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景导入: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桥隧全长55千米,桥面为双六车道高速公路。大桥于2009年12月启动建设,2018年10月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中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它的建成通车,极大缩短了三地的时空距离,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它是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有这样一座桥,习近平主席及世人给予了它以上高度评价,同学们知道是哪座桥吗?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开通之所以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原因之一就是它对港珠澳三地的深度融合发展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交通的重要意义。而其桥面的高速公路及沉管隧道皆得益于20世纪交通的新发展。

那么,20世纪的交通在水路空取得了哪些新发展,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时空观念】认识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唯物史观】探究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背景条件及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通过历史资料提出问题,探究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具体表现,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阐释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认识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课标要求:

1.了解20世纪以来中外交通运输的新变化;2.认识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陆海交通的发展、航空的发展,主要是20世纪水陆空交通的发展变化。教学难点: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突出交通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影响。时空坐标:目录陆海交通的发展12航空的发展3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一、陆海交通的发展(一)陆上交通的发展1.汽车工业:(1)世界:①背景:19世纪80年代,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发明。②出现: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三轮汽车,被认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被誉为“世界汽车之父”。③产业化: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与管理的典范。④趋势:汽车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问题探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汽车采取流水线生产的作用。提示:(1)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2)使汽车这种奢侈品进入平民家庭;(3)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材料一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13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1913—1914年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每天生产近800辆,平均每36秒生产1辆汽车,大约10年之后达到了每15秒生产1辆。福特的奇迹也是美国奇迹。T型汽车最初售价为850美元,随着设计和技术的进步,最终降到260美元。第一年产量超过1万辆,到1927年停产共售出1500多万辆。材料二作为亨利·福特“制造大众能买得起的汽车”的产物,福特T型车在走进无数美国家庭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美国道路系统和城乡建设,乃至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也从此成为“车轮上的国度”。——《福特T型车:改变一个国家》一、陆海交通的发展(二)陆上交通的发展1.汽车工业:(2)中国: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②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年产量达到2781.9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材料

1956年,随着12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开下一汽总装线,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解放”牌汽车如图3-5所示。1978年底,全国民用车辆拥有量为135.84万辆,其中载货汽车为100.17万辆、载客汽车为25.90万辆。1978年,全国公路部门营运汽车拥有量为18.50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为3.34万辆、载货汽车为14.80万辆。——林晓言,刘秀英《中国交通运输发展1978-2018》知识拓展:

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三个阶段(1)初创阶段: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是通过国家集中投资和全方位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的,其标志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和投产。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破土动工。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便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一个汽车生产基地。(2)摸索成长阶段:该阶段从1960年到1980年,跨越了四个“五年”计划,以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为主线。(3)快速全面发展阶段: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进入调整、提高和快速发展阶段,进行了公私合营的阶段,到现在改革开放40年,汽车逐渐成为民众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之一。一、陆海交通的发展(二)陆上交通的发展2.高速公路的发展(1)高速公路的含义: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四车道以上的公路。(2)世界高速公路(德):①原因: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②出现:1929—1932年,德国修建了科隆至波恩间专供机动车行驶的新型公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③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3)中国高速公路:①1988年,中国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②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过15.5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知识拓展:

波恩至科隆高速公路世界上最早正式修建高速公路的国家是德国。1932年,德国建成通车的波恩至科隆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从1933年开始,为解决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失业救济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德国着手制定建设以柏林为中心,通往各边境的辐射式道路以及与之连接的环形道路,总计7500千米的庞大高速公路网建设计划。问题探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和意义。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提示:(1)特点:①起步晚;②发展快,成就巨大;③投资主体多元;④投资形式多样。(2)意义:①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②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③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④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⑤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⑥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二)陆上交通的发展3.高速铁路的发展:(1)概念: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其概念并不局限于轨道,更不是指列车。(2)世界高速铁路:1964年,链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3)中国高速铁路:①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截止2021年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万公里。③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中国高铁被外国人评为“新四大发明”之一。④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2014年,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一、陆海交通的发展教材的问题探究:

中国为什么要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材料

青藏铁路通车后的2006年至2015年,青海省GDP由641亿元增长到2417亿元,西藏自治区GDP由342亿元增长到1026.39亿元,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尤其是2015年,西藏自治区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是青藏铁路通车前的4倍。——《天路”架起雪域金桥写在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之际》青藏铁路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1)对改变青藏高原交通不畅的局面;(2)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3)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4)维护国家统一等都有十分重要作用。思考点:

20世纪陆上交通的新特点?①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②中国起步晚,发展快,如今已居于世界前列。③发展迅速,科学化、专业化,高速化、网络化、人性化。④由一国发明到各国迅速普及。综合归纳:

观察中国高速铁路示意图,归纳中国高速铁路分布的特点、原因及影响。(1)特点:高速铁路发展快;里程长;地区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地区,连接大城市。(2)原因: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提高;②科学技术的发展;③经济发展不平衡;④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⑤大城市社会经济条件好,需求量大。(3)影响:①加速我国铁路现代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促进沿线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沿线人文交流和观念转变。③加快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④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展示综合国力。⑤“走出去”,推动中国产业转型,优化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出口。一、陆海交通的发展(二)海上交通的发展(1)世界航运业:①原因:20世纪,航海雷达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发展。②趋势: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等多种趋势。③海底隧道: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水下长度达36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它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2.中国航运业:①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服务于市场。②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设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③2020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为3853万载重吨,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出口,以载重吨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三)世界航空的发展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二、航空的发展项目概况飞机时代空中航线飞机技术①材质:②动力:③体积: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I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①1914年,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②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20世纪上半期,飞机的材质由布质和木质转变为金属。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20世纪70年代开始,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二)新中国航空的发展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二、航空的发展项目概况第一家航空公司民用航空成就1950年,中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①1950年开通中苏国际航线3条、国内航线2条。②2017年国产C919大飞机首飞成功,表明中国航空制造领域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③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238个,飞机3818架,定期航线5521条,其中,国际航线953条,定期航班国际通航65个国家167个城市。问题探究:

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1980年前有何特点?为什么?材料中国民航自成立以来,领导体制经过六次变动:一九四九年民航局成立时,建制属中央军委,行动上由空军司令部指挥,业务上归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一九五二年四月,建制改属空军,各项工作均由空军领导;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分工领导;一九五八年二月,改为交通部部属局,由空军和交通部分分工领导一九六二年四月,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分工领导;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各项制度按军队的执行;一九八〇年三月,再次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王乃天主编《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1)特点:①体制变动频繁;②军队领导为主,政企合一,半军事化行业;③军事供给(2)原因:①适应战争和国际形势的需要;②结合中国国情;③技术水平的要求;④改革开放新形式。项目世界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运业航空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的量产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高速公路;二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1988年建成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到2020年底,高速里程达16.1万千米,居世界第一。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高铁;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整体技术领先世界,积极开展海外高铁项目。航运技术提高;船舶制造呈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趋势;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开通。1978年前,造船业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1982年,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2020年,占国际市场份额超过40%。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机时代开始。1950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综合归纳: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一)积极方面1.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1)高铁,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是人和物的移动速度大大提升。(2)整合了交通、仓储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3)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知识拓展:

地球村也译为世界村(globalvillage),对地球的一种比喻说法。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因而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这一词是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4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一)积极方面:2.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加便捷:(1)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2)城市区的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形成了分工明显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教育区和休闲区等。3.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严格按照时、分、秒进行细分的交通工具时刻表,让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4.推动了旅游事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人们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二)消极方面:1.加快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带来精神危机2.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3.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加重,破坏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4.进一步引发能源危机和战争。(三)认识:1.现代交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2.但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环境的保护。材料一

通过交通,能够有效地跨地区调度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能够极大地丰富各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交通产业自身也创造国民收入,并直接带动旅游无烟产业的发展。——《交通的内涵和社会意义》材料二

从文明演进的脉络看,交通运输发展是人类追求交流联通的自由意志挑战时空阻隔的过程及结果,成为技术、经济、社会和文明进阶的重要标志。——《交通运输发展的中国道路》材料三

交通拥堵、航班延误、各类突发交通事故等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时间浪费、人员伤亡,不仅损坏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对人文环境造成混乱和伤害。——《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现代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1)特点: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建设;②形式多样,发展迅速,形成布局合理的综合运输网;③交通运输业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④科技创新成果突出;⑤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原因:①国家、民族的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保障)②党和政府的重视,政策鼓励;③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⑤科学家和广大科技者们的努力与奉献。核心素养:

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提示:(1)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2)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制自研。(3)地区发展: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5)进程: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后来进程日益加快。(6)种类: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航空事业有所进步。高考真题演练:1.(2024·甘肃卷)下图为1990年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统计图。图中数据反映出()A.私人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B.汽车制造业成为新型支柱性产业C.人民群众对自驾游兴趣日益增长D.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交通现代化D【解析】

据统计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自1990年以来,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经济活力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是推动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和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故选D项;统计图仅反映了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但并未提供关于私人汽车是否已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的具体数据或信息。排除A项;统计图内容与汽车制造业是否成为支柱性产业无直接关联。它仅展示了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并未涉及汽车制造业的经济地位或贡献,排除B项;统计图并未提供关于自驾游兴趣或行为的具体数据。虽然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可能间接反映出自驾游的可能性增加,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人民群众对自驾游的兴趣日益增长,C选项的推断过于主观,排除C项。高考真题演练:2.(2024·黑吉辽卷)近年来,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速转型,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电动汽车行业。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不到4万辆,2022年突破1000万辆;202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不足5%,2022年达到14%。这反映了()①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②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愈演愈烈③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④交通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

据材料“2022年突破1000万辆”、“2022年达到14%”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电动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这表明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追求,故①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世界大国能源竞争的情况,无法得出“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愈演愈烈”的结论,故②错误;据“2022年突破1000万辆”、“2022年达到14%”,电动汽车的销量急剧增长说明清洁能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故③正确;虽然电动汽车的普及可能会对交通出行方式产生影响,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这一点,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B高考真题演练:3.(2023·浙江卷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解析】

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60年代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中苏、中美关系交恶,我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促使交通事业迅速发展,故选A项;“一五”计划时间为1953—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