自己为何会屡次遭遇险境,对自己的人生境遇充满了感叹。但这样的苏轼却不沉溺
在迷惘之中,"吾辈必济",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对未来充满坚定信念的苏轼。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
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
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
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
漏翻关键词语。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理解作者叹息的
具体内容。
⑸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有几点必须参考:①人物
的经历;②文章的内容;③人物表达心情的语句。结合这几点进行分析并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我从海康去合浦(从现在的雷州半岛往西到广西的合浦),赶上连日大雨,桥梁多被冲
垮,到处是洪水漫道的景象。从兴廉村净行院坐小船到了官寨(雷州半岛中西部),听人
家说从这儿往西全被洪水淹没,水陆皆不能通达。也有人劝我坐小海船沿着海岸线到白石
(从雷州半岛西海岸官寨到广西合浦的东海岸白石),当天是6月30日,天空没有月亮,
船停泊在海上。天水相连,星河满天,我摇摇晃晃站起来环顾四周漆黑一片的海面不禁叹
息:"我为什么要这样屡屡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从海南岛都已渡海来到雷州半岛的徐闻,
怎么又让自己处于如此险境?"小儿子苏过太累了,在旁边鼾睡,怎么叫都不醒。随身带着
我写的论《尚书》《易经》和《论语》的书稿,这些还都没有发表过,只此一份。我摸着
这些手稿自语:"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结果还真是灵
验。7月4日合浦记,那时是元符三年。
9.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倾楫摧,薄暮吴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都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于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颜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
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
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节选自《过庭录》,有删改)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恐后贻祸
②正患无隙以规之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B.南极潇湘初极狭,才通人
C.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是进亦忧,退亦忧是日更定矣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
(4)下列对【甲】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简述写作缘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流露出作者对滕子京政绩的赞赏。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古仁人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退之间,皆是为百姓着想,为君王担忧。
(5)请联系【甲】【乙】两文,概括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并说说范仲淹具有
怎样的思想境界?
【答案】(1)担心,害怕;规劝、劝诚
(2)B
(3)①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②滕子京依仗着有
才华,被许多人嫉妒。
(4)C
(5)目的:规劝和勉励滕子京。思想境界:范仲淹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为天下的人民
幸福出力表现出其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先忧后乐”的广阔胸襟。
【解析】【分析】(1)第一句的大意是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故"恐”的意思是担心、害
怕。第二句的大意是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规劝他。故"规"的意思是规劝、劝诚。
(2)A项,"临"都是面对的意思。B项,第一个“极J直到;第二个"极":十分、非常。C
项,"去"都是离开的意思。D项,"是"都是这的意思。故选Bo
(3)第一句的重难点词语有:大观,宏伟景象;备,详尽。第二句的重难点词语有:
负,依仗、凭借;大才,有很大的才华;嫉,嫉妒。
(4)C项,一阴一晴,表明了迁客骚人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故选C。
(5)【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暗含了对滕子京的鼓励和劝勉之意;译文“其意盖在谏
故人耳”则直接表明了写《岳阳楼记》的目的就是规劝滕子京。至于范仲淹的思想情感,
【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故答案为:⑴担心,害怕;规劝、劝诚
⑵B⑶①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己经)很详尽了。②滕子京依仗着有
才华,被许多人嫉妒。
⑷C
⑸目的:规劝和勉励滕子京。思想境界:范仲淹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为天下的人民幸
福出力表现出其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先忧后乐”的广阔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进行积累。注意结合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
容,对选项要逐项进行辨析,在文中具体落实,进行比照。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结合文中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
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
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
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
记述(己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
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
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
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
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
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
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
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
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
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
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
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
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
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
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
日。
【乙】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
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
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担心
没有机会来规劝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岳阳楼记》。所以《岳阳楼
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是
在规劝好友了。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
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砌,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余聚一小舟
②焉得更有此人
③握香衣炉火
④强饮三大直
⑤客此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原文中相映衬。巧遇知音,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请你
写出两句有关"知音""知己"的古诗文抒发一下当时的心情,o
(4)作者在描绘西湖雪景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1)撑(船);还;裹,围;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
(2)①(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②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4)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赏雪偏于“大雪三日,湖中人马声俱绝"之时,可见他与众不
同的情趣。"一痕""一点""一介"和"两三粒"的描写,这"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显
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因此,本文描绘的西湖雪景,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
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
注意古今异义词,白: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一词多义词,更:还。词类活用词,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2)本题注意关键词:沆砺,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莫:
不要。更:还。痴似:痴于,痴过。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意思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与"莫说相公痴,更
有痴似相公者”相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
说"客""痴",为作者"痴”找到可以原谅的理由。有关"知音""知己"的古诗句,如,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
君。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4)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
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
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
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
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
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
渲染,更是用了白描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域名品牌保护介绍》课件
- 《吆喝课件》课件
- 电力电工基础习题库含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设施管理制度
- 养老院老人财产保管制度
- 《皮内针刺法》课件
- 旅客运输合同(2篇)
- 2024全新生物制品检测与质量保证合同2篇
- 电器课件-交流发电机
- 2025年广东货运从业资格仿真考题
- 2024届新高考英语练习: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 妇产科判断题600道
- 智慧农业中的智能农机与农具技术
- 口腔客服工作总结
- 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2022年版)
- 砼回弹强度自动计算表
-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
- 幼儿园美术《各种各样的鱼》课件
- 你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主题班会课件
- 数字媒体艺术课件
- 海洋科普趣味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