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5届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这一时期)人们不再简单去观察事物,然后下断言。人类自身本性成了怀疑对象,思想被拉回到自身,人类开始‘反思’。”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强调理性思考和判断 B.人文主义精神出现C.神学思想得到了根除 D.理性主义思想成熟【答案】B【解析】材料“人类自身本性成了怀疑对象,思想被拉回到自身,人类开始‘反思’”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反思自己,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本质,B正确;AD反映的是启蒙思想,排除;C错在“根除”的表述上,排除。故选B。2.下面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宣传画。该宣传画实质上反映了A.“文革”时期的阶级斗争状况 B.人民建设祖国热情的高涨C.“大跃进”时期的“左”倾错误 D.改革开放解放了人民思想【答案】C【解析】从图片中的“落后指标”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是“左”倾错误的反映,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3.北宋《鸡肋编》记载:洞庭山农户“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这表明()A.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已瓦解 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C.农耕经济在北宋不断衰退 D.基层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与“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以获取经济利益,这密切了民众与市场的经济联系,B项正确;“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已瓦解”在近现代的中国,排除A项;“农耕经济在北宋不断衰退”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基层市场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4.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等指出,里耶秦简在证史、补史方面的重要性不亚于殷墟小辞、敦煌文献。下面是里耶秦简中的一片书简及其局部,其史料价值在于()A.实证了秦代地方管理体制 B.再现了民间书信书写形式C.展现了汉字的演变历程 D.丰富了世界数学发展史【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枚里耶秦简展现的是秦代的九九乘法表,它是灿烂的中华文明得到有力证明,说明中华民族发明乘法口诀远早于西方,丰富了世界数学发展史,D项正确;里耶秦简确实可以实证秦代的地方管理体制,但是这片书简无法体现,排除A项;该书简并非民间书信,排除B项;里耶秦简可以展现秦代书休,却无法反映汉字的演变历程,排除C项。故选D项。5.《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A.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 B.合作改造农业生产先进C.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 D.开放稳定企业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1979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等信息可知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次会议上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所以这一阶段的高频词汇应该是技术、现代化、先进和科学,故选C;侵略、美帝国主义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频词汇,排除A;改造、农业生产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时期的高频词汇,排除B;开放、稳定、企业、改革应该是80年代国企改革时期的高频词汇,排除D。6.“地理大发现后,在欧洲市场几乎可以见到来自世界各地千奇百怪、闻所未闻的货物和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品种,这些作物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A.传播了工业文明的成果 B.极大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C.促进了世界的物种交换 D.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的开辟时(欧洲)。根据材料“货物和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品种,这些作物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动植物品种的交换,C项正确;这时尚未进行工业革命,排除A项;价格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7.如图中的数据变化原因当是()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一五计划的实施【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D项正确;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排除A项;抗美援朝结束于1953年,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与工业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时间代表作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睁眼看世界,《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书籍主要以介绍世界的地理文化为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主要以介绍西方先进军工技术为主,如表格中的《克虏伯炮说》等著作,19世纪末主要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发展,反映出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D项正确;材料主要介绍了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书籍著作,不能说明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了一体,A项排除;19世纪后期,先进中国人尚未找到正确的救国之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找到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B项排除;材料论述的重点并不是西方的民主制度,更不足以说明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C项排除。故选D项。9.神话传说及民族学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考古学家夏鼐发表的《碳十四测定年代和中国考古学》把中国远古文明分为七个区域。据此可知A.神话传说完全符合真实的历史 B.历史研究必须依赖考古发掘C.中国文化的起源具有多元特点 D.中国文化华夷之辨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神话传说及民族学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而夏鼐研究认为中国远古文明分为七个区域,由此可知,两项研究结论都认为中国文化起源具有多元性,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考古发掘有利于历史研究,但是并非所有的历史研究必须依赖考古发掘,选项B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10.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等级制度。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制度是()A.城邦制度 B.武士制度 C.奴隶制度 D.种姓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时期。根据“印度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印度出现的不平等的等级制度是种姓制度,该制度将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首陀罗和吠舍等等级,各等级的地位不平等,D项正确;古代印度没有实行城邦制度,而且该制度不是等级制度,排除A项;武士制度是古代日本的制度,排除B项;奴隶制度下部分人口沦为奴隶,他们是最低等级,因此奴隶制度本身不是等级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1.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②农村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④农产品分配制度的改革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我国土地公有制的性质,②错误,ABD排除;①③④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C正确。故选C。12.费正清在分析1939年初中国战区形势时说:“国民党被赶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丧失了精锐部队,同时却正在渗入日军战线后面的广阔农村扩张势力,并赢得民众的支持。"“日军越来越深的陷入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由此推知A.国民党的战略是“以空间换时间” B.中共日益积聚力量优势C.日军对华采取持久战战略 D.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答案】B【解析】“同时却正在渗入日军战线后面的广阔农村扩张势力,并赢得民众的支持”反映出中共通过走群众路线,正在日益积聚力量优势,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的战略是什么,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的困局,而不是其策略,排除C项;1938年抗战就进行到相扶阶段,排除D项。13.19世纪70年代,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实验室在德国广泛推广,逐渐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协同创新的国家创新体系,之后美日等国纷纷效仿。德国企业实验室制度的建立A.标志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B.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C.形成了知识经济增长模式 D.开启了经济持续繁荣的时代【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的企业内部设立研究开放实验室,这就使得科学研究的成果能够快速实现转化,从而促进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B项正确;18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已经标志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排除A项;19世纪70年代知识经济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排除C项;德国企业实验室主要是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并没有因此而开启经济的持续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14.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生产有关的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使农民的种子有保障,农田水利法使土地面积扩大,可灌溉的水源增加,有利于农业增产,选B;其他各项都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作用,但与生产无关,故排除。考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北宋中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15.下图是英、法两国画报对辛亥革命的报道。英、法画报的标题分别是:“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这反映了二者的共同态度是()A.对革命的基本肯定 B.对革命前景的不乐观C.对清朝皇帝的同情 D.对其在华利益的担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可知英法两国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前景不看好,B项正确;对革命基本肯定与材料“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不符,排除A项;材料“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不体现对清朝皇帝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不体现英法两国对中国在华利益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图为某高校世界史教材中部分内容的子目。该部分的标题最有可能是XXXXXX
●缓和与紧张并存
●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经济利益图经济“冷战”
●东西方力量失衡
●南方战略地位的暂时下降A.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B.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和冷战局面的形成C.旧国际格局的动摇和美苏争霸的演变D.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缓和与紧张并存”“东西方力量失衡”“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并结合题干中的“世界史教材”等信息可知,这里的内容符合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D正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并没有“冷战”,排除A;题干描述的是冷战结束后的局势,排除B;题干涉及的内容是冷战结束后的内容,排除C。17.肯尼迪认为,20世纪60年代是“决定性的发展的年代”,“整个南半球一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亚洲一都在致力于申述自己的独立和革新它们旧有的生活方式”,而美国必须“为全世界新独立的国家提供领导”。肯尼迪意在A.扩张美国经济霸权 B.促进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C.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D.加强对于亚、非、拉地区的控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强调,美国必须为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提供领导”,主要意图在于通过对中间地带的渗透,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C项正确;扩张美国的经济势力并非美国关注第三世界国家政治的主要意图,排除A项;美国领导新独立国家,并非是要促进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加强对亚、非、拉地区的控制是美国的外交手段而非根本意图,排除D项。故选C项。18.英国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一九五四》一书评论道:“1954年是中国人民政府威望增强的一年,更是共产主义世界和非共产主义世界一致认为中国是东亚大国和世界五强之一的一年。”这一评论主要基于中国()A.出席了万隆会议 B.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C.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D.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项正确;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排除A项;一边倒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已经推行,无法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排除B项;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19.英国1832年改革“使得代表权的基础从世袭特权向人口和财富因素转移”,“下院的自信也得到了增强”,特别是在济贫等方面实施了一些之前竭力回避的改革。由此可知,此次改革()A.赢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 B.导致传统贵族政治的终结C.催生了英国的济贫体系 D.利于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开始进入议会,改革后的议会通过了一些有利于民众的法案,这些都有利于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D项正确;A项错在普遍支持,排除;1832年议会改革并未终结贵族政治,排除B项;材料与催生英国济贫体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0.据史料记载,古罗马的凯撒大帝曾经身穿中国丝绸制作的长袍去剧场看戏,引得在场的罗马贵族们羡慕不已,于是,他们不惜重金去购买丝绸。这一记载可用来说明A.中国汉朝与罗马有了官方交往 B.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经济交流C.罗马商人贸易得到政府的支持 D.中国丝绸受欧洲贵族普遍喜爱【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古代中国的丝绸曾引得古罗马贵族重金购买,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已远销到欧洲,B项正确;材料未显示罗马政府与中国汉朝的官方联系,也没有体现罗马政府支持罗马商人贸易等信息,排除AC项;材料中只是表明部分罗马贵族想以重金购买丝绸,但不能说明中国丝绸受到欧洲贵族“普遍喜爱”,排除D项。故选B项。21.“哲人”是启蒙时代意识形态讨论和斗争的焦点。启蒙哲人和其对手们争夺对“哲人”这个概念的定义权。反哲人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刻画哲人的负面形象。这一历史现象的实质是()A.争夺启蒙运动领导权 B.争夺对舆论的主导权C.通过争论而获取真理 D.揭露启蒙思想的局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启蒙思想家在公众和舆论中的影响力扩大,反哲人企图通过各种媒介刻画哲人的负面形象,以阻止启蒙思想的传播,故启蒙哲人和反启蒙势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启蒙哲人的形象,其实质是争夺舆论主导权,B项正确;反哲人是反对启蒙运动的,不是要领导启蒙运动,排除A项;对启蒙思想家的污名化不是正常的学术思想争论,排除C项;反哲人是在打击排斥启蒙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22.《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之工,二年;……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这里的“物勒工名”()A.严重束缚了劳动者的人身自由 B.基本承袭汉代的盐铁官营政策C.成为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保证 D.不利于提高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古代技术技艺传承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还要进行考核,做出来的物品要刻上工匠的名字,这些规定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保证,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劳动者的人身自由,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盐铁官营无关,排除B项;“物勒工名”有利于提高手工业产品的质量,排除D项。故选C项。2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A.对外交往 B.民族关系 C.任用贤才 D.虚心纳谏【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这反映了他重视发展民族关系的执政理念,B项正确;A项,题干信息与对外关系无关,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对人才的选拔,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执政态度,排除。24.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可知,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所以D正确;“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所以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所以B错误;材料反映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无法体现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所以C错误。25.明初统治者大力倡导臣民阅读《汉书》,将《汉书》从史学意义上的典籍上升到政治意义的经典;与此同时,将《汉书》中最重要的主角汉高祖刘邦神圣化,使刘邦的地位仅居于三皇五帝和三王之后。这些做法旨在()A.规范史学编纂活动 B.构建政府统治权威C.重振理学正统地位 D.提升臣民文化素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明初统治者大力倡导臣民阅读《汉书》,将《汉书》上升到政治意义的经典,将汉高祖刘邦神圣化,抬高汉朝和刘邦的地位,因为朱元璋与刘邦有相似的身世,《汉书》经典化和刘邦神圣化,是为统治者政权服务的,抬高刘邦和汉朝的地位目的是为了抬高朱元璋和明朝的地位,从而构建政府统治权威,B项正确;将《汉书》从史学意义上的典籍上升到政治意义的经典,将汉高祖刘邦神圣化,主观意图明显,不是规范史学编纂活动,排除A项;此时理学就是正统思想,排除C项;这些做法带有较强的政治目的,不是提升臣民文化素质,排除D项。故选B项。26.洛克指出: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政府的主要作用甚至唯一作用,就是在个人财产受到侵害时执行法律的惩罚权力。这种惩罚权力的行使不能是随意的,而必须按照政治社会一致同意的规则,或按照他们授权的代表致同意的规则来行使。这种观点A.本质上属于无政府主义 B.奠定了共和政体的理论基础C.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D.构筑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框架【答案】C【解析】根据“政府的主要作用甚至唯一作用,就是在个人财产受到侵害时执行法律的惩罚权力”可知洛克认为政府的作用是通过依据法律执行惩罚的权力维护社会秩序,这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故选C;洛克认为政府应该发挥作用,所以不是无政府主义思想,排除A;洛克是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没有涉及建立共和政体,排除B;构筑三权分立政治框架的是孟德斯鸠,排除D。27.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690年,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A.宰相的权力已经名存实亡 B.进一步加强皇权C.唐朝基本沿袭避讳制度 D.三省体制不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可知,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真正原因是尚书令职权过大,说明皇帝意在削弱尚书省的权力以加强皇权,B项正确;宰相的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只是表象,并不是题干的实质,排除C项;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和皇帝个人有关,和三省体制无关,材料没有体现“三省体制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28.1943年以后,太行山根据地政府广泛建立以自然村为基础的运输合作社,鼓励个人运输活动,把运输业与工农副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并推广运输合作社的办法。“清漳河两岸走动着的都是骡马群,挑八根绳的都是林(县)武(安)贫民。”据此,运输合作社的建立()A.有助于改善根据地民众生活 B.有利于敌后抗战网络的形成C.适应了抗战后勤运输需要 D.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4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运输合作社鼓励个人运输活动,并把运输业与工农副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引导贫民积极投入其中,此举有助于加快农户副业产品的流通,从而改善根据地民众的生活,A项正确;材料旨在介绍根据地运输合作社与民众生活的关系,未涉及敌后抗战网络形成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运输合作社“把运输业与工农副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可知是为了促进工农副业二建立,与抗战后勤运输的无关,排除C项;运输合作社主要负责物资的运输,不涉及物资的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29.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B.隋朝常俊从南海郡出航到达约今马来半岛南部C.宋朝开辟了由泉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D.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隋朝、宋朝、明朝(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开辟了由明州(今浙江宁波)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汉武帝时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马来半岛南部),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据所学,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30.1895-1898年是梁启超主张“中体西用”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一方面以“中学”为根本,重视儒学,以孔教为中国人的宗教;另一方面则汲取、利用“西学”,提出要建立“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这说明梁启超()A.为清末新政营造社会氛围 B.旨在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C.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反思 D.对中西学说形成了深刻认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体西用”、“以中学为根本汲取、利用西学”可知,梁启超认为应在以传统儒学为根本的基础上,汲取、利用西学,表明其对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借鉴、利用西方文化进行了思考,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反思,C项正确;1901年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实行清末新政,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梁启超的主张是“中体西用”,以中学为根本利用西学,目的不是为了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中梁启超提出要建立“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表明,梁启超对中学与西学的认识并不深刻,排除D项。故选C项。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4年5月,俄罗斯等国签约成立欧亚经济联盟,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由俄罗斯领导的欧亚大陆共同体。美国警惕俄罗斯想要实现欧亚一体化的企图,不愿意乌克兰成为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一部分,帮助并公开支持乌克兰亲西方的反对派领导人的抗俄行动。乌克兰成为美俄地缘政治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前冷战对手又开始了新对抗。回顾历史,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20号文件就明确:“鼓励和促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于苏联的实体;鼓励和促使东欧卫星国摆脱苏联的控制和影响;加强苏联势力范围以外国家的亲美倾向;让美国公众充分了解并认识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使他们支持美国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做好一定程度的军事准备,建立重要的物质储备,当战争一旦无法避免时,立即投入作战,并为全面动员打好基础。”当时,北约就为自己定下了“挡住俄罗斯”的任务。——摘编自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3》、中国新闻网2014年9月10日报道材料二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提出:“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之间,如果他们想要达成协议的话,就必须分清:那是你们的势力范围,而这是我们的势力范围。”当时,苏联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摘编自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3》(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决心“挡住俄罗斯”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苏联在东欧建立“势力范围”的主要目的和表现。以史为鉴,你认为在处理乌克兰危机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答案】(1)原因:二战后,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二战后,苏联具备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实力,成其实现全球战略的障碍;美苏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美苏领导人内心缺乏安全感。(2)目的:保障苏联西部边界的安全。表现: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支持东欧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扶持亲苏政权;扶植民主德国;组建华沙条约组织。原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克服民族利己主义,树立平等价值观;加强合作互信,减少误判对抗。【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的NSC20号文件可知,二战后,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根据材料一“美国警惕俄罗斯想要实现欧亚一体化的企图”、“让美国公众充分了解并认识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使他们支持美国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做好一定程度的军事准备,建立重要的物质储备,当战争一旦无法避免时,立即投入作战,并为全面动员打好基础”和材料二“苏联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可知,美苏领导人内心缺乏安全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冷战的背景,可知原因还包括二战后,苏联具备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实力,成其实现全球战略的障碍;美苏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等等。(2)目的:根据材料“苏联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障苏联西部边界的安全。表现:联系所学知识,当时苏联扶植东欧的亲苏政权,扶植东德,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等等。原则: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从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克服民族利己主义,树立平等价值观;加强合作互信,减少误判对抗等方面归纳。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州)虽濒海裔夷之邦,执耒垂髫之子,孰不抱籍缀辞以干荣禄,褎然而赴诏者,不知其几万数。盖自古昔未有盛于今也。——北宋朱长文《苏州学记》材料二宋代士大夫与君主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关系相当密切,以至有“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共治”一说,最早出自太祖所谓“国家设科取士,本欲求贤以共治天下”一语。绍兴八年(1138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方庭实上疏高宗,反对向金人屈辱求和,其中有言:“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摘编自何忠礼《论宋代士大夫的“共治”意识》(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的社会现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共治”局面产生历史因素。【答案】(1)现象: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读书求仕成为社会风尚。(2)因素:士大夫和君主有共同的利益;科举考试的发展;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理学的兴起,文人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印刷术进步,书籍进入更多民众的生活;官学与书院教育兴盛。【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材料一中“虽濒海裔夷之邦,执耒垂髫之子,孰不抱籍缀辞以干荣禄”反映出宋代许多人都读书参加科考,反映出北宋文化教育较为普及,可得出,知识分子队伍壮大;根据材料一“褎然而赴诏者,不知其几万数”,可得出读书求仕成为社会风尚。【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二“宋代士大夫与君主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关系相当密切”可知,宋代士大夫和君主有共同的利益;根据材料二“国家设科取士,本欲求贤以共治天下”可得出,科举考试的发展为“共治”提供了条件;结合所学宋朝相关知识可从宋朝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理学兴起,文人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书籍更多进入民众生活以及宋代官学和书院教育的兴盛等角度进行分析。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史书记载,“汉朝建立后,基本沿袭了秦代的移民政策。从汊高祖九年(前198年)开始一直到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的近180年间,相继向关中移民10余次,其对象大多来自关东"。在西汉,“与迁入的数量和次数相比,从关中迁出的人口要少得多”。总的来说,“西汉一代从关东进入关中人口累近30万,而至西汉末年,在关中的关东移民后裔已有约122万,几乎占三辅人口的一半”。关中正因大量关东人的徙入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性人群风貌,正所谓“五方杂厝,风俗不纯,其世家则好礼文,富人则商费为利”。这最终促成并巩圃了囊括关东华夏在内的整体性的“汉人(华夏)”认同,取代了秦及汉初狭隘的“秦人”或“汉人”认同。——摘编自刘志平、赵若彤《秦汉时期关中人口迁移与族群的互动、交融及认同》(1)根据材料,概括西汉时期其他地区向关中移民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时期向关中移民的意义。【答案】(1)特点:移民以关东人为主;移民数量庞大,移民次数多;政策性移民,以政府为主导。(2)意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促成并巩固了华夏认同观念;促进了关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从汊高祖九年(前198年)开始一直到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的近180年间,相继向关中移民10余次,其对象大多来自关东”可知,移民以关东人为主;根据材料“西汉一代从关东进入关中人口累近30万,而至西汉末年,在关中的关东移民后裔已有约122万,几乎占三辅人口的一半”可知,移民数量庞大,移民次数多;根据材料“汉朝建立后,基本沿袭了秦代的移民政策。”可知,政策性移民,以政府为主导。【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意义:根据材料“关中正因大量关东人的徙入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性人群风貌”可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根据材料“最终促成并巩固了囊括关东华夏在内的整体性的‘汉人(华夏)’认同,取代了秦及汉初狭隘的‘秦人’或‘汉人’认同。”可知,促成并巩固了华夏认同观念,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关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京大学教授何顺果在其主编的《全球化的历史考察》中说,全球化的关键词是“交往”,它包括了五大要素:时空、动因、内容、形式和技术。运用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全球化与其要素进行探讨。【答案】示例1:全球化进程主要体现在时空要素方面。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比较有限。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无锡卷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解析版)
- 围墙改造项目合同范例
- 售后维修承包协议合同范例
- 锁具加盟合同范例
- 打地坪劳务合同范例
- 钢结构网架合同范例
- 矸石供货合同范例
- 驾校代理合同范例
- 鸡苗合同范例
- 玻璃房维修合同范例
- 泵站工程设计(共138张课件)
-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件 7.1认识新能源汽车
-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学说
- 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浪潮销售在线测评题
-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03知识培训
-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数学四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总经理年会发言稿模板怎么写(8篇素材参考)
- 广西农垦良丰农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大地的滋味(2023年山东聊城中考语文试卷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