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述视角及人称-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1页
小说的叙述视角及人称-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2页
小说的叙述视角及人称-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3页
小说的叙述视角及人称-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4页
小说的叙述视角及人称-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8小说的叙述视角及人称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简单

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近年高考均有涉及命题,如:

2018年全国(《赵一曼女士》(阿成)

歪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2017年课标全国打《天嚣》(赵长天)

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016年课标全国打《玻璃》(贾平凹)

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析。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

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

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

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

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

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

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

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栗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

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g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

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

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

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

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中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J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

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

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

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

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

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

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

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

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有删改)

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

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

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任何小说都有一个叙述的主题,尤其

是篇幅很短的小说。在叙述方式上主要涉及谁来讲故事,从哪个角度讲,以什么方式讲等基本问

题。本篇选择了通过“我”去讲述过去的英雄赵一曼的故事J我”不仅是叙述人,也是故事中的一

个角色,不仅可以面向读者讲述,还可以参与到事件过程中,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这种叙述方

式有哪些好处?其一,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敬仰之情,又能体现出赵一曼精神的当下

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可以勾连起两个不同的时代,对历史与现实进行

更为深入的思考。历史会问: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是否记得那些为民族、国家、人民的事业抛

头颅洒热血的烈士?现实会说,当年烈士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牺牲精神在今天是否还有意

义?"我"对赵一曼女士的重述,本身就是一种回答。其二,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

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画家创作时,经常会站在作品远处观察,因为只有站得远-点才能看得

更全面而真切。对人的认识也同样,拉开时间的距离,会观察得更全面,认识得更深刻。以往对赵

一曼的认识,多集中于她作为一个战士阳刚的一面,而事实上她作为一个女性又有着阴柔的一

面。比如小说所表现的生活情调、浪漫情怀、细密心思、儿女情长等,都表现了一个普通人、

一个女性、一个母亲的一面,让人有亲切之感、亲近之情。其三,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

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小说是虚构的,但是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虚构又必须建立在

真实的基础之上。文献档案是真实的,但往往也是粗略的,它本身不能成为艺术,但可以起到有效

的补充印证的作用。通过巧妙的拼贴,小说的艺术虚构更真实,更可信,也更有可读性。

【技法点拨】

叙述视角

一、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

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

作者出现在他的作品的旁边,就像一个演讲者伴随着幻灯片或纪录片进行讲解一样。”这

种“讲解”可以超越一切,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甚至是同

时发生的几件事,他全都知晓。想听、想看、想走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

点发生的任何事,都不难办到。

这种叙述视角最大优势在于,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

多的题材。

二、限制视角,叙述者=人物,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

叙述者只能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由

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亲切性自然

超过全知视角叙事。这种限制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主人公视角

优点:物叙述自己的事情,使小说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袒露内心深

处隐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语有所夸张或自谦,读者也许把这当作他性格的外现。另外,它特

别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描写,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方

式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局限性:受讲述人物本身条件,如年龄性别、教养熏陶、思想性格、

气质智商等等的限制,容易造成主人公情况与其叙事话语格调、口吻,与其所叙题材的错位,

使小说不可信。另外,难以用来叙述背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材,《战争与和平》不可能由娜塔

莎来作总的叙述者;对于讲述个人历史的小说却得心应手,如《鲁宾逊漂流记》和《阿甘正传》

等。第三,这种视角不利于描写主人公的外部形象。

2、见证人视角

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充当叙述者的视角。

优点:作为目击者、见证人,他的叙述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真实。其次,

必要时叙述者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这不仅为作者间接介入提供了

方便,而且给作品带来一定的政论色彩和抒情气息。第三,见证人在叙述主要人物故事的时候,

由于他进入场景,往往形成他们之间的映衬、矛盾、对话关系,无疑会加强作品表现人物和主

题的力度,有时则会借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局限性:见证人视角会受叙述者见闻、性格、智力等的局限,有些事情的真相以及主要人

物内心深处的东西,无法讲述,只有靠上面提到的主人公自己的话语来揭示,如果这样的话语

写得过长,就可能冲淡基本情节,并造成叙事呆板等弊病。

在当代小说中,以这种叙述视角叙述的作品大量存在。它强化了作品的真实性,扩展了

作品的表现力。冯骥才的《高女人和矮丈夫》中,作家选取了团结大楼的居民眼光作为叙述视

角。这种叙述视角一直难以窥破那对高低不成比例的夫妻之间的秘密。作家固执地坚持这种叙

述视角,因而最终我们只是和团结大楼的居民一道得到几个画面:他们在外观上的不协调,他

们挨了批斗并被迫生离,他们的重聚以至话别。小说不仅以这些画面有力地征服了读者,而且

画面之间的空白还给读者留下了足够想象的空间。

三、外视角(纯客观叙述),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全知,反而比所

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只是冷静地记录人物的言论,描写

人物的外部动作,不作主观评价,不分析任何人物心理,余则让读者自己理解品味。

优点:一是使小说富有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

的艺术魅力。它的"不知性''又带来另外两个优点:一是神秘莫测,既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

海明威的《杀人者》典型的例证。两个酒店“顾客”的真实身份及其来酒店的目的,在开篇伊

始除他们本人外谁也不知道,这必然造成悬念和期待,至于杀人的内幕在小说中只有那个要被

谋杀的人晓得,可他又闭口不言。直至终篇,读者所期待的具体的答案也未出现,然而这却使

他们思索深层的问题。由于这一长处,它常为侦破小说所采用。二是读者面临许多空白和未定

点,阅读时不得不多动脑筋,故而他们的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的再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

的调动。

局限性:这种叙述视角的局限性太大,很难进入人物内心,顶多作些暗示,因而不利于全

面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他理。又因为作者的“替身”言而不尽,作者直接明显的介入

就十分困难,即使巧妙介入也不易察觉,这样用于写日常题材往往缺乏力度。

契诃夫小说《苦恼》描写了死了儿子的老马夫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无奈偌大的彼

得堡却找不到一个能够听说话的人,最后只能对着他的小母马诉说。小说以冷峻的笔触写出了

老车夫的辛酸和苦恼。

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传统的叙事作品中主要是采用旁观者的口吻,

即第三人称叙述。较晚近的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的叙述多了起来。还有一类较为罕见的叙述

视角是第二人称叙述。除了上述三种视角之外,另一类较重要的特殊情况是变换人称和视角

的叙述。总起来说就是四种情形: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人称或视

角变换叙述。

工、第三人称

叙述者身份是旁观者(认知范畴:全知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

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

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作者总

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优点: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2、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叙述者身份是小说故事的参与者或见证者(认知范畴:限制视角)

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

表情等间接表现。

优点: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

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

角色,没有特殊性。

3、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第二人称叙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者某个角色是以"你”的称谓出现的。这是一种很少

见的叙述视角。因为这里似乎强制性地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中,尽管这只是个虚拟的读者,但总

归会使现实中的读者觉得有点奇怪。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玫瑰色街角的人》中就

有这样的叙述方式:想想看,您走过来,在所有的人中间,独独向我打听那个已故的弗兰西斯

科•雷亚尔的事……我见到他的面没有超过三次,而且都是在同一个晚上。可是这种晚上永远不

会使您忘记……当然,您不是那种认为名声有多么了不起的人……

这里的第二人称不过是叙述者设定的一个听众,与叙述视角毫无关系。故事本身的叙述

视角仍然是第一称。事实上,讲述"你”的故事的叙述者只能是"我”也就是第一人称。即使故

事中的叙述完全都是"你”的语言,那也只能是"我”在转述,但因为"我”不出场而使得叙述变

成了旁观者的视角,也就是变成了以"你”为角色称谓的一种第三人称叙述的变体。

优点: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感情交流。

【通关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老校长的雨靴

庞余亮

一个人的身份与穿着绝对有关系,比如我们校长曾经到村里的裁缝店做过一套西装。瘦瘦

的校长穿起来就不伦不类,反倒是他穿上蓝卡其的中山装好看些。不过他到乡里开会到城里办

事还是穿上了他的宝贝西装,又穿上了他的老皮鞋恂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经歪斜了。看

得出他穿上西装的感觉并不好,可是他说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进城,人家都以为他是个老古董,

还是穿西装好些,穿西装人家的目光就少了,走路就轻松些,城里人就喜欢穿西装。

穿西装也就穿西装吧,可是一到下雨天,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蹬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

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怎么看怎么别扭。每当他穿上这件衣服,学生们就在背后叫他“德国鬼子”。

但乡下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真是固执的坏脾气。

如果还想“甩”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要派头的话皮鞋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泥船,所以雨

靴还是更适合于土路。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理直气壮的既然穿着理直气壮,别人怎么看也

就无所谓了。他心安理得地穿着后摆有点吊的西装和粘着烂泥的雨靴到乡里或进城办事。回来

时他乐呵呵的,他似乎没少了什么,实际上雨靴上已少了许多烂泥,而原先黑色的泥渍变成了

白色的泥斑,像踩了一脚的雪。

本来我早已不用雨靴了,过去在上师范前下雨赤脚;上师范时下雨也无所谓,到处都是水

泥路。可是到我们学校就行不通了,烂泥似乎见皮鞋见得不多,反而亲昵得大过分了,开始我

还“甩”,下雨穿皮鞋,后来再也不行了,我心疼。乡里经费紧,工资不仅发得迟还总打折,

我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我托穿雨靴的校长到乡供销社买回了一双雨靴。

新雨靴锂亮锂亮的,亮得能照见人的脸,雨珠滴在上面一会儿就滚走了。我走路时觉得有

人在看我的脚。不过雨靴老得很快,不出几个雨天,雨靴就老得和校长脚上的雨靴差不多。似

乎只有老了的雨靴才更和泥土亲近些,老了的雨靴更协调些。每年开学前我们学校里的老师都

要乘船到城里新华书店一趟。我们在城里往船上搬书,搬完书后一起去一家馄饨店吃馄饨——

校长说这是城里最好吃的馄饨。吃馄饨时还可以在碗里多搭一些辣椒,那个香啊,那个辣啊,

吃得鼻子上都冒汗。吃完了我们一身轻松,校长还脱掉了西装,露出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然

后我们再一起乘船回去。有一次开学前去城里,正好早晨下雨,我们都穿了雨靴,然后又一起

穿着雨靴上了船。上了船校长还指挥我们在船帮上把雨靴上的泥洗掉,用校长的话说,要让城

里人认为我们穿的是马靴,而不是雨靴。亏他想得出来!到了城里,太阳升上来了,城里的水

泥路不像乡下的泥路,乡下泥路要晒两个晴天才能晒干,而城里的水泥路只要一个钟头就干了。

穿着雨靴的我们几个好像是“德国鬼子进城”,雨靴底在水泥路上总是要沉闷地发牢骚,天不

热,我身上全是虚汗,到了新华书店,上楼梯时营业员都哧哧地发笑。如果这还不算尴尬的话,

我在回船的路上居然遇到了我城里的同学。同学笑眯眯的,目光却朝下,他看到了我的雨靴,

我们的雨靴。后来好不容易同学走了,我觉得满街上的人都在看我。我躲到校长他们中间走,

他们走路声居然那么响,都有点步调一致了,我都感到全城人的目光在喊口令了:“一二一,

一二一,一二一…”可校长和其他同事并没意识到这些,他们旁若无人地走着,他们要带我一

起去吃馄饨。

回去的路上,校长首先把那双在水泥马路上叫了一天的雨靴脱下来,然后就躺到了我们刚

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书捆上,我们也相继把雨靴脱下来。河上的风吹过来,吹得我们双脚那么

舒坦,校长一会儿就在新书捆上睡着了。摇船的节奏好像在催眠,他还发出了呼噜声,而他的

旧雨靴,一前一后地站着,像哨兵一样守卫着他的梦乡。

工.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长特意做了西服且不伦不类地穿着,是为了开会、办事方便,并不是真为了"身份”。

B."我”从不穿雨靴到穿上雨靴既是现实环境需要,也因为"我”对雨靴情感的转变。

C.小说围绕着“雨靴”来展开情节,雨靴是乡村生活的象征,体现出与城市生活的不同。

怎么看怎么别扭”“亏他想得出来”等叙述,似贬实褒,鲜明地表现了校长的性格特点。

【答案】(1)B

【解析】(A)B.“对雨靴情感的转变”无中生有。

2.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对老校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①"我"是第一人称,是故事的参与者、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使老校长的形象更

加真实可感。②“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观察为主线,突出了老校长以苦为乐、乐观豁达

的形象。③"我”是感受者,"我”前后的心理变化,强化了老校长对我的感染与影响,深化了

小说的主题。(6分。每点2分)

【解析】"我”是小说中的主要叙述者,小说主要是通过"我”的观察主线来呈现出文本的核心

内容,通过"我”的具体描绘,来展现出老校长以苦为乐,豁达乐观的人生情怀,从这个角度

上来看,进一步凸显出老校长的人格特点,丰满其人物形象。“我”是小说主要事件的参与者,

通过对"我”这一人物的主要叙述,呈现出小说故事具体的内容,"我”这一形象见证了老校长

所经历的种种事件,“我”是参与者,又是亲历者,通过这一角度,使得老校长的形象更为真

实,更具可感性。"我”是主要事件的具体感受者,“我”内心发生了一种巨大的转变,这种转

变是因为老校长的主要事迹对“我”产生的具体影响,老校长具有胸怀天下的情怀,有以生为

本的责任担当,通过这一角度极其形象的丰富小说核心主旨。

3.小说中“我”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我"从第一人称叙事,是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见证者,使故事真实可信,使老校

长形象更真实可感。

②我“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小说始终,通过我的见闻感受展开故事情节,使故事完整紧凑。

③我”衬托了老校长的形象,我先后心理的变化对比,突出了老校长的乐观豁达、以苦为

乐,使其形象更鲜明。

④“我”是一个青年乡村教师形象,小说歌颂了以老校长和"我”为代表的朴实、安贫乐道

的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突出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拢翠庵品茶

曹雪芹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拢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

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

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

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

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

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

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

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

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

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

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饕茶

吃!这里并没你吃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

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瓣爬弹"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

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弹,

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蠢”。妙玉斟了一直与黛玉。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

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语说‘随

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

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

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你糟蹋。岂

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

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

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

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

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

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

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

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搭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了那贫婆子

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

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

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

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

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

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

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的小丫头子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

他带去罢。”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妙玉拉宝钗、黛玉二人单独去喝“体己茶”,是因为觉得她二人品味高雅,不同流俗,

结果黛玉品错茶水,招致妙玉讽刺。

8.桃翠庵这个相对独立的所在,既是事件的发生地,又是妙玉的心灵庇护所,妙玉"回身

便将门闭了“有隔绝人世的意味。

C.妙玉给钗黛二人泡茶的水,取自五年前梅花上收的雪,口味轻浮无比。用物如此讲究,

展现了妙玉品味不凡、高雅脱俗的个性。

D.宝玉建议妙玉将杯子送给刘姥姥,是因为他见妙玉那上好的杯子被刘姥姥这个没见识的

乡野村妇用脏了,不忍妙玉沾染不洁。

2.妙玉判词的前两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点明了她的矛盾:她追求"洁”“空",但实

际上却是“何曾洁”“未必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这两个方面。

3.《红楼梦》一书交替使用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进行叙事。在选文中,作者选择透过宝玉的

眼睛来写妙玉的一些言行,以限知视角进行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1.P2.追求"洁”"空":①嫌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不干净,命人丢弃;②客

人走后,要打水洗地;③不让抬水的人进山门,只让他们将水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④对用物

的讲究超乎寻常,用旧年雨水、五年雪水等“无根之水”泡茶。

实际上"何曾洁”"未必空":①凡心尚存,喜欢宝玉。如极度洁癖的她却将自己常日吃茶

的绿玉斗给宝玉用。②偏爱珍玩,标榜清高。偏爱收藏了大量古董珍玩,如晋代富豪王恺的杯

子等,一是物欲难平,二是标榜清高,想借此显示其出身高贵。③贵贱高低,区分对待。对贾

母、钗黛、宝玉、刘姥姥和众人的态度各不相同,有违“世法平等。④天性怪癖,尖酸刻薄。

稍不如意,就对宝玉说“狂话",对黛玉"冷笑道”,有违修行之人的形象。3.①有利于增

强真实感:只有天性多情的宝玉才会如此细致地观察妙玉的一举一动,不漏过任何细节;②有

利于增强真实感:只有出身名门贵族的宝玉才能如此准确地说明这些藏品的名称,详尽地描摹

出这些珍贵藏品的细节。③有利于塑造妙玉的形象:聚焦妙玉言行,更好地集中笔墨塑造妙玉

自命清高、自我标举、高傲轻慢、癖性怪异的形象。④有利于塑造宝玉的形象:表现宝玉多情、

细心、为人宽厚、秉性善良、性情通融的性格特点。⑤有利于加深读者的印象(或提高读者的

参与度,或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将读者的注意力从在场众多的人物引向妙玉的言行细节,加

深了读者的印象,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的能力。

是因为……”错,文中宝玉心地善良,看到妙玉想把杯子扔掉时,便要下来给刘姥姥换

钱花。结合"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

了,白播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了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等句子分析可知,

宝玉建议妙玉将杯子送给刘姥姥,是因为他考虑到刘姥姥生计艰难。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工)追求"洁”"空":

结合第三段结尾“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

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和倒数第二段“妙

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

砸碎了也不能给他"分析,可见答案①嫌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不干净,命人丢弃;甚至洁癖到有

砸碎了也不给刘姥姥的想法。

结合结尾段“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

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分

析,可见答案②客人走后,要打水洗地;③不让抬水的人进山门,只让他们将水搁在山门外头

墙根下。

结合第六段“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

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

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分析,得出答案④对用物的讲究超乎寻常,

用旧年雨水、五年雪水等“无根之水”泡茶。

(2)实际上"何曾洁”"未必空”:

结合第四段结尾“妙玉斟了一蠹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分析,得出答案①凡心尚存,喜欢宝玉。如极度洁癖的她却将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给宝玉用。

结合第四、五两段“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瓣爬壁'三个隶

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

便斟了一壁,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会"'"常言‘世法平

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

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分析,可见②偏爱珍玩,标榜清高。偏爱收藏了大量

古董珍玩,如晋代富豪王恺的杯子等,一是物欲难平,二是标榜清高,想借此显示其出身高贵。

结合开头“妙玉笑往里让”“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分析,可见待贾母笑脸相迎竭力讨

好服侍",第三段“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

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

上扇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倒数第二段“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

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分析,可知③贵贱高低,区分对待。对贾母、钗黛、宝玉、刘姥姥和

众人的态度各不相同,有违“世法平等L

结合第五、六两段她回复宝玉的话语“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

你吃的”"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你怎么尝不出来?隔

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

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分析,得出答案④天性怪癖,尖酸刻薄。稍不如意,就对宝玉说“狂

话",对黛玉"冷笑道”,有违修行之人的形象。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

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

之中,把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来,极富有立体感。“限知视角”就是从作品中的某

个人物出发,作者的认知不能超越这个人物的认知,也就是说,是“从这个人物的眼睛看出去

的故事”。文中透过贾宝玉的眼睛来写妙玉的一些言行,这样更有利于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因

为宝玉天性多情,才会如此细致地观察妙玉的一举一动;因为宝玉出身名门贵族,能准确地说

明这些藏品的名称。同时有助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形象,如“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

脏不要了""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等情节,塑造妙玉了

自命清高、癖性怪异的形象和宝玉细心、为人宽厚等特点;视角交替转化,从效果方面看,吸

引读者阅读兴趣,提高读者参与度,使小说结构完整。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滩上的一群羊

苏童

九岁的男孩将一把沙子从左手灌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左手,最后沙子从他的指缝间无声地

泻下来。他的眼睛漠然地盯着海面上的一个红色浮标,除了鼻孔里偶尔吸溜几声,男孩对于他

初次见到的大海不置一词。

你怎么不说话?工程师端详着儿子的脸,他说,大海与你的想象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

它并非像你们语文书上说的无边无际。知道吗,大海其实很像一只碗,一只巨大的碗,里面盛

满了咸涩的液体。也有人把海洋比喻成荒原,只不过人不能在上面行走。你觉得海洋像一片荒

原吗?工程师继续说,海其实是不平静的。

就在这时候,远处传来了那阵清脆的铃铛声,一个衣着褴褛的牧羊人赶着一群羊沿着海滩

慢慢走来。因为蓝色的海水反衬着那群羊,它们看上去白得耀眼,也因为羊群走得缓慢而闲散,

它们看上去就像被风吹散的几卷棉花。男孩不禁大叫起来,看呀,你看那边,来了一群羊!

带你来海边是让你来看海的,不许去看羊。工程师阻止了男孩。

整个下午工程师和他的同事都在疗养院里打桥牌,男孩到牌桌旁观看了一会儿,他们只顾

研究各自手里的牌。

男孩从走廊的这一头奔向另一头,十只海鸥嗖地从他脚下飞起来,吓了他一跳。他不知道

海鸥是怎么飞到走廊里来的。地上有半块被扔弃的馒头,男孩想了想就明白了,他把一只饥饿

的海鸥赶跑了。男孩后来找到了两只冷馒头,他把馒头掖在口袋里,偷偷跑出了疗养院。你知

道男孩是去给海鸥喂食的,但当他来到海滩上,看见的却是那个牧羊人和他的群羊。

孩子,你喜欢羊呢,牧羊人跳下躺板,走到男孩身后说,我看出来了,你喜欢羊呢。男孩

蹲下来摸了摸一头绵羊的耳朵。那头羊的颈脖上套着一圈铃铛,他先是摸了摸铃铛,而后开始

摸绵羊的背脊,然后贴着羊的肚皮听了听,这心跳居然有着与人的心脏一样的节奏与音色。真

温暖啊!男孩不由得感叹。

我看你喜欢羊,你是真的喜欢羊呢,牧羊人的脸上堆满了笑,他说,孩子,你也买两头羊

吧,很便宜的。你说什么?男孩受惊似的跳了起来,你要把羊卖给我?

不卖没办法么,自己养的羊,能卖几个钱就是几个钱。牧羊人挤了挤眼睛说。男孩不知该

如何拒绝,掏出馒头开始喂海鸥。

那是白馒头。牧羊人仍然满脸堆笑,说,这么好的白馒头,喂鸟多可惜,让我吃了吧。男

孩说,你不能吃这馒头,这是我在地上捡的,又硬又脏,这馒头只能喂海鸥。牧羊人用一种固

执的眼神盯着男孩,他说,我用一头羊换你的馒头,那总行了吧?

男孩观察着他的表情,牧羊人说话好像是认真的。男孩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鼓足勇气朝羊

群走去,边走边说,是你自己要我牵羊的,你可别反悔。

男孩挑选了那只脖颈上有铃铛的绵羊,他牵着羊跑了几步,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回头偷偷

地一看,牧羊人已经躺在躺板上了。

我们知道男孩最后并没有把羊牵回到疗养院,走到半路上他就听见了工程师的呼唤,工程

师的声音很焦灼也很愤怒,男孩下意识地松开了那只羊,他丢下羊朝旁侧跑了一段路,又朝前

飞奔了一百米,最后站在工程师面前呼呼地喘着气。

夜晚窗外起了大风,男孩守望着海滩,他的智慧告诉他,牧羊人赶着羊离开了海滩,这么

冷的夜晚,这么大的北风,他们不会留在海滩上的。男孩的眼睛却告诉他,他看见的那些白色

的影子就是一群羊,一群羊正滞留在海浪飞沙之间,月光一片昏暝,他看见一头羊走进了海水

中,像一朵棉花被风吹入了海里,然后便是第二头羊和第三头羊尾随着走进海水之中。男孩几

乎大叫起来,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见的就是一群投奔大海的羊,它们被牧羊人遗弃在

海边,现在它们朝海上走了,它们漂浮在暗黑色的大海上,漂浮在汹涌的波浪之间。男孩终于

呜呜大哭起来,男孩的哭声使工程师感到震惊,你怎么回事?工程师慌忙抱着儿子,他说,你

在想什么,你看见了什么?

羊群下海了,它们会被淹死的,男孩边哭边说,谁也不要那群羊,它们会被海水淹死的。

你在说些什么,海上哪来的羊群?工程师伏在窗台上,迷惑地眺望着远处的海面。我们知

道工程师无法安慰他的儿子。事实上男孩最挂念的是那头脖颈上挂铃铛的绵羊,是他扔下了那

头羊,他不知道它是否与羊群在一起,他不知道那头羊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起伏,矛盾集中,男孩被羊吸引与父亲阻止他看羊构成了故事发展的张力,父

子之间的隔阂由此初见端倪。

B.小说中存在许多人、事、物,它们构成许多小对立:如父亲/儿子,大人(打牌人)/

孩子,孩子/放羊人,人/海,海/羊……。这些对立最终都指向小说的主旨。

C.文中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牧羊人形象,牧羊人提出用羊换取男孩拾来的馒

头,看似古怪,实则可怜。

D.作者通过海、羊、男孩、父亲、牧羊人等形象群,加以巧妙构思,传达出现代社会生活

中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

2.标题“海滩上的一群羊”具有象征意义,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多处运用了上帝视角(全知视角)讲述小男孩的故事,请在文中找出来并至少罗列2

处,简要分析全文多处用这种视角讲故事的作用。

【答案】1.A2.①"羊”象征着善良、童真,文中强调羊”白得耀眼这与父亲描

述的阴沉的海形成了对比;②“羊”是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征着理解和温暖,孩子在触摸羊时,

感叹“真温暖啊。这与周围不理解他的冰冷的成人世界形成了对比。(意思对即可)

或者:①海:"咸涩""不平静",如"荒原",象征着成年人不如意的生活,消极的情绪。

②羊:"白得耀眼。代表着美好事物,象征着孩子的善良、童真;羊的心跳和温暖,象征着

理解和温暖。③"海滩上”"一群羊”:两个世界彼此隔膜,象征着在成人的冰冷世界里,孩子

孤独、无助,诗性童真的情怀得不到尊重和理解。

3.(工)上帝口吻讲述故事:①你知道男孩是去给海鸥喂食的,但当他来到海滩上,看

见的却是那个牧羊人和他的那群羊。②我们知道男孩最后并没有把羊牵回到疗养院。③我们知

道工程师无法安慰他的儿子。(2)表达的作用:①用上帝的全知口吻讲述故事,有助于读

者了解男孩捡冷馒头、遗弃自己心爱的绵羊和“看见”羊群下海而痛苦、内疚的心理;②隐含

了作者对男孩在成人的冰冷世界里倍感孤独和无助的同情;③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讲述故

事,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很好地拉近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情节起伏,

矛盾集中"“父子之间的隔阂由此初见端倪”错误,小说情节和矛盾都是淡化的,父子之间的隔

膜在羊群出现之前就产生了。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首先找到关于“海”的描写,

“大海其实很像一只碗,一只巨大的碗,里面盛满了咸涩的液体”"也有人把海洋比喻成荒

原”“海其实是不平静的”这是父亲眼里的“海”的形象,结合"咸涩""荒原""不平静”等的描写,

联系现实生活可知,“海”象征了成年人不如意的生活,消极的情绪。关于“羊群”的描写,一

开始工程师给男孩描绘大海的时候,男孩看到的羊群是"白得耀眼”,之所以白得耀眼,是“因

为蓝色的海水反衬着那群羊”,而工程师描绘的大海是不平静的,海水是咸涩的,是阴沉的,

这是成人眼中的世界,与孩子眼中的“羊群”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的“羊群”象征着善良

和童真;跑出疗养院的男孩遇到羊群,"男孩蹲下来摸了摸一头绵羊的耳朵,那头羊的颈脖上

套着一圈,他先是摸了摸铃铛,而后开始摸绵羊的背脊,然后贴着羊的肚皮听了听,这心跳居

然有着与人的心脏一样的节奏与音色。真温暖啊真温暖”与前面男孩在疗养院中受到大人

的无视形成对比,此处的“羊群”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是温暖和理解的象征。"海滩上”“一群羊”,

男孩眼中的“羊”这与父亲描述的阴沉的海形成了对比;“羊”是美好事物的代表,孩子在触摸

羊时,感叹"真温暖啊。这童真的情怀与周围不理解他的冰冷的成人世界形成了对比。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所谓“上帝口吻讲述故事”

指的是小说的叙述方式,就是用全知的视角和口吻,带有先知的意味,可以剧透,也可以制造

悬念。首先从文中找到这类叙述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作用。如第六段“你知道男孩是去给海

鸥喂食的,但当他来到海滩上,看见的却是那个牧羊人和他的那群羊”、第十三段“我们知道……

和最后一段“我们知道……这些讲述是在男孩捡冷馒头、遗弃自己心爱的绵羊和“看见”羊群

下海后,上帝口吻讲述故事更明了地展现男孩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表现男孩痛苦、内疚的心理;

用一种全知的口吻讲述故事,强调"你知道”“我们知道”……隐含了作者对男孩孤独和无助的同

情;"你知道”运用了第二人称讲述,拉近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我们知道"运用第一人

称讲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英)狄更斯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

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

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

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

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

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

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都出现在我

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

全一■样。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跟各色人等都有生意上的往来,不过其中重栗的一项是给一些邮船

供应葡萄酒和烈性酒。我现在已经记不起这些船主要开往什么地方,不过我想,其中有些是开

往东印度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我现在还记得,这种买卖的结果之一是有了许多空瓶子。于是

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

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塞上合适的软木塞,或者是在软木塞上封上火漆,盖上印,然后

还得把完工的瓶子装箱。这全是我的活儿,我就是雇来干这些活儿的孩子中的一个。

连我在内,我们一共三四个人。我干活儿的地方,就在货行的一个角落里。昆宁先生要是

高兴,他只要站在账房间他那张凳子最低的一根横档上,就能从账桌上面的那个窗子里看到我。

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童工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奉命前来教我怎样干活儿。

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

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

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

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评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

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他家还有别的亲人

----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

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更不要说跟斯蒂福思、特雷德尔那

班人比较了——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当时

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

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

远不再回来了,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那天上午,每

当米克•沃克高开时,我的眼泪就直往下掉,混进了我用来洗瓶子的水中。我呜咽着,仿佛我

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

账房里的钟已指向12点30分,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敲了敲窗子,打手

势要我去账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

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

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

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

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这位就是。“昆宁先生指着我说。

"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

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其实,老天爷知道,当时我心里非常局促不安,可是当时我不

便多诉苦,所以我说很好,还希望他也好。

"感谢老天爷,”陌生人回答说,"我很好。我收到谋得斯通先生的一封信,信里提到,要

我把我住家后面的一间空着的屋子——拿它,简而言之,出租——简而言之,”陌生人含着

微笑,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说道,“用作卧室——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

是本人的荣幸。”说着,陌生人挥了挥手,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

“这位是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对我介绍道。

“啊哈!”陌生人说,"这是我的姓。”

“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说,“认识谋得斯通先生。他能找到顾客时,就给我们介绍生意,

我们付他佣金。谋得斯通先生已给他写了信,谈了你的住宿问题,现在他愿意接受你做他的房

客。”

“我的地址是,”米考伯先生说,“城市路,温泽里。我,简而言之,说到这儿,他又带着

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同时突然再次露出亲密的样子,"就住在那儿。”

我朝他鞠了一躬。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

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

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

的路径。

我全心全意地向他道了谢,因为他愿不怕麻烦前来领我,对我真是太好了。

“几点钟?"米考伯先生问道,“我可以——”

"g点左右吧。”昆宁先生回答。

"好吧,g点左右。”米考伯先生说,"请允许我向你告辞,昆宁先生,我不再打扰了。”

于是,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

子。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

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

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

货行的路。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货行与各色人等都有生意往来,也提到有船只开往印度群岛等,巧妙展示了当

时社会经济的繁荣,交代了故事背景。

8"昆宁先生要是高兴”“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这些语句具有反语意味,表达了"我”

惨遭遗弃沦为童工的痛苦。

C.初次见米考伯先生,从见面问好到告别前道谢,"我"一直“非常局促不安。对米考伯

先生抱着恐惧敬畏心理。

D."我们的家”“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表明"我”对租住在米考伯先生家怀有复杂的情

绪,也给后文埋下了伏笔。

2.文中多角度描写了童工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抓住特征性的细节,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入手,写货行破旧、脏乱,

突出工作环境的极度恶劣。

8选文罗列了工作的内容,检查、洗刷、装酒、贴标签……”全是我的活儿”,写出了童工

工作的机械与繁重。

C.选文从外貌、家庭等角度介绍了米克・沃克、粉白•土豆等人,通过描写这些社会底层的

孩子刻画了童工群像。

D.选文用“仿佛我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形象表达"我"成为

童工后极度愤怒的心理。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特点。

4.小说同时采用“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进行叙述,请结合选文分析其妙处。

【答案】1.C2.D

3.①热心善良。米考伯先生不怕麻烦主动提出为"我"领路,一路为"我''介绍街名、拐

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②爱慕虚荣。米考伯先生言行举止之间极力展现文雅之态,处处装作很

体面的样子。③聪明圆滑。米考伯先生称"我"为"年轻创业者”,向昆宁先生询问来接“我”的

时间。④生活困顿。米考伯先生的衣服破旧,即便是手杖上系有的大穗子也已经褪色,可见其

生活拮据,处境比较窘迫。

4.①小说多处运用成人视角即以成年的"我”来追忆往事,比如“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

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等表述,在追忆和回味中表现了成年大卫的理性睿智,

有利于读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审视发生的故事,有利于情节推进,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小说也多处运用儿童视角即以孩子的眼光来叙述正在经历的人或事,显得非常真实,比

如写米考伯“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语言表达率真,鲜活生

动又充满童趣。

⑧两种叙述视角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读者在感受"成熟"与"幼稚","理性"与“感性”的对

比中深入走进文本,解读小说形象、理解主题意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对米考伯先生抱着恐惧敬畏心理”错误,当时“我”处境窘迫心酸,在陌生的环境中被无

端问候有点不知所措,之后是从米考伯先生那里感受到了温暖。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段落作用、艺术手法等的能力。

极度愤怒"错误,由“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

语表达”可知,表达的是内心希望破灭的痛苦。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你也许会迷路一一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

径”“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

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可知,米考伯先生不怕麻烦主动提出为"我”领

路,一路为“我”介绍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从中可见他热心善良。

由“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气

派”“他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同时突然再次露出亲密的样子”"于是,他便戴上帽子,

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可知,米考伯先生言行举止之间极力展现文雅之态,处

处装作很体面的样子,可见其爱慕虚荣。

由“陌生人含着微笑,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说道,,用作卧室一一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

的年轻创业者,这是本人的荣幸。"”"几点钟?’米考伯先生问道,,我可以一一"'可知,米考

伯先生称处境困窘的"我"为"年轻创业者”,不怕麻烦地向昆宁先生询问来接“我”的时间,可

以看出他聪明圆滑世故。

由“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手杖上系有

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一一我后来发现,这只

是用作装饰的“可知,米考伯先生的衣服破旧,即便是手杖上系有的大穗子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