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0-2021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满分40分)1.(32分)填空。(1)《师说》中,表达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2)《师说》中,作者表达写作目的的两句是“,,由此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3)《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4)《劝学》中,作者用“金”和“木”作为喻体,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5)《劝学》中,表现作者对“思”与“学”关系看法的句子是“,”。(6)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论语•八佾))(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论语•里仁》)(8)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论语•八佾》)(9)得道者多助,,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10)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君之视臣如犬马,;君之视臣如土茶,。”(《孟子•离娄下》)(11)在柏拉图著名的“洞穴隐喻”中,地下洞穴喻指,火光是对太阳光的模拟,从地下到地上的过程指的是前往的过程。在地上世界花了很大力气才能看到的那个东西便是构成柏拉图哲学核心的。(柏拉图《理想国》)(12)子路尚勇,但孔子不认可这种匹夫之勇,若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看,真正的勇敢是“”,是“”。(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3)孟子,名,字,与荀子同为儒家代表人物。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的门人: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持与荀子相反的“性善论”观点。(14)韩愈,字,郡望昌黎,故自称。韩愈好孔孟之说,《师说》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就是引用了《论语•》中的孔子语录。而在文中提到的“六艺”中,《》是久已失传的。2.(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虽有槁暴(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臣之妻私臣(4)开罪于先生(5)窃以为君市义(6)被于宗庙之祟(7)以约失之者鲜矣(8)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3.(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二、阅读(40分)4.(14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江南童谣路明①阿枣不肯午睡。外婆坐在床边,一边给阿枣打扇子,一边轻声唱:一箩麦,两箩麦,三萝开花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②阿枣动了一下。③外婆看看她,又唱:“猫咪猫咪,明朝初二,买条鳑鲏,挂在床里。鳑鲏跳一跳,猫咪笑一笑。”④阿枣翻了个身,问:“猫咪为什么要笑一笑?”⑤外婆说:“猫味看到鳑鲏鱼,知道自己有的吃了,心里开心,自然要笑。”外婆拍拍阿枣的屁股,你烦死了,快睡觉。⑥“我要听扇子歌。”⑦“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问我借,要过八月中……”⑧阿枣睡着了。⑨那是一九八六年的夏天,阿枣四岁。妈妈要回镇上。她对阿枣说:“阿枣,去外婆房间里玩一会儿。”阿枣玩够了,四处找妈妈,妈妈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背影。阿枣追出门,摔倒在地上,哭着爬起来,又摔倒。外婆抱起阿枣,在她耳边唱:“阿枣宝,依要啥人抱?我要姆妈抱,姆妈纺花做袄袄。阿枣宝,做要啥人抱?我要阿爹抱,阿爹出门买糕糕。阿枣宝,呒人抱,还是自家走走好。”⑩阿枣在前面跑,外婆端着饭碗一路追。阿枣叹:“不吃不吃,我不爱吃蒸鸡蛋。”外婆说,“阿太(小祖宗),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以后阿枣长不高。”阿枣说,”长不高就长不高。”⑪外婆又跑了几步,蹲下去说,“阿枣,等等外婆,外婆跑不动了。”⑫外婆养蚕,阿枣帮忙喂桑叶。初生的蚕宝宝只有火柴头那么大,黑乎乎的,在阿枣手上扭来扭去。蚕宝宝个头小,胃口一点都不小,嫩嫩的桑叶铺满什匾,不一会儿就被咬得千疮百孔。外婆说,新蚕很娇气,只吃芽尖的第二片叶子。以后,新蚕长大了,可以吃第三片,第四片……等吃到最后一片叶子,就可以吐丝了。⑬阿枣早上醒来时,外婆已经采完桑叶回家了。朵叶只能在早晨或黄昏时采,白天叶子晒干了,蚕宝宝吃不得。⑭蚕宝宝吃饱了就睡觉,头眠,二眠,三眠,每睡完一觉就胖一圈。三眠之后就是老蚕。老蚕肥嘟嘟的,吃起桑叶来,沙沙沙,像下雨一样。这是养蚕人最辛苦的时候。外婆每天夜里要起来好几次,添桑叶,清委沙。⑮快到端午了,老蚕不再进食,身体变得透明。外婆说:“阿枣你看,蚕宝宝肚子鼓鼓的,都是要吐的丝。”⑯卖茧子那天,外婆和舅舅天不亮就起床。舅舅着小船,去镇上的茧站。中午,外婆回来了,笑眯眯的。阿枣扑过去,在外婆的布口袋里乱掏。掏出一盒彩色蜡笔,一个好看的本子,还有一件花衣裳。⑰梅雨天到了,外婆在灶前烧饭,柴禾带着潮气,烟囱口冒不出青烟,只是一片白茫茫。阿枣坐在门里,望着廊下的泥地,水花溅起,远处的稻田被雨水冲刷得一片曲绿。仿佛连日脚都变慢了。⑱外婆病倒了。阿枣跑去外婆床边。外婆摸着阿枣的头说:“外婆死了,阿枣就看不到外婆了。”⑲阿枣睁大眼睛:“什么是死呀?”⑳外婆笑了:“人死了,就像蚕宝宝吐完了丝,躲在茧子里面。”㉑“蚕宝宝在茧子里面干吗呀?”㉒“蚕宝宝咬啊咬,等咬开了一个口,蚕宝宝飞走了。人也会飞走的。”㉓“外婆不要飞走。”㉔“乖囡。外婆会在天上看阿枣。”㉕阿枣每天早上跑去看外婆。外婆闭目休息,阿枣拉拉外婆的手:“外婆外婆,你死了没有呀?”㉖外婆摇摇头:“还没有呢。”满脸的相子堆出一个笑脸,“外婆舍不得阿枣呀”。㉗外婆一天天瘦下去。到后来,外婆说不出话,只是笑眯眯地看着阿枣。八月天,外婆身上盖着被子,像一条老蚕。㉘那天家里来了好多人,闹哄哄的,有人一进门就放声大哭。阿枣想找外婆,怎么都挤不进去,急得团团转。这时,阿枣被一双手抱了起来,回头一看,妈妈满脸的泪水。㉙阿枣,妈妈没有妈妈了。㉚外婆埋在村后的桑树林里。阿枣每天早上醒来,自己穿好衣服,梳好辫子,噔噔噔跑到桑树林,看外婆有没有飞走。㉛阿枣绕着坟转了两圈,地上没有洞。外婆还在,阿枣放心了。㉜村里人说,阿枣这孩子懂事,重情义。外婆没白疼她。㉝一个礼拜过去了。两个礼拜过去了。阿枣天天来。㉞外婆,你怎么还没有飞走呀。我知道你舍不得我,我也……我也舍不得你呀。㉟阿枣的眼泪掉下来。㊱妈妈要带阿枣去镇上。阿枣跑去桑树林,外婆,我要走啦,这下你可以放心地飞啦。阿枣跪在外婆坟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头。你在天上能看见阿枣吗?阿枣戴两个蝴蝶结。㊲阿枣在家里睡午觉。她朝右侧卧,右手轻拍着自己的左胁,唱道:㊳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问我借,要过八月中。扇子扇凉风,时时在手中。谁要来借扇,请问主人公。扇子扇凉风,打马过桥东。要问我是谁,扇子老公公。㊴阿枣唱不下去了。外婆说,一共有十二把扇子。可惜每次唱到第三把扇子的时候,阿枣就睡着了。㊵外婆你看见了吗?阿枣很乖……阿枣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阿枣好想你。㊶阿枣有了新发现。原来侧卧的时候,左眼流出的泪,会流到右眼里的。(选自路明《出小镇记》译林出版社2020年6月)(1)请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该小说是根植于中国乡土社会的创作,以下对(乡土中国》内容的援引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在乡土中国,“家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可以因时因地伸缩。B.童谣中唱“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C.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乡土中国社会中,血缘是地缘的投射。D.乡土社会的“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感觉。E.乡土社会在地方性限制下成了生于斯、老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F.“童谣”是外婆和“我”之间使用的“特殊语言”,不属于亲密社群中的象征体系。(3)小说中多次出现“蚕”意象,请结合原文分析其内涵。(4)小说叙写了传统乡土中国家族中“外婆”与“阿枣”祖孙间浓浓的情感牵绊,中国人推崇孝道,《论语》中将孝道概括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等伦理要求,而西方的孩子成年后即与父母分离,等级性、伦理性和宗法性要求都比传统中国弱,请你运用《乡土中国》的概念,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中西方社会现象的差异进行分析。5.(4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A.《游子诗吟》B.《唐音慷慨》C.《诗余小札》D.《律诗集粹》(2)“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化用乐府诗《横吹曲辞•折杨柳欧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一句内容,试分析《凉州词》该句的表达效果。6.(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告者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景子曰:“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战?’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寡人如就见者也②不能造朝③吾何慊乎哉④乡党莫如齿(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闻王命而遂不果A.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B.自反而不缩C.或相倍蓰而无算者D.不挟兄弟而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孟子不朝见齐王的原因。7.(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与李翱①书韩愈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注】[1]与李翱áo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①挈之而行②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2)用“/”将文中画线句进行断句(共一处)。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4)《师说》中韩愈对待李蟠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韩愈的人才观。结合《师说》《与李翱书》概括作着关于人才问题的态度。(5)结合文中内容,联系以下材料谈谈柏拉图、孔子及韩愈各自对理想的态度。《理想国》: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三、作文(70分)8.(70分)请以“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答案一、基础知识(满分40分)1.(32分)填空。(1)《师说》中,表达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师说》中,作者表达写作目的的两句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由此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3)《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劝学》中,作者用“金”和“木”作为喻体,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5)《劝学》中,表现作者对“思”与“学”关系看法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论语•八佾))(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8)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10)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茶,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11)在柏拉图著名的“洞穴隐喻”中,地下洞穴喻指主观世界,火光是对太阳光的模拟,从地下到地上的过程指的是前往真理的过程。在地上世界花了很大力气才能看到的那个东西便是构成柏拉图哲学核心的自由。(柏拉图《理想国》)(12)子路尚勇,但孔子不认可这种匹夫之勇,若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看,真正的勇敢是“理性”,是“适度”。(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3)孟子,名轲,字子舆,与荀子同为儒家代表人物。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持与荀子相反的“性善论”观点。(14)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故自称韩昌黎。韩愈好孔孟之说,《师说》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就是引用了《论语•述而》中的孔子语录。而在文中提到的“六艺”中,《乐》是久已失传的。【分析】本题考查诗学生文名句默写和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字:卑、谀)(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重点字:嘉)(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重点字:励)(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素以为绚兮绘事后素(7)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8)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重点字:铎)(9)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重点字:寡、畔)(10)则臣视君如腹心则臣视君如国人则臣视君如寇仇(重点字:寇)(11)主观世界真理自由(12)理性适度(13)轲子舆子思(14)退之韩昌黎述而乐2.(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虽有槁暴枯干(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3)臣之妻私臣偏私,偏爱(4)开罪于先生得罪(5)窃以为君市义谦辞,称自己。(6)被于宗庙之祟遭受(7)以约失之者鲜矣约束,拘谨。(8)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能够【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解答】(1)槁:枯干。句意为: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2)受:通“授”,传授。句意为: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3)私:偏私,偏爱。句意为:我的妻子偏爱我。(4)开:得罪。句意为:得罪先生。(5)窃:谦辞,称自己。句意为: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6)被:遭受。句意为:遭到祖先降下的灾祸。(7)约:约束,拘谨。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样的事比较少。(8)可:能够。句意为: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争取做到能够被别人了解。答案:(1)枯干(2)受:通“授”,传授(3)偏私(4)得罪(5)谦辞,称自己(6)遭受(7)约束,拘谨(8)能够3.(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翻译要注意留、删、换、调、补、变。【解答】(1)习:熟悉;计会:会计工作;责:通“债”;收责于薛:状语后置,正确语序是“于薛收责”,到薛邑去收债。译文:谁熟悉会计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债么?(2)众人:一般人;下:低于;耻:以……为耻。译文: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故答案为:(1)谁熟悉会计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债么?(2)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二、阅读(40分)4.(14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江南童谣路明①阿枣不肯午睡。外婆坐在床边,一边给阿枣打扇子,一边轻声唱:一箩麦,两箩麦,三萝开花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②阿枣动了一下。③外婆看看她,又唱:“猫咪猫咪,明朝初二,买条鳑鲏,挂在床里。鳑鲏跳一跳,猫咪笑一笑。”④阿枣翻了个身,问:“猫咪为什么要笑一笑?”⑤外婆说:“猫味看到鳑鲏鱼,知道自己有的吃了,心里开心,自然要笑。”外婆拍拍阿枣的屁股,你烦死了,快睡觉。⑥“我要听扇子歌。”⑦“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问我借,要过八月中……”⑧阿枣睡着了。⑨那是一九八六年的夏天,阿枣四岁。妈妈要回镇上。她对阿枣说:“阿枣,去外婆房间里玩一会儿。”阿枣玩够了,四处找妈妈,妈妈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背影。阿枣追出门,摔倒在地上,哭着爬起来,又摔倒。外婆抱起阿枣,在她耳边唱:“阿枣宝,依要啥人抱?我要姆妈抱,姆妈纺花做袄袄。阿枣宝,做要啥人抱?我要阿爹抱,阿爹出门买糕糕。阿枣宝,呒人抱,还是自家走走好。”⑩阿枣在前面跑,外婆端着饭碗一路追。阿枣叹:“不吃不吃,我不爱吃蒸鸡蛋。”外婆说,“阿太(小祖宗),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以后阿枣长不高。”阿枣说,”长不高就长不高。”⑪外婆又跑了几步,蹲下去说,“阿枣,等等外婆,外婆跑不动了。”⑫外婆养蚕,阿枣帮忙喂桑叶。初生的蚕宝宝只有火柴头那么大,黑乎乎的,在阿枣手上扭来扭去。蚕宝宝个头小,胃口一点都不小,嫩嫩的桑叶铺满什匾,不一会儿就被咬得千疮百孔。外婆说,新蚕很娇气,只吃芽尖的第二片叶子。以后,新蚕长大了,可以吃第三片,第四片……等吃到最后一片叶子,就可以吐丝了。⑬阿枣早上醒来时,外婆已经采完桑叶回家了。朵叶只能在早晨或黄昏时采,白天叶子晒干了,蚕宝宝吃不得。⑭蚕宝宝吃饱了就睡觉,头眠,二眠,三眠,每睡完一觉就胖一圈。三眠之后就是老蚕。老蚕肥嘟嘟的,吃起桑叶来,沙沙沙,像下雨一样。这是养蚕人最辛苦的时候。外婆每天夜里要起来好几次,添桑叶,清委沙。⑮快到端午了,老蚕不再进食,身体变得透明。外婆说:“阿枣你看,蚕宝宝肚子鼓鼓的,都是要吐的丝。”⑯卖茧子那天,外婆和舅舅天不亮就起床。舅舅着小船,去镇上的茧站。中午,外婆回来了,笑眯眯的。阿枣扑过去,在外婆的布口袋里乱掏。掏出一盒彩色蜡笔,一个好看的本子,还有一件花衣裳。⑰梅雨天到了,外婆在灶前烧饭,柴禾带着潮气,烟囱口冒不出青烟,只是一片白茫茫。阿枣坐在门里,望着廊下的泥地,水花溅起,远处的稻田被雨水冲刷得一片曲绿。仿佛连日脚都变慢了。⑱外婆病倒了。阿枣跑去外婆床边。外婆摸着阿枣的头说:“外婆死了,阿枣就看不到外婆了。”⑲阿枣睁大眼睛:“什么是死呀?”⑳外婆笑了:“人死了,就像蚕宝宝吐完了丝,躲在茧子里面。”㉑“蚕宝宝在茧子里面干吗呀?”㉒“蚕宝宝咬啊咬,等咬开了一个口,蚕宝宝飞走了。人也会飞走的。”㉓“外婆不要飞走。”㉔“乖囡。外婆会在天上看阿枣。”㉕阿枣每天早上跑去看外婆。外婆闭目休息,阿枣拉拉外婆的手:“外婆外婆,你死了没有呀?”㉖外婆摇摇头:“还没有呢。”满脸的相子堆出一个笑脸,“外婆舍不得阿枣呀”。㉗外婆一天天瘦下去。到后来,外婆说不出话,只是笑眯眯地看着阿枣。八月天,外婆身上盖着被子,像一条老蚕。㉘那天家里来了好多人,闹哄哄的,有人一进门就放声大哭。阿枣想找外婆,怎么都挤不进去,急得团团转。这时,阿枣被一双手抱了起来,回头一看,妈妈满脸的泪水。㉙阿枣,妈妈没有妈妈了。㉚外婆埋在村后的桑树林里。阿枣每天早上醒来,自己穿好衣服,梳好辫子,噔噔噔跑到桑树林,看外婆有没有飞走。㉛阿枣绕着坟转了两圈,地上没有洞。外婆还在,阿枣放心了。㉜村里人说,阿枣这孩子懂事,重情义。外婆没白疼她。㉝一个礼拜过去了。两个礼拜过去了。阿枣天天来。㉞外婆,你怎么还没有飞走呀。我知道你舍不得我,我也……我也舍不得你呀。㉟阿枣的眼泪掉下来。㊱妈妈要带阿枣去镇上。阿枣跑去桑树林,外婆,我要走啦,这下你可以放心地飞啦。阿枣跪在外婆坟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头。你在天上能看见阿枣吗?阿枣戴两个蝴蝶结。㊲阿枣在家里睡午觉。她朝右侧卧,右手轻拍着自己的左胁,唱道:㊳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问我借,要过八月中。扇子扇凉风,时时在手中。谁要来借扇,请问主人公。扇子扇凉风,打马过桥东。要问我是谁,扇子老公公。㊴阿枣唱不下去了。外婆说,一共有十二把扇子。可惜每次唱到第三把扇子的时候,阿枣就睡着了。㊵外婆你看见了吗?阿枣很乖……阿枣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阿枣好想你。㊶阿枣有了新发现。原来侧卧的时候,左眼流出的泪,会流到右眼里的。(选自路明《出小镇记》译林出版社2020年6月)(1)请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该小说是根植于中国乡土社会的创作,以下对(乡土中国》内容的援引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CFA.在乡土中国,“家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可以因时因地伸缩。B.童谣中唱“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C.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乡土中国社会中,血缘是地缘的投射。D.乡土社会的“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感觉。E.乡土社会在地方性限制下成了生于斯、老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F.“童谣”是外婆和“我”之间使用的“特殊语言”,不属于亲密社群中的象征体系。(3)小说中多次出现“蚕”意象,请结合原文分析其内涵。(4)小说叙写了传统乡土中国家族中“外婆”与“阿枣”祖孙间浓浓的情感牵绊,中国人推崇孝道,《论语》中将孝道概括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等伦理要求,而西方的孩子成年后即与父母分离,等级性、伦理性和宗法性要求都比传统中国弱,请你运用《乡土中国》的概念,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中西方社会现象的差异进行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本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从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可从对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小说主题,推动小说情节等角度分析物象的作用。(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解答】(1)句子“我要姆妈抱,姆妈纺花做袄袄。阿枣宝,做要啥人抱?我要阿爹抱,阿爹出门买糕糕。”介绍了阿枣的爸爸妈妈无法照顾阿枣的原因,阿枣要在外婆家生活,由外婆照顾。由上文“阿枣玩够了,四处找妈妈,妈妈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背影。阿枣追出门,摔倒在地上,哭着爬起来,又摔倒”可知,妈妈把阿枣送到外婆家走了,划线句子介绍了把阿枣放在外婆家的原因,承接了上文;下文写了外婆照顾阿枣,阿枣跟外婆生活在一起,所以划线句子在结构上,开启了下文阿枣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抱起阿枣,在她耳边唱歌,表明外婆对阿枣的疼爱,在主题方面,突出了外婆的无私奉献和我对外婆的思念。(2)C.“血缘是地缘的投射”错误,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由此可知,“地缘”是“血缘”的投影。F.“不属于亲密社群中的象征体系”错误,因个人需要而产生的少数人的特殊语言(行话)也存在,就像表情、动作,是亲密社群象征体系中的一部分,在表达中往往更加有效,因为摆脱了文字固定意义的束缚。由此可知,“童谣”是外婆和“我”之间使用的“特殊语言”,属于亲密社群中的象征体系。故选CF。(3)外婆说,新蚕很娇气,只吃芽尖的第二片叶子。以后,新蚕长大了,可以吃第三片,第四片……等吃到最后一片叶子,就可以吐丝了。可见,蚕吃的是郁郁葱葱的桑叶,可是吐出的却是宝贵的蚕丝。外婆从四岁就开始照顾阿枣,阿枣不肯午睡,外婆坐在床边,一边给阿枣打扇子,一边轻声唱,外婆不辞辛苦的照顾阿枣;外婆养蚕,阿枣早上醒来时,外婆已经采完桑叶回家了,外婆辛勤劳动,卖了蚕茧也不忘给阿枣买礼物。“蚕”象征了外婆,外婆的一生像蚕一样勤劳、无私奉献。(4)西方的父母与孩子之间,自由、平等,母亲和父亲对决定事情有平等的发言权,子女完全有权参加表决,他们作为家庭的一个部分,拥有的权利与父母一样多。父母对于承担照顾儿女的责任的看法是“我可以说对他们有法律责任。但在某种意义上,我认为他们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西方人对“孝顺”嗤之以鼻,觉得它束缚了人的自然意识和自我发展。父母与孩子之间不需要什么依赖关系,甚至在家庭中要“建立一种津贴体系,以便对孩子们灌输自尊自爱的基本概念”。孩子们不再把父亲作为人世间神的象征、不容置疑的权威拥有者去崇敬。虽然他们会对父母给予的恩惠感激涕零,但他们没有回报的义务,如果回报,也只是为了留给他们的子女一个行为的榜样。“如果高兴,他们可能会为了继承父亲的产业而听父亲的话,如果有了产业,他就可以随意处理。从儿女的观点看,家庭在现代原则的基础上保持着有效性”。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以父子为轴心,喜欢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父在家庭中极具权威。古人云:“长幼有序”,家庭中的诸成员一定按照严格的等级秩序排列,恪守己任,恰如其分地扮演自己的家庭角色。父母与孩子之间,传统的规范和压力给予丈夫更多的权威和特权来管教妻子,给予父母更多的权威和特权来管教孩子。父母在家庭的地位牢不可破,他们恪守“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一生含辛茹苦地抚养和教育子女,既认定这是父母的天职,又指望孩子知恩图报。作为理应还债的子女,以孝字当头,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表现出“报得三春晖”的寸草之心。因此,在中国家庭中,老人处于最受尊敬的地位,中国人推崇反哺式循环模式,即父母抚育子女,子女长大后赡养父母。尤其在精神上,给予老人应有的尊重和敬爱。“投之木瓜,报之桃李”,家庭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形成既有权威,井然有序,又不乏天伦之乐的和谐境界。在处理家庭关系的时候,中国人的血亲本位导致对情感的异常关注。亲情、友情、爱情,人类所有美好真挚的情感使家庭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情感教育在家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撒播下爱的种子。然而,中国人也不忘遵循一定的“理”替爱的大树修枝整叶,“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的标准使得中国人的感情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于是,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合情合理”成为最基本的,也是最朴实的价值判断标准。答案:(1)在内容上,介绍了阿枣的爸爸妈妈无法照顾阿枣的原因,阿枣要在外婆家生活,由外婆照顾。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开启了下文阿枣和外婆一起生活。在主题方面,表明外婆对阿枣的疼爱,突出了外婆的无私奉献和我对外婆的思念。(2)CF(3)蚕吃的是郁郁葱葱的桑叶,可是吐出的却是宝贵的蚕丝;“蚕”象征了外婆,外婆的一生像蚕一样勤劳、无私奉献。(4)西方伦理根据个性,东方伦理根据家庭。西方人不承认人伦有何确定的关系,如君臣等。他们只知道有我,有个人,所以没有尊卑的分别,正直和仁慈对父对子都可以。东方经书所说的五伦,有三个属家庭(即父子、夫妇、兄弟),其余下的君臣是父子的变相,朋友是兄弟的变相。所以东方的道德观念,简直可说全然根据家庭。所以经书常说孝是德之本。而孝的范围也最大,不信不诚,败坏家声,可算不孝;建德立功,扬名显亲,就可算孝。5.(4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BA.《游子诗吟》B.《唐音慷慨》C.《诗余小札》D.《律诗集粹》(2)“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化用乐府诗《横吹曲辞•折杨柳欧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一句内容,试分析《凉州词》该句的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应了解题干中的作品并结合本作品分析解答。(2)本题考查诗句的表达效果,应明确手法,并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作答。【解答】(1)A.《游子诗吟》应收录羁旅思多题材的诗作,而本诗是边塞诗。B.《唐音慷慨》应收录唐诗中的有慷慨之气的诗作,本诗是一首盛唐诗作,也是一首边塞诗,全诗哀怨不消沉,悲中有壮,意境悲凉而慷慨,符合诗风的“慷慨”之气。C.《诗余小札》是一种词集,“诗余”是词的别称,本诗不是词作。D.《律诗集粹》收录的是律诗,而本诗是绝句,不是律诗。故选B。(2)“羌笛何须怨杨柳”的句意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从手法上看,诗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使怀乡之情的抒发更真切。从用语上看,“何须怨杨柳”的“何须”“怨”二字用得好,“何须”是何必的意思,“杨柳”是《折杨柳》曲。“杨柳”代表着离别,人们看到杨柳会产生离愁,听到曲调也会如此。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答案:(1)B(2)化用诗句,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使怀乡之情的抒发更真切;“怨杨柳”造语新奇,引人联想;“何须怨”,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白话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诗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6.(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告者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景子曰:“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战?’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寡人如就见者也应当,应该②不能造朝到③吾何慊乎哉少,欠缺④乡党莫如齿年龄(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例:闻王命而遂不果A.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B.自反而不缩C.或相倍蓰而无算者D.不挟兄弟而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孟子不朝见齐王的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应掌握方法并结合语境推断。(2)本题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应掌握方法并结合语境推断。(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句的能力,应遵循翻译的原则、步骤及方法。(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应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概括。【解答】(1)①“如”,应当,应该,译文:我应该来看望您的。②“造”,到,译文:不能到朝廷上去。③“慊”,少,欠缺,译文:我欠缺什么呢?④“齿”,年龄,译文: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2)例句:连词,表转折,但是,却;A.连词,表并列,并且;B.连词,表转折,但是,却;C.连词,表递进,甚至;D.连词,表修饰。故选B。(3)“丑”,相同,相类;“齐”,相似;“好臣其所教”“不好臣其所受教”,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好其所教臣”“不好其所受教臣”,分别解释为“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译文: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主)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4)本文通过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由“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战”“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分析可知,孟子认为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并且认为自己拥有仁德、道义,所以齐王应该亲自来请教自己,而不是召见自己。答案:(1)①应当,应该②到③少,欠缺④年龄(2)B(3)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主)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4)孟子认为,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要有事情商议,就会(亲自)前去请教有德行的臣子,而自己具有道义和仁德,并不比拥有爵位和财富的人缺少什么,所以齐王应该亲自来请教自己,而不是召见自己。参考译文: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应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是否肯来)让我见见您吗?”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上去。”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氏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景子说:“礼的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您本来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召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不过,它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它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欠缺什么呢?’难道这话没有道理而曾子随便说说的么?这或许是另有一种道理的罢。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纪、道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称霸于诸侯。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主)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管仲尚且不可以被召唤,更何况连管仲都不屑于做的人呢?”7.(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与李翱①书韩愈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注】[1]与李翱áo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①挈之而行带、领②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古代平民或未仕者所系的无饰的皮带(2)用“/”将文中画线句进行断句(共一处)。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4)《师说》中韩愈对待李蟠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韩愈的人才观。结合《师说》《与李翱书》概括作着关于人才问题的态度。(5)结合文中内容,联系以下材料谈谈柏拉图、孔子及韩愈各自对理想的态度。《理想国》: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应掌握方法并结合语境推断。(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应掌握方法并结合语意推断。(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句的能力,应遵循翻译的原则、步骤及方法。(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应筛选相关语句并分析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应结合文中内容和材料分析概括。【解答】(1)①挈:带、领,译文:带着他们一起去。②韦带:古代平民或未仕者所系的无饰的皮带,译文:光是谈论道义的普通读书人就有多少吗?(2)“洁清不洿”与“处其所可乐”是兼语句的并列谓语,“而”是连词,表并列,“而”前断开。所以断句是“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译文:您偏偏就能使我的品德保持清洁不被玷污,并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