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总复习一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请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
垫。
(2)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
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解析】【分析】(1)"折戟"为小;"赤壁之战"为大,"国家的命运"为大。"折戟"是引起
诗人抒发感情的工具,同时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
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
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
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
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
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
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
,,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
服。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故答案为: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垫。
(2)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
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及作用,注意结合句子内容,明确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及铺垫作用。
⑵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明确句意,结合时代背景明确思想感情。
2.阅读韦庄的《早发》,回答问题。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①。
【注】①珪:一种玉器。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四联分别是如何体现"早"字的。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简析尾联运用的手法和蕴含在尾联中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
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
出发之早。
(2)示例1: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尾联蕴
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示例2:运用衬托,用行了"三十里"后月亮依
然高挂,来突出出发之早;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分析】(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用
"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城月尚如珪",叙写月亮依
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据此分析作答。
(2)诗歌的尾联"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将"月亮"比作"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用"独吟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早行时月
光的皎洁和出发时间之早,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
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
出发之早。
⑵示例1: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尾联蕴含
(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示例2:运用衬托,用行了"三十里"后月亮依然
高挂,来突出出发之早;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点评】⑴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是如
何体现"早"字的。
⑵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和情感内涵的分析能力。"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这
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珪"。说自己已经走出了三十里,天上的残月依旧
高悬,极力说明行路之早,表达了远行时的狐独寂寞之感。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奉诚园①闻笛
(唐)窦卑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②泪,满目山阳笛③里人。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元)赵孟^④
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注】①奉诚园:原始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马氏因功高盖主,遭德宗猜忌。②西园:
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③山阳笛:"山阳"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的嵇
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
赋》。④赵孟湖州人,宋王室后裔。
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典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
【知识卡片】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言简意丰。
【答案】《奉诚园闻笛》:诗人由如泣如诉的笛声联想到马燧、嵇康的不幸遭遇,表达诗
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赵孟^在月色如沙的深夜听到一曲《后庭花》,借"后庭花"的典
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解析】【分析】第一首诗写诗人访奉城园的所见所闻所感,首句通过楚王绝缨和醉吐相
茵故事,刻画出一个目光远大、胸次宽广的人物形象,这其实是赞扬马燧高大的形象,但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却遭德宗猜忌,表达了诗人不平之鸣。次句"欲披荒草访遗尘",咏凭
吊事兼写出旧园遗址的荒凉。"朱缨""锦茵"与"荒草""遗尘"的对照,突出了一种今昔盛衰之
感。后两句写诗人怀古伤今的悲痛,用了"西园〃"山阳笛"两个典故,秋风、园苑,是眼前
景;闻笛、下泪,是眼前事。眼前的景,眼前的事烘托了诗人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
伤感之情。
第二首诗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色,第三、四句写深夜听到玉笛的声音,让诗人联想到"后庭
花”的典故,《后庭花》一般认为是亡国之音,诗人其实是借"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
国之痛。
故答案为:《奉诚园闻笛》:诗人由如泣如诉的笛声联想到马燧、嵇康的不幸遭遇,表达
诗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赵孟^在月色如沙的深夜听到一曲《后庭花》,借"后庭花"的典
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使用典故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
会,此题要认真分析诗歌典故的内容。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
诗名句,无疑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是很有帮助的。概括思想感情的一
般模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
情。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来写景,周密用""形象表现蝴蝶流连花从的情态,赵
翼则认为秋风"”,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
(2)两诗都以《野步》为题,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烂醉;管闲事
(2)周诗通过描绘郊外麦陇翠绿、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自
得、惬意喜悦之情;赵诗通过勾勒诗人拄着拐杖顶着峭寒,在郊外闲游的情景,表达出诗
人对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悲苦、愁苦)之情。
【解析】【分析】(1)周密在诗中,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
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
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翼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
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
的种种愁绪。
(2)周诗通过描绘郊外麦陇翠绿、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自
得、惬意喜悦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生机和春天的活力。表达了沉醉
在美好春光里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赵诗通过勾勒诗人拄着
拐杖顶着峭寒,在郊外闲游的情景,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形象地表达出
来了,枫叶红头发白本是自然地规律,作者却将其原因归结为秋风的"管闲事",以悖于常
理的方式来实现抒情上的曲折效果,无理而妙。
故答案为:⑴烂醉;管闲事;
⑵周诗通过描绘郊外麦陇翠绿、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
惬意喜悦之情;赵诗通过勾勒诗人拄着拐杖顶着峭寒,在郊外闲游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对
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悲苦、愁苦)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
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
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境之间的关系如何等。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
(2)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
【答案】(1)A
(2)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思乡之情萦绕心头。
这“一杯"与"万里”形成了悬殊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
的情绪。
【解析】【分析】(1)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所以"衡阳雁去"
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故选A。
(2)此词是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时所作。当时他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
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勒归无计”是一篇之眼,意思是: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
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直接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与浓重乡思相
矛盾的情感。
故答案为:⑴A;
⑵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思乡之情萦绕心头。这
"一杯"与"万里”形成了悬殊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
情绪。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就能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手法,理解诗人
的抒情方式和角度,从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分析,就能归纳出诗人的情感。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
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
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
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
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
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
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
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
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
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
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⑵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
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
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
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阅读此题可
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涨满的江水翻滚着白白的浪花,在烟雨迷蒙中传来了杜
鹃阵阵的啼声。真是一派乡村四月生机盎然的景象。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写作意图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写作意图,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
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答案】(1)C
(2)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
情。
【解析】【分析】(1)C错误,没有运用象征手法。
(2)词人末句写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据有关资料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
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意
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我们从词人用这一典故
来看,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
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故答案为:⑴C;
⑵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
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这是一道选择题,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解答
此题关键在于对诗歌的理解,考生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选项的说法,判断正
误。
⑵本题考查诗歌诗人情感的理解。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语
境进行具体的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阀,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转朱阔,低绮户,照无眼。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和,词中划线的"此事"指的
是o(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
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
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
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
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1)时间;缘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C
【解析】【分析】(1)结合小序的具体语句分析,"丙辰中秋"交代时间,"兼怀子由"点明
写作缘由,结合前面句子分析,可知"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ABD赏析正确。C错在"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
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
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
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故答案为:⑴时间;缘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从文中筛
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⑵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9.古诗文阅读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释】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
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
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C
(2)(写出两点就满分)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
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
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
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
尤。
【解析】【分析】(1)C.错误,化用此典,谆谆嘱咐其切勿承认苏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
因为中原人才济济,不一而足。故选C。
(2)首联表现了苏轼豁朗旷达洒脱、持重隐忍大度的性格特点。首句"云海相望寄此身"
追索原因,写出兄弟二人宦游他乡,四海为家,天各一方,相思相望,己是常事的境况;
次句"那因远适更沾巾"述说结果,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表明此次
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的心态。弟弟这次出使北辽,诗人其实十分牵挂,但偏偏要说不
悲伤落泪,还要追索并说明因由。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
一方,己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
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
尤。
故答案为:⑴C;
⑵(写出两点就满分)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
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
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
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
尤。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
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的辨析,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呢,注意
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同时要结合注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等进行理解。
10.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嘴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诗中写了哪两种画眉鸟?写它们时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林中画眉和笼中画眉,对比。
(2)这首诗托物言志(或"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
的憎恶之意。
【解析】【分析】(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
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
自由。
(2)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对
比鲜明,托物言志。表明自己对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同时表
达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故答案为:⑴林中画眉和笼中画眉,对比。
⑵这首诗托物言志(或"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
恶之意。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运用。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
的内容,根据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读isg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的内容理解,结合诗句进
行分析。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31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嵋,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
(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he)B.沉鳞竞跳(yao)C.参差(cT)披拂D.但(tai)然
不动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五色交辉________
②四时俱备
③青树翠蔓
⑷俶尔远逝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1)C
(2)交相辉映;四季;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忽然
(3)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
条。(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4)清澈、透明、纯净。
【解析】【分析】⑴C项正确,错误改正为:A晓雾将歇xi©;B沉鳞竞跃yu©;D倍yi然
不动。
⑵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
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交辉:动词,交相辉映;②四时:
名词,四季;③翠蔓: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④俶尔:忽然。
(3)①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
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
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句意是: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
境)。②可:大约。许:上下,左右。头:条。句意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石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4)【甲】:"清流见底";【乙】:"水尤清冽、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这些句子写出水的共同点:清澈、透明、纯净。
故答案为:⑴C;
⑵①交相辉映;②四季;③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④忽然。
(3)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⑷清澈、透明、纯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
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
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⑵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
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
号入座。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
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
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
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
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
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
的琳I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
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
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
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
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
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
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1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
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
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1)请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尝趋百里外趋:
②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4)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
原因。
(5)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
【答案】(1)快步走;通"才",才能
(2)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②我天资愚
笨,赶不上别人。
(3)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4)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
(5)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驱”是
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快步走的意思。"材"是通假字,通"才",才能。
(2)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重点词语有:"以
是",因此;"以",介词,把;"假",借;"得",能够。句意: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
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②句重点词语有:"昏",愚笨;"逮",不及,赶不
上。句译: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
(3)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为:人
之为学/有难易乎。
(4)甲文的总结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在选文删掉的部分,这一句交代了"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的原因,所以在作答时,围绕"勤"和"艰"回答即可;乙文"聪与敏者自败”的原
因,用原文语句"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来作答,用自己的语言就是"不学"或"不努力学
习"。此题考查较为简单。
(5)从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三个角度作答。两文都讲了学习问题,都运用了对比
手法,但表达方式上有所侧重: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甲文叙议结合,以记
叙为主;乙文是典型的议论文,原文中的事例是记叙,但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以议
论为主。同此题考查较全面,也比较难。但如果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对记叙
文和议论文的常考知识点烂熟于心的话,得全分也很容易。正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
之,则难者亦易矣"。
故答案为:⑴快步走;通"才",才能
⑵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②我天资愚笨,
赶不上别人。
⑶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⑷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
⑸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点:表达方式不
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
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
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
可不记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
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
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
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⑸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最后再从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附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变得
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去学,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也
变得困难。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也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
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一倍;能力也超过别
人一倍,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
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
而努力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
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
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禳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
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注:休裱:凶兆和吉兆。跣(x谙n):赤足。缩(g^。)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
①臣之妻私臣私:②王之蔽甚矣蔽:
③时时而回进间:④今日是也是: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
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
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4)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齐威王与秦王的形象?
(5)邹忌成功地劝谏齐威王,原因是什么呢?他巧妙的讽谏艺术表现在哪里?
【答案】(1)偏爱;被蒙蔽;偶尔;这样
(2)①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②平民发
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3)A
(4)齐威王:心胸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秦王:飞扬跋扈、前倨后恭、
色厉内荏
(5)答案一:他站在威王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威王着想,指出他受国人蒙蔽这一事实,
让他心服口服地明白广开言路的必要性。答案二:他没有直接谈国事。而是先谈家事,指
出妻、妾、客歪曲事实的原因是私、畏、有求,因此,自己受了蒙蔽。然后以家事来类比
国事: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从而得出一个冰冷的结论:王
之弊甚矣。这个推理有着强大的逻辑力量,完全合情合理,让人心服口服,富有艺术性和
启发性。邹忌这种推理方式叫做类比推理;论证方法叫做设喻论证。
【解析】【分析】(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私":偏爱。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
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谤讥":公开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所。"下":
下等。"布衣"平民。"徒跣":光着脚。"抢":撞。
(3)A说法不正确。说邹忌"不畏强权,坚持真理"不妥。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
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
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4)甲文从"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句分析,可见齐威王是一个心胸宽广、虚心纳
谏、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的名君。而秦王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色挠”
等句分析,可以看出秦王是一个飞扬跋扈、前倨后恭、色厉内荏的人。
(5)本题具体考查邹忌成功地劝谏齐威王的原因及其讽谏艺术。两间可结合在一起答。
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
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
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
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
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他为什么敢下
这样的结论呢?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
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故答案为:⑴偏爱;被蒙蔽;偶尔;这样;
⑵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②平民发怒,也
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3)A;
(4)齐威王:心胸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秦王:飞扬跋扈、前倨后恭、色
厉内荏;
⑸答案一:他站在威王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威王着想,指出他受国人蒙蔽这一事实,让
他心服口服地明白广开言路的必要性。答案二:他没有直接谈国事。而是先谈家事,指出
妻、妾、客歪曲事实的原因是私、畏、有求,因此,自己受了蒙蔽。然后以家事来类比国
事: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从而得出一个冰冷的结论:王之
弊甚矣。这个推理有着强大的逻辑力量,完全合情合理,让人心服口服,富有艺术性和启
发性。邹忌这种推理方式叫做类比推理;论证方法叫做设喻论证。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
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
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即可做出选择。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
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
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⑸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的能力。文章邹忌从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起,由妻子、妾、
宾客因不同的原因赞美自己,想到君王、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形,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
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参考译文】
(一)译文: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
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
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
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
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
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
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
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
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
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二)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
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
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
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
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
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
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
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
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
完,拔剑出鞘立起。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①(zhi)。"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
也。"遂烹彘。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①彘:猪。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B.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C.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D.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之妻教育孩子的错误表现为(不少于6个字),曾子
教育孩子的态度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是o
【答案】(1)A
(2)不讲信用,不守诚信;言而有信(或"以身作则”“一诺千金""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言
行若一")
【解析】【分析】⑴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所以其停顿为: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故选A。
⑵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
信口开河,有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
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曾子
之妻教育孩子的错误在于父母欺骗孩子,说话不算话。父母对孩子说话要算数,才能为孩
子树立一个守信的榜样;大而言之是处世为人要讲诚信的问题。
故答案为:⑴A;
⑵①不讲信用,不守诚信。②言而有信(或"以身作则""一诺千金""言传身教""言行一
致”"言行若一")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
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
上断句。
⑵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残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②,为术甚
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
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
兴。又新敖仓③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
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
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④,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
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己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
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①殍殡(piaoji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
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或异二者之为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B.然则何时而去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以惠贫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好为佛事知之者不如妊之者(《论语》)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
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A"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
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和"C"两项措施,
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
句回答。)
【答案】(1)D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
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3)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
【解析】【分析】(1)A或许;有时。B快乐;以…为乐。C用来;因为。D喜爱,爱
好。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以:应为;物:外物。这句话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翻译时
注意句式的特点。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宴然:秩
序安定的样子;流徙:流亡迁徙。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特点。故此句可以
翻译为: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
恩惠。
(3)这句话的意思是: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些是先生的功绩。根据
句意,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4)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意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语句即可。【甲】文表达表
达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博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这两句也是范仲淹
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乙】文最后两句总结了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的做法及取得范仲淹
的功绩,从中可知范仲淹采取的措施是: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
故答案为:⑴D;
⑵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
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3)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
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册k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
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意从文中筛选
出合适的语句即可。
【参考译文】
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
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
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到,城中居民大
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
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
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
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因为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
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
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
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
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
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消防设施设备租赁与维护合同6篇
- 2025年办公室照明设计服务合同
- 基于2025年度业务的房地产买卖合同2篇
- 2025年医疗保健心理咨询合同
- 2025年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基金抵押协议
- 2025年培训方案制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酒店场地租赁及活动策划合同样本6篇
- 2025版铝单板原材料供应链采购合同4篇
- 2025年度罗马柱工程古建筑遗址考古合同4篇
- 2025年暑期辅导班安全保障与教师职责协议8篇
- 专题6.8 一次函数章末测试卷(拔尖卷)(学生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 GB/T 4167-2024砝码
- 老年人视觉障碍护理
- 《脑梗塞的健康教育》课件
- 《请柬及邀请函》课件
- 中小银行上云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青海原子城的课程设计
- 常州大学《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护理
- 英语雅思8000词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