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中考语文一轮 议论文阅读 课件_第1页
【备考2025】中考语文一轮 议论文阅读 课件_第2页
【备考2025】中考语文一轮 议论文阅读 课件_第3页
【备考2025】中考语文一轮 议论文阅读 课件_第4页
【备考2025】中考语文一轮 议论文阅读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

议论文阅读一、定义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逻辑严密。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立论文(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说服力充足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驳论文(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3)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二、分类论点和论题(1)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必须正确、鲜明。(2)论题是作者所议论的问题或话题。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文章的主要见解称为中心论点。各部分用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分支论点叫作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率和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应能统领一段或几段。判断中心论点(1)抓标志:判断动词“是”“不是”,能愿动词“应该”“能够”“要”,连词“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2)位置四看:①标题:议论文的标题或直接揭示论点,或提示论点,或提示议论的范围。②开头:文章开篇点题,在开篇就点明了中心论点。③中间: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④结尾:篇末揭示论点,可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或总结性话语。注意:(1)开头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一般开头的是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2)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简明地表明态度的完整的判断句或陈述句来表述。三、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分类特点及作用事实论据(1)特点:①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②概括的事实;③统计数字;④亲身经历、感受;⑤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2)作用: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道理论据(1)特点:①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②谚语和俗语;③科学上的公理和规律等。(2)作用:使论证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权威性。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理由依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种。论证方法特征判断标志作用(答题模板)举例论证列举典型事例证明论点。“如”“比如”“例如”“譬如”等。列举了……的例子(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阐明抽象道理。“如”“好像”“是”等文字。一般都能找到本体和喻体。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使道理浅显易懂,使论证更加鲜明生动。3.论证论证方法特征判断标志作用(答题模板)道理论证引用名人的言论、公众所承认的道理、古语、谚语、俗语等。“××说”“俗话说”、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引用……名言或格言等,有力地论证了……,使论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将两种性质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相反”“反之”“但是”等文字、反义词、有正面和反面两方面的内容。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力。准确性、严密性(1)特点:①概念明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③判断和推理准确、严密,逻辑性强。(2)作用:从逻辑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生动性、形象性(1)特点: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2)作用: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生动性、形象性。鲜明性特点:表达观点一清二楚,毫不含糊。概括性特点:①叙述事实不细致,较笼统;②语言高度凝练。四、议论文的语言特色五、议论文的结构基本形式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论证结构类型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如《谈读书》)。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正一反的两种意思)加以对照,或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以见其是非美丑,这种构成层次之间的意义关系,就是“对照式”。层进式即“层层深入”式,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从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把道理说深说透。总分式“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专题考点精讲【典例一】

(2023·滨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承诗词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郦波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为今人留下无数名篇,造就无比灿烂的中华诗歌文化。凡中国人,不论身处何方,从事什么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几乎都熟读“春眠不觉晓”,能诵“床前明月光”,会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词在我们的生命岁月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心灵以美的熏陶,给生命以丰厚的馈赠,给人生以深沉的激励。试想如果没有李白、孟浩然、王之涣、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黄鹤楼上、晴川阁下该少却多少韵味,鹳雀楼头、赏心亭中又何来千古回响?诗歌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诗意人生的写照、家国情怀的寄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艺术结晶。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②古典诗词生命力强,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近10年来,除了从事古诗词教学和研究,我还参加多个电视文化节目的录制。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每每需要为观众解读华夏文明的某个特质时,总是可以借助诗词做出迅速而贴切的传达,同时还富有审美意蕴。【甲】不仅如此,我还发现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在互联网广泛普及、传播更加大众化的今天,诗词节目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话题,推动文化的代际传承,为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温暖的文化力量。诗词还能转化成前行的力量,这也是伟大诗篇流传至今的原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登上央视舞台的普通农家女子白茹云。她家境平平又身患疾病,却不抱怨不沮丧。她最喜欢苏轼的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在人们的帮助下,带着这份洒脱和豁达,白茹云在田野里劳作,在家务中忙碌,过着充实又诗意的生活,成为乐观坚强的平凡英雄。③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乙】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歌也由此得到升华,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我们的先贤,那些伟大的灵魂,他们经历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也能够凭借诗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内在超越。现代人也可以借中华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出坚定而有诗意的表达。民族危难时,抗日志士慨叹“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改革开放中,先行者“弄潮儿向涛头立”。抗疫过程中,不论是支援物资上大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还是医护工作者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都有唤起抗疫决心的无穷力量。在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用中华优秀诗词涵养民族文化气质十分必要。健康的文化生态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精神层面的和谐共振也会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进而不断涵养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④古典诗词创新发展,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诗词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宝贵资源。【丙】诗词有助于唤醒和发展青少年的母语感知能力,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加大了诗词教学力度。我们应抓住契机,充分呈现诗词之美,通过及时有效的正向反馈,让广大青少年真正爱上诗词,由此获得心灵的滋养、良知的启迪、创造力的激发,延续好中华文脉。大众媒介为传播诗词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激发了诗词文化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手从节目中脱颖而出,在同龄人中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在文化艺术领域,诗词文化转化创新大有可为。通过一声声诵读,唤醒情感记忆;通过美食、服饰和建筑设计,再造诗词意境;通过一部部专题片,在影像中重温经典;通过一本本图书,传承文明薪火。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挖掘文旅深度融合的可能;在影视剧中,越来越多的诗词文化元素被引入,丰富着艺术创作的文化质地。⑤腹有诗书气自华。千百年来,中国人用诗词荡涤灵魂、滋养精神。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生命的不同时刻,诗词都可以成为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我们相信,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比丰富的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陪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有改动)

第①段主要讲了“中国是诗的国度”,列举了大量的诗人与诗句,得出观点“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②段主要观点是“古典诗词生命力强,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第③段主要观点是“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第④段主要观点是“古典诗词创新发展,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第⑤段进行总结,“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陪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通过分析,第①段的观点为中心论点,第②③④段的观点为分论点,第⑤段为对前文的总结,并强化论点。标题与第①段的中心论点意思相似,所以也可以把标题作为中心论点。

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或者:传承诗词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考点1概括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看标题。有些议论文的标题本身就是论点或包含着论点。2.看开头。很大一部分议论文都是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再组织论据证明论点。3.看结尾。有些议论文将论点放在文末,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4.看文中。一些议论文是在初步议论之后,才摆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再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证。5.看论据。通过论据反推中心论点。分析论据,看论据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就是中心论点(分论点)。6.看分论点。根据分论点归纳中心论点。

根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举《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激发了诗词文化热的现象,使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让更多的人越来越喜欢读诗词、学诗词,从而证明了“大众媒介为传播诗词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的观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举例论证,以《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激发诗词文化热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大众媒介为传播诗词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的观点。考点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举例论证:列举典型事例证明论点。判断标志为“如”“比如”“例

如”“譬如”等。

【答题模板】列举了……的例子(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2.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阐明抽象的道理。判断标志为“如”“好像”“是”等。一般都能找到本体和喻体。【答题模板】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使道理浅显易懂,使论证更加鲜明生动。3.道理论证:引用名人的言论、公众所承认的道理、古语、谚语、俗语等。判断标志为“××说”“俗话说”、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答题模板】引用……名言或格言等,有力地论证了……,使论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4.对比论证:将两种性质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判断标志为“相反”“反之”“但是”等文字、反义词、有正面和反面两方面的内容。【答题模板】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力。

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本文的第①段先列举了大量的诗人与诗句,引出了中心论点“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②③④段的观点分别为“古典诗词生命力强,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古典诗词创新发展,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第⑤段进行总结,“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陪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强化了中心论点。把这三方面用“首先、其次、最后”串联起来即可。考点3分析论证思路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由“中国是诗的国度”引出论点“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后用“古典诗词生命力强,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古典诗词创新发展,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进行总结,中华诗词文化能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从而深化中心论点。1.给要分析的文章或语段划分层次,概括出段意或层意,再分析各自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理清各段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3.有层次地表述。论述时要使用一些诸如“首先”“其次”“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并使用一些能体现议论文文体特征的词语,如“提出”“阐述”“论述”等。【答题模板】首先通过……引出论点或论题,其次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接着……,最后得出……的结论。考点4论据的分析、补写

下面语句放在文中【甲】【乙】【丙】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中国诗词大会》曾经以“花开四季”为主题,用一季10集的体量,展现我们“时间延续文明”的独特气质。小到描绘四季时序变化、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的细密嬗递,大到回望历史的更迭起伏,总有海量的经典诗词供今人撷取挥洒。

本题答题思路为,先分析材料的内容体现了哪个观点,然后找出文中哪个观点与它一致。本段材料主要写了《中国诗词大会》曾经以“花开四季”为主题,用一季10集的体量,展现小到描绘四季时序变化、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的细密嬗递,大到回望历史的更迭起伏的内容,说明诗词的内容量相当大。这与第③段的观点“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是一致的,所以这句话应放到【乙】处。

【乙】材料写出了诗词内容包括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及历史的更迭起伏,表现了诗词内涵的丰富,与【乙】所处段落的分论点“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相符,所以放在【乙】处合适。分析论据是否恰当1.分析所给的材料,明确材料论证的内容(或表达的观点)。2.分析文章各个段落,明确各个段落论证的内容(或表达的观点)。3.将每则材料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各个段落的观点进行比较。若某则材料表达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某一段的观点一致(相似),则表明这则材料可作为文章(或某一段)的论据;反之,则不能作为文章(或某一段)的论据。4.根据题干要求,组织整合答案。补充论据

第一步:明确中心论点,选取与论点相关的素材,如名人事迹、名言警句等。补写的论据所表明的观点一定要与论点一致。

第二步:审清题干要求,确定补写内容。①事实论据,补写内容要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格式进行补写。注意人物事例要准确、典型、具体,同时,所选事例必须能够论证论点。②道理论据,补写内容要选择能论证论点的名家之言、俗语等。所写的名言、格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原文时要认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第三步:整合语言,补写作答。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讲述一件事或一个道理来论证文章的论点。思路要清晰,语言要通顺流畅。

注意:①论据要与论点一致;②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③表述力求简洁流畅,补写的论据形式及繁简要与原有论据相似。

【典例二】

(2023·常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庸常的社会里学会找自己陈方①在一个“焦虑”成为时代流行语的社会里,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有可能被过度诠释,因为这个社会里的每个群体由于安全感的欠缺往往变得过分敏感。比如从“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的励志标语中读出“穷二代”和“富二代”的对立,显然是因为我们过度“敏感”。既然是“励志”,自然要找到励志的模本。这一标语中,“富二代”只是一个参照的对象,只不过在当下情绪复杂的社会里,“富二代”总是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罢了。②不能否认,国人总有一种“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习惯。这种习惯表现在:父母教育孩子时会批评孩子不如谁谁谁优秀;老婆数落老公时会唠叨,说他不如谁谁谁有钱;即便别人不要求你了,自己可能还会在心里嘀咕,谁谁谁本来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职位怎么升得那么快?!③这是一个多少会让人焦虑的社会,这话说得并不夸张。在社会公共生活里,众多因素令每个人不得不焦虑。如果说这些公共生活中的焦虑是无可避免的话,在我们的私生活里,“必须向谁看齐”的社会心理,是不是又促使自己主动种下焦虑的种子,自己给自己下了套?在“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阴影下,孩子们焦虑,因为他知道自己成绩没有别人好,才艺没有别人强;成年人焦虑,因为自己房子没有别人多,权力没有别人大。总而言之,我们对所谓的成功学没有免疫力,别人的成功才是自己上进的动力。④在所谓励志方面,我们为什么不能强调一下“做最好的自己”,而总是习惯于去和其他群体拼呢?“贫二代”做不了“富二代”,完全可以做“拼二代”,这么说并不是要每个社会成员都安分守己、故步自封,而是每个群体都应该适当有一些“个人主义精神”。每个人都应该有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和能力,有观察生活、认知真理的心灵。人在“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作用下,独立的批判思考能力、独立的内在精神就会被所谓的成功蛊惑,只顾着一股脑地“看”别人去了,自己的生活反而彻底丢掉了。⑤我从不认为“私生活”里的这些社会心理纯属“私事”,成年人习惯了在这个心理怪圈里打转焦虑,然后,他们会把这种“比对”规则传导给下一代,代代焦虑并不利于社会发展。当公共生活中的焦虑还未缓解,私生活中自找麻烦式的焦虑,将进一步降低个人的幸福指数。做一个内心强大、独立的人,才能免受伤害。如果仅仅是因为达不到别人的高度而焦虑,那么,即便公共生活中的焦虑解除了,个体的生活也未必幸福。⑥从这个角度看,我更希望自己身处的社会,能为个体传达“做最好的自己”的励志习惯,而非“必须向谁看齐”。庸常的日子里,每个人必须学会找自己。(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对上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焦虑的时代里,社会中的每个群体会由于缺乏安全感而过度敏感,这直接导致了“穷二代”和“富二代”的对立。B.现今盛行的励志教育总是让我们和其他群体去拼,“贫二代”在朝着“富二代”奋斗的过程中,不得不成为“拼二代”。C.我们应保有“个人主义精神”,更多地站在自我的立场上观察生活,并根据个人需要做出诠释,不被所谓的成功蛊惑。D.即使公共生活中的焦虑未缓解,也不在私生活中为难自己,不因达不到别人的高度而焦虑,才能成为独立而幸福的人。考点5理解内容,筛选信息D

A.根据第①段“在一个‘焦虑’成为时代流行语的社会里……显然是因为我们过度‘敏感’”可知,文中并没有说“我们过度敏感”直接导致了“穷二代”和“富二代”的对立;B.根据第④段“在所谓励志方面,我们为什么不能强调一下‘做最好的自己’……而是每个群体都应该适当有一些‘个人主义精神’”可知,文章强调的是每个群体都应该适当有一些“个人主义精神”,要“做最好的自己”,不要总是习惯于去和其他群体拼,而不是“让我们和其他群体去拼”;C.根据第④段“这么说并不是要每个社会成员都安分守己、故步自封……有观察生活、认知真理的心灵”可知,文章说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和能力,有观察生活、认知真理的心灵,而没有说应“更多地站在自我的立场上观察生活,并根据个人需要做出诠释”。1.找出原句。通读全文,勾画出选项原句或与表达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语句。2.对比分析。反复阅读,认真对比关键词句和选项句子,看看表达的意思是否存在偏差。3.判断。判断选项与原文意思相同与否,对比辨析,从而判断选项正误。

结合第②段“不能否认,国人总有一种‘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习惯”、第④段“人在‘必须向谁看齐’的心理作用下……自己的生活反而彻底丢掉了”可概括出原因之一:国人总有一种“必须向谁看齐”的社会心理,总是习惯与别人去拼。结合第④段“在所谓励志方面……而是每个群体都应该适当有一些‘个人主义精神’”可概括出原因之二:国人缺乏适当的“个人主义精神”,忽略了“做最好的自己”。结合第⑤段“成年人习惯了在这个心理怪圈里打转焦虑……进一步降低个人的幸福指数”可概括出原因之三:向他人看齐的“比对”规则代代相传,焦虑也代代相传,从而形成了一个心理怪圈。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国人变得焦虑的原因。考点6概括文章内容

①“必须向谁看齐”的社会心理使得国人总是追逐和迷恋成功,总是习惯与别人去拼。②国人缺乏适当的“个人主义精神”,忽略了“做最好的自己”。③向他人看齐的“比对”规则代代相传,焦虑也代代相传,从而形成了一个心理怪圈。

议论文中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要结合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综合理解,充分利用该词、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来概括,不要孤立地将该词、句、段放在它所在的小范围内进行理解。

这类题型主要有对段落局部意义的概括,对全文观点态度的概括,对关键性词语意义的概括等。(1)对段落局部意义的概括,要结合该段的分论点来进行。(2)对全文观点态度的概括,要结合文章结构、中心论点来进行。(3)对关键性词语意义的概括,要结合该词所在的语言环境进行。

【答题思路】1.代入——将题干代入原文处。2.检索——在代入处寻找答案可能出现的区域。3.提取——在检索区域提取那些可以充当答案的关键词句。4.加工——对提取的有用信息加以归纳整合,按表述方式和字数要求

进行概括表述。3.根据情节的发展判断结构手法。(1)伏笔:使全文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使文章曲折生动,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3)欲扬先抑: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使情节(内容)曲折,主题突出。(4)对比: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5)铺垫:前后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6)前后照应:使文章首尾圆合,前后勾连,结构严谨。

【典例三】

(2023·牡丹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刘博通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农历兔年,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像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一代责任在肩。各行各业的青年人当勇挑重担、奋勇争先、飞速奔跑,用拼搏和汗水书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②要奋跃而上、飞速奔跑,须苦练本领、精益求精。青年正处于长知识、增才干的重要时期,应积极主动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练就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男子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赛前训练和比赛时,都会拿出小卷尺仔细测量,认真寻找摆放起跑器的最佳位置。经年累月地总结经验、学习研究,成就了他在赛道上的成绩突破,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男子百米半决赛上打破亚洲纪录。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时间磨砺本领,青年人才能更有能力和底气追逐青春梦想,担当时代重任。③要奋跃而上、飞速奔跑,须脚踏实地、奋斗不息。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更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副镇长、雪峰村党支部书记立克拢拢,从大山走出来又回到大山,帮助雪峰村贫困群众脱贫,用青春热血带着乡亲们蹚出一条致富路;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福禄坪小学老师任纪兰,心怀感恩回报乡村,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乡村执教,传递爱与温暖……他们向下扎根、向上拼搏,立足岗位发光发热,以实干创造不平凡的业绩。青年人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④要奋跃而上、飞速奔跑,还须迎难而上、一往无前。通往光荣的道路不会总是鲜花铺就,但青春的火焰一旦被梦想点燃,就会产生百折不挠的恒心和斗志。“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在2018年的一次扫雷行动中,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手术后两个月,杜富国就在跑步机上练体能;生活能基本自理后,他练抓握、练写字……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归队。杜富国的故事告诉我们:坚守希望、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⑤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新征程上,广大青年要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在梦想的指引下奋力奔跑,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努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考点6分析段落的作用第①段有何作用?

首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二○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农历兔年,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像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