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海南省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海南省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海南省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海南省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B.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C.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一定是奇数,染色体数可能是偶数

D.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基因

2.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载体蛋白、纤维素、血红蛋白、ATP合成酶均不存在于正常机体内环境中

C.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

D.尿毒症和镰状细胞贫血都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3.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测定了已在3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

填补了人类进化史的研究空白。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到今不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在环境条件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对研究生物进化来说,基因组序列是比化石更直接的证据

D.基因突变虽然对很多个体不利,但有利的基因突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4.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强于成人,这可能与视觉中枢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有关。在视

觉训练过程中,儿童GABA含量显著增加,且持续到训练结束后的几分钟,而成人GABA含量始终无明

显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学习是人脑的高级功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一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

C.抑制GABA的合成和释放,可能提升人的学习能力

D.GABA可能通过抑制某些神经元兴奋而减少对后续学习的干扰

5.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多种激素陆续被发现。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通过血液循环后可以促进胰液的分泌

B.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太少

C.与沃泰默实验相比,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磨碎,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研究者摘除公鸡的睾丸后,其雄性特征消失,然后再把睾丸移植回公鸡体内,该实验未运用控制变量

的“加法原理”

A.图a所示细胞某二倍体生物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B.图b细胞中是由于碱基的增添导致基因突变

C.仅患21三体综合征的患者体内的细胞为图c所示细胞

D.d细胞所代表的植株高度不育,该植株较为矮小

7.超雄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XYY)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超雄综合征

且红绿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Y(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孩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仅考虑染色体组成,理论上,该男孩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C.该男孩色盲的原因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体单体未正常分离

D.该男孩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8.非洲干旱环境下生长的金合欢,是具有长达10厘米尖刺的高大树种,尖刺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又可抵

御动物的啃食。长颈鹿有长达45厘米的舌头,柔软细长的舌头加上长长的脖子可以轻松吃到被尖刺覆盖

的金合欢嫩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金合欢的尖刺和长颈鹿的长舌头都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

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C.非洲干旱环境使金合欢出现适应性性状并遗传给后代

D.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9.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动物种群A(雌雄个体数相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雌性个

体中有1/100患甲病(由X染色体上的h基因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A中基因型为XhY的个体占所有雄性的20%

B.种群A中患甲病的个体占所有个体的11/200

C.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基因突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D,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的雄性减少10%,则H基因频率减小

10.某同学进行了“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若每3滴测一次pH,滴加18滴HCL时共需要测6次

B.每种溶液的初始pH不同,但对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不大

C.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

D.该实验中,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均属于对照组

11.巴黎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大获全胜,取得了5枚金牌的好成绩,在男子单打的半决赛时由于比分开

始的落后和胶着,观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紧张,直到最后取得胜利的欢呼。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心跳加快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呼吸急促的原因之一是肾上腺素分泌加快

C.紧张状态可能会抑制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D.由欢呼引起的心跳和呼吸的改变受意识支配

12.惊跳反射亦称莫罗氏反射,婴儿在突然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像受惊一样,表现为面部及躯体肌肉的快速

收缩,之后往往还伴随心率加快等特征。一般到三四个月才会消失,是正常的生理反射,有时安静睡觉时也

会发生。M细胞是指令性神经元,它能接收多种感觉传入信息并加以整合后导致惊跳反射的发生。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推测构成惊跳反射神经中枢的神经元应包括M细胞

B.惊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C.惊跳反射引起的心率加快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是不随意的

D.发生惊跳反射时,神经纤维的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

13.图I数字表示人体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突触,其中Gly与突触后膜结合,引起Cl通道开放,C「内流;

图II表示兴奋传来后突触1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降低突触1中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会导致动作电位降低

B.图II中发生ab、be段电位变化时,离子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C.Gly作用于突触后膜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膜两侧电位差没有发生改变

D.图I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14.研究发现,情绪压力对肾上腺分泌功能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代表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短期压力效应

A.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均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B.激素a可促进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激素b可升高血糖浓度

C.情绪压力导致的短期和长期压力效应增加均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D.垂体细胞存在激素b和胰岛素的受体

15.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的含量来调控

生殖活动。通常情况下,图中的途径①参与鹘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途径②进行调

节,字母A代表参与调节的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Kp神经兀24—

._rGnRH神经兀

雌GnRH

素①■味p神经元1

卵巢(+)促性腺激素5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鹘鹑体内雌激素的含量过高时,经途径②可使雌激素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B.GnRH通过导管直接运输到A,促进促性腺激素的释放

C.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兴奋时对GnRH神经元所起的作用相同

D.养殖场为提高鹤鹑的产蛋率,在鹤鹑排卵期前可在饲料中添加Kp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的茎色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受等位基因A/a的控制。科学家用X射线处理某纯

合紫株的花药后,将获得的花粉对绿株进行授粉,得到的Fi中出现了1株绿株(M)。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是通过产生的。将纯合紫株的花粉对去雄后的绿株进行授粉,得到的Fi幼苗经秋水

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甲的基因型为,植株甲(填“是”或“不是”)一个新物种。

(2)若M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则发生突变的基因是(填A或a),发生突变的时间最可能为

;若M的出现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而且变异的配子活力不受影响(两条染色体异

常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则对M出现的合理解释是。

(3)为了确定M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还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最简便方法):

o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17.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A、B、C、D),湖泊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

少鳍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如图1),湖中的鱼形态差异

也变得明显。图2为C湖泊中某段时间内第鱼种群中E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溪流消失后,各个湖泊中的^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存在______,各个种群通过产生

进化的原材料。现在有人将来自A、B两湖中的第鱼交配,发现其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

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

(2)在对C湖泊中解鱼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EE和ee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5%和25%

(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EE和ee的个体所占

的比例分别为45%和5%,其调查的年份应该在图2的时间段内,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

进化?(填“是”或“否”)。

(3)D湖泊周围有一种植物,该植物能产生有毒酚糖充当“矛”来防御昆虫侵害,多余有毒酚糖会通过

自身的PMaTl基因产物来降解,烟粉虱直接“盗用”植物PMaTl基因变成自身基因,获得对抗植物的

“盾”。该现象反映出在进化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o进化是否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填“是”或“否”),理由是o

18.下面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

血液流动方向(A进B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XX医院化验单

姓名:XXX

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17IU/L0-45

肌肝CRE1.9mg/dL0.5-1.5

尿素氮BUN14.6mg/dL6.0-23.0

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

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

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

甲图

①②③④⑤

乙图

(1)甲图化验单中每种成分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了:①个体间存在一定的

差异;②内环境稳态是指一种的状态。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

腹”一般要求采血前禁食8小时以上,其原因是。

(2)某人不小心撞到膝盖,被撞处肿了个大包,原因是被撞处的皮下毛细血管破裂,使③渗透压______

(填“升高”“不变”或“下降”),48小时后热敷有利于液体进入(填乙图中序号)从而消肿。

(3)若乙图代表肝脏局部结构模式图,饥饿时与A端液体相比,B端液体葡萄糖的含量会(填

“增加”“减少”或“不变”),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被附近的肌肉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层磷脂

分子层。

(4)若图乙所示是肝脏组织细胞的内环境,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填标号)液体进

行化验,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

(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内环境中的pH变,这是因为0

19.当人体部分内脏器官患病时,感觉体表某一区域的疼痛称之为牵涉痛,不同的内脏疾病导致不同的受

累疼痛部位,比如心脏病可导致心前区、左肩或左上臂疼痛;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有背痛的症状,当患者

处于仰卧位时背痛可能会加重。如图1为牵涉痛神经传导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痛觉产生部位是o图中c属于神经,a、b、c、皮肤和内脏(填“能”或“不

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理由是o

(2)在a、b神经元各放置一个电极如图2所示,适宜电刺激N处将导致电表甲发生_____次偏转;已知

药物X可以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用药物X处理后,适宜电刺激M处将导致电表甲发生_____次

偏转。

(3)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导致皮肤被误认为是反射弧的

部分,内脏和疼痛位置的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会传递到神经中枢的(填“相同”或

“不同”)部位。

(4)有同学认为:若体表的痛觉传入神经纤维断裂,则对应的体表疼痛就会消失。请结合题干分析这种

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0

20.某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1,a~c表示激素。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

如图2(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下丘脑

骨骼肌

图1图2

(1)图1中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是(填“a”"b”或"c”),甲状腺激素具有(至

少写出3点)等作用。

(2)如果切除垂体,图1中激素a、c分泌量改变分别是、。

(3)正常机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一是高浓度血糖引起血糖调

节中枢即兴奋,通过有关神经支配相关细胞分泌胰岛素;二是o

(4)据图2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0

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B.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

C.GLUT-4基因表达不足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

(5)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被重吸收回血

液。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时,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糖尿病

的原理:o

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B.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C.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一定是奇数,染色体数可能是偶数

D.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包括染

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

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A错误;

B、基因重组就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错误,

C、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因此含有的染

色体组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染色体数也可能是奇数或者偶数,C错误;

D、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但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载体蛋白、纤维素、血红蛋白、ATP合成酶均不存在于正常机体内环境中

C,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

D.尿毒症和镰状细胞贫血都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

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载体蛋白(细胞膜上)、纤维素(消化道内)、血红蛋白(细

胞内)、ATP合成酶(细胞内)均不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D、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而引起的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3.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测定了已在3万年前灭绝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

填补了人类进化史的研究空白。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到今不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在环境条件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对研究生物进化来说,基因组序列是比化石更直接的证据

D.基因突变虽然对很多个体不利,但有利的基因突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利用化石可以确定

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

据。

【详解】A、地球上最早的生态系统中只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A正确;

B、即使环境条件稳定,由于遗传变异以及其它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发生改变,B错误;

C、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

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C错误;

D、基因突变的利害关系由生存环境决定,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D错误。

故选A„

4.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强于成人,这可能与视觉中枢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有关。在视

觉训练过程中,儿童GABA含量显著增加,且持续到训练结束后的几分钟,而成人GABA含量始终无明

显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学习是人脑的高级功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一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

C.抑制GABA的合成和释放,可能提升人的学习能力

D.GABA可能通过抑制某些神经元兴奋而减少对后续学习的干扰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

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学习是脑的高级功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

的关系是倒置的,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错误;

C、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强于成人,且视觉训练过程中儿童GABA含量显著增加,因此推测GABA含量

增加有利于学习新知识,C错误;

D、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在视觉训练过程中,儿童GABA含量显著增加,因此推测GABA含量增

加有利于学习新知识,进一步推测GABA可能通过抑制某些神经元兴奋而减少对后续学习的干扰,D正

确。

故选D。

5.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多种激素陆续被发现。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通过血液循环后可以促进胰液的分泌

B.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太少

C.与沃泰默实验相比,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磨碎,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研究者摘除公鸡的睾丸后,其雄性特征消失,然后再把睾丸移植回公鸡体内,该实验未运用控制变量

的“加法原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1、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若直接将

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他进而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

肠内注入稀盐酸,发现这样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他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反射。

2、斯他林和贝利斯读了沃泰默的论文,设计实验并证明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产生了一种化

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他们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

称作促胰液素并提出了激素调节。

3、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

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详解】A、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

B、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

会被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所分解,B错误;

C、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巧妙在于将小肠黏膜和盐酸混合后获得的提取液注射到血液中,排除了神经调

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正确;

D、研究者摘除公鸡的睾丸后,其雄性特征消失,该实验与对照相比,是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所以该

实验运用控制变量的“减法原理”,研究者重新将睾丸移植回公鸡体内,该公鸡的雄性性征逐步恢复,人

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运用了“加法原理”,D错误。

故选Co

6.如图分别表示四种生物的体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34入5

2345

A.图a所示细胞是某二倍体生物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B.图b细胞中是由于碱基的增添导致基因突变

C,仅患21三体综合征的患者体内的细胞为图c所示细胞

D.d细胞所代表的植株高度不育,该植株较为矮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细胞中

含有3个染色体组;d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

【详解】A、图a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为三体,但不知该细胞所在个体的发育起点是配子还是受精

卵,因此无法判断该细胞所在个体是二倍体还是单倍体,A错误;

B、图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4所在染色体片段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21三体综合征的患者体内21号染色体有三条,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图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

体组,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d细胞中只有1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在因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而高度不育,与正常植株相

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D正确。

故选D。

7.超雄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XYY)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超雄综合征

且红绿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Y(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孩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仅考虑染色体组成,理论上,该男孩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C.该男孩色盲的原因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体单体未正常分离

D.该男孩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超雄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XYY)的疾病。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

传病。

【详解】A、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Y,体细胞内含有47条染色体,只是细胞内多了一条Y染色

体,并没有多一个染色体组,故体细胞内含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

B、该男孩患超雄综合征且红绿色盲,基因型为XbYY,减数分裂时三条性染色体随机分离,因此会形成

X\YY、XbY,Y的配子类型,即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22+X%22+YY、22+XbY,22+Y,共四种类型,

B正确;

CD、该夫妇表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超雄综合征且红绿色盲的男孩,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LXBY,男

孩出现色盲的原因是母亲减数分裂形成了含有Xb的卵细胞,与含YY的异常精子(父方的精原细胞减数

第二次分裂时两条Y染色体没有分离)结合形成了XbYY,并非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体

单体未正常分离,CD错误。

故选B。

8.非洲干旱环境下生长的金合欢,是具有长达10厘米尖刺的高大树种,尖刺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又可抵

御动物的啃食。长颈鹿有长达45厘米的舌头,柔软细长的舌头加上长长的脖子可以轻松吃到被尖刺覆盖

的金合欢嫩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金合欢的尖刺和长颈鹿的长舌头都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

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C.非洲干旱环境使金合欢出现适应性性状并遗传给后代

D,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

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

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

的必要条件。

【详解】A、金合欢的尖刺减少水分散失适应非洲干旱环境,同时尖齿的存在也可以抵御动物的啃食,能

够让自己生存下来,长颈鹿的长舌头可以轻松吃到金合欢嫩叶也是为了生存,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A正

确;

B、适应是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结果,适应的形成离不开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积累与环境的定

向选择作用,B正确;

C、尖刺对于金合欢是一种表现型,该表现型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洲干旱环境起到选择作

用,拥有尖刺的金合欢能适应非洲干旱环境,C错误;

D、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

和繁殖因此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D正确。

故选Co

9.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动物种群A(雌雄个体数相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雌性个

体中有1/100患甲病(由X染色体上的h基因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A中基因型为XhY的个体占所有雄性的20%

B.种群A中患甲病的个体占所有个体的11/200

C.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基因突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D.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的雄性减少10%,则H基因频率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雌性个体中有1/100患甲病,且该病由X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所以Xh的

基因频率为10%,XH的基因频率为90%。

【详解】A、因为雌性个体中有1/100患甲病,且该病由X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则雌性个体中Xh的基因

频率为10%,X11的基因频率为90%,因①群体中的X11、X11基因频率=雌性中X11、X11基因频率=雄性中

XH、Xh基因频率,②在雄性群体中: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表现型频率,所以种群A中基因型为XhY

的个体占所有雄性的10%,A错误;

B、因为X11的基因频率为10%,X11的基因频率为90%,种群A中患该病的个体的基因型有X1^和

XhXh,由雌雄个体数相等,种群A中患甲病的个体占所有个体的(1O%+1O%X1O%)X1/2=11/200,B正

确;

C、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c错误;

D、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雄性个体(XhY)减少10%,则种群中h基因频率降低,H基因频率应增

大,D错误。

故选B。

10.某同学进行了“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9—r=----

8-----

—-0^—自来水

7

H—▲—T-缓冲液

P6—•

5ST一马铃薯匀浆

4、

3―一蛋清稀释液

051015202530

A.实验过程中若每3滴测一次pH,滴加18滴HCL时共需要测6次

B.每种溶液的初始pH不同,但对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不大

C.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

D.该实验中,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均属于对照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到7.45之间。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碳酸

氢根和磷酸氢根等离子有关。

【详解】A、实验过程中若每3滴测一次pH,滴加18滴HCI时,加上实验前测1次pH,共需要测7次,

A错误;

B、本实验探究的是机体维持pH的机制,实验的因变量需要观察溶液pH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每种溶液

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因此每种溶液的初始pH不同,但对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不大,B正确;

C、从图上看,两种生物材料维持pH的能力与缓冲液差不多,说明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

稳定的能力,C正确;

D、该实验中,自来水中无缓冲物质,pH变化明显,缓冲液中含有缓冲物质,pH变化不明显,结果已

知,马铃薯匀浆和蛋清稀释液结果未知,因此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属于对照组,马铃薯匀浆组和蛋清稀释

液组为实验组,D正确。

故选A。

11.巴黎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大获全胜,取得了5枚金牌的好成绩,在男子单打的半决赛时由于比分开

始的落后和胶着,观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紧张,直到最后取得胜利的欢呼。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心跳加快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呼吸急促的原因之一是肾上腺素分泌加快

C.紧张状态可能会抑制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D.由欢呼引起的心跳和呼吸的改变受意识支配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

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

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

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

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A正确;

B、紧张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呼吸急促,进而引起心跳加快,B正确;

C、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所以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

生,C正确;

D、由欢呼引起的心跳和呼吸的改变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不受意识支配,D错误。

故选D。

12.惊跳反射亦称莫罗氏反射,婴儿在突然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像受惊一样,表现为面部及躯体肌肉的快速

收缩,之后往往还伴随心率加快等特征。一般到三四个月才会消失,是正常的生理反射,有时安静睡觉时也

会发生。M细胞是指令性神经元,它能接收多种感觉传入信息并加以整合后导致惊跳反射的发生。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推测构成惊跳反射神经中枢的神经元应包括M细胞

B.惊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C.惊跳反射引起的心率加快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是不随意的

D.发生惊跳反射时,神经纤维的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A、M细胞是指令性神经元,它能接收多种感觉传入信息并加以整合后导致惊跳反射的发生,所

以参与神经中枢的组成,A正确;

B、新出生的婴儿出现惊跳反射,说明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B错误;

C、心率加快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支配的,C错误;

D、兴奋传导时,膜内电流方向与传导方向一致,D错误。

故选A。

13.图I数字表示人体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突触,其中Gly与突触后膜结合,引起C1通道开放,CT内流;

图II表示兴奋传来后突触1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降低突触1中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会导致动作电位降低

B.图H中发生ab、be段电位变化时,离子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C.Gly作用于突触后膜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膜两侧电位差没有发生改变

D.图I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I可知,兴奋由突触1传导至突触后膜后,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因此乙酰胆碱属于

兴奋性神经递质;兴奋由突触2传导至突触后膜后,突触后膜不兴奋,因此Gly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图II表示兴奋传来后突触1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

【详解】A、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钠离子内流的结果,因此降低突触1中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钠离子

内流减少,会导致动作电位降低,A正确;

B、图II中发生ab段表示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是钠离子内流的结果,be段为复极化过程,是钾离子外流

的结果,该过程中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Gly作用于突触后膜时,Gly与突触后膜结合,引起C「通道开放,C「内流,膜外仍为

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但是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C错误;

D、图I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C。

14.研究发现,情绪压力对肾上腺分泌功能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代表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均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B.激素a可促进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激素b可升高血糖浓度

C.情绪压力导致的短期和长期压力效应增加均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D.垂体细胞存在激素b和胰岛素的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激素进入血

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详解】A、激素a不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A错误;

B、激素a表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使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促进产热,激素b属于糖皮质激素,

可升高血糖浓度,B正确;

C、据图可知,情绪压力通过传入神经作用于下丘脑,再作用于垂体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相应激素,导致短

期和长期压力效应增加,因此均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C正确;

D、垂体细胞要接受激素b的负反馈调节,同时要摄取利用葡萄糖,也具有胰岛素的受体,D正确。

故选Ao

15.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的含量来调控

生殖活动。通常情况下,图中的途径①参与鹘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途径②进行调

节,字母A代表参与调节的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表示促进卜)表示抑制

A.鹘鹑体内雌激素的含量过高时,经途径②可使雌激素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B.GnRH通过导管直接运输到A,促进促性腺激素的释放

C.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兴奋时对GnRH神经元所起的作用相同

D.养殖场为提高朝鹑的产蛋率,在鹤鹑排卵期前可在饲料中添加Kp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干Kp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

GnRH神经细胞,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1活

动,故Kp释放量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②能促进KP神经元2活动,下丘脑释放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

进排卵。综合上述分析,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详解】A、据图可知,经途径②可使雌激素含量释放增多,因此鹤鹑体内雌激素的含量过高时,经途径

②会使体内雌激素含量更多,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A错误;

B、GnRH是下丘脑合成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作用于垂体(A),促进促性

腺激素的释放,B错误;

C、据图可知,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兴奋时,都是通过促进GnRH神经元释放GnRH来发挥作用,

C正确;

D、Kp是多肽类激素,口服会被分解,在鹘鹑排卵前期,在饲料中添加Kp不能提高鹤鹑的产蛋率,D错

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的茎色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受等位基因A/a的控制。科学家用X射线处理某纯

合紫株的花药后,将获得的花粉对绿株进行授粉,得到的Fi中出现了1株绿株(M)。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是通过产生的。将纯合紫株的花粉对去雄后的绿株进行授粉,得到的Fi幼苗经秋水

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甲的基因型为,植株甲(填“是”或“不是”)一个新物种。

(2)若M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则发生突变的基因是(填A或a),发生突变的时间最可能为

;若M的出现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而且变异的配子活力不受影响(两条染色体异

常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则对M出现的合理解释是o

(3)为了确定M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还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最简便方法):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o

【答案】(1)①.基因突变②.AAaa③.是

(2)①.A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③.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的缺失或A基因

位于的染色体整条缺失

(3)①.取绿株M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②.若

染色体片段缺失或染色体丢失一条,则为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否则为基因突变所致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

基因;由于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后,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因此等位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不

同。

【小问1详解】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等位基因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突变,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脱氧核

糖核昔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将纯合紫株(AA)的花粉对去雄后的绿株(aa)进行授粉,得到的Fi幼苗

(Aa)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得到的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aa,植株甲与正常的二倍体植株

之间具有生殖隔离,因此甲一个新物种。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对紫株人_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对绿株aa授粉,子代出现了aa的绿株,如果是基因

突变产生,说明了A的配子突变成a;如果是由于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则是在紫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

期的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的缺失或A基因位于的染色体整条缺失,紫株产生了不含控制该性状的染色体

的配子,和绿株(产生含a的配子)结合,子代生成了只含a的植株,表现为绿株。

【小问3详解】

由于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基因突变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因此为了确定M是由基因突变导致

的还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取绿株M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用

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若染色体片段缺失或染色体丢失一条,则为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否则为基因突变

所致。

17.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A、B、C、D),湖泊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

少鳍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如图1),湖中的鱼形态差异

也变得明显。图2为C湖泊中某段时间内鳍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