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联测高一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命题:民兴实验中学葛桂安审核:滨河中学徐正义李堡中学张玉凤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6分)行星大十字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即天空中太阳、八大行星、月亮和矮行星组成“十字架”形状(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出现行星大十字现象的前提是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具有()A.近圆性 B.同向性 C.共面性 D.无序性2.行星甲、己最可能是()A.土星和金星 B.火星和土星 C.火星和水星 D.水星和金星【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图中天体均大致在同一平面,因此出现行星大十字现象的前提是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C正确;图中天体分布呈现“十字架”没有体现运动方向和轨道形状,与八大行星公转轨道的同向性和近圆性关系不大,无序性不是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太阳系各行星距太阳远近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根据图示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可推断,行星甲、己分别是水星和金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的特征。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是该小组某位同学记录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笔记: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地壳运动等的主要动力。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煤、石油、铁等矿物,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可再生、较廉价、无污染的特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同学描述中的笔误有()A.1处 B.2处 C.3处 D.4处4.下列现象或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对应正确的是()A.温室大棚—太阳辐射 B.波浪潮汐—太阳辐射C.火山喷发—太阳活动 D.风力发电—太阳活动【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该同学的描述中有四处笔误:①“太阳是距离地区最近的天体”,应为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②“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地壳运动等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地壳运动与地球的内部动力有着密切关系,与太阳辐射无关;③“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不会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④“煤、铁等矿物,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故选D。【4题详解】温室大棚能够起到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大棚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温室大棚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A正确;波浪能量的直接来源是风能,风能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潮汐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引力,B错误;火山喷发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地球内部的热运动,主要是岩浆活动,C错误;风力发电的直接能量来源是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活动会导致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和高度发生变化,使短波无线电信号的传播受到衰减或中断。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太阳活动会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这些粒子会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引起地磁场的强烈扰动,使磁针摇摆,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导航和定位。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科学家对古生物化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和北京猿人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甲图中的生物繁盛的地质年代是()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6.甲、乙、丙、丁四幅图,按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顺序为()A.甲—丁—乙—丙 B.甲—乙—丙—丁 C.丁—甲—丙—乙 D.丁—甲—乙—丙【答案】5.B6.A【解析】【5题详解】甲为三叶虫,主要生活在早古生代,B正确;前寒武纪主要是藻类,A错误;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尤其是恐龙,C错误;新生代是哺乳动物时代,D错误。故选B。【6题详解】甲为三叶虫,早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最为常见;乙为恐龙化石,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丙为北京猿人,出现于新生代第四纪;丁为鱼类化石,晚古生代泥盆纪又有“鱼类时代”之称。结合地质年代划分,由老到新的顺序为:甲—丁—乙—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从古至今地质年代可以分: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显生宙又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2024年10月6日,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莫霍界面以下 B.古登堡界面以下 C.岩石圈 D.地幔8.关于图中各圈层描述正确的是()A.I圈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Ⅱ圈层位于软流层之下C.Ⅲ圈层是厚度最大外部圈层 D.IV圈层物质为固体状态【答案】7.C8.A【解析】【7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震源深度15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即莫霍面以上,不可能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2900千米以下)及地幔(莫霍面以下),ABD错误;岩石圈包括了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及整个地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岩石圈,C正确。故选C。【8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Ⅰ圈层位于地面上空,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A正确;图中显示,Ⅱ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位于软流层以上,B错误;图中显示,Ⅲ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是厚度最大的外部圈层,C错误;图中显示,Ⅳ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点: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扬州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某晴朗的上午在室外进行大气受热过程模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三个玻璃箱和温度计规格均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同一时刻测得温度计的数值()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10.图中的沙土所起的作用为()A.增强太阳辐射 B.削弱太阳辐射 C.削弱大气逆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答案】9.D10.D【解析】【9题详解】据图可知,甲和丙为密闭玻璃箱,密闭玻璃箱上覆盖透明薄膜,可以减少箱内热量的散失,增加箱内的气温;乙为开放玻璃箱,箱内的热量容易散失,气温较甲和丙低。丙的箱内有沙土,太阳光的照射下,沙土的比热容较小,沙土升温快,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地面辐射量较大,丙的温度计气温较高。因此同一时刻测得温度计的数值丙>甲>乙,D正确,ABC错误。【10题详解】沙土在密闭的玻璃箱内,沙土无法增强太阳辐射,也不能削弱太阳辐射,AB错误;沙土吸收太阳辐射,使沙土升温,然后释放出长波辐射,可以增强地面辐射,D正确;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多,大气逆辐射增强,C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的受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①太阳暖大地: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另一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使得地面温度升高;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升温后,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长波辐射),即地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得大气温度升高;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一部分射向宇宙,另一部分射向(长波辐射),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会使近地表温度升高,即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干旱地区地表常形成雅丹地貌。下图为甘肃敦煌位置及雅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敦煌雅丹地貌中土墩(垄)的走向大致为()A.东-西 B.南-北 C.东北-西南 D.东南-西北12.在敦煌周边,由于风力作用的影响,还有些地区地貌表现为沙丘地貌,下图所示符合流动沙丘剖面(图中箭头表示风向,斜线表示层理)图的是()A. B.C. D.【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解】雅丹地貌中的土墩和凹槽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其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图中显示,当地盛行西北风,因此,图中敦煌雅丹地貌中土墩(垄)的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方向,D正确,排除ABC。故选D。【12题详解】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其共同点是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根据风向可判断B、D与该特征不符,排除BD;流动沙丘不断向前移动,使得沙质堆积层应与风向(迎风坡)大致垂直,故流动沙丘剖面图应为C,A为固定沙丘剖面,C正确,A错误。故选C。【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力愈强,交角角度愈小。坐落于山地间的城市常常受到不同热力环流形势的共同影响,不同环流形势在不同时间会存在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下图示意某时刻坐落于山地间的某城市城市风与山谷风环流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形成图示时刻该区域环流形势的原因是()A.夜晚山坡降温快 B.城市降温慢C.白天山谷升温慢 D.郊区升温快14.该城市夜晚的风速较白天大,主要是因为夜晚()A.人类活动干扰减少 B.城市风与谷风叠加C.地面释放的热量多 D.城市风与山风叠加【答案】13.C14.D【解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图示时刻盛行谷风,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与山坡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获得地面辐射较少,气温低,在山谷下沉,而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导致下层大气由谷底吹向山坡,形成谷风,C正确,A错误;城市升温快、郊区升温慢,城市气温一般高于郊区,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风风向一直是由郊区吹向城市。夜晚盛行山风,山风风向与城市风风向一致,城市风与山风叠加,风速增大;白天,盛行谷风,谷风风向与城市风风向相反,使城市风风速减小,D正确,B错误;城市风白天、夜晚风速的变化,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城市的热量主要来源于人为热排放,AC错误。故选D。【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海陆风是常见的热力环流。2024年7月到8月底东北多地遭遇暴雨袭击诸多城市变成水世界,街道变河道,汽车在水流中漂浮的景象令人震惊。下图分别为城市被淹没的景观图及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城区变成“水世界”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④增强 D.⑦减弱16.针对多次城市内涝事件,应大力改善的水循环环节是()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⑧和⑨ D.④和⑨【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①环节是海上蒸发,②环节是水汽输送,③环节是陆地降水,④环节是地表径流,⑤环节是地下径流,⑥环节是海洋降水,⑦环节是陆地蒸发,⑧环节是植物蒸腾,⑨环节是下渗。城区变成“水世界”后,地表积水较多,会导致⑦蒸发环节、④地表径流环节增强,C正确,D错误;①环节是海上蒸发,②环节是水汽输送,城区变成“水世界”对①环节和②环节影响较小,AB错误。故选C。【16题详解】针对市区的内涝问题,应积极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或建设海绵城市(增加下渗)。④环节是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可以减轻内涝;⑨环节是下渗,增加下渗也能缓解内涝,因此应改善④环节和⑨环节,D正确;①环节是海上蒸发,②环节是水汽输送,③环节是陆地降水,这些环节难以受到人为影响,AB错误;⑧环节是植物蒸腾,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可以提高植物蒸腾作用,但对城市内涝影响小,C错误。故选D。【点睛】人类影响水循环的最大环节:地表径流(如调水工程;水库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植树造林、铺设渗水砖、人工降水等有利方面;地面硬化、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等不利方面。2024年7月,我国北方某地的研学小组自制可控气象气球飞行器并进行飞行试验,将一个气球送上3万米高空,并成功回收。完成下面小题。17.可控气象气球上升过程中()A.气温先递增后递减 B.气温一直递增C.气温先递减后递增 D.气温一直递减18.当气象气球上升至3万米高空时,可观测到()A.氧气含量高 B.大气能见度高C.极光现象 D.温度极高【答案】17.C18.B【解析】【17题详解】可控气象气球先后经历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气温是随高度升而递减的,平流层气温是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故气温先递减后递增,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3万米(30千米)高空属于大气平流层的范围,平流层水汽和杂质少,大气能见度高,B正确;平流层氧气含量低,温度较低;极光现象出现在高层大气,ACD错误。故选B。【点睛】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集中了大气总质量的75%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存在大量臭氧,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流平缓,垂直混合作用显著减弱。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长江,龟山以南河段废弃。汉江改道后,汉阳和汉口分开。随着汉阳、武昌、汉口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下图为汉江改道及河流横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9.图中的河流横剖面最可能出现在()A.甲、丁处 B.乙、丙处 C.甲、丙处 D.乙、丁处20.推测改道前汉阳古城区的大致位置是()A.龟山以南,古汉江河道以北 B.古汉江河道以南C.龟山以北,汉江新河道以南 D.汉江新河道以北【答案】19.C20.A【解析】【19题详解】根据汉江的流向以及河流横剖面可知,河流的左岸是凹岸,流水侵蚀严重,水较深,右岸是凸岸,泥沙堆积,水较浅。根据汉江流向判断乙处与上述情况相反,丁河道没有明显的凹凸岸,甲、丙两处符合左岸侵蚀、右岸堆积的情况,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古代地名命名以“山南水北”为阳,由此可知改道前汉阳应该在汉江的北岸,龟山以南,A正确;古汉江河道以南为阴,龟山以北为阴,BC错误;汉江新河道以北是现在的汉口,不是汉阳古城,D错误。故选A。【点睛】受水流惯性和凹凸岸堆积与侵蚀的不同的影响,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的水流流速快,容易受到侵蚀,凸岸水流流速慢,不易受到侵蚀,以堆积为主。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下图)是指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一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碳汇是指碳酸盐岩通过岩溶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以无机碳的形式储存的机制。我国喀斯特地区面积广大,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域。完成下面小题。21.图示主要气流的流动特征出现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2.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①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南方降水比北方多②南方土壤疏松深厚,利于地表水下渗③南方碳酸盐岩的风化更强④南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更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3.目前提高我国“碳中和”能力最有效的措施是()A.采用碳捕捉技术 B.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C.植树造林 D.垃圾分类回收【答案】21.D22.C23.C【解析】【2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是指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春季和秋季,洞内外温差较小,气流流动少,烟囱效应不明显,AC错误;夏季洞外气温高于洞内气温,空气主要从洞外流向洞内,与图示主要气流方向相反,B错误;冬季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气温,空气主要从洞内流向洞外,与图示主要气流方向一致,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喀斯特洞穴系统烟囱效应的区域差异与北方相比,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湿热季节长,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受到的风化、溶蚀作用更强,喀斯特洞穴更深、更宽广,洞穴内外温差更明显,烟囱效应较北方更明显,①③④正确。土壤分布在洞穴之外,且疏松深厚的土壤保水能力强,减轻了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蚀作用,②错误。故选C。【23题详解】提高“碳中和”能力措施植树造林的“碳中和”效益显著,是目前提高我国“碳中和”能力最有效的措施,C正确;碳捕捉要消耗大量动力,难度较大,因而不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A错误;我国一直积极参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国际合作,但国际合作的“碳中和”工作最终仍然落实在各国进行,其实际效果不可控因素较多,不是主要措施,B错误;垃圾分类回收是资源循环利用的措施,不是提高我国“碳中和”能力的主要措施,D错误。故选C。【点睛】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石钟乳、石笋等。二、综合题(3大题,共54分)24.某校学生对大气部分内容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任务一:搭建大气部分知识结构(1)填写完成“大气”部分知识结构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任务二:绘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2)图1为学生绘制的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出现的三处错误。(标出错误处的序号)错误序号1:____;错误序号2:____;错误序号3:____。任务三: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图2所示,北方冬季多采用温室大棚栽培喜温植物。(3)温室大棚能有效减少热量散失,与大气的____作用类似。(4)深秋的清晨,当农民打开温室大棚工作门后,棚内空气与棚外空气会形成气流循环。在答题卡相应图中用箭头标出气流循环运动方向。【答案】(1)①.氧气②.太阳辐射③.热力环流④.水汽(2)①.②②.④③.⑦(3)保温(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大气圈能呼吸主要是因为大气的组成中含有氧气;大气圈有温度,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气会运动,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是热力环流;大气在不同纬度之间的运动,实现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小问2详解】太阳辐射温度高,属于短波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②错误;臭氧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不吸收来自地面的地面辐射,④错误;⑦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大气辐射温度较低,属于长波辐射,⑦错误。【小问3详解】温室大棚的原理类似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大棚可以让太阳辐射透射进来,而透明覆盖材料对地面、墙体吸热之后发出的长波辐射却能有效阻隔和反射,从而造成大棚内热量散失减少。【小问4详解】深秋清晨,棚外气温较低,大棚由于保温作用较强,棚内的气温较高。所以大棚内部盛行上升气流,大棚外部盛行下沉气流,在工作门上方,气流由大棚内部流向大棚外部,在工作门下部,气流由大棚外部流向大棚内部,绘图如下: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示意两种不同地面状况水循环环节的差异。(1)与自然路面相比,说出城市路面影响的水循环环节。(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3)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可行性措施。【答案】(1)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2)城市热岛效应增强,降水增多,强度增大;绿地、水域减少,蓄洪、泄洪能力减弱;城市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形成涝灾。(3)建设城市蓄洪系统;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透水路面比重;建设海绵城市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城市内涝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内涝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自然路面蒸发为40%、地表径流为10%、浅层渗透为25%,深层渗透为25%;城市路面蒸发为30%、地表径流为55%、浅层渗透为10%,深层渗透为5%可知;城市路面影响水循环的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小问2详解】城市化后地面硬化面积增大,人口、工业企业数量多,城市热岛效应增强,降水增多,强度增大;绿地、水域被城市建设用地占用,面积减少,蓄洪、泄洪能力减弱;城市地面硬化,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加上城市排水不畅,形成涝灾。【小问3详解】增加内涝应急调蓄措施,建设城市蓄洪系统;改造升级排水系统,抓紧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滞留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同时增加蒸发与植物蒸腾;铺设透水砖,提高透水路面比重;建设海绵城市。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高楼外墙装饰施工协议版B版
- 2024年新版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合同
- 2024年样品机器试用协议模板一
- 2024年标准型搅拌机销售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北京版)-总复习:综合练习-1教案
- 2018房地产经纪人考试《业务操作》试题
- 2024年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借款协议范本3篇
- 2025年衢州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下载
- 2025年沧州考货运上岗证试答题
- 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展示合集
- 幕墙施工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 年度成本管控的实施方案
- 2024年中国板钉式空气预热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DB1331T 041-2023 雄安新区绿色街区规划设计标准
-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
- 初中七年级主题班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课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航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航空票务知识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 天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