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丢失的表情
剑锋
首奇起床梳洗照镜的时候,突然发现脸部肌肉僵化、机械死板,喜、怒、忧、思、悲、
恐、惊等表情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论怎样酝酿、拼凑,再也找不回丰富多彩的脸部表情。
首奇想不起自己多少天没出门了。要不是昨天接到下午面试的通知,首奇肯定一直舒服
地窝在家里玩手机,发表情。关键的面试,表情却丢了,这下可急坏了首奇。首奇赶紧跑
到附近一家医院。挂号大厅四处张贴着温馨的笑脸,医生、护士胸前挂着一个个夸张的笑
脸。但是,每个人的脸上却读不出一丝一毫的表情。首奇向导医咨询挂号看病时,恰逢一
位逝者被护士和家属簇拥着推向太平间,首奇看不出他们脸上任何悲伤、痛苦的表情,每
个人都平静得像是外出散步一样。首奇迷惑不解地走进看病室。医生简单地了解情况后,
叫首奇当场笑一个。首奇嘴巴张了张,脸部没起任何变化。医生又让首奇扮个哭相,首奇
眼睛眨了几下,脸部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医生用手在首奇脸上摸了摸,捏了捏,问首奇有
没有感觉。首奇说没有任何知觉。按照医生开的单子,首奇前前后后做了十多项检查,结
果样样正常,排除了身体病变的诱因。医生放下检查结果,开了点安眠药,嘱咐首奇三天
之内别碰手机,然后再来医院复查。三天?岂不要了性命,三分钟不拿手机就跟掉了魂似
的。"下一个。"医生瞄了一眼抽屉里面的手机,从办公桌上抓起一个"坏笑"的表情,下了
逐客令。
从医院出来,首奇急忙挤上公交车,前往应聘的那家公司。首奇发现车上所有人都在专
心致志地亲近手机。途中上来一位孕妇,首奇主动站了起来。看得出来,孕妇极力想一笑
致谢,憋了老半天,却笑不出来,于是她连忙从手提包里掏出一个甜美的"微笑"。下一个
停靠点,一位男士下车,车上女朋友送上一个“拜拜"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鲜红的"飞
吻",不断挥舞。男士也不忘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示爱"的红唇回应。这时车厢里突然出现一
阵骚动,原来是一位年轻人太专注于那对情侣的分别场面,不小心踩着一位中年人的脚。
中年人跺脚挥动"发怒"。年轻人也是因为别人挤着自己,才身不由己地踩了中年人脚,于
是举着一张"委屈",又亮了个"对不起!"中年人不依不饶,竟然挥动一张"咒骂"。年轻人也
不示弱,换了一张“敲打",以示抗议和警告……一时间,车厢里"坏笑"、"惊恐"、"白眼"、
"发呆"、"偷笑"、"鼓掌"、"嘘"等表情图片不断变换、翻飞。
千奇百怪的表情图片,机器似的冷面无情,首奇心里怪不是滋味。好不容易到达目的
地,他飞快地冲下公交车。应聘公司办公室门外,几位应聘人员面无表情地或坐或站,手
中无一例外地把玩着手机。一位姑娘举着“笑脸"牌子,引导应试人员进出考场面试。大约
过了一个小时,首奇跟着那位姑娘走进了面试考场。见首奇走了进来,7名正襟危坐的面
试官,一齐举起“拍手”表情,表示欢迎。首奇本能地挤了挤脸部肌肉,希望含蓄地还以一
个甜美的微笑,可是面部依旧没有任何变化。首奇尴尬、紧张地坐下后,其中一名面试官
马上送来一道试题,并示意首奇拿笔答题。面试为什么还用笔答题,首奇正想提出自己的
疑问,抬眼看见几位面试官相互之间交替举着表情图片交流沟通,马上打住并开始埋头答
题。首奇每答完一道题,面试官都会根据答题情况,分别举起桌子上摆放的各种不同表
情:"OK"、"弱"、"胜利"、"强”……所有考题答完,最后主考官综合面试者获得不同表情,
决定谁最终胜出。
从公司出来,首奇终于知道丢失表情的不光是自己,他连忙取出手机,给QQ好友和微
信朋友,连续发送了上百个表情。然后,一头扎进最近一家超市,购买了一套完整的表情
大礼包,才如释重负地打道回府。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7年05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以首奇丢掉面部表情开头,这一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能够引发读者的好
奇心,并刺激读者读下去。
B.第二段末尾“医生瞄了一眼抽屉里面的手机”,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医生对手
机也是极其依赖的。
C.从内容上看,这篇小说运用夸张和想象,叙述了离奇、荒诞、怪异的现象,这些虚构的
情节展现了生活中的真实。
D.结尾写到首奇不再去医院而是购买了一大套表情包,这说明生活中遇到任何难事都有相
应的解决办法,所以不要着急。
(2)小说中多次提到手机对人们的占据和控制,请问有什么作用。
(3)有人认为"都是手机惹的祸"这个标题比"丢失的表情"这个标题更好,你是如何理解
的?请简要分析一下。
【答案】(1)D
(2)①不断把玩手机以至于依赖手机是丢掉表情的根源,是危害人们正常交往和生活的
主因。②不同场合,不同的人都在把玩手机,说明对手机的依赖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过分依赖手机这种现象的批判,也引发读者对这种怪异现象的思考,加
强主题的现实警示意义。③首奇在深受丢失表情之痛后,反而继续购买表情包,表现了
主人公沉浸在手机中已难以自拔,以此作为结尾,增加了文章的讽刺性,深化了文章的主
题。
(3)示例一:我认为"都是手机惹的祸”这个标题好。
这个标题揭示了主题,表明了作者批判的对象,使主题更加明确。以此为标题是对怪异现
象产生原因的直接揭露,每个丢失表情的人都是沉溺于手机中而缺失了正常的人际交往的
人。这个标题直击社会热点问题,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示例二:我认为"丢失的表情"这个标题更好。
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小说内容,通过标题可以略知内容。"丢失的表情”这个情节是高于生
活的合理夸张,它可以激发读者对产生这种怪异现象的原因的探索,发人深省。这个标题
富有强烈的悬念,能够吸引读者。
【解析】【分析】(1)D项结尾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批判人们对手机过分依赖,即使带
来危害,也不想去克制。D项"生活中遇到任何难事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所以不要着急”
表述与主题不符。
(2)多次提到手机对人们的占据和控制的作用,小说通过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把玩手机
来折射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样构思布局可以加大主题批判的力度和主题的现实意义,警示
世人,要懂得克制对手机的依赖,让生活正恢复正常。
(3)答案一,小说多次提到包括首奇在内的若干人过分依赖手机而导致丢掉表情,可见
手机是妨碍人们正常交往的根源,以此为题揭露文章主题,为人警醒。答案二,“丢失的表
情",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首奇和其他人都僵着一张脸是小说主要描述的内容,概括文
意也是标题的作用之一。“丢失的表情"在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但联系现实,人们通过手机
交流,发表情时,脸上却未必有表情,于是作者合理夸张,表情消失了,"消失的表情"就
引人深思,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了。
故答案为:(1)D;
(2)①不断把玩手机以至于依赖手机是丢掉表情的根源,是危害人们正常交往和生活的
主因。②不同场合,不同的人都在把玩手机,说明对手机的依赖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过分依赖手机这种现象的批判,也引发读者对这种怪异现象的思考,加
强主题的现实警示意义。③首奇在深受丢失表情之痛后,反而继续购买表情包,表现了
主人公沉浸在手机中已难以自拔,以此作为结尾,增加了文章的讽刺性,深化了文章的主
题。
(3)示例一:我认为"都是手机惹的祸”这个标题好。这个标题揭示了主题,表明了作者
批判的对象,使主题更加明确。以此为标题是对怪异现象产生原因的直接揭露,每个丢失
表情的人都是沉溺于手机中而缺失了正常的人际交往的人。这个标题直击社会热点问题,
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示例二:我认为"丢失的表情”这个标题更好。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小说内容,通过标题可
以略知内容。“丢失的表情"这个情节是高于生活的合理夸张,它可以激发读者对产生这种
怪异现象的原因的探索,发人深省。这个标题富有强烈的悬念,能够吸引读者。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通读全文,关注细
节。理清人物与事实,把握主旨,关注语言和表现手法。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
回答。内容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概括主要内容,突出对象(形象)特征,表达情感,揭
示、升华主题。
(3)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标题艺术效果的能力。从标题的作用入手。标题在揭示文章主
题、概括文意、表现行文思路结构和吸引读者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眼
睛。分析标题作用即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三立梦露
周海亮
马三立梦露本名马三。他姓马,排行老三,很俗很实际的名字。马三立梦露这个怪异的
名字是村里人送给他的外号,他觉得挺好。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
弦……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世纪70年代,收音机还不多,可是他有一台。每天他坐在炕头上听收音机,最初听
新闻,后来听评书,再后来就迷上相声,迷上马三立。收音机乃稀罕之物,他听的时候,
炕沿上、窗台上、锅台上甚至院子里,挤满前来蹭听的村人。一段听完,见村人仍不走,
他说,我给你们来一段吧!他开始惟妙惟肖地模仿马三立,村人前俯后仰,啧啧称叹。特
别是那句充满喜感的"逗你玩",竟然真假难辨。正逗着,小儿内急,喊了几声"爹",见他
不应,就全都刷到炕上。他只得暂别马三立,冲院里喊:大黄!狗跑进屋,蹿上土炕,欢
天喜地地将小儿的秽物舔了个精光。
喜欢马三立很正常。村里人都喜欢马三立。然而几年以后,他又开始喜欢梦露,在村人
眼里,就有些不正常了。
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
电影如数家珍。他阅读有关梦露的书,又从杂志上剪下梦露的照片,贴满整整一面土墙。
一个大男人不好好干活,天天迷一个脸上长颗瘩子的金发碧眼的袒胸露乳的美国大妞,很
是让村里人看不懂。他老婆骂他,你还要不要脸?他说,你不觉得她挺好看?他老婆说,
她好不好看关你什么事?他说,好看,就能让我心情舒畅。心情舒畅,就能干好地里的
活。他开始弹三弦,唱《送女上大学》,边唱边瞟着墙上的梦露,似乎梦露就是那个穿着
红格子衬衫和学生蓝裤子的桂兰①。弹完一曲,下地干活,竟真的不觉累。然当他回来,
墙上的梦露一张都不见了。他喝来老婆,问,我的梦露呢?他老婆说,都被我撕了!他不
由分说,上前一巴掌,将老婆干净利落地打翻在地。你这个不懂事的臭婆娘!他说,我不
看梦露难道看你?
那次他与老婆闹翻了天。他老婆欲与他离婚,他诚恳地承认错误并发誓永不再往墙上贴
梦露,两人的日子才得以继续。马三立梦露这个外号也由此传开,开始只是村里人叫,后
来传到镇上,镇里人也叫。每叫他,他便应:哎!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快乐。
墙上没有再贴梦露,并不能证明他不再想着梦露。有梦露的杂志仍然天天看,看时,目
光痴迷,口水澎湃。看一会儿,家里来了村人,便打开黑白电视,与村里人一起看马三
立。那是村子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在两年前开始赶集卖书卖杂志,赚下一笔钱。
几年后他把儿子送到镇里读中学,一家人就搬到镇上。他在镇上开了一家音像店,卖磁
带和录像带,也卖书和杂志。店里有录像机,每天都会吸引很多无所事事的人过来看录
像。多是香港武打片,有时也播马三立的相声和梦露的电影。每逢这时,别人就让他快换
片快换片。他不屑地冲那些人撇撇嘴,说,真没品味!
经常有村里人来镇上找他,喝喝酒,聊聊天。村里人夸他有本事,说他从农民变成老
板,不过几年的事。他笑笑,说,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过你?都喜欢
你呢。他说,反正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说完,喝一口酒,盯着电视
里的梦露,说,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
再几年过去,他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城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他的过去,只
知道他这里片子多,价格也便宜。没人知道,他便主动说给那些年轻人听。他说我有个外
号叫马三立梦露。大家就笑,说,知道你迷马三立,可是梦露是怎么回事?
那时他刚给这些年轻人说了段马三立的《逗你玩》,嗓音还没有调回来。他从口袋里掏
出一张梦露的照片,"啪”地往桌面上一甩,粗哑着声音说,瞧瞧!几个年轻人凑上来,仔
细瞧过,说,原来梦露长这模样啊!
他愣愣,长叹一声说,在你们眼里,梦露也成马三立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注】①桂兰: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里的张桂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直接切题,简要介绍了中心人物马三,列举的一系列农村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
乡野气息。
B.小说善于运用相关事件的延展来表现人物、把握叙事节奏,如第2段“小儿内急”的描
写,极富表现力。
C.马三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引起了他老婆的不满,由此还引发了一场风波,外号
也因此而来。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马三的话暗含了一个道理:人可以各有所好,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保
持常新。
(2)文中的主人公马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马三立梦露》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1)C
(2)①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他喜欢相声,也喜欢外国明星,这两者分别是传统
和新事物的代表。②有能力、善于追求。他模仿相声表演惟妙惟肖,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
和电视机,他很早就到镇上开店。③乐观、率性。他利用文艺把沉闷的农村生活过得多姿
多彩,他言行直率,敢于公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爱好和追求。
(3)①"马三立"与"梦露"一中一外,一土一洋、一旧一新,构成一组怪异的矛盾体,能激
发起读者探究的欲望。②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高度浓缩了人物的形象
特点,便于人物形象的刻画。③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文章情节
得以有序展开。④"马三立梦露”在文中象征新事物,以此为题,委婉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
题。
【解析】【分析】(1)C项,表述错误,马三引起老婆不满,是因为他"剪下梦露的照
片,贴满整整一面土墙"。老婆认为他迷恋一个"袒胸露乳的美国大妞”是不要脸的行为,而
他也没有“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他在痴迷梦露的同时,仍然喜爱马三立。
(2)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弦......把乡村沉闷的日
子,过得有滋有味"可见他乐观热爱生活,把沉闷的日子过得精彩;“他笑笑,说,不是你
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过你?都喜欢你呢。他说,反正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与
你们不一样的怪人。说完,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
人?"可见他言行率直,不顾人们奇怪的眼神,公开表现对外国明星的喜爱;从他“模仿马
三立的相声表演,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电视机,他很早就到了镇上开店,去了县城,开
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等情节可概括出他是有能力,有眼光,有追求的新农村人;文中他喜
欢相声,喜欢马三立,也喜欢外国明星梦露,"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
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可见他是一个既传统,又敢于
接受新事物的人。
(3)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表达效果,可以从标题的内容、塑造人物、展开情节和表现主
题几个角度切入。本篇小说的题目是《马三立梦露》,首先从标题内容上看"马三立”代表
中国传统,"梦露"是外国明星,对那个时代的农村人来说是新事物,他们构成一组矛盾
体,能激发起读者探究的欲望;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马三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
表明他是一个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从情节的展开方面,文中写了他先喜欢马
三立,后来又喜欢梦露,文中的相关事件都跟马三立梦露有关,可见"马三立梦露"是小说
的线索;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马三立梦露”对那时的人们来说都是新事物,人
们喜欢"马三立梦露”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委婉揭示了主题。
故答案为:⑴C;
⑵①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他喜欢相声,也喜欢外国明星,这两者分别是传统和
新事物的代表。②有能力、善于追求。他模仿相声表演惟妙惟肖,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
电视机,他很早就到镇上开店。③乐观、率性。他利用文艺把沉闷的农村生活过得多姿多
彩,他言行直率,敢于公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爱好和追求。
(3)①"马三立"与"梦露"一中一外,一土一洋、一旧一新,构成一组怪异的矛盾体,能激发
起读者探究的欲望。②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高度浓缩了人物的形象特
点,便于人物形象的刻画。③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文章情节得
以有序展开。④"马三立梦露"在文中象征新事物,以此为题,委婉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
题。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
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
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
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
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
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此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
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
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
效果五个方面。本题可据此回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掌柜
贾大山
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
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恻刀。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
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恻刀,咔嚓一声,把
鞋锄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一一林掌柜又叫"翎刀林"。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
小锄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
说:"买鞋!”
那天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
上一扔:叫则一双看看!”
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锄J?”
“敢锄。"
"不敢恻就不是好货!"
"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
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
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
拿!”
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
侧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
货铺子里闲坐。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他们
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一一我家卖酒,也卖松花蛋、咸
蒜、豆瓣酱。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
"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侧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鲫刀。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
"林大叔,你那小锄刀快不快呀?"
"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侧多少鞋?"
"早先锄一些,后来就不恻了。"
“既然不锄了,要它干什么?"
"放着。"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
林掌柜乐了,举起酒杯说:"知我者,老哥也!"
他们每次喝酒,总是这么快活。
那年腊月的一天,天很晚了,父亲站在货架子前面,正自盘算什么,林掌柜把门一推,
头上顶着几片雪花进来了。父亲说:"你也没睡?"
"睡了,又起来了。"林掌柜结着扣子说,"我想喝两盅。"
林掌柜自己下手,弄了一碟韭菜花儿,弄了一碟豆瓣酱,然后从酒坛里舀了一小壶酒,
说是一醉方休一一林掌柜心地坦和,总是那么快乐。
可是,他刚抿了一口酒,突然皱起眉头:"酒里掺水了?"
"没有。"父亲一愣。
他又抿了一口,红着脸嚷起来:"掺水了,肯定是掺水了!"
父亲尝了一口,脸也红了,急得拍着桌子说:"咦,这就奇了!老地方进的酒呀!"
"最近,谁来打过酒?”
“昨天,前天……杨跛子!”
"披一件破大袄?"
"披一件破大袄!"
"要赊账?”
"要赊账!一一三斤的瓶子灌满了,提下柜台,才说要赊账。我说不赊账,他就不打
"酒呢?”
“我又倒回去了!”
"坏了!"林掌柜仰起脖子,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得没了声音没了眼睛。他说,杨跛子打
酒,惯用此法:他的破大袄里另外藏着一只瓶子,里面装满凉水……
父亲听了,也被气笑了:"你说,这半坛酒……”
"洒了!”
"洒了?"
"再卖倒字号。"
"半坛酒,总有七八斤呀......”
"不喝了,睡觉!"林掌柜好像生气了,起身要走,父亲赶忙拦住他:“怎么了,老哥?"
“人也有字号!”
我赶紧开开门,抱起酒坛子,把"酒"洒到街里去了。林掌柜拍着我的头顶笑了笑,说:
"这小子长大了做买卖能发财。"我要去给他们打好酒,他说不用了,父亲也说不用了,催
我去睡觉。
我不想睡觉,看他们喝酒,听他们说话。鸡叫头遍了,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最后三举
杯:头杯酒,三十年打早抹黑,苦巴苦干,两家都有吃有穿,没饿着没冻着,喝了;二杯
酒,两家相识相知,老不哄少不欺,谁也没有做过亏心的买卖,喝了;最后一杯没有喝,
他们把酒洒在地上,敬了天地财神,算盘和秤,还有那把小侧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契合人物职业身份的“鞋”和"酒"为道具来串联情节,并由此构设画面感极强的送鞋
和喝酒场面,构思巧妙,文脉清晰。
B."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育,
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
C.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举杯,这一情景极具仪式感,既是雪夜酒叙情节的收
束,也是全文的升华,带给读者无限遐思。
D.小说多用简短而又鲜活的人物对话,"赖货""打早抹黑""苦巴苦干"等方言词语也具有浓郁
的生活气息,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
(2)"小锄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我"和杨跛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请结合作品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B
(2)①小鲫刀多次出现,使情节更加曲折,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②小鲫刀体现了林掌
柜对鞋子质量的严格要求,代表着他的坚守与追求,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③小锄
刀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营的营商理念,有助于突显小说主题。
(3)同:都是次要人物,都推动了情节发展,有利于展现小说主题。
异:"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诚信经商的理念在"我"身上延续,拓展了
小说主题。杨跛子是反面角色,其讹鞋和骗酒的行为有助于塑造林掌柜和父亲的形象,从
而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
【解析】【分析】(1)B项,"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不正确。不是"父亲
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而是对小侧刀作用的肯定。
(2)此题要求分析"小锄刀”在文中的作用,考查鉴赏作品形象和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
力。本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到文中关于"小锄刀"的描写,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
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小说中,"小鲫刀”分别出现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交代小
侧刀的作用,中间杨跛子要用小侧刀侧鞋,林掌柜与父亲谈话揭示小锄刀的意义,结尾用
酒敬小侧刀,从情节发展来看,小鲫刀多次出现起到了使情节曲折、推动情节发展的作
用;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林掌柜用小锄刀来证明鞋子的质量,表明自己坚守信誉和质
量的态度,所以写"小侧刀"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从表达主题来看,"小侧刀”具有
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商的理念,因此写“小恻刀"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
用。
(3)此题要求分析",我,和杨跛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的异同,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
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文,筛选出与"我"和杨跛子有关的情节,从主要
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我"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是故事的叙述
者,"我"洒掉掺水的酒的行为,又表明"我”还是事件的参与者,而且继承了诚信经商的理
念,所以"我"不仅起到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而且拓展了小说的主题。杨跛子在文中
也是次要人物,他用耍无赖的手段从林掌柜那里讹走了鞋,又用欺骗的手段从父亲那里骗
了酒,林掌柜不与他计较,让他把鞋拿走,表现出林掌柜的大度和宽容,父亲舍不得倒掉
被掺了酒的水,反映出父亲的动摇,所以杨跛子这个形象除了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还起到了突出主要人物和主题的作用。综合上述分析,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故答案为:⑴B;
⑵①小锄刀多次出现,使情节更加曲折,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②小鲫刀体现了林掌柜
对鞋子质量的严格要求,代表着他的坚守与追求,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③小侧刀
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营的营商理念,有助于突显小说主题。
(3)同:都是次要人物,都推动了情节发展,有利于展现小说主题。异:"我"是故事的叙述
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诚信经商的理念在"我"身上延续,拓展了小说主题。杨跛子是反
面角色,其讹鞋和骗酒的行为有助于塑造林掌柜和父亲的形象,从而为揭示小说主题服
务。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
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
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时,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从内容和结构
两方面具体分析作用。分析情节的作用,从情节本身,也就是内容;情节与情节,也就是
与上文的关系,情节与人物,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情节与主题,情节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小翎刀”在文中多次出现使情节更加曲折,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了林掌柜对鞋子质
量的严格要求,代表着他的坚守与追求,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象征着保证质量,
诚信经营的营商理念,有助于突显小说主题。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在纵观全文内容,
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一般从情节情节安排上、人物塑造上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
析。小说中"我"和杨跛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相同之处:都是次要人物,推动了
情节发展,有助于体现小说主题。不同之处:"我"是故事的分述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
诚信经营理念在"我"身上延续,拓展了小说主题。杨跛子是反面角色,其讹鞋和骗酒的行
为有助于塑造林掌柜和父亲形象,从而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
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
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
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
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
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
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
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
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
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
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
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
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
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不用了,你留着
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
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举相信天下竞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
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竞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
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
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
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
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
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
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
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
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
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诊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
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一医者。
转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7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的角度来叙述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同时,作为主角,"我"也
表现出强烈的孝心和感恩图报等性格特点。
B.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一个“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花瓶。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
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
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比如前面写老中医说赎金翻倍,后面写"我"拿出字条
及老中医的儿子收钱两千等,相互照应,颇具匠心。
D.老中医儿子说"我"家花瓶"也值几千块钱",又介绍另一个花瓶的来历,有贬低"我"家花瓶
之意,也说明他对老中医收购行为的不解与不满。
(2)老中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
处?
(4)文中"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1)C
(2)①医术高明的医者:治愈县医院医生都不敢收治的"我"妈的病;②扶危济困心肠的
医者:以收购花瓶的方式,既给"我"妈治了病,又给"我"留钱做学费;③医德高尚的医
者: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
(3)①结构上: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作品的主旨,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②人物形象
上: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他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③思
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
(4)①轻视。初见老中医为病患看病,觉得"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对他的医术产生怀
疑;②感激。"我"妈的重病痊愈后,给老中医送去锦旗,是感激他的救命之恩;③怀疑。
看完《鉴宝》节目后,"又吃惊又愤恨",对老中医的人品产生不信任;④惭愧和崇敬。悟
出老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良苦用心后,为自己对他的误解深感惭愧,并对其医者仁
心深怀敬意。(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酌情给分。)
【解析】【分析】(1)A项,主角应该是老中医;"感恩图报”的特点表现不明显;B项,
"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说法不准确。文中,她"连
忙摇手”是表示这个青花瓷瓶不值钱、没什么用,不能卖给老中医。D项,从小说来看,老
中医儿子只是指出事实,并没有贬低"我"家花瓶之意;同时,他对老中医收购行为并没有
"不满"之意。故本题选D项。
(2)依据“治愈能医治好正规医院都放弃的病人。""以收购花瓶的方式,既给"我"妈治了
病,又给"我"留钱做学费""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用收购不值
钱的花瓶的方式帮助人并说用双倍价钱赎回,刺激我努力学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
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到题考的是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考生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
文本从人物、情节、主旨角度组织答案。
(4)抓住关键情节初见老中医为病患看病,觉得"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对他的医术产生
怀疑;"我"妈的重病痊愈后,给老中医送去锦旗,是感激他的救命之恩;看完《鉴宝》节
目后,“又吃惊又愤恨",对老中医的人品产生不信任;悟出老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
良苦用心后,为自己对他的误解深感惭愧,并对其医者仁心深怀敬意分析。
故答案为:⑴C;
⑵①医术高明的医者:治愈县医院医生都不敢收治的"我"妈的病;②扶危济困心肠的医
者:以收购花瓶的方式,既给"我"妈治了病,又给"我"留钱做学费;③医德高尚的医者:
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
(3)①结构上: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作品的主旨,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②人物形象
上: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他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③思
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
⑷①轻视。初见老中医为病患看病,觉得"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对他的医术产生怀疑;
②感激。"我"妈的重病痊愈后,给老中医送去锦旗,是感激他的救命之恩;③怀疑。看完
《鉴宝》节目后,"又吃惊又愤恨",对老中医的人品产生不信任;④惭愧和崇敬。悟出老
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良苦用心后,为自己对他的误解深感惭愧,并对其医者仁心深
怀敬意。(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酌情给分。)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
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
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
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
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艺术性探讨赏析。从情节结构(照应前文)、人物塑造、主题表
达(揭示或深化主题,引人思考)方面作答。
(4)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的心理要注意人物的神态描写、动作
变化、语言表现等,从而得出人物心理特征。此题首先找到文中的画线句,然后结合前后
的语境分析人物的心理。解答时筛选相关信息,分析概括即可。本文"我"的心理变化主要
是"轻视-感激-怀疑-崇敬”。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菜园
沈从文
玉家菜园出白菜,因为种子特别,本地任何种菜人所种的都没有那种大卷心。这原因从
姓上可以明白,玉姓原本是旗人,菜是当年从北京带来的菜。玉太太和她的儿子靠卖菜过
日子,从此玉家菜园在本县成为人人皆知的地方了。菜园二十亩地,除了白菜还种了不少
其他蔬菜,使本城人一年任何时节都可得到极好的蔬菜。玉太太还把白菜制成各样干菜,
根、叶、心各用不同方法制作成各种不同味道。也便因此,收入数目不小。十年来,因祸
得福,渐渐成为小康之家了。本地新兴绅士阶级,因切齿过去旗人的行为,极看不起旗
人,如今又是卖菜,很少同这家来往,但这人家却依然受人相当尊敬。
夏日薄暮,玉太太拿把宫扇,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儿子侍立在身边。两人常常沉
默着半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了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做母亲的想着古人的诗
歌,可想不起谁曾写下形容晚天如落霞孤鹫一类好诗句。又总觉得有人写过这样恰如其境
的好诗。
儿子二十二岁生日那天,做母亲的备了酒席,到晚来两人对坐饮酒。窗外就是菜园,时
正十二月,大雪刚过,园中一片白。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园中,白雪盖
满,正像一座座大坟。
"你今天满二十二岁,不单是天下变得不同,就是我们家中,也变得真可怕。我今年五
十,人也老了。总算把你教养成人,玉家不至于绝了香火。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
听说“母亲也老了”这类话的少琛,不知如何,忽想起一件心事来了。①他蓄了许久的意
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他说他想去北京。
北京方面他有一个舅父,听说在旗章胡同开铺子,生意不恶。
听说儿子要到北京去,做母亲的似乎稍稍吃了一惊。这惊讶是儿子料得到的,正因为不
愿意使母亲惊讶,所以直到最近才说出来。然而她也挂念着那胞兄的。
"你去看看你三舅,还是做别的事?"
"我想读点书。"
"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
“我去三个月又回来,也说不定。"
⑵“要去,我不妨碍你。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只是书,不读也不什么要紧。像我们这种
人,知识多,也是灾难!”
这妇人这样慨乎其言的说后,问他预备过年再去还是到北京过年。儿子说赶考试,还是
年前走好,且趁路上清静,也极难得。
时间过了三年。玉家菜园还是玉家菜园。地方一切新的变故甚多,随同革命,北伐于
是许多青壮年死到野外。……于是北京改成了北平。
当母亲接到了儿子的一封信,说本学期终了可以回家来住一月时,欢喜极了。
儿子如期回来了。更出于意外叫人惊喜的,是同时还有一个新媳妇回来。这事情直到进
了家门母亲才知道,做母亲的似乎人年轻了十岁。
因为媳妇特别爱菊花,今年回家,拟定看过菊花,方回北平,所以做母亲的特别令工人
留出一块地种菊花,母亲见一对年轻人,在菊圃边料理菊花,便做着一种无害于事极其合
理的祖母的幻梦。
儿子同母亲正说北平如何栽培菊花的,忽然县里有人来说,有点事情,请两个年青人去
谈一谈。来人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留给主人,把一对年青人就"请”去了。从此一去,便不
再回家了。
做母亲的当时纵稍稍吃惊,也仍然没有想到此后事情。
第二天,做母亲的已病倒在床,原来儿子同媳妇,己与三个因其他原故而得着同样灾难
的青年人,陈尸到教场的一隅了。
做母亲的为这种意外不幸晕去数次,却并没有死去。儿子虽如此死了,办理善后,罚
款,具结,她还有许多事得做。
三天后大街上贴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时知道儿子原来是共产党。仿佛还亏得衙门
中人因为想到要白菜吃,才把老的留下来,也没有把菜园产业全部充公。这样打量着苦笑
的老年人,不应当就死去,还得经营菜园才行。她于是仍然卖菜,活下来了。
玉家菜园或者终有一天会改作玉家花园,因为园中菊花多而且好,有地方绅士和新贵强
借作宴客的地方了。
玉家菜园从此简直成了玉家花园。内战不兴,天下太平,到秋天来地方有势力的绅士在
园中宴客,吃的是园中所出产的蔬菜,喝着好酒,同赏菊花。因为赏菊,大家在兴头中必
赋诗,有祝主人有功国家,多福多寿,比之于古人某某典雅切题的好诗,有吟诵玉太太写
的卖菜媪对于旧事加以感叹的好诗,名士伟人,相聚一堂,人人尽欢而散,扶醉归去。
玉家菜园改称玉家花园,是主人在儿子死去三年后的事。这妇人沉默寂寞的活了三年。
到儿子生日那一天,天落大雪,想这样活下去日子已够了,春天同秋天不用再来了,把一
点家产全分派给几个工人,忽然用一根丝绦套在颈子上,便缢死了。
一九二九年夏
(1)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中划线①句表现了儿子既向往去北京读书又对离开母亲感到不舍,同时也担心母亲不
允许他去。
B.文中划线②句采用语言描写,玉太太表面上同意儿子去北京,实际上是想阻拦儿子,不
让他离开家,留在自己身边。
C.沈从文先生擅长营造物我交融、情随景生的抒情意境,文中菜园夏日晚景的描写,洋溢
着温馨、恬静的气氛,摇曳着散文的风姿。
D.课文最后一段“天落大雪,想这样活下去日子已够了",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暗示着
人物悲惨的命运,预示着玉太太的悲剧结局。
(2)简要分析玉太太形象特点。
(3)小说以"菜园”为标题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1)B
(2)①善于经营,心灵手巧:除了白菜还种了不少其他蔬菜。且能把白菜制成各样干
菜,根、叶、心各用不同方法制作成各种不同味道;
②尊重孩子:不阻拦儿子去北京;③有文化:能写诗;
④洞察人生:对外界变化和生活很了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菜园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恬淡宁静的理想乡村生活(或田园牧歌生活)的追
求。
②菜园改称花园反衬了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玉家悲惨的命运。
③寄托了作者希望掌控命运,对美好人情人性的坚守。(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
可)
【解析】【分析】(1)B.划线②主要表现了玉太太身为旗人因战乱而命运变迁的感伤,
对安稳平定生活的期盼。
(2)"除了白菜还种了不少其他蔬菜。且能把白菜制成各样干菜,根、叶、心各用不同方
法制作成各种不同味道”,表明她善于经营,心灵手巧。"要去,我不妨碍你。你希望走走
就走走”,她不阻拦儿子去北京,表明她对儿子的尊重。“做母亲的想着古人的诗歌,可想
不起谁曾写下形容晚天如落霞孤鹫一类好诗句。又总觉得有人写过这样恰如其境的好诗。”
她看见美好的景象,心中想着古人的诗歌,表明她读过书,有文化。"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
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表明她对外界变化和生活很
了解,洞察人生。
(3)玉家菜园已改称玉家花园,花园是菜园被乡绅强行占去的后改的名,反衬了现实生
活的无奈和玉家悲惨的命运。那群人在园子里吃喝、举办庆功宴,花园整日是热闹的。而
当初的菜园,玉太太和儿子过的是田园牧歌生活式的生活。以菜园为题,表达了作者对美
好人性、恬淡宁静的理想乡村生活的向往。尽管被乡绅强占了去,但作者仍以"菜园"为
题,这其中寄托了作者希望掌控命运,对美好人情人性的坚守。
故答案为:(1)Bo
(2)①善于经营,心灵手巧:除了白菜还种了不少其他蔬菜。且能把白菜制成各样干
菜,根、叶、心各用不同方法制作成各种不同味道;②尊重孩子:不阻拦儿子去北京;
③有文化:能写诗;④洞察人生:对外界变化和生活很了解。
(3)①菜园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恬淡宁静的理想乡村生活(或田园牧歌生活)的追
求。
②菜园改称花园反衬了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玉家悲惨的命运。
③寄托了作者希望掌控命运,对美好人情人性的坚守。
【点评】(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
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
伤。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
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
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
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
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
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文章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
可。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屋檐水,滴旧窝
张丽
母亲会说理,不怕事,喜欢打抱不平,早年是老家出了名的"铁嘴判官"。按说,母亲在
乡间"狠”了几十年,现居乐至县城,远离乡亲十来年,该两耳不闻乡间事了吧!可她想清
静,别人不让。这不,大雨淅沥的,我的表姨一一母亲的表弟媳找上门来。还没开言,泪
水汪汪,受了千般委屈一般哭喊:“嫂子啊,你可要为我主持公道哇!"母亲并不是像对别
的亲人那样与她手拉手,而是闷闷的,泡上两杯茶。透过氤氤的茶雾,看窗玻璃上歪歪扭
扭的雨线。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不喜欢这个弟媳的,她们之间几乎也没有来往。表姨突然上门,
想必是情非得己,有事相求。果然,她是来请母亲做判官的。原因是儿媳嫌弃她,逼着儿
子要赶她走。母亲见不得那些违背乡村伦理道德的行为,曾经教训过几个行为不端的侄
子,说"人在做,天在看",骂他们"丧良心,会得报应",还带他们到慈恩寺受教化,好说
歹说,让他们老老实实做好人。我以为,这次她又会大动干戈,去历数表姨儿媳的不是。
没有想到,母亲推开窗户,指着成线的雨滴问:"弟妹,还记得我对你说的那句话吗?嗨,
还真的应验了啊一一'屋檐水,滴旧窝"
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表姨的脸僵了,嘴巴张着,一双呆滞的眼睛显出惶恐。
母亲看了表姨一眼,缓缓地说:"你说你儿媳让你吃过夜的饭菜,可二十年前,作为儿
媳,你那饿了几天的公婆,吃了你喂狗的饭团子,你都骂她说,养狗能看门,养个老不死
的只会害人。”
表姨嘴巴嘟嚷着,没有吐出一个字。
母亲继续说:"你说儿媳嫌弃你不会带孙女。我怎么听说,你儿子儿媳结婚几年后,儿媳
怀不上,你逼着儿子与她离婚。他们俩是同学,好多年的感情舍不得分开,才去做试管婴
儿。这个孙伊,就是吧?”
表姨点头,马上辩白道:"手术后,本来是龙凤胎,就是她,非要逞能上班,导致流产,
偏偏男份流产了,生下个女伤,是她让我家绝了后。”
母亲有些生气,语气也高了:"哪个人不想舒服啊?你儿媳挺着肚子上班,还不是为了
家,你怎么能怪她?好吧,那我问你,为什么儿媳不要你住,而要公公?"
表姨抢白:"还不是老头子有退休金!那小女子贼得很,把我儿子哄得牵着鼻子走,又把
公爹骗倒。哼!嫌我是多余的,没门,我要告她!"
母亲摇摇头:"弟妹呀,不是什么都能用钱来衡量的。俗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肉烂在锅
里‘你才五十出头,老家有房子有田地,又不是无路可走,闹起来不怕外人笑话吗?"
表姨愤愤不平:"她都不怕,我怕啥?搞烦了我到她单位去闹,让她好看。"
母亲叹了一口气:"唉!二十年前,你把公婆赶到牛圈屋住,可怜的老人冻得钻进稻草
里,挨着牛取暖,你还骂她贱骨头,老不死的。一湾人说你不对,想为老人主持公道,可
你的婆婆一个劲地为你说好话,给你脸上贴金。以至于我们想帮她都不能啊!"
"她、她...”表姨的身子委顿了,脸色煞白。
"她太要强,宁愿死,也不愿让儿子为难哪!"母亲的眼里溢出泪水。
"是,是我过分,可她也不该想不开,去走那条路姨垂下头,没有底气说完。
窗外的雨"滴答""滴答",滴滴惊心。
母亲声音哽咽:"要不是你骂她,她怎会走绝路?大冬夜的,老人家跳塘,到早上才发
现,多惨啊!唉…她守寡十七年,辛辛苦苦养大儿子,原指望有个家,可你一一你呀你,你
也有今天!真是,屋檐水,滴旧窝;屋檐水,滴旧窝哪!"
"别说了,嫂子,我错了,我不是人。这些年,想起她我的妈,我睡不着,是我作孽
啊!”表姨突然捂住脸痛哭。
哭声和着窗外的风雨。雨水"滴答""滴答",一滴滴落下来,落在旧水窝,溅起一朵朵水
花。水花溢出旧窝,缓缓流淌。
"算啦,算啦!一代管一代,一码归一码。过去的不提了。水往下流,家风代代传,咱们
乐至,上慈下孝才会福乐将至啊。走,去你家!母亲站起来,挽住表姨的手。
(选自《北京文学》2018年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母亲在乡间"狠"了几十年,现居乐至县城,远离乡亲十来年,她想清静别人
还不让,从侧面突出了母亲在乡亲们心中的位置。
B."表姨的脸僵了,嘴巴张着,一双呆滞的眼睛显出惶恐"一句,运用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表
现了表姨因母亲毫不留情的指责而尴尬惶惑的心理。
C.“人在做,天在看""屋檐水,滴旧窝""打断骨头连着筋”等俗语的灵活运用,表现了文化水
平不高的母亲善于用传统文化调解民间纠纷的特点。
D.小说中母亲劝说表姨时,一边提及表姨当下的"冤屈",一边列数表姨当年的劣迹,通过
今昔对照,突出表现了俗语“屋檐水,滴旧窝”的内涵。
(2)小说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爱憎分明,热心,爱打抱不平:母亲不与表姨手拉手,直言不讳指责她过去的不
孝行为;表姨到县城找母亲,母亲陪她去她家主持公道。②会说理,处理问题有礼有节:
家出了名的"铁嘴判官";曾成功教训过几个行为不端的侄子;说服表姨。③遵从并倡导孝
道等传统美德:见不得那些违背乡村伦理道德的行为等。
(3)①从听觉和视觉等角度,把外面的风雨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力地烘托了表姨对自己
不孝之行悔恨交加的心情。②点题,呼应前文对雨水的描写“窗外的雨滴答滴答',滴滴惊
心”。③暗示主旨,为下文引出议论句"水往下流,家风代代传,咱们乐至,上慈下孝才会
福乐将至啊"作铺垫。
【解析】【分析】(1)C项,"文化水平不高”错,文中并没有说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也没
有相关内容的表现,此处属于主观臆断。故选C。
(2)本文作答时要先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母亲"形象的相关内容,如"母亲会说理,不怕
事,喜欢打抱不平,早年是老家出了名的‘铁嘴判官'",这是文中对"母亲”形象的直接评
说,表明"母亲”会说理,热心,爱打抱不平;"母亲见不得那些违背乡村伦理道德的行为,
曾经教训过几个行为不端的侄子……还带他们到慈恩寺受教化,好说歹说,让他们老老实实
做好人",体现"母亲"爱憎分明;"母亲推开窗户,指着成线的雨滴问:‘弟妹,还记得我对
你说的那句话吗?嗨,还真的应验了啊一一屋檐水,滴旧窝母亲看了表姨一眼,缓缓地
说:‘你说你儿媳让你吃过夜的饭菜,可二十年前,作为儿媳,你那饿了几天的公婆,吃了
你喂狗的饭团子,你都骂她说,养狗能看门,养个老不死的只会害人'"等对"表姨"指责、劝
说,最后"走,去你家!母亲站起来,挽住表姨的手"又帮"表姨"去解决问题,体现了"母亲"
遵从并倡导孝道,“见不得那些违背乡村伦理道德的行为",且处理问题有礼有节。学生作
答时,按照题干要求进行分类概括分析即可。
(3)小说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雨水,滴答〃滴答,,一滴滴落下来,落在旧水窝,溅起一朵
朵水花。水花溢出旧窝,缓缓流淌",结合前面一句"哭声和着窗外的风雨",作者从听觉和
视觉等角度,描写外面的风雨,以此来烘托屋内表姨对自己不孝之行悔恨交加的心情。同
时与前面“大雨淅沥的""窗外的雨滴答滴答‘,滴滴惊心”等写雨的内容相照。另外,"一滴滴
落下来,落在旧水窝”"水花溢出旧窝”这一雨景照应文章标题"屋檐水,滴旧窝"。此处写窗
外风雨画线句子,也进一步引出后面的议论"水往下流,家风代代传,咱们乐至,上慈下孝
才会福乐将至啊",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故答案为:⑴C;
⑵①爱憎分明,热心,爱打抱不平:母亲不与表姨手拉手,直言不讳指责她过去的不孝
行为;表姨到县城找母亲,母亲陪她去她家主持公道。②会说理,处理问题有礼有节:家
出了名的"铁嘴判官";曾成功教训过几个行为不端的侄子;说服表姨。③遵从并倡导孝道
等传统美德:见不得那些违背乡村伦理道德的行为等。
⑶①从听觉和视觉等角度,把外面的风雨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力地烘托了表姨对自己不
孝之行悔恨交加的心情。②点题,呼应前文对雨水的描写“窗外的雨滴答滴答',滴滴惊
心"。③暗示主旨,为下文引出议论句"水往下流,家风代代传,咱们乐至,上慈下孝才会
福乐将至啊"作铺垫。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
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
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
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
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
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
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
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瓜树的主人
黎衍俊
节日的晚上,远处天空烟花万重,城里高楼霓虹辉闪,公园里花灯耀眼,游人如织……我
走在公园的大道上。
"来散步啦?"环卫阿姨向我打招呼。
"哎,没放假呀?"我说。
“是的,每年这个时候,最忙。凡是大家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最忙。"她笑着说。
"明天再扫吧,你该回去了,今天过节,家人在等着呢。"
“不急,今天活多,要晚一点,家人都习惯了。"
我几乎每晚都和她相遇。是啊,都习惯了,连逢年过节都习惯了。
都习惯了,天天一个样,土黄色的工作服,头戴帽子,脸庞围着纱巾,戴着口罩,身后
一辆垃圾车“陪伴”着,不离不弃,手上扫帚有节奏地舞蹈,地上的树叶沙沙地响。她带着
黄昏走向深处,街灯又把她从街角中拉出来,身影亮亮长长......
一天,台风将来,我参与检查街道安全工作。在一大树底下,我又遇见她,捧着一盅白
粥,美美地喝着。她向我打招呼,我感到愕然,以为她认错人。看到她身边的那把扫帚和
垃圾车时,我才醒悟:"是你呀,认不出来啊,刚吃午饭?"
"是的。”她笑得很甜,吃得很香。也许是习惯了,一点不矜持。
这是我第一次见她真容。此时的地已脱下工作服,摘下帽子、纱巾和口罩,露出盘着的
黑发,贴着汗水的刘海下,是一张端庄的脸庞。
我笑着说:"原来你还这么年轻,好漂亮!”
"哄我开心哆!还年轻,快五十了,成老太婆啰!"她哈哈笑起来。
"这个时候吃的算哪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插座用电安全
- 那份不一样的真情作文800字-那份不一样的真情初三作文五篇
- 个人的安全承诺书模板锦集九篇
- 难治性淋巴瘤护理
- 白天鹅红珊瑚读后感
-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模板锦集六篇
- 高三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三篇
- 竞职演讲稿范文合集十篇
- 入职自我介绍(15篇)
- 八年级常识教研组工作总结
- 集团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工作实施办法
- 县委书记在县委审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计算机组成原理》全册详解优秀课件
- 五官科眼耳鼻咽喉科医疗常用器械的认识
-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
- 2023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招考聘用36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平凡之路歌词全文
-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英语二》模拟试卷一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 培训提问(讨论)记录表
- 材料科学基础ppt上海交通大学演示文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