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高一年级12月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期的玉器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装饰品向晚期祭祀用品与首领饰物的转变,其大小、形制在晚期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大型玉器以及大量随葬的玉器组合。这一变化反映当时A.玉器技术日益提升B.礼乐文化初步形成C.玉器使用逐渐普遍D.公共权力逐渐集中2.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倡穿鲁国绨衣并以高价大量购买丝织品,使得鲁国农村毁粮种桑,城市改行开织厂。一年后,齐桓公提倡穿齐国丝帛,低价倾销囤积的齐帛,不再购买鲁国丝织品,禁止向鲁国出口粮食。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跑到了齐国,齐国人口大增,越发强盛,而鲁国国将不国矣。这表明A.新经济因素引发社会变动B.实施重农政策增强齐国国力C.外向型经济引发鲁国衰落D.齐国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竞争3.战国时期,慎到重视“势”,强调君主权势;申不害重视“术”,强调政治权术,健全法制;商鞅重视“法”,强调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结合;韩非宣传“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这说明,这四人A.代表不同社会阶层B.反对诸侯争霸战争C.希望结束无序社会D.主张实施严刑峻法4.秦统一以前,粮价较稳定,粟每石三十钱左右。秦统一全国后,粮价急剧上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六年(前216年),关中“米石千六百”。这一变化主要缘于A.法家思想的阻碍B.大兴土木使得民失农时C.气候条件的剧变D.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5.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这些建议A.促进了汉初经济恢复B.与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存在矛盾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表明儒家思想已成为正统主流6.北魏颁布均田令,西魏确立府兵制,二者为此后的隋唐盛世提供了重要条件。学者们关注到,这些措施只在北朝首创,而南朝缺失。这说明A.北方文化仍优于南方B.少数民族受传统习惯影响较少C.经济重心南移未完成D.制度创新受益于民族交融氛围7.756年,唐玄宗发布了一篇筹划平叛全局的制书,在划分各路势力的基础上,规定“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于是“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由此可推知,这一做法A.削弱了中央集权B.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C.开创了盛世局面D.解决了朝廷的财政危机8.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的。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多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时期,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希望寄托情感世界。推动这一变化的制度是A.科举制度B.两税法C.租庸调制D.均田制9.表1所示为中晚唐时期传奇(文言短篇小说)中的部分女侠事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表1女侠事迹红线女自述“前世本为男子”,因意外杀人而转世为女子,因此红线女的所思所想都是为了赎清自己前世的罪孽樊夫人慈悲为怀,无偿救助遭受困苦的百姓聂隐娘一心为主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在任务完成之后,选择归隐自然A.唐朝社会风气较为开放B.社会思潮影响文学创作C.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D.佛道思想的影响力增强10.唐代在京经商的商人,可以将大量现钱交给节度使的进奏院,然后拿着进奏院开出的票据,到相应的藩镇取款办事。宋代初年,中央政府在开封开设便钱务,规定商人可以将现钱交给国库,然后由便钱务发给票据,商人凭票到各州府取款。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促进海外贸易发展B.增强行政运行效率C.解决中央财政困难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1.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的,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这主要得益于元代A.民族交流交融的发展B.行省制度的广泛推行C.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D.中央机构的有效管理12.从洪武至成化(1368-1487年)的一百余年间,明朝对外交往经历了由锐意开拓到主动收缩的转变。其间,明朝对“四夷”的朝贡赏赐由慷慨逐步转为计较,一些朝臣更以“招俫四夷”为弊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明朝国力日益衰退B.倭寇的侵扰严重C.政府实行海禁政策D.欧洲殖民者东来13.表2所示为顺治至道光年间,清朝任命的陕西巡抚中满汉人数统计(单位:人)。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清廷表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总计满人0197162448汉人312761332A.中央集权有所削弱B.汉人入仕竞争激烈C.选任标准有所调整D.满汉差异逐步消失14.王守仁弟子、泰州学派开创者王艮曾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他认为道就在日常生活里,哪怕是一个书童或奴婢的视听言行,也体现了“道”。这一学说A.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B.诱导了市民文化的产生C.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推动了封建等级制瓦解15.湘军、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后,又成为绞杀捻军起义的主力军。此后,湘军、淮军不仅担负着当时军事和国防的重任,而且影响到政府的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由此可见A.内患推动政府军事改革B.清廷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C.权力下移缓解统治危机D.湘淮系官僚主导近代化进程16.1898年9月底,慈禧太后下令推翻大部分新政,被裁撤的衙门重新恢复,八股取士重新开始,但谕令“通商、惠工、重农、育才、以及修军备、浚利源,实系有关国计民生者,即当次第举行”,京师大学堂继续筹办。这一做法A.顺应时代发展潮流B.统治集团思想僵化C.表明戊戌变法失败D.延续中体西用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表3西汉至北宋人口变化情况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南方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南方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摘编自葛剑雄等《中国人口史》材料二由于西夏的崛起,阻断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更因经济重心的南移,支持外贸的经济重心也转移到了南方······-摘编自虞云国《细说宋朝》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至北宋人口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以来对外主要贸易通道由陆上丝绸之路转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汉武帝统治前期推行“有为而治”的指导思想,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对外穷兵黩武,导致统治后期民怨沸腾,被迫下轮台罪已诏。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命霍光、桑弘羊等人辅佐幼主昭帝。公元前81年,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进京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盐铁会议召开。在会议上,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人士对盐铁官营等财政措施进行了全盘否定,并进而攻击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政策;作为这些财政措施的经办人,桑弘羊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就盐铁等政策的存废与贤良文学人士展开了激烈论辩。会议结束,朝廷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这场会议中的贤良文学人士普遍得到了重用。-摘编自陈启喆《盐铁会议和西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演变》材料二明洪武元年(1368年),统治了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但残余势力仍旧盘踞北方,朝廷屯重兵于九边重镇,每年需要军粮250万石,给国家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采山西行省官员的建议,令商人于大同仓交米1石,或于太原仓交米1石3斗,发给淮盐1小引(200斤)。商人纳毕,就可以拿着发给的盐引前往指定的盐场领取食盐售卖,此即所谓“开中法”。同时规定,商人贩卖食盐,必须持有盐引,盐与引离,或伪造盐引,即以贩私论处,罪至死。自此,民间贩盐事业迅速发展,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时期,全国产盐最多的两淮、两浙两个盐区,每年办大盐引(400斤)为572400余引,约占全国盐引数的一半。-摘编自朱宗宙《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演变与扬州盐商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指出以霍光和桑弘羊为代表的两大政治派别争论的焦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会议争论带来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实施盐引政策的背景及影响。(1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在外力冲击下的中国现代化思潮和运动表现出一种回应外国侵略的民族自救的特征。也就是说,这种回应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拯救民族危机。有的论者以此特征,把中国的现代化称之为一种“防御式的现代化”,即一种被动的现代化。在近代中国,西方的侵略的确是构成中国现代化的两大障碍之一(另一障碍是中国的封建主义)。所以,这种以挽救民族危机为动力或目的的现代化运动乃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使然。“防卫型现代化”的特征对中国现代化的价值判断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就是因为“防卫”的需要,“民族主义”或“文化本位”的情结始终制约着近代中国人对现代化价值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近代中国从对西方文化及西方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深入而客观的了解,因此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现代化思潮与运动的深入发展。-摘编自王继平《晚清中国现代化思潮的文化视角》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阐述完整,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6分)湖南省高一年级12月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早期文明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根据材料“玉器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装饰品向晚期祭祀用品与首领饰物的转变”可知,玉器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从个体装饰品变成了祭祀用品与首领饰物,这反映出当时公共权力逐渐集中,故选D项;材料只是在阐述玉器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并不能说明玉器技术日益提升,故排除A项;以礼乐制度为基础的礼乐文化形成于西周时期,故排除B项;玉器使用逐渐普遍与材料“向晚期祭祀用品与首领饰物的转变”不符,故排除C项。2.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齐鲁争霸的手段,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齐桓公通过提倡穿鲁国绨衣并大量购买丝织品,诱导鲁国将农业资源转向丝织业,从而削弱了鲁国的粮食生产能力。随后,齐桓公又改变策略,提倡穿齐国丝帛,并通过低价倾销和停止贸易来进一步削弱鲁国的经济基础。这种策略导致了鲁国经济的崩溃和民众的大量流失,而齐国则因此人口增加,国力强盛。由此可知,齐国用一系列经济手段来削弱鲁国,同时增强齐国的经济实力,故选D项;春秋时期的新经济因素是小农经济,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齐桓公的经济手段,没有涉及新经济因素对社会的影响的相关内容,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齐国用经济手段进行战略竞争,与重农政策无关,故排除B项;据材料“齐桓公提倡穿鲁国绨衣并以高价大量购买”可知,齐国的外向型经济取得了成功,故排除C项。3.C【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期的法家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等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的主张皆为法家主张,法、术、势都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结束无序社会,故选C项;这四人均属于法家代表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故排除A项;战国时期,反对兼并战争的是墨家,而非法家,故排除B项;这四人都重视“法”,法家主张用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故排除D项。4.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社会生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等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大兴土木和严刑峻法使社会劳动力严重缺失,从而影响农时,导致社会粮食供应紧张,加剧了粮价上涨,故选B项;法家思想强调重农抑商,有利于农业发展,故排除A项;当时气候条件并未发生巨变,故排除C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当时还未爆发农民起义,故排除D项。5.B【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董仲舒的经济思想是不与民争利,国家应放松对经济的管控,这与汉武帝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加强国家经济管控的措施相矛盾,故选B项;汉武帝时期属于西汉中期,不属于“汉初”,故排除A项;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决定了封建土地兼并的问题无法被根本解决,故排除C项;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的标志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材料涉及的是董仲舒的经济思想,而非儒学主张,故排除D项。6.D【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根据材料“这些措施只在北朝首创,而南朝缺失”可知,南北朝时期,均田令和府兵制都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改革的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社会进步,为全国统一和隋唐强盛提供了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结合,制度创新受益于民族交融,故选D项;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士人南下,两者优劣无从明确体现,且材料涉及的是制度创新,制度本身属于文化范畴,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的传统习惯,故排除B项;魏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且经济发展差异与政治制度变革关系不大,故排除C项。7.A【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后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玄宗在平叛全局的制书中强调,在划分各路势力的基础上,各路自备武装和物资,这使得节度使、观察使等向商贾收税,强化了地方的实力,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削弱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赋税仍由人们承担,百姓负担并未减轻,故排除B项;唐朝的盛世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解决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8.A【解析】本题考查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这与科举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形成及发展,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使许多出身于乡村的寒门子弟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因而乡愁的对象由城市变为乡村,故选A项;材料中的变化与其他三项制度无关,故排除B、C、D三项。9.B【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思想文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等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晚唐时期,佛道思想流行,材料中女侠所持的“前世”“赎清自己前世的罪孽”“慈悲为怀”属于佛教思想,“选择归隐自然”属于道教思想,由此可知,社会思潮影响文学创作,故选B项;材料中唐传奇中的部分女侠事迹,体现不出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故排除A项;仅通过文学作品中的部分女侠事迹不能说明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且该项结论本身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材料中未能体现佛道思想的影响力由“弱”到“强”的过程,故排除D项。10.D【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等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长安商人到藩镇办事可以把现钱交给节度使的进奏院,宋朝时中央开设便钱务,商人将现钱交给国库,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调整体现了节度使的部分权利被收归中央,其目的是削弱藩镇的权利,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海外贸易,故排除A项;材料中商人存取货币方式的变化,与行政运行效率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中商人存取货币方式的变化,不是向商人征税,故排除C项。11.B【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等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与汉唐相比,元朝不但疆域辽阔,而且对内陆边疆的控制也很稳定,结合元朝的地方制度可知,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广泛推行行省制度,行省官员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征纳赋役,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从而巩固了统一的国家政权,故选B项;元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迅猛,但这不是地方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驿道上设置驿站和急递铺,有助于传递信息、运输官府物资,进而遏制叛乱,并非稳定对各地区的统治,故排除C项;中央机构的有效管理不是元朝优于汉唐的特别之处,故排除D项。12.A【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朝贡贸易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根据材料“朝贡赏赐由慷慨逐步转为计较”并结合明代外交可知,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对外交往主动收缩,对“四夷”的朝贡赏赐由慷慨逐步转为计较,一些朝臣更以“招徕四夷”为弊政,这主要是明朝国力衰退、财政严重困难所致,故选A项;倭寇的侵扰不是明朝改变外交取向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海禁政策是明朝对外交往主动收缩的表现,而非原因,故排除C项;欧洲殖民者东来是从16世纪初期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3.C【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地方大员选任标准的调整,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表格显示,清朝在选任陕西巡抚时,满汉官员的任职人数在不断变化,顺治时任命3名汉族巡抚而并未任命满族人,康熙至乾隆年间,任命满族巡抚的数量多于汉族,而嘉庆、道光年间任命汉族巡抚的人数多于满族,这表明清廷处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在地方大员的选任标准上随着时间变化、国力变化而有所调整,即从康熙到乾隆时注重民族属性,嘉庆道光年间注重工作能力,故选C项;陕西巡抚的选任权始终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不能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减弱,故排除A项;表格反映的是任命陕西巡抚时,清廷对官员民族属性的考量,与官员入仕竞争是否激烈无关,故排除B项;满汉官员的任职人数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且清政府在选择和任命陕西巡抚时始终存在汉族和满族的区分,因而不能说明满汉差异逐步消失,故排除D项。14.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根据材料“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可知,泰州学派主张圣人与百姓平等,是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否定,这与明代工商业的发展,冲击社会传统观念的社会现象有关,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故选A项;市民文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已经出现文化的平民化、市民化的现象,市民文化产生于明代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泰州学派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范畴,明清之际的新思想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冲击儒家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时期,社会上出现的求平等的思想能够反映对封建制度的冲击,但推动封建等级制度瓦解的说法夸大了其社会影响力,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15.C【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政局的变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根据材料“湘军、淮军不仅担负着当时军事和国防的重任,而且影响到政府的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清政府被迫作出改变,促使汉族地主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地方官僚集团在晚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故选C项;“内患推动政府军事改革”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是地方挑战中央的权威,但是湘军、淮军是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故排除B项;“湘淮系官僚主导近代化进程”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16.D【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后清政府的举措分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等素养。根据材料“慈禧太后下令推翻大部分新政······但谕令”可知,清朝统治集团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愿变革制度,推翻大部分新政,但又采取通商、惠工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措施,实际上就是延续原来的中体西用思想,故选D项;A、B两项只能反映材料中的部分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戊戌变法失败,故排除C项。17.(1)趋势:人口总量虽有波动,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南方人口数量及所占比重持续增长,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南方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北方。(4分,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总体相对稳定,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北方战乱动荡,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民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自然条件优越。(6分,任答3点给满分,言之成理即可)(2)原因:传统商路(陆上丝绸之路)的断绝;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北宋市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出现交子等;南宋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发展;指南针的发明和造船技术的进步。(8分,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解析】本题考查南方经济发展、宋代海外贸易繁荣,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西汉至北宋人口变化情况表”可知,人口总量虽有波动,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与南方人口数量及比重持续增长,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根据材料“南方”“北方”人口情况表可知,南方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北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至北宋,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社会总体相对稳定,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和自然条件角度进行分析,政治方面,北方战乱动荡,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与北民南迁;经济方面,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自然条件方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根据材料“西夏的崛起,阻断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更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得出传统商路(丝绸之路)的断绝;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材料“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得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北宋市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出现交子等;南宋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发展;根据材料“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得出指南针的发明和造船技术的进步。18.(1)争论焦点:是否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2分)影响:影响了汉代中央的政治格局;使经济上官营政策有所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汉代的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贤良文学人士的重用使得儒家思想的地位进一步巩固。(6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背景:明初边境危机严重;边境军需补给困难;南北方物产不均衡;政府食盐专卖。(4分,任答两点)影响:保障了军需供应,有利于巩固国防;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促进了边镇经济发展;活跃了商品经济市场,推动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6分,任答三点)【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盐铁专营政策、明代的盐引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命霍光、桑弘羊等人辅佐幼主昭帝”“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进京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可知,以霍光和桑弘羊为代表的不同统治集团之间争论焦点是是否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桑弘羊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就盐铁等政策的存废与贤良文学人士展开了激烈论辩”并结合盐铁会议的史实可知,影响了汉代中央的政治格局;根据材料“但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导致统治后期民怨沸腾”可知,使经济上官营政策有所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汉代的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智能硬件设备及配套软件研发与销售合同
- 2024年版道路运输司机合同2篇
- 2021-2022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2025造价工程师经验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审查意义备考资料
- 2025年阳泉货运准驾证模拟考试
- 2024年房地产项目施工监理合同范本集锦3篇
- 2024年度高级实习生个人隐私及商业秘密保护协议3篇
-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经济数学(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端制造企业总经理聘任合同
- 2024年度船舶买卖居间代理合同实施细则下载3篇
- 北京海淀区育英学校跟岗学习总结
- 中软统一终端安全管理平台v90使用手册
- 护理质量管理PPT通用课件
- 氨水岗位应知应会手册.docx
- AQ-C1-19 安全教育记录表(三级)
- 广东饲料项目建议书(参考范文)
- 铝单板、玻璃幕墙建筑施工完整方案
- 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易错题
- 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质量控制制度
- 《常用医学检查》PPT课件.ppt
- 《发展经济学派》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