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技术的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方案TOC\o"1-2"\h\u16087第一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2312151.1项目意义 2232361.2需求分析 3144901.3市场前景 314853第二章:农业物联网平台架构设计 3207822.1平台总体架构 3135452.2关键技术选型 4234902.3系统模块划分 418443第三章: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571363.1数据采集设备选型 5257913.2数据传输协议 5209223.3数据存储与处理 613812第四章: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 6168914.1环境监测 613324.2病虫害监测 644274.3预警系统设计 72223第五章:智能控制系统 7145215.1设备控制策略 7272395.2自动化控制 8170635.3人工干预与反馈 86653第六章: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8153426.1数据挖掘与分析 8178406.1.1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8254316.1.2数据挖掘方法 8318856.1.3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9126976.2决策模型构建 9191686.2.1模型选择 9262306.2.2模型训练与评估 9274926.2.3模型优化与调整 9275776.3决策支持系统 9150506.3.1系统架构 995016.3.2功能模块 9185636.3.3系统应用 1015458第七章:农业物联网平台应用场景 10304667.1蔬菜种植 10130867.1.1应用背景 10283567.1.2应用场景 1041117.2畜牧养殖 107407.2.1应用背景 10276377.2.2应用场景 11233027.3果园管理 115707.3.1应用背景 1155927.3.2应用场景 1119451第八章:平台建设与实施 11288098.1技术实施策略 1182348.1.1架构设计 1189178.1.2关键技术 12271018.2项目管理 12237078.2.1项目组织结构 12199818.2.2项目进度管理 12310128.2.3项目成本管理 1292938.3质量保障 13239258.3.1质量管理流程 135828.3.2质量保障措施 1325191第九章:平台运营与维护 13225199.1运营模式 13287689.1.1平台定位 13192089.1.2运营主体 13250499.1.3运营策略 13127279.2维护策略 14110369.2.1技术维护 14210289.2.2数据维护 14309359.2.3服务维护 14289379.3持续优化 14175379.3.1技术优化 14212799.3.2业务优化 1452809.3.3合作优化 1411969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4419910.1项目成果 151421610.2项目不足 15239310.3发展趋势与展望 15第一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项目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农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基于技术的农业物联网平台,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智能监测与控制,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农业物联网平台有助于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实时收集、分析农业数据,为决策、企业运营、农民种植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技术的农业物联网平台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子进行监测与调控,降低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1.2需求分析(1)农业生产监测需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状况等关键因子进行实时监测,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基于技术的农业物联网平台,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全面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农业生产管理需求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例如,智能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减少人力资源投入,降低生产成本。(3)农业数据服务需求农业物联网平台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收集到的农业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企业、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服务,助力农业产业升级。(4)农业信息化推广需求通过农业物联网平台,普及农业信息化知识,提高农民信息化素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1.3市场前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农业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物联网市场规模逐年上升,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基于技术的农业物联网平台,将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持。第二章:农业物联网平台架构设计2.1平台总体架构农业物联网平台总体架构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构建一个全面感知、智能处理、高效决策、便捷服务的农业物联网系统。该平台总体架构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设备,用于实时监测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况以及农业设施运行状态等信息。(2)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将感知层收集的数据传输至平台中心,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3)平台层:主要包括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决策支持、服务与应用等模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4)应用层: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灌溉、智能施肥、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等。2.2关键技术选型(1)传感器技术:选用具有高精度、低功耗、抗干扰能力的传感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通信技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LoRa、NBIoT等,实现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挖掘有价值的信息。(4)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农业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2.3系统模块划分农业物联网平台系统模块划分如下:(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感知层设备收集各类农业数据,包括土壤湿度、温度、光照、作物生长状况等。(2)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技术传输至平台中心,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存储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智能决策支持模块:根据用户需求,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为用户提供智能决策支持。(5)服务与应用模块: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如智能灌溉、智能施肥等。(6)用户管理模块:实现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7)系统维护模块:负责对平台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升级,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第三章: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3.1数据采集设备选型在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数据采集设备的选型。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数据的采集设备选型建议:(1)气象数据采集设备:可选择具有自动气象站功能的设备,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参数的传感器。此类设备具有高精度、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满足农业气象数据采集的需求。(2)土壤数据采集设备:可选择具有多参数检测功能的土壤传感器,包括土壤温度、湿度、pH值、电导率等参数。此类设备具有微型化、易安装、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农业土壤环境监测。(3)植物生长数据采集设备:可选择具有图像识别功能的植物生长监测设备,如植物生长分析仪。此类设备可实时监测植物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参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4)农业设备运行数据采集设备:可选择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农业设备传感器,如拖拉机、收割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油耗等数据。此类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农业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3.2数据传输协议数据传输协议是农业物联网平台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以下为常用的数据传输协议选型:(1)有线传输协议:可选择以太网、串行通信等有线传输协议。以太网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适用于远距离、高带宽的数据传输;串行通信适用于短距离、低带宽的数据传输。(2)无线传输协议:可选择WiFi、ZigBee、LoRa等无线传输协议。WiFi传输速率较高,适用于室内环境;ZigBee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短距离传输特点,适用于农业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LoRa具有远距离、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农田环境下的数据传输。3.3数据存储与处理数据存储与处理是农业物联网平台的核心环节,以下是数据存储与处理的建议:(1)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存储技术,将采集到的各类数据存储在云端数据库中。根据数据类型和重要性,可选择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或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进行存储。(2)数据处理: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环节。数据清洗是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数据挖掘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可视化是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方便用户理解和应用。通过以上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的选型和实施,为农业物联网平台提供了稳定、高效的数据支持,为农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奠定了基础。第四章: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4.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平台的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象参数监测:通过部署气象传感器,实时监测气温、湿度、光照、风速等气象参数,为作物生长提供科学依据。(2)土壤参数监测:通过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温度、湿度、pH值、电导率等参数,指导农民合理施肥、灌溉。(3)水质参数监测:通过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等指标,保障渔业养殖水质安全。(4)图像识别技术:利用无人机、摄像头等设备,对农田、果园等区域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分析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4.2病虫害监测病虫害监测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本平台的病虫害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虫害识别: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农田、果园等区域的作物进行病虫害识别,实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2)病虫害预警:结合病虫害发生规律、气象条件等因素,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警,指导农民及时防治。(3)病虫害防治建议: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等信息,为农民提供针对性的防治建议,提高防治效果。4.3预警系统设计预警系统是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中的核心功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本平台的预警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构建包括气象、土壤、水质、病虫害等预警指标体系,为预警分析提供数据支持。(2)预警模型建立:根据预警指标体系,运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建立预警模型,对可能发生的农业生产风险进行预测。(3)预警阈值设定:根据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设定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触发预警。(4)预警信息发布:通过短信、APP等渠道,及时向农民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农业生产风险。(5)预警系统优化:结合预警效果评估,不断优化预警模型和预警指标体系,提高预警准确性。第五章:智能控制系统5.1设备控制策略在农业物联网平台的智能控制系统中,设备控制策略是核心组成部分。本策略主要包括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任务调度以及能耗管理等方面。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平台能够全面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工作状态、故障情况以及能耗情况等。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预测和诊断,提前预警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降低故障率。任务调度策略是保证农业生产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系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信息,自动制定设备工作计划,实现任务的合理分配和调度。能耗管理策略旨在降低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包括对设备的节能优化、智能关机等。5.2自动化控制农业物联网平台的自动化控制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灌溉控制、施肥控制等方面。环境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湿度等数据,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灌溉控制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湿度以及气象条件,自动调节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灌溉。施肥控制则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以及气象条件,自动调整施肥系统,实现科学施肥。5.3人工干预与反馈尽管农业物联网平台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人工干预与反馈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人工干预可以在系统出现异常时及时调整设备运行状态,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另,通过人工反馈,系统可以不断优化控制策略,提高控制效果。人工干预与反馈还可以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决策支持,如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生产计划等。通过人工与系统的协同作用,农业物联网平台的智能控制系统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第六章: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6.1数据挖掘与分析6.1.1数据来源与预处理在农业物联网平台中,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以及农业经济数据等。为了保证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准确性,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和数据转换等步骤。6.1.2数据挖掘方法数据挖掘是大数据分析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分类预测等方法。针对农业物联网平台的数据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挖掘:(1)关联规则挖掘: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找出潜在的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2)聚类分析:对大量数据进行分类,找出具有相似性的数据集合,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分析。(3)分类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对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6.1.3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通过对挖掘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趋势分析:分析农业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2)异常检测:发觉数据中的异常值,及时进行处理。(3)可视化展示: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便于用户理解。6.2决策模型构建6.2.1模型选择根据农业物联网平台的数据特点和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决策模型:(1)线性回归模型:适用于预测农业产量、成本等指标。(2)决策树模型:适用于对农业政策、市场行情等进行分析。(3)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6.2.2模型训练与评估在构建决策模型时,需要使用历史数据进行训练,以优化模型参数。训练完成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以验证其有效性。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6.2.3模型优化与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预测准确性。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参数调优:调整模型参数,以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2)特征选择:筛选出对预测结果有较大影响的特征,提高模型功能。(3)模型融合:将多个模型进行组合,以提高预测准确性。6.3决策支持系统6.3.1系统架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层、模型层和应用层。数据层负责收集和存储各类农业数据;模型层负责构建和优化决策模型;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6.3.2功能模块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数据管理模块:实现对各类农业数据的收集、存储和管理。(2)模型管理模块:实现对决策模型的构建、训练、评估和优化。(3)决策分析模块: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决策分析。(4)可视化展示模块: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6.3.3系统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1)农业政策制定:为制定农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2)农业生产管理: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养殖,提高产量和效益。(3)农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行情,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4)农业金融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农业信贷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第七章:农业物联网平台应用场景7.1蔬菜种植7.1.1应用背景蔬菜种植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效率与品质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物联网平台在蔬菜种植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7.1.2应用场景(1)环境监测: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为蔬菜生长提供最佳环境条件。(2)智能灌溉:根据蔬菜生长需求,通过物联网平台自动调节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利用物联网平台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发觉病虫害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降低病虫害对蔬菜生长的影响。(4)生长周期管理:通过物联网平台对蔬菜生长周期进行实时监控,调整生产计划,提高蔬菜品质。7.2畜牧养殖7.2.1应用背景畜牧养殖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养殖户对养殖环境、饲料营养、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管理需求日益提高。农业物联网平台在畜牧养殖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保障畜产品质量。7.2.2应用场景(1)环境监测:实时监测养殖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为动物生长提供舒适的环境。(2)智能喂养:根据动物生长需求,通过物联网平台自动调节饲料供应,实现精准喂养,提高饲料利用率。(3)疾病防控:利用物联网平台对动物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发觉疾病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降低疾病发生率。(4)生产管理:通过物联网平台对养殖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优化生产计划,提高养殖效益。7.3果园管理7.3.1应用背景果园管理是我国水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对提高水果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物联网平台在果园管理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果园管理水平,促进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7.3.2应用场景(1)环境监测:实时监测果园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为果树生长提供最佳环境条件。(2)智能灌溉:根据果树生长需求,通过物联网平台自动调节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利用物联网平台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发觉病虫害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降低病虫害对果树生长的影响。(4)果实品质管理:通过物联网平台对果实生长周期进行实时监控,调整生产计划,提高果实品质。第八章:平台建设与实施8.1技术实施策略8.1.1架构设计在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进行整体架构设计。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各层次之间相互独立,便于后续维护与升级。1)数据采集层:通过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农业环境数据、作物生长数据等。2)数据传输层: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从采集层到数据处理层的传输。3)数据处理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存储、分析与挖掘。4)应用层:基于数据处理层的结果,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远程监控、预警提示等服务。8.1.2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选用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2)通信技术:采用4G/5G、LoRa、NBIoT等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3)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Hadoop、Spark等大数据处理框架,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4)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环境的智能识别、预测与优化。8.2项目管理8.2.1项目组织结构设立项目组,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组成。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项目顺利进行。8.2.2项目进度管理1)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阶段划分、时间节点等。2)进度监控: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评估,保证按计划推进。3)风险控制:针对项目风险,制定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影响。8.2.3项目成本管理1)成本预算:根据项目需求,合理预估项目成本。2)成本控制:对项目成本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不超出预算。3)成本分析:项目结束后,对成本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8.3质量保障8.3.1质量管理流程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保证项目目标明确。2)设计审查: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保证技术可行性。3)开发测试:对代码进行审查、测试,保证功能完整、功能稳定。4)上线验收:项目完成后,进行上线验收,保证满足用户需求。8.3.2质量保障措施1)代码审查:对开发过程中的代码进行审查,保证代码质量。2)自动化测试: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测试覆盖率。3)功能优化:对系统功能进行持续优化,保证用户体验。4)运维监控: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5)用户反馈:积极收集用户反馈,针对问题进行优化改进。第九章:平台运营与维护9.1运营模式9.1.1平台定位本农业物联网平台以提供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服务为核心,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平台运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农户、企业及部门需求为目标。9.1.2运营主体平台运营主体包括部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运营体系。9.1.3运营策略(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及运营,为平台提供政策保障。(2)市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实现平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3)技术创新:持续研发新技术,提高平台功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农业需求。(4)合作共赢:与各类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9.2维护策略9.2.1技术维护(1)保证平台系统稳定运行,定期进行系统升级和优化。(2)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机制,保证故障及时发觉、及时处理。(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用户数据安全。9.2.2数据维护(1)建立数据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定期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为平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3)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丰富平台数据资源。9.2.3服务维护(1)定期收集用户反馈,优化平台服务功能。(2)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提高用户对平台的使用能力。(3)建立用户服务档案,实现个性化服务。9.3持续优化9.3.1技术优化(1)跟踪国内外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引入新技术。(2)加强平台与各类智能设备的融合,提高平台智能化水平。(3)摸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餐饮菜单设计与管理培训
- 高中地理 第三章 海洋水体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选修2
- 七年级生物上册 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度高科技企业股权债务转让及投资合作协议3篇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4.2 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教学实录
- 2024年标准建筑材料供应与采购协议范本版
- 2025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特训卷考点32生态系统的功能
- 房屋租赁合约书
- 加油站广告位租赁合同
- 人教版七上历史与社会3-1《家住平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MOOC】英文技术写作-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21起典型火灾案例及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消防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附答案
- 从创意到创业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国开《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形考任务4-配置故障转移群集服务实训
- 计价格[1999]1283号_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
- 安全生产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word版本)
- 执业药师注册委托书.doc
- 《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 毕业设计(论文)RLC测量仪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