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卷(3)(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卷(3)(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卷(3)(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卷(3)(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卷(3)(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卷(3)(范围:第1—5章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图乙:蝙蝠利用次声波来确定目标的位置C.图丙: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D.图丁: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2.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将男声变成女声,某段声音波形图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化后的声音()A.音调高,响度大 B.音调高,响度小C.音调低,响度大 D.音调低,响度小3.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的激光笔进行实验,将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白色纸板A、B立在平面镜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光的入射角为90°B.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放置C.②号光为绿色D.将纸板B向后翻折,B板无反射光,表明反射现象消失4.晚上,小明在明亮的客厅走动时,发现窗户玻璃上能看到自己的像,他走近窗户后,站定在窗前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他看到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他靠近窗户时,像也靠近窗户,像变大C.他靠近窗户时,像也靠近窗户,像大小不变D.他向左推动玻璃窗,像随玻璃窗向左移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改变物体位置当光屏放在距凸透镜14厘米处时,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6厘米 B.13厘米 C.10厘米 D.7厘米6.如图甲,小明用一张画有两个同向黑色箭头的白纸,再将一只玻璃杯放置在白纸正前方,当向玻璃杯中注水至两箭头中间时,透过玻璃杯中的水看到有一个箭头反向且变长了。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看到黑色的箭头是因为它反射黑光B.乙图中如果将水杯靠近白纸,看到的下面的箭头将会更短C.乙图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变长的现象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D.乙图中看到的上下两个箭头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7.戴眼镜的小丽同学发现眼镜会起“雾”,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A.冰雪消融 B.霜的形成C.露珠的形成D.浓雾消散8.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烧杯内可以直接使用100℃的沸水②乙图中不会发生碘的升华现象③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都会液化④热水浴加热的好处是能使物体受热均匀及便于控制温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是非晶体 B.A的熔点是80℃C.A熔化用了10分钟 D.A和B熔化过程都要吸热10.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B.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5mC.中学生脉搏每分钟约72次 D.宿迁冬季最低气温约为-40℃11.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某景区乘坐索道的场景,两个轿厢随索道以速度v向上运行,如果说轿厢1中的物资是运动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轿厢1 B.轿厢2 C.小明 D.地面12.同班同学小明和小华住在同一个小区,小区门口到学校门口距离为1200m。周一早晨,小明7∶30开始从小区门口以某一速度步行出发去上学,几分钟后,小华骑着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出发,在距离学校480m的地方追上了小明,此时小明手表显示时间是7∶40;然后两人一起匀速步行向学校走去,到达学校时小明手表显示时间是7∶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华出发时,小明已经走了576mB.两人相遇后步行的速度与相遇前小明步行速度的比值为3∶4C.在7∶41两人离小区门口的距离是792mD.小华从出发到到达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3.6m/s二、填空题(本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13.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如图乙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14.唱歌、鼓掌、踏步、牙齿相叩,身体的不同部位可发出不同声音。鼓掌声是由于空气产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更大;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填“高”或“低”),属于(填“超声波”或“次声波”)。15.如图所示,一束与平面镜成60°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是度。若这束光线逐渐向法线靠拢直至与法线重合时,反射角变为度,此时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度。16.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A为光。平时我们使用的防晒伞,是为了防止(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小明在白纸上写上黑色的错题,红色的答案,找一块红色的透明塑料片遮盖在错题上,此时能看到色的背景,色的题目。17.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光斑将向(前两空均选填“左”或“右”)移动,此过程中折射角(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8.小芳先在纸上画了一个小于凸透镜大小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10cm处的白纸上的光斑恰好与圆环重合,这个现象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当将该凸透镜靠近白纸垂直移动6cm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再次与圆环重合,此过程中光斑的大小(选填“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19.如图所示,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突然受伤,医护人员在实施急救时,常常会对着受伤部位喷一种雾状的药剂,这是一种叫作氯乙烷(C2H6Cl)的有机物,它的沸点只有12.5℃,通常它以液态形式被储存在金属罐中,则常温下的氯乙烷是采用的方法液化后储存的。在喷出来的一刹那,氯乙烷立刻发生(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变成气体,同时从运动员受伤部位的皮肤上(吸收/放出)了大量热量,使受伤的部位温度迅速降低,神经被麻痹,于是疼痛就迅速缓解了,到比赛结束以后,运动员还要接受正式的治疗。20.濠河边一路灯距水面高6m,该灯的“倒影”距水面(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m;若河水上涨0.2m,则该路灯与其“倒影”的距离会(选填“增加”或“减少”)m;一只小鸟平行于水面飞行,小鸟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小鸟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1.如图甲所示,某型号测速仪使用超声波对汽车进行测速,在某次测量中,测速仪向匀速行驶的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信号,如图乙所示是测速仪前两次发出与接收信号的情况,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已知信号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则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是m,汽车遇到两次超声波信号时的地点相距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m/s。三、作图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题2分,共4分。)2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一棱镜,其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如图所示,其中BC面镀银。一条光线从AB面上的O点射入棱镜,经过BC面一次反射后,从AC面的P点出射。请在答题卡的图中画出该光线射入棱镜之后的光路图。23.如图所示,凸透镜部分露出水面(水下部分未画出),其主光轴与水面平行,A为水面上方一点,A在水中所成的像恰好与透镜焦点重合,光源发出的一条光线平行水面射向凸透镜,经透镜折射和水面反射后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26分。)24.(6分)小明想探究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会否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此,他向水中加盐制成盐水,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1)从图像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min;凝固过程(选填“吸收”、“放出”)热量,盐水结成的盐冰是(选填“晶体”、“非晶体”)。(2)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增多”、“减少”、“不变”)(3)实验中盐水的凝固点为℃。为了交通安全,人们常在不能及时熔化的积雪地面上散融雪剂(如图丙所示),常用融雪剂的成分是工业用盐(非食用盐),请解释融雪剂可加快积雪熔化的原因是。25.(6分)如图甲,某小组同学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小英在实验中不小心将手指放在了蜡烛A的像的位置,小英的手指(选填“会”或“不会”)被烧疼;(3)小英在实验中记录的蜡烛、镜面、像的位置如图乙,他依次将蜡烛A放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并依次记录其对应的像的位置①②③,其中有一组实验数据有问题,造成问题数据的原因可能是;A.蜡烛离玻璃板太远B.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C.记录完蜡烛A的位置后,不小心向右推动了蜡烛,蜡烛与记录的位置不重合D.记录完蜡烛A的位置后,不小心向右推动了玻璃板,玻璃板与记录的位置不重合(4)实验中小英从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她将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与较清晰的像重合,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图,如图丙所示:①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为lB=cm;②改变A的位置,并记录B的位置,比较lA和lB,发现lA总是(选填“小于”、“等于”、”大于”)lB。26.(8分)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小华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若图乙光屏上出现了一个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3)在图乙的实验中,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移.为了将像调回到光屏中央,可以将透镜向调节;(4)完成以上实验后,在图乙中给透镜戴上近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以下四种方案正确的选项是;A.若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可将蜡烛远离透镜B.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可将凸透镜远离蜡烛方向移动C.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可将凸透镜靠近蜡烛方向移动D.若所有物体位置不动,可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比原来大的凸透镜(5)如图丙是一个和凸透镜等大的不透明卡片,卡片上带有直径为1mm和2mm小孔,将乙图中的凸透镜换成此卡片并放在50cm刻度线处,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与原来相比(选填“变亮”、“变暗”或“变不完整”);再将光屏移至65cm刻度处,光屏上呈现的现象是(选填字母)。A.B.C.27.(6分)如图将内径为0.8cm、长为80cm的玻璃管装满水,上端仅留个气泡,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1)将玻璃管后竖直(或倾斜)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2)为减小测量误差,应使气泡在管内较(快/慢)地运动。(3)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有如下两种方案:方案一:测量气泡运动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方案二:测量气泡运动相同时间所通过的距离;为方便操作,两方案均需在玻璃管上用笔做标记:方案一,实验前先在玻璃管上画标线,测量气泡上升过程中通过各标线的时间;方案二,气泡上升过程中每隔2s在玻璃管上标记的位置。(4)小明记录气泡上升的路程和时间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在图中画出气泡运动的图像。()路程s/cm01020304050时间t/s034.567.59(5)分析图像可知:气泡上升过程中的运动特点是。五、综合题(本题共2个小题,28题6分,29题10分,共16分。应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28.(6分)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的拐点。若美军从下碣隅里经过18km到达古土里,再通过6km外的水门桥就可到达兴南港逃脱志愿军的包围。由于志愿军顽强追击,美军撤退速度缓慢。(假设下碣隅里、古土里、水门桥大约在如图所示的直线上,美军撤退速度不变,为0.5km/h)(1)美军从下碣隅里经过多少小时到达古土里?(2)志愿军某小队从下碣隅里用8h匀速穿插到古土里,在古土里等待10h后,接到命令:运送炸药到水门桥,炸桥以阻止敌军逃窜。志愿军小队匀速从古土里又经2h到达水门桥,则志愿军小队从下碣隅里到水门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3)水门桥全长500m,志愿军小队以2m/s的速度匀速过桥,完全过桥用时4min35s,此志愿军小队队伍的长度为多少米?29.(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智能手机小华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应用软件后,可以通过手机中的位置定位软件,精确定位手机所在的位置,根据位置的移动进行测速、测距、导航等;手机前后有两个摄像头,后置摄像头内的透镜组,相当于焦距为2.1cm的凸透镜。(1)下列关于手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上网浏览信息时,手机屏不是光源B.接打电话时可通过音色辨别出熟人C.手机屏应用三原色光混合呈现彩色D.摄像头内的透镜组对光有会聚作用(2)如图甲是生活中常用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可获取所含的信息,扫描时(选填“黑色”或“白色”)部分反射光较强。某次扫描时,发现画面中二维码太大而不完整,为了扫描到清晰完整的二维码,可以将手机(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cm;(3)如图乙是小华手机中的运动软件记录跑某次全程马拉松的部分信息。说明:图中“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如图乙中第2km的配速是05'28'',指运动第2个1km用时5min28s。Km配速105'04"205'28"305'06"404'52"505'00"图乙①小华携带手机跑步时,以手机为参照物,小华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配速值越(选填“大”或“小”),说明小华运动得越快,判断的理由是;②小华在跑第5个1km的平均速度为km/h;③若小华继续保持以第5km的配速匀速跑完马拉松比赛(全程约42km)的剩余路程,则小华此次跑全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m/s(结果保留小数点后面一位)。(2分)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图乙:蝙蝠利用次声波来确定目标的位置C.图丙: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D.图丁: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C【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故A错误;B.蝙蝠是靠超声波传递信息确定目标的位置,故B错误;C.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C。2.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将男声变成女声,某段声音波形图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化后的声音()A.音调高,响度大 B.音调高,响度小C.音调低,响度大 D.音调低,响度小【答案】A【详解】由图可知,B段的振动频率大于A段,故B段的音调高;B段的振动幅度大于A段,故B段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的激光笔进行实验,将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白色纸板A、B立在平面镜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光的入射角为90°B.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放置C.②号光为绿色D.将纸板B向后翻折,B板无反射光,表明反射现象消失【答案】B【详解】A.红光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与法线重合,入射角是0°,故A错误;B.因为当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时,法线无法在纸板上显示出来,就不能够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只有垂直放置时,三条线才会都体现出来,因此纸板必须垂直放置,故B正确;C.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②号光线的颜色为蓝色,故C错误;D.当纸板B转过一定的角度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B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但反射光线没有消失,故D错误。故选B。4.晚上,小明在明亮的客厅走动时,发现窗户玻璃上能看到自己的像,他走近窗户后,站定在窗前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他看到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他靠近窗户时,像也靠近窗户,像变大C.他靠近窗户时,像也靠近窗户,像大小不变D.他向左推动玻璃窗,像随玻璃窗向左移【答案】C【详解】A.他看到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C.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他靠近窗户时,像也靠近窗户,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C正确;D.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他向左推动玻璃窗,玻璃位置仍在原来所在直线上,像的位置不变,故D错误。故选C。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改变物体位置当光屏放在距凸透镜14厘米处时,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6厘米 B.13厘米 C.10厘米 D.7厘米【答案】B【详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f<20cm<2f①当像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光屏放在距凸透镜14厘米处,即f<14cm<2f②联立①②解得10cm<f<14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如图甲,小明用一张画有两个同向黑色箭头的白纸,再将一只玻璃杯放置在白纸正前方,当向玻璃杯中注水至两箭头中间时,透过玻璃杯中的水看到有一个箭头反向且变长了。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看到黑色的箭头是因为它反射黑光B.乙图中如果将水杯靠近白纸,看到的下面的箭头将会更短C.乙图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变长的现象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D.乙图中看到的上下两个箭头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答案】D【详解】透过玻璃杯中的水看到有一个箭头反向且变长了,说明下面的箭头通过水杯中的水成了倒立、放大的实像,水杯中的水相当于横向的凸透镜;A.甲图中看到黑色的箭头是黑色吸收所有色光,故A错误;B.乙图中如果将水杯靠近白纸,物距减小,像距将变大,故看到的下面的箭头将会更长,故B错误;C.乙图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变长的现象,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错误;D.乙图中看到的上面的箭头是玻璃杯折射形成的,下面箭头是水折射形成的,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故D正确。故选D。7.戴眼镜的小丽同学发现眼镜会起“雾”,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A.冰雪消融 B.霜的形成C.露珠的形成 D.浓雾消散【答案】C【详解】眼镜会起“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在了镜片上。A.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符合题意;D.浓雾消散,是雾由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烧杯内可以直接使用100℃的沸水②乙图中不会发生碘的升华现象③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都会液化④热水浴加热的好处是能使物体受热均匀及便于控制温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甲图中,对“碘锤”进行隔水加热,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水的温度不会高于100℃,为了减少加热时间,可以直接在烧杯中装100℃的沸水,故①正确;②.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113.7℃,碘吸热可能熔化然后汽化,也可能直接升华,故②错误;③.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会凝华成固态的碘,则③错误;④.图甲中,利用水浴法,主要作用使物体受热均匀,且是为了控制温度,不让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则④正确。故选B。9.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是非晶体 B.A的熔点是80℃C.A熔化用了10分钟 D.A和B熔化过程都要吸热【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B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非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A的温度达到80℃后保持不变,所以A的熔点是80℃,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A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A熔化用了5分钟,故C错误,符合题意;D.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所以A和B熔化过程都要吸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0.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B.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5mC.中学生脉搏每分钟约72次 D.宿迁冬季最低气温约为-40℃【答案】C【详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故A不符合题意;B.教室的高度约为3m,教室门的高度约2.2m,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正常脉搏每分钟约为70次,故C符合题意;D.宿迁冬季最低气温约为-10℃,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某景区乘坐索道的场景,两个轿厢随索道以速度v向上运行,如果说轿厢1中的物资是运动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轿厢1 B.轿厢2 C.小明 D.地面【答案】D【详解】ABC.轿厢1中的物资相对于轿厢1、轿厢2、小明,位置均没有发生变化,以轿厢1、轿厢2、小明参照物,轿厢1中的物资是静止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轿厢1中的物资相对于地面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轿厢1中的物资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同班同学小明和小华住在同一个小区,小区门口到学校门口距离为1200m。周一早晨,小明7∶30开始从小区门口以某一速度步行出发去上学,几分钟后,小华骑着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出发,在距离学校480m的地方追上了小明,此时小明手表显示时间是7∶40;然后两人一起匀速步行向学校走去,到达学校时小明手表显示时间是7∶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华出发时,小明已经走了576mB.两人相遇后步行的速度与相遇前小明步行速度的比值为3∶4C.在7∶41两人离小区门口的距离是792mD.小华从出发到到达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3.6m/s【答案】A【详解】A.由题可知,相遇前小明步行的时间t1=10×60s=600s相遇前小明走过的路程和小华骑车走过的路程s1=1200m-480m=720m小明步行的速度相遇前小华骑自行车所用的时间则小华出发时,小明走过的路程s2=v1(t1-t2)=1.2m/s×(600s-120s)=576m故A正确;B.相遇后一起步行所用的时间t3=5×60s=300s则一起步行时的速度则两人相遇后步行的速度与相遇前小明步行速度的比值v3∶v1=1.6∶1.2=4∶3故B错误;C.在7∶41两人离小区门口的距离s4=s1+v3t4=720m+1.6m/s×1×60s=816m故C错误;D.小华从出发到到达学校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13.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如图乙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答案】30.12.45【详解】[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的示数是3℃。[2][3]如图乙所示,刻度尺的每1大格为1cm,平均分成了10小格,故分度值是0.1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2.45cm。14.唱歌、鼓掌、踏步、牙齿相叩,身体的不同部位可发出不同声音。鼓掌声是由于空气产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更大;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填“高”或“低”),属于(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答案】振动响度低次声波【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掌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响度越大,传播的距离越远,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响度更大。[3][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甩胳膊的频率小于20Hz,发出的声音属于次声波,所以人难以听到。15.如图所示,一束与平面镜成60°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是度。若这束光线逐渐向法线靠拢直至与法线重合时,反射角变为度,此时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度。【答案】300180【详解】[1]由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可知,入射角为90°-60°=3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是30°。[2]入射光线逐渐向法线靠拢直至与法线重合时,即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变为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是0°。[3]由于入射光线反射后,反射光线向着与原来传播方向相反的方向射出,所以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16.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A为光。平时我们使用的防晒伞,是为了防止(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小明在白纸上写上黑色的错题,红色的答案,找一块红色的透明塑料片遮盖在错题上,此时能看到色的背景,色的题目。【答案】红紫外线红黑【详解】[1]光的色散过程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故A为红光。[2]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伤害,会诱发皮肤疾病,使用的防晒伞,是为了防止紫外线。[3]透明物体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颜色不同的色光,白色能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小明看到背景是红色的。[4]黑色吸收所有色光,透过红色的塑料片看到的题目是黑色。17.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光斑将向(前两空均选填“左”或“右”)移动,此过程中折射角(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答案】右右不变【详解】[1][2][3]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右偏折,所以光斑向右移动,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也不变。18.小芳先在纸上画了一个小于凸透镜大小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10cm处的白纸上的光斑恰好与圆环重合,这个现象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当将该凸透镜靠近白纸垂直移动6cm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再次与圆环重合,此过程中光斑的大小(选填“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答案】会聚先变小后变大7【详解】[1]小芳先在纸上画一个小于透镜大小的圆环,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10cm处的白纸上的光斑恰好与圆环重合,这表明光会聚了,即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3]当将该透镜靠近白纸垂直移动6cm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都不是最小最亮的光斑,也就是说不是凸透镜的焦点的位置,说明凸透镜的焦点在两次出现光斑的中间,可知此过程中的光斑是先变小后变大,两次光斑之间的距离为6cm,凸透镜焦点距第一次的光斑距离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9.如图所示,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突然受伤,医护人员在实施急救时,常常会对着受伤部位喷一种雾状的药剂,这是一种叫作氯乙烷(C2H6Cl)的有机物,它的沸点只有12.5℃,通常它以液态形式被储存在金属罐中,则常温下的氯乙烷是采用的方法液化后储存的。在喷出来的一刹那,氯乙烷立刻发生(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变成气体,同时从运动员受伤部位的皮肤上(吸收/放出)了大量热量,使受伤的部位温度迅速降低,神经被麻痹,于是疼痛就迅速缓解了,到比赛结束以后,运动员还要接受正式的治疗。【答案】压缩体积汽化吸收【详解】[1]将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降温和压缩体积,常温下的氯乙烷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的。[2]在喷出来的一刹那,氯乙烷立即从液态转化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汽化。[3]汽化从外界吸收热量,即氯乙烷在汽化时从运动员受伤部位的皮肤上吸收热量,使受伤的部位温度迅速降低,神经被麻痹,于是疼痛就迅速缓解。20.濠河边一路灯距水面高6m,该灯的“倒影”距水面(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m;若河水上涨0.2m,则该路灯与其“倒影”的距离会(选填“增加”或“减少”)m;一只小鸟平行于水面飞行,小鸟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小鸟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答案】等于减少0.4静止【详解】[1]灯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河边一路灯距水面高6m,该灯的“倒影”距水面等于6m。[2][3]若河水上涨0.2m,灯到水面的距离减少0.2m,其“倒影”到水面的距离也减少0.2m,则该路灯与其“倒影”的距离会减少0.4m。[4]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一只小鸟平行于水面飞行,小鸟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小鸟位置不变,是静止的。21.如图甲所示,某型号测速仪使用超声波对汽车进行测速,在某次测量中,测速仪向匀速行驶的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信号,如图乙所示是测速仪前两次发出与接收信号的情况,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已知信号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则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是m,汽车遇到两次超声波信号时的地点相距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m/s。【答案】1703420【详解】[1]由图乙可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信号到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的时间为0.5s,则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2]由图乙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向汽车发出信号到汽车遇到第二次信号的时间为2.2s-1.8s=0.4s则汽车遇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3]由图可知,汽车在受到两次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则汽车的速度为三、作图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题2分,共4分。)2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一棱镜,其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如图所示,其中BC面镀银。一条光线从AB面上的O点射入棱镜,经过BC面一次反射后,从AC面的P点出射。请在答题卡的图中画出该光线射入棱镜之后的光路图。【答案】如图所示【详解】经O点折射的光线射到BC面上时发生反射,且反射光线恰好过P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P'到BC面的距离等于P点到BC面的距离,作P点关于BC面的对称点,确定虚像P'的位置;连接虚像点P'与O点,与BC面交于O',OO'为经AB面的折射光线,O'P即为反射到P的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3.如图所示,凸透镜部分露出水面(水下部分未画出),其主光轴与水面平行,A为水面上方一点,A在水中所成的像恰好与透镜焦点重合,光源发出的一条光线平行水面射向凸透镜,经透镜折射和水面反射后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答案】如图所示【详解】作出A点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点,光源发出的一条光线平行水面射向凸透镜,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A′点,折射光线与水面交点为O点,连接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26分。)24.(6分)小明想探究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会否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此,他向水中加盐制成盐水,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1)从图像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min;凝固过程(选填“吸收”、“放出”)热量,盐水结成的盐冰是(选填“晶体”、“非晶体”)。(2)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增多”、“减少”、“不变”)(3)实验中盐水的凝固点为℃。为了交通安全,人们常在不能及时熔化的积雪地面上散融雪剂(如图丙所示),常用融雪剂的成分是工业用盐(非食用盐),请解释融雪剂可加快积雪熔化的原因是。【答案】(1)10放出晶体(2)增多(3)融雪剂凝固点低【详解】(1)[1][2][3]从图像可以看出,盐水结成的盐冰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为BC段,共用了10分钟;凝固过程需要对外放出热量。(2)[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试管中冰水混合物对外放热,冰会增多。(3)[5][6]由图可知,实验中盐水的凝固点为-2℃,由于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所以为了交通安全,人们常在不能及时熔化的积雪地面上散融雪剂,融雪剂可加快积雪熔化。25.(6分)如图甲,某小组同学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小英在实验中不小心将手指放在了蜡烛A的像的位置,小英的手指(选填“会”或“不会”)被烧疼;(3)小英在实验中记录的蜡烛、镜面、像的位置如图乙,他依次将蜡烛A放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并依次记录其对应的像的位置①②③,其中有一组实验数据有问题,造成问题数据的原因可能是;A.蜡烛离玻璃板太远B.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C.记录完蜡烛A的位置后,不小心向右推动了蜡烛,蜡烛与记录的位置不重合D.记录完蜡烛A的位置后,不小心向右推动了玻璃板,玻璃板与记录的位置不重合(4)实验中小英从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她将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与较清晰的像重合,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图,如图丙所示:①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为lB=cm;②改变A的位置,并记录B的位置,比较lA和lB,发现lA总是(选填“小于”、“等于”、”大于”)lB。【答案】(1)位置大小(2)不会(3)C(4)4.00大于【详解】(1)[1]透明玻璃板既可以反射成像,还可以透光看到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选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如果蜡烛B可以和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2)[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将手指放在了蜡烛A的像的位置,小英的手指不会被烧疼。(3)[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③的位置在对应的物体的位置的斜前方,所以可能是因为记录完蜡烛A的位置后,不小心向右推动了蜡烛,蜡烛与记录的位置不重合。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5]由图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所以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6]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因为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A是通过玻璃板的左侧面MM′成像,故应测量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左侧面MM′的距离,而实验中测量的是像到玻璃板的右侧面NN′的距离,所以发现lA总是大于lB。26.(8分)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小华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若图乙光屏上出现了一个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3)在图乙的实验中,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移.为了将像调回到光屏中央,可以将透镜向调节;(4)完成以上实验后,在图乙中给透镜戴上近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以下四种方案正确的选项是;A.若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可将蜡烛远离透镜B.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可将凸透镜远离蜡烛方向移动C.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可将凸透镜靠近蜡烛方向移动D.若所有物体位置不动,可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比原来大的凸透镜(5)如图丙是一个和凸透镜等大的不透明卡片,卡片上带有直径为1mm和2mm小孔,将乙图中的凸透镜换成此卡片并放在50cm刻度线处,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与原来相比(选填“变亮”、“变暗”或“变不完整”);再将光屏移至65cm刻度处,光屏上呈现的现象是(选填字母)。A.B.C.【答案】(1)10.0(2)放大投影仪(3)上下(4)BCD(5)变暗B【详解】(1)[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焦距为(2)[2][3]如图乙所示,物距为即蜡烛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成像情况与此类似。(3)[4][5]蜡烛逐渐变短,由于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所以像向上移动。为了将像调回到光屏中央,可将透镜像下移动。(4)[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取下近视眼镜,清晰的像在透镜与光屏之间;A.若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透镜,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离光屏更远了,故A错误;B.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远离蜡烛方向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有可能使像呈现在光屏上,故B正确;C.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靠近蜡烛方向移动,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有可能使像呈现在光屏上,故C正确;D.若所有物体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比原来大的凸透镜,相当于物距变小,那像距会变大,像有可能会呈现在光屏上,故D正确。故选BCD。(5)[7][8]小孔成像,小孔通过的光要比凸透镜通过的光要少,所以像会变暗;将光屏移至65cm刻度处,像距等于物距,按照小孔成像原理,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因为两个小孔都透光,所以会出现两个像,下面的小孔比较大,透过的光线较多,下面的像会更亮一些,故B符合题意。故选B。27.(6分)如图将内径为0.8cm、长为80cm的玻璃管装满水,上端仅留个气泡,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1)将玻璃管后竖直(或倾斜)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2)为减小测量误差,应使气泡在管内较(快/慢)地运动。(3)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有如下两种方案:方案一:测量气泡运动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方案二:测量气泡运动相同时间所通过的距离;为方便操作,两方案均需在玻璃管上用笔做标记:方案一,实验前先在玻璃管上画标线,测量气泡上升过程中通过各标线的时间;方案二,气泡上升过程中每隔2s在玻璃管上标记的位置。(4)小明记录气泡上升的路程和时间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在图中画出气泡运动的图像。()路程s/cm01020304050时间t/s034.567.59(5)分析图像可知:气泡上升过程中的运动特点是。【答案】(1)翻转(倒置、倒放)(2)慢(3)每隔10cm气泡(4)气泡0~10cm做加速直线运动,10~50cm做匀速直线运动【详解】(1)[1]因为要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为让气泡运动起来,需要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或倾斜)放置,方可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2)[2]为减小测量误差,方便人观察和计时,应使气泡在管内较慢地运动。(3)[3]方案一:测量气泡运动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故应在玻璃管上每隔10cm画标线,测量气泡上升过程中通过相同路程各标线的时间即可。[4]方案二:测量气泡运动相同时间所通过的距离,故只需在气泡上升过程中每隔2s在玻璃管上标记气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