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一统)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一统)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一统)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一统)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一统)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2024.12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考号对应数字标号涂黑。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濛溪河遗址位于四川资阳乐至县境内,距今5万至7万年左右,目前已发现的种子等植物化石有数万颗,还发现了疑似有加工痕迹的橡果、有刻划或者切割痕迹的动物骨骼、火烧过的种子和动物骨骼。据此可知,该遗址可用于研究A.仰韶时代的人类活动B.早期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利用C.原始农业的生产情况D.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的出现2.《商君书》有“使民无得擅徙”“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规定,这反映出当时秦国A.国家统治能力加强B.百姓赋税负担沉重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D.重视发展社会经济汉初创加厩律,制定了有关养马的法律;文帝时,晁错建议“令民有车骑马者,复卒三人”,鼓励民间养马。景帝又在秦边郡牧马苑的基础上,“益造苑马以广用”,扩大边境游牧地区军马牧场的规模。汉初发展马政A.旨在适应农耕发展需要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为反击匈奴积聚了力量D.便利了商业的流通与交往《魏书》载:“(拓跋珪下令)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为便于管理,设立“八部帅”,将“山东六州”的四十余万吏民、百工伎巧迁往平城,“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拓跋珪此举旨在A.学习中原的农耕文化B.促进各民族文化认同C.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D.增强北魏政权合法性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5.《新唐书》记载,“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意即门下省将原诏书涂改后送还中书省重拟之意。太宗时,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这些举措A.具有政治决策的民主趋势B.体现出权力制衡体制的构建C.表明权臣擅权现象的出现D.客观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6.下表为唐宋税收比较表,据表可知岁入粟岁入布绢帛税钱(万)间接税(万)估算总计(万)实物(万)折算额(万)实物(万)折算额(万)天宝年间(742-756)2500800270013502002170熙宁十年1077年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注:间接税包括消费税、通过税、坑冶矿课等)A.唐朝两税法减轻农民负担B.宋朝赋税的市场化倾向明显C.重农抑商的观念逐步淡化D.货币地租已取代了实物地租7.《礼记·投壶》:“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魏邯郸淳《投壶赋》曰:“调心术于混冥,适容体于便安。”晋傅玄《投壶赋序》中写到:“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宋代大儒司马光说:“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这折射出A.传统主流思想的变化B.程朱理学的世俗化趋势C.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D.体育运动平民化多样化8.乾隆帝曾斥责陕西巡抚用“夷使”字样指代西藏达赖喇嘛使者;又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分布地区、服饰饮食及向清政府贡赋数额等集结而成一部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皇清职贡图》。这反映了清代A.调整民族关系B.促进西南开发C.实行因俗而治D.强化统一观念9.1853年,咸丰帝谕令各省要员:“现当紧急之时,朕必贷其处分,宽其定例,求事之有实济也。”各省督抚纷纷开征厘金,从货物的品目、征收的比率到局卡的设立均由地方政府自由操纵支配。由此可以说明当时A.中央权力下移趋势B.商品经济加速发展C.地方基层治理完善D.太平天国由盛转衰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10.据山西乡绅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记载:“今日(1914年新历年元旦)为阳历一号,凡有叛逆之心者均于今日庆贺新年”。“(对于新历)民间不知也,即知之者亦不以为意,甚至有诅咒者,谓不顺舆情耳。”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B.传统文化因素制约制度的构建C.民主和专制的斗争激烈D.社会生活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11.《国闻周报》曾评论道:“民国二十年以后……(华北地区)青年人痛感屈辱退让的苦闷。这种现象正给左倾的人一个号召的口实与抓取群众的机会,在学生大会中最受人欢迎的是激烈的言论,右倾的言论是永远抬不起头来的。”该现象A.主要缘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B.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C.使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得到纠正D.导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2.1984年四川省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军民结合”的指示精神,要求全省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在优先保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努力发展民品生产。同年2月,省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领导小组和“军民结合”领导小组成立,推动企业改革。这一举措A.促使国企确立现代企业制度B.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D.实现了工业中心向西转移13.马特鲁省博物馆收藏的舍顺克二世与阿蒙神像(如下图)中,国王舍顺克二世站立在后,赤裸上身,头戴假发,双手在身前扶着阿蒙神像;阿蒙神像较矮,约只有身后国王的一半高,头戴双羽王冠,脚下踩着刻有铭文的石碑。该雕像作品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权威崇拜B.法老统治的至高无上C.神圣王权的文化内涵D.文化艺术的繁荣多元高三历史第3页共6页14.从12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通过巡回法庭派遣大法官和官员巡回各郡,检查地方法庭的工作情况,纠正不当的判决。巡回法庭不仅审理各种刑事、民事案件,而且管理王室资产、督查地方官吏、规制地方领主特权。巡回法庭的设置反映了当时英国A.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B.国王权力不断强化C.教会的权威已经丧失D.确立法律至上原则15.《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是马洛作于1588年的剧本。主人公浮士德与魔鬼签订契约“以求获得二十四年的光阴,过上极尽骄奢淫逸的生活”,故事最后他的灵魂被魔鬼劫往地狱,只剩下一段恐惧的独白,生动透彻地揭示了浮士德内心的巨大痛苦。作品表达了作者A.对现实政治的不满B.对人创造力的肯定C.对个性解放的颂扬D.对人文主义的反思16.1830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密西西比河以东的五大印第安部落迁往联邦指定的地区。截至1875年,已有27万多印第安人被限制生活在100多个保留地内,划分明确的地理界线以此与白人隔离。这些措施A.激发了黑人奴隶的反抗B.促进印第安文明进一步发展C.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暴露出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微密鐡(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毋喜富,毋恶贫,正行修身,过(祸)去福存。”——《云梦睡虎地秦简》(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其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唐六典》材料二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发轫于瑞典,它归属于议会,只接受议会的指示和监督,工作对议会负责。议会不干涉监察专员的具体工作,但设立特别委员会,监督行政监察专员的公务行为。行政监察专员的监督对象涵盖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同时还包括其他一切行使公共权力的机关和人员。出于竞争性政党选举的需要,监察专员可能成为执政党与在野党高三历史第4页共6页政策博弈的工具。每年行政监察专员都要向议会提交一份年度工作报告,经议会的常设委员会审查后向公众公开公示,受到社会各界重视,经常被立法文件所引用。——摘编自刘卉《瑞典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对行政不当提出批评警告》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出现了一段时期的历史空白。1986年12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的决定》,恢复行政监察体制。国务院及监察部以廉政监察为重点,全面开展监察立法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199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实行中央纪律委员会和监察部合署办公。1993年1月,中纪委和监察部正式合署办公。199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行政监察法制化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个台阶。——摘编自司丽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变迁研究》(1)指出材料一两则史料适合研究的主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主题的研究价值。(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瑞典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特点。(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变迁的动因。(7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历史研究院纂修的《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按照文明成长的历程,揭示中华文明生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中,用“近代初曙”来高度概括了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并在相应章节下列出四节具体内容:第一节大一统的新高度第二节中华思想文化集大成第三节“近代”意识的兴起第四节新“天下”观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任意一节标题,或围绕该书中明清时期的主题自拟一个标题,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明确写出所选标题,自拟标题正确且与主题相关;史论结合,史实充分,表述清晰)高三历史第5页共6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922年梁启超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中说,中华民族既由“多元结合”“成一大民族”“乃出极大之代价所构成”,她便是“一极复杂巩固之民族”,且在将来,“绝不至衰落,而且有更扩大之可能性”。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的演讲中,提出“国族主义”,主张“结合四万万人成一坚固的民族”,由家族而宗族,再到国族,“便可以成一个极大中华民国的国族团体”。1935年12月15日,傅斯年在《独立评论》发表的《中华民族是整个的》中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中国便有了“大一统”的思想深入人心。迄秦汉更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中华民族,说一种话,写一种字,据同一的文化,行同一的伦理,俨然是一个家族”。“所以世界上的民族,我们最大,世界上的历史,我们最长。这不是偶然,是当然。‘中华民族是整个的一句话,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摘自郑师渠《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华民族是整个的’一句话,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产生的影响。(7分)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历史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解析2024.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濛溪河遗址位于四川资阳乐至县境内,距今5万至7万年左右,目前已发现的种子等植物化石有数万颗,还发现了疑似有加工痕迹的橡果、有刻划或者切割痕迹的动物骨骼、火烧过的种子和动物骨骼。据此可知,该遗址可用于研究()A.仰韶时代的人类活动B.早期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利用C.原始农业的生产情况D.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旧石器时代(中国)。据题干“距今5万至7万年左右”、“发现了疑似有加工痕迹的橡果”、“火烧过的种子和动物骨骼”等信息可知,濛溪河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说明当时先民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石器制作技术,发现了可能加工过的橡果或者火烧过的种子和动物骨骼,这显示出早期人类对自然界中动、植物资源的利用,B项正确;濛溪河遗址距今5万至7万年左右,反映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仰韶时代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距今约一万年前,原始农业产生,此时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濛溪河遗址距今5万至7万年左右为旧石器时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的出现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题干信息为旧石器时代遗址,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商君书》有“使民无得擅徙”“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第1页/共14页

著,死者削”的规定,这反映出当时秦国()A.国家统治能力加强B.百姓赋税负担沉重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D.重视发展社会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使民无得擅徙”的意思是政府管理百姓,使他们不得随意迁徙;“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的意思是政府一律按产量规定税额,百姓才得均平;“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意思是无论男女,都登记在政府的簿籍上,以便征发赋役。上述材料反映了秦国对百姓的管理,体现了国家统治能力加强,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秦国对百姓的赋税征收,但未涉及具体赋税额度,无法体现百姓赋税负担沉重,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秦国对百姓的管理制度,未体现这些制度所带来的影响,无法得出“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结论,排除C项;“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意思是无论男女,都登记在政府的簿籍上,以便征发赋役,这与“重视发展社会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汉初创加厩律,制定了有关养马的法律;文帝时,晁错建议“令民有车骑马者,复卒三人”,鼓励民间养马。景帝又在秦边郡牧马苑的基础上,“益造苑马以广用”,扩大边境游牧地区军马牧场的规模。汉初发展马政()A.旨在适应农耕发展需要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为反击匈奴积聚了力量D.便利了商业的流通与交往【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汉朝初年(中国)。根据材料“汉初创加厩律,制定了有关养马的法律”“鼓励民间养马”“新设立了边郡六牧师苑”“扩大边境游牧地区军马牧场的规模”及结合所学可知,汉初从马政管理和民间养马两大方面来发展马政事业,为战时提供战马做准备,由此可知,汉初发展马政为反击匈奴积聚了力量,C项正确;马政主要是为皇室和战争提供马匹需求,并非用于农业生产,排除A项;发展马政事业是汉初统治者的政策,无法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马政主要是为皇室和战争提供马匹需求,并非用于民间商贸,排除D项。故选C项。4.《魏书》载:“(拓跋珪下令)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为便于管理,设立“八部帅”,将“山东六州”的四十余万吏民、百工伎巧迁往平城,“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拓跋珪此举旨在()A.学习中原的农耕文化B.促进各民族文化认同第2页/共14页C.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D.增强北魏政权合法性【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拓跋珪下令)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四十余万吏民、百工伎巧迁往平城”“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社会管理和经济举措有利于游牧民族走向定居,发展农耕经济,壮大国家实力,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C项正确;“学习中原的农耕文化”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而是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的手段,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中的社会管理和经济举措并未体现是否“增强北魏政权合法性”,排除D项。故选C项。5.《新唐书》记载,“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意即门下省将原诏书涂改后送还中书省重拟之意。太宗时,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这些举措()A.具有政治决策的民主趋势B.体现出权力制衡体制的构建C.表明权臣擅权现象的出现D.客观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门下省的“涂归”能够对中书省起草的诏令进行审核和修正,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政事堂作为联席会议场所,能够让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商议国家事务,综合各方意见,这样可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这些举措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客观上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D项正确;唐朝是封建王朝,封建制度的本质是君主专制,不存在民主决策。门下省和中书省的这些举措是在皇权统治下的行政流程,是为了更好地辅助皇帝决策,而不是民主决策,排除A项;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对中书省诏令的“涂归”以及政事堂的联席会议,主要目的是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并不是构建权力制衡体制。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体制下,所有权力最终都集中于皇帝,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权力制衡,排除B项;门下省和中书省的这些工作流程是唐朝正常的行政制度安排。“涂归”和政事堂会议是制度规定的环节,是为了保证诏令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不是权臣擅权的表现,它们是在皇权掌控下的正常政务处理程序,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为唐宋税收比较表,据表可知()第3页/共14页岁入粟岁入布绢帛税钱(万)间接税(万)估算总计(万)实物(万)折算额(万)实物(万)折算额(万)天宝年间(742-756)2500800270013502002170熙宁十年1077年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注:间接税包括消费税、通过税、坑冶矿课等)A.唐朝两税法减轻农民负担B.宋朝赋税的市场化倾向明显C.重农抑商的观念逐步淡化D.货币地租已取代了实物地租【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唐代粮食税收实物比宋代多,但唐代折算额却远低于宋代,唐代布绢帛税收远高于宋代,但折算额却相差不大,唐代基本没有消费税和关税等,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消费税和关税在赋税收入中占比很大,且北宋实物税减少,税钱增加,反映出宋代市场货币量大,商品经济繁荣,税收货币化程度增加,B项正确;唐朝在780年开始推行两税法,与题干中天宝年间(742-756)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到唐宋两朝税收的比较情况,无法得出重农抑商的观念逐步淡化,且古代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宋朝抑商程度有所松弛,但重视农业的观念是不变的,排除C项;材料中唐宋两朝仍然征收粟、布绢帛等实物地租,无法得出货币地租已取代了实物地租,另外,一般认为从明朝开始实行以银代役,即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开始收货币代替实物地租,排除D项。故选B项。7.《礼记·投壶》:“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魏邯郸淳《投壶赋》曰:“调心术于混冥,适容体于便安。”晋傅玄《投壶赋序》中写到:“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宋代大儒司马光说:“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这折射出()A.传统主流思想变化B.程朱理学的世俗化趋势C.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D.体育运动平民化多样化【答案】C【解析】第4页/共14页【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到宋朝(中国)。根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礼记》中提到投壶是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这体现了投壶与礼仪有关。邯郸淳说“调心术于混冥,适容体于便安”,强调了投壶对心理和身体状态的调整。傅玄说“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突出了投壶矫正懈怠、端正内心的作用。司马光说“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更是全面阐述了投壶在个人内心治理、自身修养、国家事务(从个人修养推及对国家事务的积极影响)、观察他人等方面的价值。这些都体现了投壶活动蕴含的道德伦理价值取向,人们通过投壶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到,从《礼记》到宋代司马光对投壶的评价,都强调其在个人修养、品德等方面的作用。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材料未体现这种主流思想的变化。这些评价都是围绕着道德伦理等观念展开的,而非思想体系的更替,排除A项;程朱理学是宋代形成的理学体系,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等观念。材料中关于投壶的描述从古代早期就有,且没有特别体现程朱理学的理念传播到民间或者其世俗化的过程。投壶的评价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方面,不是程朱理学特有的世俗化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投壶活动的平民化和多样化。材料主要是从投壶所体现的道德伦理价值角度进行描述的,没有涉及参与投壶活动的人群范围扩大或者投壶形式多样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8.乾隆帝曾斥责陕西巡抚用“夷使”字样指代西藏达赖喇嘛使者:又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分布地区、服饰饮食及向清政府贡赋数额等集结而成一部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皇清职贡图》。这反映了清代()A.调整民族关系B.促进西南开发C.实行因俗而治D.强化统一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对陕西巡抚用词的斥责及编撰《皇清职贡图》的行为,体现了清政府对于民族统一的高度重视和强调。在清代,对于边疆民族的管理和汉族的治理都是国家统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帝通过这些做法,意在维护国家的整体认同和强化大一统的观念,D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强化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观念,这是清朝建立以后一直贯彻的民族政策,排除A项;材料涉及沿边的多个民族,并非只涉及西南地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各民族的统一观念,并非根据不同的习俗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9.1853年,咸丰帝谕令各省要员:“现当紧急之时,朕必贷其处分,宽其定例,求事之有实济也。”各省督抚纷纷开征厘金,从货物的品目、征收的比率到局卡的设立均由地方政府自由操纵支配。由此可以说明当时()第5页/共14页

A.中央权力下移趋势B.商品经济加速发展C.地方基层治理完善D.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清政府为解决军费问题,允许地方督抚就地筹款,从而扩大了地方督抚的财政权,削弱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地方督抚的实力,A项正确;厘金征收苛重,增加了商人和消费者的负担,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加速发展,排除B项;清政府允许各省督抚开征厘金,这与地方基层治理无关,省不属于基层,排除C项;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而衰,排除D项。故选A项。10.据山西乡绅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记载:“今日(1914年新历年元旦)为阳历一号,凡有叛逆之心者均于今日庆贺新年”。“(对于新历)民间不知也,即知之者亦不以为意,甚至有诅咒者,谓不顺舆情耳。”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B.传统文化因素制约制度的构建C.民主和专制的斗争激烈D.社会生活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民众对阳历新年认可度不高,甚至出现对其咒骂的人,说明传统文化影响力较强,从而制约制度构建,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众对新历的认可度不高,未涉及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两种制度的斗争,涉及的是民众对新历的态度,排除C项;不能以民众对新历的态度说明当时社会生活的特征,得出社会生活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11.《国闻周报》曾评论道:“民国二十年以后…(华北地区)青年人痛感屈辱退让的苦闷。这种现象正给左倾的人一个号召的口实与抓取群众的机会,在学生大会中最受人欢迎的是激烈的言论,右倾的言论是永远抬不起头来的。”该现象()A.主要缘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B.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C.使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得到纠正D.导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第6页/共14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国二十年是1931年,材料描述的现象应该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但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加紧围剿红军,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退让。而国内民众的抗日情绪高涨,由此导致右倾势力抬不起头来。所以材料中的现象主要是源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推断可知应该是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形成,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及右倾的言论已经抬不起头了,但并不代表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得到纠正,排除C项;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源于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1984年四川省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军民结合”的指示精神,要求全省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在优先保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努力发展民品生产。同年2月,省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领导小组和“军民结合”领导小组成立,推动企业改革。这一举措()A.促使国企确立现代企业制度B.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D.实现了工业中心向西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省政府要求全省在优先保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努力发展民品生产,同时调整省三线建设规划,反映了当时我国工业发展由突出军用到强调“军民结合”,这一举措有利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也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C项正确;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针,排除A项;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四川地区,未体现全国工业中心变化趋势,无法得出工业中心向西转移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3.马特鲁省博物馆收藏的舍顺克二世与阿蒙神像(如下图)中,国王舍顺克二世站立在后,赤裸上身,头戴假发,双手在身前扶着阿蒙神像;阿蒙神像较矮,约只有身后国王的一半高头戴双羽王冠,脚下踩着刻有铭文的石碑。该雕像作品反映了()第7页/共14页A.封建社会的权威崇拜B.法老统治的至高无上C.神圣王权的文化内涵D.文化艺术的繁荣多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据材料“国王舍顺克二世站立在后,赤裸上身,头戴假发,双手在身前扶着阿蒙神像;阿蒙神像较矮,约只有身后国王的一半高头戴双羽王冠,脚下踩着刻有铭文的石碑”和所学可知,舍顺克二世作为法老,与阿蒙神像一起被雕刻在这块花岗岩上,舍顺克二世国王手捧阿蒙神像,以展示其对神的虔敬,但国王形象大于神,彰显了他的神圣地位和权力,展示了埃及人对王权的崇拜,反映了神圣王权的文化内涵,C项正确;舍顺克二世在位于公元前887-前885年,古埃及处在奴隶社会时期,并非封建社会,排除A项;舍顺克二世与阿蒙神像展示了古埃及国王与神祇之间的特殊关系,并非强调法老统治的至高无上,排除B项;一件雕像作品无法反映文化艺术的繁荣多元,排除D项。故选C项。14.从12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通过巡回法庭派遣大法官和官员巡回各郡,检查地方法庭的工作情况,纠正不当的判决。巡回法庭不仅审理各种刑事、民事案件,而且管理王室资产督查地方官吏、规制地方领主特权。巡回法庭的设置反映了当时英国()A.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B.国王权力不断强化C.教会的权威已经丧失D.确立法律至上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2世纪下半叶,英国通过巡回法庭检查地方法庭工作、纠正判决,审理各类第8页/共14页案件,管理王室资产,督查地方官吏,规制地方领主特权。这些行为表明国王试图将司法权、行政权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巡回法庭成为国王加强中央集权、强化自身权力的重要工具,体现了国王权力的不断强化,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重要政治制度。虽然巡回法庭的出现对地方领主特权有所规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封君封臣制度瓦解。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封君封臣关系仍然存在,只是国王通过巡回法庭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教会相关内容,没有任何线索显示教会权威已经丧失。在中世纪的英国,教会在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仍具有重要影响力,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巡回法庭作为国王权力延伸的工具,加强了国王对地方事务的管理,没有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法律在当时仍然是国王统治的手段之一,是为国王的权力服务的,而不是法律至上,排除D项。故选B项。15.《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是马洛作于1588年的剧本。主人公浮士德与魔鬼签订契约“以求获得二十四年的光阴,过上极尽骄奢淫逸的生活”,故事最后他的灵魂被魔鬼劫往地狱,只剩下一段恐惧的独白,生动透彻地揭示了浮士德内心的巨大痛苦。作品表达了作者()A.对现实政治的不满B.对人创造力的肯定C.对个性解放的颂扬D.对人文主义的反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自认为自己的知识已超越人类极限的浮士德,为渴望得到无限的权力和享乐,不惜出卖灵魂与魔鬼签约,最终被魔鬼拖入地狱,留下无尽的恐惧和悔恨”和所学可知,《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最终未能从宗教中解放出来的历史真实情况,是对人文主义过度推崇人性自由的反思,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排除A项;“浮士德内心的巨大痛苦”并非对人创造力的肯定,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人文主义的反思,并不是歌颂个性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16.1830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密西西比河以东的五大印第安部落迁往联邦指定的地区。截至1875年,已有27万多印第安人被限制生活在100多个保留地内,划分明确的地理界线以此与白人隔离。这些措施()A.激发了黑人奴隶的反抗B.促进印第安文明进一步发展C.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暴露出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第9页/共14页材料“密西西比河以东的五大印第安部落迁往联邦指定的地区。截至1875年,已有27万多印第安人被限制生活在100多个保留地内,划分明确的地理界线以此与白人隔离”和所学可知,美国资产阶级政府强制驱逐、限制和隔离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大量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围攻、驱赶和被迫迁徙,人口数量急剧缩减,这与美国《独立宣言》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人民主权和人民革命的权利及《1787年宪法》标榜的平等自由等毫不相符,暴露出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D项正确。印第安人不是黑人奴隶,排除A项;这些措施是对印第安人进行了血腥摧毁,最终导致美洲的印第安文明被毁灭,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的权力的扩大和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凡为吏之道,必精絮(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毋喜富,毋恶贫,正行修身,过(祸)去福存。”——《云梦睡虎地秦简》(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其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唐六典》材料二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发轫于瑞典,它归属于议会,只接受议会的指示和监督,工作对议会负责。议会不干涉监察专员的具体工作,但设立特别委员会,监督行政监察专员的公务行为。行政监察专员的监督对象涵盖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同时还包括其他一切行使公共权力的机关和人员。出于竞争性政党选举的需要,监察专员可能成为执政党与在野党政策博弈的工具。每年行政监察专员都要向议会提交一份年度工作报告,经议会的常设委员会审查后向公众公开公示,受到社会各界重视,经常被立法文件所引用。——摘编自刘卉《瑞典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对行政不当提出批评警告》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出现了一段时期的历史空白。1986年12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的决定》,恢复行政监察体制。国务院及监察部以廉政监察为重点,全面开展监察立法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199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实行中央纪律委员会和监察部合署办公。1993年1月,中纪委和监察部正式合署办公。199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行政监察法制化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个台阶。——摘编自司丽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变迁研究》第10页/共14页

(1)指出材料一两则史料适合研究的主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主题的研究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瑞典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变迁的动因。【答案】(1)主题:古代中国对官吏的要求与监察。研究价值:《云梦睡虎地秦简》规定了官吏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如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等,这为研究秦朝对官吏的道德规范要求提供了直接的文字依据,有助于了解秦朝的吏治思想和政治治理理念。《唐六典》记载了刺史的职责,刺史不仅要考核官吏,还要关心百姓疾苦,对廉正和贪秽的官吏进行察访。这一史料反映了唐朝在地方治理方面对官吏监察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体现了唐朝通过监察官吏来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它有助于研究唐朝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内容以及与地方治理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唐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史料。(2)特点:行政监察专员制度隶属于议会,受议会监督;监督对象广泛;受到政党利益的牵扯;接受公众监督。(3)动因:适应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为了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制度;提高行政决策和执行的效率的要求;服务于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情景活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主题:根据材料“凡为吏之道,必精絮(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毋喜富,毋恶贫,正行修身,过(祸)去福存。”“(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其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可得出主题:古代中国对官吏的要求与监察。研究价值:根据材料“凡为吏之道,必精絮(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毋喜富,毋恶贫,正行修身,过(祸)去福存。”可知,《云梦睡虎地秦简》规定了官吏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如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等,这为研究秦朝对官吏的道德规范要求提供了直接的文字依据,有助于了解秦朝的吏治思想和政治治理理念。根据材料“(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其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及所学可知,《唐六典》记载了刺史的职责,刺史不仅要考核官吏,还要关心百姓疾苦,对廉正和贪秽的官吏进行察访。这一史料反映了唐朝在地方治理方面对官吏监察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体现了唐朝通过监察官吏来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它有助于研究唐朝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内容以及与地方治理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唐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史料。第11页/共14页

【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现代瑞典。根据材料“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发轫于瑞典,它归属于议会,只接受议会指示和监督,工作对议会负责。”及所学可得出行政监察专员制度隶属于议会,受议会监督;根据材料“行政监察专员的监督对象涵盖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同时还包括其他一切行使公共权力的机关和人员。”可得出监督对象广泛;根据材料“出于竞争性政党选举的需要,监察专员可能成为执政党与在野党政策博弈的工具。”可得出受到政党利益的牵扯;根据材料“每年行政监察专员都要向议会提交一份年度工作报告,经议会的常设委员会审查后向公众公开公示,受到社会各界重视,经常被立法文件所引用。”可得出接受公众监督。【小问3详解】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1978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1986年12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的决定》,恢复行政监察体制。”及所学可得出适应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根据材料“国务院及监察部以廉政监察为重点,全面开展监察立法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及所学可得出为了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制度;根据材料“199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实行中央纪律委员会和监察部合署办公。1993年1月,中纪委和监察部正式合署办公。”及所学可得出提高行政决策和执行的效率的要求;根据材料“199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行政监察法制化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个台阶。”及所学可得出服务于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历史研究院纂修的《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按照文明成长的历程,揭示中华文明生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中,用“近代初曙”来高度概括了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并在相应章节下列出四节具体内容:第一节大一统的新高度第二节中华思想文化集大成第三节“近代”意识的兴起第四节新“天下”观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任意一节标题,或围绕该书中明清时期的主题自拟一个标题。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明确写出所选标题,自拟标题正确且与主题相关;史论结合,史实充分,表述清晰)【答案】标题:“近代”意识兴起。阐释: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思想等领域出现了一些具有近代化特征的新变化,体现了“近代”意识的兴起。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如徽商、晋商等。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如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逐渐产生,这是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突破,反映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第12页/共14页

经济观念的萌芽。在思想领域,王阳明的心学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传统理学形成冲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民主意识和启蒙色彩。在文化方面,市民文化兴起,小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