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之》,作者孟子,名,字,时期著名

的、,是继孔子以后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有

“"之称。

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

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o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弟子的政

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二、内容概括。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

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课文第一段,用类比手法引出中心论点,并对论点进行论证。

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以“一箪食,一豆羹”和“不辩礼义”地贪

求“万钟”的例子,进一步证明“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论点,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

惑。

三、朗读节奏。

鱼/,我/所欲/也;熊掌/,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以/我/所欲/也,义/,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

以/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ei)/苟得/也。死/以/我/所恶(wu)/,所

恶(wfi)/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i)/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贝V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i)/莫甚于/死/者,贝旷凡可以/辟(bi)患者/

何不为(we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贝旷可以辟(bi)患/而有/不为(w6i)

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fi)/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

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in)食/,一豆羹(geng)/,得之/则/生,弗(fu)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fu)受/;蹴(cu)/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3)/也。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

6)/我与(yu)?乡(xiang)/为(wei)/身死/而/不受/,今/为(w3i)/宫室/之美/为(w

ei)之/;乡/为(we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ei)之/;乡/为(wei)/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e)我/而/为(w6i)之/:是/以不可以/己也?/

此之谓/失本心。

四、字音字形

所恶()一箪食()

一豆羹()蹴()

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故不为享得也苟:_

(2)故审有所不辟也患:_

(3)非独贤者有星心是:_

(4)蹴尔而与之与:一

(5)妻妾之奉奉:_

(6)此之谓失车心本心:_

(7)如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8)贤者能勿程耳丧:.

(9)摩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

(10)'悬以不可以己也?是:_

(11)'万钟于我巧加焉!何加:

(1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13),万钟则不辞礼义而受之辩一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

(1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二)通假字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⑶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三)古今异义

1.一豆羹

(古义:;今义:)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今义:)

3.是以不可以?也

(古义:;今义:)

(四)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古义:;今义:)

(五)一词多义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复有能与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蹴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宫室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是: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是则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是先主遂诣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宫室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之则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以不可以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万钟于我何加焉疑问代词“何”宾语前置

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结构“于生者”状语后置

七、重点句子翻译

1.鱼,我所欲也,熊掌,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以我所欲也,义,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以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死以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

者。

[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章主旨

文章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的中心

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的人,斥责了那些

的人。告诫人们是不可取的。

八、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认为失本心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6、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九、简答: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

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十、文章主旨

文章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的中

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的人,斥责了那些

的人。告诫人们O

十一、成语及释义。

舍生取义:。

十二、艺术特色

1.逻辑严密,雄辩有力

《孟子》长于言辞,文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这篇文章中显现得

淋漓尽致。就以课文第一段为例: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巧妙地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

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着从正面阐明为什么要“舍生

取义”,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苟且偷生;因为“我”所厌

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所以不避杀身之祸。接着进一步论证《义”比生更重要,“不义”

比死更可恶。先用假设推理的方式论证,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更可贵,那么人们就会

用各种手段苟且偷生;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死更可恶,那么人们就会挖空心思逃避杀身之

祸。接着用事实证明,有的人可以用某种手段求生却不用;有的人做某种事情,可以免死

却不做。于是得出结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义”是存在于内心之中

的,“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最后一句得出结论:“舍生取义”的美

德,本来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不使它丧失罢了。论证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具有无可

辩驳的力量,增强了说服力。

2.运用比喻,通俗易懂

“生”和“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这二者之间该如何的取舍?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形象地论证了论点,做到了“喻巧而理至”。文章一开始便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

“鱼,我所欲也,熊掌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能掌者也。"用“鱼”比喻

“生",以“熊掌"喻"义”

“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渴望得到的味美的食物,给定二者只能选一时,因为“熊

掌”比“鱼”珍贵,自然人们会选择“熊掌”了,由此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

这种以一般的生活经验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既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

白,又形象生动,引人人胜。同时也巧妙的引出了中心论点,显得水到渠成而不突兀,给

读者鲜明的印象。

3.正反对比,说理透彻

为了让说理更具有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使论述

更严密、深刻、有力。如课文第二段,作者以乞人不受、不屑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

了舍生取义是人人共有的天性;第三段又以不辨礼义而收万钟之禄,是失天性,我对此不

屑一顾但世人却是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苦苦追求。“一箪食,

一豆美”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无论是“万钟”!,也无论是“一箪

食,一豆美”,与“义”字比较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进而论证了舍生取利是丧失本心。

十三、孟子名言

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③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④尽信书不如无书。

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有四体也。

《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之》,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

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弟子的政

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四、内容概括。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

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课文第一段,用类比手法引出中心论点,并对论点进行论证。

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以“一箪食,一豆羹”和“不辩礼义”地贪

求“万钟”的例子,进一步证明“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论点,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

惑。

五、朗读节奏。

鱼/,我/所欲/也;熊掌/,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以/我/所欲/也,义/,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

以/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6i)/苟得/也。死/以/我/所恶(wu)/,所

恶(wu)/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i)/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贝旷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出)/莫甚于/死/者,贝/凡可以/辟(bi)患者/

何不为(we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贝旷可以辟(bi)患/而有/不为(w6i)

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u)/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

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in)食/,一豆羹(geng)/,得之/则/生,弗(fu)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fu)受/;蹴(cu)/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苞)/也。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4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

e)/我与(yu)?乡(xiang)/为(w©i)/身死/而/不受/,今/为(wei)/宫室/之美/为(w

ei)之/;乡/为(wH)/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ei)之/;乡/为(wei)/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e)我/而/为(w6i)之/:是/以不可以/已也?/

此之谓/失本心。

四、字音字形

所恶(wfi)一箪食(dan)

一豆羹(geng)蹴(c(i)

不为苟得也(wei,动词,做,干)

为宫室之美(w玩,介词,为了)而为(w6i,动词,做,干)之。

五、词语汇总

(-)重点词语释义

(1)故不为革得也苟:苟且。

(2)故审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非独贤者有晕心是:这样。

(4)蹴尔而与之与:给予。

(5)妻妾之奉奉:侍奉。

(6)此之谓失率心本心:天性,天良。

(7)如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

(8)贤者能勿申耳丧:丢掉。

(9)摩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用脚踢;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0)星以不可以己也?是:这。

(11)万钟于我巧如焉!何加:有什么益处。

(1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助助词。

(15)终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二)通假字

⑴故患有所不廨也

辟通“避”,躲避

⑵万钟则不解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⑶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

⑷多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三)古今异义

1.一旦羹

(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子)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好处;今义:增多。)

3.是以不可以弓也

(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四)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名词,恩惠,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感激。)

(五)一词多义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奇者:欣赏。

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去限

为:故不为苟得也:wei,动词,做。

为宫室之美:wei,介词,为了、对,向。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由是:由是感激:因此。

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

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人皆有之:代词。

宫室之美:的。

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副词

得之则生:得到,获得,动词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

是以不可以己也: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万钟于我何加焉疑问代词“何”宾语前置

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结构“于生者”状语后置

七、重点句子翻译

1.鱼,我所欲也,熊掌,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句译】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

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具有几样东西。而,连词,表并列,不译。

2.生,以我所欲也,义,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句译】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

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3.生以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句译】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

不择手段的事。

甚,超过,胜过;故,所以;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4.死以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句译】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恶,厌恶;患,祸患;辟,同“避”,躲避。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句译】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

不用呢?

如使,如果,假使;莫,没有(什么);者,代指方法;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句译】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

可以干呢?

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

者。

【句译】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祸患,但有人

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

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由是,通过某种办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句译】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非独:不单,不仅。丧,丧失。之,代词,指“是心”。

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句译】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

箪(ddn),古代盛饭的竹器;食,食物,指“饭”。

羹(geng),带汤的汁肉。

10.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句译】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

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与,给;行道之人,指过路的饥民。蹴:践踏。不屑:不愿意接受。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句译】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也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钟,古代的量器。贝U,连词,表假设。

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

八、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以我所欲也;义,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孟子认为失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

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辟也。

6、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

九、简答: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

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以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作鱼,

将义比作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

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十、文章主旨

文章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

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

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十一、成语及释义。

舍生取义:原意是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后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