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辩证及治法_第1页
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辩证及治法_第2页
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辩证及治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辩证及治法摘要: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其实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并不能截然分开,可以说高尿酸血症为痛风病程中的一个阶段,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本文通过对高尿酸病因病机的分析及中医治法的总结,旨在利用中医药毒副作用小的优势,进一步开发符合中医辩证的高尿酸血症药物。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体质中医治法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飞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营养过剩、运动减少等因素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直线上升。2013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我国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5%-23.5%,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1]。一般男性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大于420ummol/L,女性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大于360ummol/L时应考虑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2]。

1.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性关节炎

高尿酸血症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引起,本病的发病与年龄、种族、居住环境及饮食习惯等有关[3]。临床上该病隐匿,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血清尿酸水平增高,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可能潜在的尿酸盐沉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近年来,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尿酸持续性升高或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将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心血管等疾病。

其实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并不能截然分开,可以说高尿酸血症为痛风病程中的一个阶段,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然而在血尿酸水平持续增高人群中,仅有10%左右罹患痛风性关节炎,大多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髙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潜伏阶段,无临床症状的髙尿酸血症患者,并不表示关节组织或肾脏没有受到尿酸沉积的影响,只是程度较轻而己。需要改变“痛风只是急性关节炎发作,控制疼痛即可”的观念,应该充分认识到痛风的自然病程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和间歇期[4]。因此若能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通过降低血尿酸浓度,来减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显得很有意义。

2.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

2.1高尿酸血症的古籍记载

中医中并无高尿酸血症之病名,中医文献也无明确记载,单纯的高尿酸血症,若无临床症状,归属“未病”范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句话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指出“治未病”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等到尿酸在血液中呈过饱和状态而引发痛风或其他并发症的时候再去治疗。由于临床部分高尿酸血症可进一步转化为痛风,而中医古籍对痛风早就类似记载。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2.2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

文献回顾表明,目前中医学者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有以下几种观点:(1)先天不足,正气亏虚,经脉失养;(2)湿浊排泄减少,留滞经脉;(3)脾胃失司,痰浊凝滞关节;(4)感受外邪,邪痹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吕兰凯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体质及饮食习惯有关;胖人多发、饮酒食肉可诱发加重。其指出高尿酸血症期的主要病机是肝肾不足,脾胃损伤,痰瘀互阻。《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由此可知脏腑功能正常,相互作用,才能将水谷精微吸收,运输到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反之,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精液运化无常则发病。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日久从热而化,形成湿热痰浊内蕴(血中尿酸生成过多);若肝失疏泄,肾司二便功能失调,则痰浊湿热排泄缓慢或减少(血中尿酸排泄减少),以致湿热痰浊内蕴更甚。综上,此病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湿热痰浊内蕴。

2.3高尿酸血症与体质的关系

古籍中《万病回春》言:“一切痛风肢节痛者……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炙煿,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痈疽者最多。”由此亦可知痛风好发于饮食不节之人,而此类饮食不节,导致中焦湿热不化,久而蕴结为痰浊,阻碍气机,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最早王琦教授从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自然适应能力4个方面对个体差异性和群体趋同性进行研究,把人体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有相关研究表明: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的形成均与禀赋遗传和后天饮食有关,是津液代谢异常所致的偏颇体质。此两种偏颇体质人群尤其易患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慢性代谢性疾病。

痰湿体质是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表现为形体偏胖或苍瘦,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舌质红,苔黄腻,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湿浊内蕴是二者共同的特征。与痰湿体质、湿热体质人群的表现特征相似,较多文献提示湿性体质较其他体质更易患高尿酸血症,且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5]。

3.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法

相对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常用西药来讲,中医药有副作用较小、患者依从性高、且治疗个体化的优点。治法可以借鉴历代医家治疗痛风病的辨证思路及验方,为临床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提供广阔的思路和方法。目前临床该病治疗上标本兼顾,多以补益脾肾、活血化瘀、利湿泄浊等为治法。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总结出高尿酸血症产生的重要环节是“内湿稽留,湿浊内蕴”。中医认为血虚、淤血、湿热在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痛风的表证主要为湿热蕴结、久而瘀血阻滞[]。所以,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大致治法:①利湿泄浊,中医学认为先天肾气不足,气化、排泄水液的功能减弱致水湿运化失常,湿浊内蕴是高尿酸血症产生的病理基础,故利湿泄浊法当贯穿治疗始终;②健脾补肾,脾虚则运化和升清之力减弱,肾气虚弱则气化功能及分清泌浊失司,故健脾补肾可增强去除湿浊之气能力;③活血化瘀,痛风各期均可表现血分症状,急性期宜凉血,慢性期宜化瘀散结。而在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期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以除去诱因,来控制或延缓疾病进一步发作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

共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1):913-920

[2]陈禹,李长明痰湿体质、湿热体质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1(

1

):11-13.

[3]谭春梅,梁积英,高岩,等.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