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卷

姓名:班级:考号:

题号——四总分

评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请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文字,能帮我们留住逝去的时光,留住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时值深秋,北海的菊花又开了。那个说要推史铁生去北海看花的人,不在了。“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读别……”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追忆道。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些难以忘怀的地方和值得留恋的人和事。鲁迅笔下“碧绿的菜畦(qi),光

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根;一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

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的百草园是他的乐园,七岁时他依依不舍的同它告别,走

进了三味书屋,遇见了和蔼、方正、质朴、懵学的寿镜吾先生;海伦・凯勒永远不会忘记1887年的3月3日,

她说:“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k加)万分”;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对

工作负责、对人民热忱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我们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细秤、有道德、

脱离低级趣味和有益于人民的人;还有郑振铎笔下让“我”想要惩(chGng)戒的“畏罪潸(qiAn)逃”的猫,最

终让“我”良心十分受伤,从此不再养猫,呼吁人们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者。

他们之所以被历史铭记的原因,是因为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光彩。我们能从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同时,

阅读要有合适的方法。甲。如我们读《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古典小说,适合“精读”和“跳读”并用。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菜畦(qi)B.感慨(kai)

C.惩(cheng)戒D.畏罪潜(qiM)逃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诀别B.截然不同C.搏学D.纯粹

(3)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棋;一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

A.不必说也不必说伏窜B.不必说更不必说趴飞

C.不必说更不必说伏飞D.不必说也不必说趴窜

(4)对文段中划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语义重复B.句式杂糅C.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

(5)下列四个句子填入划横线甲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1

①精读就是细读、静思与鉴赏。

②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精读或跳读的方法。

③总之,精读和跳读作为两种适应不同情形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综合运用。④跳读可

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不甚精彩的章节。

A.②①④③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

2.名篇名句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3),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论语》中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一叶白帆悠然的漂浮在江面上,恰似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写的那样:

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

3.学习与探究

学校将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宣传委员准备围绕“交友之道”制作一期海报,请你仿照示例,再帮助他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学交友警句栏目二:栏目三:

(2)你的同学小明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为了和朋友搞好关系,最近经常向爸爸伸手要钱,请朋友吃烧烤、

喝奶茶,还和一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朋友走得较近。作为班长,你该如何劝说他?(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

成语、谚语、名言、典故或格言诗句。)

4.《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

(1)以下两幅图,分别能让你联想到《朝花夕拾》中的哪两篇文章?

画A:“在古代做孝子好难啊!”

A

(2)【阅读感受】《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代表作,请写出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物,并说明理由。

5.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2

柳姓人先

树氏也生

因宅而不

以透不知

检布群何

就五其浒

nr

n

6.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墨客。其中,若论书法大家,东晋著名书法

家卫夫人当有一席之地。请你欣赏卫夫人的书法作品《笔阵图》,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这幅书法作品的字体是,这种字体的主要特点为(填选项)。

A.行云流水,舒展有型,疏密得体。B.字形端正,笔画平直,秀美圆润。

C.笔法古朴,蚕头燕尾,一波三折。D.笔法苍劲,龙飞凤舞,一气呵成。

不y

\.

出E

伏U

~七

'生

-L乎

患K¥

It'用

WMK

-+-Jt忻

”4

才.*:

(卫夫人《笔阵图》)

三、阅读(共32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下列各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

A.“天净沙”是这首曲的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曲的题目。

B.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僻静的村野图,创设了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

C.通篇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8.同样是写秋景,本诗中“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与《秋词(其一)》中“晴空一鹤”的意象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子曰:“学而町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②君不善学,信③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

吾悉④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善思,君但⑤志之而不思

之,终必无所成,何以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⑦愠,不应而还走⑧。

(选自《李生论善学者》)

注释:①或:有人。②谓:说。③信:言语真实。④悉:都。⑤但:只。⑥何以:凭什么。(z)

益:更加。⑧还走:转身就跑开。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学而即•习之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生不诩___________________王生益愠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1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如果要从甲文中选一句话送给父亲的友人,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是

12.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一学习方法。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善学者”?请结合

乙文内容说说,王生的做法错在哪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落在童年的雨

李零

①陪儿子从培训机构出来,暴雨已经下了近半个小时,它还在撒着怒气,丝毫没有就此罢休的苗头。

②雨水顺着马路由高坡向低处流淌,淹没了井盖,洗净了驶过的车轮,我的思绪随着雨水上涨,漫延到我

的童年一

③那个骄阳似火的暑假,田野里到处散播着丰收的喜讯。父母亲望着南边犯愁,他们必须赶在那团乌云

飘来前,将水稻割完,把脱粒的稻谷平铺在晒谷场和屋顶平台上,利用乌云裹挟而来的强烈热浪和强劲疾风,

草草地让稻谷迅速脱水,收拢后堆放在避雨的角落。

④风越刮越猛,吹过殷实的田野,翻滚金色的巨浪。只见父亲顺着风奔跑,母亲挑着一担稻谷,艰难缓

慢地挡住风吹去的方向,我扛着小半袋刚刚收获的稻谷跟在母亲背后,编织袋里汇集的泥水从最低的一角流

淌出来,顺着我的肩膀,渗透我的衣服,一股掺杂着稻谷芳香和汗水咸味儿的气息扑鼻而来。

⑤风夹着清凉的湿气,父亲已经在屋顶平台上手忙脚乱,从他所站的位置,我猜想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稻

谷的收拢重任。风越来越沉,被水汽拖累。风止,雨至。急切的雨子弹似的击中我的肩背,打得“啪啪”作响,

一瞬间,我和母亲被蜂拥而至的雨柱团团包围,前方、后背、左边、右侧,一片片混沌不清的迷雾,一声声

万马齐喑的嘈杂,一股股尘埃落定的泥腥。我紧跟着母亲,她在我前面蹒跚地行走,萝筐里的稻谷沾上雨水,

担子变得越来越沉,脚下的耕基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变得艰难。

⑥前面是一个小土坡,母亲试图踩上去,右脚落上去时用力踩实,人和扁担歪成斜坡状,左脚想跟进时,

一个踉跄,连人带筐翻倒在土坡下,稻谷洒落在泥泞的路面和稻田里。母亲瘫坐在泥里,重担压得她喘不过

气来,她回头看着我,强忍着没有哭出,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我赶紧上前把母亲扶起,和母亲一起把洒落

的稻谷捧入篁筐。雨丝毫没有停息的意思,父亲出现在雨幕中,接过母亲肩上的担子,母亲接过我肩上的编

织袋。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我们冒雨前行,被雨幕遮蔽,被声响掩埋,被

凉气冲淡,消失在旷野的乡间骤雨中。

⑦那一刻,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那场雨后,我慢慢长大,慢慢变得少年老成,那年

我10岁。

⑧“爸爸,我们打电话给妈妈,让她来接我们吧。“雨还在下,我和儿子站立在楼道里。一个想法急切地跳

了出来,“儿子,要不我们冒雨走回家吧?”他愣了一下,然后欣然接受。

⑨我拉着儿子的手,漫步走在雨中。雨水肆无忌惮地泼洒,湿透的衣衫紧紧裹着我们的身体,雨水浸透衣

服,渗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清爽却带着一丝凉意。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3.作者在文中插叙了哪件往事?请简要概括。

5

14.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

15.文章以“落在童年的雨”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拐杖

徐虹

①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可怎么也蹲不下去,便禁不住皱着眉,一阵呻吟。我心一颤,连

忙紧紧抱着她的腰,让她慢慢蹲下,由于腰椎间盘膨出和骨质疏松,她难于蹲下和站起,虽然经住院治疗好

多了,但仍行动困难。看她步态蹒跚,我的心始终悬挂在半空,可好强的母亲大多不要我搀扶,除非万不得已,

诸如起床和上卫生间等。

②母亲生性好动,开朗活泼,热情大方,颇有好人缘!别看身材瘦小,可内力却很充沛。75岁之前,她

都不服老:“你看,我的手多有劲,你的手还没有我的粗。“边说边骄傲地把一双布满黑褐斑、青筋暴露的手

伸到我面前,母亲眼睛亮晶晶的,热切地望着我,一头白发,满脸是笑,那神情如同孩童做了一件好事向妈妈

讨要表扬一般天真、单纯!我心一热,搂着母亲的肩膀,在她满是皱纹的额上亲了一口:“妈妈最棒了,我赶

不上!”

③这是真的,我没有说谎。

④我家邻居栽有一棵白玉兰树,花朵洁白如玉,清香随风阵阵散远。母亲生性爱花,谁要是送一束花给

她比送她吃的东西更让她欣喜不已。这几天,玉兰花开得正盛,就像朵朵白蝴蝶在风中展翅欲飞!母亲弯着

腰站在玉兰树下,尽量将头扬起,看着满枝的洁白的玉兰花,惊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笑容如花朵,眼睛清亮

亮的盛满喜悦。母亲用手抬起一朵飘落在石桌上的玉兰花凑在鼻子前尽情地嗅着,一脸陶醉和满足!光阴倒逝

60多年,母亲在每天繁重艰苦的劳作之余,看着窗外如洗的月光,入神和流泪……

⑤“泪水中,我没有倒下,月光下的那棵玉兰花给了我欢喜和力量。”没有文化的母亲突然说出了一句

这样充满诗意的话,让我一震!苦水里泡过、油锅里炸过、风沙里捶打过……可母亲却捶不扁、蒸不烂,犹如

一颗响当当的钢豌豆。

⑥“你把板凳抬出来,我站不住了。”母亲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冬天上午十点钟的阳光温煦而透明,

我抬出靠椅,将母亲安顿在阳光下,又把药拿出来给她服下,便到厨房忙着做饭去了。做到一半,便又急急

跑过客厅走出门叮嘱母亲:“别忘了用右手捏捏塑料圈,锻炼一下,尽量恢复手的功能。”

⑦母亲今年84岁,80岁之前身体还算可以,经常去体育馆、桃园湖散步,唱歌,锻炼。可80岁以后身

体慢慢不行了,近几年来,母亲几乎每年都要到医院住几次,由于母亲生性乐观、性格开朗、善解人意,有

吃的都喜欢给同病房的病友和医护人员分一些。看着她开心,大家也很高兴,医护人员都很喜欢地,个个奶奶、

6

大妈地甜甜地叫着。母亲听得心花怒放,满脸荡起花朵式的笑容,正在皱着的眉头瞬间放开,病情仿佛也好

得快了些,也许这就是心理疗法吧!

⑧母亲虽然拆除了石膏,可右手依然不能动,吃饭每顿都需我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母亲有点难为情,脸

上泛起红晕,眼神躲躲闪闪的。我说:“妈,你只要想着,小时候你如何喂我饭就行了!"她眼睛一红:“你小,

肯定要耐心细致照顾才行啊!”“现在轮到我了,你照顾我小,我照顾您老,不是很正常吗?”母亲定定看着

我,像孩子一样听话地点点头。又转过身去,一边假装咳嗽、一边用纸巾携鼻涕。

⑨书房外,一轮明月依旧清亮,几点疏星闪闪烁烁。小时候,母亲是我们的拐杖,她把我们一点一点从家

送到学堂,从学堂送向社会,又让我们拉着她成家立业、生孩子,帮着带孩子……如今,这棵拐杖不再坚实,

她一天天松软了、坍塌了,即将腐朽成泥……而母亲一生护佑下的我却越来越壮实,自然,我也就成了母亲

的一根拐杖。

⑩想到母亲一天天衰老、委顿,终将离我而去,终将消失在茫茫的地平线,我便有些惊慌失措起来。赶

紧跑到母亲的卧室,推开门发现母亲已安然入眠,轻轻的呼吸声在我听来是如此的美妙动听。母亲,别担心,

我是您永远的拐杖。

⑪窗外的玉兰花含笑玉立,暗香浮动,月光下,花朵点点泛着银光,乳白的情思越来越长,随丝丝缕缕

的清香飘曳在寒冬的夜晚,也让冬生硬的脸柔和了许多!

16.本文以现今的叙事与回忆两条线索并行,请依据提示完成对文章的梳理。

①一回忆母亲年轻时的精力充沛,以及对花的喜爱一②

一回忆母亲80岁之前的活力,80岁之后住院时的开朗一③一回

想母亲对子女的教育与苦心,希望以后成为母亲的“拐杖”

17.请根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可怎么也蹲不下去,便禁不住皱着眉,一阵呻吟。(从描写角度分

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苦水里泡过、油锅里炸过、风沙里捶打过......可母亲却捶不扁、蒸不烂,犹如一颗响当当的钢豌豆。(从修

辞角度分析)

18.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③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19.本文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都写到了母亲。你认为两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

容加以探究。

四、写作(40分)

20.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遇见

7

题目二:七年级,我多了一份▲

要求:若选题目二,需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

息;字数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8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C

(3)A

(4)B

⑸A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ABD.正确。

C有误,“热忱”的“忱”读作“ch6n”.

(2)本题考查字形辨析。ABD.没有错别字。

C有错别字,“搏学”的“搏”应作“博”。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认真阅读这段话可知,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的分句,所以第一、第二个横线处用表并列

关系的关联词,即“不必说”“也不必说”;伏:隐藏;隐蔽。趴:胸腹朝下卧倒。这里形容“黄蜂”,所以第三个

横线处用“伏”恰当;窜:①逃亡;隐藏。②修改(文字)。飞:本义是指鸟类在空中拍翅的动作,进而扩展为其

他动物的飞翔,后又可指凡物的飘浮,如飞雪、飞絮等。又由此引申出急速,突然等义。这里指“叫天子忽然

从草间飞到云霄里去了”,有点让人出其不意,故第四个横线处用“窜”合适。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文段中划线的句子句式杂糅,“之所以”就是“……的原因”的意思,“之所以……,是因

为……”是一个固定句式,所以修改时可将“的原因”删去。

(5)本题考查句子顺序的排列。通读四个句子,②为首句,紧承横线前的“阅读要有合适的方法”一句,总体交代

读书方法的选择;接着是①④句,按②句中的“采用精读或跳读的方法”这一顺序,分别介绍什么是精读与跳

读;最后是③句,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

故答案为:(1)D(2)C(3)A(4)B(5)A

【点评】(1)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

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

语的意思。

(3)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

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情色彩方面辨析等几种

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

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

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

9

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2.【答案】(1)闻道龙标过五溪

(2)非宁静无以致远

(3)不知何处吹芦管

(4)夜阑卧听风吹雨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

的字有:溪、芦、阑

故答案为:闻道龙标过五溪;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知何处吹芦管;夜阑卧听风吹雨;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

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答案】(1)提交友建议;讲交友故事

(2)小明,“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应该是志同道合的,共同进步的,以后我们

要尽量多交益友,好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栏目设计。要求围绕“交友之道”设计两个栏目。根据活动主题“有朋自远方来”和示

例“学交友警句”,可从唱交友歌曲、举办演讲比赛等方面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语言的交际运用。劝说别人要有称呼,语气要委婉,还要指出利害。

故答案为:(1)提交友建议,讲交友故事(2)小明,“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

应该是志同道合的,共同进步的,以后我们要尽量多交益友,好吗?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

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

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4.【答案】(1)《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2)《朝花夕拾》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六个:作者的父亲、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

爱农)、父亲的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根据“在古代做孝子好难”,可以判断出:第一幅画是《二十四孝图》。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写道:“我所

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

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

10

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

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根据“给我背书去”,可以判断出:第二幅图是《五猖会》。原文为:“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

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

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2)长妈妈-愚昧无知、质朴善良。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如她有很多麻烦的规矩,讲“长毛”的故事;也

有质朴善良的一面,如给“我”买《山海经》等。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

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藤野先生一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一位日本医学教授,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

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

之处;范爱农妥协、懦弱。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中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跟这

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一严厉。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鲁迅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

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

此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衍太太一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

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

顽皮弄脏了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是鄙视衍太太的;寿镜吾一方正、质朴、

博学。这位老先生并不太“严厉”,学生行礼,他在一旁“和蔼”地答礼,备有一条“戒尺”,定有“罚跪”的规则,

但都不“常用”。但他刻板、迂腐,显然在他看来学生是只许攻读经书子集的,其他都是不正经的,不许涉猎的。

故答案为:(1)《二十四孝图》;《五猖会》(2)《朝花夕拾》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六个:作者的父亲、作者的保

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的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

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

应手。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

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5.【答案】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先生何许柳树为号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

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6.【答案】楷书;B

11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体鉴赏。本幅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规矩端正,为楷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答案】7.C

8.“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意象写尽了秋天的肃杀萧瑟之气,渲染了凄凉、萧条的气氛。而“晴空一鹤”排云直

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寂寥萧瑟之气,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

豪壮情怀。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

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

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

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7.ABD.正确。

C.错误,“通篇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错误,这首元曲通过秋天意象的描写,表达了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

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

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

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

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意象的理解。《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

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故答案为:“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意象写尽了秋天的肃杀萧瑟之气,渲染了凄凉、萧条的气氛。而“晴空一

鹤”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寂寥萧瑟之气,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

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

【答案】9.按时;新的理解与体会;同“悦”,愉快;生气,恼怒

10.①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②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

1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2.他们都认为善于思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人才是“善学者”。王生没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别人

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时,他又不能虚心接受,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

12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

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

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

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

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

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

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乙]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至U)不高兴,说:

“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

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

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2)句意:我每天多次反

省自己。(3)句意: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4)句意:王生更恼火。

故答案为:按时;新的理解与体会;同“悦”,愉快;生气,恼怒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词:罔,迷惑,殆,疑惑。②重点词:凡,凡是;吾,我。

故答案为:①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②凡是老师

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

1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在《陈太丘与友期》中父亲的朋友没有按照约定时间赴约,还埋怨元方的父亲没有

等他,由骂了元方的父亲,元方批评了他。由此可得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故答案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这两篇文章

13

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结合《论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孔子认为

学习时要善于思考,这样才能有所成就;结合《李生论善学》“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

思之,终必无所成”可知,李生认为学贵善思,只是一味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的话,一定是成功不

To据上述分析,可组织“善学者”就是学习时善于思考的人。根据乙文“王生不说”“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可

知,王生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根据乙文“凡师实所言,吾悉能志之”“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

无所成”可知,王生学习时只是一味记住老师的知识,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

故答案为:他们都认为善于思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人才是“善学者”。王生没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别人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时,他又不能虚心接受,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13.示例:“我”10岁时和父母在暴雨中收获稻谷。

14.“冲’,字写出了父亲快步走在面,在雨中前行的无畏和劳动的艰辛;“跟”写出了母亲默契地配合父亲;“踩”

写出童年的“我”顺着父母的脚印行走。这三个动词,生动地描写了一家人在雨中艰难、无畏地弄稻谷回家的情

景,写出了三人配合的默契和劳动的艰辛。

15.概括了文章回忆童年往事的主要内容(或交代了文章主要内容);含蓄提示了童年苦难对人生的成长有重要

作用的主旨;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

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

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

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

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13.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内容,由第②段“我的思绪随着雨水上涨,漫延到我的童年”和第

⑦段“那一刻,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可知,文章插叙的往事可定位到文章③一⑦段。由

第③段“父母亲望着南边犯愁,他们必须赶在那团乌云飘来前,将水稻割完,把脱粒的稻谷平铺在晒谷场和屋

顶平台上,利用乌云裹挟而来的强烈热浪和强劲疾风,草草地让稻谷迅速脱水,收拢后堆放在避雨的角落”可

知,暴风雨即将来临,父母必须要在乌云飘来前收好稻谷;由第④段“只见父亲顺着风奔跑,母亲挑着一担稻

谷,艰难缓慢地挡住风吹去的方向,我扛着小半袋刚刚收获的稻谷跟在母亲背后,编织袋里汇集的泥水从最低

的一角流淌出来,顺着我的肩膀,渗透我的衣服,一股掺杂着稻谷芳香和汗水咸味儿的气息扑鼻而来”可知,“我”

和父母一块收稻谷;由第⑤段“风止,雨至。急切的雨子弹似的击中我的肩背,打得‘啪啪'作响,一瞬间,我和

母亲被蜂拥而至的雨柱团团包围,前方、后背、左边、右侧,一片片混沌不清的迷雾,一声声万马齐喑的嘈杂,

一股股尘埃落定的泥腥”和“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我们冒雨前行,被雨幕遮

蔽,被声响掩埋,被凉气冲淡,消失在旷野的乡间骤雨中”可知,我和父母三人在暴风雨中艰难地收获稻谷;

14

再联系第⑦段“那场雨后,我慢慢长大,慢慢变得少年老成,那年我10岁”,可将这件往事概括为:10岁那年,

“我”和父母一块在暴风雨中收获稻谷。

故答案为:“我”10岁时和父母在暴雨中收获稻谷。

14.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画线句,由“父亲冲在前面”联系前文“雨丝毫没有停息的意思,父亲出现在

雨幕中“可知,“冲”字表明父亲动作迅速,他“冲”进乐不停息的暴雨中,有勇敢、悲壮之感,从这里我们可以感

受到作为一家之首的父亲冒着暴雨前行的勇敢无畏和劳动的艰辛;“跟”可引申为“跟随”,联系句段可知,这里

是形容母亲紧跟父亲的脚步,可见母亲与父亲劳动时配合的默契;“踩”则是形容“我”的动作,当时的“我”年纪

尚幼,只能跟随在父母的身后,顺着他们的脚印行走。这三个动词,生动细腻地刻画出了“我”一家人在暴风雨

来袭时,默契配合、艰辛劳动的情景,将农家劳动的辛苦展现地更为真切。再联系结尾段“我拉着儿子的手,

漫步走在雨中”可知,这里也为下文“我”带领儿子雨中漫步作了铺垫。

故答案为:“冲”字写出了父亲快步走在面,在雨中前行的无畏和劳动的艰辛;“跟”写出了母亲默契地配合父亲;

“踩”写出童年的“我”顺着父母的脚印行走。这三个动词,生动地描写了一家人在雨中艰难、无畏地弄稻谷回家

的情景,写出了三人配合的默契和劳动的艰辛。

15.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联系文段③一⑦段内容“我紧跟着母亲,她在我前面蹒跚地行走,菱筐里的稻谷沾

上雨水,担子变得越来越沉,脚下的耕基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变得艰难”和“雨丝毫没有停息的意思,父

亲出现在雨幕中,接过母亲肩上的担子,母亲接过我肩上的编织袋。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

们踩过的脚印”可知,“落在童年的雨”这一标题概括了本文回忆“我”10岁时跟随父母收稻谷的经历。结合文中

第⑦段“那一刻,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那场雨后,我慢慢长大,慢慢变得少年老成,那

年我10岁”可知,“童年的雨”还指童年经历的苦难,题目暗含着童年的艰难经历有促进成长的作用,因此题目

有揭示中心的作用。此外,“落在童年的雨”是一场怎样的雨呢?题目还有着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故答案为:概括了文章回忆童年往事的主要内容(或交代了文章主要内容);含蓄提示了童年苦难对人生的成长

有重要作用的主旨;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16.母亲刚刚出院,行动不便;“我”服侍母亲吃药、晒太阳;“我”喂母亲吃饭,母亲难为情

17.①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写母亲下蹲时的艰难、痛苦,体现出母亲的衰老、衰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疼

惜之情。②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一颗钢豌豆,写出了母亲历经各种苦难却坚强不屈的优秀

品质,表达了“我”对母亲的钦佩之情。

18.内容上,写出了对妈妈坚强品质的肯定,表达了对妈妈的由衷钦佩和赞扬;结构上,承上启下,自然引出

下文对母亲爱花、爱生活的往事的回忆。

19.本文中,作者通过记叙母亲晚年生病的生活以及回忆母亲年轻时的点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对生活的热

爱、乐观开朗以及对子女倾注的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钦佩与深挚的爱。《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记叙自

己双腿瘫痪之后,母亲想方设法为“我”寻找宽慰,但身处病痛折磨中的“我”总是对母亲的举动不耐烦,甚至暴

怒,作者在追悔往事的悲痛情绪以及领悟生命意义的豁然达观中表现了对母亲的愧疚与深挚的怀念。

15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

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

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

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

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

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6.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联系“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可怎么也蹲不下去,便禁不住皱着眉,

一阵呻吟。我心一颤,连忙紧紧抱着她的腰,让她慢慢蹲下,由于腰椎间盘膨出和骨质疏松,她难于蹲下和站

起,虽然经住院治疗好多了,但仍行动困难”可概括为:母亲刚刚出院,行动不便;联系“冬天上午十点钟的阳

光温煦而透明,我抬出靠椅,将母亲安顿在阳光下,又把药拿出来给她服下,便到厨房忙着做饭去了”可概括

为:“我”服侍母亲吃药、晒太阳,联系“母亲虽然拆除了石膏,可右手依然不能动,吃饭每顿都需我用勺子一口

一口地喂,母亲有点难为情,脸上泛起红晕,眼神躲躲闪闪的”可概括为:“我”喂母亲吃饭,母亲难为情。

故答案为:母亲刚刚出院,行动不便;“我”服侍母亲吃药、晒太阳;“我”喂母亲吃饭,母亲难为情

1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①联系“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可怎么也蹲不下去,便禁不住皱

着眉,一阵呻吟,,可知,“慢慢挪动”是动作描写,“皱着眉”是神态描写,写母亲下蹲时的艰难、痛苦,体现出母

亲的衰老、衰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②联系“苦水里泡过、油锅里炸过、风沙里捡打过……可母

亲却捶不扁、蒸不烂,犹如一颗响当当的钢豌豆”可知,把母亲比作一颗“钢豌豆”,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母亲历经苦难却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对母亲的钦佩之情。

故答案为:①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写母亲下蹲时的艰难、痛苦,体现出母亲的衰老、衰弱,表达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