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近日,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C.不同文化间互动频繁 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2.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时,参加会盟的诸侯国只有齐、鲁、宋、卫等七国,周王派代表参加。到了公元前632年,晋文公践土会盟时,参加的诸侯国增加到九国,周王也被晋文公“召”来参加会盟。这反映出A.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减弱 B.宗法分封制逐步遭到破坏C.君主专制体制逐渐趋向于成熟 D.天下一家的理念日益强化3.汉初,在黄老学说的指导下,统治者实施了“顺民之情,与之休息”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意图是A.消除战争影响 B.加强中央集权C.恢复社会生产 D.抑制儒学发展4.孟子提出“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也说“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这主要说明A.分封制崩坏违背了历史进步 B.战国时期统一逐渐成为共识C.各家在治国思想上大同小异 D.民本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5.周公平定商遗民叛乱后,大封同姓诸侯,将原臣服殷商的诸侯安置于姬姓诸侯之间,将商部族分给各诸侯。此举A.抵制北方少数民族入侵 B.导致王族内部的分裂C.有效控制地方巩固政权 D.加剧诸侯分立的局面6.“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A.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民族之间文化互动增多C.汉代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异域文化占据社会主流7.商鞅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是为了确保以君主专制为轴心的国家政治制度,并且希望以此控制社会财富的流通,从而达到垄断物质资源配置的权力。下列措施能实现其意图的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C.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 D.在全国普遍推行县制8.西周到春秋时期,齐国坐享“鱼盐之利”,管仲改革促进了商业繁荣。但是,西汉中期以后,山东地区的商业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B.盐铁官营,加强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重视对外贸易 D.平抑物价,打击豪强地主9.汉初,刘邦以春秋战国以来的各国为基础分封诸王。九个同姓王和长沙王吴芮的封地,约相当于关东六国故地,中央管辖的十五个郡主要在关中地区,大致相当于秦国范围。这反映了汉初郡国并行制A.尊重各地原有传统B.阻碍社会经济发展C.实现中央垂直管理D.迅速形成地方割据10.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表1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11.下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 B.察举制的产生与发展C.九品中正制的盛行 D.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2.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设立中朝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13.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14.社会流动是指,原本出身在不同阶层的人,会因为后天的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这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5.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北方统一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16.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人物时间主要内容商鞅秦孝公时期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邹忌齐威王时期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李悝魏文侯时期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吴起楚悼王时期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 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 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17.下表所示是宋元文献的部分记载。由此可认定的史实是记载文献(赵)普曰:“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责天下自安矣。”上(宋太祖)曰:“卿无复言,吾已喻矣。”于是召集石守信等饮酒,释其兵权。[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祖即位后,禁军将帅自恃功高,所以“多银赛(傲慢无礼)”,太祖收其兵权[宋]王巩《闻见近录》“艺祖(赵匡胤)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宋]脱脱《宋史》A.宋太祖强化了对军队的控制 B.宋太祖以和平方式收回兵权C.北宋初期武将危及君主集权 D.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策略18.唐玄宗曾分别为儒家的《孝经》、佛教的《金刚经》、道教的《道德经》亲自作注,并特别说明自己注《金刚经》的目的是使“三教无(缺)”,他对佛道两教的教义都有同样高的评价。唐玄宗这些做法A.表明儒学的正统地位丧失 B.体现了三教并行的政策C.旨在提高佛道两教的地位 D.打击了文人士大夫阶层19.汉初,诸侯国与中央汉朝同制,所封诸侯掌治其国,“皆令自置吏,得赋敛”,侯国丞相更是位高权重;但近年考古发现,汉宣帝时所封海昏国所设相仅属朝廷委派的官员,与列侯无臣属关系,且官秩如一般的县令、县长。这一变化表明A.中央开始垂直管理地方 B.中央的集权化趋势明显加强C.郡国并行制度势在必行 D.地方分裂割据隐患得以根除20.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很多人的衣冠语言与中原无异。同时,少数民族尚武、勇健的气质传入中原地区,使中原呈现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气质。这说明当时A.南北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区域间经济文化不平衡性加重C.北方家庭经济农牧互补 D.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走向交融21.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大意是有事必须书面请假,不许口头或别人代请,政令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传达)《睡虎地秦墓竹简》。材料表明秦代A.君主专制强化官员唯命是从 B.文字发展使用日趋成熟简便C.实行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 D.政府部门分工明确运转高效22.观察下图,中央政府对于图中箭头所指地区的管辖最早形成于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秦朝时期23.下图是某学者描绘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A.诸子百家彼此借鉴学习 B.对百家思想研究尚有不足C.儒学走向正统的必然性 D.法家集各家思想之大成24.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球类、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运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写女性运动的作品。王维有诗云:“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这说明唐代A.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B.统治者推崇力量美C.社会生活充满活力 D.女性社会地位提高25.《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有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对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B.南宋时,经济重心的南移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D.少数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计50分)26.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子日:“克已复札,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凤,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子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祜,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廷及群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教版)(1)材料一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3)概括材料三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时间事件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材料一反映了哪几种选官制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选官标准的变化。(2)请根据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指出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B2.B3.C4.B5.C6.B7.A8.B9.A10.C11.D12.C13.D14.B15.B16.D17.A18.B19.B20.D21.C22.A23.A24.C25.C二、材料分析题(共计50分)26.(1)首创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6分)(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各种治国学说。(4分)(3)对秦朝: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6分)27.(1)体现了儒家的“仁(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思想。(4分)(2)“罢黜百家,独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