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48)1.考古发掘表明,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已开始大规模栽培水稻。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于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据此可知()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铁犁牛耕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D.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2.有考古学家提出“龙山时代”的概念,用以统称和龙山文化大体同时期的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文化。据此判断,下列文化属于“龙山时代”的是()A.大汶口文化B.仰韶文化C.河姆渡文化D.良渚文化3.下图是姜寨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内有五组房屋,系五个大家族。大房子是族内举行集会议事的公共房子,中型房子供族长使用,小房子供各家庭使用。据此推断该聚落()A.居民的血缘关系相对固定B.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C.已经产生明显的贫富分化D.是良渚文化的典型代表4.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5.周天子以姬姓大宗的身份对“得自于天”的土地和权力进行再分配,而姬姓贵族则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分别得到大小不等的权力与土地。这说明西周时()A.宗法制依托分封制扩散B.政治关系必须服从宗法关系C.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D.血缘亲疏是分封的唯一依据6.春秋时期,晋国在与楚国争霸的过程中,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这一措施()A.加剧了民族矛盾B.推动了民族交融C.背离了尊王攘夷D.拉大了经济差距7.孔子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下列观点中,属于孔子学说的有()①为政以德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③有教无类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儒道互补”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下列主张中,属于道家思想的是()A.“复礼”与“归仁”B.“无为”与“自然”C.“兼爱”与“尚同”D.“变法”与“专制”9.“六经”不仅是儒家经典,也是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源,士子们从古代经典理论中各取所需,加以发挥,各论短长。说明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既根植传统又融合创新B.诸子百家都是由儒家衍生而来C.传统典籍数量有限制约思想发展D.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10.从春秋开始古代逐渐形成了以“仁战”为核心的武德文化主要包括“义战”、“人和”的习武原则,“师出以律”的行武方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的侠客精神。“仁、义、忠、智、勇、严、信、礼”的武德标准等。据此可知,中国传统武德文化()A.与春秋争霸密切相关B.深受儒家文化的沁润C.主要流行于军营之中D.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11.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生产。这些措施()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2.下图为湖南湘西(秦代洞庭那千灵县)出土秦简中的木方,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这一史料()A.表明秦代采取了有效措施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说明秦代皇权已发展到乾纲独断的崇高地位C.为了解秦代的郡国并行制度提供了实证材料D.证明秦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直接管辖13.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D.汉武帝时独尊儒术14.汉初,自西周末年沿袭而来的王侯豢养门客之风盛行。刘姓诸王更是门庭若市,诸多贵族官僚集团积极支持豪强势力,使其雄踞一方。这一现象反映了汉初()A.中央集权的弱化B.社会阶层流动的固化C.政治局势的稳定D.沿袭了西周治国方略15.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铸币专营政策,同时,国家又建立了以均输平准为代表的官营商业体系,并辅之以“算缗”“告缗”等掠夺性政策,这加速了民间资本向农业转移。这一现象客观上促进了()A.农民的个体劳作B.精耕细作农业日渐成熟C.农业商品化进程D.田庄经营模式不断发展16.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A.减轻徭役和刑罚B.恩泽贵族C.削弱诸侯王势力D.增加税收17.“汉承泰制,有所损益”。下列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属于汉朝“增益”的是()A.户籍制度B.乡里制度C.剌史制度D.通判制度18.下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斗牛画像砖,画中斗牛士拿着器械斗牛。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并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据此可知()A.文人画创作蕴含农本观B.铁犁牛耕的推广推动斗牛活动产生C.中原民间盛行尚武之风D.民俗文化发展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19.“由汉高祖刘邦奠基而发展起来的汉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对中国、对世界都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汉朝文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形成的影响则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对汉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B.西汉时已经发明了纸,但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才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C.《汉书》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D.书法在东汉末成为一种艺术,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书体均已完备20.图1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此,可推断()图1A.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B.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C.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D.孝文帝改革实现了鲜卑族的汉化21.表1时间概况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
举贤良能直言极谏,对策者百人,唯(晁)错为高第。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东汉光武帝(25—57年在位)对选拔与提拔的对象,施行“授试以职”,即进行文字方面的测试,内容有策、经、笺奏(章奏文体)等。上表说明汉代选官制度()A.确立完善的分科考试方法B.扩大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C.突出儒学的正统官学地位D.重视官员文化素养的考查22.阅读下表内容,据此可知()帝国秦朝罗马帝国印加帝国皇帝制度统治方式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元首制行省制国王四大政区A.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B.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C.人类文明进程具有规律性D.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23.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实现了家国一体D.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前235年“天下大旱”,前230年和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秦始皇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秦始皇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A.秦政府有效抵御了自然灾害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C.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D.统一使救济物资在全国畅通二、非选择题(52)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材料一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郡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据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等整理(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2)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6)(2)根据材料二归纳隋朝以前选官制度的主要演变。(3)据材料分析指出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标志。(6)26.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材料一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秦朝对周朝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后,决定采用郡县制。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地处西北,“戎俗,尚武勇,故其民风大近于质朴无华,不尚文礼之一途”,较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后,疆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这些“化外之地”也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选择。——摘编自黄栋法等《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材料二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别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滎古请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成兵布置、调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3)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作出的调整。(2)(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3)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7)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上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材料二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三习近平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摘编自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陆上丝绸之路衰败的原因。(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欧文明交流方面归纳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6)(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基础和时代背景。(8)
六安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ABCBBB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BADCCDBB题号21222324答案DCDD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所种植水稻的谷粒“已接近于现代栽培稻”,说明其所培育的水稻已经比较成熟,据此可知,中国的原始农业已经获得了较高程度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内容是将河姆渡人所种植的水稻与现代所栽培的水稻进行了对比,没有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排除A项;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内容述及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但是没有述及“北粟”的史实,排除C项。2.【答案】D【解析】龙山时期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其中,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是龙山文化的典型,故选D项;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而得名,排除A项;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排除B项;河姆渡文化,是指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排除C项。3.【答案】A【解析】据“五组房屋,系五个大家族”“大房子是族内举行集会议事的公共房子,中型房子供族长使用,小房子供各家庭使用”可知,姜寨遗址中房屋的功能固定,所属家族固定,说明居民的血缘关系也相对固定,故选A项;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的是河姆渡居民,位于浙江省,与题干陕西省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房屋的固定功能,并未提到阶级分化,因而不能说明当时产生了明显的贫富分化,排除C项;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其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而材料遗址中只是涉及房屋的功能,排除D项。4.【答案】B【解析】商朝统治者遇事占卜,军国大事都由占卜来决定,体现出早期王权的神秘色彩,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的特征,故选B项;宗法制的特征是血缘关系,而材料是占卜,排除A项;占卜体现的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而不是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C项;权力有神秘色彩,并非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据材料“姬姓贵族则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亲疏远近,分别得到大小不等的权力与土地”可知,宗法制确立了宗族内部亲疏、等级和世袭的关系,这为周天子进行分封提供了重要的分配原则和依据,即分封制以宗法关系为基础,在宗法制的指导下进行,故选C项;“宗法制依托分封制扩散”指通过分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排除A项;宗法关系要服从政治关系,排除B项;分封的依据主要是血缘,即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功臣、先代贵族等也被分封,“唯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可知在争霸过程中,晋国不断与少数民族交流,最终吸纳了许多少数民族成为晋人,这是民族交融的表现,故选B项;晋国与少数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交往,减少了民族矛盾,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春秋时期的民族关系,并没有涉及诸侯与周王的关系,排除C项;晋国通过经济交往缩小了经济差距,排除D项。7.【答案】B【解析】“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希望统治者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故①正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法家商鞅的变法思想,故②错误;“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故③正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的哲学思想,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8.【答案】B【解析】“无为”与“自然”是道家思想,无为指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为做作,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自然”有无心、无欲、无为等意思,故选B项;“复礼”与“归仁”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兼爱”与“尚同”是儒家思想,排除C项;“变法”与“专制”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士子们从古代经典理论中各取所需,加以发挥,各论短长”,可知百家争鸣中的各家学派从传统经典中汲取所需,并根据现实需要进行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故选A项;诸子百家几乎与儒家诞生于同时期,并不是儒家衍生来的,排除B项;材料“是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源”促进百家争鸣的出现,并不是制约思想发展,排除C项;汉代儒家思想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据材料“‘仁、义、忠、智、勇、严、信、礼’的武德标准等”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强调“仁”“礼”可知,武德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故选B项;据所学“春秋无义战”可知春秋争霸会冲击仁义思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武德文化的内容,没有涉及武德文化的适用范围,排除C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武德文化不受统治者重视,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据材料“与越人杂居”“垦田生产”可知,秦始皇的这些措施开发了岭南、河套地区,有利于巩固边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即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选D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与“与越人杂居”“垦田生产”不符,排除A项;“南海、桂林、象”位于南方,无法抵御北方匈奴对边疆的侵扰,排除B项;此时中原地区还没有出现人口压力,移民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统治,排除C项。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内容是关于皇帝制度和官职名称变更,这体现了秦朝采取措施来巩固统治,故选A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B项;秦朝没有实行郡国并行制,西汉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秦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并没有提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关于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原因可能是秦朝统一后,焚烧诗书,故选B项;相对于东方六国来说,秦国民风更加淳朴和原始,东方六国的文化比秦国先进,排除A项;百家争鸣并不会导致东方六国史书散失,排除C项;逻辑不通,秦国崇尚法家,但是史书保存相对完好,东方六国的史书散失严重,这与汉武帝独尊儒术构不成逻辑关系,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据材料“汉初,自西周末年沿袭而来的王侯豢养门客之风盛行。刘姓诸王更是门庭若市,诸多贵族官僚集团积极支持豪强势力,使其雄踞一方”,可知汉初诸侯王与地方豪强联合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威胁到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魏晋时期形成的九品中正制形成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汉初社会阶层并未固化,排除B项;诸侯王与地方豪强联合,不利于政治局势的稳定,排除C项;西周的治国方略是分封制和宗法制,西汉并未沿袭,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据材料“这加速了民间资本向农业转移”可知,大量民间资本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故选D项;农民的个体劳作与“民间资本向农业转移”不符,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农业商品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而汉武帝重农抑商,排除C项。16.【答案】C【解析】据材料“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可知,推恩令的目的在于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减轻徭役和刑罚与“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不符,排除A项;“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说明恩泽贵族是表象,不是实质,排除B项;增加税收与“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不符,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由材料“汉代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可知汉代刺史制度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是对秦代监御史制度的继承,故选C项;秦汉都有户籍制度,不是增益,排除A项;乡里制度是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各级基层行政区划的制度,起源于夏商周时期,自秦汉以来一直到延续到明清,排除B项;宋朝实行通判制度,排除D项。1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并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可知斗牛活动的产生主要植根于农业生产的需要,表达了人们企盼农业丰收的精神愿景,故选D项;这幅画以写实的手法描绘斗牛场景,属于风俗画,排除A项;斗牛活动的产生主要源自于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精神愿景,排除B项;斗牛活动主要体现于农业生产,与尚武之风无关,排除C项。19.【答案】B【解析】纸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但是并未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直到东汉蔡伦改进纸,故选B项;奠定中医理论的基础的是《黄帝内经》,排除A项;首创纪传体通史的是《史记》,排除C项;东汉末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但并不是所有书体均已完备,如楷书、草书,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可知西北边疆地区的嘉峪关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汉族手工业生产工具,说明民族融合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化发展,故选B项;墓室壁画一般只有贵族才会享用,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产生活,排除A项;魏晋时期北方战乱,不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C项;材料并未明确指出墓室壁画的时间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时期,排除D项。21.【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的“能直言极谏”、“非治儒术者不取”、“进行文字方面的测试,内容有策、经、笺奏(章奏文体)等”可得,汉代选官制度注重所选拔人才的文化素养,故选D项;表格中体现的是对人才文化素养的关注,而没有提到分科考试,排除A项;题干关注的是对选拔人才的文化素养,而并没有提到对人才的来源要求,排除B项;表格中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和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选官时,儒学还没有成为正统官学,排除C项。22.【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均出现了君主集权统治和地方分区管理,说明不同地域的文明在统治方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相似性,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罗马帝国与印加帝国在国家管理方面的同一性,排除A项;集权政治在古代世界政治发展中并不具备普遍性,排除B项;三大古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生产力和历史地理的限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发展的特点,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周王朝时期诸侯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这表明西周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神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没有体现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故B.C两项错误。24.【答案】D【解析】六国纷争,很难集中力量抵御自然灾害,而秦统一六国后,“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从而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实现抗灾救灾,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5.【答案】(1)条件:秦统一六国。(2)措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相互牵制;定期对郡县长官实行考核;中央派官员监察地方官。(6)(2)演变脉络: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3)分析:考试方式选拔官吏,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6)【解析】(1)第一小问政治条件,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六国后,面对庞大的国家疆域需要加强有效的管理,树立中央集权。第二小问措施,据材料一“郡行政长官称中,郡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郡尉负责军事”,可知郡县长官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以维护中央权威;据材料一“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说明中央通过上计制度加强对地方郡县的考核;据材料一“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说明中央还注重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2)第一小问演变,据材料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可知我国的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尽力了先秦时期的“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和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标志,据材料二“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体现了公平公开的特点;同时分科考试的办法还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士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管理来源,使做官、考试和学习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26.【答案】(1)原因:周朝分封制的教训;秦国受周朝文化影响较小;加强对边远地区控制的需要。(3)调整:郡县与分封。(2)(2)特点:行省区划打破了自然地理的界限;行省的主要使命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租赁协议2023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 (2024)1-4酸钠盐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 2023年天津市益中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2023年家政服务项目融资计划书
- 零食行业蓝皮书
- 电力电缆模拟习题+参考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设施维修人员管理制度
- 养老院老人访客管理制度
- 2024年旅游产品销售与推广合同3篇
- 道路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语文试卷
- 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3年抖音运营陪跑协议书
-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毒跑道事件
- 小儿鼻炎调理课程课件
- 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起诉状(成功范文)
- 家庭财务管理系统
-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课件教学
- 冠寓运营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