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1/36/wKhkGWdotqCAO-NnAAFdq-a6KJo555.jpg)
![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1/36/wKhkGWdotqCAO-NnAAFdq-a6KJo5552.jpg)
![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1/36/wKhkGWdotqCAO-NnAAFdq-a6KJo5553.jpg)
![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1/36/wKhkGWdotqCAO-NnAAFdq-a6KJo5554.jpg)
![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21/36/wKhkGWdotqCAO-NnAAFdq-a6KJo55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基础专项训练第一组
(一)而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
②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③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
④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连词
⑤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
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⑦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⑧表示目的关系来
代词⑨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画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2)人画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耐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画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画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画青于蓝(《劝学》)()
⑺剑阁峥蛛画崔嵬(《蜀道难》)()
(8)锲画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9)项王按剑画踞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二)何
词性用法释义
①单独作谓语,问原因为什么,什么原因
代词②作宾语,代处所,事物什么,哪里
③作定语什么,哪
④表示提问(动词前)为什么
副词
⑤表示程度(形容词前)多么,怎么,怎么这么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是诚巧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丹操(《鸿门宴》)()
(5)青泥四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三)乎
词性用法释义
表示疑问语气吗,呢
②表示反问语气呢
③表示推测语气吧
助词
④表示感叹语气啊
⑤表示句中停顿不译
⑥形容词、副词词尾的,地,或不译
介词⑦相当于“于”在,或不译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X)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四)乃
词性用法释义
表示承接就,于是
②表示结果才
副词③表示出乎意料竟,竟然,却
④表示判断是,就是
⑤表示递进甚至
⑥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
代词
⑦指示代词这,这样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㈤其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它,它(们)的
②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的,我(自己)
代词③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
④远指代词那,那些
⑤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其中的
⑥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或许,恐怕
⑦表示反问语气岂,难道
副词
⑧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⑨表示祈使语气一定,应当,千万
⑩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
连词
⑪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
助词⑫用在句中,无义不译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秦王恐基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佩缤纷募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3)基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4)失基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5)天之苍苍,甚正色邪?甚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基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7)基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⑻吾基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9)基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
(10)基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⑴)基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12)故以为基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六)且
词性用法释义
表示并列又,并且,一边……一边……
连词②表示递进况且,而且
③表示假设如果,即使是
④表示让步尚且,都,还
⑤表示将要将,将要
副词
表示暂时暂且,姑且
⑦表示将近将近,将要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2)誓不相隔卿,旦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
(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旦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7)父母耳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
(七)若
词性用法释义
连词①表示假设如果,假如
代词②表示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
动词③表示比拟,比较像,如,好像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又有着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八)所
词性用法释义
所+动词,组成名……的人,……的事,
①
词性短语……的情况
所+介词+动词,...的地方,....
②
表示处所的办法(原因)
助词③为+所,表示被动被
所+以,表示行为
用来……的,……
④所凭借的方式、
的凭借
方法或依据
⑤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
代词表示处所处所,地方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所”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汉书》)()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燕王吾所立(《五代史伶官传序》)()
(九)为
词性用法释义
©表示对象替,给
介词②表示原因,目的因为,为了,因此
③表示被动(常和“所”搭配)被
助词④表示疑问语气呢
动词⑤表动作行为认为,做,是,治理等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传序》)()
(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十)焉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第三人称他(她),它
代词
②表示疑问语气什么,何,怎么
③相当于“于+之”对它,对他(她)
兼词④相当于“于+是”在这里,对这件事
⑤相当于“于十何”在哪里,从哪里
⑥表示各种语气了,呢,啊,或不译
助词
⑦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地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盘盘售,困困焉,峰房水涡(《阿房宫赋》)()
(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冷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3)且靠置土石(《愚公移山》)()
(4)缗立远视,而望幸演(《阿房宫赋》)()
(5)积土成山,风雨兴蜀(《劝学》)()
(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蜀求(《归去来兮辞并序》)()
(7)吴之民方痛心冷(《五人墓碑记》)()
(H-)也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判断语气不译
②表示肯定语气不译
助词③表示疑问语气不译
④表示感叹语气啊,呀,吧
⑤表示句中停顿不译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也”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十二)以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工具、手段拿,用,凭
②表示对象把
③表示时间、处所在,于,从
介词
④表示原因因,因为,由于
⑤表示方式按,或不译
⑥表示并列、递进而,而且,并且
⑦表示承接而,来,或不译
⑧表示目的、结果用来,以便
连词⑨表示原因因为
⑩表示假设如果,假如
⑪表示修饰而,或不译
动词⑫表动作行为认为,做,用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
(3)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4)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5)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⑹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⑺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8)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9)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10)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1)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12)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三)因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依据依靠,凭借
介词②表示条件趁着,趁机
③表示方法通过,经由
④表示原因因为,由于
连词
⑤表示结果因此
副词⑥表示承接于是,就
动词⑦表示动作行为沿袭,接着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若民,则无恒产,困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国遗策(《过秦论》)()
(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4)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5)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6)学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7)项王即日用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十四)于
词性用法释义
©表示时间,处所在,到,从
②表示对象对,向,对于
③表示对象与,跟,同
介词
④表示被动被
⑤表示比较比
表示原因由于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2)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4)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5)不拘于时(《师说》)()
⑹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十五)与
词性用法释义
介词①表示对象跟,替,同
连词②表示连接和,及
副词③表示范围都,整个
助词④表示疑问、感叹语气,同“欤”—
动词⑤表示动作行为结交,亲附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2)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
(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5)与前世而皆然兮(《涉江》)()
(十六)则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承接就,于是,便
连词②表示转折去口,反而,然而
③—“则……则”并用,有加强对比的作用
副词表示确认就,就是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
(十七)者
词性用法释义
①形容词、动词+者,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事物、情况)
②表示判断不译
助词③表示停顿不译
④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⑤数词十者个,样,件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者”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左尹项伯考,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2)此三春,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3)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报任安书》)()
(4)今春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5)村中少年好事春驯养一虫(《促织》)()
(十八)之
词性用法释义
©代人、物、事他,他们,它,它们
代词
②表示近指这,这种
助词③表示修饰,限制的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④不译
句子的独立性
⑤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⑦补足音节不译
动词⑧用在表示处所的词语前往,去,到……去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2)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3)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
(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5)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⑹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7)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8)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答案核对】
(一)(1)—②(2)-X5)(3)—⑦(4)—@(5)^8)
(6)—@(7ID⑻一③(9)—@
(二)(1)—③(2)—①⑶一④(4)—②⑸海
(三XD一①⑵一⑥⑶一④(4)—②⑸海
(6)—©⑺海
(四)(1)—②⑵一①⑶一⑦(4)—③⑸海
(6)—@(7)—@
(31)(1)—①⑵一⑫(3M®(4)—②(5)-⑪
(6)—⑨(7)—@⑻一⑧⑼一⑤(10)—⑦
(11)—@(12)—@
(六)⑴一③(2)—@⑶一①(4)—⑤⑸厚
(6)—©⑺海
(七)⑴一③(2M2)⑶一①
(八)(1)-⑥(2)-X5)⑶一②(4)—③⑸*
(6)-®
(九)(1)-⑤⑶一④(4)—②⑸一®
(+)(1)-©(2)-@⑶一⑤(4)—③⑸一@
(6)—②(7)—@
(H^一)(1)—②(2)—⑤⑶一①(4)—③(5)—®
(十二)(1)—④(2)—③⑶一⑥(4)—②(5)—①
(6)—@(7)—@⑻―⑨(9)—⑪(10)—©
(11)—⑦(12)—⑧
(+=)(1)—(§)(2)—⑦⑶一④(4)—②(5)—③
⑹一①⑺一@
(十四)(1)—②(2)—③⑶一①(4)—@(5)—@
(6)—@
(+£)(1)—@(2)—®⑶一@(4)—①(5)—③
(十六)(1)一④⑵一①⑶一②(4)—③
(十七)(1)—②(2)—⑤⑶一①(4)—③(5)—@
(十八XD—⑤(2)—②(3)—@(4)—③(5)—⑦
(6>-@(7)—0(8)—©
基础专项训练第二组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门虽设而常关
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②或植杖而耘籽
D.①乐琴书以消忧②木欣欣以向荣
【解析】
A项,为:①表被动;②介词,为了。
B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
C项,或,都是副词,有时。
D项,以: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修饰。故选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夫淫雨霏霏
C.莫能与之争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解析】
A项,与“为”呼应,构成“为……所……”的句式,表被动;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
表原因。
B项,动词,像、如;连词,至于。
C项,介词,和、跟;赞成。
D项,助词,”...的人”。
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③失其所与,不知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⑤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鲸
⑦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其孰能讥之乎
⑨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⑩其可怪也欤
A.①②/③⑥/④⑦/⑤⑨/⑧⑩B.①②/③④/⑥⑦/⑤⑨/⑧⑩
C.①②/③⑥/④⑨/⑤⑦/⑧⑩D.①②/③⑦/④⑥/⑤⑨/⑧⑩
【解析】①②人称代词,他、他们;③⑦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指自己;④⑥人称代词,它的,分别
代指“后洞”和“献';⑤⑨指示代词,那些,分别指“好游者”和“疑惑”;⑧⑩语气副词,表反问,
难道。
4.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践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
B.王好战,请以战喻以弱天下之民
C.木受绳则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解析】
D项,介词,和;
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B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
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齐楚之精英②杳不知其所之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④多于南亩之农夫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公将鼓之⑩句读之不知
A.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B.①④⑦/②⑤/③⑨/⑥⑧⑩
C.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D.①④⑦⑩/②③⑨/⑤/⑥⑧
【解析】
①④助词,的;②⑤动词,往,至心⑥⑦取独;⑧⑩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③代词,代金玉珠宝等
物;⑨助词,词尾,不译。
6.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不拘于时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鹫鸟之不群兮②舞幽壑之潜蚊
C.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D.①欲人之免惑也难矣②固一世之雄也
【解析】
A项,都是介词,受,被。
B项,①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
C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D项,①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②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
7.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剑阁峥蝶而崔嵬②弃甲曳兵而走
③蟹六跪而二螯④水为之,而寒于水
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⑥皆明智而忠信
⑦吾尝践而望矣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③⑥/②⑦/④⑤/⑧B.①③⑦/②⑥/④⑤/⑧
C.①③/②⑥⑧/④⑤/⑦D.①⑥/②④⑦/⑤/③⑧
【解析】
①③⑥连词,表并列②⑦连词,表修饰④⑤连词,表转折⑧连词,表递进。
8.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开国何茫然
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①难于上青天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其险也如此②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
A项,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多么;
B项,副词,只、仅;
C项,介词,比;介词,对;
D项,代词,它;副词,难道。
9.下列句中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
B.今君乃亡赵走燕乃使其从者衣褐
C.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
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赵强而燕弱
【解析】
A项,分别为“通过"和''趁机”;
B项,分别为“竟”和“于是、就”;
C项,都副词“只不过”;
D项,表假设“如果”和表并列。
10.下列各句加粗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亦不以城予赵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解析】
①“把”;②⑤“凭”;③④⑦⑧表目的的连词“来”;⑥⑨介词“因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⑴〜(2)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
得疾,无他子弟,人阳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
诺。延就坐,汛室②,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
漫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
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
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
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
多米馈,却弗受,反熙以货,遣归。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指打扫房间。汛,洒水。
1.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报为廉颇为赵将
B.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若属皆且为所虏
C.按籍而还之羽化而登仙
D.二子以米馈寿毕,请以剑舞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可采用位置推断法。“何以报为”的“为”,位于
句末,作语气助词,表反问;“廉颇为赵将”的“为",位于主语和宾语之间,作谓语动词,译为“担任”。二
者意义和用法均不同。B项,可采用句式推断法。“封”是动词,“所封”构成“所”字结构,“所”为助词;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被动句,“为所”,构成“被……”的句式,表被动。二者意义和用法均不同。C项,可
采用语境分析法。“按籍而还之”,“按籍”是“还”的伴随状态,意即“按照记录的数目归还”,故“而”作
连词,表修饰;“羽化而登仙”中“羽化”的行为先发生,“登仙”的动作后发生,所以“而”作连词,表顺承
关系。二者意义和用法均不同。D项,可采用已知代入法。“寿毕,请以剑舞”的“以”是介词,意为“用”,
将其代入“二子以米馈”中,译为“他的两个儿子用米馈赠给李疑”,句意通顺。二者意义和用法相同。故答案
为D项。
2.掌握实词殆、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人箱之,不肯舍殆:
②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
答案:①认为……危险②借(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可联系语境分析,前文语境说范景淳得了病,身边没有别
的亲人照顾,“不肯舍”是说没有人愿意收留他,“之”在这里代指范景淳,可推知“殆”在这里是人们对范景
淳的看法。再联系《庖丁解牛》中“以有涯随无涯,殆己”,“殆”是“危险”的意思,可知,“殆”在本题中
为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危险”。②句,联系后文李疑为范景淳准备床褥的内容和《劝学》中“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里“假”的含义,可推知本题中“假”是“借”的意思。
参考译文:
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都到他家里求教,(如此他能够)得到一些粮食供给自己的生活。(李疑)
本来就十分贫困,却偏偏喜欢周济有急难的人。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身边)没有别的亲人朋友,
人们都认为他生命垂危,不愿意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对李疑说:“我不幸患病,没有人肯
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让我住下来)。”李疑答应了。请他到家里坐下,打扫房间,
准备好床铺、被褥、炉灶让他居住,找来医生给他把脉诊断,亲自给他煮粥熬药,每天早晚拉着他的手问他哪里
不舒服。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身子,
没有一点不情愿的神情。范景淳感动得流着眼泪,说:“我连累您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
恩,袋子里有金银四十多两,在(我)原来住过的旅店里,希望您自己取来。”李疑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听评课记录3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二次根式课题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11.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小结练习》听评课记录8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用字母表示数》听评课记录1
- 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
- 小学二年级口算题应用题
- 五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口算、应用题总汇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听评课记录 9.1.2 第1课时《不等式的性质》
-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立方根》听评课记录3
- 监察部部长岗位职责
-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年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农机化促进法解读》课件
- 最高法院示范文本发布版3.4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
- 2023-2024学年度上期七年级英语期末试题
- 2024年英语高考全国各地完形填空试题及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餐饮管理及无线自助点单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燃气轮机值班员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24年服装门店批发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交通法规课件
-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