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材)(含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材)(含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材)(含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材)(含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材)(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常见题材

思维导图

咏史怀古诗送别怀人诗

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

题材一送别怀人诗

【题材特点阐释】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他

内涵人往往设酒饯行,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

舍之情,这类诗即为“送别怀人诗”。

特征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

标志

(“长亭”“短亭”“阳关”“舟”“潘桥”等意象

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朋友相

内容

内容情感另U;也有亲人、情人送别等。

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注: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

感交杂在一起的。考生在答题时,也要多角度去思考。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诗人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前有伤离之意

的物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情。

常用手法

③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或反衬)。

④想象(虚写或虚实结合)。送别诗中作者常借助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朋

友的留恋和关怀。

教材链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白居易《除夜寄弟妹》、王维《送元二使

代表作品

安西》、孟浩然《留别王维》、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等

题材二羁旅思乡诗

【题材特点阐释】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

内涵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

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等情感的诗

①标志中多有“客舍”“登高”“望

特征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

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称

标志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沙

鸥、孤雁、浮云、梧桐、西楼、高楼、流水、井

内容情感内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

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情感③或表达人生的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

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的孤独寂

寞、幽怨愤慨之情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③对写法(借对方抒情)。诗人明明在苦苦思念对方,却不进行直

常用手法

接描述,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

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教材链接杜甫《登高》、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杜甫《月夜忆舍弟》、韦应物《闻雁》、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代表作品晏几道《鹏鸽天》、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等

题材三山水田园诗

【题材特点阐释】

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

内涵

活为题材的诗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

特征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

标志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

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内容自然山水草木与田园风物

内容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情感

②借凄风苦雨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

之情

③憎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描写山水清幽,表达诗人闲适淡泊、悠

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渲染、烘托、通感等;③虚

常用手法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④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与化

动为静)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教材链接孟浩然《过故人庄》、陶渊明《归园田居》

代表诗人代表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与作品代表作品:陶渊明《饮酒》、王维《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等

题材四边塞征战诗

【题材特点阐释】

内涵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⑴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

与军旅有关的字词

(2)常见意象: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

特征边关、雨雪、风沙等。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

标志

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③战事器具类:金鼓、

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④乐曲类:《梅花落》

《折杨柳》《关山月》等。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

单于等

内容从军出塞、征战备战、民族交往、塞上风情、边疆苦寒等

内容情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感情感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①修辞方面:夸张、比喻、互文、对比、用典等

常用手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教材链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贺《雁门太守行》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顽、王维等

代表诗

代表作品:高适《燕歌行》《别董大》、王昌龄《出塞》《从军行》、

人与作

王之涣《出塞》、王翰《凉州词》、李白《关山月》《塞下曲》、杜

甫《兵车行》等

题材五咏史怀古诗

【题材特点阐释】

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

内涵迹来抒发诗人对历史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特征等为题材的诗

标题中常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

标志

迹”以及古人名等

内容借怀古感叹个人命运的坎坷、今昔变化

①感慨盛衰无常,喟叹朝代兴亡变化

内容情感②缅怀先贤,表达对其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

情感

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常用手法

②对比手法。诗人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

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诗人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乐景或盛景)衬悲情

⑤想象(虚实结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

教材链接

牧《赤壁》

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甫、孟浩然、杜牧、刘禹锡、王安石等

代表诗人

代表作品: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与作品

(其一)》《题乌江亭》、李商隐《隋宫》《贾生》《马嵬》等

题材六咏物言志诗

【题材特点阐释】

借助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

内涵

情的诗

①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事物。诗人着重对所

特征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

标志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多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

“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

国家

内容情感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

情感

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硬

时弊

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常用手法

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夸张等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教材链接陆游《卜算子•咏梅》

王安石《梅花》、骆宾王《在狱咏蝉》、郑板桥《竹石》、于谦《石

代表作品

灰吟》、柳宗元《早梅》等

题材七即事(景)抒怀诗

【题材特点阐释】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

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

内涵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

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

特征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1)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

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

标志

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

(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

内容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

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内容情感(1)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2)表现了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情感

(3)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4)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

常用手法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描的手法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借助典故,寄托情感;③借景

抒情,委婉抒情

教材链接《无题》(李商隐)、《春望》(杜甫)、《一剪梅》(李清照)

杜甫《客至》、贾岛《寻隐者不遇》、叶绍翁《游园不值》、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将进酒》、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代表作品

标遥有此寄》、杜甫《春夜喜雨》、杜甫《登高》、岑参《逢入京

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题材八近几年考直的非常规题材

近几年高考古诗歌鉴赏题目,选材范围更广泛,题材多样化,体裁不拘。各地古诗鉴赏题

的取材,除了常考的唐诗、宋词外,宋诗、明诗和清代诗词都有;除了常考的诗人如杜甫、苏

轼等名诗人外,其他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属于非名人的如华岳、厉鹦等人的作品也有;既有怀

古诗,也有咏叹诗、抒情诗、写景诗、咏物诗、叙事说理诗和述志诗、怀友诗等;除了常规题

材外,还出现了题画诗、干谒诗等,可谓异彩纷呈,尽态极妍。估计今后各地试卷的古诗取材,

将更加趋向多样化。

(一)题画抒怀诗

题画诗,是指画家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所感而作之诗,即赏画者对绘画题材、内容、

思想的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狭义的题画诗就是把诗题在画面上,是绘画章法的一

部分;广义的题画诗,是品评画作之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的统称。

【规律总结】

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含有题、丹青、画家名称、画作名称等字眼。

根据画作内容而定,属于诗画互补的审美意象。山水画的题

常见意象画诗以写景为主,人物画的题画诗以抒情为主,花鸟画的题

ffl!诗以状物为主。

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赞美、感叹),或谈论艺术的见地,

常见情感

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①化静为动。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

动,使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

常见技法

②变无为有。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

没有的景物。

③借题发挥。大部分的题画诗还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

思想情感,或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宣泄内

心的不满。

④虚实结合。诗人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诗情与画意

融为一体,创造出优美深邃的意境。

(二)干谒言志诗

干谒言志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

机会(科举登第、入仕、入幕等),十分含蓄地写一些诗歌,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

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规律总结】

标题中往往含有奉呈、奉赠、投赠、献、上、显贵的官名(姓)

常见标题

等字眼。

诗风不同,意象不定。朱庆余的温婉含蓄,多生活类意象;

常见意象

孟浩然的恳切朴素,多阔大类意象……

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对推

常见情感荐者的赞美;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⑤贫贱骄人、

悲愤难鸣的心情;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

①比喻。登龙门、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飞鸟、良马

喻己。

②对比。孤鸿与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与蚂蚁相比,

显示双方地位悬殊。

常用技法

③双关。干谒诗大都具有表里双层意蕴,其表层意蕴常取自

比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而里层意蕴则取自象征性的

意象。

④借景抒情。借四海升平之景表达对显贵的赞美。

典伊褊析

(2024•广西南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

苏舜钦

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

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绶还乡亦可夸。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

【注】①家静,蜀人。②犯斗槎,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此处指远行所乘之舟。③

蓝绶,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于等级较低的官吏身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日春”交代送别时间,“犯斗槎”点明了友人家静及第后的出行方式,照应题目。

B.颔联运用想象手法,虚写家静能够在梦中连夜回到蜀道,间接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

C.颈联中的"白头"与"蓝绶",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展现了家静年事已高、官职低微的形

象。

D.全诗不见离别之伤,饱含诗人对友人的安慰和劝勉,寓深沉的情感于朴实自然的语言之

中。

2.本诗首联中的“客京华”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中的"客

京华”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本诗的"客京华”突出了家静远离故乡多年、参加科举的艰难,体现了

诗人对家静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②陆诗的“客京华"寄寓着诗人认为自己不应在京都作客沾

染繁华的感叹,饱含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切体会,对宦海沉浮、壮志未酬的感伤。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说法错误,做归乡美梦,表现友人进士及第后的得意与欣喜。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几年来客居京华,生活艰难;终于春风及第,要乘舟远

行。本诗的“客京华”突出了家静远离故乡多年、参加科举的艰难,与后文中举的风光形成对比,

家静终于苦尽甘来,体现了诗人对家静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得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

京都作客沾染繁华呢?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

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客京华"寄寓着诗人认为自己不应在京都作客

沾染繁华的感叹,饱含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切体会,对宦海沉浮、壮志未酬的感伤。

(2024•安徽安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辛弃疾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

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

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注】依刘客,王粲因长安局势混乱,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未受重用。以其名作《登

楼赋》忧愍世道,怀念故乡,感慨自己的坎坷遭遇,热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来。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傍晚送别友人,开篇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真情。

B.秦楼出自汉乐府“照我秦氏楼",此指妻室;劝友人学苏秦谋取功名。

C.这首词善于用典故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与关切之意,抒情蕴藉含蓄。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4.词作结尾之问“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是对友人求仕的劝解,还是对自身境遇的慨叹?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3.B4.①结尾之问是词人对自身怀才不遇境遇的慨叹。

②"依刘客''是词人自比王粲。王粲投奔刘表却流寓荆州不得重用,只能借助《登楼赋》忧愍

世道,怀念故乡。词人心怀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却身似浮萍,漂泊不定,

空自思乡,落得孤独寂寞。

③暗含讽刺,委婉抒悲愤之情。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埋没人才,使友人和自己这样的有识之

土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劝友人学苏秦谋取功名〃错误。要联系上下文理解。“长安路远……归计狎沙鸥''意思是,京城

离这里太远了,为什么还要穿着破旧的衣服冒着艰辛赶去呢?我担心你像苏秦一样盘缠用尽,

还会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点归来,与沙鸥亲近为好。所以,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o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意思是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呢?只怕是空自孤独寂寞,作

《登楼赋》那样思念家乡的文章。

"依刘客”是指王粲因长安局势混乱,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未受重用。以其名作《登楼赋》忧

愍世道,怀念故乡,感慨自己的坎坷遭遇,热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来。所以本处运用典故,借

王粲来自比。作者辛弃疾一生都在力主抗金,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雄心壮

志,但是当政者却不重用人才,屈辱求和,所以作者空有一腔壮志,所以词人自比王粲,怀才

不遇,空自思乡,落得孤独寂寞。

本词是一首送别词。下片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之情,同时联想到自身的遭遇,劝慰友人莫像班

超一样有家难回。全篇却都是在泼冷水,故作反语,借以讽刺朝廷政策的失当,使友人和自己

这样的有识之士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

所以,结尾之问是词人对自身怀才不遇境遇的慨叹。

(2024•湖南长沙•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楼城叙别

牟融

故人为客上神州,倾盖①相逢感昔游。

屈指年华嗟远别,对床风雨话离愁。

清樽不负花前约,白发惊看镜里秋。

此际那堪重分手,绿波芳草暂停舟。

【注】①倾盖:据《孔子家语•致思》记载,“孔子之郑,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

甚相亲。”谓停车后两车的车盖稍稍倾斜接近。后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谈话的情景。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述了与故人在楼城相逢的情景,故人邀请他一起去京城做客。

B.颈联中运用清樽、白发两个意象,强调了有约而重逢及岁月的无情。

C.尾联“重分手"照应首联"感昔游",加深了久别重逢不忍再别的离情。

D.本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情,自然景物动静相宜且色彩明确,极具感染力。

6.本诗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叙别"?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5.A6.①化用典故,通过写与老朋友久别重逢,"倾盖"相谈,感慨昔日的游历

来表现"叙别";②直抒胸臆,通过写二人嗟叹年华、“话离愁",来表现"叙别";③融情于景,

通过写挽留老朋友暂时留下来共享“绿波芳草”之景来表现"叙别"。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故人邀请他一起去京城做客"说法错误,结合诗歌标题和诗句内容来看,故人要到京城去,

途经楼城,留下来做客,不是邀请诗人到京城做客。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通观全词,本词描述了牟融与故人在楼城相逢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意为“老朋友途经此地去上京都,偶然相逢不由得感怀起往日的交游",结合注释①,

可知本联运用“倾盖”的典故。倾盖,谓停车交盖,两盖稍稍倾斜。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

谈话的情况。

颔联,意为"屈指一算,叹年华易逝,分别是如此之久;在风雨中,对床夜语,尽情地倾吐别

后的离愁”,正面表现“叙别"。

尾联,意为“此刻怎能忍受再次分别,让小舟暂时停泊在绿水芳草间",融情于景,以景结情,

以"绿波芳草"和"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留下的期望,表现“叙别"。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见征人分别

何逊

凄凄日暮时,亲宾俱伫立。

征人拔剑起,儿女牵衣泣。

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

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写送别的场景,暮色茫茫,四野凄迷,送别的亲朋好友皆伫立,这一开头

颇有感染力。

B.三、四两句写征人受到感染,拔剑而起,高举手中之剑,而孩子们也因为他的这一举动

害怕而哭泣。

C.第五、六句写军队的行动,想象战争之境,描绘了战线之长,军情之急,展示了征人的

豪情壮志。

D.本诗从第三者的角度记其所见,在叙述中能通过环境来渲染气氛,又刻画了具有特征的

人物形象。

8.本诗最后两句对全诗的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

【答案】7.B8.最后两句是说征人愿意为国效力,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哪里还用说什

么“马革裹尸还葬〃呢?诗的前四句写征人和家人分别的场景,动人心弦,最后两句表达了征人

的豪情壮志,使得感情不流于感伤,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孩子们也因为他的这一举动害怕而哭泣〃分析不正确。小孩子不仅是因为害怕而哭泣,有胆

怯,但更有不舍父亲离去的不舍之情。

故选Bo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情感及作用的能力。

诗的前四句,"亲宾俱伫立""儿女牵衣泣",写征人和家人分别的场景;

尾联中"横行”的意思是纵横驰骋,最后两句写征人愿意为国家效力,纵横驰骋在疆场之上,不

考虑能否马革裹尸还的问题,表达了征人的壮志豪情。

最后两句不流于伤感,不拘泥于儿女之情,不仅在情感上起到了升华的作用,而且在结构上也

完成了对全诗情感的总结和升华,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完整和深刻。

(2024・四川乐山•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

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

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③,杜若满芳洲。

【注】乾道五年(1169)三月,张孝祥自荆州致仕东归,途中风阻洞庭作此词。②沉累:

这里指屈原。③虞舜:即舜帝,相传他南巡时死于苍梧,死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宁远县)。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海倦游客"两句,既交代了背景,又暗含寓意,为全词奠定了沉郁的基调。

B.日暮时分的云气和草木触动了词人情思,"徙倚"一词写出了词人内心的不平静。

C."雄三楚"三句极写岳阳楼的气势,其意境与"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相近。

D.词人想凭吊屈原而不得,只好借眼前的渔人樵夫来抒发自己与人离别的羁旅之愁。

10.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的渺渺“远思”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9.D10.①借景抒情。词人借登楼所见的"云气草木""缺月'’等景象,寄托自

己历经宦海浮沉的复杂情感。②用典。诗人借对屈原的凭吊和对舜帝的呼唤,表达了自己怀

才不遇的哀愁和渴望赏识的心声。③以景结情(以乐景衬哀情)。结尾以满山开得正艳的杜

若花来作无声的回答,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词人心境的悲凉,余味无穷。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抒发自己与人离别的羁旅之愁”错误。诗中“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这两句的意思是眼

前的渔人樵夫,或许知道屈原当年沉江的地方,会哀叹他内心遭遇的忧愁。“写离忧”是指屈原

借《离骚》等作品来抒发自己的忧愁,和“与人离别的羁旅之愁"无关。

故选Do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上片写词人登楼背景和楼上初见时的景致。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抒发词人湖海飘泊

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承上意写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来到游览胜

地岳阳楼上,所见的"云气‘草木""缺月"等自然景色,引起词人的渺渺远思,此处主要是借景

抒情。

"欲吊"句写词人欲要凭吊屈原,却“无所”可吊,词人不知道屈子沉水处,虽然心有遗憾、惭愧,

但看到“渔儿樵子”不免庆幸,屈原死前与渔夫有过对话,便猜想他们可能懂得屈原。词人因屈

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所以

有了"回首叫虞舜"。这是借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哀愁和渴望被赏识的心声。

结尾写除了满山开得正艳的杜若花外,没有任何人回答他的苦苦呼唤,这是以景结情,以乐景

衬哀情,用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

(2024•河北石家庄•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赣上食莲有感①

黄庭坚

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共房头激激,更深兄弟思。

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

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

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腊毒②,素食③则怀惭。

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

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

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四年(1081),作者于此前一年任吉州太和县(在今江西省)知县。

这一年因事到虔州(今江西赣县),即诗题所标的"赣上”,因食莲有感而作此诗。②腊毒:腊,

干肉。干肉放久了,会腐败,含有毒素;这里作动词用,句意是香甜的东西吃久了会受毒害。

③素食:吃白食。意为尸位素餐,为官心怀惭愧。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雏""迎门"的场景与陶渊明"稚子候门”的情景相似,画面温馨,充满亲情。

B.“莲生淤泥中“二句与"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相近,赞颂了洁身自好的美好人格。

C.“同袍子”化用了《诗经》中的“与子同袍","安得"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D."归制芙蓉裳"与屈原的"集芙蓉以为裳"一样,都表现了诗人品质高尚,渴望归隐。

12.本诗思路清晰,三个层次意思分明,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案】11.D12.①前八句为第一层次,由莲的形象联想到食莲之事,表达了亲人之间

的爱意。

②中间八句为第二层,由食莲之甘苦引发对为官的思索,由莲出淤泥而不染,表达要成为正

直、有良知的官吏的追求。

③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写自己居住的环境,双井塘畔荷花盛开,表达了决不会同流合污,绝

不改变高洁的情操。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都表现了诗人品质高尚,渴望归隐〃错误。制芙蓉裳,比喻保持高洁的情操,没有表现“渴望

归隐”。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路的能力。

前八句为第一层次,开头说:“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看到莲子像手指一样大,就想到在

家里时,母亲分莲子给他们吃,怀念母亲的慈爱。"共房头滞溃,更深兄弟思。"看到一房里的

许多莲子,就想到一房里的众多兄弟,也像莲房里的莲子那样相处。"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

手。"莲子中间有莲心,莲心头上有些拳曲,像小儿的手。“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从小

儿手就想到家里众小儿,作者回家时,众小儿在门口迎接,要梨枣吃。这是从看到莲房、莲子、

莲心,引起对母亲、兄弟和众小儿的怀念,表达了亲人之间的爱意。

中间八句为第二层,承接上句,就莲心说,莲心正是苦的,吃苦的东西不可能感到甜。“甘餐

恐腊毒",吃甜的怕有极毒。这里是就他自己的经历来说,吃甜的怕有毒,如同做大官拿重禄,

贪图享受,害了自己。“素食则怀惭",做官不办事吃白食,便感到惭愧。"莲生淤泥中,不与

泥同调。"莲生在淤泥之中,出淤泥却不受污染,指品德高洁的人能保持操守。“食莲谁不甘,

知味良独少。"讲到吃莲子的多,知味的却很少。由食莲之甘苦引发对为官的思索,由莲出淤

泥而不染,表达要成为正直、有良知的官吏的追求。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写自己居住的环境,想到“吾家双井塘",那里有池塘。“十里秋风香”,池

塘里荷花盛开,在初秋时香闻十里。"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制芙蓉裳,比喻保持高洁的

情操。表达了决不会同流合污,绝不改变高洁的情操。

(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鸥坞

韦庄

南禽无侣似相依,锦翅双双傍马飞

孤竹庙前啼暮雨,汨罗祠畔吊残晖。

秦人只解歌为曲,越女空能画作衣。

懊恼泽家非有恨,年年长忆凤城归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南禽”点题,描写鹏鹃鸟孤独地挥动锦翅傍马而飞的场景,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B.颔联既写声又写形,形象地写出了眼前鹅鹃鸟哀鸣于孤竹庙前和飞翔于汨罗祠畔的场景。

C.“空能画作衣〃是指将鹏鹃描绣作为衣饰,与“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鹏鹃”的描述类似。

D.尾联出句摹声,诗人将鹏鹃的叫声拟作“懊恼泽家",以鹏鸽音破题,引出对句的主旨。

14.本诗是如何抒情的?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案】13.B14.此诗名为"鹏鹃〃,实际是托物言志,表面写鹏鹃,其实是写自己,借

物抒怀。首联写鹏鹃无依,故来傍马;暗写自己无依,故欲鹏鸽来傍。三、四句,"暮雨""残

晖”,已极幽怨,又着"孤竹庙""汨罗祠”,诗人感受更为凄清悲苦。五、六句,言"秦人""越女",

不解我心。七、八句,间接写诗人于世更有何恨,只无故国得归耳。临了衬一"凤''字,颇为鹏

鸽增色,反是倍增了思念的哀情。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B."眼前〃错,应该是诗人联想想象的画面、场景,并非眼前实写的内容。

故选Bo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特色的能力。

首联“南禽无侣似相依,锦翅双双傍马飞"以无伴侣孤独而飞的“南禽",照应题目“鹏鹃",描写

鹏鸽鸟孤独地挥动锦翅傍马而飞的场景,渲染了凄清的气氛,令读者情不自禁的想象诗人此时

此刻该是孤独一人,羁旅在外,无亲朋好友相伴。

颔联联想想象,"孤竹庙前啼暮雨"写声,生动地写出了鹏鹃鸟哀鸣于孤竹庙前,"汨罗祠畔吊

残晖〃写形,形象地表现飞翔于汨罗祠畔的场景。鹏鸽鸟的哀鸣和孤寂表现出彼时彼地的诗人

的孤苦无依。

颈联"秦人只解歌为曲",歌曲声声反衬了诗人的悲伤凄苦;"空能画作衣”是指将鹏鸽描绣作为

衣饰,与"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鹏鸽”的描述类似,美好幸福的画面不能宽慰羁旅漂泊孤独寂寞

的人心。以乐写哀。

尾联出句"懊恼泽家"摹声,写鹏鹃鸟的悲鸣,诗人将鹏鹃的叫声拟作"懊恼泽家",以鹏鹃音破

题,引出对句"年年长忆凤城归”的主旨,诗人借鹏鹃鸟的无恨写自己归家不得的怅惘遗憾。

可见本诗属于间接抒情,借助物象委婉含蓄地抒发孤独寂寞思乡念亲的悲伤之情。

(2024•湖南邵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停云①(节选)

陶渊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翱②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注】①此诗从首句中摘取二字为题,本诗为节选部分。②敛翻:收敛翅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写东园之树繁茂蕨蕤,眼前美好的景色使诗人产生愉悦之感。

B."人亦"四句写岁月飞逝,人生苦短,盼望能与朋友促膝而谈,细诉平生。

C.诗歌用词精练,“竞"写出了园树的生机,"促"表现出朋友之间的亲密。

D.整首诗情感真挚朴素,“念子实多""抱恨如何”间接地表达了思友之情。

16.请赏析"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翩闲止,好声相和”四句。

【答案】15.D16.①这四句写鸟儿轻快飞舞,栖息在庭树上,收敛翅膀,十分悠闲,鸟

鸣婉转,互相唱和。②运用拟人手法,刻画了鸟儿悠闲欢快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

共享美好的深情。③运用反衬手法,群鸟"相和”的热闹反衬出诗人的寂寞孤独,抒发了诗人

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间接地表达了思友之情"错误,"念子实多""抱恨如何"的意思是“对您的思念是在太深"“无可

奈何只能遗憾”,是诗人直接表达思友之情。

故选Do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赏析诗句一般从内容(形象)、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主要是情感)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内容上,这四句写翩翩起舞的鸟儿,在我庭院中的树上停留、栖息,它们收敛起翅膀,很是悠

闲,相互歌唱着,歌声婉转动听。据此,可以直接写出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手法上,依据“敛翩闲止,好声相和",可知运用了拟人手法,其中的悠闲、歌唱,鸟儿们悠闲、

欢快地歌唱,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不仅让诗歌更加生动,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与友人共享美好

的深切期待。

同时,依据“敛翻闲止,好声相和",此刻的鸟儿们尚且能相聚"相和”,而诗人和友人两地相

隔,只能相思,二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这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鸟儿们欢快、热

闹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更能抒发诗人对好友的思念真诚和深沉。

(2024•河南焦作•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

王镒①

荣枯皆定数,枉作送穷吟②。

有色非真画,无弦是古琴。

青松秦世事③,黄菊晋人心。

尘外烟萝客,相寻入远林。

[注]①王镒,南宋末年做过县尉,宋亡后归隐不仕。②送穷吟:送穷是一种风俗,"送穷

吟”往往是借题发挥之作。③《汉书》记载,秦始皇封泰山,遇大风雨,躲在一棵大松树下,

后封此树为"大夫松"。④烟萝客:古代一位得道之人的名号叫烟萝子,此泛指修道之人。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认为人生穷达、国家兴亡都非人力所能改变,因而不愿写诗送穷,暗含亡国后无

可奈何的心情。

B.颔联认为有色的并非真画,无弦才是古琴,与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思想有相通

之处。

C.诗人欲寻烟萝子一同隐遁山林,与《归园田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的情感

一致。

D.本诗语言简洁凝练而意境深刻,形成一种清幽沉郁的风格,与常见的亡国诗悲泪满纸

不同。

18.有人评本诗颈联:"表达婉曲,寄意深远。"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7.C18.①颈联的意思是:青松受封是秦代的事,爱赏黄菊是晋人的心。

②使用了用典手法,运用松树接受秦始皇之封和陶渊明喜爱菊花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诗人不愿在新朝为官,体现了诗人的避世情怀。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表达的情感一致〃错误。本句抒发了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喜爱。《归园田居》这两句诗抒发了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感情不完全一致。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表达婉曲,寄意深远",即表达的情感委婉曲折,寄托的情感意义深长。然后结

合诗句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情感进行分析。

“青松秦世事,黄菊晋人心"意思是秦始皇在泰山遇到急雨,他来到松树下避雨,于是将松树封

为大夫松,但那已经是秦朝时的事情。晋人陶渊明独爱菊花,归隐田园,体现了当时很多人的

精神追求,却是我向往的。

意在表明诗人不愿意像松树一样受到朝廷的封赏,而是要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度过一生。这

里借用"青松""黄菊''的典故,意在含蓄委婉地表明自己志在山水间,不在庙堂之上,寄寓了诗

人不与新政权合作、不愿入朝为官的态度,以及与世相忘、隐居不仕的情怀。

(2024•内蒙古赤峰•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堂斋居示柜秸①

张耒

穷腊贫家筛丝②单,可堪过雨夜堂寒。

屏除荤酒神应爽,谈笑诗书乐未闲。

净境眼前无俗物,清都③梦到有飞翰④。

鸡鸣月落纸窗白,疑是从天风驭还。

【注】①柜秸,即张柜、张秸,诗人儿子。②筛丝,麻织物,细葛布。③清都,天帝居住

的宫阙。④飞翰,指飞鸟。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虽然雨夜寒冷、衣着单薄,但是诗人依然能感受到温暖和慰藉。

B.颈联中“净境”既是北堂斋的真实写照,又可折射出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

C.后两联描写清都飞鸟、月落鸡鸣、东方渐白等画面,虚实结合,拓宽诗境。

D.诗人居北堂斋“示柜秸”,有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也体现出自己的人生追求。

20.本诗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答案】19.A20.

①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斋居生活,摒除了荤菜和酒水,力求做到眼前清净,挣脱俗物杂务的烦

扰,表现了不慕优渥的达观。②“我"与友人纵谈诗书,其乐融融,表现了对读书尚学的褒扬。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手法、思想感情的能力。

A."但是诗人依然能感受到温暖和慰藉"错误,首联写雨夜寒冷、衣着单薄,诗人担心下过雨之

后忍受不住寒冷,并未体现"感受到温暖和慰藉"。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屏除荤酒神应爽",写“我"斋居之时,摒除荤菜和酒水,精神应该会畅快舒服;“净境眼前无俗

物〃,写“我"眼前清净,没有俗物杂务,真是一片净土。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斋居生活,眼无俗

物,并非眼前真的没有庸俗之物,只是诗人的眼光境界已然改换,用新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

看待生活与世界,自然没有俗物,从而流露出诗人斋居之后认识与精神的转变与升华,表达了

不慕优渥的达观。

"谈笑诗书乐未闲",写"我"与友人纵谈诗书,笑语风雅,志意投合,其乐融融。由此收获了生

活的纯粹、欢乐、安闲与精神的舒畅、放松、自由,体现了对读书尚学的褒扬。

(2024•安徽芜湖•二模)阅读下面的元曲和唐诗,完成各题。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