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达标试卷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达标试卷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达标试卷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达标试卷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达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达标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系统科学中的系统方法强调在系统发展的总目标制定后,就要为实现这个总目标确定系统结构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确定若干可行方案。从空间角度来说,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往大处着眼可以上升到流域、经济区乃至全国范围,这就需要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相互协作和配合。以长江流域来说,以生态保护的区域协调为契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流动,长江经济带就构成了一个大的空间系统。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往小处细化,可以聚焦到县域、乡域,并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起来。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例如,不同的土地功能的重叠,构成了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乡村“三生”空间,这样的“三生”空间实际上也就形成了一个小的空间系统,需要协调多重目标,实现乡村全面发展。无论是大到流域空间,还是小到乡域空间,都要从系统的视角,协调空间范围内的主体,充分发挥空间系统的综合功能,确保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的实现。系统科学中的系统方法还强调在系统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实现方案。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不能急于求成,这项建设任务在时间上呈现出很强的代际性。这种代际性,体现了当代人与未来人的命运攸关,当代人与未来人的福祉相连。因此,当代人必须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延续。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好,规划好,在时间上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不仅现在要做,未来也要做。这种“薪火传承,绵绵不绝”的代际性特征,体现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观。(拥编自张颖,王智晨《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材料二:生态文明在一般意义上是人类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的文明发展形态,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涵容、相互促进的新文明形态。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内蕴的本质关系。离开环境保护、突破生态阈限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人类应当学会在自然的阈值边界内寻求生产和生活之道,以此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底线。绿色发展,是以生态保护为红线、为前提的发展,是由绿色、生态来定义的发展,是以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技术为支撑、为机遇的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同时,离开发展来讲生态保护,这种保护也是不现实的、一厢情愿的。离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实现人们的利益,单纯的生态保护将失去内在动力和支撑而变成既无意义又不可持续的保护。长汀生态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把生态家园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辩证统一起来,使二者进入良性的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用经济社会发展来保证青山绿水的永续常驻,在这种互动张力中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他们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引进利益机制,使人们能够在治理水土流失中获得利益,在环境保护中实现发展。(摘编自林默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何以可能?》)材料三: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一书中,刘经纬教授团队对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和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详细剖析,以此来探索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和策略。比如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思想,强调了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以期达到和谐统一,不能无限度地索取与利用大自然;道家的思想文化中蕴含着“无为”“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也告诫我们顺应自然的本性而活,不要过分地追求物质财富等等。当然,西方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借鉴,但也有其局限性,并且中西方在思想、文化、制度、价值追求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摘编自董前程,王慧《生态文明:放眼未来的文明抉择——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材料四:60年来,河北几代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肩负国家使命,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塞罕坝林场的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地处北京正北方,塞罕坝的万顷林海,形成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有效拦阻了风沙侵袭北京。塞罕坝还是滦河、辽河的主要发源地,每年蓄积淡水2200万立方米水,为保障津唐、辽西地域居民的饮水安全发挥了主要作用。如今的塞罕坝被誉为“华北绿肺”“天然氧吧”。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使其成为珍贵的动植物种基因库。优美的风光、良好的生态,凉爽的气候,塞罕坝已成为华北地区著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着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联合国授予塞罕坝建设者“地球卫士奖”。(摘编自腾讯网《塞罕坝林场:一个林场成就一种精神》)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涉及范围总是很大,需要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相互协作和配合。B.没有乡村的生态振兴,就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也难以实现乡村全面发展。C.当代人必须大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未来人能够获得更大的福祉。D.长汀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经验就是他们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引进利益机制,实现双赢。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要真正保护好长江,就需要整个流域内的省份团结起来,协同生态治理。B.从“构成了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乡村‘三生’空间”可知,不同的土地功能的重叠,可能形成复杂的空间系统。C.通过高消耗、高污染取得经济成果的发展方式,不仅破坏了当下宝贵的生态环境,更是阻断了子孙后代的发展道路。D.从“天人合一”“仁民爱物”“道法自然”等思想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儒、道两家已经对生态文明作出清晰界定。3.依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不符合“绿色发展”内涵的一项是()A.在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中注入发展的生态意蕴B.以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技术为支撑C.以生态为中心,追求纯自然的生存状态D.把握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4.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评论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塞罕坝林场生态修复的奇迹,引发人们对发展理念的深刻思考。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谈谈你对塞罕坝林场生态建设成功经验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文本一:百合花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文本二: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节选自闻一多《红烛》)6.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勇敢。B.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她认出伤员是小通讯员,第二次是她听到小通讯员受伤的经过时的难过心情。C.“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分心”,“流泪”写出红烛燃烧的状态,“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D.“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照应上文,既表现了小通讯员关心他人的品格,也表达出“我”无比痛苦的心情。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的纯洁与高尚,同时也照应了题目。B.《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联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表现了内容的真实性。C.“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中“残风来侵”是指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D.闻一多的《红烛》这首诗,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了诗歌浓郁的抒情氛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8.“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意蕴是什么?请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红烛》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红烛精神”,请结合红烛的特点进行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11.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D.“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少年时酷爱读书,思维敏捷;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B.王安石认为,经术学问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的原因,是后世很多所谓“大儒”,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C.王安石认为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当时最亟需的。这得到皇帝的认可。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力图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但历时十几年,最终以失败告终。请从选文中概括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相关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阅读鹧鸪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B.“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C.“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16.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名篇名句默写(1)《诗经·氓》中写女子的家人对女子这段婚约不了解甚至冷嘲热讽的句子是“,”。(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反问手法,表明作者对秦统治者极尽搜刮而又极端不珍惜的愤慨。(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一句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通之处;这首词中的“”与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都写到了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无论是传统文化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作品都要对当下观众产生影响。《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创设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中国风舞服,清奇秀美,舞者①______________,裙带生风。中国画充满着阴阳对立的美学,《千里江山图》更有独特的体现,浓墨重彩、轻描淡写,巍峨壮丽、幽美灵秀……无不透着审美意蕴,笔意之中自带节奏感。线条的节奏感和舞蹈的节奏感是相通的,用舞蹈的方式进行创意表现,令人②______________。唯美的舞姿,赏心悦目。如此③______________,让在场的观众也飘飘欲仙,也欲乘风归去,起舞弄清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沉浸其中,妙不可言。全剧结尾,一轮明月朗照千年,王希孟与展卷人在画卷两端四目相对,拱手致意。令人想起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其含义也可以表述为:“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月色如桥,古今相望,这是跨越千年的文脉传承。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李白《把酒问月》中两句诗的改写,结合语段,你认为改写后的诗句要表达什么含意?有何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文字运用Ⅱ坐着吃饭与站着吃饭哪个更香?研究发现,姿势会影响味觉感知,当人们坐着吃东西时,①___________。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人如果保持站立的姿势,仅几分钟就会身体紧张,②___________。站立时,重力会把血液推向身体下部,导致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将血液压送到身体上部,从而加快心率;这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并导致压力激素皮质醇浓度的上升。(___________),后者会影响人们对食物口味的评价、对食物温度的感知以及进食的总量。那么,③___________?是的,根据科学理论,站着吃饭相比坐着吃饭,会使进食量减小。因此,如果你想要减肥的话,不妨尝试站着进餐。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连锁反应将降低感觉的敏感性B.感觉的敏感性受这种连锁反应影响C.这种连锁反应将使感觉的敏感性降低D.感觉的敏感性将因这种连锁反应降低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00年前,一群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青年人在一条小船上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篇章,他们创造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红船精神。100年后,有一群青年人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忠诚为民。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红船精神。100年后,有一群青年人高喊“谁的青春不迷茫”,以“佛系青年”“空巢青年”作为自己的人设,在“躺平”的道路上越来越丧。作为即将踏入青年行列的高一学子,你对以上材料有着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整合上述材料,选好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D3.C4.针对刘经纬教授一书,先总评其团队通过剖析中西方生态思想来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和策略,再分评我国古代儒道两家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智慧,以及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启发与局限性。5.①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或生态文明观),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相互涵容促进。塞罕坝林场不仅创造良好生态,而且产生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②形成大生态系统治理的良性循环。国家树立宏大治理目标,引导投入,经科学治理建成超大林场后,给临近地区带来良好的生态影响。③实现代际治理的持续性。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60年来几代人的共同而持续的努力建设,才创造今日的奇迹。【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3)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研读文本,①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②要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③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④要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此题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首先要求写出文章的行文思路,即概括地说明本段先写了什么、其次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说本段从哪些方面(正面与反面、客观与主观、古今中外、理论与事例、举例与引用等)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或说明或补叙什么。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筛选信息概括。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方法一:语句摘录法。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方法二:要点归纳法。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方法三:层意合并法。先将文段分层归纳出层意。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1.A.有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涉及范围可大可小,“总是范围很大”说法太绝的对,也并非都“需要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相互协作和配合”。

C."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未来人能够获得更大的福祉”有误,有关“目的”的表述不够全面、准确,文中强调的是“当代人与未来人的福祉相连”

D."最重要经验”于文无据,且“水土流失治理中引进利益机制”也只是长汀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措施。

故答案为:B。2.D有误,这些表述只能说明中国古代儒、道两家的思想中具有生态伦理思想,以及蕴含着生态智慧,但不等于“已经对生态文明作出清晰界定”。

故答案为:D。3.C.有误。“以生态为中心,追求纯自然的生存状态”忽视人发展的需要,是把生态文明理解为回归到人类屈从于自然的生存状态。

故答案为:C。4.结合“刘经纬教授团队对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和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详细剖析,以此来探索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和策略”可知针对刘经纬教授一书,先总评其团队通过剖析中西方生态思想来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和策略。结合“比如儒……道图……”可知再分评我国古代儒道两家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智慧。结合“西方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借鉴,但也有其局限性,并且中西方在思想、文化、制度、价值追求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可知比较中西方的差异。

故答案为:针对刘经纬教授一书,先总评其团队通过剖析中西方生态思想来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和策略,再分评我国古代儒道两家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智慧,以及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启发与局限性。5.根据“当代人必须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延续”可知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或生态文明观)。根据“生态文明在一般意义上是人类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的文明发展形态,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涵容、相互促进的新文明形态'可知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相互涵容促进。塞罕坝林场不仅创造良好生态,而且产生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根据“长汀生态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把生态家园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辩证统一起来,使二者进入良性的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用经济社会发展来保证青山绿水的永续常驻,在这种互动张力中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他们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引进利益机制,使人们能够在治理水土流失中获得利益,在环境保护中实现发展”可知要实现代际治理的持续性。

故答案为:①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或生态文明观),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相互涵容促进。塞罕坝林场不仅创造良好生态,而且产生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②形成大生态系统治理的良性循环。国家树立宏大治理目标,引导投入,经科学治理建成超大林场后,给临近地区带来良好的生态影响。③实现代际治理的持续性。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60年来几代人的共同而持续的努力建设,才创造今日的奇迹。【答案】6.C7.B8.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不能让救人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地离开我们。她庄严虔诚的行为,表达了对通讯员19岁青春殒落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复杂心理。(或:她善良、无言的悲伤以及对因借被子撕裂的破洞而产生的歉疚感都可酌情给分)9.牺牲自己,照亮世界(或“自我牺牲精神”或“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面对黑暗,勇敢抗争(或“驱除黑暗,拯救祖国”或“抗争精神”)。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或“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或“奉献精神”)。【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手法及作用的能力。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结合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C“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理解有误。文中“灰”应该是“烧成灰”的意思,诗中有“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表明诗人的决心,宁可把自己烧成灰,也要给世人带来光明。

故答案为:C。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B.“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错误。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我”都不会是作者本人,只是作者的一种叙事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不是为了表现作品的真实性。

故答案为: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手法及作用的能力。

“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主语是“新媳妇”,她在那个通讯员失去了生命,“手都冰冷了”的情况下,依然为他缝补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从手法角度看,“细细地、密密地缝着”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而人物的这些描写则体现了人物的情感,此处的动作、细节描写体现了“新媳妇”的心理,这个淳朴的小伙子才刚刚19岁,就这么牺牲了,她不愿意看着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地离开我们;表现了她的淳朴、善良;再联系前文新媳妇因为借被子为难过小通讯员,此处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她对通讯员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等复杂情感。

故答案为: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不能让救人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地离开我们。她庄严虔诚的行为,表达了对通讯员19岁青春殒落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复杂心理。(或:她善良、无言的悲伤以及对因借被子撕裂的破洞而产生的歉疚感都可酌情给分)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结合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题目要求结合“红烛的特点”分析诗中的“红烛”精神。“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由此可见,红烛的精是献身祖国的精神,是牺牲自己,照亮世界的精神。“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对抗黑暗,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它面对黑暗,勇敢抗争,拯救世人,拯救祖国,这就是红烛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这就是红烛精神。

故答案为:牺牲自己,照亮世界(或“自我牺牲精神”或“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面对黑暗,勇敢抗争(或“驱除黑暗,拯救祖国”或“抗争精神”)。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或“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或“奉献精神”)。【答案】10.B11.A12.B13.①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遗憾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算给予(或“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②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14.①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自用,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②用人不当: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利用文言文的句式特点,把握句子结构;根据句子中的主语(人名、代词等)及其发出的一系列动作(动词)把握词语之间的意思关联,判断停顿;利用句中发语词、连词等断句间关系,准确断句。

(2)本题考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根据上下文内容,大致推断文化常识在句子的意思;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推断文化常识的内涵;调动有关文化常识积累,帮助理解文言文句子中的文化常识。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了解文章叙述的主要人物的事迹,把握事件的意义、人物的性格特点,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判断选项正误。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根据上下文,整体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根据语境落实句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利用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推断实词、虚词的意思;疏通语句,准确顺畅地将句子意思表达出来。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题干,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准确理解相关事件,把握前因后果。组织答案力求简练明确。【附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的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10.本句意为: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

“在位之人”修饰“才”,作“不足”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

“久”修饰“以天幸为常”,指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答案为:B。11.A项,“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错误,改为“平辈或尊辈”。

故答案为:A。12.B项,“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错,原文为“大抵皆庸人”,“大多数”并非“都是”。

故答案为:B。13.(1)谓:认为;世:显赫于世;恨:遗憾;畀:委派,给予;惟:只;就:就任。

(2)久之:做了很久宰相;以:因为;洎:等到;罢:被罢免;终:直到……结束;凡:总共。14.题干要求“请从选文中概括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相关原因”,学生需要在文中找到相关句段,理解并分点概括。

其内容主要在最后一段,“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他性格太过倔强,不管自己是否对错,总是不肯改变自己的意见;“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他罢黜了朝廷中外老成的臣子,而任用自己门下有小聪明的人,用人不当。【答案】15.D16.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炼句的能力。明陈述对象,在此基础上,描述句子大意。明手法及特点: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哪些事物(景物)的什么特点。明结构作用:有的诗句还要指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可用以下提示作参考:首句作用——点题、统领全诗、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尾句作用——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应上文、意味深远等;中间句作用——过渡、伏笔、转换话题、欲扬先抑等。15.D.“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说法错误,从“殷勤昨夜三更雨”可知,雨为昨夜之雨,非游赏时所遇。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故答案为:D16.解答本题,可以从空间、方位、感官、色彩及词语选择等角度具体鉴赏所用技巧。“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意思是,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从空间的角度上看,俯仰结合,远近结合。“翻飞白鸟”指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照水红蕖”意思是满池荷花,映照绿水,这是俯视角度,此处运用了俯仰结合的手法。“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从色彩搭配看,“白鸟”与“红蕖”中“白”“红”是颜色,红白相间,颜色明丽,意境清新淡雅,颇有诗情画意。

从感官角度看,视觉、嗅觉结合,“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白色的鸟语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是视觉角度,引人入胜;“细细香”指荷花散发出柔和的芳香,这是嗅觉描写。视觉、嗅觉,多种感官的运用调动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从描写的方法上看,“翻空白鸟”指空中翻飞的白鸟,写出了鸟飞翔的姿态,是一种动态描写;“照水红蕖细细香”指的是水中的荷花散发出阵阵幽香,是一种静态描写。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是诗歌具有画面感,让人如临其境,将景物写活了。

从词语使用方面来看,“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速。“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的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17.【答案】(1)兄弟不知;咥其笑矣(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解析】【分析】本题注意准确分析题干的情境提示语,然后结合所背诵的文本确定应填语句,同时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书写,如咥、锱铢、羌、悠悠。【点评】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属于情境理解型默写,难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题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点:一是熟练背诵,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准确书写。只有同时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不丢分。【答案】18.摇曳生姿;拍案叫绝/赞不绝口;美不胜收19.示例一:虎年春晚上爆红的《只此青绿》,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带来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示例二:《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它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带来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20.“古月”是指《千里江山图》,“今人”是指当下的观众,其含意为:画家早已逝去千年,但是千载之后,那幅画的神韵却通过现代舞蹈的转化,熏陶了无数的观众。妙处:①以改写诗句的形式来呈现作者的感悟,使得表达更加诗意和优美;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千里江山图》比作“古月”,化平实为生动,激发读者想象;③诗句中包含了“古月”“今人”的今昔对比,在对比中传达出更为清晰悠远的历史感,诗情哲理并茂,更为精妙丰富。【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词语及成语的正确使用。辨析词语的正确使用,首先需要把握词语本身常用的意义和用法,其次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其使用是否正确,包括词义是否符合语境,主体对象使用是否恰当,感情色彩是否符合等。

(2)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见语病辨析及修改能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表达与运用效果分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先分析原句与改句对比,原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句式有什么特点、语序是否调整,有什么精妙的用词等等,进而对应着分析表达效果,可从内容、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除了答个别的,要答出对整个段落的效果及作者的情感态度。18.第一处是形容舞者的动作、姿态,可用“摇曳生姿”或“翩翩起舞”。摇曳生姿:姿态闲雅,婀娜多姿的样子。翩翩起舞:轻捷飘逸地舞起来。第二处是说《千里江山图》用舞蹈的方式进行创意表现,让人赞叹,可用“拍案叫绝”或“赞不绝口”。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第三处,语境强调让人赏心悦目的舞蹈让在场的观众看不过来,也飘飘欲仙,甚至想要飞升到仙界,可填“美不胜收”。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故答案为:①摇曳生姿/翩翩起舞②拍案叫绝/赞不绝口③美不胜收19.原句语病有两处:①结构混乱,“《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此句暗换主语,在“舞蹈”前面应加上“它用”,或者把这句改为“虎年春晚上爆红的《只此青绿》,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②搭配不当,“创设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创设有“开始设立”“兴办,成立,创办”等含义,在此处“创设”与“享受”搭配不当,将“创设”改为“带来”。

故答案为:示例一:虎年春晚上爆红的《只此青绿》,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带来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

示例二:《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它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带来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3.(1)“古月”是指《千里江山图》,“今人”是指当下的观众,其含义为:画家早已逝去千年,但是千载之后,那幅画的神韵却通过现代舞蹈的转化,熏陶了无数的观众。20.本题首先分析语境,这是描述舞蹈《千里江山图》的结尾,“一轮明月朗照千年,王希孟与展卷人在画卷两端四目相对,拱手致意”,由此可知,“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中的“古月”是指《千里江山图》,“今人”是指当下的观众。“照”的意思是熏陶。画家王希孟早已逝去,今天的观众无缘得见其绘画时的风采;但是舞蹈《千里江山图》却通过现代舞蹈的形式展现了画作的神韵,令今天的观众也能受到美的熏陶。故此句含义为:画家早已逝去千年,但是千载之后,那幅画的神韵却通过现代舞蹈的转化,熏陶了无数的观众。再看效果:此句化用李白的诗句,用浓缩的诗化的语言概括出了作者的感悟,使表达呈现出诗意的美;“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运用比喻手法,将《千里江山图》比作“古月”,二者的相似点是优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