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单元逆向设计-以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为例素材_第1页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逆向设计-以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为例素材_第2页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逆向设计-以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为例素材_第3页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逆向设计-以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为例素材_第4页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逆向设计-以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为例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逆向设计——以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为例素材基于大概念的单元逆向设计

——以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为例

【摘要】纵观当下教学,教师依然习惯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笔者认为,基于大概念的单元逆向设计,能打破传统的零敲碎打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以学科大概念为基点,以单元学习内容为载体,进行整体情景下的结构化设计,充分实现单元语文要素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法。

【关键词】逆向设计大概念语文课程

纵观当下教学,教师依然习惯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或随意化"教学评不一致”“课时与课时内容彼此割裂"等问题已成为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格兰特·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提倡“以终为始"的教学理念,他认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一种课程或一个单元前首先要考虑“去往哪里”,在脑海中清楚其结果了,才能依据结果设计“如何去”的运行路径。就语文学科而言,大概念立足语文课程性质,是实施单元教学的支点。大概念的统领,能使整个单元就成为一个有机的结构化整体,使碎片化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运用。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设计必须打破传统的零敲碎打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以学科大概念为基点,以单元学习内容为载体,进行整体情景下的结构化设计,充分实现单元的深度融合。笔者将以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逆向设计。

一、锚定概念,厘清目标定位

大概念是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原则、理论和思想,是支撑起学习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连接。锚定学科大概念,能帮助教师厘清教学目标的定位,确定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和取舍问题。

1.确定核心概念

要素统领、目标导向是统编教材单元编排的一大亮点。统编教材中的读写单元,实际上是围绕学科概念(语文要素)而构成的一个学习系统,各个板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承担不同的功能,形成一个结构性的整体。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本单元虽不是一个习作专题单元,但是阅读与习作共享一个核心概念,那就是“观察·发现·表达"。发现和表达离不开观察。阅读学习的过程就是理解大概念的过程,而习作的过程就是运用大概念的过程。

2.解读课程要素

基于大概念的分析,我们要贯通语文要素,展示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打通新旧知识和能力的链接,精准裁定教学目标。观察是中段习作训练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二学段提出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教材以“观察"为核心,建构了一个螺旋式的课程体系。(以“观察”为训练重点的习作教学体例见图1)

梳理教材体系可见,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会写日记,学习描写一种事物、一处场景、一种植物、一个实验,三年级的习作均指向细致观察,把观察的过程写清楚,试着写出观察的感受。四上第三单元在巩固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侧重写观察的过程,写出不同阶段事物的不同变化。

3.厘清单元体系

统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主题来编排。《古诗三首》告诉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两篇精读课文从写动物、植物两个不同角度选材,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阅读时既要引导孩子发现作者是怎样连续细致观察的,又要体会语言表达的生动准确。“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观察的方法,单元习作紧扣语文要素,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实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运用。此外,本单元还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习惯,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二、以终为始,实施逆向教学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从学习结果开始思考,从“终点”(预期的结果)入手,然后确定必要的证据来判定是否达到预期结果(评估),最后根据预期结果和评估方法设计教学流程。逆向设计指向“理解"核心,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法。

(一)确定预期结果

在厘清课程和单元体系的基础上,遵循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心理,关注知识能力的承接性、递进性、发展性,我裁定本单元的预期目标如下:

1.阅读课文,通过画示意图、列图表等方法,了解事物的特点,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能用蟋蟀的口吻以第一人称来介绍清楚。

2.品味重点语段,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仿照课文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清楚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3.借助“资料袋”“阅读链接"的学习,了解观察记录的不同形式;能连续细致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养成连续细致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其中,目标1指向课文的理解和语言的内化,目标2指向语言文字的品评鉴赏和学习,目标3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多样化的形式来表达。

(二)确定评估任务

教师需要像评估员一样思考,有了目标和预期结果,第二阶段需要根据目标设定评估任务。而创设表现性任务情景,则能激发学生的挑战兴趣,为其带来最积极的参与和最有效的学习体验。

表现性任务情景:(1)爬山虎的脚:画示意图,借助图示,介绍爬山虎的脚和爬墙的过程。(2)动物界“建筑大师”评比开始啦,请你以小蟋蟀的身份来参赛,解说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请准备好解说词。(3)班级要组织“小眼睛大世界"观察分享会,请你种植一盆绿豆芽,连续观察并记录,选择喜欢的几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这样的表现性任务形式多样,有口头的,书面的,角色表演等,其中第三项任务是观察日记的变脸,需要2周左右来完成,是一项综合实践性长期任务,强调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整合应用,涉及到语文、美术、科学、劳技等学科,需要小组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有设计的,有绘画的,有撰稿的,有誊写的,有查找资料的,有摄影的……这样的任务设计实现了阅读与习作的深度融合,有助单元预期目标的分步达成。

(三)设计学习体验

在大单元的视域下,单篇课文不再独立存在,而是成为整体设计中的一个部分。我们需要打通阅读与写作壁垒,打破原有的单元结构,对材料(文本)进行选择、重组、整合和补充。根据绿豆芽的生长速度和单元教学进度,分为四个教学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

1.明确任务,小组分工。

出示单元篇章页,回顾三年级细致观察的方法,借助阅读链接和资料袋,了解观察记录的不同形式。小组分工,布置学习任务:种一盆绿豆芽,连续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观察记录。(语文实践活动方案见图2)

2.观察记录,学文写段。

绿豆芽的生长速度与本单元的教学时间基本吻合,这一阶段跟随着课文的学习进程展开,打通阅读与写作的壁垒,展开读写一体的探索性写作。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借助例文片段,选择绿豆芽有代表性的几天,如“种绿豆芽,发芽,长叶”等,进行观察日记指导。

模块一:赏读《古诗三首》(2课时),找出不同的景物及特点,知道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模块二:阅读《爬山虎的脚》(2课时):第1课时先厘清行文结构,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爬山虎的叶子变化,通过画示意图,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在梳理方法的基础上,细致观察,进行第一次片段练习:写写刚种下的绿豆的颜色、大小、形状。第2课时借助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介绍脚的变化,体会动词的妙用,进行第二次片段练习:用上准确的动词,如躺、挤、冒、仰等,写写绿豆发芽后的形态。

模块三:阅读《蟋蟀的住宅》(2课时):第1课时先厘清文章主要内容,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自己画示意图并以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的住宅,感受作者观察的仔细。第2课时比较阅读英国麦加文的《昆虫》,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联读《爬山虎的脚》中生动的句子和《荷花》中描写荷花样子的片段,进行第三次片段练习:选择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一次变化,加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生动。

模块四:链接《燕子窝》(1课时),回读《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中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发现加上作者的感受,能写得有意思,对观察日记片段进行修改。回顾课文,交流观察方法。

交流分享,任务评估。

教学评估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估不应该只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应该是对整个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估。通过评价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修正和改正教学方案,始终确保活动是围绕预期目标来展开的。

本单元教学的评估流程如下:

自主评估完成后的习作质量,每天分享“我最满意的观察日记”,在同伴互评后进行二次修改。

小组自评后分工合作,准备成果展示。

分组展示,分享交流。举行“小眼睛,大世界”观察分享会,分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每组邀请1位学生代表当评委。(语文实践活动评价表见图3)

总体而言,相对于零散性、割裂性的单篇课文教学而言,基于大概念的单元逆向设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关联性、综合性、递进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的育人观念的转变,构建“学教评一致”的高效语文课程。

【参考文献】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